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0900000125

第125章 诗人玛耶阔夫司基的死(2)

从这里,我们明白了未来主义的发生是完全基于否定的精神的。马里奈谛之所以首唱未来主义,在最初不过是作为对于当时支配着意大利文坛的唯美主义的反动而出现罢了。只否定过去,而所谓未来者,却不过是偶然在心上浮现的一重幻影而已。一切旧的是已经死去了,一切琐碎的,平庸的都已被未来主义者所毫不顾惜地抛弃了;至于新的呢——他们在等待着新来接受,只要那新的是崇高,是暴乱,是刚打中了他们的理想的英雄事业。

未来主义者自始至终和政治密接地关联着,他们意识到政治的出路是生活的总出路,而他们是努力着生活的创造的。政治上的那一条出路呢?这却是一个问题。然而在未来主义者们看来也不成其为问题的吧。只要是崇高,是暴乱,是英雄事业。于是,法西斯蒂的狂潮可以把意大利的未来主义者们卷去,而在俄罗斯呢,不用说,布尔塞维克的号角声是早已引起玛耶阔夫司基的共鸣了。单是这一个事实,就已经尽够向我们说明未来主义的阶级性。

因此,和对于机械一样,未来主义者们的对于革命的理解,也只是革命是伟大的,它的运动是有纪念碑的(monumental)性质,和它是破坏着一切的而已。由着马里奈谛从而来歌颂战争,赞扬法西斯蒂的这条道路,玛耶阔夫司基便来歌颂这完全异质的无产阶级的革命!

玛耶阔夫司基,从出身上看来,从他所过的生活上看来,是一个小有产者。他的父亲符拉齐米尔·龚思丹丁诺维契(Vladimir Constantinovich),是一个沙皇治下的山林官。他所受的教育和他的意识也是小资产阶级的。他爱好天文学,他在“蔷薇的灯”,“彷徨的人”,“给生存着的诸君”(都是咖啡馆名)里吟着他的诗歌(见《自传》)。他没有脱离现代人所有的一切的懦弱和无情地染着的现代的一切颓废的印迹(见《少共真理报》的“革命文学国际委员会”对于玛耶阔夫司基之死的宣言)。他之所以参加革命的斗争,拥护世界革命,做了革命的诗人和忠实的战士者,就因为他憎恶过去,他需要行动,而革命却能供给他那些在他觉得是可口的食料。于是《给革命的歌》,《我们的进行曲》,以及那名诗《一万五千万》等,便和革命的巨大的爆裂弹,群众的亘数世纪的呐喊一起,像尼阿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一样地震响出来了。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〇年国内战争最猛烈的时代,他带着一种对于未来的世界的热烈的憧憬,画着宣传画,写着煽动诗,动员的口号,反对叛节和投降的檄文。他在革命中看到了几百万的活动着的群众,他歌唱这集团的行进的力学。但是,那集团生活的根底,运动的灵魂,是玛耶阔夫司基所没有正确地把握住的,也是他所不能正确地把握住的。

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对于革命的观念的出发点上,玛耶阔夫司基已经走到一条歧异的道路上去,那条由大熊星把自己活活地领着到空中去的(见《我们的进行曲》),并且要在宇宙上涂上彩色(见《劳动诗人》)的,浪漫的,空想的,英雄主义的道路。当十月革命爆发出来的时候,他曾向自己这样地发问:我应不应该接受那革命。他的结论是如此:这在我是不成问题的。那是我的革命(见《自传》)。于是他便用他自己的方式接受了革命。显然,他对于革命的观念是个人主义的。

这样,玛耶阔夫司基和这现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在根本上已不互相投合。因此,这是必然的,革命在破坏的时期兴感起他的诗,而当这破坏的时期一过去,走上了建设的路的时期,他便会感到幻灭的苦痛,而他的诗也失去了生气(虽然他还写着,还写得很多),而且不为群众所接近了。于是,在这位诗人和其社会环境间,一种悲剧的不调和便会发生了。

