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7700000005

第5章 绪论(4)

最后,二者在发展趋向上不同。西方传统哲学的“是论”或“存在论”倾向于研究“是什么”,其最终形成的是一种“本质主义”或“类本质主义”的发展趋向[11]。所谓“本质主义”或“类本质主义”,就是确定事物或对象的“本质”、“实质”或“实在”的理论形态,其研究的结论必须是明确的、实在的“是”或“存在”(Being),即“非此即彼”。这种对于“是什么”之“是”或“存在”(Being)的研究趋向,导致其不断演进、革新,但始终无法终止“是”或“存在”(Being)的反复,即很难停留在一个核心形态的结论、结果之上。在发展中,其理论形态往往是全盘推翻已有理论,重新构建,总体趋向上可谓“既换汤也换药”。而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由于其整全性、大全性的理论特征,在发展趋向上则具有终极意义上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完善性,所谓“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老树发新芽”、“薪火相传”、“铁板一块”等,都是对这一特征的描述。当然,以上描述很容易被误解为中国传统哲学保守、守成,实际上,其并非不发展或停滞不前,而是在发展、演变中具有一种最终的“模板”。

以上差异,仅仅指向了二者的表现样态、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向,从根本上看,由于二者共同指向对世界根本性、基本性问题的探寻和研究,所以,在基本哲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致思趋向上并非完全没有可比性。从根本上细考二者的研究对象和致思趋向,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一致之处。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由于“本体”作为事物的根本、本然、应然存在,其包含有宇宙、万物本来的存在样态之义,那么,在基本形态上,“本体论”就表现出广义的“是论”或“存在论”的特征,其研究的“本体”既可以指向事物的本原形态或基本元素,也可以理解为产生或引发该事物的最一般的、最普遍的规定性;同时,“本体”还指向了引起这种一般规定性的最终依据或状态的规定。比如,《易传》(特别是《系辞》一派)认为,“道”乃是超越具体的现象或经验属性的“形而上”规定,“器”乃“形而下”的具体事物或现象(“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的形上规定虽然主要揭示的是“一阴一阳”的通变之道,但无疑内在地含有对形下之“器”背后引发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的规定性,只不过并非通过逻辑思辨的方法揭示而已[12]。

在西方传统哲学中,“Being”作为具有狭义语言学意义上分词属性的概念(主词与谓词都因分有“Being”而成为“是者”或“存在者”),在哲学上成为最抽象、最普遍的存在概念(任何事物在分有“Being”的同时而获得存在意义,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具体规定),因而“Being”不仅具有任何事物的本原形态或潜在状态,而且也是产生或引发事物的最一般的、最普遍的规定性。而“Being”所具有的这种超越具体现象或经验的“超验”(Transcendent)属性与中国传统哲学中“形而上”之“道”的属性并不完全相异。由此可见,在西方传统哲学中,“Being”所指向的一般普遍性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的实质内涵颇有共同之处。

当然,细考二者的共同之处,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等差,即二者虽然共同指向一般普遍性,却具有一种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普遍大全”(the Whole)与“普遍本质”(Being)的不对等性上。由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本体”最终作为一种本然的存在样态概念,那么,从逻辑的角度看,其内涵和外延都具有“无限性”特征,即具有极大的涵盖性和整全性,其类似于布拉德雷(F.H.Bradley)所言的普遍大全(the Whole)[13]。所谓普遍大全就是“内涵最大,外延也最大”之义,是存在的最高形态,是绝对的、统一的、整个的存在。作为整个存在,它包含着差异即具体性、个体性和非本质,但一切差异都和谐地统一于作为整体的存在之中。比如,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道”就是这样的“大全”概念,“道”也可以命名为“大”[14]。在“道”的属性之中,包含着“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15]等差异性,但任何差异性依然归属于这个大全之“道”。庄子同样认为:“道”具有“无所不在”的性质,“在蝼蚁”、“在梯稗”、“在瓦瓮”、“在屎溺”[16],也就是说,“道”可以包含任何事物,无论这种事物本身具有何种性质。

而在西方传统哲学中,“Being”则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与“本体”所具有的“内涵最大,外延最大”相比,“Being”在语言学意义上的狭义的分词属性,决定了“Being”作为哲学概念具有的是“外延最大、内涵最小(不是任何特定的所是)”的特点[17],因而成为虽然具有普遍性、一般性,但本身又无可定义、无从定义的性质。由此决定其具有的功能是单一的,即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或者说,揭示“存在者”的“存在”。在此意义上,“Being”在成为本质的同时,不能“在蝼蚁”、“在梯稗”、“在瓦瓮”、“在屎溺”,其最终成为最普遍、最抽象的概念(任何事物在分有“Being”的同时而获得存在意义)。由此可见,“Being”具有不仅仅是任何事物的本质形态或潜在状态,而且也是产生或引发事物的最一般的、最普遍的规定性。

