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851600000005

第5章 四个电脑迷

在湖滨中学,由计算机作媒介,比尔·盖茨结识了几位十分要好的伙伴,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是保罗·艾伦。他们两人从开始时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发展到难以分离的合作伙伴,终于又携手率先步入计算机时代,共同创办了微软公司,一起走过了一段艰辛而又辉煌的道路。保罗·艾伦也在湖滨中学读书,年长比尔·盖茨两岁,高两个年级。他是个高高个子的十分英俊的小伙子,喜欢戴一副宽宽的黑边眼镜。上中学的时候,他就留起大鬓角,而且剃剪得整整齐齐。平日里穿上深色的西装,戴上手表,十五六岁时看上去就像个大人。这与比尔·盖茨很不同,小比尔总是保留一种顽童的外貌,身穿孩子样的条条衬衫,一副娃娃脸上总堆着笑容。然而相同的是,两个人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强烈的进取心以及对计算机近乎痴迷的爱好。他们两人经常在计算机房里一起钻研,有时候,保罗坐在终端机前专心操作,比尔站在一旁凝神观看,那情景,不像是一对小伙伴一起学习,倒像是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两个中学生发狂似的摆弄着计算机。艾伦是兄长,所以经常鼓动小比尔去解决难题,而且拿出一种挑战的口吻。比尔·盖茨也绝不示弱,遇到问题总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在那个时候,计算机并不被一般人所知晓,就连学校的老师也没有多少懂的。一对伙伴就互相启发,合力钻研,把一切能搜集到的资料都吃透,凭着顽强的毅力冲进了计算机知识的殿堂。但是慢慢地,两个人的兴趣也开始发生了差异,比尔·盖茨对实际应用程序特别感兴趣,而保罗·艾伦则更喜欢探索计算机的语言。

除了艾伦之外,盖茨在同学中还结识了另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叫肯特·伊文斯。这是个胖胖的孩子,同样迷恋于电脑,但与盖茨不同的是,他特别招同学和老师喜欢,有个好人缘。他的大书包里经常装着《财富》杂志,对商业和赚钱特别有心得。比尔·盖茨在这方面的兴趣,很大程度就是受了伊文斯的影响。虽然年纪不大,但伊文斯热衷于政治,经常给高层官员写信,还当过一次总统竞选活动的义工。他劝盖茨把外交作为未来的职业,还憧憬着将来能当上大使。两个孩子晚上经常待在一起,交流在商业和电脑方面的想法,互相推荐自己看过的书,讨论并消化当天学过的东西,而且还用速记的方法进行交流。速记锻炼了他们快速记录及交流信息的能力,开发了一种特殊的潜质。后来比尔·盖茨曾说,速记是一种“高级宽带沟通方法”。

不幸的是,伊文斯在一次休息日爬山时发生了意外,因劳累过度猝死,那是在盖茨中学毕业前一年的初夏,1972年5月28日。盖茨因为失去了好友而十分悲痛,在整个葬礼仪式上都泣不成声,连原先准备好的致辞也作不成了。后来盖茨曾经在一封信中提到这件事,说:“最好的朋友的死会让你冷静下来考虑一下生命的意义。我几乎要崩溃了。”

兴趣相同与性情和谐,让盖茨、艾伦、伊文斯以及另外一位高年级同学理查德·韦兰德走到了一起,他们组成了一个“湖滨程序小组”,专攻计算机。韦兰德后来也加盟了盖茨和艾伦的事业,成了微软公司的员工。在湖滨中学,四个年轻人雄心勃勃地闯入计算机领域,不满足于只是玩游戏,而要让自己的真本事走上社会,施展一番威力。

校方非常支持小组的活动,让数学指导老师赖特名义上管理这个小组。但是在实际上,这个小组完全是自主地活动,不需要管理。赖特的态度是,为这些聪明的孩子提供发挥才智的条件就足够了。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创造力,促进合作和竞争,而且可以让不同个性的人在一定时期内密切交往,充分交流。了解这个小组的人后来说,微软公司的企业文化根基,实际上就源于这个四人小团体。

施展才华的机会总是会来的。

当时,湖滨中学支付学生上机费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时候计算机花费太高,使用处理器一分钟就要花4.8美元,孩子们上一次机,几百美元很快花完。校长德克斯特·斯特朗伤透了脑筋:“总不能因为钱的问题让天才的火花泯灭吧!”