大凡一个艺术家当和自己的周围的社会环境起了一种不调和的时候,艺术家往往走着两条道路:一是消极的道路,即退避到Tour d'ivoire(象牙之塔)里去,讴歌着那与自己的社会环境离绝的梦想;一是积极的道路,即对于围绕着自己的社会环境,做着为自己的理想的血战。现在,革命的英雄的时代已终结,而走向平庸的持久的建设的路上去。现在,玛耶阔夫司基已分明地看见他所那样热烈地歌颂过的革命,只是一个现实的平凡的东西,则其失望是可想而知了。Nep(新经济政策)之现实,五年计划的施行,都不是他想象中的英雄事业。这些在他都是干燥的,像被他称为非骑士风的(unchivalrous),黏液质的(phlogmatic)美国一样地平凡。这时,玛耶阔夫司基应当处什么态度呢?他躲避到象牙之塔中去吗?他反对着自己的社会环境做着为自己的理想的血战吗?这些,在我们的有这样伟大的过去的玛耶阔夫司基,和无产阶级的国家苏维埃俄罗斯,都是不可能的。Bon gre,mal gre,他是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大诗人”,“忠实的战士”。他不能辜负了这样的嘉誉,无论他的内心是怎样地失望与苦闷。于是,在玛耶阔夫司基的心里,现实的山丘(Sancho)试想来克制幻想的吉诃德(Don Quichotte)了。在最近试演《澡堂》一剧的时候,他曾这样说过:

——我认为自己是党的工作人员,我对于自己是接受了党的一切指示。倘使党告诉我说,我的某作品是不适合党的路线的,那么那些作品就可以不必付印。我是为党而工作的啊!

虽则下了这样的决心,但是他总不能克服他的个人主义的宇宙观的残余。他的英雄主义的,骑士风的意识,还时常从他的决心间漏网出来,而使无产阶级的大众难以接近他。这种隔离,他自己是深深地感到,而且想设法弥补的。在本年三月二十五日纪念他的二十年的作品的文学的晚会上,他曾经这样地自白过:

——我所愿意进行的工作,真是难于着手——就是工人讲堂和长诗接近的工作……

他看见群众渐渐地从他离开,而且还有些人对于他作不满的批评,所以他还说:

——……有些狗对我咬,而加我以某一些罪名,那些罪名,有些是我有的,有些是我没有的……为着不要听这些谩骂,我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坐他两年。

但是,“到什么地方去坐他两年”在他是不可能的,他不愿意躲避,他还想作一次挣扎,他说:

——但是,我毕竟在第二天从这个悲观主义回头过来了,磨一磨拳头开始打吧,我决定自己是有权生存的,我是为着革命的革命作家,我不是背教者。

他要做一个为革命的革命作家,他不愿做一个背教者,但是他不惯和党的组织工作联接起来(他不是一个党员)。他只觉得他应该拥护那和无产阶级专政的路线符合的文学的路线,但他的在革命前染着的习惯还是很牢固,他以他自己的标准(!)去实现他所认为伟大的(!)决定和议决案,而没有从组织上去实现它的可能(这些都是他自己所说的话,见他的演讲《诗人与阶级》)。

在这里,我们是可以看到革命与未来主义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和最尖端的表现了。革命,一种集团的行动,毫不容假借地要强迫排除了集团每一分子的内心所蕴藏着的个人主义的因素,并且几乎近于残酷地把各种英雄的理想来定罪;而未来主义,英雄主义的化身,个人主义在文学上的最后的转世,却还免不得在革命的强烈的压力之下作未意识到的蠢动。玛耶阔夫司基是一个未来主义者,是一个最缺乏可塑性(plasticity)的灵魂,是一个倔强的,唯我的,狂放的好汉,而又是——一个革命者!他想把个人主义的我熔解在集团的我之中而不可能。他将塑造革命呢,还是被革命塑造?这是仅有的两条出路,但决不是为玛耶阔夫司基而设的出路。他自己充分地意识到了这个,于是“没有出路”的他便不得不采取了他自己所“不劝别人这样做的”方法,于是全世界听到了这样的一个不幸的消息——

——诗人符拉齐米尔·玛耶阔夫司基死了!

