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3800000005

第5章 中西哲学(5)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回顾与展望[1]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特别是西方近现代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说明20世纪中国哲学之梗概及其与西方哲学的关联,有必要先讲述一下中西哲学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

在中西哲学史上,关于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问题的看法,或者说,思维方式,约有两种:一种是把世界万物看成是与人处于彼此外在的关系之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他人他物为客(体),主体凭着认识事物(客体)的本质、规律性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西方哲学把这种关系叫作“主客关系”,又叫“主客二分”,其特征是:(1)外在性。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是外在的。(2)人类中心论。人为主,世界万物为客,世界万物只不过处于被认识和被征服的对象的地位,这个特征也可以称之为对象性。(3)认识桥梁型。意即通过认识而在彼此外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以建立主客的对立统一,所以有的西方哲学家把主客关系叫作“主客桥梁型”。人与世界万物的另一种关系是把二者看成血肉相连的关系,没有世界万物则没有人,没有人则世界万物是没有意义的。人是世界万物的灵魂,万物是肉体,人与世界万物是灵与肉的关系,无世界万物,人这个灵魂就成了魂不附体的幽灵;无人,则世界万物成了无灵魂的躯壳,也就是上面所说的,世界是无意义的。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此在与世界”的关系就类似这种关系。海德格尔说的“此在”是“澄明”,是世界万物之“展示口”,颇有些类似王阳明所说的“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2]。这种关系的特征也可归结为三点:(1)内在性。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是内在的。我常常依据尼采的思想说,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是宇宙间无穷无尽的普遍联系、相互作用、相互的影响的网上的一个交叉点或聚焦点。人也是这样一个寓于世界万物之中、融合于万物之中的聚焦点,借用中国哲学的语言来说,这就叫作“人与天地万物一体”或“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在中国哲学中有多种含义,“天”的歧义亦多,我这里只是借用它以避免海德格尔所说的“此在与世界”的术语之晦涩,此处不打算纠缠这个问题)。(2)非对象性。人是万物的灵魂,这是人高于物的卓越之处,但承认人有卓越的地位,不等于认定人是主体,物是被认识、被征服的客体或对象,不等于是西方的人类中心论。在“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关系中,人与物的关系不是对象性的关系,而是共处的关系。(3)人与天地万物相通相融。人不仅仅作为有认识(知)的存在物,而且作为有情、有意、有本能、有下意识等在内的存在物而与世界万物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具体的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生活不仅包括认识和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的实践,而且包括人的各种有情感、有本能等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这是一种广义的实践),可以叫作“生活世界”。倒过来说,此世界是人与万物相通相融的现实生活的整体,不同于主客关系中通过认识的桥梁以建立起来的统一体或整体,那是把客体作为对象来把握的整体,用哈贝马斯的话来说,后者叫作“认识或理论的对象化把握的整体”,前者叫作“具体生活的非对象性的整体”。我们不能因为两者都讲无限和整体,就把它们混为一谈,不能因为讲主客的统一就认为那是中国的天人合一论或西方现当代一些哲学家所说的超主客关系。

自笛卡儿到黑格尔的西方近代哲学的原则是主客关系式或者说是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指主客关系中主体的特性,离开主客关系,谈不上主体性,或者说,缺乏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也就缺乏主体性。海德格尔对于这一点已有明确的论断:“要成为一个主体,就是要在‘主体—客体’关系中,这就是构成主体的主体性的东西。”[3]“主体—客体”式在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已开其先河,但严格意义的“主体—客体”式或主体性原则是由笛卡儿开创的。黑格尔以后,西方现当代哲学家如尼采、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等人都深知“主体—客体”式、主体性哲学的局限性,对“主体—客体”式和主体性哲学采取贬低甚至否定的态度。西方现当代哲学家,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多倾向于超越主客关系,主张主客融合。

中国哲学史长期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主导,天人相分的思想有类似主客关系之处,但在中国哲学史上没有占主导地位。我用“主导”一词,就表示不是惟一的意思。就一个哲学家来说,也可以是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兼而有之,但亦有主导与非主导之分。西方哲学家也是如此。这一点,我在《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一书中已多处申述过。中国自明清之际以后(早一点说),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愈来愈受到批判。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批先进思想家们主张向西方学习,谭嗣同主张区分我与非我,强调心之力;梁启超大力介绍和赞赏笛卡儿和康德的主客关系说和主体性哲学;孙中山的精神物质二元论更明确地是宣扬西方主客二分的思想。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从一个角度看可以说是先进的思想家们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历史。他们向西方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当然可以说,五四运动的“民主”与“科学”两个口号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但如果追溯一下两个口号的哲学根源,则可以归结为学习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客思维方式及与之相联系的主体性哲学。科学就是要发挥人的主体性,以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民主就是反对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以及各种变相的封建压迫,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不重视主体与客体、我与非我的区分(不能一见到中国哲学家谈到人心与万物,就说这是区分主体与客体的思想),不重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支配作用,因而也不重视“主体—客体”式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体系和近代的因果关系的方法都是传统的天人合一思维所缺乏的,这就对中国科学(科学不同于技术)的发展起了阻碍的作用(这里且不谈经济、政治方面的原因)。相反,西方科学发达,与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有密切关系。这是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近代的“主体—客体”式和主体性哲学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学习西方近代科学而学习与之相联系的近代哲学原则,这是很自然的。