是孩子们自身的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

当时,华盛顿大学有四个毕业生购买了一台与湖滨中学所用计算机相同型号的计算机,成立了一个公司,名叫“计算机中心公司”。公司的业务是向西雅图地区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提供收费服务。但是在当时计算机使用的初期,软件中的程序错误令用户头疼不已,它可以使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存储的信息在瞬间化为泡影,严重了还可能导致系统崩溃,什么也做不成了。幸好,这家公司与卖出计算机的公司订有合同——如果在使用中发现软件有程序错误,则可以延期支付购买计算机的钱。

这天,比尔和艾伦来到这家公司,自称有编制程序的能力和发现程序错误的本事。公司知道,就是眼前的中学生曾经在使用他们公司计算机时,冲破了机器薄弱的安全系统,使程序瘫痪。这是一批最早的“黑客”。于是,公司明智地雇用了他们这几个学生,让他们专门寻找软件系统中的错误,回报是向他们提供不受限制的上机时间。

四个人兴奋极了,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比尔·盖茨后来谈到这段经历时深有感触:“正是从我们在电脑中心得到了不限时的上机机会起,我们才真正进入了电脑世界。我是说,从那时起,我成了十足的电脑迷,电脑占用了我全部的时间。”

那以后,每天晚上公司下班后,几个人就骑自行车来到机房,在终端机前认真研究它的软件程序,尽可能找出每一个错误。很快,他们就记下了密密匝匝的程序错误记录。这是一段充满探索激情的美好时光,他们对计算机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仿佛每天都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他们抓住一切机会向公司的程序编制员请教,阅读了许多计算机手册和资料。他们还从废纸篓中拣出被丢弃的纸头,研究上面写下的东西,有些确实对他们十分重要。

几个中学生为公司工作,可以拿到一笔报酬,每个夏天是5000美元,这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丰厚的。这些钱,一部分是现金,也有相当部分是折抵的机时费。这段经历,锻炼了比尔·盖茨把技术开发和商业结合起来的才能,为他后来在20岁时与保罗·艾伦建立自己的计算机公司打下了基础。

学校的课程很紧张,有一段时间星期六的课时延长,放学后还要在晚上加课。在这种情况下,不管多累,他们都没有停下在计算机中心的工作。有时候,晚饭后比尔假装上床,趁家人不注意就溜出家门,坐十分钟汽车去计算机房编程序。有时候回来晚了,末班车已过,他只好走回家。他的父母开始并不知道,只是奇怪早上叫他起床为什么那么费劲。姐姐了解他的行踪,但一直守口如瓶,好长时间没有说破。

后来,这家计算机公司破产了,湖滨程序小组不得不想其他办法来得到计算机使用时间。艾伦的父亲在华盛顿大学工作,他们在那里找到了相同型号的计算机,于是开始搜寻新的机会运用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只要有人请他们编制应用程序,他们就能得到自由上机的时间,并且还能有经济收入。

几个同学在一起合作,有一些小小的不愉快是正常的。有一次,小组接到了一个重要的项目,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信息科学公司想请一些人来为它的客户编写一份工资表程序。艾伦认为自己和韦兰德是高年级学生,由他们两个来完成这个项目就足够了,于是不让盖茨和伊文斯接手。但是后来,发现工作量太大,两个人完成不了,于是又和另两个人商量,请他们重新加入,共同完成。盖茨同意了,但是提出了一个条件,要由他自己来主管这个项目。他后来回忆说:“事实上,是我和伊文斯做了大部分编写工作。”这件事,充分表现了盖茨争强好胜的个性。

当这个程序编制完成之后,小组的四个人一起驱车赶到波特兰市,与信息科学公司的董事们一起参加一个会议。这次会议的内容,用现在的话来说,实际上是董事们集体验收这一软件产品,或者叫做举行一次“交货仪式”。当然,这个软件能卖多少钱,是最主要的议题之一。公司最初的本意是,计算一下编制这个程序花费了多少时间,按工时费和机器成本费付钱,一次性买断这个软件产品。但是几个年轻人不同意这种方式,他们提出以项目产品或版权协议的规定来支付他们的酬金。就像一个作者对一本书拥有著作权同时又与出版者签订了版权协议一样,今后这本书每卖出一本,作者都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酬金。由此可见,这四个年轻人不仅是电脑方面的奇才,而且颇具商业头脑和法律知识。

