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10900000001

第1章 奕奕新堂,父母寿康——衣食住行中的养亲风俗(1)

《孝经·纪孝行章》:“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养亲风俗指在生活饮食起居方面,也就是衣食住行风俗中对父母的侍奉、敬爱和礼节。

一、养则致其乐——吃饭穿衣敬父母

“养则致其乐”是指在日常的饮食起居中要让父母感到幸福、快乐,充分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吃饭穿衣敬父母,让父母在子女的孝敬下有个幸福的晚年。

(一)甘肥供奉的孝子们

赡养父母,最根本的是让父母衣食无忧。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曾讲,当时的社会风俗中有“五不孝”:懒惰不事生产,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吃喝赌博,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贪财好利,偏爱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胡作非为,株连父母,四不孝也;好勇斗狠,危害父母,五不孝也。“五不孝”之中,“不顾父母之养”占了三条。所以,孝敬父母,首先是养父母。

《礼记·内则》强调,在饮食方面,对父母要“问所欲而敬进之”。上述司马光强调的“将食,妇请所欲于家长,退具而供之”。也就是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父母想吃什么,子女就应该供养什么。

饭做好后,要先端给父母,端上来就走不行,要等父母开始吃了才能退下。《礼记·内则》叫“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司马光叫“尊长举筯(举筷),子、妇乃各退就食”。

《礼记·曲礼》强调:“父子不同席。”《礼记·内则》载:“与恒食饮,非餕莫之敢饮食。”古人一天吃两顿饭,称作“恒食”,“餕”是吃剩饭。现在的“不同席”,是不在同一桌上,在古代是子、妇得等父母吃完了以后才能吃。南朝梁王僧孺小时候,有人给他父亲送来冬李,拿了一个先给他吃,王僧孺说:“大人(父亲)未见,我不能先尝。”

“粥美尝新米,袍暖换故绵。”古代给父母吃精美的食品称作“致甘肥”、“奉甘旨”。如三国曹植的《灵芝篇》讲,汉代董永奉养父亲,“佣作致甘肥”。《晋书·高菘传》载,东晋高菘的父亲高悝,“菜蔬不厌,每致甘肥于母”。南朝梁冯道根,“佣赁以养母,行得甘肥不敢先食,必遽还以进母”。《元史·孝友传一》载,河南偃师人张恭,孝敬母亲冯氏,到了荒年,“夫妇采野菜为食,而营奉甘旨无乏”。

元朝人郭居敬编著的《二十四孝》中,姜诗妻纺织养姑、王祥卧冰求鲤以及子路负米、丁兰刻木、郭巨埋儿、孟宗哭竹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二)冬温夏凊,昏定晨省——奉事父母的人子之礼

《礼记·曲礼》载:“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昏定晨省”是晚上为父母定衽席,服侍就寝,早上探视,向父母问安。即司马光说的“昧爽(黎明),适父母舅姑之所省问”;“既夜,父母舅姑将寝,则安置而退”。宋代泰州泰兴(今属江苏)人顾忻,每天鸡初鸣,冠带整齐,率妻子到母亲的居室问安,50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父母老了,要服侍父母起床、梳洗、穿衣。上述司马光《涑水家仪》讲,子、妇“天欲明咸起,盥漱(洗手、漱口)、栉总(梳头、束发)、具冠带(戴冠、系带)”。其实,子、妇不光要早起自己梳洗着装,还要服侍父母梳洗着装。上述那个“升堂乳姑”的唐夫人每天早上都为婆婆长孙氏梳头、束发、戴笄。元朝萧道寿家有80岁老母,每天早上等候母亲醒来,夫妇二人“亲侍盥栉”。因此,古代服侍父母梳洗着装,也叫“侍盥栉”。

在日常活动中,要时刻注意对父母的礼节。如不能坐主位。先秦时房间的西南角是祭祀摆放神主或尊者居坐之处,称作“奥”,人子是不能坐的。古人席地跪坐,子女不能坐席子中间。和父母行路时,不能走在道路中间,在家也不能站在门口中间。《礼记·曲礼》上叫“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

