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507100000011

第11章 当今社会的(3)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素质虽然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个别指标离小康标准仍有一定的差距,对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的问题仍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近几年我国人口素质提高的基础不扎实,出现小幅波动状况,需要继续巩固,如成人识字率1996年和1997年就略有下降,两年分别为81.8%和83.3%;另一方面,其他人口素质指标显示情况并不乐观,如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婴儿死亡率至1997年仍一直停留在33%的水平上,没有明显改善。另外,西部地区人口素质总体水平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1995年的0.19%增加到1999年的0.22%,但仍然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比如日本为11.8%、美国为12.2%、英国为17.3%,印度为0.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还要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也要相应增加。

第六,居民的精神生活不断充实,但精神文明建设仍需加强精神生活的提高是社会发展水平的一种表现。精神生活是刻画人们生活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社会道德以及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状态。全国总体衡量1999年居民的精神生活已经实现了小康标准,按确定的教育娱乐支出比重和电视机普及率两项指标综合达到的程度计算,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8%,中部地区为94%,西部地区为91%。

精神生活的变化在消费结构上得到了明显体现。1999年,全国电视机普及率由1980年的11.9%增加到几乎全面普及,提前达到小康标准。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消费领域明显扩大,用于购买各种日常用品及耐用消费品的支出迅速增加。用品趋于高档化。2000年农村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相关服务性支出额人均为75元,比1995年增长16.1%。其中用于家具和家庭设备方面的支出增长27.8%。

从总体上看,人们的精神消费正在向健康型和知识型发展。

居民用于二食品消费支出的比例逐渐下降,非食物性支出尤其是服务性等非商品支出比重不断增大,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服务性精神消费增长较快。1999年,全国教育文化娱乐支出比重由1980年的3%上升到11.59%,已超过小康标准值。

但是,在居民精神生活不断充实的同时,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的薄弱环节也日益显现。例如,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在社会治安综合冶理方面,在社会的诚信教育方面,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等,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存在将会制约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充实。所以必须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而现阶段尤其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视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七,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小康社会的另一重要标志。至1999年这类指标已实现小康标准的91.5%,其中东部地区实现程度为95%,中部和西部地区实现程度分别为91%和88%。可喜的是,1999年反映小康标准的核心指标之一,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6.55%,首次超过15%的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为100%。

尽管如此,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环境保护工作还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我国农村生活环境的改进重点不同于城市,如果说城市是工业污染、空气和水质污染的治理,那么农村则是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的治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数据,1998年,农村建立保障网络的乡镇数为18749个,全国有医疗网点的自然村比重达90%以上,改水受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90%以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的县以上百分比,1998年为80%,根据推算1999年为83%,小康实现程度为83%。

今后我们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路还很长、很艰巨,要重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加大各种污染现象的治理力度,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尽管国家已经加大了环保投入,启动了各种生态保护工程,颁布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有关法规,但是这些环保工程的实施还是相当艰巨的,需要全国人民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抓紧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

新世纪建设小康的新起点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而也就使我国在新世纪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那么,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建设起点是什么呢?这个起点就是我国当今社会的小康水平,也就是当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的总体水平和改革开放政策所开创的新局面。因为新的发展阶段只能在当今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进入小康社会是一次历史性跨越,它标志着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必然成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起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建设起点。对于这个建设起点,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概括为四个方面。

起点之一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迈上新台阶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总体来看,到2000年底进入小康社会之时,我国的经济建设、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实现了继从贫困到温饱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个明显标志,也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起点。这个起点的具体内涵是:

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经济稳定性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我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总量提前实现了“翻两番”。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亿元民币,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4万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近10%,是新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6.5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我国不仅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且经济稳定性也不断增强。1978~1997年,经济增长率的极差,即年度最高增长率与最低增长率之间相差11.4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前26年,经济增长率的极差高达48.6个百分点。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第二个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1997年,在经济实现8.8%的快速增长的同时,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仅上涨了0.8%,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标志着我国成功地摆脱了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大起大落和通货膨胀的困扰,开始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明显缩小了中国与当今世界最发达国家的差距。根据国际权威经济组织公布的资料,1990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排名第10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二。“九五”期间,我国的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7位。到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近两倍,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6位,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中国已经进入世界经济领域的“重量级”阵容。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瓶颈”制约明显缓解

