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03200000005

第5章 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4)

从第一次公开课开始20分钟后就没东西可讲、腿肚子直哆嗦的悲惨失败,到以扎实的教学实力无可争议地成为济南市教学能手,她用了7年。

4年后,山东省各路中小学教学高手一路拼杀,齐集日照。闫学跻身其中,并凭藉对《童年的发现》一文的说课和精彩答辩,成为山东省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特级教师。这一年,她32岁。

这两段话出自2004年《中国教师报》对我的专访。有趣的是,这篇专访的标题就是“为什么是闫学”。

其实,在我看来,所谓“扎实的教学实力”,所谓“无可争议”“精彩答辩”,除了让我脸红之外,都只不过是停留在文字上的一种说法而已。我更想说的是,从走上教师岗位到成为教学能手的七年之间,从教学能手成为特级教师的32岁以前,我所走过的是一条怎样的道路,以及在那些十字路口上的我的踟蹰,我的抉择……

1991年,我大学毕业,阴差阳错,我来到一所小学,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差不多有两年时间,我是在苦闷与彷徨中度过的。做小学老师不是我的理想,繁杂琐碎的工作让我感到窒息。我开始想办法离开学校,哪怕我不能离开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也必须像我的大多数大学同学那样到中学去,做一个中学教师(那时我觉得中学教师似乎比小学教师要“体面”得多)。但事与愿违,在“挣扎”了两年之后,我受制于现实的局限,在跳槽、调动均告无望的情况下,我开始“认命”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很幸运地,我读到了一本书,遇见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这个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那是我教师生涯中一次最重要的遇见,也是最美好的遇见。从苏霍姆林斯基身上,我看到了教育是如何作为一种信仰融入一个人的生命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是无数次心灵的洗礼,在他的著作中,我感受到那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悲悯的情怀、心灵的关切、对人性的尊重,以及永不言弃的理想与信念。这些蕴含在无数个鲜活而细腻的案例中,使我看到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尊严,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悲欢与忧乐。我感到自己在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他让我开始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感到自豪:在这个世界上,这项工作固然充满了艰难和历险,但它是值得做的,因为当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就一定能够找到每个人心底蕴藏着的宝藏,也一定能够想到办法去挖掘这些宝藏。而在寻找、挖掘这些宝藏的同时,我们不但会心存希望,而且会找到做教师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就这样,我走过了教师生涯的第一个十字路口。

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学着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写教育案例。那时,我尚不知我写的是“教育案例”,我只知道自己写了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小故事。我甚至不知道写这些教育故事的价值,也不知道这些教育故事对我今后的教师生涯有什么意义。但我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所以,这种我当时并不完全知晓其价值与意义的教育写作竟坚持了下去,直到它们开始在全国各级教育教学报刊上陆续发表。而这些文字,也成了我的第一本书《牵到河边的马》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文字,成为我后来一个个教科研成果的重要研究基础,成为我评选特级教师的重要“业绩”证明材料。

许多年之后,我终于知晓了其中的价值与意义: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始终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思路启发了我,使我在教师生涯的起始阶段就走上了一条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研究之路。他让我紧贴着地面行走,同时又让我从一开始就站到了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是幸运的。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价值还不止于此。

还记得第一次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那是2004年3月,我读苏霍姆林斯基写下的随笔《在孩子的大脑里装进“激动”的词汇》一文发表。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激励,也帮助我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我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始写作大量的读书随笔。后来,我从苏霍姆林斯基读到杜威,读到夸美纽斯,读到洛克与蒙台梭利,也读陶行知与陈鹤琴……我把自己的阅读发现与感受一一记录下来,并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我写的大量的读书随笔发表了,还在《中国教师报》开办了个人专栏,其中有不少文章就是这个时期写的读书随笔。我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那是我自己成长的声音。而这股拔节的力量,归根结底根植于阅读,根植于将阅读与写作、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缠绕的广袤土壤。

所以,“为什么是闫学”?答案也许很长,但也很短:无非是阅读,是始终把阅读作为一个成长的关键词、核心词而已。

阅读,让我发现最好的自己

2004年4月,我来到了杭州,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走上了专职的教研之路。

如何做一个最好的教研员?我的选择是:在帮助一线教师成长的同时壮大自己、丰富自己。因为只有一个壮大的、丰富的自己,才能帮助一线教师壮大起来,丰富起来。

我再一次选择了阅读。

我认为真正的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有人说:难道优秀教师不是上课上出来的,不是做教科研做出来的吗?其实,我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并不是否认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是强调阅读对一个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以我个人来说,我虽然不敢妄称优秀,但从阅读中广受裨益却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今天的我——仔细想想,哪一个让我引以为自豪的成绩不是来源于阅读,来源于阅读对我的启示和帮助呢?

