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800000047

第47章 明:不合格的皇帝和官僚(2)

为了加强对自耕农经济和国有农业的控制,明帝国建立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改革了元末户籍散失、赋役征发无据的状况,为明帝国的赋役征收提供了依据,从而有利于更加严格地管理。到洪武二十年,明帝国在全国范围内丈量土地,制成《鱼鳞图册》,用以核实田亩赋税,以防隐漏。

在国有农业之外,还有盐、茶等物资的国家专营经济,也是明帝国国有经济的重要部分。

对地方豪强的抑制和对自耕农经济、国有经济的保护和促进,基本上就构成了大明帝国初期的经济基础。如果我们大家稍微注意一下以前的各个帝国的经济基础,我们就会发现,大明帝国初期的情况与西汉最为相似。到这里,我们不禁要说历史从西汉出发一千五百年后竟然又回来了。当然,并不是真的回来了,很多地方已经不同了。我们后面再说。

第四,大杀功臣,广封诸王。

前面已经讲了胡蓝党狱。除了这两次大狱之外,屡建大功的朱元璋的亲侄朱之正,亲外甥李文忠,开国功臣大将冯胜、傅友德等也都无一幸免于难。比如冯胜,《明史》说:“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什么“细故”呢?就是在自己家里埋了点兵器。这个很有点儿像西汉周亚夫。

在大杀功臣的同时,朱元璋还广封诸王。除长子朱标被册立为太子外,他的二十三个儿子和一个从孙都被封为藩王,分驻于全国各个军事要地,以“藩屏帝室”。这些藩王各置官属。护卫甲士,少者千人,多者至万人。如宁王朱权,就藩喜峰口外的大宁,“带甲八万,革车六千”,俨然是一支不小的武装力量。有人劝朱元璋别这么做,以免引起类似西汉时七国之乱的局面,他不但不听,还以“离间骨肉”的罪名,把劝他的人抓了起来。

第五,以比较严格的宦官管理制度控制宦官、任用宦官。

朱元璋作为开国之君,特别重视从历代王朝的兴替中吸取教训。对于宦官问题,他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他说:“吾见史传所书,汉唐末世皆为宦官败蠹,不可拯救,未尝不为之惋叹。”因此就建立了比较严格的宦官管理制度。主要有四不:一是不御外臣冠服,衣着上与外臣相区别。二是不得兼任文武官职。三是不许干预政事。四是不许与外官结交。

在建立这些管理制度的同时,朱元璋又重用宦官。很多人都以为明代的宦官势力是在朱棣当政以后才逐渐壮大起来的。其实不然。早在朱元璋执政时期,宦官就是用来牵制官僚集团的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朱元璋主要让宦官集团做什么呢?

其一,传达军令,回报军情。比如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在对总兵官指挥杨仲名的诏书中就说:“昨已知兵行之期,今未知兵行何地,特遣内臣吴诚诣军观尔之兵”。

其二,稽核课税,察访官吏。比如有一次,有人说参军郭景祥的儿子作恶多端,朱元璋就命宦官佛保前去调查。再比如洪武十年,《明太祖实录》记载:“户部奏:天下税课司局征商不如额者一百七十八处,宜遣中官、国子生及部委官各一人,往核其实,立为定额。从之。”这里的“中官”就是宦官。

其三,作为使节出访。比如洪武二年,“遣内臣送高丽流寓人还其国”。再比如,洪武二十八年,“诏遣内使赵达、朱福等使暹罗斛国”。“内臣”、“内使”也是宦官的别称。

其四,参与内政。比如下圣旨任命官员,必须经由尚宝监、印绶监。这两个宦官掌管的部门分别管着圣旨的印和纸。相当于,一个管盖章,一个管打字。再比如一些重要资料(户口、耕地、课税等)也由宦官保管。还比如,各种符验、金牌的掌管和使用也要经过宦官。当时规定:“凡在内公差人员系军情重务,及奉特旨差遣给驿,本部填给勘合,所差人员转赴内府关领符验”。如此一来,各种政事,从官吏的任用、钱粮收支到军队调拨,都必须经宦官之手。你说这叫不叫参与内政?

