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44700000002

第2章 幸福密码 欢喜与忧愁搅拌最好的岁月

静候岁月,回归初心

欢喜与忧愁如同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两味调料,掺杂在一起,有时候甜中带苦,有时候苦也微甜。人世间有太多的忙碌与混沌,又有太多的奢靡与繁华,那些以为会小心珍藏的宝藏会渐渐消失,这个宝藏的名字叫作“初心”。

时光含情脉脉地看着行走在其中的人们,那些散落的日子,只有自己才能执笔回忆。娴静如水的杨绛静坐在时光的一隅,听着时光的烂漫落花,独自写着素雅的文字。岁月已使她的两鬓生出华发,可那一抹淡雅的神韵,仿佛在向世人证明:不争不抢,才是静美的人生。

人生的最初,便是初临人世的童年。从呱呱坠地,到行走在红尘阡陌间回首往昔,有多少人会萌生“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感慨?只有聪明的女人,才懂得在温柔的岁月中刻录下生命的印记,把恬静当作一生的信仰。

乱世中的北京,是杨绛初临人间第一眼见到的地方。那是1911年的7月,北方的盛夏在炎热中透着一丝干爽,像极了北方人开朗直爽的性格。夏日的阳光仿佛为世间万物都染上了一层明媚的底色,一条极具京城气息的小巷,一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这里,就是杨绛生命开始的地方。

绚烂的七月,见证着杨绛从咿呀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一代才女。她的生命已经经历了一百多个七月,每到被炎热笼罩的时节,她的思绪都会飘回北京城中那一片热情浓郁的绚丽之中。

如果一个人的个性只能找到一个形容词来形容,这样的人生未免枯燥单调。杨绛似乎应该感谢命运为自己同时选择了两个故乡:迎接她到来的北京,给了她北方人的大气磅礴与飒爽;牵系着祖祖辈辈根基的无锡,则给了她南方女子的细腻婉约。

于是,形容杨绛个性的词汇,就变成了“温润”与“坚强”,两个似乎截然相反的词语,凝聚在杨绛的身上,却成就了她一般女子无法与其比肩的独特魅力。

有人说,人在悲伤的时候,总喜欢回头看。因为回过头去,就可以看到无忧无虑的童年,重温那段天真无邪的时光。

即便不伤心,杨绛也喜欢回望自己的童年,她的童年太过美好,美好得就如同一个笼罩着绚烂光环的梦,那个梦中有被她视作榜样的父母。作为唯一一个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儿,在家中排行第四的杨绛,尽情享受着父母两人给予的全部关爱。

童年的快乐,单纯得没有一丝杂质。如果每个人都能在丢失快乐的时候重新做回童年的自己,也许快乐就如同荡秋千一般简单。

杨绛的优雅不仅来自血液中的江南基因,书香缭绕的门庭也将她的周身熏染出才女的书卷气。举手投足间,仿佛可以看到她永远都在用一颗初心,慢煮着岁月。

杨绛身上的书卷气,大多源自于父亲的熏陶。她的父亲杨荫杭,就是一名儒雅的读书人,因为曾用笔名“老圃”,人们也将他称为“老圃先生”。

提到读书人,总是让人联想到手无缚鸡之力的酸腐气,可老圃先生却有着刚正不阿的秉性,还是一名热心革命的新派人士,却也因此得罪了晚清政府。新婚不久,为了躲避政府的抓捕,他不得不逃亡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法律专业。

在逃亡日本之前,老圃先生就曾是北洋大学和上海南洋公学的高材生,结束了日本的学业之后,他又转而去往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了法学硕士学位。

留洋的经历真正开阔了老圃先生的视野,他见到了太多美国人与子女的相处方式,这种方式与中国传统的严父教育完全不同,父子之间更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因为杨绛是老圃先生从美国留学归来之后的第一个孩子,因此老圃先生将这种亦父亦友的情感,完全倾注到她的身上。

于是,杨绛对父亲少了一些畏惧,多了一些亲切与尊敬,也正是父亲教会了她,身为一个女孩子,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人总是欲望太多,恨不能将世间一切珍贵的物品都收入囊中,却完全分不清究竟什么才对自己真正有意义。

岁月也是有记忆的,它记录下杨绛与父亲一路走来的父女情长。而温婉贤淑的母亲,则教会了杨绛身为女子应该有的不疾不徐、不争抢、不计较。

杨绛眼中的母亲,是个美丽的女子。然而一切外在的美,都比不上她内心的贤良与文雅。母亲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女性,读过私塾,念过女校,尤其爱看书。她轻倚在窗台安静读书的模样,是杨绛记忆中关于母亲的最美画面。

从父母之间的相处,杨绛能体会到满满的爱。虽说两人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却仿佛这是前世注定的姻缘,他们一生都在互相关爱与尊重中度过。

无论老圃先生做出怎样的决定,杨绛的母亲永远无怨无悔地跟从,全家人从未听到母亲有过一句抱怨,也许从大女儿出生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已经认定自己找对了人。

在杨绛的大姐出生之前,父亲已经到日本留学,可是刚刚抵达日本不久,就听说妻子即将生产,他特意请假回国陪伴妻子,直到长女寿康平安降生,父亲才放心地返回日本,在家中总共停留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留下的却是对妻子无尽的关怀。

也许正是因为母亲的开明,才换来了父亲一生的尊重。每个女人都没有权利抱怨自己没有被好好关爱,在抱怨的话语即将出口之前,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真的值得有人为你付出。

如果生活是首歌,那么杨绛的家庭中,一定弥漫着和谐的曲调。她曾在文字中写道:“我父母好像老朋友,我们子女从小到大,没听到他们吵过一次架。旧式夫妇不吵架的也常有,不过女方会有委屈闷在心里,夫妇间的共同语言也不多。我父母却无话不谈。”[1]