所以,我要把这个观点大声地说出来。

2011年,我以“优秀教师是读出来的”为题在《教育时报》发表头版文章,在这篇文章里,我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详细阐发了这一观点。文章一经刊发,便引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共鸣。其实,这些年凡是外出讲学,我与一线老师交流最多的话题并不是语文教育,而是教育阅读。

我的教育阅读指向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只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帮助教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走得比较远。由于我的专业背景是汉语言文学,因此,夯实自己的教育理论功底与开阔自己的人文视野成为我阅读的主要方向。这一点在我2008年出版的《教育阅读的爱与怕》一书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这是一本有关教育阅读的书,也是一本揭示教师的成长秘密的书。我试图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教师朋友一起探讨教育阅读的基本版图、路径与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这种完善的知识结构又是如何对一个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如全国著名教育媒体策划人李玉龙老师给这本书的评语:

知识就是力量,结构化的知识更有力量。外在的知识如何通过阅读融入我们的血脉和骨髓,而不是作为附着物、装饰品而存在?零散的、割据状的知识如何系统性地集成一个生生不息、面向教育实践开放的结构?这本书给我们呈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其实,写作这本书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也是对这些年我不断通过阅读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记录与见证。我把自己的阅读心路完整地勾画出来,也把自己在阅读中的生命体验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我想告诉教师朋友,任何成长都不简单,任何改变都有根源。而这,也是我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领悟出来的。

在2008年到2010年间,我又陆续出版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和《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两本书。这两本书主题集中,但同时又涉猎比较广泛,应该说是我多年研读苏霍姆林斯基和其他教育经典、人文社科经典的结晶。我不断地读着,写着,在阅读中思考,在写作中提炼。阅读与写作就这样成为我教师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为自己开辟出来的一条专业成长之路。

有人曾经问我:阅读这些似乎与语文教学无多大关联的书,写作这些与语文教学无多大关联的文字,对你做语文学科教研员有什么用处吗?

对此,我的回答是:不阅读,我就无法做学科教学研究。

我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即是例证。那是2010年春天,我所在的杭州拱墅区教育局教研室与《教师月刊》共同举办了全国首届小学语文教师成长论坛。在论坛的现场互动阶段,与会教师针对语文教学中反映出的文本解读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语文教师该如何解读文本?文本究竟应该解读到什么程度?文本解读的成果又如何到达课堂教学?这些问题都是当下中小学语文教师最关注,也最感困惑的问题。身在现场、刚刚执教完公开课的我,全程聆听了这些辩论,意识到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我决定暂时放下其他的研究和写作计划,专门研究文本解读。但当我真正开始研究之后才发现,“文本解读”这个命题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研究领域。由于比较系统的文本解读理论大多数来源于西方,其观点各异,又彼此交织,要真正梳理清楚并非易事。况且,困难还不止于此。由于语文教材文本涉及面广,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我开始着手研究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问题。在历时两年的研究与写作中,我无数次地在心中感叹:如果没有多年来的阅读积累,没有多年来坚持不懈地通过广博的阅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我绝对不敢涉足这样的研究领域,也绝对无法完成这样的研究命题。

其实,阅读不光是有助于学科教学理论层面的研究,对课程教学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多年前,我第一次读到小威廉姆·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时惊呆了,不是因为它对当时的我来说极具阅读坡度,而是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丰富的、严密的、不确定的课程是怎么回事,也从来不曾站在一个宏观的、综合的视野去看待语文课程。直到读完了这本《后现代课程观》之后,我果断摒弃了当时国内小学语文教学界盛行的以“感动”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煽情、浮夸之风,转而探讨如何构建真正对提升学生素养有益的语文课程,也指导老师们一起来做这项工作。我们从不纠缠于某一节公开课,也不会为了某一次教学评比去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我们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与语文课程开发上。而事实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在这些年始终处于摇摆状态的国内中小学语文教学界中,我和我的团队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少走了不少弯路。