有人也许奇怪,朱元璋不是不许宦官干预政事吗?我个人的理解是,朱元璋的意思是只让宦官参与执行,而不许他们参与决策。朱元璋大权独揽,谁都不相信,当然宦官无法插足决策,但他没想到他的子孙没他那么忠于职守,后来有的皇帝甚至干脆当起甩手掌柜,让宦官们自己去决策。总而言之,在朱元璋这里,宦官既很受重用,又很受限制。

有了这一系列的部署,大明帝国的基本框架就建立起来了。朱元璋所建立的大明帝国,以自耕农和国有经济为基础,形成了以皇帝及其控制下的宦官为核心,以诸侯王为外援,以清廉的知识分子构成的官僚体系为中坚的庞大帝国。

二、藩王当皇帝

这个政权结构应该说比较好,在朱元璋执政时期也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生产得到较为迅速的恢复。朱元璋对此非常满意。在他看来,没有了可能造反、篡权的权臣、地方豪强和军事将领,没有了干预朝政决策的宦官,也没有了贪官污吏逼迫农民起义,再加上骨肉兄弟的相互扶持,大明帝国可以长治久安了。事情当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

朱元璋一死,就立即出了一个类似于西汉七国之乱的靖难之役。这个是几乎所有不喜欢朱元璋的人都乐于用来嘲讽朱元璋的事件。这个事件证明了,朱元璋广封诸王是错误的,大杀功臣也是错误的。白寿彝先生就说:“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原本是为子孙计,以防止功臣宿将居功自傲,不利于子孙的统治,不料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其孙建文帝朱允炆却因他杀戮过甚,而找不到可领兵御敌的大将,最后为燕王朱棣所打败。”

这其实只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建文帝在削藩这个问题上犯了一系列错误,不能全怪朱元璋没给他留下能征善战的将领。如果我们站在更高一点的立场上来看,其实无论朱棣和朱允炆谁赢谁输,对于大明帝国的统治而言都没有什么影响。朱棣篡了位,但明帝国不还是明帝国吗?恰恰是由于朱元璋一死就立即爆发的这场靖难之役,将分封制复活这个影响帝国统治的问题彻底地解决掉了。朱棣是诸侯王,但却不是分封制的代表。正由于他以诸侯王身份篡位,所以他更加严厉而有效地进行了削藩。大明帝国不但没有因为这次内乱而衰弱,反而得到了巩固。

由于得到了巩固,在永乐时期大明帝国的国力达到了巅峰。在这段时间里,大明帝国做了几件非常重要、对后世影响非常之大的大事。

第一件大事,迁都北京。

中华帝国所有政权统一天下都是从西北往东南发展,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北宋、元都是如此。唯独朱元璋建立的大明帝国的根据地在南京,是由南而北统一天下的。朱元璋统一天下以后,也就以南京为首都。

以南京为首都有它的好处。第一,经济发达,资源充足。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早已移到了江南,粮食、盐等重要的战略物资也主要来自于江南。建都于江南就免去了常年向京城运输战略物资的问题。第二,远离游牧民族的威胁。当年北宋定都开封,有人就说这里地处平原,没有屏障。一旦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下,直接就兵临城下。在南京就没有这个问题。本来就离得远,又有长江天堑的保护,首都很难被攻下。

但是,建都于南京也有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偏居东南,对中原的控制力不足。另一个,离前线太远,不利于指挥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朱棣篡位以后,还有第三个问题,即江南这一带不是他原来的地盘,他自己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固。

所以,考虑到这几方面的问题,朱棣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开始,基本上就待在北京。皇帝待在哪儿,全国的政治中心当然也就在哪儿。事实上从公元1409年开始,北京就已经是大明帝国的政治中心,到永乐十八年,朱棣正式下诏迁都北京。

建都北京是好还是不好呢?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对此事大加称赞。比如白寿彝先生就说:“以大都作为首都,是中国封建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步骤。大都作为全国政治中心,使漠北与中原地区统一在一个政治中心之下,加强了长城内外、大漠南北的联系。朱棣迁都北京,正是继续推进这一进程,肯定了北京作为全国统治中心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统治广大中原和南方,而且还包括北方的黑龙江、贝加尔湖、阿尔泰山一线广大地区。它不仅是联系汉人与南方各族人民的纽带,而且也是联系女真人、蒙古人、西域各族人民的纽带。朱棣的迁都表现出了他的政治远见。”

