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63700000031

第31章 清代游记(1)

游晋祠记

【作者简介】

朱彝尊(1629~1709),清代文学家。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浙江省嘉兴县)人。康熙年间以布衣应博学鸿词考试,为翰林院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词古文。诗与王士禛齐名,时称“南朱北王”。词宗姜夔、张炎,风格清丽,为浙派词人的领袖。其文风格高迈,澄淡雅洁。有《经义考》、《曝书亭集》等。

【原文】

晋祠①者,唐叔虞之祠也,在太原县西南八里。其早汾东王,曰兴安王者,历代之封号也。祠南向,其西崇山蔽亏。山下有圣母庙,东向。水从堂下出,经祠前。又西南有泉曰难老②,合流分注于沟浍之下,溉田千顷,《山海经》所云“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是也。水下流,会于汾③,地卑于祠数丈,《诗》言“彼汾沮洳”是也。圣母庙不知所自始,土人遇岁旱,有祷辄应,故庙特巍奕④,而唐叔祠反若居其偏者。隋将王威、高君雅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是也。庙南有台骀祠,子产所云汾神是也。祠之东有唐太宗晋祠之铭。又东五十步,有宋太平兴国碑环祠古木数本,皆千年物,郦道元谓“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是也。自智伯决此水以灌晋阳,而宋太祖、太宗卒用其法定北汉,盖汾水势与太原平,而晋水高出汾水之上,决汾之水不足以拔城,惟合二水,而后城可灌也。

岁在丙午,二月,予游天龙之山,道经祠下,息焉。逍遥石桥之上,草香泉冽,灌木森沉,鯈鱼群游,鸣鸟不已,故乡山水之胜,若或睹之⑤,盖予之为客久矣。自云中历太原七百里而遥,黄沙从风,眼眯不辨川谷,桑乾、滹沱,乱水如沸汤,无浮桥、舟揖可渡。马行深淖,左右不相顾。雁门勾注,坡陀厄隘。向之所谓山水之胜者,适足以增其忧愁怫郁、悲愤无聊之思已焉。既至祠下,乃始欣然乐其乐⑥也。

由唐叔迄今三千年,而台骀者,金天氏之裔,历岁更远。盖山川清淑之境⑦,匪直游人过而乐之,虽神灵窟宅,亦冯依焉而不去,岂非理有固然者欤!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

【注释】

①晋祠: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瓮山簏、晋水发源处。

②难老:难老泉,晋水源流主泉,在圣母殿右侧,以泉水不因旱涝而增减得名。

③汾:汾河,在山西省中部,源于宁武县,南流入黄河。

④巍奕:高大。

⑤若或睹之:好像(又)看到了似的。

⑥乐其乐:谓快意于晋祠山水的乐趣。前“乐”为动词,觉得快乐:后“乐”为名词,谓乐趣。

⑦清淑之境:清澄美好的境地。

【赏析】

晋祠古迹荟萃,山水佳丽,为晋中旅游第一胜地。千百年以来,游人不断,赞美之作不可胜数,而本文则以其特有的学识,成为记叙晋祠游赏的佳作。

文章不以丽词佳句见长,又少作者的游览踪影,却本着“为之记,不独志来游之岁月,且以为后之游者告也”的目的,将广博深厚的地理人文知识或引成说,或叙史实,或加以考证,向读者缓缓托出,引人遐想,启人思考。文章又善用反衬手法。写晋祠而触及乡关之思,由塞上风沙袭人再及游晋之乐,剪裁巧妙省净,布局重点突出。全文篇幅虽短。而内涵丰富,粗看似枯燥乏味,细读却感受颇多,可见概貌,长知识,发游兴,得情趣短短一篇不足五百字的游记,却表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样的文章让我们不得不细细品读。

游赤壁记

【作者简介】

邵长蘅(1637~1704),一名衡,字子湘,别号青门山人,清代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诸生出身,以诗文著名。曾为江苏巡抚宋荦幕僚。喜游山水,康熙年间游京师,与诸名士相交,颇有名气。有《青门簏稿、旅稿、剩稿》等。

【原文】

自鸠兹①溯江,十日抵黄州②,泊舟。日方晡,有山岿然。询之舟人,曰是赤壁③也,则大喜,跃而登。从行者三人。寻岸可二百步,抵山麓。山之高可百步,土尽赤,巅童然若髠,石负土出者,皆累累而顽。蹑其尻则睥睨据之,子瞻片石,剥落颓垣藓壁间,可摩挲读。

