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700000023

第23章 张曙光(3)

这就是说,人们的“存在”或人类社会历史领域的“存在”是由他们生存的需要所引发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过程。这种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被马克思称之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亦即“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它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然要通过人们的大脑并表现为人们自觉的意识,但意识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他们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即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马克思认为,从人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还可以描绘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反响的发展。甚至人们头脑中的模糊幻象也是他们的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因此,道德、宗教、形而上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以及与它们相适应的意识形式便不再保留独立性的外观了。它们没有历史,没有发展,相反,那些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0]

可见,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贯彻唯物主义原则,就是回到人的生活实践本身,即人的在世生存。而实践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方式,它内在地包含了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活动,因此,从实践出发,首先就要肯定人们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性地位和决定性意义;实践的目的就是人的生命取向,它所反映的归根到底只能是人们可能的或未来的现实生活过程。人的全部的观念或意识因素也终归能够在现实生活过程中发现其根据。

而包括费尔巴哈的哲学在内的旧的社会历史观,却“不是完全忽视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成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联系的附带因素”。旧的社会历史观未尝不懂得人不吃饭就要饿死,物质生产是人类生存的永恒的条件,那么,它为什么并不重视这一条件呢?根本原因在于它认为人们的物质生产和生活仅仅是满足人的生理肉体需要的“手段”,仅仅是构成人类社会历史的自然前提;它像其他生物的求生活动一样超历史地自在地存在着,并不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内涵和意义。因此,“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某种史前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的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因此,这种社会历史观只能在历史上看到元首和国家的政治业绩,看到宗教的、一般理论的斗争,而且在每次描述某一历史时代的时候,它都不得不赞同这一时代的幻想。例如,某一时代设想自己是由纯粹‘政治的’或‘宗教的’动因所决定的——尽管‘宗教’和‘政治’只是时代的现实动因的形式——那么它的历史学家就会接受这个意见。这些特定的人关于自己的真正实践的‘想象’、‘观念’变成一种支配和决定这些人的实践的唯一起决定作用和积极的力量”[11]。

那么,如何具体地理解人类的生存及其历史呢?正如对“人”这个“主体”的理解一样,马克思把它归结为人在求生的实践活动中,不能不发生的现实的关系及由此展开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论述了人的“生产”对于人的生存的首要意义之后,紧接着具体地论述了包括人的生产在内的生存的三重关系:自然关系、社会关系、意识关系。

他指出,人的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就生产劳动来说,这里面既有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关系,又有人们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就子女后代的生产来说,夫妻的生殖行为既源于夫妻作为男女异性的自然性关系,也赋有夫妻作为社会角色构成的家庭这种社会关系形式。其实,人的任何行为都既具有自然生理的依据,又具有社会历史的形式或属性,因为人及其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发生发展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也是互为中介的。

与自然物的关系不同的是,人的关系不是完全自在的盲目的:“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12]动物与他物及其内部之间,当然也有自然意义上的关系,有生命活动的合目的性。那么,与人的关系相比,马克思却宁可说它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这是什么道理呢?

马克思是要以此强调,第一,人在生产生活中的关系是人(能够、应该)意识到的关系。通过人的意识,人的关系或者被形成,或者被支配,或者被改变,或者被加强。基于此,就有第二,人的关系是“为我而存在”的关系,即以自己为主体,以关系的另一方为客体的主客体关系。人是以自身作为目的的,人与他物发生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人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为人能够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变成自己意识和意志的对象,并能够制造和运用工具来延伸自己的自然肢体,增强自己的生命能力,提升自己的生命取向。这样,人与对象的关系都是由于人们自觉地利用各种中介性的手段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方向性和倾斜性的生存性关系:人在这种关系中处于主动的、自主的、自为的地位亦即主体地位,而对象则处于被动的、从属的、为他的地位亦即客体地位。由此,人类便以主体的身份或者说以“我”这第一人称,在与自己发生关系的周围世界中成为中心,成为目的。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情况则复杂得多:任何人都希望与他人建立“为我”而存在的关系,这就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具有了矛盾甚至对抗的性质。显然,谁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获得主体地位,不取决于他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他所拥有的自然的和社会的力量,或者说,取决于他对自然和社会条件的支配能力。

这样,一方面,马克思指出了人不是孤立的封闭的实体,而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性存在物。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以这两种关系为内容的意识关系,就是人现实生存的三重规定。要认识和把握现实的人的生存,就要从这三重关系入手。离开了这些关系,都势必使人及其生存陷入抽象化的虚无。

另一方面,马克思强调了人的关系是为我而存在的主客体关系,人在这种关系中处于自觉、自主、自为的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关系并不是对人的外在规定,人不是各种关系的被动承受者,更不是它们的玩偶或奴隶。从根本上说,人既要被自己所建立的关系所规范,又利用和支配着这些关系为自身服务,并一定能够改变业已变成桎梏的旧关系,创立有益于发挥自己能力和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新关系。就局部而言,一些个人或阶级之所以成了某种关系的单纯的客体,成了被某种关系所束缚的奴隶,不过是因为这些个人或阶级被同一关系中的另一些个人或阶级支配着、统治着罢了。这样,在具体的时空中展开的人的生存方式就不是自然给定的外在的“形式”,而是人必然面临并可以改变、重构的生存“境遇”了。