《礼记·内则》还记载,儿子、儿媳在父母舅姑跟前,不敢呕吐、不敢打喷嚏、不敢咳嗽,什么伸懒腰、斜视、吐痰、流鼻涕、搔痒、站立不直、披着衣服等,都不行。

司马光根据古代典籍阐述为:“居闲无事,则侍于父母舅姑之所,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出入起居必谨扶卫之。不敢涕唾,喧呼于父母舅姑之侧。父母舅姑不命之坐,不敢坐,不命之退,不敢退。”

子孙在父祖面前,甚至赋诗撰文也不能占先。据《贵耳集》载,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5岁时和父祖一起对菊花联句。黄巢的祖父正在思考,黄巢抢答道:“堪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赭黄衣。”父亲大怒,上前就要打。祖父制止说:“小孙子不知轻重,可让他再赋一首,写不出来再惩罚。”黄巢应声吟道: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一文学史上的佳话,却是不知轻重、应该责罚的失礼者创造的。

这些对待父母的人子之礼,后来演变为子女必须遵守的家法,更成为一种家风。如东汉末年河内温县人司马防,虽闲居宴处,威仪不减。长子司马防、次子司马懿等八子,虽婚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有所问,不敢言”。

“昏定晨省”也包括父母老了,病了,子女要为父母端屎端尿。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的黄庭坚,就是这方面的楷模。

《礼记·曲礼》讲,子女奉事父母,要“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也就是说,儿子出外要请假,告知父母,回来要让父母见到,外出游玩要有规律。总之,不能让父母担心。如,北魏齐州东清河绎幕(今济南历城东)人房景先,父母死后,对哥哥房景伯“出告反面,晨昏参省,侧立移时,兄亦危坐,相敬如对宾客。”

“倚门翘首盼儿归,梦里依稀稚子啼。”子女外出,夤夜不归,让父母担心,既是不遵守家教,又是对父母的不孝。明朝翰林学士李东阳,曾在外面饮酒至深夜,父亲强忍寒冷和瞌睡,等着儿子回来。李东阳知道后,从此终身不夜饮于外。

上述这些孝敬父母的礼节,后来成为子女必须遵守的家法或家规。《韩非子·显学》曾言:“严家无悍虏(家奴)而慈母有败子。”中国古代有许多家法严肃、注重礼仪的家族,约束子弟,结果都使家族昌盛,子孙显荣。

(三)给父母以天伦之乐

明朝文学家方孝孺《四箴》诗讲:“子孝宽父心,子贤亲自乐。”孝敬父母还要想方设法让父母“老有所乐”。所以,古代称人子和颜悦色奉养父母为“色养”、“色养之孝”。

如果说吃饭穿衣敬父母是“养身”的话,那么,让父母“老有所乐”就是“养志”,或者叫“养心”。曾子说:“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养志”,是曾子、孟子对孝提出的高层次要求。《孟子·离娄上》载,曾参奉养父亲曾皙,每餐必有酒肉。撤食案时,都要请示剩下的酒肉给谁吃。父亲问还有没有了,他必定说“有”。曾皙死后,曾元奉养他的父亲曾参,每餐也必定有酒肉。撤下来时,不请示剩余的给谁。父亲问有没有剩余,他就回答说“没有了”。其实是准备下顿拿吃剩的再给父亲吃。孟子说,曾元是“养口体”,像曾参那样,是“养志”。用现在的话讲,曾参的“养志”是完全尊崇父亲的意愿,而曾元的“养口体”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赡养父母。孟子认为,侍奉父母应该像曾参那样。

“孝子之事亲,养志为大”,二十四孝中“戏彩娱亲”的故事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据西晋皇甫谧《高士传》和其他典籍记载,春秋末年,山东蒙山之阳有一个隐士老莱子,楚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老莱子是个大孝子,自己70岁了,父母仍然健在。在父母面前,老莱子从来不说自己老,有甘美香甜的食物,都用来侍奉父母双亲。见双亲寂寞,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经常引逗,让鸟儿发出悦耳的叫声。为了取悦父母,老莱子经常穿着五彩衣,装成婴儿的样子,让父母享受年轻育儿时的天伦之乐。有一天,老莱子端着一盆水上堂,走到父母跟前,故意跌倒在地,四肢朝天蹬伸,像婴儿一样地啼哭,不肯起来。搞这样善意的恶作剧,就是为了让父母双亲看了高兴,可谓用心良苦。楚昭王听说后,想让他出来做官,老莱子便带着全家隐居到江南去了。

