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16300000024

第24章 道家的人生哲学(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总是人的社会,它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个人所组成的联合体,因而抛开一个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个人,这个社会联合体也就成了一个空架子;同样,人总是社会的人,他总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的本质不可能是单个人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只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他终究要与他人、与社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绝然离开社会的个人无疑是难以想象的。很显然,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一切思想先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识都没有能够达到这样的理论高度,生活于春秋战国时代的老子和庄子同样不能例外。照老庄的认识,个人虽不能抛开人伦社会而独立存在,但个人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去生存生活,排斥一切人际的交往,以谋求个体独立的绝对性。在他们看来,错综复杂的人伦关系、人际交往中的繁文褥节毋宁就是对个人之生存生活的桎梏和束缚。所以老子提倡“使人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耀,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认为只有断绝一切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种种人际交往,去除一切烦琐的人伦关系,才能建立起符合人性发展的理想社会。庄子虽不反对“与世俗处”,但他在内心深处更向往和追求“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因而他的认识在根子卜仍然是与老子相一致的。

与人和社会关系的上述认识和理解相联系,道家特别推崇人的个体价值或自我价值,而与儒家突出和强调人的社会价值或群体价值形成鲜明的对照。尽管就原始儒家而言,他们并没有完全抹煞个人的作用、地位和个体价值,孔子讲“为仁由己”,并以“已欲立”、“己欲达”来作为“立人”、“达人”的前提;孟子强调“道惟在自得”,“家之本在身”;苟子则曾指出和论证人的自然欲望及生理本能之存在的合理性,这一切都说明原始儒家对人的个体价值是承认和肯定的。但显而易见的是,儒家的这种承认和肯定是很有限度的,儒家学说的基本精神在于揭示个人对于国家、社会的隶属关系,在于阐明社会重于个人、群体的价值重于个体的价值的道理。孔子把“仁”解释成“爱人”、“与人忠”、“克己复礼”,认为人的自我价值必须服从于人的社会价值,并通过人的社会价值来体现;孟子提出“五伦”,主张把“孝亲”、“敬长”等等观念“达之天下”,亦是强调个人对社会的奉献,突出人的礼会价值的重要性;荀子提出“隆礼重法”的主张,要以礼法来限制l不1l约束人的自然欲望和个性发展,在这里,个人与社会、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孰轻孰重,更是一目了然。固然,从其主观愿望来说,儒家并不排斥人的个体价值,他们的理想是要将人的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统一起来。但人世间处处充满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生命、没有人类社会。

在人的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儒家的态度是以牺牲前者来成全后者,所谓“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即是明证。

道家则不同,他们虽在主观上没有把个人与社会、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绝对对立起来,但他们不太注重或看重人的社会价值,而是致力于阐明自我和自我价值的至上性,认为个人可以不依赖于社会而得到发展、人的个体价值可以不依赖于社会的人伦价值而得到体现。老子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惚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着重号系笔者所加)。这一大段文字既是对一个得道的圣人之独特个性与心理活动的着力刻画,其实也是老子自身之独特个性与心理活动的一份自白。众人皆追求物质的丰厚、功名的显赫,追求有所作为、“昭昭”、“察察”,我却淡泊无为、混混沌沌、疲疲蹋蹋、“昏昏”、“闷闷”。似乎是“众人皆醒我独醉”,其实正好相反,“众人皆醉我独醒。”为什么呢?按老子的观点,众人所追求者,非但不足以表现人的自我价值,反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抑制和损伤。在老子看来,得道之人的自我和自我价值的至上性集中表现为“独”和“异”两个字,即老子自道的“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独异于人”就是不同于众人,“众人徇物忘道,而圣人脱遗万物,以道为宗,譬如婴儿无所杂食,食子母而已。”这就是圣凡之区别所在。老子认为,人的自我价值并不取决于对外在事物的自觉的刻意的追求,它乃是以非自觉的方式、通过自然无为的途径、在谋求与道的统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所谓“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即含藏这样的意思。庄子有“无己”、“顺人”之说,表面看,这是对自我价值的轻视和忽略。其实,在庄子这里,“无己”、“顺人”绝不等同于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他是要通过“无己”、“顺人”的人生修养去体现或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他担心人们不理解他的深刻寓意,故紧接着又特别强调“不失己”,强调“自喻适志”。“无己”而“不失己”,“顺人”而“自喻适志”,说明道家已经意识到人的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并不是不可调和,而是可以统一的。事实上,儒家和道家都看到了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只不过儒家偏重人的群体价值,认为这是第一位的;道家偏重人的个体价值,认为这是最为关键的。道家反对主观人为地将人的群体价值凌驾于个体价值之上的错误做法,认为只要每个人的自我价值顺利而充分地得以体现,人的社会价值也就相应地自然地体现出来。这种看法看起来很简单,其实细细想来,却是很深刻的。一般而言,没有脱离自我价值的社会价值,也没有脱离社会价值的自我价值。但相对而言,自我价值却是社会价值的基础,因而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社会价值的实现的充分而必要的前提。

