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70300000015

第15章 社会的个人与个人的社会(3)

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各执一端,但二者又存在着共同的缺陷,即都不懂得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无论是整体主义,还是个体主义,它们所讲的“个人”都是抽象的个人,它们所讲的“社会”同样是抽象的社会,因而它们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解释只能是抽象的、空洞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个体主义做了深刻的批判,认为费尔巴哈“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而被斯密、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属于18世纪缺乏想象力的虚构,这是鲁滨逊一类的故事”。同时,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也批判了整体主义,强调“应当避免重新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认为“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35]。

人是社会存在物。社会构成了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规定了人的现实本质。个人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36]。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就有什么样的人。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的活动的前提,并预先规定了人们的现实本质。例如,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我们看到“两种人”:一种是“必然的个人”,一种是“偶然的个人”。所谓“必然的个人”,是指生下来就注定从属某一群体的人,无可选择;所谓“偶然的个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竞争来确定自己地位和身份的人。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联系松弛,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且历史越是往前追溯,个人就越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个人是“必然的个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联系紧密,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并形成了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形成了所谓的“孤立的个人”,个人成为“偶然的个人”。

实际上,“产生这种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正是具有迄今为止最发达的社会关系的时代”。“物的依赖关系无非是与外表上独立的个人相对立的独立的社会关系,也就是与这些个人本身相对立而独立化的、他们互相间的生产关系”[37]。由此可见,无论是“必然的个人”,还是“偶然的个人”,其背后都是特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

人也生产社会。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历史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38]。社会离不开个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不过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对象化、静态化。“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39]。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们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制造呢绒、麻布和丝织品的。但是……这些一定的社会关系同麻布、亚麻等一样,也是人们生产出来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力密切相联。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40]。人们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地改造、创造着社会关系,从而不断地改造、创造着社会本身。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41]。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又认为,“人也生产社会”。

可见,既不存在离开社会的个人,也不存在离开个人的社会,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的社会。社会生产人,人也生产社会。“人的存在是有机生命所经历的前一个过程的结果。只是在这个过程的一定阶段上,人才成为人。但是一旦人已经存在,人,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而人只有作为自己本身的产物和结果才成为前提”[42]。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形象地指出,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并认为只有“把人们当成他们本身历史的剧中的人物和剧作者”,才能达到历史的“真正的出发点”[43]。

个人与社会的相互生产、相互作用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构成了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同时,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而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社会关系又决定着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变化和发展,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都处在变化之中。正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人们之间形成了越来越丰富的交往关系,创造着越来越全面的社会关系,个人由此将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规定性,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1][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6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同上书,71—7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7—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4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同上书,96页。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5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5]《列宁全集》第55卷,18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3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8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同上书,72页。

[22]同上书,81页。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7、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1、12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5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同上书,344页。

[2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22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99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3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101—1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7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3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同上书,71页。

[3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121—12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21、11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69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0]同上书,141—142页。

[4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53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54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4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Ⅱ(第20卷)

    本卷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第II卷,所收录的文章从社会主义的角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革命战略、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任务等问题,研究了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历史地位和现状,探讨了工人运动的历史发展,也对国际工人运动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分析。
  •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人文与社会译丛)

    《城邦与灵魂》追寻着一条柏拉图留下的明显线索,即在城邦结构与灵魂结构之间的比较,重新反思了《理想国》的核心主题,以及上述线索的本质和目的。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柏拉图在城邦与灵魂之间进行的比较如何运作,要点何在;并将城邦与灵魂之间的比较置于两个更大的背景之中:一个是古代的修辞理论,另一个是当时的思想竞争,特别是柏拉图与伊索克拉底之间的竞争。作者以其令人钦佩的洞察力与见识,通过挑战利奥·施特劳斯、伯纳德·威廉斯、乔纳森·李尔关于柏拉图的著作,向读者们揭示了城邦与灵魂的关系,以及僭主政治与哲学家的选择。
  • 真理求索历程