2011年秋天,以我名字命名的特级教师工作室正式成立。从学员们加入工作室的第一天起,我便要求他们把阅读当成一种最重要的研修方式,阅读应该贯穿研修的始终。因此,我们提出了“阅读,一种本源性研修”这一观点。所谓本源性研修,强调的是阅读是教师研修的根本与核心,也只有阅读能够真正从源头上帮助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

在工作室不间断的阅读研修中,我的徒弟们也都逐渐理解并认可了这一观点,因为他们不仅从我这个导师身上看到了阅读的重要作用,也真正从自身的成长中切实体会到了阅读的力量。在阅读中,他们学会了文本解读,提升了研究能力,改进了教学策略,丰富了知识底色……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应对外面世界的诱惑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但更大的挑战还是那些书,那些颇具阅读坡度的书。我要求他们读就要读这些有坡度的书、经典的书,因为只有这样的阅读才真正对他们的成长有利。自然,读这样的书不像读时尚杂志那般轻松愉快,对此,他们也痛苦过,焦虑过,犹疑过,但是没有放弃过。后来,他们慢慢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不少学员开发了属于自己的语文课程,同时大量的读书随笔发表了,《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还推出过关于我工作室学员的阅读研修专题,《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还专门出版了我工作室学员研修专刊,光是2013年我们就两次登上教育教学杂志封面。阅读,就这样成为我们共同的研修方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研修板块之一。

阅读,让梦想照进现实

现在,我离开了教研室,来到学校做校长了。

从教研员到校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作领域,其中的挑战不言而喻。我必须面对自己,回答这些年来一直萦绕在我心底的一个问题:这些年的教育教学研究,这些年的教育阅读与思考,它们在实践层面上有多大力量?我的这些思考和研究,无论是立足于教育层面还是学科教学层面,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与当下教育教学的现实链接起来,真正对教育教学产生影响?

我必须去看个究竟。

我是多么感激我所在的区教育局领导理解并尊重了我的梦想,他们就这样充满信任地把一所学校完全交到了我的手中。

同类推荐
  • 聊斋志异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聊斋志异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借助于简练而细腻的文笔,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塑造了众多个性突出的艺术形象。他们或人或仙、或鬼或狐,或感情缠绵、行为谨慎,或天真爽朗、自然率性,或勇敢无畏、富于智谋……这些形象无不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读来令人神往。本书在选辑过程中,着力挑选出其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反映民间疾苦、揭露官场黑暗、抨击科举腐败的愤世之作,也有阐释人伦事理、颇具教育意义的寓意故事,更有讴歌美好人格、纯洁爱情的佳美篇章。在这些变幻莫测、神异迷人的幻境之中,以往遭嫌恶的鬼灵精怪,竟绽放出熠熠的光彩,而他们幻妙离奇的故事,更是让人在感叹之余,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本书描写了女主人公爱玛一生的悲剧。爱玛是法国外省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少年时深受宗教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长大后,她与平庸老实的医生包法利结了婚。她不满家庭生活,幻想追求理想的爱情。她涉足上流社会,对奢华生活的向往和对浪漫的追求使她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终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
  •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四辑)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 中国义务教育政策地方政府执行情况研究报告

    中国义务教育政策地方政府执行情况研究报告

    义务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地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于义务教育政策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重点。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重要的政策咨询平台,一直致力于跟踪义务教育政策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寻找政策的前沿问题,抓住典型的地方政策创新案例,为国家的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自己的视角。张兰春和刘亚荣等编著的《中国义务教育政策地方政府执行情况研究报告》正是近年来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居里夫人自传