因为有着这样的父母与童年,杨绛从少不更事起,就有着一抹从容自若的恬淡。那首属于她的人生歌谣,起承转合,千回百转,每一个音符都是来自心灵的对白。她的个性中没有虚假,没有奢求,对所爱的人,不计回报地付出真心,对伤害自己的人,用宽容的心胸尽量包容。

正因如此,她才是钱钟书口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作为妻子,这似乎是能从丈夫口中收获的最高褒奖,杨绛自豪地把丈夫的夸奖珍藏于心,却依然不急不躁地让生活维持着应有的简单模样。

之所以活得淡然,是因为杨绛为自己的生活保留了一方净土,这方净土用童年的回忆铺就而成,那里有母亲轻声哼唱的家乡歌谣,有《石头记》《聊斋志异》《缀白裘》等书中的精彩故事,有父亲严谨而又随和的教育,还有姐妹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与陪伴。

杨绛从不苛求生活赐予自己太多,她只渴望拥有一方宁静,如同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每一笔勾勒,都是对生命深深的热爱。

只要与岁月真心相伴,就会发现岁月从不曾亏待我们。只要不是刻意地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固执地为自己的生命画地为牢,心就不会迷茫,更不会寂寥。

童年的杨绛是个机灵古怪的“小鬼”,也是个懂事乖巧的女孩。向来重视子女教育的父亲,把杨绛送到了三姑母杨荫榆执教的京都女高师附小。平日里,杨绛也曾在课堂上调皮捣蛋,可是见到三姑母带着外宾来参观,正在饭堂吃饭的她就表现出了一副乖乖女的模样。

三姑母看到杨绛面前掉了许多饭粒,就默默走到她身旁,趴在她的耳边说了一句“粒粒皆辛苦”,小杨绛愣了一下,马上如梦初醒般把桌子上的饭粒统统捡起来吃掉。旁边的孩子们也学着她的样子,乖乖地捡着饭粒,可爱的举动逗笑了在一旁观看的杨荫榆。

杨绛似乎从小就懂得在什么情形下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这正是她的可爱之处。她懂得察言观色,却从不工于算计,因此才始终保有一颗纯净的心。

简单的岁月,必定会诗意葱茏,如同落花流水,带来馥郁芬芳。杨绛的童年的确曾经与花有关。因为三姑母的关系,学校大学部的学生都喜欢上了聪明机灵的杨绛,闲来无事,他们总喜欢带着杨绛玩耍,在学生们举办的恳亲会上,可爱的杨绛更是被大学部的学生们扮成了美丽的花神。

那一天,她的小辫子被姐姐们仔细地盘在了头顶上,上面插着许多鲜艳的花朵,周身上下也贴满了金色的花瓣。这样一来,杨绛仿佛真的是花神下凡,她的眉梢眼角间挂着浓浓的笑意。

人生有多少的不快是庸人自扰,一件好看的衣服,一个精致的妆容,其实都可成为快乐的理由,只要尽情享受时光,生命就会还你一份清纯与美好。

因为杨绛总是那样快乐,大学生们在开运动会时,也不忘记为她安排一个角色。一个姐姐跳绳,便让杨绛围着自己一面绕圈,一面跳绳,口中还要念着事先安排好的台词。可惜因为紧张,杨绛念台词时声音太小,旁边的人都没有听清。

在杨绛的记忆中,自己从这些姐姐们那里获得的“优待”,与三姑母密不可分。她曾写道:“演戏借我做‘花神’,运动会叫我和大学生一同表演等等,准是看三姑母的面子。那时候她在校内有威信,学生也喜欢她。我决不信小学生里只我一个配做‘花神’,只我一个灵活,会钻在大学生身边围绕着她跳绳。”

这又是一种不唯我独尊的淡然。她看世界的眼睛,总是那样清澈;感怀世界的心,也总是那样纯净。岁月的烽烟漫过杨绛的生命,她却只从中挑拣出幸福的部分,然后用一颗如同阳光般温暖的心,让这些幸福在岁月中生根、发芽、慢慢滋长。

杨绛智慧语录

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能这样,一家子可以很和洽。家和万事兴。家家和洽,又国泰民安,就可以谋求国际间的和谐共荣,双赢互利了。在这样和洽的境界,人类就可以齐心追求“至善”。

守望最简单的人生

如果要对人生的距离进行测量,位于两端的,不是生与死,而是你的心与世界。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仿佛已经经不起一丝一毫的寂寞,一心向往喧闹浮华,早已忘记在内心的小小世界留一方净土。

世界的确精彩,精彩到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涂抹上光怪陆离的颜色,让人们误以为绚烂多姿的人生就是美丽人生。如果将人生比作一幅画卷,最美的永远是寥寥几笔勾勒而成的那一幅。疏朗的线条,像极了内心的宁静。

一简单就快乐,一复杂就痛苦,这是人世间最浅显的哲理,却也是最易让人忽略的。就像简单的爱情与亲情,却蕴含着无尽的快乐,而这份简单终究有人做到了,那是因为他们早已了悟了生命的真谛。

杨绛的父母都是懂得守望简单的人,他们用一颗淡泊的心,谱写出了那个年代少有的美好爱情。如果仅仅用“爱情”这个字眼定义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有些狭隘,两位老人之间的情,已经融会了“爱情”、亲情与友情。

正因简单,他们之间的情感才如此随意而自然。旧式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仅没有淹没他们的爱情,反而让他们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酝酿出了幸福。人们总是追求一见钟情的轰轰烈烈,偏偏做不到在对方需要的时候不离不弃。杨绛的母亲做到了,正因如此,在杨绛的心中,母亲是她这一生都无法超越的楷模。

