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永远快乐是根本不存在也不可能的,于是,钱钟书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阐释了这个道理:“‘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加添了迅速,增进了油滑……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我们不可能永远快乐,但是我们能够让快乐多一点。据说康德在其一生中,从未离开柯尼斯堡10英里以远。达尔文在游世界以后,余生就是在他自己家里度过的。马克思在不列颠博物馆过的时间,也占据了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伟人们追求的快乐并不是种在外人看来兴奋刺激的快乐,而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劳动来取得伟大就的那种深沉的快乐。这种劳动对很多人来说是痛苦,所以,“你要快乐,你该向痛苦里去找。”
也许快乐就是在平淡的点滴中寻找一种心灵的平静意境吧,但是该如何排除烦恼,寻找快乐呢?
有的人总是快乐不起来,因为他们总是抱怨生活给予他们的太少太少,他们爱跟自己较劲,遇上一点事,就胡思乱想,给自己制造烦恼。每月工资花不到月底,心里烦恼;工作做不好,心里烦恼;年终没评上先进心里烦恼;碰上某个领导没有向他们打招呼,他们也烦恼……
其实快乐很简单,关键看你有没有勇气向痛苦说再见,向快乐出发。乐观的人,也时常陷入情绪低潮。差别似乎在于,他们已经习惯低潮情绪,他们似乎真的不在乎这些了,因为他们知道,过些时候,他们就会再度快乐起来。对他们来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我们感到难过时,不要抗拒它,试着放松,看看除了恐慌,我们是否能够保持从容与镇定。不要对抗自己的负面情绪,只要我们很从容,他们就会像落日一样消失在夜幕中。
应当以适当的角度,来面对自己当前的苦恼,并明白世界总在不断地变好。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往快乐,那就是停止担心超乎我们意志力之外的事。
学会为自己创造快乐
一位年轻人决定外出游学。临行前,他去向一位智者请教,希望他能为自己指点一二,这样在人生之旅就不会或少跌跟头。
见到智者施礼后,年轻人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很多比你年长很多的人,从他们问的问题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给他们多少解释,都不可能让他们明白真正重要的道理,就只好让他们那样好了。”少年满怀虔诚地听着,脸上没有流露出丝毫得意之色。
智者接着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一个快乐的人一定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一个忧伤的人也会给别人带来烦恼。为什么呢?因为“情绪”也会像感冒病毒一样传染,正面和负面的情绪都会影响周围的人。因此,当你努力让自己快乐时,周围的气氛也会变得活跃、愉悦。
生命中快乐的事情不是很多,但是快乐是可以创造的,这样要看你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正如智者给年轻人的四句忠告,当你记住并能悟出其中的真谛时,你一定能成为一个快乐并且能为别人带来快乐的人。
谁能抓住快乐,谁就能获得快乐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学会了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快乐,比如在有阳光的草地上打滚,在小溪中抓螃蟹,吃上一支雪糕……但是,随着成年,很多人却感觉快乐越来越少了。事实上,生活中的快乐并没有减少,而是我们忙着“抓钱”、“抓权”、“抓房子”……惟独没有抓住快乐。所以,很多人身居高位却没有快乐,也有很多有钱人也过得不快乐。一位生活中的智者曾说:“即使我们一生中很多东西都没有抓住,也不要紧,要紧的是要抓住快乐,谁抓住了快乐,谁就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人。”
据说,古代一位智慧的老人临终前告诉他的子孙们,他死后不准在墓碑上刻下他的任何功劳、美德,只准刻下一句话:“谁为富?知足者。谁知足?无名小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生活中真正富有的人是知足的人,而知足的人总是默默无名的人。他们知足常乐,甘愿拥有快乐而普通的人生,绝不为了获得物质上的富有而放弃自己的快乐生活。
有个叫麦克的年轻人,在地里劳作时挖出了一大块金子,他高兴地抱着金子回家。
在路上,麦克遇到了一个骑马赶路的生意人。麦克发现生意人骑的那匹马是良驹,他想:“如果我拥有这匹千里马,该是何等快乐的事情啊!农闲之余,我就能骑着它在空旷的田野里快乐的奔跑。”于是,麦克用金子换下了生意人的那匹马。
然而,麦克骑着马才走了一段路,那匹马绊了一跤,把骑在马背上的麦克摔了下来,他的左手着地时蹭破了一块皮。
麦克边抚摸着伤口边想:“骑马太危险了,还不如用马换匹奶牛,这样妻儿每天都有鲜牛奶喝,一家人该是多么快乐啊!”
麦克果真用马换了一头奶牛。
接下来,麦克继续与别人交换着他认为更好的东西。他用奶牛换了一只山羊,用山羊换了一只鸡,后来他又用鸡换了一把斧头。
现在,麦克的腰里别着一把斧头,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呀!农闲的时候,上山砍柴卖,还能补贴家用呢。
这时,麦克感觉到有点口渴,他来到路边的水井旁喝水。当他跪在井边用手捧起水时,别在腰间的斧头掉进了水井里。
这下子,麦克一点也没有惋惜,他甚至觉得腰间没有了斧头,自己在路上走得更快,更轻松。于是,麦克无比幸福地回到了家里。
耶稣在向门徒透露了自己的基督身份之后,对他们说:“一个人赚得了整个世界,却丧失了自我,又有何益?”可这句意味深长的话,却没有令多少现代人谨记。许多人在读完这则故事后,都会感到惋惜,会认为麦克是一个愚蠢的家伙。甚至有人会想,如果是我,肯定用斧头换来鸡,再换山羊,换一头奶牛,换一匹马,最后用来换一块金子。
当我们这样想,并且去这样做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当接到死神的邀请书时,我们除了拥有金子之外,却不曾拥有过快乐。而麦克呢?得到了幸福和快乐的一生——这才是生命中真正无价的金子!