在一定的意义上,西方传统哲学中“Being”的这种特性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无”的概念有颇多一致之处。“无”在本质上不具有具体的规定性,但同时,“无”又是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同时又含有必然性。黑格尔(Hegel)深刻地指出“Being”与“无”的一致性:

有、纯有(Sein/Being)——没有任何更进一步的规定……假如由于任何规定或内容而使它在自身有了区别,或者由于任何规定或内容而被建立为与一个他物有了区别,那么,就又不再保持纯粹了……有(Sein/Being),这个无规定的直接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比无恰恰不多也不少。[18]

黑格尔的话揭示了“Being”的内涵和特征,即“实际上就是无”,这里的“无”与中国传统哲学如王弼的“以无为本”论中的“无”的内涵和特征颇具一致性。然而,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无”虽然含有如“Being”一样的普遍性、可能性和必然性,但“无”并非“道”的唯一属性,因为在严格意义上,“道”具有的是“有无相生”[19]的属性,即“道”并非具有唯一的“无”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有”的属性。“有”与“无”具有不可分割的一致性和处于同等地位的互动性属性[20]。如果说,“Being”与“无”具有一致性,那么,用“Being”来比较“道”的本体概念,则二者明显具有等差性。

综上可见,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与西方传统哲学“是论”或“存在论”虽然有相关之处,但在研究对象、研究趋向以及研究方法,尤其是在“普遍大全”与“普遍本质”的不对等性上有一定差别。关键在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本体”概念,实际上具有极大的涵盖性和包容性,可以具有种种形态的表现,但最终统一于一个整体的存在之中。而“Being”则仅仅表现出单一的普遍性、抽象性的形态,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概念相比,呈现出一种类“本体”的趋向和特点。所以,从广泛的意义上看,“本体论”的内涵应涵盖“是论”或“存在论”之义[21],这正是本书中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来论述、诠释西方传统哲学中“是论”或“存在论”形态的主要原因。

历史地看,“本体论”概念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固有用法,但也是近现代以来比附西方哲学“是论”或“存在论”形态的产物[22],由此形成了“本体论”概念在现当代中国哲学语境中的复杂性。自20世纪初期中国一些学者不加分辨地用“本体论”对译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是论”或“存在论”以来,对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概念的理解就陷入了混乱。直到今天,这一问题依然具有争议性。比如,争议的一个焦点是,“本体论”的概念并不能对应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是论”或“存在论”,因而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并不存在本体论[23]。这当然是以“是论”或“存在论”来裁剪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结论,其前提是以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是论”或“存在论”为标准,要求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要等同于“是论”或“存在论”。

上文已经揭示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确不直接表现为“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的形态,但在实质上却内在地含有“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的内容,只不过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得以充分地表现和发展而已[24]。广义地看,“是论”或“存在论”并非是哲学本体论的唯一形态,本书研究的一个方面就是揭示本体论哲学更广泛的形态,而这一形态就是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所以,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立场和角度上看,我们似乎也可以认为西方传统哲学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本体论[25]。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具有源远流长的传统,至今不衰。与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是论”或“存在论”相比,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这一特点尤其明显。众所周知,西方传统哲学中的“是论”或“存在论”虽然被称为“第一哲学”,但在黑格尔之后尤其是20世纪后形而上学时代,其面临的却是被批判和被解构的命运。时至今日,“是论”或“存在论”似乎被视为已经终结或应该终结的历史现象[26]。与之相较,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却自始至终从未失去与西方传统哲学相似的“第一哲学”的地位。从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看,本体论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具有经久不衰的传统。代表性的本体论哲学家有老子、孔子、庄子、荀子、孟子、董仲舒、王弼、郭象、慧能、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陈白沙、王阳明、王夫之、熊十力等,他们在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角度的探索和建构,代表了中国传统本体论哲学研究的实绩,对本体论哲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就目前而言,中国哲学本体论研究依然是学界的重大课题,比如,现阶段出现的一些中国哲学本体论的体系构建[27],足以说明其经久不衰的传统在不断延续。

注释

[1]参见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第573页;方朝晖:《从Ontology看中学与西学的不可比较性》,《Being与西方哲学传统》(上卷),宋继杰主编,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第337~351页。

[2]﹝古希腊﹞巴门尼德:《残篇》2,《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第51页。

[3]Aristole:Metaphysics,1003a25,The Basic Works of Aristotle,Random House,1941.