    真理求索历程

    作者在充分的事实和说理的基础上,论证了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唯一家园。并提出建设天堂般地球的数点构想。作者提出了宇宙科学和哲学新理论。并能很好地认识和解释世界。作者的散文、诗歌辅助佐证着以上理论。这样,我对取消型唯物论还是很敬仰的。但反过来,我认为我的二元中和理论也许没错:(1)灵魂不朽从来没被反证明;(2)即使灵魂随肉体消失而消失,但灵魂不朽作为一种信仰,可让人们的心灵慰藉和道德规范于此生世界中。
  •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释“道”(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你想不想知道中国古典哲学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我碰巧可以告诉你一点这方面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道德经》中的理念,按你的要求,我会尽量按照符合你脑中那种叫做“欧陆哲学”的论证形式来进行阐释。没错,我会借用你的记忆来向你阐述一种思想,你可以把这当成是对你已知的概念的一次重新整理。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讲述儒家思想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快穿之原来你在我身边

    快穿之原来你在我身边

    女主意外死亡变成魂魄,得到了一个可以让她复活的系统
  • 男主为什么又废了

    男主为什么又废了

    背叛星河之盟的系统张三呆呆地看着干坏事的凉俗,瑟瑟发抖道【小,小姐姐,有没有兴趣做,做任务】张三逐渐退远…一身干净的凉俗收起手中染血的毛笔。“好”接下来位面男主疯了。不是要帮我走上人生巅峰吗?怎么我突然就挂了???凉俗瞅着任务目标反派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 娶个御史当王妃

    娶个御史当王妃

    一日叶家大少爷又去画舫找花娘子了。某皇子在家一听:好!去的好!让你挖我墙角!绿帽子从没有一刻看起来那么美~某世子怒意冲冲的找到醉趴下的叶大公子,咬牙切齿:叶祐宁!你敢喝酒?!叶大公子朦胧着美眸,搂住眼前阴沉的男人,脚一垫吻住他,还吐字不清的说:唔……真好,梦里的刘祉真好……某世子被瞬间治愈,顺手拦住怀里的人问道:现实里的刘祉不好么?叶祐宁疯狂摇头:太矜持,大闺女都没他矜持……呜呜……呜某世子用行动表示本人不矜持。在别人开心的时候,总有人特别惨。叶少夫人挥舞着小皮鞭:听说你去找那劳什子花娘子了?叶祐靖秒跪:夫人!冤枉啊!我才下朝就奔回来了,一定是叶祐宁那个臭丫头!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部落冲突之异界

    部落冲突之异界

    尧宇意外穿越到了部落冲突的世界,他运用建筑系统称霸了主世界,然后去了夜世界用领主系统称霸了夜世界,又去了天神迹……称霸了……然后又……。。。
  • TF之相遇

    TF之相遇

    (最后一章尤为重要,务必观看!)《TF之相遇》全面来袭。两姐妹双双遇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人,爱情的火花迸溅。她们运用智慧赶走了情敌。突如其来的女生,扰乱了原本宁静的生活。三角恋关系最后到底怎样了。女主因逃避问题从而隐居国外,究竟原因为何?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收藏!
  • 豪门霸宠:总裁的天才小娇妻

    豪门霸宠:总裁的天才小娇妻

    宋笙是个孤儿,靠着好心人的资助才一路跳级念完大学,本以为一切都会好起来,却遭到了男友和闺蜜的双重背叛。刚毕业就失业+失恋,宋笙觉得自己的人生大概只能永远和灰暗相伴。不过幸好,遇到了江誉。控制整个城市经济命脉的王者,也是一直默默资助她的那个好心人。多年以后,已是集团总裁夫人的宋笙问江誉:“当初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啊?”江誉:“养了多年的白菜让猪给拱了我已经很生气了,更可气的是,那头猪拱完就跑了!”宋笙:“……所以你是在跟猪较劲吗?!”江誉:“不,我是心疼你这颗小白菜。”
  • 都市超神垃圾桶

    都市超神垃圾桶

    宋晨看着眼前巨大无比的垃圾桶,有些懵逼。“咦,这是废弃的仙丹?”“卧槽,这是吃剩下的仙桃?”“妈耶,这一定是仙女用过的口红!”看着眼前的一切,宋晨终于若有所悟……
  •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无上三元镇宅灵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