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2700000012

第12章 海德格尔(4)

海德格尔就此点评了《艺术品的本源》,指点了对天、地、神、人“四元”的讨论(例如在收入《演讲与文章》中的演讲《物》中的讨论)。在本质上需要看到的东西是,在其新的居所中,思想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意识的优先性及其后果——人的优先性。《关于人本主义的信》已经就萨特的一个命题(确切地说,我们存在于一个其上只有人的平面上)说过:“与此不同,从《存在与时间》以来所思考的是,应该说:我们存在于一个其上主要(principalement)有存在的平面上。”这应当在紧接着的工作步骤中得到表明,并且最好从最极端的对立方出发。海德格尔打开马克思的早期文稿,念了下面的话(出自《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所谓彻底(Radikal sein)就是抓住事情(die Sache)[14]的根本(die Wurzel)。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15]德格尔解释说,全部马克思主义都以这个论题为依据。马克思主义把生产设想为:社会之社会性生产(gsellshaftliche Produktion der Gesellshaft)——社会生产其自身——与人作为社会存在体(soziales Wesen)的自身生产。既然马克思主义这么想,它就正是当今之思想,在当今进行统治的就是人的自身生产与社会的自身生产。

我愿断言,或毋宁说我想揣测,海德格尔说道,人的自身生产带来了自身毁灭的危险。

我们实际上究竟看到了什么呢?是什么通过规定了整个大地的现实而统治着当今呢?是进步强制(Progrssionszwang)。这一进步强制引起了一种生产强制,后者又与一种对不断更新的需求的强制联系在一起。对不断更新的需求的强制具有这样一种性质,一切强制性地方生发着新的东西,同样也直接地已经变老变旧,并被“又一个更加新的东西”挤掉并如此继续下去。在由此而来的强迫之下发生了一些事情,特别是与那种传统之可能性的断裂。曾经存在着的,便不再可能在场了……除非以古旧之物的形态,因此是不在考虑之列的。

人们一旦承认,正是人产生了这一切,那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自身能否在什么时候打破这些强制之统治呢?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将那当前的现实为了它而进行强迫的东西称为“诸强制”(Zwaenge)。

海德格尔用支架(Ge-stell)[16]一词称呼诸强制的共同之处。支架是集中(Versammlung),是所有安排(Stellen)方式的共同性,这些安排方式将人塞入尺度之中,当前人就是在这个尺度中生—存(eksistiert)的。因此,支架决不是人类狡计的产物;相反,它是形而上学历史的最后形态,这就是说存在之天命的最后形态。在这一天命中,人已经从对象性的时代进入了可订造性(Bestellbarkeit)的时代:在我们未来时代的这种可订造性之中,凭借订造的估价,一切都可以不断地被支取。严格地说,再也没有“对象”了,只有为了每一位消费者的“消费品”,而消费者自己也已经被置于生产与消费的运转之中。

按照马克思,人,每一个人(他自身就是他自己的根本),正是这种生产以及隶属于生产的消费的人。这就是我们现时代的人。

然而,在存在之空明中被理解为此—在、理解为出—离渴求的人与马克思的命题陈述正相对立。那人们能否因此说,对于海德格尔,此—在就是人的根本呢?不。“根本”这个概念是无法表述人与存在的关联的。

我们再回过头来谈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人,把自己理解为一切现实的生产者并照之行动的人,今天感到身陷越来越紧密迫人的“强制”之网的人(从存在历史来看,在强制中表现出来的乃是支架),能否自己产生一种手段,来摆脱“强制”造成的困境呢?