[4]Aristole:Metaphysics,1028a10.

[5]参见俞宣孟:《本体论研究》,第16页。该书中的“本体论”实质上就是“Ontology”,其对于“本体论”的研究,就是对西方哲学的“Ontology”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过程的揭示。

[6]﹙明﹚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第58页。

[7]﹙明﹚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第119页。

[8]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第7页。

[9]汉语中的“是”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系词,事实上,汉语中没有一个像“Being”这样的系词。参见Angus C.Graham:“汉语像大多数印—欧语系以外的语言一样,没有分享印—欧语系在哲学上最为重要也是最成问题的一个特点,即表示存在的‘to be ’也被用来表示连接关系,于是,对于西方哲学而言,说‘a thing has a being’,既包含存在又包含本质,即什么是自身(per se),而对于《老子》,就像对后期墨家一样,你不知道某物的本质但却知道什么样的名适合它;因此之故,命名与改名在《老子》诗中就极为重要。”(Angus C.Graham :Disputers of the Tao:Philosophical Argument in Ancient China,1989,Open Court:222.)

[10]杨国荣:《道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13~18页。

同类推荐
  • 菜根谭

    菜根谭

    《菜根谭》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透这一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够让自己在这纷繁多变的世界里从多个方面感悟、体谅、修行,从而遇见更好的自己。
  •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本书从哲学(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观点(时间能证明对与错的博弈)、智慧(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等八个方面探讨哲学本身、哲学对人性的影响、哲学对人的帮助。书中以精彩有趣的哲学故事为基础,辅以理论知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相信您阅读本书后,心灵不再贫瘠、视野不再狭窄、信念不再飘摇、理想不再模糊,像智者一样,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 沉思录(译文经典)

    沉思录(译文经典)

    马可·奥勒留(121-180),古罗马皇帝,斯多葛派学者,被誉为“哲人皇帝”。马可·奥勒留在处理政务、征战四方的闲暇采用箴言形式,随时记录下自己与心灵的对话,一共十二篇,著就这部《沉思录》。在这部作品中,他探讨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宇宙自然与人生的关系、理性与欲望的关系、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展现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信奉斯多葛学派哲学的奥勒留,认为世界处于永恒变化的过程中,所有一切都微不足道、变动不居、转瞬即逝,他提倡仁爱和善良,强调抑制欲望,主张接受命运的变幻、尽可能用美好的方式度过一生。
  •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 传习录

    传习录

    本书是中国明代哲学家、教育家代表人物王守仁流传最广的著作。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精通儒家、道家、佛教各家学说,且具非凡的军事才能和精深的文学造诣。本书是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集,包含了王守仁哲学思想的主要精华,是研究王守仁思想及心学发展最重要的资料,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热门推荐
  • 绑定戏精宿主

    绑定戏精宿主

    贝格格怎么都没想到,一场车祸,竟然直接穿越!系统:接地气为您服务,从今天开始,您的任务就是为原主逆袭,走上巅峰!贝格格:为啥是我?系统:因为你……嗨,谁知道呢,你点正吧!贝格格脸颊抽搐。逆袭嘛,来!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everybody跟我一起唱,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接地气颤抖,宿主,您稳住!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战族传说(6)

    战族传说(6)

    洪荒岁月,涿鹿一战,战神蚩尤虽亡,却留下不灭魔志,战族子民重承魔志,隐匿于武林之外,成为超越武林的隐世武门,只待五星逆行之时乘时而作,东山再起。岁星、荧惑、填星、太白、辰星五星逆行之日终至,千古战意随着时光的轮回而再现武林,一位神的传人,一位魔的后人,在经过无数次武林纷争后慢慢崛起江湖,而世间的种种魔缘机遇终究将两人铸成了左右武林的盖世高手。
  • 田园交响曲(译文经典)

    田园交响曲(译文经典)

    本书特意选收纪德创作生涯早、中、晚期的三部小型杰作:《帕吕德》《田园交响曲》和《忒修斯》,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尝一脔而知一鼎之味,切实地体验这位最复杂多变的大师文学、美学与哲学的独特魅力。
  • 穿越重生:宠妃要出墙

