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63400000007

第7章 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 费尔巴哈哲学(2)

从卢卡奇的思路出发,施密特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作出了进一步的探索。施密特认为,“如果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像今天仍在苏联和东欧盛行的那样,只是作为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的表白的话,那么它就与那种低劣的唯心主义没有什么区别了。不是物质的抽象本性,而是社会实践的具体本性才是唯物主义理论的真正主题和基础”[15]。这里强调的是,马克思唯物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差异,表明的是,马克思并不是通过对一般唯物主义的回归而与黑格尔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同时,施密特又指出:“从实践上把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结合起来,构成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的特征,反映了现代知识论的基本立场。”[16]这就是说,应当从劳动辩证法,即人与自然关系的视角来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理解自然辩证法。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新思考,凸显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对马克思哲学的巨大影响,从而加深了这样的认识,即马克思关注的始终是社会历史及其现实问题,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认识也有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争论的焦点常常集中在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思想是基本一致的,还是完全对立的这样的问题上。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是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联系,而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则是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对立。阿尔都塞甚至认为:“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应该看到,黑格尔的影子是一个幻影。为了把这个幻影赶回到黑夜中去,我们必须进一步澄清马克思的思想。”[17]由于争论的情绪化和表面化,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探讨总是深入不下去。

第二,没有结合马克思本人思想的演变来探讨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没有阐明普列汉诺夫和列宁为什么把黑格尔对马克思的影响理解为主要是《逻辑学》的影响,并主张从一般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去解读《逻辑学》,从而使整个讨论趋于简单化。

第三,对自然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概念的界定和论述缺乏明晰性,反映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缺乏总体的把握。

三、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恩格斯和列宁的解释路线

对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关系的传统解释是:马克思哲学是在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解释蕴含着这样一层意思,即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前提。这种传统观点主要是通过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论述来理解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关系的。

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对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论述,其基本见解可以表述如下:

其一,在黑格尔之后,对马克思哲学产生最大影响的是费尔巴哈:“他在好些方面是黑格尔哲学和我们的观点之间的中间环节”[18],费尔巴哈哲学的最大功绩是“直截了当地使唯物主义重新登上王座”。在提到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在当时的影响时,恩格斯明确指出:“这部书的解放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人才能想象得到。那时大家都很兴奋: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马克思曾经怎样热烈地欢迎这种新观点,而这种新观点又是如何强烈地影响了他(尽管还有种种批评性的保留意见),这可以从《神圣家族》中看出来。”[19]虽然这段论述说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观点有所保留,但重心都在“我们一时都成为费尔巴哈派了”。换言之,马克思一度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费尔巴哈阶段。

其二,正因为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所以,才最终摆脱了黑格尔哲学的影响。恩格斯指出:“同黑格尔哲学的分离在这里也是由于返回到唯物主义观点而发生的。”[20]需要注意的是,“返回”这个词蕴含着这样一种见解,即马克思先是“返回”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立场,然后再把这种唯物主义运用到一切知识领域,尤其是经济和历史领域。在回顾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时期的哲学发展时,恩格斯指出,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也愈来愈加进唯物主义的内容,“因此,归根到底,黑格尔的体系只是一种就方法和内容来说唯心主义地倒置过来的唯物主义”[21]。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是通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解读黑格尔著作的。

恩格斯的这些论述对列宁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指出:“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并且大家也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通过他而从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达到自己的唯物主义哲学的。”[22]在《卡尔·马克思》中,列宁断言:“从1844—1845年马克思的观点形成时起,他就是一个唯物主义者,首先是路·费尔巴哈的信奉者,就是到后来他还认为,费尔巴哈的弱点仅仅在于他的唯物主义不够彻底和全面。”[23]在《哲学笔记》中,列宁在论述哲学发展史上的“圆圈”时,指出这样一条发展路线,即“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在评论黑格尔的逻辑观念向自然界转化时,列宁认为,“唯物主义近在咫尺。恩格斯说得对,黑格尔的体系是颠倒过来的唯物主义”[24]。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列宁对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关系的认识:费尔巴哈哲学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唯一的中间环节。

马克思是通过费尔巴哈哲学而确立自己的唯物主义的立场的,并从费尔巴哈式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去解读黑格尔著作的。

在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关系的解释中蕴含着如下结论:一是费尔巴哈在哲学史上最重要的功绩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正是这一点对马克思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二是费尔巴哈哲学是介于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哲学之间唯一的至少是最重要的媒介,马克思是通过返回到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立场而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彻底决裂的;三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是一般唯物主义,马克思在其他知识领域里的一切见解都不过是把这种唯物主义加以运用和推广的结果。

但是,当深入探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时,这种理解方式却遇到了困难。

首先,马克思关注的并不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是费尔巴哈对唯物主义(实在论)与唯心主义(唯灵论)抽象对立的扬弃和超越。费尔巴哈既不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唯物主义,也不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唯心主义,而是称作人本主义或人本学。这一点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等著作中,马克思反复强调要扬弃唯心主义(唯灵论)与唯物主义之间的抽象的对立,并肯定“唯灵论和唯物主义过去在各方面的对立已经在斗争中消除,并为费尔巴哈永远克服”[25]。

其次,马克思不愿认同的恰恰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所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26]这表明,马克思没有也不愿返回到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立场上去。

马克思这里的表述与列宁的相关表述存在着重大差异。按照列宁的观点,“物质是第一性的。感觉、思想、意识是按特殊方式组成的物质的高级产物。这就是一般唯物主义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27]。如果说马克思关注的是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与一般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之间的差异,那么,列宁关注的则是马克思唯物主义的立场与一般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之间的共同点。列宁的理解会导致这样一种结果,即把一般唯物主义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宗旨理解为对一般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推进。