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他不放弃自己作为生产者的规定性?此外,在当今的现实环境下,这样的放弃可能吗?这种弃绝实际上将意味着什么呢?人也许会进而弃绝进步本身,并且参与对消费和生产的普遍限制。一个简单、直观的例子:在这种弃绝的视野中,“旅游”也许就不再可能了,相反人们会节约一些并待在家里。

然而,在这个时代,还有诸如“在家”、寓所、住处之类的事情吗?不,只有“居住机器”(Wohn-maschine)、都市的稠密地带,简言之,只有工业化的产物,却再也没有家了。

我们讨论的一切问题,海德格尔补充说,将对当今现实产生作用。这个显然具有特别起点的讨论班知道自己面临最终的决定,这个决定将迫使我们承担这一现实。

因为,如果人们注意到,当人们把在哲学上将人规定为意识这种做法与从此—在出发去思想人的尝试对立起来,此时明显发生的是什么的话,那就很清楚,与放弃意识优先性(这种放弃有利于一个新的境地,也就是此—在的境地)相呼应的是,对于人来说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对这个崭新境地有所准备。这也就是,接近这个境地、投身这个境地,在那里重新得到自己的规定性,以便与那不是人者息息相关。

投身到这个境地,这不是由思引起的,正如海德格尔在著作中曾经表明的那样。据那里说,思毋宁总还是按照生产的模式来表象的,如果人们相信能够改变人的居所。

然则让我们小心翼翼地说,思在开始准备这种投身的条件。换言之,海德格尔说,思使人首先准备去呼应这种投身之可能性。

三、1973年9月8日

今天(1973年9月8日,星期六)的讨论会是从阅读纪要开始的。首先海德格尔希望对昨天的工作作点补充。至少要对关于“强制”所说的东西作补充,在德语里,名词“强制”(Zwang)属于动词“强制”(zwingen),后者意为迫使、施加强力。

海德格尔强调说,这个社会学的或者人类学的习语尽管有无可置疑的分析成就(这个习语使得这些成就得以可能),却让“强制”概念本身在其存在论性质方面得不到规定。

强制的存在论规定,海德格尔继续说,我现在在支架中发现了。支架(Ge-stell)是什么?从严格的语言科学观点来看,它至少有以下的含义:

前缀Ge-说的是所有安排方式的集中、统一与集聚。我们想更切近地探讨一下安排(Stellen)。海德格尔说,此间安排的意思是迫使(Herausfordern)[17]。与此相应可以说,“就其能量安排自然界”。或者:自然界被迫供应其能量。其含义为督促(Anhaltens)某物,在那里被督促的东西,同时也被迫接受了某种形态、扮演一个角色,通过这样的角色,被督促的东西(它将被限制在这个角色上)便在这样的一个特定形态中出现了。被督促着供应能量的自然界,将来就会作为“能量库”出现。

然而,海德格尔继续补充说,一旦自然界被安排供应能量,同时人也就被安排去对付与回应这种被生产的能量……甚至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可以说:对自然界的迫使越严重,人自身遭受的迫使也就越严重。例如,变成供能者的煤引起了石油的发现,而这又导致了原子能的运用。总有一天,原子能也会被换掉的。

回到那个基本词支架:这个词的形式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此外应该注意到,并且对一切歧义性都应该指出的是,按照海德格尔所讨论的用法,它决不可能指谓一种单纯的东西。

这个词的构造是有特点的[18],德语有些拥有同样特点的词。雅各布·格林那里有个词:Geschueh,由鞋(Schuh)一词构造而来,表示“使穿鞋”(Beshchung)、“鞋制品”(Schuwerk)、“鞋袜”(Fussbekleidung)等。

在《希腊文化史》一著中,雅各布·布克哈特在谈到雅典人时指出,他们尤其受制于Geruehm的力量,这个词由“荣誉”(Ruehm)构造而来。因之,Geruehm的意思就是与“荣誉”相关的一切。

在表示巴勒莫街头的干草堆(Strohhaufen)时,在歌德那里可以发现Gestroede一词。因此,在“对所有安排的集中”这个意义上的支架一词在语言上是完全可能的。

这里插进来说明了对象概念。因为经院哲学的客体(objectum)一词是对希腊词antikeimenon(对立着的)的翻译。那么好像希腊语里也有对象之类的东西吗?

