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77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在现代汉语中,“本体论”一词多指对“Ontology”的翻译(也有人翻译为“是论”、“存在论”、“存有论”等),但本书中的“本体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用法,具有自身的含义,其不是指西方传统哲学的“Ontology”(为了区别,本书中将“Ontology”译为“是论”或“存在论”),而是指中国传统哲学中对于“本体”研究的理论,或关于“本体”的理论。那么,何谓中国传统哲学之“本体”?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形态与西方传统哲学的“是论”或“存在论”(Ontology)形态有何联系与区别?这都是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

第一节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的内涵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本体”一词也简称为“本”或“体”,其源于“本体”、“本”或“体”在语言意义上的一致性、统一性。古汉语的词义中,“本”的原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如“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1]。从草木之“本”的原义,可以引申出根本、根源、来源、基础之义,如“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2];而“体”的原义是指身体的躯干部分,引申为形体、形状、体裁、根本、依据等义,如“神无方而易无体”[3]。这里的“体”指躯干、形体、形状之义;又如,荀子说:“君子有常体矣。”[4]“常体”之“体”具有准则、根本、依据等义。从词义上看,“本”与“体”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内涵,均指向根本、根源、依据、标准等义,这决定了二者在连用作“本体”时,与“本”或“体”在单独使用时具有内涵或意义上的一致性。

从哲学视域看,“本”、“体”或“本体”诸概念无疑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当中国传统哲学家说“君子务本”或“君子有常体”时,这里的“本”或“体”就是指“本体”,其实质是在本体论范围内,探讨现实世界中最根本、最根源的问题。其内在思路是,当人面对世界、与世界发生联系时,往往要思考或处理无穷多的问题,若要避免纷杂和混乱,最为关键的是要探寻和发现世界中最根本、最根源的存在,以寻求解决全部问题的基础或依据,只要获得此“本体”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其他诸多问题。

同时,对世界最根本、最根源问题的探索或追寻,也表现为对事物存在样态的整体性、统一性的研究。一般而言,寻求世界或人生的根本性、根源性,并不是哲学研究的唯一目的,与之相联系的另外一个方面是,在世界或人生的根源性展开或表现过程中,世界往往呈现出整全、统一的存在形态,对这一整体性、统一性样态进行揭示,可以在根本上使世界诸现象和存在具有完整性。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本体”的以上含义往往被哲学家们不断提及。比如,张载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5]王阳明说:“良知者,心之本体。”[6]这里的“本体”也可以表述为“本然”或“本来”,其不仅指向根本性、根源性,而且表现为在根本性、根源性展开或表现过程中的整体性、统一性,即“气”的根本或根源是“太虚”,在“太虚”的视域,“气”的世界才具有统一性;同样,“心”的根本是“良知”,“心”的存在统一于“良知”之中。

但是,“本体”的含义不止于此。细考“本体”之义还会发现,所谓“本然”或“本来”,其实还包含有“应该”、“应然”之义。因为,当我们说事物的本来样态时,其不仅是指事物统一的本源,也是指事物应当、应该具有的完善性和圆满性,二者依然是同一个语境中的相关方面。比如说“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或“良知者,心之本体”时,其不仅是说“太虚”是“气”的根本、本源,“气”的世界统一于“太虚”,而且还含有“气”本来就“应该”是“太虚”之义;同样,“良知”不仅是“心”之根本、本源、统摄,同时“心”也“应当”是“良知”。

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本体”实际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根本”、“根源”;二是指“整体”、“统一”;三是指“应该”、“应然”。三层含义有不同的指向:一是揭示事物的根本性、根源性;二是揭示事物的整体性、统一性;三是揭示事物的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值得强调的是,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以上三个方面的内涵是不可分割的,或者说是不可偏颇的,仅仅一个方面的内容(无论是“根本”义、“整体”义,还是“应然”义),严格意义上说都不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本体”概念[7]。