公司最终同意了这种付酬方式,除了支付1万美元的计算机用时费之外,几个年轻人还可以获得销售这种软件所得利润的10%。听起来这是个不大的比例,但是由于产品长期热销,几个年轻人可以源源不断地收取他们的劳动果实。很多年以后,收益仍然不停,盖茨他们究竟得了多少钱,谁也说不清楚。

比尔·盖茨和他的伙伴们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强烈的梦想:总有一天成百万的人都会有他们自己的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的使用也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廉价。他后来回忆说,他之所以那么起劲地帮助别人开发个人计算机,最初的潜意识里,就是希望自己能拥有一台。但是在当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都非常昂贵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想法和愿望,也确实体现了一种天才的潜质。

1971年,因为艾伦和韦兰德高两个年级,所以早于比尔·盖茨两年毕业了,但四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交往并没有中断。这时,学校交给盖茨与伊文斯一项任务,让他们负责设计学校的课程表系统。两个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但伊文斯却在1972年5月不幸早逝了。盖茨悲伤之余,并没有放弃手头的工作,他找到已经进入华盛顿大学读书的艾伦,请他继续当自己的合作伙伴,艾伦欣然同意。这个暑假,两人再一次联手攻克了难关,交出了设计成果。盖茨高兴得亲笔给别的学校写信,推销这一程序,他开的价格是每个学生收2美元至2.5美元,还说“如来信洽谈,万分感激”。这次合作有更重要的一层意义,盖茨和艾伦找回了真诚合作的良好感觉。就在这次合作之时,他们达成了心灵上的默契,相约日后继续合作成就伟大的事业。

艾伦在认识计算机本身和硬件的发展趋势方面,比起盖茨来更具天才。1972年的一天,已经是大学生的艾伦急匆匆找到盖茨,说:“你看,这是什么?”

盖茨一看,艾伦手里拿的是一本刚刚出版的《电子学》杂志。对于两个计算机迷来说,《电子学》杂志是他们特别熟悉的,几乎每期必读。这次,艾伦指着第143页上的一篇文章给盖茨看。文章不很长,有十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新成立不久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了一种叫做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

20年后,英特尔成为执计算机硬件生产之牛耳的大名鼎鼎的跨国公司,计算机的芯片也越做越小,存储量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强。但在当时,这样一篇预示着信息革命即将来临的文字,甚至没能引起许多专业人士的重视,然而却被两个年轻人敏锐地捕捉到了。他们知道这是一场风暴来临的前兆。

“比尔,这种芯片的出现真是太重要了!”艾伦显得十分兴奋。

“真的吗?”盖茨说,“我看8008的能力一定是很有限的。”

“是的,这一点毫无疑问。”艾伦说,“但是,我相信芯片会变得越来越强有力,安装了这种芯片的计算机将会飞快地发展。芯片就是整个计算机的大脑。”

比尔·盖茨开始细细地研究起文章来:“你看,作者是这么说的,‘8008适合于任何计算、控制或决策系统,有如一个灵巧的终端。’作者并没有说它能发展成一台真正的计算机,看来它的反应速度还是很慢的,功能也很有限。”

“我认为这是作者还没有看到这种芯片和微处理器的巨大发展空间。”艾伦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直觉,“你想,就算8008微处理器只是一头牛,它只会简单地来来回回耕地,可是它很忠实,这点就很可贵。而且,一头耕地的牛和一把拿在业余爱好者手中的小提琴又有多大的区别呢?一件乐器,如果弹拉不好,也只适合于基本的节奏或简单的曲调。但是,随着今后的发展,当微处理器的功能日益强大起来,强大到具有编程语言功能的时候,它就如同一个配合默契的管弦乐队,把许许多多的乐器组合起来,只要乐曲适宜,它什么都能演奏。”

盖茨特别钦佩艾伦的这种推理,他灵机一动:“我们为什么不找英特尔公司问一问?”