这个翻译其实是没有看到本质性的区别。Antikeimenon一词由之而来的那个动词keisthai(安处)的意思是什么呢?意思是,由自身便已在(von sich ausschon vorliegen)。而对象的特征却是,由表象将它保持在对方。Antikeimenon由自身便已持立,也就是由自身便已在(vorliegen)。在希腊的经验中并无表象在设定存在者时起作用。存在者存在(sei),这一点希腊人是从physis(自然)出发来考虑的……亚里士多德从poiesis(作)出发将这个词解释为带入可敞开性之中(Hervorbringen in die Offenbarkeit)。希腊概念“作”(Poiesis)必须与近代概念生产(Produktion)区别开来,后者的意思是,在可用性中的制造(Herstellenin die Verfuegbarkeit)。

第二个补充涉及马克思。

昨天考虑的命题“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情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并非政治命题,海德格尔说,而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命题,放到费尔巴哈所作的对黑格尔形而上学的颠倒这个境域中,就可以把这个命题看得很清楚。可以用如下方式进行观察:对于黑格尔来说,知识的事情是处于其辩证生成中的绝对。通过把人而非绝对做成知识的事情,费尔巴哈颠倒了黑格尔。在我们所引用的这个命题三行之后,可以在马克思的文本里读到如下的句子(这与费尔巴哈式批判的意义完全一样):“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

我对马克思的解释,海德格尔说道,并非政治的。这个解释向着存在而思,向着存在送出自己的方式而思。从这个观点和角度来看,我可以说,马克思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

这一命题的意思无非是:在那个明确说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学说中得到了最终论证和确认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对于人不(nihil)再存在。

政治地理解马克思的这个命题,就意味着把政治变成一种自身生产的方式……这与马克思的思想是完全符合的。然而,如何以另一种方式来解读这个命题,它如何被解读为形而上学命题呢?在这里应当注意到一种惊人的跳跃,由于这个跳跃,马克思忽视了一个缺少的环节。这个命题事实上说的是什么呢?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情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海德格尔看到,这里缺少一个(使得从第一思想到第二思想的转移得以可能的)中间思想。这个思想就是,人就是那个所关涉到的事情。对于马克思来说,一开始就确定的是,人,并且只有人(而并无别的)才是那个事情。这是从哪里得到确定的?以什么方式被确定的?凭什么权利被确定的?被哪种权威确定的?

人们只能通过追溯形而上学的历史来回答这些问题。因此,肯定要把马克思的这个命题理解为形而上学命题。

(丁耘 摘译)

[1]选自《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6。

[2]选自《哲学译丛》,2001(3)。

[3]海德格尔强调说:“如果没有黑格尔,马克思是不可能改变世界的。”

[4]亚里士多德:《物理学》Gl,210a10~11。

[5]赖蒙德·施米特本:《纯粹理性批判》,241页,汉堡,1956。

[6]这个词是将Bewusstsein(意识)一词改写得到的,以便突出其与sein(存在)的关联,姑译作“识在”。——译注

[7]这个词的字面直译是那—此—向着那个—敞开的—悠远—而在,几乎不是汉语。因此姑译作“此玄远之在”。——译注

[8]Vergegenwaertigung,上文有的地方译作“使—当前化”。——译注

[9]勒内·沙尔(Rene Char),法国诗人。布斯克拉兹是他的居所。——译注

[10]这里涉及的“图像”、“回想”、“再现”等问题,尤其与胡塞尔的一些学说有关,参见《胡塞尔全集》的第25卷《想象、图像意识、回想——论直观再现之现象学》。——译注

[11]此即上文所谓被近代科学理解为“位移”的希腊词phora。——译注

[12]关于此处的“思”与“哲学”的关系,参见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与思的任务》一文。——译注

[13]《向着思的事情》,81~90页,1969。

[14]我们不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那样将这个词译为“事物”,其理由可参见下文海德格尔的解释。——译注

[15]克罗那版,216页,1968。

[16]又译“托架”、“座架”。关于这个词,可以参见海德格尔的演讲《对技术的追问》。——译注

[17]这个词的德文原意是“挑战”,字面的意思也有“索取”的含义。——译注

[18]德语中的前缀Ge-有集合、相关、所属动词行为的结果、所属动词本身的行为等丰富含义。加上前缀使词的含义更加丰富这个特征,在汉语中是没有的。相反,汉字的含义比由之而来的词更加丰富。因此以下例子涉及的词,我们均不翻译。——译注

