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白酒发展报告分析,在白酒产品中,高中低档次白酒的产量和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形,高档酒的比例较小,约为20%,但所创造的利润却最大,约占50%多;中档白酒的比例和利润均约为35%;低档酒的比例最大,但是利润却是最小。
此时,由于消费税的调整,市场秩序的规范,没有了不规范的小企业在市场上的“搅和”,没有了地方保护的“庇护”,白酒企业特别是骨干企业将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品牌的维护,放在了优化产品结构上,进一步开发出优质、高档的新型产品。只有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消费者自然也享受到了优质的白酒产品。
经过近4个月的“折磨”,虽然有一些弱势、靠偷逃税生存的企业还抱有“侥幸”心理,但其“转行”已在计划之列,毕竟国家对白酒下“重拳”是迟早的事。而对于以卖散酒和原酒为主的企业,由于政策的实施,其销售市场份额将大幅度降低,这些企业要么走生产成品酒的路子,要么积极寻找骨干企业的兼并,加入骨干企业的队伍,否则必将被不断变化的白酒市场淘汰出局。现在,一些原先只销售散酒的企业,主要是四川的一些有实力的散酒企业,开始转向生产终端产品,并积极推向市场。
二、怦然开局,白酒面临“洗牌”中的阵痛
以2000年白酒的产量近500万吨计算,新税制执行后,白酒企业仅在销售环节按量增缴的消费税额就约为50亿元。白酒行业的盈利水平将大幅下降。这种开局初期的“痛苦”,白酒企业目前尚无法接受。
白酒行业在过去是高税高利行业,近几年来,随着产品战、价格战等恶性竞争,现在已经演变为高税微利行业。如前面所说,白酒企业前20位的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占全行业的40%之多,利税占全行业的60%左右,利润占到近80%,而利润也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型企业,四川五粮液集团占全行业利润总额近30%,贵州茅台集团占10%,新税制的实施将使白酒行业前20位大中型骨干企业中的10个企业亏损,其余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将大幅度下降。而本来微利的占大多数的白酒企业,由于消费税的调整,将由微利走向亏损;原就亏损的企业将是巨额亏损。
山东白酒工业协会黄业立会长算了一笔账:根据国家统计局快报,2000年山东白酒行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商品产量为90.74万吨,其中大、中型企业完成80万吨,占总量的89%;销售收入完成69.8亿元,上缴税金11.8亿元,利润2.59亿元。消费税增加后,全省将增交消费税9.74亿元,扣除现有利润,全行业亏损7.15亿元,加上外购酒消费税不抵扣,全省白酒行业预计亏损8-9亿元。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将大面积大额度的亏损,如兰陵集团,目前白酒产量为13万吨,将增交消费税1.3亿元,而该集团利润仅有4000万元;景芝集团商品酒产量4万吨,利润500万元,将发生亏损1500万元;泰山生力源集团产量为2.3万吨,利润320万元,将发生亏损2000万元。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的改制步伐和骨干白酒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对骨干企业的调查,在新税制执行的5、6、7月三个月份中,一些企业的改制和发展遇到了困难。
广西桂林三花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底完成了国有资产产权、职工身份双重置换,成为桂林市改革的重点企业。新税制实施,企业由利税大户变成亏损大户,职工纷纷要求退股。
江苏分金亭集团、河南汝阳杜康集团、山东省、贵州省等一些正在进行改制或正准备改制的企业,都已停止了改制。
四川沱牌集团、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剑南春集团等骨干白酒企业利润均大幅降低。骨干白酒企业利润的减少,企业肯定将减少或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产品结构调整和科研技术改造中去,这极不利于白酒行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实施,进而影响到对白酒这一传统产业的改造,影响到白酒行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三、烽火连年,白酒“洗牌”早现端倪
应该说,国家对白酒的消费税进行的这次调整绝非偶然,白酒企业按理应该早在预料之中,调整是早晚的事;预料不到的是国家调整消费税的幅度会如此之大。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家对白酒的宏观调控和有关政策的出台:
1988年到1989年,国家提出“四个转变”的方针和完全放开名优酒的价格后,白酒就开始走上了步步艰难、满是坎坷的境地;
1993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对酒类产品征收消费税,黄酒和啤酒各自的消费税率分别为8%和7%,而白酒产品中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消费税率则高达25%和15%;
1996年,各部委提出“招待宴会不上白酒”;
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以白酒为酒基勾兑配制一律按白酒纳税》的通知,将部分原来按10%缴纳从价消费税的配制酒变为按白酒的20%消费税缴纳;
1998年2月,发生“山西朔州毒酒案”,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随即,国家八部委联合发文,对白酒企业进行整顿,并决定对白酒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199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补充规定,对粮食白酒(含薯类白酒)的广告宣传费一律不得在税前扣除;
1999年,国家规定在电视台黄金时间,白酒广告不能超过4条;
2000年,国家开始正式对白酒行业核发生产许可证;
2000年,国务院有关领导对酒类的市场混乱情况做出多次批示;
2000年底,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有关规定,白酒企业的广告支出扣除标准不得超过销售额的2%;
2001年4月,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白酒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重点整顿和规范之列;
2001年5月,国家对白酒的消费税收进行了这次大幅度调整。
据悉,国务院法制局和国家经贸委正在制订酒类产销管理法规,预计不久,国家酒类产销管理的法规即将出台。
据税务部门测算,仅以1998年的白酒产量580多万吨为例,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85亿元,按25%的消费税率应征收消费税121亿元,而实际只征收了33亿元,少征了近百亿元,这样算来,白酒消费税的实际负担率只有7%;1999年全国酒类产品税收收入138.8亿元,其中消费税为78.7亿元,据税务部门测算,仅消费税一项,大约少收28.6亿元,有近40%的消费税流失。
财政部税政司王刚处长介绍,目前酒类行业管理比较混乱,竞争无序,造成税收流失严重,具体表现为,一是小酒厂多,征管难度大;二是酒类产品地方保护严重,一些地方搞定额征税或返税等;三是酒企业本身规避欠税。目前一些酒厂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纷纷成立所谓的销售公司或贸易公司,转移价格,规避税收,如某国家名酒企业以每瓶40元的出厂价将酒批发给其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批发给经销商时每瓶酒的价格为150元,而每瓶酒40元的价格也就是调整前的纳税依据。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以种种理由拖欠消费税。