五四运动以后,我们为科学和民主,为伸张人的主体性所走的道路实在太曲折、太缓慢了。“五四”以后的军阀混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窒息了民主与科学的发展,也摧残了哲学。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本来是中国人民沿着“五四”所开辟的道路前进历史中的一次解放人的主体性的运动,但很快就受到各种“左”的教条主义的干扰,我们在包括哲学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前进步伐都大大地被推迟了。半个世纪以来,我们所广为宣传的哲学甚至连主体性这个术语都只字不提,直到“文化大革命”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哲学界才明确提出主体性问题。尽管在讨论中出现了许多关于主体性概念的混乱与误解,但毕竟能公开明确地以西方近代哲学中的“主体性”概念为主题来加以讨论,这可以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哲学家们召唤西方主体性的又一次发动和继续。我们在20世纪行将结束的今天[4],一方面感到西方在几百年前已经建立起来的主体性原则或主客关系式,我们却直到今天才明确提出,未免显得太晚;一方面又感到,今天能公开、明确、直接地提出和讨论主体性问题,毕竟是20世纪哲学发展的最后胜利和成果。这个胜利成果显然还是极其初步的。我想,21世纪的中国哲学将继续发展主客体的思维方式,伸张主体性哲学,这条道路是发展科学、发扬民主的必然。那种想以提倡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我称这种缺乏主客关系的天人合一为“前主体性的天人合一”)来“拯救危机”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它缺乏科学,使人受制于自然;缺乏民主,使人受制于封建统治者。

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式和主体性,因其被抬高到惟一至尊的地位而在现当代日益显露其弊端,例如物欲横流、环境污染,反而造成了物统治人的现象,使人丧失了精神上的自由。本来,这并非主客关系式和主体性哲学之过,然而中国学术界有一种意见却认为这是由于主客体的思维方式强调人与自然斗争的结果,应该反对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式,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来代替它,以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实,要想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更应该依靠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以认识自然规律,支配自然。否则,不重自然科学,忽视自然的必然性、规律性,自然就会报复人,人与自然反而不能和谐相处。中国长期处于受自然宰制、屈服于环境的状况,是同传统的“前主体性的天人合一”思想和科学上的落后有联系的。受自然宰制,难道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吗?

西方的问题不在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本身,不在科学本身,我们离不开此种思维方式,离不开科学,问题在给予它以什么样的地位。人与世界万物本来处于万物一体的关系之中,主客关系是第二位的,或者用海德格尔的话来说,“此在与世界”的关系(或我们所谓“万物一体”或称“天人合一”)是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发生主客关系,这一点我在《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一书中已论述过,兹不赘述。西方的问题出在把主客关系没有放在适当的即第二性的地位,反而把它夸大成惟一的、至高无上的东西。主客关系被扭曲成物欲横流的理论根据,主体性被吹胀到无所不能、无限自负的地步,以至于违反自然的规律性,造成环境污染之类的物统治人的现象。所以,这里的医治之方决不在于抛弃“主体—客体”式和反对科学,而在于体悟到人本与他人、他物处于相融、相通的一体之中,从而以此种万物一体的观点和态度来指导主客关系,这也就是超越主客的观点和态度。我称这种超越主客关系的观点和态度为“后主体性的天人合一”。以此观点待人,则对人有同类感,不至于以己为主,以他人为客;不至于以己为目的,以他人为被利用的对象和工具,而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的“互主体性”。以此观点待物,则能按照主客关系中所认识的必然性、规律性,与自然和谐相处。借用中国哲学的术语来说,以上两者就可以叫作“民胞”、“物与”。这里的“民胞”就是人己一体,互为主体;“物与”就是人与万物及其必然性、规律性为一体。那种隔离人与己的思想,蔑视科学必然性、规律性的思想,都是与万物一体的思想相对立的。当然,张载的“民胞物与”的思想尚未达到严格意义的主客关系式、超越主客关系和超越主体性的地步。

同类推荐
  • 女人情商全攻略:拥有高情商的女人最幸福

    女人情商全攻略:拥有高情商的女人最幸福

    人生是一个奥妙无穷的旅程,带上情商这根魔棒,每个女人都是情趣盎然的旅行家。对于女人来说,情商是不可缺少的幸福资本。本书针对女性所独有的性格、情感模式、思维方式进行全面的而精辟的论述;从快乐情商、自信情商、自省情商、逆境情商、人脉情商、职场情商、爱情情商、家庭情商八大方面告诉女人如何利用情商的力量、如何开发自己的情感潜能,从而获得力量去争取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 独立(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独立(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精编成十本故事集。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
  •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