杨绛永远无法忘记,离开北京之后,一家人相互扶持着撑过了一段苦涩的日子。回到家乡无锡,家门前的小桥流水带来了绝美的景致,却也给她的父亲带来一场险些与人世诀别的疾病。

没有人知道父亲的病因是与北京截然不同的气候,还是那些生吃进肚子里的“炝虾”,年幼的杨绛只知道父亲病得一天比一天严重,母亲一边照料父亲,一边冷静地四处联络家乡最好的医生。

生病时有人照料,似乎是每个人最简单的愿望。在这简单的愿望之中,能够寻找到真实的心灵宽慰,也能感受到生命真实的存在,更能体会到真实的情感依托。

父亲一面接受着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一面又固执地坚持着对中医的排斥。母亲只好请来当地唯一的一名西医,他用有限的设备尽可能全面地为老圃先生做了检查,又抽了一管血。这就是这名西医能够做的全部工作,他告诉杨家人,这管血液要送到上海才能化验出结果,一个星期之后才能知道他到底得了什么病。

身为至亲的人,一个星期是如此的漫长,但这并没有让杨绛的母亲焦躁和绝望,她用最简单的乐观,摒弃掉头脑中一切杂念,在需要等待的时候,默默地陪伴。

老圃先生的病在等待中一天天严重,他虚弱得甚至无法离开床榻半步,曾经神采奕奕的双眼,也变得萎靡黯淡。杨绛的母亲希望中医可以成为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可是老圃先生执意不肯,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挽留着自己的性命,一定要等待西医确诊的那一刻,再对症医治。

杨绛终于从母亲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叫作永不放弃,只要能够留住丈夫的命,哪怕多么荒唐的方法都要尝试。如果只是痴痴地等待西医的诊断,很可能是坐以待毙,倒不如利用等待的时间尝试一下民间的“叫魂”,哪怕没有帮助,至少也不会有任何坏处。

放弃的路,是永远不能选择的路。学会了这个道理,也就学会了成长。因为杨绛的三姐感到害羞,为父亲“叫魂”的任务就落在了小杨绛的身上。而那一夜,她也懂得了坚持也是一种勇气。

深夜里,小杨绛置身于漆黑的厨房,身边只有同是小女孩的三姐陪伴,一只装满水的大铜盆就放在面前,杨绛冲着水面上漂浮的竹叶小船声声呼唤着:“爸爸!转来吧!”杨绛对父亲的爱,虽稚嫩,却也浓烈。她将这份爱全部凝聚在一声声呼唤中,因为在她最简单的思维里,只要父母健在,那就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一周之后,一家人终于满怀期望地等来了上海寄来的诊断结果,简单的“伤寒”两个字,再一次将一家人打入了绝望境地。这是当时一种极难治愈的疾病,这两个字,无疑是给病人宣判了死刑。

万念俱灰,是人生的一出悲剧,只有心怀希望,坚持下去,才能在遭遇暗礁时激起美丽的浪花。母亲再也不顾丈夫的偏执,终于请来了当地有名的中医为他诊治。可是,她从中医的脸上看出了为难与无奈。

他甚至不愿为病人开出一张药方,母亲知道,这是在无声地宣布对病人的放弃。丈夫是她生命中全部的支撑,那一刻,杨绛仿佛听到了母亲心碎的声音。

如果父亲真的一病不起,就等于宣告这个家的天塌了一大半。那一晚,家里每个人都无法入睡,每个房间都亮着灯,亲戚朋友往来不绝,也许他们中的很多人,是想要见父亲最后一面,杨绛在那一晚听到的最多的话,不是对母亲的安慰,就是对父亲病情的遗憾。

杨绛不敢想象没有父亲的日子,她哀伤、绝望、害怕。她甚至想到,如果失去了父亲,自己很可能再也无法读书。即便是有亲戚照拂,再读几年书,未来的人生也会变得黯淡无光。她很可能在无锡的工厂里成为一名最底层的女工,这一刻,悲伤已经不足以完全形容杨绛的心情。

可是身旁的母亲,却早已停止了哭泣,悲痛在她瘦弱的身体中激发出了巨大的能量,爱是最深情的守望,为了与丈夫之间的爱,她要做最后的尝试,只要丈夫一息尚存,她就永远不会放弃努力。

想要守住最简单的幸福,必须淬炼出内心的坚强。身体中潜藏的意志,就是世界上最坚强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实现心中的目标,就是因为在应该坚持的时候,选择了放弃。

没有磨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磨难是上苍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永远诞生不出强者,顺境只能削去人的坚强意志与奋斗精神,甚至可以说,人生没有磨难,本就是一场灾难。

母亲在父亲的疾病面前变得坚强,杨绛也从母亲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叫作不轻言放弃。母亲请来了父亲的好友华实甫,他虽不住在无锡,却也是一位有名的中医。华先生经过诊断,同样认定杨荫杭的病情不容乐观,可是母亲的一句话打消了华先生所有的顾虑,那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拿到华先生开出的药方,杨绛从母亲的脸上看到了近日少有的喜悦,她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张药方,仿佛捧在手心的是丈夫的生命。她连忙命人照方抓药,连夜将药熬好,给丈夫喂了下去。然后,她就静静地守护在丈夫身旁,眼神中饱含着坚定。她坚信丈夫会在明天一早醒来,重新焕发往日的活力。

也许是母亲的坚持感动了上苍,第二天,父亲的病症果真减轻了一些,挂在他脸上的笑容,证明他已经恢复了意识,是母亲用坚持与守护,将父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从此,母亲对华先生礼敬有加,杨绛也从母亲的行为当中学会了什么叫作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拥有了一份简单的幸福,它可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体会到生命的感动。

原来最好的幸福,就是有人与你相互守望。那个人可能是爱人,可能是亲人,也可能是朋友。幸福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期待和愿望,它值得我们把它捧在手心,放进梦中,为它守候。只有幸福常伴左右,生活才能快乐而充实。

