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场面话让你旗开得胜
人人都会遇到有求于人的时候,当你求人办事的时候,场面话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场面话难逃虚伪之嫌,但是有时候又不得不说,只要你说得好听精彩,就能保证你旗开得胜。
场面上能说会道好办事
人际交往中,许多人总是爱用恭维的言语,这就是所谓的“敬语”。的确,适当的恭维,只要不过度,总能取悦人心。人人爱听恭维话,你对人说恭维话时,倘若做到恰如其分,人家必定非常高兴,从而对你产生好感。傲慢的人最爱听恭维话,他们最喜欢接受你的恭维。有些人义正词严,声明自己就不爱听恭维话,相反倒是最喜欢接受批评,其实这只不过是他的门面话罢了。这个时候,如果你信以为真,毫不客气地直言批评,他心里一定非常不快,尽管也许表面上没有什么表示,但内心却已不悦到了极点,这个时候,就不要渴求人家还会对你增加好感了。
恭维的语言对人际沟通、维系良好的关系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善说恭维话,让别人听着舒服的同时也不会降低自己的身份。因此,我们说学习说恭维话是与人沟通的一门重要功课。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年轻时却受过“胯下之辱”。后来,韩信追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屡建奇功,因此有人这样说:“倘若汉高祖没有韩信,则其统一天下的霸业根本无法完成。”也正是这个原因,后来汉高祖对韩信日益强大的力量畏惧了,于是故意寻找借口,以企图谋反的罪名,准备把韩信捕而杀之。
此时此刻,韩信并没有为自己辩护,只是说:“果真像人家预料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我韩信今天也只有被烹、被杀的份了!”
刘邦听后,也认为韩信是开国第一功臣,不应该随便杀了,于是将他由王贬为侯,暂且搁置,以观后效。
韩信受此打击后,内心愤懑,整日郁郁寡欢。这时候,久未谋面的刘邦和韩信终于有机会得以面谈。韩信原本就善于恭维,于是忙不失时机,适时适事地把刘邦恭维了一番,结果为自己争取到了刘邦的信任。
二人从评论将士开始谈起,但他们见解不同。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有统率几万大军的能力呢?”
韩信答:“我看陛下最多只能统率十万左右的大军吧!”
刘邦又问:“你呢?”
韩信一笑:“我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刘邦也笑着问:“那你又怎么会被我所用呢?”
这时,韩信开始巧妙地恭维了:“原因很简单,陛下虽没有‘将兵’之才,却具有‘将将’之才。而我之所以能被陛下所用,道理也正是在此。况且陛下的那种本能是与生俱来的,普通人当然无法具有。”
韩信如此地恭维,其运用之巧妙堪称一绝。当时刘邦被恭维得得意至极。至于他到底如何作答,史书未作记载,不过从后来韩信的复出就可以想象得到了。
每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都可以恭维别人,但能恰如其分是需要技巧的。
人人都有希望,年轻人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老年人却把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年轻人往往自以为前途无量,倘若你能够举出几点来证明他将来成就非凡,他一定高兴异常,把你视为知己。你若赞他的父母如何了不起,他未必感兴趣,除非你要说他是名门之后,把他同他的父母一齐称赞,才合他的胃口。
而老年人却相反。他们历尽沧桑,几十年的光阴,并未曾达到预期的目的,对于自己,他们已不再象年轻时那么自信,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他们所希望的是他们的子孙。如果你对他说他的孩子无论学识还是能力都远远胜过他,实在是个难得的人才,这个时候虽然你是抑父扬子,他也非但不会责怪你,反而十分感激你,还会连声说“未必,未必,实在是过奖了”。然而,在他的内心,却认为你是慧眼识英雄呢!