“对,你说得对!”艾伦当即查到英特尔公司的电话号码,打电话过去,向他们询问8008究竟能做些什么,并说,如果可能,最好寄一本使用手册来。

不几天,两人果然收到了英特尔公司寄来的8008使用手册,一看内容,倒真有些惊喜。经过研究他们发现,可以给这种小芯片编制简单的程序语言,尽管它还不够精密。在编制语言方面,盖茨比起艾伦来更有兴趣,也更精通。他认真地钻研了一阵子,终于发现他的愿望还难以实现:小芯片还不足以承载一个完备的程序语言。

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这种芯片可以启动一台机器,用这种机器能够分析城市街道交通监视器送来的信息。在为多家公司服务的过程中,两人知道有许多市政当局都要测量交通流量,方法是在一条选定的街道上拉一条橡胶软管。当车辆通过软管时,它就撞击了位于软管尾部的金属箱中的带子。盖茨和艾伦认为可以用8008来处理这些带子,并打印出图形和其他数据。

两人一商量,当即决定注册一家公司开展软件服务业务,新公司的名字是“交通数据公司”。他们俩凑钱合资买了一台8008微处理器,花了360美元。两人分工,编写软件的工作由盖茨来担任。他一边上学,一边还要往返于西雅图和华盛顿州最西边的普尔曼之间,因为艾伦在那里上大学。这段路程横穿全州,要坐好几个小时公共汽车。盖茨编写的大多数软件就是在公共汽车上完成的。

软件出来了,样机工作得也很好,两个年轻人兴奋异常,他们预想着能够在全国卖掉很多安装了这种软件的新机器,自己的公司也就能红火起来。可是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要买这种机器,他们的第一次正式商业运作失败了。

但是失败并没有让他们失去信心,他们依然相信自己前途远大,今后就是不在硬件方面取得成功,也一定会在微处理器方面有所作为。后来发生的故事证明,8008微处理器,是他们事业腾飞的起点。

不管怎样,两个人已经是名声在外了。一天,盖茨接到全美国最大的国防用品合同商之一的TRW公司的电话,邀请两人去面试。盖茨在电话中对艾伦说:“这是我们真正能挣些钱的大好机会,一定得干!”到了面试的时候,公司的人一看是两个学生,有些犹豫,直到作了一些考核后,疑云才消。公司聘用他们的待遇是每周165美元。两个人放开手脚干了起来,艾伦潜心修复被破坏的系统,盖茨则集中精力做数据的编码工作。这时,盖茨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计算机程序员,真的是一展才华了。

湖滨中学破天荒地批准了盖茨三个月的假,让他专心致志地工作。三个月后,盖茨回来了,等待他的是必须补上三个月课程并参加期末考试的指令。各门课程都补上了,计算机课更不在话下,他毫不担心。但最终他的计算机课老师只给了他一个“B”,虽然他的成绩是第一名。老师的理由是他从不去听这门课,在“学习态度”这一项上被扣了分。

1973年,18岁的比尔·盖茨从湖滨中学毕业。学校的毕业纪念刊物上登出了一张小盖茨的照片:一个站在电脑桌前的顽童,穿着运动鞋和牛仔裤,毛线帽深深地压在额前。编者在照片前加了一行字:“谁认识这个人?”这句调侃的话语竟如此灵验,20年后,全世界认识他的人数以亿计。

是湖滨中学开明的教育方针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发掘了一个计算机奇才,把一个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送上了事业起飞的平台。

和许许多多的青年人一样,中学毕业后的比尔·盖茨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飞向东海岸,进入美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

成长词典

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硬件所能识别的一个个指令,机器根据指令完成一部分特定的工作,好似软件中的“砖”;应用程序则是把语言组合起来连续工作,完成一件特殊的使命,犹如软件中的“房”:二者正是计算机软件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国大思想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张居正评传

    张居正评传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八章,每章又有不同的小节,以叙述为主,详尽生动的记叙了张居正的成长经历和主要事迹;张居正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内阁首辅地位,并逐步操纵朝政大权,进行自己的改革的。
  • 夜路十年