后来,“老莱衣”成为孝敬父母的代名词,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被广泛传颂、赞同。唐诗人孟浩然《蔡阳馆》诗称:“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北宋诗人苏舜钦专门写了咏《老莱子》的诗,其中有“飒然双鬓白,尚服五彩衣”的诗句。南宋理学家朱熹《寿母生朝》诗:“但愿年年似今日,老莱母子俱徜徉。”元代诗人郭钰《赠彭将军》也有“座上衣冠戏彩日,窗前灯火读书秋”的诗句。

娱亲可以有多种方式。比方说《礼记·曲礼》讲,凡为人子者,“恒言不称老”。古代的“老”是尊称,在父母面前自言老,是妄自尊大,非孝子也。东汉戴良的母亲喜欢听驴鸣,戴良就学驴叫给母亲听。东汉胡广在朝廷任太傅,已80岁,德高望重,在家里早晚都要向继母请安,在继母面前从来不拄拐杖,不说自己老。

让父母老有所乐,当然不能让父母忧伤或不高兴。唐朝宰相岑文本的弟弟岑文昭任校书郎,因为与轻薄狂徒交往,唐太宗很不满意,对岑文本说:“你弟弟行为不端,我准备让他到外地当官。”岑文本一听急了,说:“臣早年丧父,母亲就宠爱我弟弟,不离左右,若让他外出,我母亲肯定忧伤。没有弟弟就等于没有老母。”说完悲泣呜咽,哭得唐太宗只好收回成命。

元朝诗人张翥少时豪放不羁,游嬉无度,其父忧心忡忡。一日他幡然醒悟说:“大人勿忧,我从今天开始洗心改业!”此后果真谢绝客人闭门读书,昼夜不辍,遂以诗文知名当世。

父母老了,家中的悲伤、忧患、灾难等,尽量不让他们知晓、参与,也是孝亲的表现。明朝靖难之役,戍卒储福不食而死,妻子范氏与婆婆安葬丈夫后,每次哭丈夫都到山谷中放声号哭,从不让婆婆听到。

岑文本、张翥和范氏都是以不同的方式保证父母老年快乐。

明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王宾的娱亲方式是,坚决不惊扰母亲。苏州知府姚善贤带着骑从登门来访,王宾见太守带的人太多,怕惊动母亲,隔着门缝对知府说:“勿惊老母。”说完,越墙避开客人跑了。姚善贤无奈,第二天不带骑从,独自一个人候在门口,王宾才悄悄接待他。

这个王宾其貌不扬,仅仅是一介平民,为了不惊动母亲,让堂堂知府大人吃了个闭门羹,别说是势利小人,就是一般不事权贵的正直之士也难做到。

(四)“父母在,不远游”

孔子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理由)。”在社会风俗中,人们只是选择了“父母在,不远游”的最原始、最朴素的含义,强调在父母膝下尽孝的积极意义。人们用不同的价值选择来表示对“父母在,不远游”的同感和共鸣。

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俗话说:“子到英年亲白头。”到了汉代,随着孝道的强化,开始强调“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子女们不得不放弃自身价值的实现,把“膝下尽孝”放在首位。

三国魏王肃的《孔子家语·致思》载,孔子到齐国去,遇到一个叫丘吾子的,对孔子哭诉说:“我有三个失误,等现在感觉到已经追悔莫及了。我年少时好学,走遍天下求学,回来后,父母都去世了,是一失也;长大了服侍齐国国君,国君骄奢淫泆,致使我臣节不保,是二失也;我平生广交朋友,现在他们都离绝了,是三失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完就投水溺死了。听了这个人的话,孔子弟子中辍学回家养亲的有十分之三。

该书还记载了二十四孝中“子路为亲负米”的故事。子路年轻时家里穷,经常用野菜汤奉养父母,他曾经到百里之外为父母背米回来。双亲去世后,子路在楚国做了大官,从车百乘,积粟万钟,列鼎而食。想起父母和过去的困苦生活,他难过地说:“我现在虽想再喝过去的野菜汤,再给父母到百里之外背米,能如愿么?”