在父亲生病之前,杨绛还是一个不懂人间疾苦的小女孩。经历过如此难挨的一段时光,她忽然变得对父母和家庭更加依恋。亲眼见证了父母之间的相互守望,杨绛才真正领悟到亲情与爱情的伟大。

这让她回想起,母亲对她,也有着同样的爱。六岁那年的寒冬,杨绛还跟随父母在北京居住。北方的冬夜寒冷刺骨,母亲正在家中忙里忙外,忽然停下手中所有的活计,急急忙忙地为女儿寻找过冬的厚棉被。

她永远也无法忘记母亲手持洋灯的背影消失在院子里的风雪当中,又伴着那点点光亮抱着棉被返回房中,脸上挂着心满意足的表情。那一刻的杨绛,不知道为什么,眼睛总有一种酸酸的感觉,那是眼泪即将夺眶而出的感觉,她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直到长大之后才明白,那一刻的感觉就叫作感动。

原来幸福真的如此简单,简单到只需要一床棉被的温暖。可是杨绛明白,这棉被之所以温暖,是因为母亲的爱意浓浓地融化在其中。这样平淡的幸福,仿佛是照进心头的一缕阳光,让温暖的情感在阳光中缓缓蒸腾。

最简单的幸福,叫作亲情,因为险些失去,杨绛便更加懂得亲情的可贵。然而无论多么不舍,她也无法阻止人生开启新的篇章。父亲康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杨绛离开那所残破的学校,跟随大姐到上海去读书。

那一年,杨绛八岁,离家之前,她再一次感受到了母亲的爱意。她第一次收到了母亲送给她的一块银元,还有大姐送给她的一方手帕。她把这两样东西当成至宝,收藏进胸前的口袋里,她觉得这样就仿佛是把幸福装进了心里。

对于杨绛来说,生活从未复杂过,经历了父亲生病这件事,她更加懂得人生本就福祸相依,笑泪交织。

杨绛智慧语录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

收录一段愉悦的光阴

如果将人的大脑比作一座果园,那么记忆就是果园中结出的果实。它们有的圆润饱满,有的丑陋干瘪,甚至有的还遍布着被蛀虫啃食过的痕迹。

光阴最是无情,它一刻也不肯驻足,用一双神奇的手,不停地催化着记忆的果实从青涩转为成熟。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决定未来的际遇,然而这些都不值得悲观,因为我们可以选择是否让自己快乐。

那些饱满美丽的记忆果实,总是可以愉悦播种记忆的人的心情。在收获的时节,只要尽情在饱满的记忆果实中挑选,再将那些干瘪苦涩的记忆果实深深地埋进脑海,当经年以后重新回顾,就会发现这些果实是光阴送给你最好的礼物。

偏偏有人不懂得在光阴中收录愉悦,如同庸人自扰一般,让整个脑海都回荡着从前岁月中痛苦的回忆。因为不懂得放弃那些不好的回忆,所以才不愿长大,偏偏执意要在未来的日子里,时时刻刻哀悼那些逝去的苦涩年华。

杨绛是聪明的,她懂得在自己的“篮子”里装上饱满的记忆果实,让那些不快乐的回忆在风中吹散,不为过去烦恼,不为将来担忧,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闲来无事,再将那些美好的回忆捧在手中把玩。

自从父亲康复,家中的一切生活都重新回到了正轨,杨绛再一次从生活中找到了那抹绚烂的色彩,似乎随意俯身,就能在路上捡拾到简单纯粹的幸福。

杨绛到上海启明女校读书,这不仅是父亲的主意,更是她自己的决定。母亲舍不得让年幼的女儿离开身边,更不希望她像二姐那样一去不返。于是,母亲反复问了她许多次,是否真的决定去上海,每一次得到的,都是杨绛坚定的回答。

小小的杨绛的确舍不得离开父母,可是那座充满了知识的殿堂,实在让她渴望。从二姑妈到堂姐、大姐、二姐,都曾经在启明女校读书,大姐更是那里的高材生,成为了校长最得力的助手。

她愿意去学习新鲜的知识,对杨绛来说,启明女校是一座更大的果园,她坚信,在那里一定会播种出更加甜美的记忆果实。

不过,每次回答过母亲的问话,懂事的杨绛总是忍不住悄悄落泪,因为害怕惹得母亲难过,每次流泪她都默默地背过身去。

这是成长的泪,亦是幸福的泪,成长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它意味着告别了懵懂无知的年岁,开始用成熟的味蕾,去细细品味岁月中多种多样的滋味。

杨绛几乎是欢乐地蹦跳着,奔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未来。她从不觉得离开父母的庇护是一件可悲的事情,相反地,学会用自己的翅膀独自飞翔,才真正值得庆幸。

启明女校果然没有辜负杨绛的期望,那里简直就像一座七彩的果园,结满了绚烂夺目的果实,简直让她看花了眼。

这里的英语自修教室,宽阔敞亮,并且,像这样的自修室有十几间之多。美丽的花瓷砖铺满了学校的整条长廊,长廊的下方就是一座美丽的花园。教室后面有一大片被树木和花草环抱着的空地,那里简直就是学生们的乐园,只要是不上课的时候,空地上便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启明女校的宿舍条件也非常好,学生们的宿舍都在楼上,每个人都有一张单独的床铺,干净又整洁。还有专门的修女照顾学生们的生活起居,学生们亲切地称这些修女为“姆姆”,她们既严厉又亲切,聪明机灵的杨绛是许多姆姆的“darling(亲爱的)”,即使有时候因为调皮接受惩罚,她依然是姆姆们最喜爱的那个“小鬼”。

