登陆注册
6287100000005

第5章 导言:我们的美德(2)

立国之本中尊重少数的意图被如此颠倒,真是令人惊愕。美国的缔造者认为,少数一般来说不是好事,他们跟宗派差不多,是不顾公益的自私团体。与早先的政治思想家不同,他们对压制宗派、通过教育形成统一的、同质性的公民社会不抱希望,所以他们建立了一种精巧的机制,包容宗派但让他们相互抵消,使人们能够追求共同的利益。这种共同利益仍然是他们头脑中的指导思想,虽然它是通过包容宗派实现的,不像古典政治思想那样直接。这些建国者希望让国民的多数关心基本权利,这样可以防止多数用自己的权力去践踏这些基本权利。然而,在20世纪的社会科学中,共同利益已不知去向,对少数的否定性意见也随之消失了。为了保护少数,连“多数”——现在被理解为私利——这个概念也被取消了。这打破了宪政思想中多数与少数之间的微妙平衡。在这种看不见公益的视野里,少数不成其为问题,保护它们便成了政府的核心职能。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可以在——举例来说——罗伯特·达尔的《民主理论的前言》中清楚地看到。比起那些不太热心的人,真正热心的个人或群体,应当为他们的“热情”或“担当”——这是代替了理性的新的政治理由——而得到特殊的关注和权利。建国之父希望减少和阻止狂热,达尔却给予鼓励。

这种少数论对于所有的人,无论他是反动分子还是进步分子,对于20世纪20和30年代那些仍然不接受宪法强加的政治解决方案的人,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反动分子不喜欢看到阶级特权和宗教体制受压制。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根本不能接受平等的观念。南方人非常清楚,宪法的核心是对平等的道德信仰,所以它谴责对黑人的隔离制度。宪法不仅是一套统治规则,而且有着在整个合众国实现一种道德秩序的内涵。南方的作家和史学家对美国人看待自身历史的观点一向有着强大的影响,这一点尚未引起足够的注意。他们相当成功地把自己的“独特风俗”描绘成一种受到宪法蔑视的、具有迷人的多样性和个性的文化的一部分。他们为了给自己的生活方式做出合乎现代的辩解,恰好需要开放的理想和消除民族中心论,以免受到那些要求与固守家园者享有平等权利的外来者的侵扰。南方人对所谓宪法无效的浪漫描述,以及他们对“大众社会”的敌视——它充斥着技术、金钱至上的生活方式和自私的个人,这使牢固的有机共同体受到了破坏——对各种政治色彩的不满都有吸引力。20世纪60年代的新左派所宣扬的意识形态,与过去为保护南方的习俗免受宪法权利和联邦政府落实这种权利的权力的威胁而提出的意识形态如出一辙。这是左派和右派为反对所谓“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民主而结成的古老联盟。

20世纪20和30年代的进步派不赞成宪法保护私人财产以及它对多数意志及人们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所做的限制。对他们而言,平等走得还不够远。斯大林主义者也发现,把民主定义为开放性对他们有好处。美国宪法和苏联的理论与实践完全是南辕北辙。但是,如果民主意味着无限制的开放,对其他文化的尊重不允许根据自然权利对苏联的现实进行教条主义的指责,那么他们的生活方式说不定哪天就会变成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仍记得上小学时用过的历史教科书,光洁的精美纸张印着一些新图片,展示令人向往的集体农庄,那里的农民一起工作和生活,没有利润动机。(孩子们不懂得这些问题,但他们很容易接受宣传。)这跟我们的生活方式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并不了解它,仅仅是根据我们的文化偏见对它做出反应。

认为美国很褊狭的性冒险家玛格丽特·米德等人对我们说,我们不仅必须了解其他文化,学会尊重它们,而且能够从中获益匪浅。我们可以追随它们,放松自己,从我们的禁忌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约束的观点中解脱出来。我们可以到文化集市上逛逛,给受到清教负罪感压抑的个人偏好找到增援。所有这些倡导开放的导师们,对《独立宣言》和宪法要么不感兴趣,要么积极地予以反对。

民权运动为这种思想变化提供了极好的例子。运动之初,几乎所有的重要领袖,不管他们的策略和性情有何差别,都依靠《独立宣言》和宪法。他们不但能够谴责白人极端不公,而且能指责他们违背了他们自己最神圣的宗旨。黑人是要求平等的真正美国人,这种平等是根据自然和政治权利而属于作为人的他们。这种态度暗含着对自然权利原则及其在宪政传统中的基本效用的坚定信念,这种传统虽然受到玷污,但长远的趋势仍是使那些原则得到落实。因此,他们通过国会和总统,尤其是司法系统,为实现这些原则而努力。相比之下,取代了传统的民权运动的“黑人权力”运动——除了虽然过分但可以理解的对自尊的强调和拒绝通过乞求获得承认之外——的核心观点是,宪政传统一直是腐败的,是为保护奴隶制而设立的。它要求的是黑人的身份认同,而不是普遍权利。重要的不是权利,而是权力。它坚持黑人应作为黑人,而不是单纯作为人得到尊重。