    穿越重生:宠妃要出墙

    穿越有风险,419需谨慎。——这是谢瑶嬛的穿越心得。前生——渣皇帝对她说:“今生你成全我,来生我许你万里江山。”于是毫不犹豫的将她弃之如履成为一颗弃子。痴情丞相说:“我不求你爱我,只求你不负我。”可惜一辈子太短,她爱上另一个人,已经来不及。重生之后,她励志做一名合格的宠妃,一心想要回家。可是那个谁……你能别这么频繁的在我生命走来走去么?明明你很讨厌我的不是么?还有皇帝,别这样……我喜欢你到此为止了,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那不是我不是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安娜·卡列尼娜(上册)(译文名著典藏)

    安娜·卡列尼娜(上册)(译文名著典藏)

    故事发生于十九世纪的圣彼得堡,女主角安娜在一次旅行中与青年军官渥伦斯基邂逅,坠入情网,此事被丈夫卡列宁发现后,安娜要求离婚遭拒,被威胁将因此再也见不到她心爱的儿子。安娜遂与渥伦斯基私奔,过了一段短暂的幸福快乐生活,但激情后的冷淡厌倦使她不幸的命运遭受了最后一击。安娜日益思念爱子,她既无力抵抗上流社会的虚伪而冷酷的道德压力,又不能完全脱离贵族社会,最后在矛盾与绝望中卧轨自杀。列文和吉提以爱情为基础结为恩爱夫妻,但婚后生活并非万事遂心。列文对地主经济的没落感到痛心,力图抵制资本主义的发展,希望借地主和农民的合作来缓和阶级矛盾,空想破灭后悲观失望,最后皈依宗教才找到精神归宿。
  • 关于猴子掉进泰拉瑞亚这件事

    关于猴子掉进泰拉瑞亚这件事

    绰号猴子的高中生,在神秘同学的安排下,在泰拉瑞亚的世界展开了他的冒险之旅,沙雕的主角,沙雕的故事。群号:910060688
  • 前妻有喜,总裁请淡定!

    前妻有喜,总裁请淡定!

    【简介】:新婚之夜,黎洛妩媚地将一张价目单递给丈夫,“先看看价格吧,乔大少,我们银货两讫才最好!”在成为让人艳羡的乔家少奶奶之后,她却开始了上房揭瓦的全新人生。为了实现离婚的终极梦想,她费尽心机,不遗余力地给丈夫各种添堵——清晨刚刚和他吻别,傍晚她便领了一个孕妇回家,指着对方的大肚子对他道,“乔司南,这是你的种。我验过DNA了。”……他们的人生,自绑在一起,便硝烟四起,她不遗余力地挑起各种战争,最终却只换来他狠然一笑,“等着我把你宠坏,看谁还敢要你?!”她的心跳,便毫无预兆地漏了一拍……原本以为自己的婚姻生活会因此渐渐步入正轨,却不想……他一朝失势,她却将腹中胎儿打掉,决然离婚——乔司南将那张流产报告捏碎,眼底盛怒,将她狠狠抵在墙角,痛苦嘶吼,“黎洛,你有没有心?!”黎洛牵唇一笑,满眼骄傲,“你,不配让我生孩子!”他一怔,抓住那张报告,起身,疯了一样笑着离开……可三年后,在他的婚礼上,看他拥着娇妻稚子,再度功成名就;她却只能痛苦地蜷缩成一团,冷汗涔涔地抚着自己的肚子——多可笑,在他再婚的这一天,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片段】:乔司南追了她一条街,把她堵在死胡同里,凤眸眯成危险的弧度:“你又怀孕了?!”黎洛轻轻哂笑:“我只是你前妻,孩子不是你的,请你淡定一点。”他怒目圆睁:“我能淡定吗?!你没听说过前妻也是妻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顾先生情难可欢

    顾先生情难可欢

    12岁那年,薄凉一初见顾南望。母亲给她介绍,“凉一,这是妈妈的朋友,你要叫‘叔叔’。”而有的人,第一最好不相见。薄家遭遇变故,债台高筑,父亲不堪重压跳楼身亡,母亲殉情而死,一场大火,顷刻间席卷薄家。她在大火中被他救出,他抱住瑟瑟发抖的她,拂去她眼角的泪,“凉一,别怕,以后我来照顾你。”6年里,他给她所有想要的一切,却唯独给不了她爱情!可她偏偏太奢望,步步紧逼,一度将自己卑微到尘埃里,然而所有一切努力在他将未婚妻带回顾家,婚期宣布那天起而结束。她这才明白,不爱你的人任凭你努力再多也无用,而他们之间,从无可能。一封书信,她退离他的世界,一别四年。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