任何“关系”实质上都是事物或要素的能动的存在方式亦即作用方式:事物或要素总是在相互之间和自身内部进行着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是事物或要素表现出来的功能,又是事物或要素自身的结构。事物或要素由于相互之间和自身内部的这种互动的关系,而呈现为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由无数事物构成的世界也因此作为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而存在。人的关系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就是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人与自身之间的自我意识即反思、反省活动在内的生活实践活动。人的生存方式是实践活动,人的各种主客体关系都是在实践中发生并建立起来的,实践本身就是人作用于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的方式,就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对立起来又统一起来的活动的动力。因而,凭借自己的实践活动,人就必然要成为关系性、过程性存在物,成为主体性日益强化的存在物。马克思说,“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的过程”。在这里,“过程”不仅内含一般的运动、变化、流转、生灭的思想,表明人的存在非凝固、无终结的性质,而且特别表明人的生存即人的自我存在化,人的存在是什么即人的存在怎么样。名词变为动词,静态变为动态,实践的观点把实体观彻底扬弃为人的生存过程论、历史论。这的确是哲学存在论或本体观上的哲学革命。

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哲学革命,原因就在于:

“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种观察方法……的前提是人,但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13]。“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就是去反映人的生存矛盾,揭示人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在他生活的时代,看到的大量情况是个人生存的偶然性:个人不仅受各种关系、受自己的力量的束缚和支配,而且,个人似乎成了某种客观关系或力量的人格化。关系或力量获得了自主性的外观,个人则成了被随意摆布的从属的东西。“社会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但是对他们来说却一直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威慑和统治着他们。个人的行为“表现为不依赖于个人的、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力量,从而个人的行为转化为社会关系,转化为某些力量,决定着和管制着个人……在一定的、当然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生产方式内,总有某些异己的、不仅不以分散的个人而且也不以他们的总和为转移的实际力量统治着人们”[14]。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的著作中,马克思更具体地写道:“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15]“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本身不过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是由社会生产过程加在个人身上的一定的社会性质,是这些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16]人,本来是社会的人,是建立一定社会关系的主体,然而,事情竟然会发生如此变化:在特定的社会或社会关系中,人成为非人的东西的人格化,成为符号,具有活生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的人不见了,在人生舞台上扮演主角的不过是一些“人格化”的关系和力量,不过是一些符号!这不能不说是人及其生存的严重的异化。

“各个人过去和现在始终是从自己出发的。他们的关系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的关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关系会相对于他们而独立以及他们自己生命的力量成为压倒他们的力量?”[17]

马克思向自己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也对这个问题作了原则的回答:自发而非自愿的分工决定了这一状况。受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社会力量,即扩大了的生产力。因为共同活动本身不是自愿地而是自然形成的,所以这种社会力量对于这些个人说来就不是他们自身的联合力量,而是某种异己的、在他们之外的强制力量。分工这种社会关系以及它所产生的社会力量并非一开始就是与人们相对抗的东西,分工是伴随着人的生存实践活动的分化、多样化的发展而历史地形成的,它的异化性质也是历史地产生的。社会关系的历史性和人的历史性是一致的,它们都基于人的实践活动和主体能力的历史过程性。

同类推荐
  • 关于爱

    关于爱

    本书最早出版于1940年,德文版甚至早于西班牙文版问世,之后各篇内容散见其他著作,都属于奥尔特加-加塞特最知名的文章。作者潜入爱的不同阶段,揭发爱的心理、爱的意义与意识的差异,探讨坠入情网的现象及对于爱的对象的选择,并厘清一般人对爱的错误认知。关于爱,奥尔特加-加塞特为我们进行了一场最精彩的哲学讨论。全书写作风格自然,让人原以为看到的是位哲学家,最后发现读到的是位温暖的作家。
  • 伦理与文明(第1辑)

    伦理与文明(第1辑)

    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为主旨、以面向“中国问题和中国立场”的伦理学研究为旨归、以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各级党校从事伦理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为对象的以书代刊系列出版物。本刊力图体现伦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并期望将其办成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感知新世界(感知论·第一部)

    我们已经知道得太多,但我们仍然一无所知,这不是矛盾,这是事实。知道的我们知道了,该知道的我们还不知道。本作是出于对人自身存在的直接追问和根本思考,是多个问题及多种追究的短文合集。这不是纯粹的理论著述,也不是专门的哲学研究,文中这些可能从未有过的观点不出自任何既有理论,更不同于任何现成观念,笔者并非刻意颠覆一切,却又不得不否定太多既有观念。其实,文中使用的论点元素早已存在,只是没有这种说法,也没有这样议论。读者可能对核心观点非常诧异,这些看似别扭的理念怎么没被先前众多大哲圣贤们说个明白?这指示了一个极简单的道理,两者方向不同。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开心国学

