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6100000009

第9章 难忘克里姆林宫会谈

莫斯科的秋天,天高气爽,气候宜人。

1938年9月4日,载着杨杰、张冲等人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的飞机,终于抵达了莫斯科伏努克夫机场。

一下飞机,令杨杰等人感到意外的是,机场上很是冷清。迎面吹来的是冷风,跑道上飘飞的是黄叶,到机场迎接他们的只有中国驻苏大使蒋廷黻,以及苏联方面几位级别很低的官员——难道,苏联人叫他们到这里来,是要叫他们坐冷板凳的么?

其实,这是一场误会。

究其原因,此时苏联并未对日宣战,对于中国军事代表团的到来,他们只能尽量保持低调,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也只能是秘密地进行——谁知道,日本人究竟在莫斯科安插了多少间谍呢?

苏联人的谨慎,当然情有可原。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中日间爆发全面战争、中日关系最敏感时期,苏联人竟然不顾日本政府的游说和讹诈,和中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条约》内容一公布,立即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日本政府更是大为震惊,随即就表示了对苏联政府的强烈不满,日本国内更是一片哗然。而苏联政府宣称:“这一条约并没有在现时针对某一国的含义”;中方则向各国保证,条约的目的在于“实现中苏邻邦的和睦相处”,别无它意。

但这些说辞,明眼人一看便知,无非都是些外交辞令罢了。中苏之间在战争中各自将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实已经不言自明了。

客观地说,在中华民族最危急最困难时期,在世界列强坐山观虎斗的关键时刻,中苏这个条约的签订,说明苏联不仅从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给予中国人民抗战以巨大的支持,而且为以后中国从苏联方面取得军事援助创造了条件。中国国内各阶层普遍认为,《条约》增强了中国国际地位,免除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后顾之忧。毫无疑问,中苏缔约的行动和条约的问世,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有利于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同时也是对日本侵略者的又一次严重警告。

《条约》一公布,法国《巴黎时报》就发表文章称,《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缔结,实为“插入日本蛮牛颈中的第一支火箭”。该条约之所以能起这样的作用,是因为它阻止了日本在国际上孤立中国的企图,又使日本极力引诱中国加入“防共协定”、协助日本侵略苏联的阴谋破产。难怪日本外相广田不禁哀叹:“苏联和中国竟然在这样特殊的时刻缔结这样的条约,对日本来说‘实属不幸’”。日本不少人将此事件视为“日本军队在其同中国作战时外的交失败”——当然,随着苏联大力采取援华抗日的实际行动,日本人更感到这个条约对自己具有的严重威胁了。

无暇他顾。杨杰走下飞机,和蒋廷黻简单交谈了几句,随即就登上了直接来机场上接他们的汽车。

两辆大客车,悄然驶出机场,载着中国军事代表团,向莫斯科市区内驶去,下榻于马雅可夫斯基广场的中国饭店。

当天晚上,苏联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到饭店看望和会见了中国代表团成员,并与杨杰等人进行了简单交谈。交谈中,他说:斯大林同志3天后将要接见中国代表团,对他们军事援助的事最后作出决定。伏罗希洛夫要中方人员在两天时间里,拿出需要苏联军事援助的初步方案,届时好与苏方有关人员进行对口商谈。

出发时,由于情况紧急,时间急促,代表团只是根据战场情况草拟了急需的武器清单,而现在则要根据苏联现有武器的实际,对援助方案进行调整。经实际了解苏联武器情况后,所有成员都感到问题并非像在国内想象那样简单。一是苏方出于多种因素考虑,卖给中方的武器有着严格的限制,不是所有先进武器都能采购的;二是苏方考虑国际上的反应,特别是日本方面的因素,除少数飞机等武器准予直接投入战场外,大部分武器都是要将其零部件运到新疆哈密或兰州组装;三是苏方要求各种进入中国战场的武器,中方都要有非常透明的分配和使用计划,这更是在国内没有预料到的,这就需要和国内有关方面不断沟通和协调。