他,“未来”主义者的玛耶阔夫司基,是已经成为“过去”的了。他已经跟着那徘徊于“革命的盛大的交响乐”之前而毕竟不能领略此中的“神秘”的布洛克(Blok),跟着那正想拔脚向革命直进,而终于“另一只脚又滑倒了”的叶赛宁一起成为“过去”的了。在他成为过去了之后,整万的劳动者,红军,作家,群众等都来参加他的葬仪,而革命文学国际委员会又叫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不要把他忘记。像这样,苏维埃俄罗斯可说是已经适当地报答了自己的诗人了。——然而,未来的世界恐怕是不会像我们的诗人所企图的那样吧。玛耶阔夫司基及其未来主义及其诗歌,也将要像他本人所诅咒的普希金以至柴霍甫一样成为纪念碑的遗迹了吧。

一九三〇年五一节

(载《小说月报》第二十一卷第十二号,一九三〇年十二月)

同类推荐
  • 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

    存信仰而安宁:季羡林奔突求学

    季羡林出生于鲁西北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六岁背井离乡,从官庄一步步走出山东,走到清华;留德十年,师从专业领域内最好大师;回国后在北大任教。季羡林的人生可谓半世颠沛流离,一生奔突求学。前辈先贤在艰苦环境下坚持自己的求学理想,从一介布衣成长为学术泰斗,其中值得我们后人追忆的不止是学识,还有品格。
  •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本书首先从《红楼梦》隐藏的总机关入手,追踪论证关于“花”的线索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论证反面的情节线索。这条大线索贯穿全80回始终,并逼真展现了康熙十四子胤祯的传奇一生。主要观点如下:1.《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系由他晚年亲手创作完成并兼批书者“脂砚斋”身份。2.红楼反面巧妙隐藏的历史真相至今尚未公之于众。包括清雍正皇帝的篡位真相以及雍正系被胞弟胤祯(他是雍正篡位的直接受害者)派人所刺杀的死亡真相两大清史疑案。3.红楼原著80回已是完璧。表面看起来不完整的文字只是一个载体,它完全为反面的重大情节服务,而反面的连贯情节已在第80回中圆满结束!
  •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橙红年代(壹):风云乍起

    刘子光做保安的父亲在值班时被流氓打成重伤,于是他顶替父亲,成为一家物业公司的保安。他有一双所向披靡的铁拳,这注定他要生活在风头浪尖。他单枪匹马击退了来小区滋事的不良分子团伙,却被物业公司老总当成了眼中钉。
  • “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

    “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

    较之古代,近代以来,中国与韩国的历史更加紧密地重叠在一起。从政治、经济到文化,韩国的现代化经验可资中国借鉴者甚多。苑英奕博士所著的《“底层文学”在中国与韩国》一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探讨中国的“底层文学”与韩国的“民众文学”,呈现了中韩现代化共同与不同的经历、反应和心路历程。
  •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晏殊、晏几道的痴情醉梦

    《多情总被无情恼》: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晏几道、晏殊二人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两人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任时光飞逝,我只在乎你

    任时光飞逝,我只在乎你

    童韶华:我不是第一个牵你手的男人,也不是你第一个拥抱的男人,更不是第一个亲吻你的男人,却是你遇到快乐第一个想分享,悲伤想依靠的男人。你是我心中无法说出的秘密…童雪茜:岁月如逝,年华老去,等待终究不过是一场梦,待我醒来时,你是否还依然在我身旁守护着我。原来最好的一直就在身边…
  • 我有一条因果布