然而,宪法并没有允诺尊重黑人、白人、黄种人、天主教徒、新教徒或犹太人。它所保证的是对个人权利给予保护。可是对于今天占多数的美国人来说,这已经证明是远远不够的。

这种状况给美国青年的教育造成的后果是,他们对美国历史和那些一向被视为美国英雄的历史人物了解更少了。这是他们带进大学的跟他们的生活有关的少数知识之一。但是,除了学到一些有关其他民族和文化的零散事实以及一些社会科学套话之外,他们缺少任何系统的知识。这没有多少意义,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人关心要想把另一些地方和时代的精神传达给年轻人时需要做些什么,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看不到这跟他们未来的生活和情感有什么关系。在受这种教育灌输的年轻人中间,渴望全面了解中国、罗马或犹太人的人如同凤毛麟角。

恰恰相反。人们对这些事漠不关心,因为相对主义泯灭了教育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原动力。美国年轻人对外国的了解和兴趣越来越少。过去还有很多学生真正了解并热爱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这些国家,因为他们梦想去那里生活,认为学习它们的语言和文学会使自己的生活更有趣。这样的学生几乎消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顶多是那些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问题感兴趣,想帮助它们实现现代化的学生,当然,他们对这些国家的古老文化也给予充分的尊重。这不是在向别人学习,而是一种屈尊,一种伪装的新帝国主义。这就是“和平队”的精神,它不是鼓励学习,而是一种世俗版的施恩。

实际上,开放导致了美国的固步自封——美国之外的世界呈现出单调的多样性,它顶多让人了解到价值是相对的,而我们这里创造着我们想要的各种生活方式。我们的开放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别人。可见,大肆张扬的大开放其实是大封闭。再也没有人希望其他地方和其他时代还存在着能够揭示生活真谛的伟大智者——除了少数仅存的年轻人还在从权威那里寻求捷径。马基雅维利尽力从每天的忙碌中抽出几个小时,“穿上堂皇气派的服装,进入古人的殿堂与他们对话”,这种真实的历史感已经死了。

所有那些推行新式教程的人都跟这种历史感无关。他们看重的是鼓吹接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却毫不关心它们的真实内容。当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相互猜疑、相互仇视时,那未必是美国最美好的时光,但他们至少能严肃对待自己的信仰,他们努力获得的多少令人满意的生活状态,不是漠视自己心灵的结果。实际上,今天的美国青年只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意识,即存在着多种文化;以及从这种意识中产生的甜美道德观:大家应该和睦相处,何必争来争去。在1980年伊朗危机期间,一位人质的母亲很好地表达了我们当今的教育原则。她不顾自己国家的政府明确表达的要在那个星期营救人质的意志,到伊朗去恳求释放她的儿子。她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说,母亲有救自己儿子的权利,也有学习新文化的权利。这是两项基本权利,她这次旅行使她一箭双雕。

实际上,在四十年前的美国也许更容易面对文化差异的问题。我读大学时,有个年轻的密西西比人,随弗吉尼亚大学辩论队来访期间在我的宿舍暂住了几天。这是我第一次遇到一个聪明的、受过教育的南方人。他给我解释了黑人的下贱,为种族隔离辩护,认为这一切只是独特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他是个活泼可爱、让人着迷、健康的年轻人。但是他让我害怕,因为我仍然是个种族中心论者。我把自己的北方人信念看作普遍信念。“人各有命”这种哲理尚未完全得势。幸运的是,后来出现的美国文化的同质化使我们得以避免不愉快的对抗。现在,只有那些显然病态的下层人持有我这位年轻来访者的种族主义观点。南方人帮助革新了我们的文化理念,可是他们竭力保护的南方文化却消失了。

让年轻人思想开放的方法之一是让大学开设非西方文化的课程。很多讲授这类课程的人都是真正的学者,热爱自己研究的领域,但是,有许多可学和应当学的东西,却无人提出要求,也没有人提出增设哲学和宗教课的要求,所以我总是从上述要求中看到一种蛊惑人心的意图。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上还有别的思维方式,西方人的方式并不优越。这再一次说明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开课。这种要求是建立一个世界共同体并培训其成员——没有偏见的人——的努力的一部分。但是,假如学生对任何非西方文明的精神真的有所了解(他们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就会发现,每一种文化都是民族中心论的。它们都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最好,别人的低劣。希罗多德告诉我们,波斯人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与他们毗邻的民族次之,与这些民族毗邻的又次之,同心圆离波斯中心越远,价值就越低。这就是民族中心论的定义。类似的现象无所不在,就像母子乱伦的禁令一样。