伏罗希洛夫走后,代表团马上召开了一个短会,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当天晚上,所有成员顾不得旅途劳顿,立即按照各自的分工夜以继日紧张地工作起来,连吃饭都是专人送到现场,凑合着填饱肚子接着再干——终于,在9月6日晚饭前,最终确定了需要购买的武器种类和数量。主要有:6种型号的飞机1000架,包括3种类型的波里卡尔波夫战机、两种类型的SB2型战机和图波列夫战机;两种型号的坦克100辆,包括当时苏联最先进的T34坦克;3种不同类型的火炮1300多门,机枪1400多挺;6000吨战场急需的军械、汽油、器材和药品。

“啊,中国的同志辛苦了,欢迎你们。”

9月7日上午10点,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杨杰、张冲等部分代表团人员。宾主间简单的寒暄之后,立即转入了会谈的正题。

杨杰转达了蒋介石对斯大林元帅的问候后,向苏方介绍了中日战争、特别是目前淞沪会战的情况。杨杰说:“抗战爆发前,我军飞机总数不过600架,两个月以来被日军直接毁于地面的就有400多架,空军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现在日军的飞机想到什么地方就倒什么地方,想轰炸什么目标就轰炸什么目标,想怎么轰炸就怎么轰炸,就连我们的国都南京都不能幸免。如果不能尽快扭转这种局面,我方军民的损失将会更加严重,其长远的后果更是堪忧。”

“哦,在你们看来,目前最大的威胁就是空中的轰炸?”斯大林仔细地听着杨杰对于中国战局的情况介绍,听到这里时,他突然插话,“那么,还有没有比空中轰炸更大的威胁?”

“是的。”杨杰略显迟疑后,立即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现在我国军民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人在轰炸中丧生,每天都有工厂、桥梁、发电厂被炸毁。”

“哦——”斯大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7月10日,日军对北平进行了4次轰炸,造成我方4000多人伤亡;7月13日,日军轰炸天津,造成3000多人伤亡。”杨杰见斯大林全神贯注地倾听着他的讲话,就详细地介绍起国内几次轰炸的惨况来,“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造成12000多人伤亡;8月中旬以后,日军对南京实行连续轰炸,每天都有数百名平民死亡……”

“轰炸是可怕的,但比轰炸更可怕的,是你们内部的不团结。”听杨杰说话时若有所思的斯大林,又一次接过他的话,他说,“解决轰炸的问题苏联政府可以帮忙,可以向你们提供急需的战机、高射火炮,但搞好内部团结主要还要靠你们自己。”

全场静悄悄的,只有斯大林那清晰沉稳的话音在大家耳边回响。

“不过,现在好了。”斯大林敏锐地捕捉到杨杰等人脸上掠过的一丝尴尬,他突然话音一转,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现在,国共两党开始合作了,这一点十分重要。只要国共两党真心合作抗日,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胜利一定属于你们——至于你们抗战急需的一些物资,特别是作战飞机,以及配备部分飞行人员的要求,我们将尽力给予满足。”

斯大林的话音刚落,杨杰脸上马上露出了笑容,他激动得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杨杰掌声一响,全场都响起热烈的掌声来。

因为参加会谈的人都知道,无论苏方人员直接到中国参战也好,还是援华的武器方案也罢,都必须由斯大林最终拍板。而今,斯大林已经对援华的飞机、物资和人员明确表态,使代表团的成员悬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

紧接着,斯大林详细地询问了苏方工作人员援华方案的情况,并不时插话讲自己一些意见。原计划30分钟的会见,一直持续了90多分钟——会谈取得圆满结果。

哦哦,莫斯科的天空是那么蔚蓝,阳光是那么灿烂,连从白杨树上飘落的树叶,也似乎变成了翩翩飞舞的蝴蝶。走出克里姆林宫的杨杰、张冲等人,仰望了一下明媚的天空,相互欣慰地对视了一眼,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前线正处于血与火的关键时刻,他们千辛万苦万里迢迢来到这里,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事情办得居然比他们预想的要顺利得多。