在产业结构方面,我们通过优先发展轻工业,扩大高档耐用消费品生产设备的进口,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变了改革开放前“农业基础薄弱、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使我国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协调,并向优化和升级方向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28.1%下降到15.9%,农业劳动者在就业者中所占的比重由70%下降到50%以下,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在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也有明显改善

第一产业中,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林牧渔业比重上升,反映了种植业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农业经济多种经营进一步扩大;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轻工业优先”的局面转为“重工业带动”的趋势,表明我国工业产业结构正逐步由偏重“消费补偿”的轻型结构向“投资导向”的重型结构升级;第三产业稳步增长,已成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等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表明我国第三产业正向高层次、多样化的方向迈进。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基本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合理化阶段的任务,开始进入产业结构升级与高级化的阶段。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善,使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产业。如原材料、燃料动力、交通运输等产业的紧张状况得到基本缓解。

商品供应日益充足,短缺经济悄然离去

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商品短缺问题,已经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将打破现有的低层次的平衡,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平衡。从优先发展东部地区,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布局正在新的广阔空间展开。目前,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仅最近3年,国家已经在西部地区开始启动13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6000亿元。

对于中国20年间经济发展的变化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世界银行的专家评价道:“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起点之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整体协调和持续发展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把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使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始进入整体协调和持续发展的新时期。这也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和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起点。这个起点的具体内涵是由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教育发展成就斐然

自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成功地实施了重点基础研究规划、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计划、国家重点工业试验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行动,硕果累累。

特别是在基因测序、载人航天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引起世界瞩目。在教育方面,全国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壮年文盲。小学升学率提高了20.9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到556.1万人,比1995年增加265.5万人,增长了1.1倍,毛入学率由1990年的3.4%提高到2001年的12%。实践证明,教育是科技进步的根本,没有教育事业的高度发展,就不会有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而科技创新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是抢占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中国的科技水平。

我们在不断推进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正确的思想鼓舞人。不断增强先进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全面繁荣我国的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使文化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例如,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所取得的成效就十分明显。截至2000年底,我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2.1%和93.4%,分别比1995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和8.9个百分点,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到2000年底,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7920万户。

此外,社会保障事业、卫生、体育事业发展迅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我国越来越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这就使我国在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测算,目前我国的人文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水平在国际上的排序,都高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排序位次。这是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整体协调和持续发展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同类推荐
  • 俄罗斯重新崛起中的“全球性影响”

    俄罗斯重新崛起中的“全球性影响”

    苏联曾是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俄罗斯却成了发展中国家。落差不但是心痛,而且还是动力。普京要给世界一个强大的俄罗斯。21世纪开始的十多年,俄罗斯重新崛起,其进步和影响越来越大。《俄罗斯重新崛起中的“全球性影响”》从重大事物的多国协调、国民经济领域的止乱上轨、国际关系上的掌控作用,以及东西方兼顾全球协调的战略等方面,以G20圣彼得堡峰会、金砖的俄罗斯、叙利亚危机的处置、“双头鹰”式的牵动机制等为例,来反映俄罗斯快速发展和重新崛起中的“全球性影响”,以及俄罗斯推动世界的潜力逐渐明显的趋势。
  •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这部著作全面、系统而又概略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情况,展示了我们党通过扎实的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懈探索及巨大成绩。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共产党人不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但我们是实践论者,始终重视实践经验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译文经典)

    《分裂的西方》围绕美国911事件以及随后美国入侵伊拉克,阐述了欧洲一体化的问题,特别提到了联合国的改革和未来。他指出,造成西方分裂的并不是国际恐怖主义的危险,而是现今美国政府的政策。该政策忽略了国际法,对联合国弃之不顾。这条裂痕已经贯穿了欧洲,也贯穿了美国自身。作者希望提醒大家注意这种差异,他以此为契机研究国际法宪法化,旨在探讨欧洲一体化的问题。
  •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18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省人大会堂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 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