人生路上难免有烦恼,杨绛却将这些小小的烦恼统统过滤。她能够记起的只有快乐的回忆,她总觉得自己盛放记忆果实的篮子太小,没有多余的空间留给那些不够美好的果实。

乐观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不仅是一种机敏与豁达,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乐观的人,总是让人感到愉悦和轻松,更可以让烦躁的心情在一瞬间回复平静。乐观的人不会感到心灵的沉重,一切的逆境都会在乐观中变成顺境。

年幼的杨绛还不懂得什么叫作乐观,只是凭借本能往身体里不断注入着欢乐的能量。启明女校的课程十分丰富,杨绛不仅从不厌倦学习,反而乐在其中。除了必修的基础课程,杨绛还挑了许多感兴趣的学科去学习,像唱歌、跳舞、画画,每一个学科都向她呈现出一个多彩而又美好的世界。

杨绛在启明女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充实而又愉快的,唯一让她有些难过的,就是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学校把这一天叫作“月头礼拜”。家近的孩子们会在这一天被家长接回家,晚上睡觉之前再送回来。

每当这时,家住外地的杨绛就会有些想家,点点泪光在她的眼眶中打转,看着身边仅剩的几个外地小伙伴,她感觉整座学校都变得冷清了起来。

不过,杨绛总是能找到安慰自己的方式,她可以在想象中与父母和姐妹团聚,闭上眼睛想象着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饭的场景,这样想着,鼻端仿佛真的可以闻到饭菜的香味,耳畔仿佛可以听到母亲温柔的叮咛。

独立的校园生活让杨绛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孩子,那些美好的瞬间即使再短暂,她也不会让它们在绚烂中荒芜,而是将手指温柔地相扣,将它们轻轻地放在胸前,感谢这些美好在自己的生命中出现,感谢它们让自己对未来的日子充满着最美的期盼。

更让杨绛欣慰的,是那些善良的姆姆们。每到“月头礼拜”,姆姆们就会心疼这些不能回家的孩子们,她们想方设法地为孩子们做好吃的东西,想用舌尖上的美味弥补他们心头的苦涩。

姆姆们的办法果然奏效,吃着这些好吃的东西,杨绛可以感受到她们的良苦用心。虽然美味的食物会让她更加思念母亲做的饭菜,可是她总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只要放了暑假,就能见到爸爸和妈妈了。”

这样想着,日子仿佛可以过得快一些。有时候,越是刻意计算,时间便越是漫长难挨。杨绛索性忽略时间,说不定放假的日子很快就会来临,猝不及防地给自己一个惊喜。

她的确等来了一个惊喜,不过这个惊喜比她预计的时间更加提前了一些。一个“月头礼拜”的日子,大姐忽然带着杨绛和一同在启明女校读书的三姐走出了校门。这是杨绛第一次在“月头礼拜”离开学校,大姐坚持不肯说出要带她们去什么地方,可是从大姐欢乐的眉眼之间,杨绛隐隐预感有什么好事即将发生。

她和三姐跟着大姐坐了一段路程的电车,下车之后又走了一段路,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建筑面前,大姐终于告诉她们:“这是申报馆,我们去看爸爸。”

杨绛快乐得简直想要飞起来,她日思夜想的爸爸就在里面,任何的美味佳肴都比不上扑进爸爸怀里的甜蜜滋味。爸爸是杨绛最好的朋友,她早已攒了一肚子心里话,想要对爸爸倾诉。

杨绛和三姐这两个古灵精怪的小姐妹也打算给爸爸一个惊喜,她们悄悄地走进报馆,蹑手蹑脚地走到爸爸的身旁。老圃先生正在伏案写着什么,丝毫没有注意到三个女儿进来,更没有注意到有两个调皮的女儿已经站在了自己面前。

父女之间的心灵感应让他缓缓抬头,猝不及防撞见两双可爱的眼睛,这简直是人世间最甜蜜的惊喜,一向沉稳的老圃先生也不禁笑出了声。

因为刚刚从一场大病中痊愈,老圃先生的身形还有些消瘦。可是他眼中的慈爱永远都不会变,看着父亲依然有些憔悴的容颜,杨绛的眼泪几乎控制不住地流下来。原本想要和父亲倾诉的心里话,忽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此刻她只想问问父亲的身体恢复了没有,一个人住在报馆里是否寂寞。

杨绛真的长大了,不再只是一味地享受着父母的疼爱,而是懂得关心父母。与女儿重逢是人世间最有效的良药,父亲仿佛一下子来了精神,他要带着女儿们去吃大餐,好好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这顿大餐是杨绛从来都没有吃过的西餐,看着盘子里整块的肉和放在一旁的刀叉,她简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父亲看出了她的茫然,轻轻地说:“你坐在爸爸对面,看爸爸怎么吃,你就怎么吃。”

于是,杨绛认真地学习着父亲使用刀叉的样子,她学得那样投入,以至于忘记了放进口中的大餐是什么滋味。虽然坐在对面的女儿笨拙地使用着刀叉,把每一块食物都切成了最难看的样子,可是父亲眼中慈爱的神色丝毫没有减少,日后回忆起来,父亲眼中的温情,就是那顿大餐最美妙的滋味。

那顿饭吃过之后,父亲用温暖的手掌拉着杨绛姐妹的小手,把她们送到电车站。父亲始终在用慈爱的声音与大姐聊着天,杨绛就在一旁默默地走着,静静地听着,仿佛父亲的声音是世界上最暖心的音乐。

她虽然还听不懂父亲与大姐聊天的内容,可只要能与家人平静地待在一起,就已经让她心满意足。只要和家人在一起,哪怕是行走在严冬,心头也会充满融融的暖意。

虽然父亲不能在每个“月头礼拜”都把杨绛接到身旁,可只要想到父亲和自己就在一个城市,她就已经满心欢喜。不久之后,母亲也带着弟弟妹妹来到上海定居,杨绛终于可以在每个月的“月头礼拜”与家人团聚。依偎在母亲的身旁,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

