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300000022

第22章 处世(1)

第一节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原文】

哀公问社①于宰我,宰我②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③。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④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①社:古人建国必立社,用以祀其地神。立社时一般种植适宜本地的树木作为社主。

②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③战栗:恐惧,发抖。

④遂事:已成之事。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延伸阅读】

中国古时的社稷庙是国家政权的象征,社稷神是国家经济主体的象征。社稷坛上的社稷树和神庙、祭坛一样,也是国家精神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类似于图腾。夏朝时的社稷树选用松树,象征正直朴实的精神;商朝的社稷树选用柏树,象征耿介清白的精神。而周朝的社稷树选用栗树,象征周朝的文化丰硕有容,如同满树累累果实。当哀公问孔子的学生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说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为了“使民战栗”。宰我以满树板栗在枝头随风战战栗栗、摇摇欲坠的样子,讽刺周王室衰弱、天下分崩离析、礼乐败坏的结果。

孔子知道这件事情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意识就是历史上的错误已经成为过去的事实了,人们不必过多地议论。木已成舟的现状,无法挽回的既成事实,更没有必要多加非议。孔子认为对于历史性的错误,不必时时重提,刻意追究。人们应该实实在在地面对现实,经营未来。这表达了孔子对于历史与现实的“三不”原则。

第一,成事不说。别人已经做了的决定和已经做完的事情,你就不要再评价和建议了,因为无论你的建议和想法多么有建设性都没有用了。人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应该注意观察时机。比如,朋友做决定之前向你征求意见,你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如果朋友已经做完了事情,你就不要再做过多的评价了,否则会招致朋友的不满,而且也不能改变任何既成事实。

第二,遂事不谏。当别人已经决定做某件事的时候,你也不要过多谏言。与其与对方发生争执,还不如大家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尤其是在职场上,公司和领导的指令你需要坚决去执行,判断何时应该调整或者停止由老板自己去做决定。你在不合适的时机去谏言,只会惹得老板厌烦。

第三,既往不咎。这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词了,意思是对已经犯的错误就不要再追究。“不追究”一方面指是做人应该宽容,要注意追究的尺度。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但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某些因素而无法顺利完成。人们在做错事以后会懊恼,会觉得丢了面子,所以人们在追究责任时可点到而至,不要紧盯着人家一次错误不放。做人应该宽容一些,这既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高尚情操。

另一方面,不要纠缠过去。总是纠缠过去的人必然有怨气,如果心中充满了怨恨,就会失去愉悦的心情,会损害自己的健康。不要把别人带来的伤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记忆中,继续侵蚀你的心。怨恨是世界上最徒劳的事情,即使别人伤害了你,也不要心存怨恨,这样可以避免被别人再次伤害。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国内还存留着一些割据势力。大将李靖奉命前去进攻占据长江中游的萧铣。李靖率领的军队受到萧铣军队的阻击,无法前进。唐高祖李渊怪罪李靖,想杀了他。幸亏朝中有人说情:“如果李靖因为一时无法成功完成使命而被杀,那么大唐也将失去一员大将啊!”唐高祖听从了这个劝告,对李靖手下留情,给了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不久,李靖击退了前来侵扰的军队。唐高祖李渊特意在慰问李靖的诏书上写道:“‘既往不咎’,我早已把那些旧事忘掉了。”后来,还是李靖率军消灭了萧铣。

孔子的“三不”原则在提醒那些喜欢用言论来显示所谓正确的人,改变自己贪图口舌之快的毛病。与其一味地批评他人的错误,不如给予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用实际行动去努力改变现实。

无论过去如何,人们都不要纠缠其中,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必刻意多说,而要切实把握现在,面向未来。纠缠过去无益于成功,人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构建未来上,而不是停留在发牢骚、批判上。不管过去的挫折多么的猛烈,人们眼前需要做的是客观地、实在地考虑如何采取更有意义的措施来挽救当下的现实。

第二节未知生焉知死

【原文】

(子路)曰:敢问死。曰:未①知生,焉知死?

【注释】

①未:还没有。

【译文】

子路说:“请问人死后如何?”孔子说:“还不知道生是怎么回事,又哪能知道死呢?”