    成功靠自己,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做。不可否认,人生中有很多艰难困苦,这往往是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很多人为此在等待老天开眼,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援助,可是,更多人在这种等待中垂垂老矣,一事无成。世界上没有什么救世主。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有“凡事靠自己”的坚强和自信,那么你就...
  • 品质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品质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心态决定状态

    心态决定状态

    西方有智者说过,你改变不了客观,但可以改变主观;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你改变不了他人,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控自己;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心态决定状态,这就是你主导人生境况的砝码。
热门推荐
  • 阴影法师

    阴影法师

    林浩梦见自己独自一人行走的黑暗洞穴中,地下的河水没过他的膝盖,透着刺骨寒冷。他不知道自己还要在漫无目标的黑暗中行走多久。他只记得,在一段难以用时间衡量的永恒中。远处燃起了火光,世界随之发生变化。他跟周围蠢动的黑暗一同在本能驱使下走过去,然后看到——那从水面上燃烧的橙色火焰,跳动着延伸向更加漆黑的阴影高台。这时仍然卑微的他,只能抬头仰望高台上的王座,看着它周围堆满无数枯骨。像是飞蛾扑火,最终拱卫那隐藏在阴影。但他却不想再退回水中,不愿再迷失在难以用时间衡量的永恒。他的眼前此时只剩下了这一条路,迈步走上那需要冥火历练才能最终坐上去的王座,而他决定毅然前行!
  • 艾泽拉斯还乡团

    艾泽拉斯还乡团

    魔兽世界经典怀旧。挑战一命通关。挑战全地图怪物仇恨链锁。挑战剧情开放,NPC比人聪明。真身肉穿越,你敢不敢来?带你看一个从冒险者视角开始的最真实,最血腥,最残酷的艾泽拉斯。精彩在等你。
  • 佛说人仙经

    佛说人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马恩列斯诗文选(孙更俊译丛)

    马恩列斯诗文选(孙更俊译丛)

    收集了马克思、恩克斯、列宁、斯大林的全集及选集等。主要有《我》、《绝望》、《夜行》、《智慧》、《答列宁之抗议》等。
  •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弗洛伊德6: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

    此卷包括三篇论文。《诙谐及其与潜意识的关系》发表于1905年,该文深入探讨了诙谐的技巧、目的、动机、心理起因及其与梦、潜意识的关系。《精神分析中潜意识的注释》发表于1912年,该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潜意识的含义及其在精神分析中的地位和意义。《论潜意识》发表于1915年,是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一篇重要论文,也是他论述心理学基本理论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之一。
  • 厨师与明日方舟

    厨师与明日方舟

    迫害过的弑君者不要扔,裹上鸡蛋液,粘上面包糠,下锅炸至金黄酥脆控油捞出,隔壁阿米驴都馋哭了!
  • 每天进步一点点

    每天进步一点点

    好一个“每天进步一点点”!它看似平淡无奇,缺乏雄心和魄力,却具有无穷的威力。“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力坚持下去,成功必将属于你,因为成功来源于诸多要素的几何叠加。比如,每天笑容比昨天多一点点;每天走路比昨天精神一点点;每天行动比昨天快一点点;每天效率比昨天提高一点点;每天方法比昨天多找一点点……正如数学中0.5×0.5×0.5=0.125,而0.6×0.6×0.6=0.216,每个乘数项只增加了0.1,而结果却成倍增长。每天进步一点点,假以时日,我们的未来与今天相比将会有天壤之别。每次一点点的放大,最终会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人,如果“每天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谁能阻挡他最终达到很大程度的成功?一个企业,如果把“每天进步一点点”作为其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每人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试想,有什么能阻挡住它走向最终辉煌的脚步?
  •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

    本书是欧·亨利短篇小说一个精选集。其中所选多是欧·亨利优秀的作品,有些篇目甚至被许多教材选入,如《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二十年后》等。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

    独掌乾坤的历代帝王(上)

    在中国两千多年漫长的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历史中固然不乏一些英才明主,但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暴君、昏君,还出现了不少娃娃皇帝、白痴皇帝、荒诞怪癖的皇帝等等。本书为你讲述中国历代帝王的故事。
  • 若君心愿我心

    若君心愿我心

    一见钟情,不不不,那只是见色起意,女追男,隔层纱?我差点就信了邪,我为什么犹如隔山呢?日久生情?不不不,那只是权衡利弊,喂,说爱我,我爱你。我差点就信了邪,为什么如漆似胶呢?风情月意?不不不,那只是貌合神离,你以为嫁给了我,我就会爱你?我差点信了邪,为什么一厢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