有人问杨绛,在启明女校三年多的时间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杨绛答道:“最重要的是锻炼和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包括自我判断,学会克制,如何正确与别人和集体相处。”

她还说:“学会判断和自我克制,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很重要。”这就是她在启明女校收获的最美的记忆果实,直到多年以后,她依然感谢启明女校给予自己获得这些果实的机会。

杨绛智慧语录

吃苦孕育智慧,磨炼人品。

岁月路上的一串串脚印

都说岁月无痕,却也总能在世间留下它来过的证明。它会在树木上刻下年轮,让花朵从盛放转为凋零,让冬季的皑皑白雪,更迭为春日的暖暖微风。

人生之路难免颠簸,回头看时,只有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才不枉在人世间走过。这些脚印可能盛满了浓浓的牵挂,也可能盛满着爱与幸福。

杨绛在启明女校踏实地走着自己的求学之路,父母的到来让她感到格外地安心。原本就从事法律工作的父亲,一面在《申报》从事主笔的工作,一面又重操旧业做起了律师。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行走的过程,这一点,杨绛深有体会。她出生于北京,却在出生不久便随父母迁回无锡,短暂地停留了几年,又返回北京,终究又因为父亲刚正不阿的个性得罪了权贵,不得不又迁回无锡。

来到上海求学,已经是她人生中的第四次迁徙,很快,第五次迁徙又要来临。这一次,全家人要去的地方是苏州。因为上海的政治局势日渐复杂,父亲希望搬到一个更加清净的地方,在那里安心地为百姓伸张正义。

杨绛也在不断的迁徙中渐渐成长,到了苏州,她已经是该读中学的年纪。父亲希望杨绛和三姐可以进入振华中学读书,却要求她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考。在父亲的意识里,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读书的机会,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杨家在苏州定居后,振华中学已经过了招收新生的时节,不过学校为杨绛和其三姐单独进行了一次入学考试,杨绛坐在那间单独开辟成考场的教室里,看着国文考试的题目“论女子解放”疑惑不已。

调皮的杨绛甚至连自己是女孩子这件事都从未在意,更何况还要去讨论女子的解放。她天真地以为,解放就是放开女子脚上的裹脚布,或者是不让女孩子从一生下来就穿耳洞。好不容易搜肠刮肚地写了一篇文章,直到最后,杨绛也没弄懂“女子解放”到底是什么含义。

直到如今,依然有人不懂什么叫作真正的解放,以为解放就是身体和言论上的自由,有了这些自由,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追名逐利,但这样却也将一颗纯真的心牢牢地锁起。

只有让心自由,才是真正的解放。如果你不知道怎样让心自由,不妨听听智者的话。托尔特克智者曾做出过让心自由的四个约定:“不妄作评判,不受别人影响,不作假设,行动、尽力、投入。”

何其简单的四个约定,可惜却依然有人看不懂其中的含义。其实,“不妄作评判”,就是做到公正客观,一切违心的、不利于自己和他人的话都不要说出口;而“不受别人影响”,就能减少无谓的痛苦,不要让别人的价值观左右你的决定和行动;“不作假设”,则是要敢于沟通,只有说得清楚和问得明白,才不至于产生误解;“行动、尽力、投入”似乎更加简单,量力而为,尽力去做,即便失败,也不会因为没有尽力而后悔自责。

杨绛虽然还不懂得什么叫作女子解放,但至少做到了尽力和不放弃。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振华中学,即便是三姐后来决定休学,她也一个人坚持上学,哪怕是要一个人住在破旧的宿舍里。

父亲也与杨绛一同坚持着,他坚持着自己的律师工作,哪怕当时的社会风气已经非常差,也坚持不遗余力地匡扶正义。

想要在苏州开办律师事务所,就必须有一处房子。老圃先生素来喜欢有历史底蕴的事物,他看中了一座始建于明朝的建筑——苏州著名的老宅“安徐堂”。几百年的风雨早已让“安徐堂”变得破败不堪,可是老圃先生执意认为这里是最好的住所,只要拆掉一些破旧的小房子,再移植一些花草树木,就能让这座百年古宅一下子风雅起来。

执意不修建新宅,是因为老圃先生始终把房子当成身外之物。房子一旦建造起来,就变成了一份值钱的家产。他见惯了那些守着家产坐吃山空的纨绔子弟,也见多了那些为了争夺家产大打出手的不肖子孙。

经营家产不仅是件费力的事情,还可能影响到子孙后代的价值观念,那么索性不要让子女对家产形成依赖,他早就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的所有子女,不会给他们留任何家产,唯一能留给他们的,就是学会如何自立。

父亲的话影响着杨绛的一生,学会自立,是一个人的修养。杨绛一直在“自立”两个字上完善与锤炼自己。因为自立,她虽身处逆境,却懂得积极乐观;因为自立,她学会了刚强果敢。

所谓自立,简单地说来,就是自食其力。就连在家里,父亲也在锻炼着孩子们用劳动换取甜蜜的果实。虽然经过简单的修葺,“安徐堂”已经可以居住,但是几百年的风雨已渗透进老宅的每一个缝隙、每一处角落,留下的不只有历史的尘埃,还有数不尽的蜘蛛和小虫子。在所有的房间全部修缮完成之前,父亲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捉虫子,并且“论功行赏”,赏金有着严格分明的等级:“小蜘蛛一个铜板三个,大蜘蛛三个铜板一个,鼻涕虫一个铜板一个”。

为了得到赏金,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杨绛因为住在学校的宿舍,因此“赚钱”的机会最少,可是只要周末回家,放下书包就会投入捉虫子的阵营。