站在今天整个中华民族的立场上,这么说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明帝国来看,以北京为首都,也是有问题的。最主要的就是离前线太近。北方地区,一直是游牧民族政权崛起之地,将国家的首都放在北方危险可不小。

别的不说,就说蒙古。严格地讲朱元璋建立的明帝国并没有灭掉元帝国,而只是将它赶出了中原。后来,虽然元帝国退化回了蒙古部落联盟,但其军事实力依然很强。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游牧民族,也是隐患。

所以说,对于明帝国而言,在北京建立重镇来“控四夷”是必要的,而把首都建在这里,则存在一定的风险:万一控不住岂不糟了大糕?

第二件事就是强化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

朱棣也是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他对于边疆和少数民族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胡萝卜是地方自治。朱棣在边疆地区建立了大量的羁縻卫所。所谓羁縻卫所,也就是这些卫所的首领由当地的部落首领担任,给予都督、副都督、都指挥等官衔,管理当地政务,朝廷则不加干涉。不但不干涉其内部事务,而且经常给予赏赐,加封边疆地区的民族、宗教领袖。比如,羁縻卫所的首领要定期到北京朝贡。这种朝贡既表现出一种政治上的隶属关系,又是一种贸易形式。在这个贸易当中,朱棣主张“厚往薄来”,即赏赐给予要厚,不吝金钱财物;所取要薄,不要失远人之心。再比如朱棣封西藏宗教领袖哈立麻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妙智慧善普应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存佛”,命其统领天下释教,同时赐给诰印、金银、彩币、法器、鞍马,其徒也被封为大国师。朱棣还敕封许多番僧以王号,如大乘法王、大慈法王、阐化王、赞善王、护教王、辅教王等。

光用怀柔的手段也不行,该强硬的时候,朱棣也强硬得很。比如永乐七年,朱棣派使节赴鞑靼,要求“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岂不美哉”!不料,使节被杀。朱棣大怒,声称“逆命者歼除之”。当年7月,朱棣派淇国公丘福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十万征讨鞑靼。但由于明朝对鞑靼的力量估计不足,指挥失当,十万人马竟在胪朐河全军覆没。第二年二月,朱棣亲率五十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在斡难河畔大破鞑靼可汗本雅失里的大军,接着又在兴安岭击破其太师阿鲁台的军队。这次北伐,明军大获全胜。

通过这样又打又拉,大明帝国的疆域和势力范围得到了巩固和扩大。

第三件事就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了。

《明史》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所以派遣郑和等人通使西洋。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壮举。郑和七下西洋,六次在永乐年间。他先后到达三十余国,航程最远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海口。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与西南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通过下西洋,明帝国威震海外,但是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一些西方学者说郑和下西洋是侵略。这真是大错特错。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的确使用过武力对一些国家进行征伐,但是,明成祖对海外各国采取的是恩威并施的招徕政策,并不是武力征服,更没有进行掠夺。说到底,郑和下西洋并不出于利益的考量,而是出于面子,所谓“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实际上就是做广告、搞宣传,不为赚钱。说得难听一点,下西洋就是大明帝国的一项面子工程。由于郑和下西洋而发展起来的朝贡贸易事实上并未给大明帝国带来多少物质利益,反倒是消耗了巨大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正是因此,当大明帝国经济实力不足时,下西洋也就停止了。

其实谈到郑和下西洋时,我个人的感觉是矛盾的。一方面,我为郑和的壮举而感到自豪,为我们国家这种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和平的外交方式而感到骄傲;但另一方面,却又为如此的壮举既没有促进中国经济、贸易的发展,也没有促进人们思想的开放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感到惋惜。

第四件事是编书。

朱棣在位期间,经常聚众编书,编有《古今列女传》《历代名臣奏议》《五经四书大全》《为善阴骘》《孝顺事实》等。为什么要编书呢?主要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朱棣组织人编写的这些书都有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忠孝仁义。朱棣进一步强调程朱理学为学术正统。比如朱棣派人编辑的《五经四书大全》,其目的就是为了宣扬程朱理学,用以控制士人的思想。