选择幸福,你就幸福
如同人能够选择积极的心态一样,幸福也是可以选择的。
一位经常愁苦的少妇问自己快乐的邻居:“你为什么这么幸福呢?你不是也和我一样坐公交车上班,也是‘房奴’一族吗?你一定有关创造幸福的不可思议的秘诀吧!”
“不,不,我只是选择‘幸福’而已。”邻居乐呵呵地说。
在西部山区有一位还未脱贫的农民,他常年住的是漆黑的窑洞,顿顿吃的是玉米、土豆,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个盛面的柜子。可他整天无忧无虑,早上唱着山歌去干活,太阳落山又唱着山歌走回家。别人都不明白,他整天乐什么呢?
“我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夏天住在窑洞里不用电扇,冬天热乎乎的炕头胜过暖气,日子过得美极了!”农民回答说。
这位农民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从不为自己欠缺的东西而苦恼,这就是他能感受到幸福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拥有的比这位农民的何止多十倍,百倍?但还是被自己忽略。我们习惯于到处寻找幸福的秘诀,却不知幸福在我们平常的日子中。如果你一味追求物质上的富有,就容易将幸福的真谛忽略。
选择“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亚伯拉罕·林肯曾说:“人们如果下定决心要拥有幸福,他就会拥有幸福。”换言之,如果你选择了不幸,你就会变得不幸。
生活中的你,假如是不幸的,请不要责怪上苍和周围的环境,而应反问自己,为什么选择不幸?
选择幸福的人不会在意拥有多少金钱,不会在意职位的高低,不会在意住房的面积。在此,我们有必要记住先哲的一句话:“不要计算已经失去的东西,多数数现在剩下的东西。”这个极为简单的数数法就是选择幸福的一种秘诀、一种智慧。
自给自足,是幸福最主要的因素
自给自足,自己就是一切,这就是幸福最主要的品质。
我们无须过多重复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在商福特那措词巧妙的话语中也出现过问样的思想:“幸福决非轻易获得的东西,在别处不可能找到,只有在我们身上才能发现。”
当一个人确信自己不能依靠其他任何人时,生活的重负和不利的处境、危险和烦恼就不仅难以计数,还不可避免。
追逐名利,饮酒狂欢,生活奢侈,所有这些都是通往幸福之路的最大障碍。它们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使我们享受到种种乐趣、欢快和愉悦,但它们同样也是导致期望和幻想的过程,而不断变幻的谎言将成为其不可避免的附属物。
一位怀才不遇者去寺庙拜访一位高僧。
“施主,”高僧问道,“你为什么这么愁眉苦脸呢?”
“我都四十多岁了,大师,”怀才不遇者说,“可我至今还未找到自己的位置啊!”
“你要找什么样的位置呢?”
“不知道。”怀才不遇者沉思了一会儿,又改口说道:“适合我的位置。”
“你的位置就在你自己的脚下!”高僧说完,弯腰拾起一片落在地上的梅花瓣,十指拈花微笑。
怀才不遇者顿然醒悟。自己正肃立在高僧的对面,头顶是一树怒放的腊梅,脚底是落满梅花的土地,这不正是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吗?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和这位怀才不遇者一样,总是不满足,总是忽略了自己身边美好的东西。比如,你虽然从事着一件平凡的工作,但你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家中人人健康,无灾无病;你的收入虽然不高,但你懂得合理开支,因此小日子过得依然有滋有味,绝无那些富贵病的侵扰;你的爱人虽然外貌普通,但她淳朴善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样样内行;你的孩子虽然没有考上大学,但他却懂得尊敬父母,懂得自尊自爱……
知足与快乐相关,因为知足后心境才能平和,待人才能谦和,微笑才能自然,虽然日子平淡如水,也能够从中享受生命的天伦之乐。这种人生境界是整日泡在荣华富贵中,而永远没有满足感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很显然,知足与不知足,还有一个欲望大小问题。知足的人欲望很低,或者自己不愿被欲望所控制,他把欲望看做是一种可大可小,可有可无的东西,能够实现一点就已经福分不浅,如果不实现,也毫不在意,放弃或转换到其他方面就是了。知足的人照样知足,照样欢乐。
《牛津格言》中说:“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如果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如果我们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他人攀比,那么,每一天就都是充实的、美好的。
清人笔记小说中有一首《行路歌》:
别人骑马我骑驴,
仔细思量总不如,
回头再一看,
还有挑脚夫。
这首歌大意浅显,但足以警醒世人。哲人曾说:知足常乐,又说安贫乐道。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一个容易对生活感到满足,没有贪婪攀比之心的人,烦恼总是最少的。因此,他的生活也就比别人更美好得多。但如果你的双眼总是死盯着别人所拥有的东西,而忘却了自己身边已有的一切,那么,你永远也感觉不到快乐。
幸福就在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中
一位哲人曾说:“幸福就在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中,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伸出手掌去把握它,用心灵去感受它,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体验幸福的前提不一定是你要腰缠万贯,享尽山珍海味,也不一定是要高官厚禄,呼风唤雨,高高在上,只要你懂得用心去生活,无论你多么平凡,都能收获幸福。
有一个女孩是一名普通的员工,拿着微薄的薪水,住在郊区租来的平房里,总之,生活简单而平淡。
那位女孩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有一天,我拥有了一大笔金钱……”
朋友们以为她一定会说买别墅、买豪华车,最不济也要到五星级酒店去饱饱口福,去赛特、蓝岛包装包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