父亲知道,这一点点的钱不会教得孩子们唯利是图,反而会让他们在恰到好处的刺激之下,懂得劳动光荣。事实证明,父亲的想法是正确的,孩子们虽然为了赚取赏金,捉虫子捉得忘乎所以,可是赚来的钱却统统交给母亲保管,天长日久,甚至记不得在母亲那里存了多少钱,也就不了了之。可是家里的“虫灾”的确得到了控制,孩子们也在劳动过后颇有成就感和荣誉感,不得不承认,这是父亲教育子女的一个小小成就。

因为父亲的工作关系,杨家的生活还算富裕,可也绝对不是大富大贵的人家,在父亲的教育下,孩子们从小并不会羡慕富贵人家的孩子在吃、穿、用上的奢侈。

杨绛曾写道,“假如我们对某一件东西非常艳羡,父亲常常也只说一句话:‘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意思是:得你自己去争取。也许这又是一项‘劳动教育’,可是我觉得更像鼓吹‘个人奋斗’。我私下的反应是:‘天下的好东西多着呢,你能样样都有吗?’”

没有过多的欲望,人生才能获得满足。许多家长总是拼命在孩子的头脑中填塞“争取、拼搏”的道理,却忘记了教会孩子怎样才能让内心得到满足。不懂得满足的人,也就学不会快乐,想必杨绛的乐观进取,就是因为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欲望让人丢失了孩童般的纯净,即便糖果撒了一地,也不会为之惋惜或是心动。被欲望填充的世界,无法再如同旧日那样斑斓,夜空中的星星,也变得不再耀眼夺目。

与其心怀那些虚无缥缈的欲望在半空中漂浮不定,不如在坚实的大地上走出清晰的足印。这样的足印会在阳光下轻轻地闪着光,经年以后,才会忽然发现那些曾经以为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其实一直相伴左右,比如美好的爱情,比如温暖的亲情。

杨绛的心中,始终为亲情留着很大的空间。平时她住在学校的宿舍,认真地做一个勤奋的学生。到了周末,她便提着行李飞奔回家,一头扎进父母的怀抱,做父母调皮可爱的“老小”。

无锡人把所有的孩子统统称为“老小”,杨绛虽然不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却偏偏是最受宠的一个。她喜欢在母亲身边撒娇,也愿意做母亲的“小棉袄”,替她分担家务,照顾年幼的妹妹。

母亲曾说,刚出生的小女儿像极了因病夭折的二女儿同康。二姐是杨绛最喜欢的姐姐,小时候谁都哄不好调皮的杨绛,却只有二姐能哄得她乖乖听话。听到母亲这样说,杨绛对二姐的依恋也转移到了小妹身上,时常轻轻地把她揽在怀里,哼着歌谣哄她睡觉。

昨日的过往,今日的感怀,全部可以从人生路上留下的脚印中寻找。从脚印中,可以轻易分辨出一个人的个性,而杨绛的母亲,就是一个性格温婉、从不与人争抢的女子。

因为家中子女众多,有些家务活必须靠佣人来帮衬。可是母亲每次嘱咐佣人做事,都是客客气气,从不指手画脚。杨绛的姑母杨荫榆脾气有些古怪,面对这位难伺候的小姑子,母亲也从来没有露出一丝不快,反而处处退让,好的东西都留给她享用。

心疼母亲的杨绛总是想方设法偷偷留一些母亲爱吃的东西,有时候是水嫩的蜜桔,有时候是甜甜的糖炒栗子。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她就把这些零食捧到母亲的嘴边,母亲却依然舍不得吃,想要留给孩子们,只有被杨绛缠得紧了,才象征性地吃上几口。

都说母女连心,杨绛怎能不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执意不肯让母亲把这些东西推回来,抓着她的手不肯松开,直到母亲把东西吃得一个不剩,才眨巴着眼睛,心满意足地离开。

在父亲面前,杨绛同样是一个贴心的女儿,她知道,父亲在工作的时候,也希望有人陪伴,只是不喜欢小孩子吵闹。于是,她总是乖巧听话地和父亲同处一室。父亲工作,她就在一旁静静地看书,甚至学会了不发出任何响动地给父亲倒茶,给烧得通红的炉子添煤。

如果将人生比作耕田,那么只有经历过春日的辛勤播种,才能在秋日里迎来丰收的硕果。

对于十几岁的杨绛来说,人生的播种就是读书,也许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她自幼爱书如命。父亲曾问她,如果三天不让她读书,会怎么样?杨绛认真地思索了好一阵,回答了三个字:“不好过。”

父亲又问:“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这次杨绛没有思索很久,冲口而出:“一星期都白活了。”父亲点头微笑,从这个懂事的女儿身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书香气是女人身上最迷人的气息,它如同火花般点燃人的思想,如同甘露般滋润着人的心灵。女人在书香中优雅,因为腹有诗书所以气自华。书中的文字如同一盏盏明灯,可以在黑暗中照亮人的前路,因为不再迷茫,所以走得坦然,走得踏实。