当然,编书本身也有很重大的文化意义,有利于保存文化。比如永乐五年,即公元1407年编成的《永乐大典》。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型类书。全书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其中仅目录就有十六卷,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自先秦至明初,所引书七八千种之多,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极为珍贵,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有很大的作用。

永乐时期,大明帝国的国力虽然达到了巅峰,但是,真正的危机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

同类推荐
  • 欧洲政治文化研究(欧洲研究丛书·研究系列)

    欧洲政治文化研究(欧洲研究丛书·研究系列)

    《欧洲政治文化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几位老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汇集。书稿的内容大概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别或地区的政治文化研究,这些国家或地区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以及北欧地区;另一部分为两篇专题性的政治文化研究,即关于欧洲现代重要政治观念兴起的探讨,以及对欧盟价值共同体的探讨。在对欧洲政治文化的研究中,作者力图突出两个学术上的关注点:第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不仅在历史背景之中来理解政治文化传统,也注意到政治文化本身的演化问题;第二是从关联的角度来看政治文化,作者的研究既关心政治态度、政治观念、政治意识形态这些政治文化的相关内容,也注意到这些内容与政治制度或政治运动的关系。
  •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英国政党制度与主要政党研究

    欧洲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都有一定的参考或借鉴作用。本书对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的政党及其执政经验做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我们参考的建议,主要内容有西欧政党的执政经验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战后英国的两党政治与执政经验、法国社会党和戴高乐政党与执政、德国主要政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意大利主要政党的执政经验、奥地利社民党执政的经验与教训等。
  • 外交:世代友好邦交

    外交:世代友好邦交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物态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的总体表现。
  • 乌克兰变局真相

    乌克兰变局真相

    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曾指出,“乌克兰是欧亚棋盘上一个新的克兰,俄罗斯就不再是一个欧亚帝国。少了乌克兰的俄罗斯仍可争取帝国地位,但所建立的将基本是个亚洲帝国……”
  • 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维度探析

    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维度探析

    过去的50年间,关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充斥了全世界众多学科中的文化和知识领域,从流行迄今,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美学、伦理学和哲学的论述对象,但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概念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后现代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这种缺席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研究力图在以往学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作为一种社会理论的后现代主义和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分析,弥补当前学界大多从哲学思潮或文化思潮的意义上去研究后现代主义的局限,着力凸显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理论维度。
热门推荐
  • 善于变通

    善于变通

    穷则思变,变则思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让问题迎刃而解,让人生游刃有余。四两拨千斤的睿智,败局变胜局的法宝;走出职场迷途的罗盘,告别人生困境的圭臬;战胜职场危机的利刃,走向人生成功的秘诀。山重水复+变通=柳暗花明,穷途末路+变通=康庄大道。
  •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魔法帝国

    重生魔法帝国

    一个本该死去的魔法师,一个活了上千年在法师界仍然垫底的魔法师,一个跟不上时代落后的魔法师,一个孤身一人一无所有的魔法师,在一个谈不上风和日丽的日子,一只穿梭宇宙的时空龙不小心打了一个喷嚏,然后,我们的主角重生了。他能否打破命运的枷锁,引领一个时代,镇压无数天骄,建立无敌的魔法帝国?
  • 谁是老板要找的人?

    谁是老板要找的人?

    在一些公司里,我们不难看到,一此受过良好教育,且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并没有在工作是取得很大的成绩;出没有赢得升或加薪的机会;更没有受到老板的欣赏。相反,他们还遭到被解聘的厄运。而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身上不具备现代企业需要的那些优秀员工的品质,即:1、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热爱工作;2、具有创新精神;3、积极行动,不要只想不做;4、高效的时间管理;5、崇尚团队合作;6、信心如同高贵的名誉一样重要;以上这些是人成为优秀员工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也是世界500强企业衡量心目中理想员的标尺。如果你还不具备以上的品质和能力,就不妨从《谁是老板要找的人》一书中去学习,从而使自己成为老板要找的员工。
  • 喜剧故事