按志,魏武与周瑜战地曰赤壁,在今嘉鱼④。在黄州者,曰赤鼻。《水经》曰:右得樊口,左径赤鼻,山南是也,盖名之从其色矣。自子瞻冒鼻为壁,而黄州之名特著。然余曩时读子瞻赋⑤,所云“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意必幽邃峭险,迥然耳目之表。今身历之,皆不逮所闻,岂文人之言,少实而多虚,虽子瞻不免邪?抑陵谷变迁,而江山不可复识邪?噫!天下穹壑崭崖,争奇于兹山者,何啻什百!而或限之遐陬荒徼,奥莽之所翳,豺狼狐狸之所嗥,数百年不一效灵于世。而兹山以子瞻故,樵夫牧竖,皆熟其名。山之遭固有幸有不幸邪!然则士卓荦负奇,往往不能自著名当世;而当世重名者,又往往过其实,悲夫!

【注释】

①鸠兹:古邑名,在今安徽省芜湖市东。

②黄州:治所在今湖北省黄州市。

③赤壁:山名。此指黄冈赤壁。

④嘉鱼:县名,今属湖北省。据考,赤壁之战的地点在今湖北省蒲坼市境内。

⑤子瞻赋:指苏轼的《后赤壁赋》。

【赏析】

这篇游记是作者借以抒发其感时愤世之情而作。众所周知,黄州赤鼻山被人误传为三国时赤壁大战之地,而苏轼当年借此填词作赋以抒怀,使它成为一处名胜,本文正是作者借此事而做的。文章开头写作者泊舟黄州,听人说这里就是赤壁,故大喜登岸想去一览胜景,而所见却大失所望。这些都是铺垫之笔。进而写由发现苏轼的石刻而考据史实,纠正地名之误。接着作者引述东坡赋里的描写,同眼前所见相比较,不免生出失落之感,由此而慨叹文人也不免虚构,江山之因岁月流逝而变得“不可复识”,进而想到天下有多少奇山异水因处在偏远蛮荒之地而长久不为人知,而此山却因苏轼之游而闻名于世,逐渐引出文章的主题。作者借题发挥,由山的不同遭遇发出议论,一针见血地揭示出有识之士怀才不遇,而身负重名者却不副其实的不合理社会现象。

通读全文主旨明确,文笔简练,承转自如,章法严谨,技巧娴熟。

游雁荡记

【作者简介】

方苞(1668~1749)字风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清代安徽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进士。康熙五十年,因戴名世《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初判绞刑经多方营救才免死,二年后出狱,编入汉军旗下为奴。由于他素有文名,得在皇帝南书房当差,被任为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元年(1723)免除奴籍,升为内阁学士。乾隆间官至礼部侍郎。他是清代著名古文家,宗奉程朱理学,论文提倡“义法”,是桐城派的创始人。他断承唐宗古文运动的“文道合一”的主张。创作上,讲求以严密的结构形式表达传统经义及伦理。其文结构严谨语言洗炼,立意明晰。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原文】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①,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

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②、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③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释】

①雁荡:山名,在今浙江省乐清市东北。

②永:永州,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柳:柳州,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③皖桐:安徽桐城。浮山:一名符度山,在桐城县东面。

【赏析】

本文是一篇杂感式的游记文章。作者的主旨在于借题发挥,通过述说自己游雁荡山的感想,来阐发守身涉世之学和成己成物之道。从写作技巧上看,本文虽然不富于格物致知的理趣,却也具有明显的特色。文章开头说明雁荡的“山容壁色”,前所未见,却没有对山容壁色涂一番具体描绘,而是将笔锋一转,用“兹山不可记也”一句引发出一番议论。以他处名山横遭“疮瘠”,显示雁荡山的内在神韵与太古容色,令人“万感绝”而“百虑冥”,不露痕迹地宣扬了“万物皆备于我”、“无人欲即是天理”的理学观点。最后水到渠成,归纳游雁荡而得出的结论,点明文章主旨。

全文结构简洁,言之有序;说理清楚,比喻贴切;语言朴素,笔法老练,较好地体现了桐城派的文章风格和作者重视“义法”的文学主张。

游三游洞记

【作者简介】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清代安徽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姚鼎合称“桐城三祖”。青年时能文,但在科举仕途上很不得意,多次参加考试只得了一个副贡生。六十岁以后才得了个黟县(今属安徽省)教谕之职,不久就退职,晚年住在桐城县的枞阳镇(今枞阳县),生活清苦。他提倡古文,是桐城派的重要作家,他重视文章的艺术风格,提出“神气”说的论文标准,讲究音节、字句。其山水小品风格清新俊秀。有《海峰诗文集》。