正因为“本体”具有三层含义,所以,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实际上存在三种基本思路:其一是对世界、万物或人的根本性、根源性、本源性的研究,以此发现和确立世界最根本、最根源的存在;其二是在对根源性问题的研究中揭示出世界的本来、本然的存在,从而使世界诸现象和存在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另外一个基本内容;其三是对本来、本然存在的研究中,发现和确定包含的“应该”、“应然”意义,以指向一种圆满、完成、完善的发展性、目标性、价值性,从而达到研究世界、万物或人的最终目的。

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是一种不仅研究事物的根源性、本源性,研究整体性、统一性,而且还研究事物的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的理论形态。不过,以上三种思路在具体的研究中往往并不截然分离,而是构成一个相关的、一致的问题、内容或视域,这是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有子指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有子所言的“本”无疑可以在哲学意义上理解为“本体”,即君子如果致力于本体,就可以树立起人生的基础,从而产生出“道”。这里明显有三重含义:其一是“君子务本”,即树立起人生的根本或基础,这是指本体的根源性、根本性;“本立而道生”,是在“本立”的基础上产生出统一性、整体性的“道”;当然,这个“道”也最终具有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其中有根本性研究,有统一性研究,也有一种应然性研究在内。

可见,本体的“根本”义、“统一”义与“应然”义无疑具有一致的内涵。一般而言,中国传统哲学把这种统一性称之为“一”。如,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8]老子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9]这里的“一”既表示了以“本体”表现世界诸存在的根源性或根本性、统一性或整体性,又含有应然性、应当性、目标性、价值性之义。内在地看,这种一致性表现在,世界只有在一种根源性、根本性存在的基础上才可能表现出统一性、一致性,也才最终具有应然性、价值性,即本体的应然性源于本体的根源性、统一性,而本体的根源性、统一性又指向本体的应然性,即世界根源性、统一性、整体性存在表现为应然性、目标性、价值性存在的最终形态。

从中国传统哲学的总体发展看,本体论研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表现形态,如先秦哲学中的“道”论、魏晋玄学中的“贵无”、“崇有”论、宋明理学中的“理学”、“心学”等,但作为对本体的研究,以上关于本体的概念又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和统一性。无论是对“道”、“理”、“性”、“心”,还是“无”、“有”、“太极”、“太虚”等本体的研究,总体上是对世界或人的根源性、本源性、整体性、统一性和应然性、价值性问题的展开或表现,从而在根本上使世界诸现象和存在既具有根源上的完整性,又具有完善的终极性。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本体”一词其实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其不仅指向世界最根本、最根源的存在,同时也揭示事物整全、统一的存在样态,并指向一种终极性的目标、价值。但是,无论是对世界根本性,还是统一性、应然性的研究,均指向了对世界最基本问题的探索,这种极具涵盖性、包容性的内涵,无疑把“本体”置于所有问题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位置。所以,本体论问题实质上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最核心和最关键的内容[10]。

在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中,对世界存在的根源性、统一性、整体性以及应然性的表达,中国传统哲学家一般倾向于以“道”作为一个代表性的概念或名称。从实质上看,“道”与“本体”具有相同的内涵和外延,二者是完全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所以,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也可以称为“道论”。不过,考虑到目前学术界多使用“本体论”[11],本书就沿用了这一称谓。

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历史开端看,“道”是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普遍使用的概念,儒家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指出了这一点。儒家所言的“道”是对本体研究的真理性产物或最终结论,也可以理解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的一般形式。事实上,“道”是先秦时期所有哲学家共同使用的一个本体概念,无论是儒、墨、道、法、阴阳、名诸家,均以“道”作为本体概念。当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道家哲学。比如,老子在《道德经》中以“道经”为题[12],全面深入地诠释了“道”作为本体概念所具有的内涵、特征和意义,成为中国传统哲学最具影响力的本体论研究之一,由此决定了“道论”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代表性标识。