    喜剧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封印的宝可梦日常

    封印的宝可梦日常

    —远处依稀传来的潺潺的水声—“有水就可能有树果,啊!这时候要能来一颗浸过溪水的凉丝丝的甜桃果,啊我的老天啊!“原野心里想着,手上速度一点不慢,甩出了六颗精灵球,白光闪过,六只宝可梦出现在了草地上。“伊布青绵鸟,你俩顺着水声去找找看,有没有我们常吃的那种粉色的水果,对圆圆的,找到了就回来叫我,我准备…啊!”话还没说完,鬼斯已经跑远了,原野只得对伊布和青绵鸟挥了挥手,冲着就要消失在森林边缘的鬼斯大喊道:“你别去惹之前那只巴大蝴啊!小心又被一顿胖揍!“看着鬼斯消失的方向,原野嘀咕着:“巴大蝴啊你可千万要再胖揍他一顿给他长长记性。“不用看都知道,那边草里叶子微微起伏的,是睡着了的走路草。“虽说草系宝可梦喜欢太阳,但一见阳光就睡翻的走路草,还真没几只,嘿嘿嘿~“原野想着,看向了趴在走路草旁边的尼多力诺。原野知道,那小子看着是睡着了,其实清醒着呢,有他在,睡翻了的走路草安全着呢。至于铁甲贝,吃的在哪,铁甲贝就在哪。这不,守着原野的背包,两片贝壳一开一合,嘎嘎作响,仿佛在说:“干哈呢,饭呢,快点儿的。”低头,看了看手心的藏山纹,原野感叹道:“又是阳光明媚的一个下午~“
  • 重生柱灭之刃成为剑圣

    重生柱灭之刃成为剑圣

    前身遭受不明生物的袭击而丧命的无尘重生了,重生在大正时期的日本,与此同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剑技。他苦练剑技,提着日轮刀,只为斩尽天下鬼。
  • 因为你阳光正好

    因为你阳光正好

    高中单纯美好时光,爱的纯粹小心,却又坚定不移。
  • 医宠狂妃

    医宠狂妃

    她,是组织里最出色的魔女特工,妖娆魅惑,徘徊暗夜,心狠手辣,除尽罪恶。她,亦是红遍军、政、商界的美女医仙。素手银针,救人于危难,杀人于无形。他,是这纷乱战国炙手可热的一方枭雄,权倾四方,冷酷邪魅,孤傲霸道。他,亦是深不可测,袖手天下的翩翩谛仙,银面遮脸,无心,亦无情。天辰大陆,天下四分,群雄逐鹿。一朝家国破,草包公主成了亡国公主送到敌国和亲。一霎移魂,金光作,凤凰现。她变成世人诟病的草包公主,花痴公主。十日弃妇?草包么?我会让你们知道草包也不是好欺负的,看我纤纤素手如何颠覆天下,让你们万劫不覆。本文穿越女强文,过程美男多多,结局绝对滴一对一!无虐无纠结!亲们放心跳坑哈!小片段一:风若言正想说着什么,一时感觉左胸口处如火烧热灼般疼痛,她用力的捂着胸口,冷汗潺潺的冒了出来。不一会这种疼痛遍及全身。半响过后,她目光变的沉静清明,一抹厉光闪过,既然你们如此负我,便要做好付出代价的准备了……小片段二:风若言睁大眼睛盯着白玉盆,果然,那几滴落入清水里的鲜血不但没有在水中扩散,还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结成小粒一串一串圆滚滚的血珠,不但色泽艳丽还在水中反射出妖艳的红芒。美人泪,竟是美人泪。小片段三:面前的人墨发飞扬,一袭红衣随风而舞,手执寒芒森森的银针,嗜杀冷凝宛如那来自地狱的修罗“今日我风若言在此立誓,从今往后与水家势不两立,至死不休!”红衣潋滟,墨发飞扬;医术无双,名扬天下;容颜倾世,风华绝代。一笑倾城,问天下谁能携手并肩。
  • 预言照相机

    预言照相机

    马克·泰勒知道自己的行为过激,而且有罪,但他只是想阻止一场可怕的恐怖袭击。政府却给他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剥夺他的权力,在没有审判的情况下,不给他任何证明自己清白的机会,就这么把他丢进了监狱。马克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摄影师。但是,他却发现自己遇了一件离奇的事,他在阿富汗的市集上买下了一台古董照相机,而用它拍出了的照片却显示出了未来会发现的悲剧。当他发现自己可以阻止这些悲剧发生时,如果他袖手旁观,他会难以承受这样的罪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