2.“啮指心痛”

在古代,父母膝下无人,孤苦伶仃,一旦遇到重病、大灾大难,又没有电报、电话、手机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怎么能通知远处的游子呢?又怎么能让他们迅速地赶回家呢?博大精深的中国孝文化竟然荒唐而合理地解决了这一伦理难题,叫做“啮指心痛”。

“啮指心痛”是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说的是孔子弟子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而急得团团转,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母子连心,山里的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于是,曾参赶紧以礼接待客人。

这个故事似乎已从人们的主观意念上揭示出,人类血缘亲情之间存在一种割不断的心灵感应。曾母用牙咬自己的手指,就像无线电电波一样告知了儿子。此后,在中国的孝文化风俗中,一直流传着母子连心的传统观念,许多远离父母的游子凭着这种心灵感应迅速回到父母身边。

《梁书·孝行传》载,南朝齐新野(今属河南)人庾黔娄任孱陵县(今湖北公安)令,上任不到10天,“忽然心惊,举身流汗,即日弃官归家”,回到家里,得知父亲得了痢疾。家人都搞不清楚,他为什么能这么快赶回来。

同类推荐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孟子(全集)

    孟子(全集)

    《孟子》是继《论语》之后的又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共七篇十四卷,记载了孟子的言行和一些生平事迹。《孟子》思想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哲学、教育和文艺思想等各个方面,其中有不少的思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蕴含着历史的真知灼见,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深远的影响。本书吸取了其他《孟子》版本的精粹所在,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历代论引、评析、史例解读的体例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力求以全新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孟子》,感受《孟子》,使孟子的思想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从而让每个读者都能领悟到两千多年前圣贤先哲的深邃智慧。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 中国庙会

    中国庙会

    《中国庙会》由齐心所著,本书将庙会归纳为:文武二圣与庙会、神灵与庙会、时令与庙会、山与庙会、海与庙会、风俗与庙会,以每一个庙会的个案为主,从中按其具体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细化的归纳整理,进而展现其千姿百态的庙会民情风俗。本书不以纯学术理论去原则性笼统地对庙会文化现象进行阐述与论证,而是有选择地对全国各地有一定代表性的庙会活动进行解说。由于庙会风俗是社会风俗的一个方面,其内容又极为丰富多彩,所以了解庙会文化一方面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另一方面,在庙会活动中也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势利导,从而深入群众地真正实现移风易俗,为今日在各地举办繁荣发展之庙会提供借鉴。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热门推荐
  • 我能超级加倍

    我能超级加倍

    高三党方起意外获得了能够一切事物超级加倍,从1变成2,化不可能为可能的能力。……我吃鸡技术不行,落地成盒,菜成狗。没关系,我苦练技术,凭借超级加倍,一举成为游戏高手!各种天秀操作秀翻天!我就是电竞一哥!我做的菜不好吃,全是黑暗料理。还是超级加倍!百分之两百还原食物美味,绝对好吃到让你嚼舌根!我唱歌也不行,五音不全,人家唱歌要钱我唱歌要命。看我的,超级加倍!秒变歌神,我就是音乐的化身!我就是音律之子!古玩市场水太深,萌新入门难生存。幸好我有超级加倍!助我成为最耀眼的古玩新贵!鉴宝技术信手拈来!一个穷苦屌丝凭借超级加倍崛起成神的故事。当方起站在世界之巅俯视众生的时候,他感慨到: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一个超级加倍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个!(官方书友群:916176174,欢迎各位帅哥靓女加群交流~)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寒宵冷月

    寒宵冷月

    小说类型:历史玄幻小说,以历史为主,玄幻为辅。时代:虚构的大乾王朝,参照明代;颜色尚赤。
  • 我靠别人灵气修炼

    我靠别人灵气修炼

    穿越得吸人灵气系统后,叮,灵力+100……既然吸人灵气一时爽,那就一直吸一直爽。
  • 首席大人扯个证

    首席大人扯个证

    某小人:“妈妈,您是怎么追上爸爸的?”某女啃着西瓜,美滋滋的对宝贝伸出三根手指,“重抓三点!”“三点?”“第一点,要坚持。”“第二点呢?”“第二点就比较关键了——得不要脸。”某小人:“……”“狗皮膏药一样糊上了就不能放开。”某小人一头黑线……“第三点呢?”正得意洋洋的某女没有注意到这个声音已经换成一道意味不明的磁性男声。……PS:一个偶尔精明却一贯迟钝的女人和一个狡诈腹黑的霸道男人恋爱养可爱小宝宝的故事。
  • 风清微浅云璃悲染