    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作了全面的战略部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遵循。本书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及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指导方针、主线、基本目标、总体布局等几方面,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的基本理论及实践路径,对广大党员干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和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总部署有一定的帮助。
热门推荐
  • 盛宠妖妃:太子别乱来

    盛宠妖妃:太子别乱来

    一味乌绳草,一粒忘忧丹,她便成了病秧太子和狐狸庄主关注的对象,一个是弑母之仇放不下,一个死父死之谜解不开。一场被设计的灾祸,她死里逃生,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折磨,她冷漠,多疑,虚伪,她想要的一直都很简单,救出胞弟就好。可是命运为什么要把她,拉扯在一场是是非非中。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脉客是怎样炼成的

    脉客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人的成功,15%可以归功于他个人的专业知识,85%却要归功于人脉关系。脉客翻译成中文为“人脉经营”。人们通常称其为脉客。在好莱坞,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what you know),而是在于你认识谁(whom you know)。”这句话的本意并非让人们抛弃专业知识,而是强调“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门票”。本书通过一些自内向外的方法,让我们在“人脉经营”的道路上受益终生。
  • 爱情的质地

    爱情的质地

    浸入这方冰晶的华美之表、炫美之光、纯美之心、凄美之境、唯美之意,谁个都会流连忘返,意犹可可。于是,循着这样的视听渴念,我们又开始拂动《倾情之恋》、《从今以后谢风流》的曼妙裙裾。三个不等的玲珑故事,三个仿佛的玫瑰家园,三个相递的情感部落,在陈家生、吴宁、高建波、费铭、张索索等人“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的倚望中,凝成了《爱情的质地》。这个集子真好,有一种丝绸的感觉。柔柔的,滑滑的,凉凉的,不小心划拉一下又会是怔怔的,涩涩的。这是否就是爱情的质地?或者,这中间的通感就是构筑爱情的灵感?
  • 最后一次活着

    最后一次活着

    张明在重生第五十五后,系统突然故障,他不得不好好经营自己最后一次生命。他以为自己会平平淡淡的度完一生,然而,一桩案件却将他牵扯其中,等他想要自证清白时,事情的发展却又出乎意料…………
  • 爱情的那一抹悲伤

    爱情的那一抹悲伤

    有些爱情,真的是如同《好久不见》中唱的那样:我多么想再见你一面,谈谈你最近改变。不再去说从前,只是寒暄,只想对你说一句,好久不见~!
  • 钟情未然

    钟情未然

    生活在小镇上的女孩儿未然,性格开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她有青梅竹马的异性孟潮还有调皮搞怪的朋友苏华,在打打闹闹中,未然和孟潮之间暗生情愫并在朋友苏华的帮助下,与他走在一起。但命运总是作弄人,高考后,因孟潮的父亲孟津海的干预下,孟潮被迫在没与未然打招呼的情况下远赴国外……未然考上当年两人一起约好的D大,在这里,她和才女茹婷、敏感善良的任嘉斐、冰山美人夏妍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在清浅时光荏苒行的岁月,四人又将演绎怎样的爱恨情仇……孟潮归来后,又会让未然的生活产生怎样的波澜……欢迎大家在清闲的时间内,翻开这本书!
  • 闲话三国

    闲话三国

    《李国文文集(第11卷)?随笔2:闲话三国》为李国文随笔之一。主要内容素以直面现实,关注众生,剖析人生百态为特点;近二十年来,虽沉潜于历史,但他的目光也并未脱离当下,用嬉笑怒骂、幽默冷辣的文字,表达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理解,自有一种严肃和深透。
  • 重生之寒门贵女

    重生之寒门贵女

    往事不可追,人生重头来过,能否活出精彩,弥补遗憾,看唐青梅的精彩人生。
  • 道北名门

    道北名门

    由张之沪编著的长篇小说《道北名门》以西安城市平民阶层生活为背景,叙述“十三孩金家”从饥饿年代到改革开放的命运浮沉和坎坷经历。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娓娓道出了生于穷乡僻壤,经历了社会大动荡的道北人的俗人俗事,平凡人平凡事,于诙谐处见侠骨豪情,于调侃中现世间苍凉。情节曲折,行文率直,语言幽默,历史涵盖面大,故事鲜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