此次调整要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的,即一是通过定量征税减轻转移价格造成的税收流失;二是实行管理比较简单的定额税率,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三是针对上游环节未交税,下游环节却予以抵扣的情况,取消了外购酒的消费税抵扣政策;四是对小企业停止执行定额、定律的双定征税方法,一律实行查实征收;五是制定关联企业的征税办法,惩罚避税行为。
从财政堵漏增收并配合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总体指导方针等方面考虑,国家一直是将打击偷税、逃税、骗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同时通过税收这一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促进酒类的产品结构进一步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因此,此次调整消费税没有涉及黄酒、葡萄酒,只对啤酒进行了小幅微调,而对问题较多的白酒“大动手术”。
连年的烽火,白酒行业应该知道,作为国家限制发展的行业,路越来越难走。市场之混乱,税收流失之严重,竞争之无序,假冒伪劣之泛滥,必然使国家痛而“刀俎”。
四、丢掉幻想,白酒需在“强身”
西南财经大学国家级金融研究中心张少乾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如果一个行业一增税就要死要活的,那么这个行业本身就有问题,比如科技含量不高,管理不善等等,如果有一天白酒业把“家”当好了,国家也就不会花那么多功夫“照顾”白酒了。
新税制在执行,白酒企业也一直在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希望能降低这次消费税调整的幅度。但是,不管以后这项政策是否能有所变动,我们的白酒企业已经认识到,白酒这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行业,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干涉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在执行新税制的4个月中,白酒企业还没有哪一家在等待观望,都在积极寻找改革措施,寻找经济增长点,寻找“强身”之道,以便在重新“洗牌”中摸到一张“好牌”。
白酒提价已经是普遍情况。增加税负必然导致价格的提高。作为对这一政策的反映,企业无非从成本和售价两方面进行考虑,即降低成本、提高售价,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售价,在改变工艺流程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售价。目前五粮液酒厂通过多品牌经营,提高了中高档酒的比重,同时也提高了五粮液牌白酒的售价;全兴推出了水井坊酒,泸州老窖推出了国窖酒,等等,各白酒企业,特别是骨干白酒企业纷纷提高中高档酒比例,提高其售价,但是由于低价位的酒地域性强,消费群体大,目前其基本没有太大的提高。
白酒业加快结构调整转型。为保证企业稳步发展,一些条件具备的企业开始了产品转型工作,目前比较普遍的是转向葡萄酒、果酒和生物制品领域发展。在2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10余家企业涉及生物工程同时,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正在进行购并行为,据悉四川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正筹资20亿元,收购集团所属的基酒生产车间;古井贡也准备收购一个年产3万吨的食用酒精厂,以满足公司生产的需要。
白酒企业引入高新技术应用。有条件的白酒企业正在积极促使白酒企业整体向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发展,用现代化技术改造白酒工艺过程中各生产单元的传统作坊模式,使职工彻底从手工劳动生产方式中解脱,全面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同时,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引入传统白酒生产之中,进一步深入微生物菌种和生产工艺条件与产品风味物质形成之间机理的研究,把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引入传统白酒生产之中,为实现对发酵过程的有效调控奠定基础。据了解,武汉佳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在传统工艺白酒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结合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可以使新窖也能出好酒的超浓缩复合己酸菌液,以及复合净化酶、红曲等用于白酒酿造的新技术,在新税制实施后,成为白酒企业实施白酒产品继承与创新的首选,白酒企业认为,选用此技术,投资小,成效大,实为企业应对新税制、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酒品质的好产品。
做深做透品牌文章。随着税制改革的实施,一些微利或亏损的企业退出历史舞台,白酒行业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优势企业重新“瓜分”市场的竞争势头也将进一步加剧,一些骨干优势企业开始做好品牌的培养、维护和增值工作,为品牌延伸做储备。同时,开始围绕品牌做好酒文化的挖掘和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企业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地开发并凝聚“文化力”的过程。发挥我国酒文化优势,挖掘出这种“无形资产”,把文化优势融化为品牌优势,把“无形资产”变为“有形资产”,让品牌运营多抹些文化色彩,给品牌工程注入文化基因,真正把品牌文章做深做透。像贵州的“茅台”、四川的“六朵金花”、湖南的“酒鬼”等,在文化和品牌的运作上都是非常的成功。
紧盯国际市场,跟国际市场紧密接轨。中国即将加入WTO组织,意味着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在世界舞台上将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在即将到来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白酒企业开始研究加入WTO组织后,关税降低、公平贸易等有利因素,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吸引资金技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国际上蒸馏酒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改进我们的白酒生产工艺和结构调整,使我们的白酒灌装技术、贮酒技术、酒质改进、口味改进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在保持白酒固有的特色之外,缩短白酒与洋酒在酒度上、口感上、风味上的差异,以更适合国外各民族的饮食习惯。
五、扶优汰劣,白酒业呼唤“洗牌”规则
当然,由于市场的混乱,竞争无序,仅靠税收这一杠杆来达到整顿、发展的目的,是达不到“洗牌”效果的。国家调整消费税,目的是限制不符合条件的小酒厂和扶优扶强,但是核心问题是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