    夜路十年

    本书的作者,童年丧父,又逢抗日战争,逃难、被困、饥饿一样不少,好不容易挨到新中国成立,参加了解放军,成为空军卫生员,后来转业到地方医院,成为交口称赞的好医生。他的一生,悲喜交加,起伏跌宕,不啻成大时代的一个缩影。在“民国范儿”成为流行语的今天,一位穿越民国漫漫长夜的老人却以亲身经历,讲述那个时代真实的颠沛流离、兵荒马乱。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吕后

    吕后

    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以扎实的文学素养来雕琢,终成历史巨著《曾国藩》。唐浩明独辟蹊径,跳出传统习贝探索曾国藩的心路历程。既写他一生的政界传奇,又写其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更写透他行为背后的精神和灵魂,成功塑造了一个在血雨腥风的时代,突破艰难险阻脱颖而出、有着多重人格、集功罪于一身的复杂形象。
热门推荐
  • 我从门的那边来

    我从门的那边来

    我从门的那边来,到你的世界去,拨动命运的线,却不曾停留。看过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体验过各种不同的人文,经历过你想不到的各种冒险。你站在这里别动,我去买个橘子。我叫乱来但我从不乱来л???????(?????)?(新人新作)
  • 魅言鬼语

    魅言鬼语

    本书是多个中篇的合辑,告诉大家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或枉死,或被害,或复仇,或报恩,在死亡面前人性显得如此胆怯,我们其实都是一群鬼,一群戴着面具生活在阳光的鬼……rnrn
  • 书夜城

    书夜城

    一部武侠小说,一曲恩怨江湖,笔下快意事情,却囿于刀剑光影。
  • 孤妖——我的白衣大叔

    孤妖——我的白衣大叔

    在这个新世界中有新故事发生。
  • 一直很安静

    一直很安静

    夏天是一个乐观,善良的中国女孩,一次意外让她失去了父母。在美国的留学生涯里她阴差阳错的进入了美国最有名气的篮球俱乐部DV做这里的心理咨询老师。遇上了颇具名气的德州当家篮球巨星蒙拉,并通过相处,两人摩擦出爱情的火花,而商业巨头帕勒斯的出现让夏天的感情世界出现了剧烈的震荡……
  • 超神佣兵系统

    超神佣兵系统

    新书:无限战争系统,喜欢战斗的同学可以看一下。睁开眼,看见了近在咫尺的枪口,那抛洒在天空的鲜血,这一切都在改变着林东的世界观。本来以为自己会在这种残酷环境中苦苦挣扎的林东突然发现自己被神秘的佣兵系统附身。一个普通军迷,召唤属于自己的佣兵团,试看他能够在残酷的佣兵世界达到怎样的高度,揭开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 穿越古代去爱你

    穿越古代去爱你

    “导演什么时候临时改了剧本,怎么不通知我,好歹我也是个明星吧,虽然我很好说话但是也不带这么忽视我的....”话毕,一个穿着繁琐古装的妙龄女子从池子里爬出来,发丝凌乱的粘在额前,头饰和假发套东倒西歪..“放肆,哪里来的野蛮女人,竟然偷看本王沐浴!当本王这诺大的王府上前的侍卫形同虚设吗!.....”只见池子边缘靠着一名男子,慵懒的半眯着眸子,并没有因为外来人惊扰了他半分,女子用手摸了摸脸上的水,只见男子如雕刻般脸俊美异常..........
  • 小城1980

    小城1980

    本篇以1980年代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为背景,以某座小城市的十户人家为主线,讲述了小城中的三代人,历经30年的时代变化与变迁。
  • 剪胜野闻

    剪胜野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致我微凉的青春

    致我微凉的青春

    中学时代,佟筱是一个不起眼的女生,默默地喜欢着李倪迩,他很优秀,他很耀眼,明知道他不可能喜欢自己,却还是飞蛾扑火般的走向他,毕竟他不讨厌自己,他喜欢逗自己不是吗?直到遍体鳞伤,不敢再奢望爱情。上了大学,努力的忘记他,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暂时麻痹了自己的心,像一只乌龟把自己的心缩起来,不敢再被人碰触,却偏偏事与愿违,木风凉,索然,每个想给她温暖的人却都被伤害,她努力维系她所珍视的友谊,最终却因为爱情而变得支离破碎。到底是自己错了,还是他们错了?我们的青春,微凉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