只有在西方国家,也就是在受希腊哲学影响的国家,存在着对按自己的方式认定善表示怀疑的某种意愿。人们应该从研究非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仅偏爱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相信它是优于其他生活方式的最佳生活方式,是一种基本的、甚至自然的现象——这恰恰与要求学生学习其他文化的初衷相悖。我们实际做的事情就是在实践着一种西方的偏见——我们用它来悄悄表明自己文化的优越——并且毁掉了证明其他文化合理性的证据。对异域文化进行科学研究几乎是西方独有的现象,从源头上说,它显然跟寻求新的、更好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或者至少希望证明我们的文化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而其他文化都没有感到有这样做的需要。如果我们打算向其他文化学习,我们就必须怀疑从事这种科学研究是不是一个好念头。逻辑上的一致性要求主张开放的教授尊重他们在各地发现的民族中心论或封闭性,然而,他们在抨击民族中心论时,实际上却在断言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科学理解力的优越性,也没有意识到不承认这种优越性的另一些文化的低级,同时又在拒绝赞成这种优越性的任何主张。他们对自己科学的优点既肯定又否定。他们面对的问题类似于帕斯卡在理性与神启的斗争中面对的问题,但缺少迫使他放弃科学转向信仰的思想妥协。

非西方文化的封闭性或民族中心论的理由十分清楚。为了保护自己,人必须热爱并忠实于自己的家庭和民族。只有当他们认为自己的东西很好,他们才能对它心满意足。父亲喜欢自己的孩子肯定胜过喜欢别的孩子,公民热爱自己的祖国也一定超过热爱别人的国家。这就是神话存在的原因——为这些归属感提供正当理由。人需要为自己找个位置,需要给自己定位的意见,那些强调根基重要性的人强烈地表达着这种愿望。与外来者和睦相处的问题,不如成为内部人,拥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来得重要,有时甚至相互冲突。跟个人或民族的健康不相容才是极大的褊狭,而大开放的思想难免会让文化解体。把至善与一己之善牢牢地绑在一起,拒绝承认它们之间有差异,以及对一个民族有着特殊意义的宇宙观,这似乎构成了文化的前提。这才是让大学生学习非西方文化的真正结果,它使学生重新热爱自己的文化,远离使他们丧失文化归属感的科学。在这件事上,科学像是对文化的威胁,是一种动摇根基的危险诱惑。简言之,他们坠入了处在认知之善和文化之善之间的一个没有人迹的境地,把他们置于这种境地的,正是那些无力指导他们的教师。必须从别处寻求帮助。

同类推荐
  • 美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美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本书对什么是美国、美国人、美国经济、美国政治、美国文化做出了独到的界定,论述了美国的立国观念、兴国基础、治国原则、强国核心、走向世界、溶解全球等基本理念,揭示了美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其管理战略的必然性,从美国社会争论及其矛盾中,预示了世界的未来将由美中两大经济循环体左右的格局。本书的特点有三:一是从人们熟悉的现象中,分析美国社会的背后动因,提出了环境、种族、理念、战略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二是把美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提出了富国、强国、融合、活力的统一联系;三是站在战略高度,提出了“自然祖国”、“两个美国”、“经济地理环境论”、“经济双重性”、“三层分配”、“主权资本”、“两种平等”、“自由三重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新观念。
  • 雄关要塞:函谷关

    雄关要塞:函谷关

    函谷关作为我国一个著名的关隘,它坚固险要而又位置重要,这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这使函谷关成为了道家之源。其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关塞之一,在这里,曾经发生过许多故事。因此,函谷关成为了我国的一个著名旅游景区,更成为河南灵宝市的一块金字招牌。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美术面面观(生命百科)

    中国绘画溯源美术面面观我国绘画的最初表现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发现的中国最早绘画形式有岩画和刻绘、彩陶纹饰、地画、壁画与帛画等。
  • 米粮库胡同往事

    米粮库胡同往事

    本书是吴雅山老师多年实地走访、各方搜集信息而著,写了几百年来米粮库胡同一带的著名景物、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作者作为京城百姓的切身体会和经历。
热门推荐
  • 极致崩坏

    极致崩坏

    游戏中的数据绝对不是虚假的,女武神们也是真实存在的。既然再次回到休伯利安,我愿献上我的一切来保护你们,我愿献上我的一切来粉碎敌人。我从始至终都不是为了什么虚伪的世间美好而战,我所要守护的,仅仅是生存在世间的你们啊!舰长绝对不会让女武神们冲锋在前,舰长要用双手来毁灭崩坏,而这却是无比简单的工作——因为我,就是崩坏!PS:欢迎加入交流裙:954606000
  • 顾先生,我们官宣吧!

