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5700000020

第20章 张异宾(9)

我还发现,在第三阶段的阅读和研究中,列宁思想还出现过第二次认识转变。这主要表现为,列宁在新的理论中对唯物辩证法真谛的真实获得和创造性的发展。由于对黑格尔哲学态度的转变,使列宁在对辩证法总体结构的把握上也随之发生了突变:一个崭新的辩证法理论视界凸现了,这就是客观的、现实的实践辩证法的出现。以我的判断,这一次转变发生在第一次转变之后不久,即在列宁研读黑格尔《逻辑学》“概念论”第二篇(客观性)第三章“目的性”之中。在这里,列宁第一次以对比的方式,把自己理解的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进行了总体结构上的对置。列宁的这一重要发现的逻辑前沿的接口是上述关于哲学本体规定上的主体参与性:这种参与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主观理念,而是实践,实践是作为本体论的辩证法基础出场的。我以为,这是理解列宁“伯尔尼笔记”中第二个认识飞跃的关键。他第一次在读书进程中领会了人的能动的、客观的实践辩证法在人与对象的关系和外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在其思考语境中,列宁已经达及了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哲学新视界的深层理论逻辑:我们周围的自然是实践的结果,客观的实践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的真实基础,而这一切,又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原则。并且,在不久之后的第二个对比性的思考中,列宁进一步意识到了实践在绘制客观世界图景,这是最终确定实践辩证法在哲学本体层次上的重要地位。人的客观世界图景不是对外部对象世界的直映,其编织经纬线是改变外部现实,即根据人的目的(需要)变更客体的这些或那些方面和质。

“伯尔尼笔记”的第四个阶段,是列宁对自己这一次黑格尔哲学研究的小结。这个小结起始于《逻辑学》一书研读的最后(“绝对观念”章):它首先以“辩证法的十六要素”的形式出现,然后陆续散落在多篇摘录性笔记、札记和心得之中。

与凯德洛夫的观点不同,我认为“十六要素”并不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有意识的建构,而不过是对他已经获得的关于唯物辩证法认识的归纳,而且仅仅是对主观辩证法的归纳。离开这一特设语境而将其抽象地拔高,特别是把“十六要素”直接作为客观辩证法的结构,是不符合列宁在这里的思考原意的。有意思的是,列宁在这个小结式的理论要点中,完全没有涉及他已经在研究和思想实验中发现的新东西,即实践的逻辑。依我的看法,列宁此处的小结并不是为了正面建构一个唯物辩证法理论结构而制订的供进一步发挥的写作计划;它只是简要地概括一下在读书进程中黑格尔哲学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东西,特别是在辩证法(和认识论)方面的观点。所以,他没有深一步提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实践基础问题。而在不久之后列宁开始的关于黑格尔哲学史著作的阅读中,列宁则再一次确认了自己不久前发现的实践辩证法。他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结构,即人的主观辩证法与客体辩证法在运动着的实践辩证法的中介下构成特定的基本逻辑构架。在这里,主观辩证法并不与客体辩证法直接同构,而是与实践辩证法结构同步,并通过具体的、现实的、历史的人类实践,“同实在事物的无限多的方面中的一个方面相符合”。列宁深刻地注意到,主观辩证法并不直接映射客体辩证法;只有通过不断发展的实践辩证法(“技术、历史”),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功能度中,人们才能在认识的“一定环节”上反映客体辩证法的一定规定性。

列宁在结束对黑格尔哲学的阅读之后,集中地写下过三个思想小结,即《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以及《谈谈辩证法问题》。依我的看法,其一是读书小结,其二是对辩证法理论结构形成的再评估,其三是列宁自己关于学习辩证法和想要展开的说明的心得。我认为,其中《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列宁对自己全部读书活动的逻辑整体构析。在这篇文献中,列宁更清醒地认识到,黑格尔的辩证法结构是人类主体认识结构的逻辑映照,他的错误正是把这个主体的主观认知结构唯心主义地确定为客体存在结构的基始性本质;我们批判性地改造黑格尔,决不是再把这个主观认知结构直接说成是客体结构本身,而是要在主体中重新确定主观认知结构的真正基础,这就是实践!人的主观认知结构(逻辑)是由人的客观实践进程的结构和逻辑制约的,黑格尔所描述的逻辑递升有序度只能是主体走向客体的实践掘进度!客体结构只是透过实践结构的中介才历史性地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是列宁在阅读黑格尔哲学著作进程中所达到的最高点!也是在这一点上,他极其深刻地从总体上把握了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最后我还想说明的一点是,列宁哲学思想场境在“伯尔尼笔记”中的这种格式塔转换并不是直接来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他多年以前认真阅读研究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其他已经公开发表的重要文本;这一次,他是通过他真实力图否定的黑格尔哲学逻辑场境,激活了他对马克思哲学逻辑更深刻的总体性理解。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由于列宁读懂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而深刻理解了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和革命批判精神,但从根本上看却并非如此。我认为,这里的关键性驱动环节其实是每时每刻困扰着列宁的现实革命实践和斗争。我们知道,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列宁所领导的布尔什维克的俄国革命道路,始终面临着来自自己的老师普列汉诺夫和整个第二国际的批评和质疑:俄国的资本主义初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基础,难道能够达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物质前提吗?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留给后世的政治经济学文献中的确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然而在阅读黑格尔哲学最令他激动的高峰理论构境中,他恰恰发现了马克思实践辩证法中那个实践创造和改变存在的命题。应该说,对于列宁的哲学思想改变来说,这是一次无意识的学术话语异轨。当他激动地说“半个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时候,这并非仅仅是指哲学理论,而恰恰是指作为现实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辩证方法。