【原文】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①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②,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③径曲折以上。穷山之颠,则又自上缒④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⑤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⑥,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⑦之室焉。中室如堂⑧,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⑨。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⑩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其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释】

①舆:车或桥。

②汤汤:水流的声音。

③仄:狭窄。

④缒:用绳索将人或物由上往下送。

⑤伛:弯腰。俯:低头。

⑥穹起:高起成拱形。穹,隆起的样子。

⑦楹:这里指房屋一间。

⑧堂:正屋。

⑨别馆:客馆。

⑩扣:敲打。

?逄逢:象声词。

?泠然:指水声之清。

?薪采者:打柴的人。

?陟登,上。

?亲炙:亲自领略。

【赏析】

三游洞坐落在湖北的宜昌。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稹以及白居易之弟白行简三人会于夷陵,同游此洞,三游洞因此而得名。文章由去三游洞时路中的经历写起,记叙了游三游洞的所见所闻,突出了三游洞的幽静,追忆当年白居易、元稹、白行简以及欧阳修、黄庭坚来此的情况,并对三游洞由位置之偏僻而不为世人所领略其优美风光而大发感慨,从中表现出作者“试辄不遇”的苦闷心境。本文虽是一篇游记,但手法却与通常以写景为主的游记不同,它既生动地记叙了游历三游洞的经过,又在此基础上用相当的篇幅抒写了因游历而引起的感慨。全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情景交融,议论精警;描写生动细致,写景状物亦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托物言志,以景抒情,这是本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

游桂林诸山记

【作者简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溧阳、江宁(皆属今江苏省)等地知县。年四十即辞官,筑园林于江宁小仓山,号随园,以诗自娱。论诗主张抒写个人性情,倡“性灵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影响颇大。诗作善白描,清新灵巧,明白晓畅,晚年喜游山水,为文清新畅达,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

同类推荐
  •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

    《家书·名人·美文》包括陶渊明家书、鲍照家书、骆宾王家书、李白家书、元稹家书、范伸淹家书、欧阳修家书、王安石家书、黄庭坚家书、文天祥家书、彭端淑家书等。讲述了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家庭故事。
  • 叶巴纪事

    叶巴纪事

    二〇〇一年底,我随区文联工作队前往藏东昌都地区的八宿县林卡乡叶巴村驻村工作。叶巴村在横断山脉深处怒江中游,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但因地处偏远,这里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我们在这里一年有余,跟村里的乡亲们共同生活工作,感触颇深,夜深人静时,就着蜡烛记录下些许所得,亦想通过这些文字,让更多的人知道叶巴这个村庄,知道叶巴人的好,了解他们在边远山区的喜怒哀乐。是为题记。初到叶巴“叶巴”,在当地的藏话里有鲜花怒放的意思,的确,当我第一次远远地看上去,叶巴在怒江边上,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斯蒂芬·格林布莱特文化诗学思想研究

    本论著以新历史主义视域中格林布莱特的文化诗学批评观为研究个案,结合其具象化批评实践活动,通过重点分析他的经典性论断和代表性论著,逐步演绎出其批评思想的来龙去脉和精髓要旨,目的在于从理论的源头上厘清与把握文化诗学批评观的学理思路和实践走向,揭示其“文化的主体性”与“主体性的文化”、“历史文本化”与“文本历史化”、“权力话语化”与“话语权力化”等多重互文批评范畴的文化品格、历史语境和政治内涵。与此同时,重估和重构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批评流派的发展脉络与理论框架,并开诚布公、实事求是地阐明其理论价值与历史局限,对中国文化诗学批评理论的当代阐释和主体重建无疑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启示价值和历史观映鉴意义。我们有着充沛的理由与依据来确信,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批评理论一旦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文学批评生态,势必助力于其自身批评实践的疆域扩展与理论完善,夯实在“立场自醒、理论自觉和价值自省”的思想基础之上,,还将强力拉动中国文学创作与批评向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的“生态型批评”理想不断靠拢,从而保持一种涵养传统与吸纳新知“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批评态势。
  • 太阳有泪

    太阳有泪

    《太阳有泪》收录了“品味青藏花草”、“花泉”、“情断无人区”、“歌祭”、“永远的遗像”等作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那里的自然景观,记叙了那一方土地上藏族同胞、解放军官兵等众多人物的生活现状。
热门推荐
  • 腹黑王爷骗妃记