从文献资料上看,“道”字首见于金文,本义是指“道路”。如《易·复卦》辞:“反复其道。”这里的“道”是指“道路”。但“道路”之义渐渐表现为引申性的“方向”、“指引”、“准则”、“规律”、“根源”、“完善”、“圆满”诸义,并最终成为具有多种本体之义的概念。

总体而言,中国传统哲学既把“道”理解为现实、经验存在的一般规律之“道”,又赋予其超越现实、经验层面的永恒、绝对、无限的终极含义,同时又通过以上两个层面的统一或合一,而确认与展示“道”的综合性、融合性意蕴。在“道”的以上三个方面的规定中,经验存在、最终超越存在以及融合性存在呈现出各自独立,但又根本统一的形态,内在地具有使世界在根本性、统一性、应然性方面相一致的内涵。

注释

[1]《国语·晋语一》,《四部丛刊》本。

[2]《论语·述而》,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影印版。

[3]《周易·系辞上》,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影印版。

[4]《荀子·天论》,《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

[5]﹙宋﹚张载:《正蒙·太和》,《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第1页。

[6]﹙明﹚王守仁:《传习录中》,《王阳明全集》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第61页。

[7]张岱年曾经指出,“本体”含有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始义”、“究竟所待义”、“统摄义”(《中国哲学大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第8页),基本相当于“根本”义、“应然”义和“整体”义。

[8]《论语·里仁》。

[9]《道德经·二十二章》,《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54。

[10]从西方哲学的发展过程看,“是论”或“存在论”被称为“第一哲学”或“哲学中的哲学”,似乎与“本体论”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相类似。但是,从严格意义上看,西方传统哲学的“是论”或“存在论”主要是以探寻“是”或“存在”(Being)为主要内容,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探求根源性、统一性、终极性的“本体”,其内在意义并不完全一致。而在西方20世纪哲学的发展中,现象学(胡塞尔)提出“面向事物本身”,虽然这里的“事物本身”主要被视为对象在意向活动中的呈现,但其最终追求的通过先验还原达到纯粹认识,与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探求根源性、本然性的“本体论”,在致思趋向上具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性。

[11]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尤其是白话文运动以来,人们移植西方话语系统诠释传统术语的局限性。比如,“哲学”、“本体论”等我们耳熟能详的术语都是引进、移植的产物,其究竟是否对应于中国传统哲学中“智慧”、“道”的理论则显然具有可探讨性。目前,关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这里不一一列举。本书考虑到有的用法已经约定俗成,就沿用学界已习惯的用法。不过,在关键的地方,还是进行了一定的辨析。

[12]《道德经》在汉代也被称为《德经》和《道经》,显然其研究的重点和对象具有一定的差别。

同类推荐
  • 行走,一堂哲学课

    行走,一堂哲学课

    改变世界走向的思想,都是走出来的!“走路”并非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无论悠闲漫步,还是沿计划好的道路健行,行走令我们暂时摆脱各种世俗的责任义务,回归简单的“移动两足动物”。不少哲学家都热衷走路:尼采不断行走,以对抗剧烈头痛,直到再也无法挪步;兰波靠行走释放年轻的激情与灵感,内瓦尔则是为了抹去他的忧伤。卢梭只有在行走时才能够真正地思考、写作、创造、获得灵感,只要一看到桌椅他就感到一阵恶心。梭罗喜欢走到大自然中去冥想。“走路”终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

    本书立足于科学实践观,在梳理认识论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认识的本质、特点与功能,认识的系统结构,认识的辩证过程,认识与真理的关系,社会认识活动的基本向度,科学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原则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对于探讨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之谜、认识论的发展及其革命变革,特别是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认识论的本质及其当代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道德经全解

    道德经全解

    两千多年前,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以下克上,烽火连天,战乱频仍。在这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时代,老子见社会道德衰败,失望至极,便乘青牛西出函谷关,隐居而不知所终。在出关之时,他应关令尹喜之求,留下了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
  • 标注传习录