注释

[1]选自《哲学研究》,1998(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同上书,74~75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同上书,75页。

[6]同上书,78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6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同上书,76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同上书,77页。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75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同上书,78页。

[13]参见张异宾:《一条遮蔽的线索: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4,6)。

[14]参见张异宾:《一条遮蔽的线索: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4,6)。

[15]参见张异宾:《一条遮蔽的线索: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4,6)。

[16]同上。

[17]参见张异宾:《一条遮蔽的线索: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4,6)。

[18]参见张异宾:《一条遮蔽的线索: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4,6)。

[19]参见张异宾:《一条遮蔽的线索: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4,6)。

[20]同上。

[21]参见张异宾:《一条遮蔽的线索: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4,6)。

[22]同上。

[23]参见张异宾:《一条遮蔽的线索: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载《南京社会科学》,1998(4,6)。

[24]选自《哲学研究》,1991(2)。原标题为《析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似自然性的特设规定》。

[25]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43、22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6]同上书,52、61页。

[27]同上书,64页。

[28]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7~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9]同上书,113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5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1]同上书,434页。

[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9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3]同上书,83、85页。

[34]同上书,120页。

[35]同上书,67页。

[36]参见张异宾:《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载《天府新论》,1988(1)。

[37]参见陈志良、杨耕:《重新理解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载《哲学研究》,1989(2)。

[3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2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1]同上书,152页。

[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16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3]《资本论》第1卷,8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4]同上书,814页。

[45]《资本论》第3卷,10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6]《资本论》第1卷,52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47]《剩余价值理论》第3卷,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0]同上书,172页。

[51]参见《资本论》第1卷,55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5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10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3]同上书,108页。

[54]同上书,110页。

[55]参见《剩余价值理论》第3卷,5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163~16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18~1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3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9]同上书,42页。

[60]阿尔都塞:《读〈资本论〉》,48页,巴黎,1968。

[61]参见张异宾:《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载《天府新论》,1988(1)。

[62]参见张异宾:《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13页,南京,南京出版社,1990。

[63]我们发现,在布哈林所解释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历史发展就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所以社会不过是物的“集合体”,历史的运动则变成某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我平衡—不平衡的自在过程,更可悲的是,他还以此去解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社会运动,这不能不说是对马克思的一种背离。

[6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37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5]同上书,671~672页。

[66]参见张异宾:《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研究的科学基点的思考》,载《南京社会科学》,1990(2)。

[67]参见张异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载《经济论坛》,1989(2)。

[68]本文为教育部重点科学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列宁的社会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编号05JJD710128)的阶段性成果。选自《哲学研究》,2007(10)。原标题为《从他性镜像到自主性思想空间的转换——列宁“伯尔尼笔记”研究》。

[69]“伯尔尼笔记”是我对列宁在1914~1915年写于瑞士伯尔尼的一组哲学笔记(见《列宁全集》第55卷)的重新命名。在这组由八个笔记本组成的摘录性笔记中,核心部分是列宁弄懂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的学习性笔记和心得,而非先前人们所认定的关于唯物辩证法专著的未完成手稿。

[70]参见凯德洛夫:《列宁〈哲学笔记〉研究》,377~378页,北京,求实出版社,1984;《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314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71]这是拉康的概念。但在他那里,他者又有小他者(other)和大他者(Other)之分:前者为个人主体自我确立初期,对自我的镜像投射的存在论误认;后者则是整个语言符号系统对个人主体的质询性建构。

[72]克莉斯多娃(Julia Kristeva)1966年在《语言·对话·小说》一文中提出了“互文性”概念。她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引语的镶嵌品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

[73]《列宁全集》第55卷,1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同类推荐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诗体小说,象征了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在这部书中,尼采使用了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的语调,以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这一角色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论。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

    本卷分别评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卢卡奇、布洛赫、葛兰西等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阐发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贡献与不足,并就其对经典文本的阐释与误读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对于把握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脉络,反观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就与缺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由此,本选题不仅揭示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反思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而且透视了经典的资本主义、组织化的资本主义和全球化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这不仅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当前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启示。
  • 观念的历险