【延伸阅读】

在孔子的时代,鬼神是一个大观念。人们所举办的祭祀活动,就是祭祀自己的先祖和鬼神等,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孔子对待祭祀的态度极为庄重严肃,在《论语》也是多次提到。孔子认为祭祀事关礼仪,大意不得。但当子路问道如何事奉鬼神,人死了以后如何时,孔子的回答却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从这些话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路的问题有些不满。

中国人的鬼神观念由来已久,先民们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认识论。殷商时代,就曾出现“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的情况。但孔子不信鬼神,也不把注意力放在来世或死后的情形上。在孔子看来,在人活着的时候,如果不能尽忠尽孝,死了以后更谈不上孝敬鬼神。孔子告诫子路先要学好“事人”,将自己的事情做好。孔子主张先把“生”的事做好,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就行了。

在鬼神崇拜盛行的春秋时代,孔子对鬼神、生死所持的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从更深层次上讲,孔子认为懂得事奉人才能懂得事奉鬼,明白了生才能明白死;人们应该以事奉人为重,专注研究人生道理,不应谈死的事情。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之所以重视祭祀先人鬼神,并不是为了亲近鬼神,他更多关注的是祭祀的礼仪是否符合伦理纲常。孔子注重的仍是活在当下,注重眼前发生的事情,珍惜现实的人生。人活着不必杞人忧天,人们很难解答关于鬼神、生死的问题,所以何必要太多地关注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

门生萧惠向先生请教生死之道。王阳明说:“知道昼夜,就知道生死了。”萧惠就问昼夜之道。王阳明说:“知道白天就知道黑夜了。”萧惠说:“难道有不知道白天的人吗?”王阳明说:“你能知道白天吗?懵懵懂懂地起床,胡七乱八地吃饭,行动而不明究竟,习惯却不察原因,整天浑浑噩噩,这只是梦中的白天。只有‘息有养,瞬有存’,让自己的心清醒明白,天理未曾有片刻间断,才能算真正知道白天。这就是天德,就是通晓了昼夜的道理,从而知晓了生死的道理,哪里还有什么生死问题?”

这是王阳明和弟子之间一段探讨生死的对话。人之所以祭先祖鬼神,实则是对自己诚意的考验,对自己人格、人品的检验。只有做到问心无愧,才是是对天地鬼神的最大敬意。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有一次孔子得了重病,子路要为他向神祈祷。孔子问子路说:“有用吗?”子路说:“有用。”孔子说:“我早就‘祈祷’过了。”孔子所谓“祈祷”,就是一生行事。孔子敬鬼神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天地祖先的敬意,使自己更加谨慎小心地做事,而不是求鬼神保佑、偏袒自己。孔子说“丘之祷久矣”,是因为他自认一生行事都是可以昭告神明、问心无愧的,所以不必做那种乞求恩惠的乞讨。孔子日常的言行举止达乎仁义,合于神明,当然说“丘之祷久矣”也。

孔子的这种关注现实、积极用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天的我们又是如何做人做事的呢?那些急功近利的人们活得快乐吗?他们的人生还有其他的追求吗?人们应该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循序渐进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生活中人们应该先做好眼前事,珍惜身边人,后图将来志。

第三节一箪食一瓢饮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回也。

【注释】

①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②陋巷:狭窄破烂的胡同,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③乐:乐于学。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延伸阅读】

这段话出自《论语·雍也》,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可惜三十二岁就亡故了。这章孔子评价了颜回的生活状态和精神境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一碗饭,一瓢清水,住在贫民窟一条狭窄破烂的胡同中。物质环境苦到这个程度,心境竟然恬淡依旧,难怪孔子这么赞叹欣赏这个学生。

颜回虽然过着贫困清苦的日子,仍可以“不改其乐”,有着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如果让你来过颜回的生活,你能够做到“不改其乐”吗?很多人在物质生活艰苦的时候,心里就会有忧愁、烦恼。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这句话也告诉今天的我们,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孔子赞赏颜回是因为他在艰苦的物质环境下,仍然不忘好学,也不觉得自己生活的艰苦。有的人在艰苦的物质环境下,或者就此不思进取,或者一味地为了物质上的改变不择手段,但颜回却可以保持更高的精神境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很多人都读过刘禹锡的《陋室铭》,作者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自己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追求之高雅,精神之富有,不仅给人一种陋室不陋的感受,而且还展现了勃勃生机的景象。