道家的失误不在于他们对自我价值的看重和注重,只在于他们没有在主观上有意识地以社会价值为参照系,从而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不过,道家的认识仍能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建构社会主义新型价值观的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现代新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对人的自我价值予以高度的重视和肯定,鼓励人们大胆地为实现其自我价值而奋斗;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撇开人的社会价值孤立地来谈人的自我价值,把自我价值的实现视为人生的唯一追求,而必须强调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真正的切实的统一与协调。就是说,不是阻挠而是推进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又要避免陷入“自我中心”、“个人至上”的歧途。这也是现代新型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二、人生境界之构想

人生境界乃人生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曾提出_二重境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这里,王国维是以艺术的眼光来揭示治学和修养的不同境界的。现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也指出:“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活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五种境界之外,宗先生又提出“艺术境界”,认为它是介于“学术境界”与“宗教境界”之间的,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艺术境界主于美。”在这里,宗先生只是一般地平面地讲述人生之不同境界,并没有对其所提出的六种境界的高低优劣作出主观的评价。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其早年著作《新原人》一书中,则以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的不同,将人生境界区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在自然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顺才或顺习底,”也即按本能或习俗行事,他对于其所做的事的性质,没有清楚的了解,因而此事对于他没有清楚的意义。在功利境界巾的人,“其行为是‘为利底’,”或者说,“都是‘为我’底,”他觉解了人所依照的“生物之理”和“动物之理”,而对于“人之所以为人”之理并无觉解。在道德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底,”他对于人之性也即人之所以为人之理已有较高的觉解。在天地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事天,底,”他不仅了解社会之全,而且了解宇宙之全,因而他知人不但对于社会应有贡献,且对于宇宙亦应有贡献。这也就是儒家“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同夭”境界。

上述三位著名学者关于境界或人生境界的论述尽管不无可商榷之处,但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道家的人生境界思想仍然是很有启发、很有帮助的。照我们的认识,境界首先有种类之分,人对于事物不同方面的了解,事物对人显现出不同方面的意义,形成人不同种类的境界。

因而人生境界即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体认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实践所达敛的某种精神状态。境界又有高低之分,这种高低之分主要不取决于人的政治地位的高低、经济状况的好坏,而取决于人对事物之意义理解的深浅,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的优劣。一般而言,理想的人生境界就是指人的理想的精神状态,它总是与自由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理想人生境界的实现意味着人从自在走向自为,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原始道家没有明确提出过“境界”的范畴,但他们的学说中却有着尤为丰富而独特的人生境界理论。与在人生价值问题上突出人的个体价值或自我价值,注承人与外部自然界的统一相吻合,在人生境界问题上道家推崇和追求物与我、人与自然完满和谐的自然境界。老子率先提出“自然”的概念来指渭这种境界,在他这里,“自然”是与“人为”相对立而言的,它是在原始和天然的意义上说的。应用于人,则指人不待人为的原始天然的自由怡适的状态。老子又以“婴儿”来象征此种天真未凿的自然境界。请看老子说:“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擢鸟不博,骨肉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股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和之至也。”这里的“婴儿”其实也还是自然原始状态的人化,是人化了的自然。现在我们用道家的观点来衡量儒墨的境界观,则儒家只是在道德境界中打转,墨家只是在功利境界中打转,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均属于较低层次的境界、不宜提倡的境界,因为此二种境界皆出于人为。按老子的意思,惟有自然境界或婴儿境界才是最高层次的境界、理想完美的境界。