人生之路,必将经过一座又一座驿站,无论能否找到真正的归宿,至少那些留在路上的足印,祭奠着匆匆流逝的年华,亦可让人重温当时片刻的美好。

杨绛智慧语录

人的那点灵光,也微弱得只够我们惶恐地照见自己多么愚暗。人的智慧自有打不破的局限,好比猫儿的聪明有它打不破的局限。

同类推荐
  • OL的职场修炼法则:女人不可不知的办公室哲学

    OL的职场修炼法则:女人不可不知的办公室哲学

    办公室的生活是现代职场女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公室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个职业女性实现理想、成就人生的主要途径。如何轻松游走于职场,成为办公室里如鱼得水的美丽OL,得到老板赏识,并一步步向事业的顶峰迈进……这越来越成为职场女性关注的话题。本书为职场丽人提供了一些取胜于职场的哲学,让女性的职场之路更为畅通,人生之路更为辉煌。
  •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生命的精彩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脚步,正如篱笆阻挡不了攀爬的牵牛花,山川阻挡不了奔流的江河,风雨阻挡不了展翅的雄鹰。生命的过程注定是从激越到安详,由灿烂到平淡。在浮躁而慌乱的世界,让自己活成一株山崖上迎风而立的花蕊,让生命吐露芬芳,你所追求的一切才会款款而来。《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用从容而舒缓的语言,提醒世间所有热爱生命、热爱美好生活的人们,要用微笑来经营生活,用真诚来经营情感,用宽容来经营人际,用淡定来经营心灵。如果你爱生命,如果你相信自己,就请绽放自己,引徐徐清风,留岁月无痕。
  • 做最好的员工:优秀员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

    做最好的员工:优秀员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

    《做最好的员工》共分为五个大章:好员工才会成功,好员工擅长合作,好员工明白事理,好员工掌握规律,好员工知进识退。书中案例经典、论述深刻,是优秀员工的思想准则和行动指南。
  • 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

    《别在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是作者景天的励志文集。有多少人在异地漂泊,忍受着寂寞与孤独,下雨没人送伞,吃饭没有人陪,没人分享喜悦,难过只能一个人哭……人生就是这样,耐得住寂寞才撑得起繁华;该奋斗的年龄,不要葬在了安逸,相信自己,终将破茧成蝶!
  • 全力以赴,只为了不辜负自己

    全力以赴,只为了不辜负自己

    也许你也处在二十多岁,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年纪;也许在某个瞬间,你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也许你也在不断地问自己,到底是选择小城市的一间房还是大城市的一张床;也许你也正经历着失恋的煎熬,既渴望爱情又质疑爱情……本书作者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人生、梦想、信念、心态、亲情、爱情、友情等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通过一篇篇立意新颖、温暖励志的故事,帮助处于迷茫期的年轻读者从中感受到丰富的人生体悟和处世智慧。时光会把最好的留给最努力的人,愿我们所有的坚持都不被辜负。
热门推荐
  • 猫尊者

    猫尊者

    一只猫能做什么?卖萌,冷傲,抓老鼠?不不不,都不是。一只猫,可是能拯救世界呢!
  • 骑士世界的最强帝骑

    骑士世界的最强帝骑

    成为骑士王,成为这骑士世界的无上主宰!陈天因祸得福成为最强骑士,王骑,从此开始了结识其他世界的骑士还有同伴,看他是否可以坚持王路,与这世界,争一争最强骑士的宝座!
  • 摩邓女经

    摩邓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的备注是十二

    你的备注是十二

    我给你的备注是十二。因为朋友十二画,恋人十二画,爱人十二画,家人十二画。所以,十二的名字,叫难忘。
  • 我真的不想造反

    我真的不想造反

    专业搬砖工小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以后再也不能搬砖了。他爹潘仁美不让,他姐更是为了不让他搬砖,让皇帝下了一道圣旨!
  • 魔教教主不好当

    魔教教主不好当

    身为碌碌无为小郎中的秦非武,仅仅上山采个药,便阴差阳错地被钦定为了下一任魔教教主。自此,他便踏入了茫茫江湖。魔教教主威风八面?不存在的,能让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的魔教弟子吃饱饭就不错了,干农活很累的。魔教圣女美艳动人?不存在的,能让她别再动不动就乱下毒就不错了,解毒很累的。既然这么惨不如转投其他门派?不存在……等等,这个可以有,只是左右护法会不会打死我?
  • 农田常用杀虫剂使用技术

    农田常用杀虫剂使用技术

    本书从农药,特别是杀虫剂的科学使用出发,系统地叙述了杀虫剂的分类、作用机理、选用原则、毒性种类、防止中毒的措施,并且比较详细地叙述了100种当前我国常用杀虫剂的毒性、理化性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本书内容翔实,语言通俗,可作为普通农民、农药经营者、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技术指导书。
  • 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里的春天

    《冬天里的春天》是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的代表作。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中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间的社会生活内容。作品结构独特,情节曲折、细节丰富生动,具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该书曾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以革命干部于而龙重返故乡石湖的三天两夜经历,回溯、对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17年到“文革”和粉碎“四人帮”长达40年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春天在人民心里”的主题。
  • 给快穿男神请安了

    给快穿男神请安了

    既是神又是魔的渝卿,被亲媳妇联手神兽们一起封印了,这时候的渝卿只想骂脏字。于是渝卿拖着顾桥筝进入三千结界。顾桥筝:“那是因为我不知道你还有另一个身份啊亲。”于是……高冷班长:“你不和我考同一所大学,那我和你考同一所大学好了。”禁欲和尚:“我这就还俗,你在此地等候,等我娶你回家。”精神病医生:“我去向你父母证明,你根本没病。”回去之后-创世神一脸可怜巴巴:“我看人间凡人写的小人书中都说爱惨了的人,只是看到他的眼睛,就能认出他是自己的心上人,我就换了个身份,你就不认识我了。”桥桥:“……”答应我少看那些行吗?【1V1】全文甜宠路线,看渝卿小可爱和仙女桥桥如何花式恋爱。
  • 末日之破天之路

    末日之破天之路

    一场流星雨,全球所有生物发生变异,90%的人类变成丧尸或死亡。大学刚毕业还在到处求职破壁的吕新为了活下去从校园中杀出,他带着他的伙伴们为了生存在末世中奋力挣扎。经历无数生死,只想活下去,然而面对满世界几十亿的丧尸,遍天地的变异动物,自相残杀的人类幸存者,吕新们在无尽的血与泪中一步一步崛起……传统末世,无穿越,无重生,无系统,只有无尽的铁血与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