    开心国学

    本书以儒家、道家及诸子百家思想为立足点,从《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中,选取其关于学习、立志方面的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提供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坚定、自信的信念,从小奋发图强;从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作品中,精选出帮助青少年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综合素质的内容,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人生,提高思想觉悟,激发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和塑造独立自主,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人格和价值取向;从《孙子兵法》、《墨子》、《韩非子》等诸子名家作品中,选取名句加以分析解读,为青少年处理日常生存问题,提供指导和借鉴。
热门推荐
  • 灵感出版社

    灵感出版社

    职场萌新,一夜暴富,靠的是什么?没错,靠的是做梦,阿呸,靠的是灵感!
  • 系统逼我做皇妃

    系统逼我做皇妃

    (宠文宠文宠文!)穿越成后宫妃子后,郝朵雨只想低调的混吃等死,谁知随她来的宠妃系统高能预警:亲爱的宿主亲,您的目标是攻略皇上,成为陛下唯一的宠妃,否则……死。为了活命,郝朵雨奔赴在撩皇上,讨好皇上,想睡皇上的康庄大道上。“皇上,我……”“又想撩拨朕?过来,抱!”“(⊙o⊙)…”说好的陛下高冷可怕凶残无比呢,为何感觉那个男人看向她的视线怪怪的?就像是在看一只自家撒欢的……蠢兔子?(软萌逗比蠢女主vs帅气腹黑宠妻男主)
  • 一生的财富(经典励志文丛)

    一生的财富(经典励志文丛)

    在拿破仑·希尔的诸多著作中,《一生的财富》可谓是最重要的作品,被誉为“彻底改变了美国人的思想观念,激发了所有美国人的潜能”。你真想将自己的生活改变得更好吗?如果是的,那么本书可能是你所碰到的最好的书之一。阅读它,再阅读它,然后开始行动。这是一本铸造富豪的奇书。这本书介绍了一个最奥妙、最玄炒,也是最科学、最实用的法则——“每个人都能成功”——每个人都能发掘自身所潜藏的“积极的心态”,都能思考致富。
  • 为了大自在

    为了大自在

    “什么?让我当皇帝?不干!你来,但你必须封我为逍遥自在王!”“纳尼!让我当宗主?不干。必须干?行明天我改宗名,就叫逍遥大自在宗吧”所有人:“噗~~~”小伙意外穿越修仙世界,决心要把自己的大自在精神贯穿到底!任何不服都打到你服!
  • 唐宋诗人故事

    唐宋诗人故事

    梦回唐宋,与唐宋诗人来场邂逅!内容涉及唐代著名诗人42位,从骆宾王、王勃等;宋代诗人40多位,包括李煜、陆游和文天祥等,特别地,下册则以“可怜命薄是君王”点题写李煜、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点题介绍岳飞等。
  • 丫头她总是很多变

    丫头她总是很多变

    5岁被欧家捡回家收养的欧沐晴,却一直被养母虐待,被哥哥跟妹妹联手算计,被未婚夫背叛,被学校除名,试问还能有谁比她的人生更凄惨。当她下定决心脱离那个吃人的家,她的才华魅力再也无人可挡,且看她如何从一个丑小鸭蜕变成真正的白天鹅。备受感情伤害的她决心再也不要接受爱情,所以,那个传言中冷心冷情的顾总裁,请你离我远一点。什么?你说我是你失散多年的青梅竹马?这事我怎么不知道。简介无能,正文还是蛮精彩的,欢迎亲们收藏点评。 嫣然新书,锦瑟遥遥,期待各位小可爱们多多关照哦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

    在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我国的先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中国建筑在世界的东方独树一帜,它和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并称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中国古建筑通过其自身的艺术形象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文化内涵,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作为中国艺术最杰出的一部分,中国古建筑中的绝大部分,都充满了天人合一的伟大和谐思想,表现了中国古建筑文化所特有的伟岸而俊秀、博大而亲切、神秘而浪漫的特征。《巧夺天工的中国建筑》带你走进中国建筑的殿堂。
  • 法域纪元

    法域纪元

    当云晨再度醒来的时候,已经来到了魔法历一千年,他穿梭在时间长河之中,遗失了记忆……他来到了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在这个人类的生死存亡关头,他将创造出一份属于光明的奇迹。当他再次与她相遇,犹如命中注定一般。红色枫树下,一段跨越了时空的凝望……
  • 穿越古代做巨商

    穿越古代做巨商

    大娘买胭脂口红吗最新出品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用了我的产品年轻十岁不是梦!美女看看衣服吗独全新特设计还提供量身打造服务..各位镖局大佬看看全新改造马车吗时速一时辰百里千里一日不在是难题..全新房屋,草船设计,宫廷打造............让我们一起见证周天的穿越经商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