    我有一条因果布

    又名:《混沌因果道》、《青衣识途》详细版:床前的青铜灯,熄灭,又被点燃,大殿石像内,混沌清浊两分,有了灵智。门前散落的宝剑,锋利无比,想要挥舞,却一个不小心,伤了自己。百家争鸣,危机四伏,人人心脏紧绷,不敢半点差错,只有在看不见的角落,精灵们依旧活泼。历经磨难,步入巅峰,谁知,这一切都只是梦。道祖说一只蝴蝶梦到了他,镜子说,外面全是虚妄,镜内世界永存。混沌意志不灭,机械失控,泰坦降临,一只神笔勾勒世界,谁能追寻本心?简洁版:一名道士,不知男女,不知年龄,腰间两把石剑,脚底一头神龟,额头上的是因果,眼眸中的是红尘,经历一切,让此生圆满。(好累啊,不想写太复杂的东西了,轻松一点吧)
  • 你我

    你我

    《你我》散文集,共收录1925年至1934年秋所作的29篇文章,分甲、乙两辑,甲辑共13篇,除《自序》外本书全收;乙辑为书评序跋集,共16篇。
  • 我被男神治愈了

    我被男神治愈了

    【1v1爽甜暖】重生后,她魂穿沁城著名可怜虫乔沫儿,身病体弱不说,还有一家子想害死她的奇葩亲戚。前世叱咤风云的女魔头此刻只想找宿敌抱大腿,然鹅对方不买账。“身材一般不太配我。”“倒追来的没有挑战。”“作风太狠像个男人。”她大门一摔:“滚!老娘不伺候了!”结果口嫌体直的某人主动送上门。“地球是圆的,我滚回来了!”后来,她战渣滓、怼白莲、撩帝少,再次登顶人生巅峰~有人捧她为王,她:“嘻嘻,基本操作。”
  • 北宋大表哥

    北宋大表哥

    天禧五年初,有神鸟现世,其色银白,两翼吞吐烟火横空而行,坠于京城之西。——《北宋天书野录》“神鸟?这玩意怎么感觉更像是我乘坐的失事飞机?”本书主角李璋有些疑惑的道,“另外我是谁的大表哥?”
  • 这个大少有点狂

    这个大少有点狂

    别人眼中,这个男人玩世不恭,标准的二少祖。别人眼中,这个女人就是水性杨花的交际花,拜金女。男人:为什么你现在才出现?我已经结婚了,我们两个没有注定没有结果……女人:回家吧,注定没结果,我们不要浪费时间,去伤害无辜的人……其实,这两个人都不知道,冥冥之中,早在多年之前,他们就应该出现在彼此的生命之中,只是当时青春年少,不懂得命运无常……一场车祸,让女人本来就灰暗的人身戛然而止……在睁开眼,一切回到了20年前,那个青葱岁月,命运重要的转折点……他们,还有可能改变命运吗?他们,会相遇吗?
  • 吸血鬼娇妻

    吸血鬼娇妻

    作为一个吸血鬼,还是众鬼之王,来到了人类世界,她掀起娱乐圈,成为国民女神,女神的表面是,琴棋书画,舞蹈歌唱表演精湛,私下的一面是,赌博,打斗,飙车样样精通。 恩?还会吸血?! “我认识你吗?” 男人一步步靠近,低沉撩拨的道:“当然,我是你儿子亲爹。” 直到有一天,她想起来了。 有人说过: 天下江山,若她要,我送。 若不要,我让给他人,与她共度生生世世。 若你们敢伤她一分,我便要这天下苍生陪葬。 纵然我死,也要护她安然无恙。 万年相遇,千年之恋,哪怕你不记得,我守你。 她说:这次,换我护你,不能再逼我忘记你,除非灰飞烟灭。 【科幻+婚恋+打脸+爽文+宠文+虐文+脑洞+原创(要有雷同,麻烦叫我去看一眼)】
  • 枕上逍遥游

    枕上逍遥游

    钱袋被偷,钱庄被烧,使得白衣剑仙应枕泉从此过上了游历四界打工赚钱的日子。只要能赚钱给富商千金当保镖,给人界公主当老师,给仙界师姐当陪练,甚至给妖界女王当男仆……剑仙说“我可以!”穷的就剩武功的剑仙该如何走上人生巅峰呢本文世界观巨大。一人,一剑,一滴泪,让咱们潇潇洒洒闯四界。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习惯是生活的基石(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为:好习惯才健康,摆正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别让习惯“漏”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