同类推荐
  • 梦与马

    梦与马

    本书包括“逝者如斯”、“信仰在我们中间多少时候了”、“重现的时光”等随笔。
  • 龟裂土

    龟裂土

    夜色早已浓稠,一支四十来骑的队伍,沿着河流方向,悄然行进在菲留扎谷地。这条凉幽幽的山谷——蜿蜒于波斯与土库曼人肆意驰骋的广阔平原间,四面为科佩特山脉环绕,山峦起伏,依稀连绵,森严地守卫在峡谷两侧。这条千年沧桑的伊朗古道,无尽的岁月中,见证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这里,人们的心灵,有过欢腾和喜悦,有过悲伤和流泪,也有过死亡和别离。长夜漫漫,已深入越发漆黑的后半夜,一线绵长的马队旁,有十四个身影,拖着步子蹒跚而行,一根绳索将他们前后相连。内中,有九名年轻女子和一个年纪尚小的女孩。那女孩倒没用绳子拴着,疲惫不堪地落在队伍后面。
  •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戴望舒作品集(四)(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戴望舒作品集(4)》本书分为小小的死亡之歌、呜咽、关于迦尔西亚·洛尔迦等部分。
  •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

    《礼教下延之后:文化研究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礼教下延,色情上升:中国文化的分层互动、重读《红旗歌谣》:试看“全民合一文化”、无邪的伪善:俗文学的道德悖论、从金庸小说找民族共识、双单向道:20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基本势态、三层茧内:华人小说的题材自限、无根者之梦:海外小说中的漂泊主题、好一双“中国式眼睛等。
  •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呐喊(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六月半

    六月半

    年轻时,俊省婉拒宝印提亲。现如今,宝印已成大款,俊省和儿子的命运便都攥进他手心。为儿子,俊省献上了身子,不料又献出了儿子。天差地别的贫富悬殊,正诱使人性随金钱变异,与物质的宽裕同步,如何维护精神的淳朴,已成为严峻的社会课题。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曾有你的心动

    曾有你的心动

    她是望族孤女,为了家族基业,妥协付出。他是名门之后,无欲无求的服从命令是他的天职。一纸婚约,两本证件,套牢了他们,也绑紧了两个家族。她心思纯洁,即使遭受背叛,依然坚信世间一切皆美好。他自有他梦中的濯清涟,却愿助她完成使命。他和她,抵抗着相爱,各持顽强,殊不知彼此就像两只刺猬。想要依靠,却刺痛了彼此,想要拥抱,却伤害了对方。在漫长的时光中,他们还是融入了彼此的骨血;当期限一到,站在天秤的两端,才发现这才是他们这一生最难承受的疼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木兰攻略

    木兰攻略

    花木兰,一个自小读书习武的另类姑娘,为了心中那份无比的夙愿,毅然替父从军,从此演绎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成为古今中外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 论凤青的各种穿

    论凤青的各种穿

    一手银针从古到今,能千年屹立不倒的就是凤家家族。重要的事情作者要上说三遍!———————————
  • 梵网经述记卷第一

    梵网经述记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

    《新时期40年文学理论与批评发展史》是著名学者鲁枢元教授率领团队完成的一部中国近40年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发展的总结性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研究”的结项成果,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之一。本书以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实践的整体发展为思考对象,联系当代社会现实;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文艺观念、道德规范、人文思想,展现中国古代文论的永恒价值和不朽贡献;结合西方现代文学思潮,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中确立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的独特地位。通过梳理中国近40年来的文学批评及理论建设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扬弃,与世界文学思潮间的相互影响和吸收,本书在古今中外的视域下重新确立了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地位和价值,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的发展轨迹,勾画出一份清晰的蓝图。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这系统我算是服了

    这系统我算是服了

    超逗的点金指系统,女超人的内内?万倍增幅战力,可是我真的不想穿!
  • 果香

    果香

    长篇小说《果香》讲述了一对恋人大学毕业后经历了事业、家庭、感情的种种磨练,最终选择扎根农村,建设美好家乡的励志故事,是一部关于新时代背景下农民奋斗致富和农村青年追求理想和爱情的故事。作品通过种种复杂的矛盾纠葛,真实地反映了新时代下农民生活的变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