须要注意的是,老子所谓自然境界绝然不同于冯友兰四种境界说中的自然境界,这种不同首先表现为层次高低的区别,一为最高层次的境界,一为最低层次的境界,处在前一境界中的人乃是人之所以为人意义上的人,处在后一境界中的人乃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其次表现为有无意识有无自觉的区别,冯友兰所说的自然境界中的人纯粹从人的本能和习俗出发,他对其所行之事及其意义没有任何觉解,是纯粹无意识和不自觉的,而老子所说的自然境界中的人则从人的内在本性出发,他对其所行之事及其意义似乎无意识、不自觉,然又是有意识和高度自觉的,是无意识和有意识、不自觉和自觉的统一。老子讲“法天”、“法地”、“法自然”,这个“法”字即是其高度意识和充分自觉的体现。老子讲“复归于婴儿”,并非要把一个成年人重新恢复到婴儿那样的生理状态,这足不符合自然规律的,他只是要求人们应该具备币¨保持如同婴儿那样天真未凿、不假人为、自然怡适的境界。因此,我们说,老子提倡的自然境界、婴儿境界大体相当于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或同天境界。在老子看来,在这种境界中,人不只是社会的一员,更主要的,他还是自然宇宙的一员,他不是把自然看成外在于人、压迫于人的异已力量,而是看成人类的朋友,因而他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复归于自然,与自然打成一片。正是在与自然的和谐、复归和统一中,人的内在本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人亦便充分感受到人生的自由、愉悦和幸福。

同类推荐
  •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

    人既高贵又渺小,人因思想而高贵,高贵到知道自己渺小和高贵。人是自然界中最脆弱的东西,所以他是一根芦苇,但他因为会思考,可以囊括宇宙,可以通向无穷,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神造天地,而天地不知,唯有人有知。人因会思考而高于万物,统率万物,高贵得如同世间的王。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 简单逻辑学

    简单逻辑学

    通俗易懂的逻辑学入门读本。轻松搞定逻辑学中的概念、思维定式和规则。容易操作掌握的逻辑使用法则,不论演讲、谈判、说话、办事,都能让你做到条理、清 楚、不让人误会和不解!这是一本涵盖正式及非正式逻辑谬误的难得好书,快速提升你的推理能力,学会用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让思考变得简单,让行动变得快捷。
  •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

    《以赛亚·伯林自由理论研究》整体结构严谨合理,体系完整,材料丰富,论证翔实。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作者首先梳理了伯林思想发展的过程和背景及国内外关于伯林思想研究的现状。第二章研究了伯林的历史观,在分析了历史决定论的历史形态和产生根源之后,从决定论与自由选择、决定论与责任两方面批判地研究了伯林的历史决定论。第三章研究了伯林的自由观。作者将马克思与伯林在自由观上的异质性作为比较性研究的讨论平台,首先指出了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这两种自由概念的划分并非伯林首先提出,消除了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误解,进而分析了伯林形成两种自由概念过程中两个阶段(即“自由”与“浪漫”、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自由观念。第四章研究了伯林的价值多元论思想,分别从价值多元论对自由主义的辩护与背离两方面进行了相关理论的探讨。最后两章分别从两个角度阐述了如何超越伯林的自由理论。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为基础,从文化存在的多维理论视野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研究上的创新,梳理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依据历史脉络的层层揭示,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和价值诉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发展线索,并在比较学视野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价值。
热门推荐
  • 满天星光勿忘我