    观念的历险

    《观念的历险》是对文明概念的研究,试图理解文明的存在物是如何起始的。全书始终强调一点,即人类为促进和保持文明而进行的观念历险的重要性。作者在书中熔形上根据、哲学思辨、文明轨迹、历史考察于一炉,缜密谨严、洞见迭出,令人叹为观止。
  •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空间与城市哲学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正在步入城市社会。城市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城市是多样异质文明要素的空间化聚焦,是文明的核心标志,发展的核心场域,是人之社会性、创造性的对象化实现与呈现。城市社会的生成与转换、成就与问题具有高复杂性、高综合性,亟须进行哲学沉思、人文关照。本书对空间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正义的若干基本问题、城市化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反思。本书是作者“人文城市学”研究系列的第一卷,提倡一种综合性、具有人文底蕴的城市观、城市发展观。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诸天万界做道祖

    诸天万界做道祖

    从今天开始,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道祖。诸天万界的主角们,你们的老师已上线,请自带干粮前来听课。主世界为神话三国世界,准备穿越的世界:水浒传、隋唐风云、红楼梦、聊斋、白蛇传、八仙过海、蜀山、宝莲灯、山海经、西游记、封神演义、古希腊神、北欧神话、洪荒。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我曾爱你如生命

    我曾爱你如生命

    三年的婚姻,她爱他入骨,卑微至尘埃。而他却视她为仇敌,连她肚子里面的孩子也不肯留。她心沉如死,万念俱灰,终于绝望的从江边一跃而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民国那几年

    穿越民国那几年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陆青恬醒了。然后她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平行时空的民国。然后的然后,她发现自己救了匹有毒的“狼”。“你关我?”“不,我是在养你。”“我们结婚吧。”“你这算是求婚吗?”“不,我只是来通知你一下。”
  • 披甲七百万

    披甲七百万

    系统爆bing?超级辅助?不存在的!逗比青年张峥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还被一个特别不靠谱的全面战争系统捆绑在一起。从此他开始了一场又一场被赶鸭子上架的战争……“啊!!狗系统!你又骗我————”望着四周这一片不知名的荒地,张峥真的崩溃了。这是系统第三次消失在张峥的脑海里,换句话说,他又被抛弃了。 原名《某不正经的jun争系统》
  • 异世界的现充角色养成

    异世界的现充角色养成

    如果你拥有角色养成系统,你会怎么去选择角色呢?1,从小养成?()2,凭个人喜好?()3,养个老爷爷?()4,touyuan。(√)5……
  • 碧夜磬

    碧夜磬

    (重写简介)简单的说,一个骄傲的帝王一个倔强的女吸血鬼灵魂的有生之年狭路相逢。彼岸花间,我可曾见过你,可曾忘记你,我曾发誓永不坠入黑暗,却还是轻易沦陷。我为你入了魔,就罚你倾这一世来渡我。。。。。。不过是穷尽一生,也要博得你周全,她伏在他的胸前,鼻尖还有淡淡的血腥味,他失魂落魄,可她却已淡然,凉凉笑道:你若是心里没有我,是最好的。结局已定,欢迎入坑哦。
  • 紫罗兰永恒花园续

    紫罗兰永恒花园续

    某个大陆的、某个时代。大陆南北分割的战争结束了,世界逐渐走向了和平。在战争中、作为军人而战斗的薇尔莉特·伊芙加登离开了军队,来到了大港口城市。怀抱着战场上一个对她而言比谁都重要的人告诉了她“某个话语”――。街道上人群踊跃,有轨电车在排列着煤气灯的马路上穿梭着。薇尔莉特在街道上找到了“代写书信”的工作。那是根据委托人的想法来组织出相应语言的工作。她直面着委托人、触碰着委托人内心深处的坦率感情。与此同时,薇尔莉特在记录书信时,也逐渐接近那天少佐基尔伯特对自己讲的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 曾经拥有

    曾经拥有

    浩瀚的夜空中闪烁着明亮的繁星,他们努力为这个冷寂的世界增添光彩。星星就像人类一般,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而人类又如星星般,明明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心中的言语。友情,是如此重要。此时的我正为昔日的不知所措而后悔不已,晶莹的泪珠早已不知不觉地从眼眶中落下。是的,我曾经拥有过……停电了,漆黑一片。凭着感觉写下这些文字。其实黑暗的感觉也不错,看不到心痛……
  • 老南开

    老南开

    本书是“民国趣读”系列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为普及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宣传政协文史工作而精心打造的丛书。此为丛书之一种,是追忆民国时期南开大学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胡适、陈省身、王端驯、戴家祥、吴大猷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民国期间南开大学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老南开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