    腹黑王爷骗妃记

    “殿下,孩子我不要!”白翎冷冷说道。司马宏陵微怒,说:“什么?不要?那是我在你肚子播的种子,要收获才行啊!”白翎一瞥,不屑的说:“他不该来这个世界!”“你就那么狠心,信不信,本宫废你武功,关你禁闭!”“你敢?”“我怎么不敢?”
  • 绣冬春雷刀

    绣冬春雷刀

    看似一片平静的江湖,实则暗流涌动。变幻莫测的局势凛冽如寒冬。延续了千年的悠悠王朝,究竟是被寒冰冰封,还是炸响春雷,重获新生?
  • 凉拌面

    凉拌面

    半夜,铃声大作,顾家诚被惊醒,顾不得披衣跑向客厅。电话是英子打来的。顾家诚忙问发生了什么事。英子哽咽地说着。好一阵,顾家诚才囫囵半片听出意思,英子和峰因为钱的事打了起来,这次她下了决心要离婚。第二天,顾家诚本打算上班后给英子打个电话。到单位屁股没坐稳,院长就把他叫了去。有患者在院长办公室无理取闹,院长让他马上处理这个医疗纠纷。他把患者叫到自己办公室,详细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作了笔录,安顿好患者,又到病房核对了情况,返回时快晌午了。这时,英子来电话了,她说在婚姻登记处。英子靠在婚姻登记处的外墙,头也倚着。
  • 快穿之拒当前任

    快穿之拒当前任

    系统君:完成任务才可以回到现实世界。苏风:什么任务?系统君:不要当前任。苏风:什么鬼?男主穿,女主自始至终为同一人。
  • 亲历:“5·12”使时间和记忆变黑

    亲历:“5·12”使时间和记忆变黑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我在四川平武的县城。由于地震呈线形沿龙门山断裂带朝东北方向传递,距断裂带五十公里的平武县城只是建筑物受损,所幸没有人员伤亡。次日凌晨,得知汶川、都江堰、绵竹、什邡、北川、青川等县市受重创,人员伤亡惨重。尤其北川县城,被夷为平地,被掩埋者上万。13日早上,得知平武县的平通、南坝、石坎、水观等地亦遭受毁灭性地震,中、小学教学楼全面垮塌,人员伤亡过半。地震后在县城的几天,我为不能亲历重灾现场而深感不安和羞耻。5月17日,我随同难民租车到高庄坝,步行两个小时到了南坝。南坝是龙门山断裂带上的一个镇,也是三国时著名的江油关。
  • 武侠三千年

    武侠三千年

    三千年江湖风雨何时休,一代新人换旧人。这里有民国的血雨腥风枪林弹雨和民族浴火重生的家国情怀;这里有万国来朝,天佑大明的权利纷争,武林争雄和剑气纵横;这里有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的逍遥仙。这里有以天下为棋局风云变幻的道统之争,英雄与豪杰并起的盛世大唐。这里有玄门兴起,魔帝出世,修仙问道的文人雅士求长生的故事。这里还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霸气绝伦和“海外寻仙药,反手断长生”的决绝气魄。更有远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神杂居的神仙大劫和洞天福地大破灭的上古元凶。
  • 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

    平行宇宙地星史:2018年,人类基因编辑元年……2028年,基因编辑大爆炸……2038年,地星开始升维,新纪元开启……本以为从新纪元元年开始,是一个更美好的新时代,但没想到仅开端便无比艰难。身为一个小人物,王旭在这个巨变的时代中拼尽全力生存,但不得不在升维终极之战中,随着地星毁灭而战死沙场。这一世,重新开始!PS:新书《华夏第一宗》已发布,欢迎来看。
  • 我对你从未喜欢过

    我对你从未喜欢过

    其他人的误会她可以不在意,可他竟说让她走,她看着他的冷目,终是勾起讽刺的笑,往常黑曜石般的眼睛褪去了温度,毅然决然转身离开――三年后,这里的天翻地覆,时光留下的伤结了疤。总统套房里,一身红衣的女子端着杯子晃荡着红酒,罗卿一红唇轻启:萧霖,欠我的,你终是要还。
  • 偏执少年是女生

    偏执少年是女生

    千醉幽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有一个干妈,还附带一个哥哥?而自己这个哥哥,不仅冰山,还毒舌!自己好像发现了这哥似乎幽特殊嗜好?会不会被灭口?谁来收了我这哥哥啊?君潭影:千小幽,你似乎对我有什么误会?千醉幽:不敢不敢。(卑微)
  • 狼烟居胥

    狼烟居胥

    本小说虚构南宋末年,一个名叫胡岳的人,抗击金兵、元朝,历经多年,最终事业感情双双失败后,归隐山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