    标注传习录

    《传习录》是门人弟子在记录王阳明的教言,以及与弟子、同时代人物问答书简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语录书籍。最初是徐爱笔录的上卷,收入语录十四条。三轮执斋一生的事业里,翻刻《传习录》是最伟大的事情。其发端是,在京都给筱山侯讲学时,适逢筱山侯私淑王阳明学说,于是委托执斋校勘《传习录》。执斋于正德元年八月开始着手,标注本文、添加注释,于翌年九月三十日完成校勘。
热门推荐
  •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

    《改变生活的科学发现》是《话说世界》系列丛书的第25卷。全书给大家从不同方面去讲述一些改变生活的发现,其内容有“扁鹊与中医脉诊的发现”、“孙思邈与中医药价值的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
  • 佛说月光菩萨经

    佛说月光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是我年少未完的欢喜

    你是我年少未完的欢喜

    世界说大很大,说小很小,大到走了那么久还没和对的人相遇,小到其实围着你转一圈,我就看到了全世界。论关系,他们只是小学同学,初中同校,高中同为顶尖学校,大学恰好是邻系而已。不过......恰好...恰好,姓祁的你倒是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一出门就看到你,一傻x就碰到你,你什么时候认识的我室友啊!!!!——来自医学系天才祁司女朋友余想的怒吼
  • 佛说金色王经

    佛说金色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心圣书

    邪心圣书

    断仙崖处,邪君命断山崖。天道轮回,不久后,人间刚满八岁的殷天邪走上了修炼之路,离去的终究会归来。而这一切将是场浴火重生的大戏,还是又一次的劫难?爱人,家人,又将何去何从?
  • 我在异界做村长

    我在异界做村长

    正玩着星际争霸的夏天蓝意外穿越到异界成为一个村长...然后,这个世界就变了...牛头人放下木棒拿起了电磁枪...地精走出地洞驾起战机翱翔蓝天...巨龙闭上喷龙息的嘴,翼挂蓝光加特林和各种导弹...魔族哭着说,谁说我们是魔族,夏天蓝才是真正的魔族...
  • 枭宠娇妻

    枭宠娇妻

    她是苏家大小姐,但是带着枷锁压抑重重,不受重视。他是莫氏少主,冷漠如冰山,强硬如君主,阴狠如蛇蝎!她视他为噩梦,抗拒逃离,极力摆脱。他视她为世界,强行霸占,疼爱成殇,并且将自己的一切全部给了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佩索阿的爱情

    佩索阿的爱情

    他睁开眼睛,一成不变的房顶和墙壁像凝固的时间,只有那些受潮后形成的黄色水渍在继续生长,从一张中国地图变成了亚洲地图。他没有动,连一个懒腰也没有,像是被无形的绳索给绑紧了。终于,他动了动指头,他的手活了过来,像只小动物。他伸手摸了摸身边,只有空荡荡的床单,看来阿梅已经去上班了。但他突然疑惑起来,他和阿梅之间的事情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境呢?他使劲回忆着,分析着,思考着,却发现自己无法确证这件简单到无以复加的事情。他不得不从枕边拿起手机,找到了阿梅的号码,准备打过去问一问。如果阿梅说她和自己并无关系,他觉得自己并不会感到多么痛苦,他已经想好了接下来所要做的了。
  • 徒然上心

    徒然上心

    这世上说不清先有人再有命,还是先有命才有人,顾家少爷出生的时候就差人算了一卦,据说此子命带富贵,可没什么老婆命,吓得一家人给他找了一个玩伴带在身边,二十年后,这个玩伴却成了顾家的二小姐管心,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又隐瞒了什么?岁月流转,情深依旧,管心在她故事的结尾写道:如果人的一生只爱一个人的话,那么时间变深沉,岁月成遥远,从此,车马邮件很慢,书信很远,日子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