最后,马克思在叙述自己的思想发展时并没有提到费尔巴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为了解决在《莱茵报》时期的“苦恼的疑问”,他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并从中得出结论:“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28]这一“寻求”的结果,就是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这里,马克思勾勒出自己思想发展的主要线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解剖(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唯物主义历史观。

显然,对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主线索来说,费尔巴哈并不重要,因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以抽象的自然为基础的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费尔巴哈恰恰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决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29]由此可见,尽管费尔巴哈对马克思有一定的影响,但断定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阶段是缺乏依据的,把一般唯物主义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出发点也是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实际进程的。

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基础之间的本质差别,就要重新解读马克思这一重要的论述:“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30]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决不是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上引申出来的。如果说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以感性直观为本质特征的话,那么,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则是以实践活动为本质特征的,而实践活动乃是对感性直观的扬弃。明白这一点,就会抛弃“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神话,走向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关系的理解

对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关系的另一种误解来自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这种误解的实质就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把全部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弗洛姆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这样写道:“马克思的哲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获得了最清楚的表述,它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问题,人就是他实际上呈现出的那个样子,人的本性展现在历史之中。”[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写的,当时马克思的思想在某些方面的确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某些观点处于不成熟状态。如果认为马克思哲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获得最清楚的表述”,那就等于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作是马克思的成熟的哲学著作,从而否认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同时,也就否认了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换言之,把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了。

第二种倾向是把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完全等同起来。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的倾向作过深刻批判。但是,阿尔都塞的批判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认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完全处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问题框架的影响下,因而是一种“意识形态”,还没有上升为科学。阿尔都塞的初衷是反对把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但结果却把青年时期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完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了,即在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之间画了等号。

为了正确地理解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关系,既要避免那种对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不作区分的错误倾向,又要避免那种把这两个不同时期截然对立起来的、非此即彼的错误倾向。

同类推荐
  •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鬼谷子(中国古典文学荟萃)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本书由吴晓明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居安思危·世界社会主义小丛书)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用来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意欲颠覆社会主义政权的一股社会逆流。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讲话、指示等包含有大量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政治本质和理论实质的揭示,是我们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本书作者在深刻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的基础上,以此为思想武器和方向指引,深刻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批判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谬论,并从中总结出同这股逆流斗争需要掌握的具体方式方法。
热门推荐
  • 第N号救世主

    第N号救世主

    来之前,我的理想是拯救世界!来之后,我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 目之所及光之所向

    目之所及光之所向

    本来以为可以白头偕老的人,说离开就离开……本来以为坚强的自己,工作上却频频出错……光,一个类似于平行世界般的全息网游问世。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游戏小白,却有着过硬的身体素质,也许还带着一点点的幸运值?她是否能在光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微小的光……
  • 明惠郡主

    明惠郡主

    一梦数十年,她为了这个男人付出了所有。长恨终成空,因为她的痴傻她失去了母亲,失去了贴心人,失去了明辉王之女的身份。而自己的丈夫就这样看着她死去。丈夫护着害她的堂妹一家,她不知道丈夫的仇恨从何而来,不知道母亲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不知道一切怎么会变成这样。她只知道,上天给了她机会重生!斗渣男渣女!保家宅安平!她是一代明惠郡主——安铃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昏嫁:嫁个公公又怎样?

    昏嫁:嫁个公公又怎样?

    为了不被皇上看重,她费尽了心机。但是她万万没想到,另一个悲剧出现了……她竟然嫁给了一个太监?!这日子没法过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这是一本有关生活和生活方式的书。做一份喜欢并能养活自己的工作,然后休息,享受大自然,读书,听音乐,泡茶,和朋友们一起做手工,爱周围的人……是本书对美好生活的诠释。这是一本让活得太仓促的人重新发现美好生活的心灵修养书。慢下来,不要急,让灵魂跟上你的脚步,享受生命的从容盛开,让活得太仓促的自己,重新发现平淡生活的柔美诗意。把时间浪费在自认为美好的事物上,相信所有微小的细节才是生活的本质。愿你能向生活摆出喜悦的姿态,能把梦找到,能过得更好。
  • 暮山见忘集之客从何处来

    暮山见忘集之客从何处来

    那个女人,长得好像我未来的妻子。——韩拓暮山见忘集之一中短篇悬爱小说
  • 物主庄园奠基者们

    物主庄园奠基者们

    史前第一部字里行间处处透着佛系的小说,故事充满浪漫主义情怀,无为、逍遥、非恶、魔幻而清奇,每篇故事都写得简单轻松,可以独立成文,所有故事连结起来,又构筑成一部恢宏壮阔的史诗。作者以遍读天下名著的知识储备,让故事逻辑分明条理清晰如行云流水般交织成一道错综复杂的世界关系网,故事以演义的形式进行,没有特定主角,众多人物又有极其鲜明的性格,诸多沧桑与无奈,好似每个人都在极力摆脱命运的安排却又最终逃脱不了宿命的纠缠,文风简单犀利,放弃堆砌词藻,拒绝码字啰唣,想象力丰富,让人一看停不下来。对于人性的诠释,精准到每段故事都像在写历史,每个人物都很鲜活。本书作为前传,是对前作世界观的完善,二者情节没有冲突,逻辑也没有错乱。记住物主庄园和浪海天阔,新小说流派肯定会留下这些名字,心平气和,只做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