同类推荐
  • 观念的历险

    观念的历险

    《观念的历险》是对文明概念的研究,试图理解文明的存在物是如何起始的。全书始终强调一点,即人类为促进和保持文明而进行的观念历险的重要性。作者在书中熔形上根据、哲学思辨、文明轨迹、历史考察于一炉,缜密谨严、洞见迭出,令人叹为观止。
  •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本书是作者继对中西文化问题深入反省之后,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心性理论研究的成果。此书被看作中国哲学人性理论的发展史。其与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堪称当代学术之双璧。全书以纵贯的方式,由性之原义和性论之起源一直叙述到清代儒学的心性论。在本书中唐先生以“性”之从心、从生,引出人性的自然生命以及虚明能动二重性。再引出中国人性的消长与互动,显现其非常机智与深刻的哲学眼光。
  •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在深入考得到有益的启发。了解诸子之学中的深切智慧,也可以增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以礼之调适为中心

    王船山追求“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对这种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因礼乐价值而铸就。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涵盖着小康与大同两个基本阶段,以礼之调适并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最高阶段即为大同。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船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不会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的和谐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的建构奠定一种崭新的路径。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必然要从船山先生的和谐思想中汲取营养。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热门推荐
  • 天上麒麟神

    天上麒麟神

    在人类出现以前,上古是神兽统治的世界,洪荒大战之后,世间神兽寂灭,众生才得以繁衍,但上古神兽们的神力却没有消散,依然飘荡在天地间,不断寻找宿主,企图毁灭世间,重现上古时代的辉煌……
  • 幽冥古道

    幽冥古道

    千年白,万年黄,地宫灯灭鬼打墙,阴沉棺,昆仑木,驭尸画符点额头,暗弩,流沙,悬魂梯十摸校尉九不还。捆尸索,五雷火与煞同葬冥殿锁,摸金不拜棺厉鬼身上缠。历史的传说揭开一段不可告人的秘密!一块羊皮卷引发两个家族被灭,贪婪与无知终将被黑暗吞噬。孔雀展枝头,蛟龙海里游,一飞冲天化龙凤,翱翔九天外!
  • 没有墓碑的青春

    没有墓碑的青春

    曾在北大荒当过八年知青的纪实文学作家贾宏图一次次走回北大荒寻找几乎被人遗忘的老知青,打捞他们苦难的人生故事,为读者献上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诗篇。
  • 似水绝颜

    似水绝颜

    八年前的分别、八年后的重遇。一场阴谋终将霍水拉入属于她和周觉言的两个人的战场。
  • 诫子

    诫子

    人间、恶鬼两界千万年来始终受到天道的制约,其中各方势力循规蹈矩,维护各方安宁。故事从一场现代战争开始,深入浅出逐渐的解开一阵阵谜团。这里有炮火连天的现代战争,也有酣畅淋漓的人鬼大战,更有感人心脾的爱情故事。诫子将带着读者开启一趟色彩斑斓的玄妙旅程!
  •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故事(全集)

    千百年来,神话故事一直有着不朽的魅力,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在世界各国代代相传。他们不仅是全人类的一种绝不可多得的、也绝不可能再生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史无前例的杰作。不论翻译它的人文笔如何笨拙,都无法阻止它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在世界神话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它对西方文学、艺术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均是极为广泛和深远的。这启发我们:若想畅读任一民族之文学艺术作品,深刻理解其思维特性和文化特质,从该民族的神话故事入门,无疑是一条捷径和敲门砖。
  • 墬形训

    墬形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改造城市的一个女人

    改造城市的一个女人

    本书收录了五部中篇四部短篇小说,均是在国内各种文学期刊发表过的。作者以娴熟自如的文学手法与悲悯情怀,真实地刻画了改革开放时期各种小人物的生活、遭遇与命运。作品故事感很强,文字朴实自然,有很强的感染力。因为是现实题材,很容易引发共鸣。
  • 妙卡

    妙卡

    溪城北郊,一家名为『妙卡』的宠物咖啡厅,我们的故事,将从这里开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