    风清微浅云璃悲染

    我特别喜欢的一部小说《我们终将独自长大》,里面的一句话,泪会风干,伤会结疤,路很长,不要怕,我们终将独自长大。在成长这条路上,从陪伴的感动到离别的伤感,我们总要学会着长大,不是吗?即使就在眼前,你我之间也好像隔了一片浩瀚的汪洋,即便不是海洋,你也一定在一个离我不算遥远的远方,但,绝不是我触手可及的地方
  • 修仙从疯人院开始

    修仙从疯人院开始

    这是一家貌似普通的精神病院。里面的病人,个个都是人才,吹牛也很真实,堪称出神入化,超脱宇宙。A区的一号床,住着一名叫嚣“脚踏浮屠斩神魔,宇内无我这般仙”的退休电工,刘师傅。隔离区的七号床,一名重度抑郁症小哥,自称“钟馗府君”转世,一心想着跳楼自杀,回归鬼界。最上层的重症监护室里,关着一名成天嚷着要反上天庭,自称“齐天大圣”的躁郁症青年,孙先生。……对于病人们脑洞突破天际的中二臆想,陈元从来一笑置之,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这些脑子不正常的病号,竟然全是牛逼到不行的神魔大能!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群号:558511708
  • 九州劫之鸿蒙神帝

    九州劫之鸿蒙神帝

    十万年前,执掌乾坤界武圣陨落于神劫之下,但他神魂未灭,记忆犹存,十万年后,传承于天命之子君焱。“无论是武圣灵魂夺舍,还是上天赐予我如此机缘,从今天开始我都不再是从前的君焱,我的崛起之路就从今日开始。”
  • 我的淘气小老公

    我的淘气小老公

    我的淘气小老公,又名我的老公十八岁===========故事的起因====================活了二十六年长相一般偏下,生活平淡无味,极其单调保守的老处女梁茹,被前男友无情抛弃第一次走进舞厅邂逅未成年男孩李楠,展开了她非常无可奈何又不一般的人生。【前男友:经过介绍相处觉得还不错,谈了半年恋爱手不让拉,肩不让碰,吻没接过,更别说爱爱了,我也是个男人,正常的男人,我认为我们不合适分手吧!】【神秘男生:姐姐你好美,身上的味道很迷人,跟你相处的一夜很美好,只是没想到你是第一次我会记住的,拜拜!】就这样甩了,第一谈恋爱的结果就无知的被甩了。就这样没了,我守了二十六年视为命的第一次没了。就这样我平静的人生结束了。==========另类的开始=================每天除了工作外就是无边无际无结果的相亲,星期一:对不起我同事家着火了,我先走了!星期二:对不起我爸住院了,改天联系啊!星期三:小姐,你长得很委婉啊!是我妈喜欢的类型。星期四:对不起,我有女朋友了,相亲是我家里逼得,你也不是我喜欢的菜。星期五:对不起…我说:停,我朋友脚受伤,我先走了…就这样就这样我快疯了,我爸妈把我生的这样普通,害的我嫁不出去了。老妈:你今年嫁不出去就去当尼姑算了,长的也不知道像谁…老爸:挣点气,爸爸相信你,我家小茹不是不能嫁而是不想嫁。我心虚的点点头。==========人生的奇遇==================小弟已经上高三了,最后的一次家长会改变了我一生的路线。“姐姐,我们先去布置,你先玩会,我一会儿找你。“好,去吧!”就这样我遇到了他,我的未来小老公。“姐姐还认识我吗?”一个长得很可爱很清秀的孩子对我说。“你是?是浩浩的同学吗?”那孩子低下头贴在我的耳边对我说“姐姐的第一次可是给我的啊!我可是很想姐姐的,怎么可以把我忘记呢!”我的脸从白变黑变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记忆回到一年前“呵呵,弟弟你认错人了”说完我就消失了,拿起手机打给浩浩“浩浩,姐姐还有事情不能给你开家长会,我会找人来你别急奥”故事由此展开......爱情篇男:
  • 心付佳人

    心付佳人

    何为喜欢?脸红、心跳、不言语可否具体?失眠、焦虑、常呓语可否再具体?余生全是你许墨琛遇到苏遇薇是缘分,而爱上,是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