    布克熊之经典精读系列:居里夫人自传

    这本书是人类文明史上伟大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自传作品,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居里夫人真实地记述了自己通过刻苦努力走向科学之路的传奇历程;第二部分是居里夫人为丈夫皮埃尔·居里撰写的传记,居里夫人以无限深情的笔触记录了两人在科学领域并肩战斗的美好时光。
热门推荐
  • 邪王宠妻:特工王妃难驯服

    邪王宠妻:特工王妃难驯服

    她,是22世纪的超高级王牌特工,却在遭遇惺惺相惜的队友出卖后,带着22世纪组织给配备的尖端设备和技术,意外穿越到某个不知名的时代的草包丑逼身上,当草包丑逼再次从泥泞中爬起来的时候,很多人的命运,甚至那个世界,都开始悄然变化了……他,是天颐国的战神王爷,是国泰民安的保护神,有心之人却容不得这样的人存在……他腹黑冷漠,却唯独对她……一天晚上,某只妖孽醉意微醺地爬进某女的闺房,“本王要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嗯,问吧!”某女像看智障一样的眼光看着他。“你是不是喜欢我。”“是!”感觉不对劲啊??某女懵逼了。“嗯,好巧,本王也是。”然后妖孽俯身封住了某女的嘴,不给她再反对的机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精灵羁绊养成

    精灵羁绊养成

    睁开眼,一片青葱的绿色映入眼帘,无数宝可梦穿行其间,可是。。精灵联盟呢?。。训练家咋没有了,精灵球居然是契约之物,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林清
  • 星际之机甲修真

    星际之机甲修真

    修真界魔头魏鹿卿被自爆波及后,魂穿到星际世界。在这个没有灵气的世界,看主角如何利用修真方法强化精神力,驾驶机甲保护家人、朋友。
  • 传奇魔具师

    传奇魔具师

    搞笑、轻鬆向。踏上巅峰的午夜,不知何时被人暗算,竟跌落为低级猎人!为了揪出幕后黑手,为了寻找真相,他踏上了旅程。途中遇到各式小伙伴。辅助竟是拍打肚皮?一旁还有人随之起舞?领主的实力竟抵抗不了一记飞踢?主角智商在线,疯狂吐槽。惨了,智商都要被拉低了。这本书内容轻鬆酣畅,充满爱、友情和逗逼的一本小说!各种崭新的名称,套路什么都不清楚。
  • 幻间世

    幻间世

    有个人说过,梦是现实的延续。如果有这样一个世界,现实是梦的战场,又该怎么样。平凡的余七就重生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铸梦为兵,幻梦为境。余七以梦为舟,驰骋纵横,走出一条不平凡的梦师之路。
  • 周朝秘史

    周朝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宠化形记

    萌宠化形记

    意外穿到修仙世界,她没指望老天给个金手指,可附身的小兽也太弱了!这也就算了,丛林生活还没习惯,就要面对险恶的人修世界,签订不平等的主宠契约,真当她是好欺负的?!偷习炼丹术,与人抢机缘,命运既然坎坷,何不放手一搏,为求自由,更得长生!且看她如何从卖萌得宠的小妖兽成长为化形飞仙的大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天使曾经来过

    天使曾经来过

    传说,任何人都能遇上自己的守护天使,天使会不知不觉落在你的背后,送你一枚硬币,其中一面叫“幸福”。硬币总有正反两面,它们不能同时展现,正当你正沉醉在幸福当中,天使就会把硬币反转,而另一面,叫“寂寞”。垦丁的海边阳光明媚,空白度假屋的咖啡室内飘散着咖啡香气。老板雪芬打算孤独地守护着一个秘密,却遇上了从事广告创作的浩文,经常看穿她的心理;而因梦想独自走到美国工作的小芳,在超市认识了捡过期食品的阿杜。一个带着信件的小女孩,竟揭开了一段段错综复杂的关系……当你被寂寞包围,才会后知后觉到,天使,曾经来过。
  • 数尽玉珠教白头

    数尽玉珠教白头

    青梅竹马的恋人应启昭被合谋害死,海棠被逼嫁给安抚使左参议顾天鸿,终日抑郁苦闷,在临死前被告知应启昭的死与顾家以及父亲有关,急病而亡。重生回到八年前,庙里烧香拜佛,感激重活一世,发誓不再软弱无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