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女儿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亲爱的女儿:
你的问题使我激动不已。
现在你十四岁,正在跨越成为一个成年女子的门槛。你问道:“爸爸,爱情是什么?”
当我意识到,我现在已经不是在同一个小女孩谈话时,我的心在激烈地跳动。在你跨越这个门槛时,我祝你幸福。但是,只有当你成为一个有头脑的贤惠姑娘时,你才能得到幸福。
千百万女性,特别是年纪尚幼的十四岁的女性,心儿突突地跳着想:爱情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男青年,当他成长为一个成年男子的时候,也在考虑这个问题。现在,我亲爱的女儿,我给你的信的写法,和从前不一样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愿望是传授给你一种生活智慧,它就叫生活技能。我希望从父亲的每句肺腑之言中,就像从一粒小小的种子中一样,萌发出你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幼芽。
“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曾使我心中很不平静。在童年时代和青年的早期,我最亲近的人是祖母玛利娅——一个令人赞叹的人,我心灵上一切美好的、聪明的、诚实的东西,都是她给予我的。她在战争前夕去世了。她为我打开了神话、祖国语言和人类之美的广阔世界。有一次,在一个早秋寂静的傍晚,坐在苹果树的浓荫下,看着向温暖国度飞去的仙鹤,我突然地问道:“奶奶,爱情是什么?”
最复杂的问题她也会用神话来解释。她的一双蓝色的眼睛流露出沉思和不安的神色,她用一种极特殊的从来也未有的方式看了我一眼。接着,她就讲开了:
爱情是什么?……当上帝创造世界时,他在地球上安排了各种生灵,并教给他们用自生同类的办法延续自己的种族。他给男人和女人划出了田地,并教给他们如何建造窝棚,给了男人一把铁锹,给了女人一小撮种子,他对他们说:“在这里生活和传宗接代吧,我干自己的事去啦。一年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过得怎么样。”
刚好过了一年,上帝和天使长加福雷依尔来了。是在一个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来的。上帝看到:男人和女人坐在窝棚旁边,他们面前庄稼地里的谷物正在成熟,他们身旁有一个摇篮,摇篮里的婴儿正在睡觉。这男人和女人有时仰望天空,有时互相对视。在他们相互对视的瞬间,上帝在他们眼里发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美和一股特别神秘的力量,这种美赛过蓝天、红日,超过宽广的大地和金黄色的麦田,比上帝亲手制作的一切东西更美好。这种美使上帝震颤、惊奇、发呆。
“这是什么呀?”上帝向天使长加福雷依尔问道。
“这是爱情。”
“爱情是什么意思?”
天使长耸了耸肩说不知道。上帝走到男人和女人跟前,并问他们,什么是爱情。可是他们不能向他解释清楚。于是上帝生气了。
“啊哈,是这样!现在你们接受我的惩罚:从此时此刻起,你们将会死。你们每活一小时,就将消耗掉你们的一分青春和活力!五十年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眼里还有什么,你们这些人啊……”
“上帝生哪一门子气呢?”我向祖母问道。
因为人不经请示上帝就创造了一种连上帝也不认识的东西。你听我往下说:五十年以后,上帝和天使长又来了。上帝看到:在窝棚旁边建起了一座用圆木造的木屋,在空地上培植的鲜花开满了花园,田地里的庄稼正在成熟,儿子们在耕地,女儿们在收割小麦,而孙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在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婆,他们有时遥望鲜红的朝霞,有时相互对视。上帝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那种美比以前更巨大,那种力量比以前更强烈,并且还包括一种新的东西。
“这是什么?”上帝向天使长问道。
“忠诚。”天使长答道。但他对忠诚还是不能够做出解释。
上帝更生气了。
“人啊,光让你们衰老还不够吗?你们活不了多久啦。那时我再来瞧瞧,看你们的爱情会变成什么东西。”
三年以后,上帝和天使长又来了。上帝看到,一个男人在一个小土丘旁坐着,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悲伤,可是里面依然存在着那莫名其妙的美和那股特别神秘的力量。而且其中不只有爱情和忠诚,又增添了一种什么东西。
“而这又是什么?”上帝问天使长。
“心灵的怀念。”
上帝捋了一下自己的胡须,就离开了坐在小土丘旁的那位老人,他扭过脸,向长满小麦的田地和鲜红的朝霞望去,于是他看见:在金黄色的麦田旁边站着许多年轻的男女,他们有时仰望天边的彩霞,有时相互对视……上帝站在那儿望了他们很久,然后,陷入了沉思,从那时起,人成了地球上的主人。
你瞧,我的乖孙孙,这就是爱情。爱情——它比上帝还崇高。爱情就是人类千古不朽的美和永恒的力量。人类一代一代地相互交替。我们每个人都要变成一堆灰烬,而爱情却以充满活力的、永不衰退的联系保留下去!
我亲爱的女儿,这就是爱情。千万种生灵生活着、繁衍着、延续着自己的种族,可是,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一个人不会爱,他就不能到达人类之美的这个顶峰,那就是说,他只不过是一个生物,虽是一个人,但却不会爱。
——刘文华,杨进发/译
【人物·导读】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其中担任一所农村中学的校长长达23年,他一边从事教学和教育管理,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一生写有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其中的主要著作是:《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育的艺术》、《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女儿的信》等。
《爱情是什么》是《给女儿的信》中的一篇,面对女儿提出的“爱情是什么?”这个千人千辞的精深问题。作者借用祖母讲述的一个优美寓言故事,轻松做答。故事蕴涵的深邃哲理,故事情节的灵巧流畅,作者结语的意味深长,注定其将成为人类解读自身爱情行为的经典篇章。
相关链接
苏霍姆林斯基论教育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教师的个性在如何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