对于商人,你若说他学问好、道德好、清廉自守、安贫乐道,他可能会无动于衷。如果你说他才能出众、手腕灵活,看上去满面红光、发财在即,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对于官员,你若恭维他生财有道,会发大财,他一定不乐意。你应该恭维他为国为民、清正廉洁、劳苦功高,这样,他才听得舒坦。
对于文人,你若说他学富五车、妙笔生花、文思如泉涌、宁静淡泊,他必定高兴。
说恭维话一定要考虑到对方的职业以及兴趣爱好。这是应该特别注意的要诀。能做到这一点,你与人良好的沟通就会具有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要注意的是,恭维话也不能盲目夸大,而是应该拿捏有度。令人感到见外的恭维话,不仅会无形中拉开彼此的距离,更有防范他人侵犯的意味。而一旦毫不收敛、反复滥用或过度恭维,就会让人立即意识到你有所图而令人小心防范,所以恭维话一定要尽量真实又真诚,一旦让人感到肉麻,让人看出你是言不由衷,则必然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酒场上语言出彩成大事
有句话这样说,“人在世上走,哪能不喝酒。”现代社交中,越来越离不开酒桌,酒桌可以使陌生人顷刻间变为挚友,可以使原本不好办的事情变得顺顺当当。倘若求人办事的时候能够巧妙地利用酒桌,则天大的事情都可以化难为易。
酒桌在现代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酒桌上的口才也因此而更加重要。
在抗战前夕,蒋介石派其侍从晏道纲担任东北军驻陕西的参谋长,事实上,蒋介石是派他去西北当监军,督促“剿共”。
到任后的晏道纲俨然以蒋委员长的化身自居,趾高气扬、不可一世。这种行为招致了东北军将领的极度反感,不过,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敢怒而不敢言。
在一次宴会上,晏道纲前来赴宴,正当大家开怀畅饮的时候,忽见东北军的一位军长名叫王以哲的,迅速连喝了两口酒,然后把酒杯向身后扔去,前仰后合,显然一副醉态。左右连忙去搀扶,他用力推开搀扶他的人,醉醺醺地说道:“都不要拉我,让我讲几句……我们的东北老家让日本鬼子占领了,我原以为委员长会带领我们一起打回老家,把小日本从我们的土地上赶跑。我们从东北到华北、华中,现在又到了西北,数千里辗转不止,无非是盼望着能够打回老家,收复失地。谁曾想,来到陕西打仗后,损失无法得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也没有得到抚恤,阵亡将士的遗孤流落西安街头,得不到一点救济。张学良副总司令的处境更让官兵伤心不已,他每月的特支费才10万元,连胡宗南一个师长都赶不上,怎不叫人悲伤啊!”王以哲说着说着便号啕大哭起来,看着他泪流满面,在座的其他东北军将领个个感到悲痛和义愤,而坐在席位上的晏道纲处境十分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酒宴结束后,王以哲同随从一起返回家。路上,他突然问随从说:“你看,我这场戏演得如何?”随从大吃一惊,而后恍然大悟,称赞道:“好!实在是太好了!您这一番话不仅代表咱们东北军慷慨陈词,并且还把张副总司令无法说出的心里话说了出来。真是好得很!”
醉翁之意不在酒,王以哲并没有被那两口酒灌醉,只不过是以“撒酒疯”的名义,把话说给晏道纲听而已。他把长期积在东北军官兵心头的郁闷,把东北军将领对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攻的不满,把对国家、对民族、对官兵的担忧和盘托出,统统发泄了出来。
其实这些话,在当时国民党的统治下,是“触犯禁忌”的,任何人在任何公开场合都绝对不敢说。然而,王以哲却抓住了酒宴这个特殊的场合,以“耍酒疯”的方式说了出来,还让对手有口难辩。
酒桌上照样可以显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风度,有时候,一句诙谐幽默的话,就会给客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无形中就会博得他人的好感。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肯定少不了各种应酬,掌握一些酒桌上的口才技巧,可以助你在交际上无往而不胜,并且还会保护自己的健康。如果你是一个职员,掌握酒桌上的口才技巧,可以让你职场的道路畅通无阻,让你的工作水到渠成,让你博得上司的好感,让你在同事中备受欢迎,并且还会让你获得对手的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