    顾先生,我们官宣吧!

    苏城人人皆知权势滔天的顾墨辰,优秀帅气聚集于一身的男人,也是安倾冉重生后玩命想要拿下的男人。然而。收服某顾总裁后。她扶额:“顾总裁,说好的高冷男神人设呢?!”怎么到她手上变样了?还她高冷男神!!矜贵倨傲的男人闻言抬头,玩味十足捏了捏她娇嫩的脸,淡淡道:“你又不是保质期,跟你待在一起我没法保证自己不变质。”宠文爽文
  • 霍尔特人

    霍尔特人

    又名:血魔循环对于身份循环,索林从怀疑到相信,但如何能够摆脱。曾经的经历,现在的未知。
  • 云清城上云青青

    云清城上云青青

    浩瀚星辰无垠边界宇宙之广阔,要用什么才能装的下它呢???这是沈哲准备送蒋萱冉的礼物-----一个宇宙。或者两个。
  • 痴 王妃

    痴 王妃

    ★第一卷★我是外人眼中的“白痴”公主,癫傻可笑。十年地下冷宫的日子,让我愈加懂得忍耐,锋芒内敛那传闻中性情暴戾的三王子,容貌尽毁,而他却是我将嫁的男子。这是一桩政治联姻,隐含着权力斗争的险恶。我和他,都只是棋子。但他却是我意料外的人。银色面具,如幽潭般深不可测的双眸,温柔的说话语气,令人轻易沦陷。我开始犹豫,是要继续装疯卖傻,还是对他说出真相。而同时,诡谲的风云已暗涌,凌厉的危险一步步地逼近我们……★剧中人物★慧明,南风国的公主。为了活着而装痴卖傻,因缘际会和亲到北朝,嫁给三王子...北朝三王子,两人第一次相见,三王子心说:啊!就是这个人了。慧明,你是我命定的王子妃...军师端木和也,他心思细密,智慧超群,从未相信过女主的“痴傻”,为一展所长而留在三王子身边,却不料...蓝田盟副盟主,一个在天地间如鱼得水的男人,眼神犀利,城俯极深,周旋于四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直到...宫女雪燕,东扶桑人。原本聪明伶俐,看似贤淑温柔,实则心机叵测,长年潜伏在三王子身边,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人物陆续增加中...★柔儿的其它作品★1.《后宫往事》已完结。2.《闲王驯妻*非穿越系列之四》VIP文,已完结。3.《邪恶情人负心郎》已完结。4.《痴王妃》新坑连载。
  • 二〇〇九年的招生

    二〇〇九年的招生

    候鸟来了。候鸟每年都来,且每年必定比上一年来得早。这不是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也不是繁殖期延长或缩短,而是生计所迫。当然,候鸟也不是鸟。他们是人,是平时龟缩在大城市或小城市叫做大学或学院里的有身份的人。一到招生季节,他们就忘掉身份,脱下马甲,变成鸟,单独或成群,坐车或开车,到我们乡下来讨生活。如果春风得意,一路顺利,当然满载而归,依旧套上马甲,重新做人。万一败走麦城,两手空空,有些就变不回人形,仍然是鸟,直接飞到别处去另攀高枝。我们知道,任何物种都不是亘古就有的。这种因招生而繁衍出来的新物种,大约始于2003年。当然,鸟是分等级的,正如人一样。
  • 原初之炎

    原初之炎

    薪火传承,因魂而不灭。这是原初之火的异界之旅,也是黑暗之王的救赎之路。新书字数不多,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完本老书《巡礼深蓝的舰娘》。
  • 魔改全世界

    魔改全世界

    (新书《戏精的诞生》已发,欢迎收藏。)“您是本游戏在无尽位面中唯一玩家,祝您游戏愉快。”手机里多出了一款号称游戏,实则为简易改图的PS软件。颜安青用它修改了一下毕业照之后,现实中的自己突然成了修改后的模样!沉吟片刻,他把手机摄像头对准了月亮……这是一个魔改地球的故事!(本书首发起点,若君有意,不妨前来追更!)(群号602814829)
  • 邪魅王爷独宠腹黑王妃

    邪魅王爷独宠腹黑王妃

    一个现代的千金大小姐因为一场精心的计划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大陆穿越到了一个人人都避而不及的废材身上可是她的到来却让事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结识了一个对她十分重要的人可是当他和她成亲的当天他那个丞相爹爹却又撂给了他一个更大的炸弹从此她便踏上了那慢慢的人生之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