    满天星光勿忘我

    听说勿忘我的花语是永恒的爱,浓情厚谊,永不变的心,永远的回忆。而苏夏夏对宋星辰亦是如此。你看,满天星光下的勿忘我是你我永不忘的回忆。在你想起我的那天,我会送你一捧勿忘我,只愿你不要再次忘记我。“那个小时候喜欢追在我后面的他长大了,也忘记了我,现在……换我来追你了。”——苏夏夏“以前我总难过自己忘记了小时候的事,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个没有忘记的人比我更难过。”——宋星辰
  • 霸宠

    霸宠

    摄政王宋钦凶名赫赫,不近女色。唐瑜一直都相信传闻,直到……唐瑜跪地:求王爷救我父亲。宋钦淡笑:陪本王一个月,如何?他披着狼皮,骨子里却是忠犬,凶巴巴叼她回窝,小心翼翼动爪。
  • 系统之娱乐天后

    系统之娱乐天后

    【新书《快穿:每天都在和男主作对》:一场以生命为赌注的快穿游戏,一个以游戏为借口去深爱的人。1v1,SC】18岁之前的秦暔,身形臃肿,胆小怕事;18岁后的秦暔,完美蜕变,系统在手,天下我有!她是作为歌手永不能被超越巅峰,她是作为演员永不能被打败的奇迹!多钻石唱片、顶级广告代言、时尚宠儿、戛纳影后……背靠顶级造星系统,站上娱乐圈的顶端!她是秦暔,她是娱乐圈的女皇!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明伦汇编人事典癖嗜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癖嗜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道路

    道路

    这天天气很好,有阳光,时间临近中午,大街上刮起了风。这一天,已经过了一年中最最好的日子,进入到十一月份,生活开始变得沉闷而无趣。然而秋天的尾巴永远令人吃惊。刘冬穿了一双橡胶底的大棉鞋,从刘氏越瓷研究所走出来,他那双棉鞋的脚后跟裂了一道口子,踩在水泥地上,发出踢踢踏踏的声响。他刚走到大门口,还来不及关门,看到小飞从车上走下来,用力甩上车门。小飞是特意过来找刘冬聊天的,刘冬今天大清早给他打电话,说要转让研究所,他想过来问问他到底什么情况。明晃晃的大太阳底下,风是冷的,他们两个站在冷风里,刘冬拍了拍小飞的肩膀,十分亲密地搂住他的脖子,把他往外面拽。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
  • 知青(全集)

    知青(全集)

    根据该书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由唐曾、傅晶、王凯、张龄心等主演,2012年央视1套播出;改编的同名电影,由谢园、郭涛等主演,2008年上映。本书讲述了北京、上海、哈尔滨等地的知青下乡插队和赴生产建设兵团垦荒的故事,塑造了赵天亮、赵曙光、齐勇、傅正、孙敬文、孙曼玲、冯晓兰、周萍、吴敏、李君婷等一大批知识青年以及他们的父辈和连队领导的生动形象,描写了一代人的爱情、友情、亲情,真诚地表现了一代青年对当时中国现状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
  • 云顶之弈之唯我旗皇

    云顶之弈之唯我旗皇

    曾经的dota自走棋第一人,被人陷害在牢狱之中待了两年。两年后云顶之弈横空出世,林峰携风云之势归来。我失去的,终究会自己亲手拿回来。你们,感觉到颤抖了么!!! (和大家分享一些有意思的套路,快乐起来,求推荐票,求收藏)
  • 简囊远行

    简囊远行

    《简囊远行》山东诗人李金昆最新作品集,分为四辑。这是一部意象丰盈而又富含生命体验与存在之思的佳作,能够让人在愉悦于诗艺之美的同时,也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连同自然与生命绵延中那些难以道说的神奇、神秘、幽微、深奥有所凝思和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