富而不仁,贫而不清。很多现代人整日沉溺于觥筹交错、灯红酒绿中,看似生活快乐,实则精神空虚,反倒不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舒展轻松。平淡清苦的生活是很多生活在繁华和喧嚣中的人们无法感悟到的!在喧嚣拥挤的城市里,很多为了财、名、利的人,被自己的欲望牵引着走向另一个世界。

林语堂曾经说过:人类的生活弄得太复杂了,光是直接或间接供养自己的问题,已经需要我们人类十分之九以上的活动了……我们的危机是在过分文明,是在获取食物的工作太苦,因而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失掉吃东西的胃口——我们现在的确已经达到这个境地了。由莽丛中的野兽或哲学家的眼光看起来,这似乎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生活是什么?人们生活又是为了什么?物质上富足就一定会拥有幸福吗?有的人把金钱作为衡量幸福的标准,认为金钱是达到幸福的手段。一些人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贪污受贿、勾心斗角,弄得自己身心俱疲;还有的人没日没夜拼命工作,身体状态亚健康,透支着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生快乐吗?

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实则是自己欲望太多。很多人急切地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家庭、事业和生活。可是,当他们匆忙“爬上一个山坡”的时候,却看到另一个更高的“山坡”。物质上富足不是真正的富有,只有精神上的充实才算是拥有财富。

第四节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②!”子路曰:“子行三军③,则谁与④?”子曰:“暴虎⑤冯河⑥,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慎⑦。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

①舍之则藏:舍,丢弃,此指不被任用。藏,隐藏。

②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③三军:当时大诸侯国有上、中、下三军,泛指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④与:在一起的意思。

⑤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⑥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冯,通“凭”。

⑦临事而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同类推荐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

    《方与圆智慧》,一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讲解“方”与“圆”的内涵以及攻略,让人们对这种哲学有所了解;中篇解决职场中的“方之道”与“圆之术”,从与领导、下属、同事与客户的相处说起,针对人们经常会碰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让读者领略内方外圆智慧的魅力,学会与身边的人融洽地相处,从而获得领导欣赏,获得下属尊重,获得身边同事的信赖;下篇讲解交友之道,办事之道,教会人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建立丰富的人脉资源。同时,学会在困难时刻巧妙地求助别人,助自己度过难过。
  •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读懂安身立业的《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的作者王永彬是清朝咸丰时期的人,原本是文学批评家。在生活中,这位敏锐的批评家凭自己的才华和对世间的洞悉,给后人留下《围炉夜话》。在《围炉夜话》中,他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他把自己对时人、时事、文章以及文坛掌故等分段作了评议,语言亲切、自然、易读。真正让《围炉夜话》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是其中的“安身立业”话题,它从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人生智慧,可谓最伟大的心灵成功学。
  •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学院:荀子的人定胜天》主要以荀子的基本思想为出发点,并在荀子对天人的思考范畴上,对做人、做事、处世、言谈、交际、识人、用人等方面作了深入细致、又浅显易懂的探讨。希望在重读这些先哲智慧的同时,给我们的人生以新的启发荀子,名况,是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一部诗体小说,象征了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在这部书中,尼采使用了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的语调,以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这一角色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论。
热门推荐
  • 叫一声妈妈泪落如雨(上篇)

    叫一声妈妈泪落如雨(上篇)

    人生难以预料的一场变故,毫无征兆地在黎明前悄然而至。那时候沉沉夜色昏晦朦胧,整个城市似乎还都酣睡未醒。聪明乖巧的小男孩柳阳从一条巷口移步而出,手握一只装满凉白开的旧饮料瓶,背负着沉重的书包,孤独地走在芙蓉花树隔挡的人行道上。途经一条横穿马路的斑马线时,充满血雨腥风的飞来横祸突然发生——拐弯处,一辆橘黄色无牌照的车像鬼魅一般从侧翼呼啸而至,只听得“嘭”的一声响,孩子瘦弱矮小的身躯,一瞬间遭遇到极为猛烈的撞击,像一只断线风筝般弹飞出去。肇事汽车丝毫没有停顿,转眼间跑得无影无踪。
  • 怪医神探诸葛诺(第一季)

    怪医神探诸葛诺(第一季)

    民国初年,苗疆蛊婆妄图借夜郎古国末代王妃后裔的身份,率领活死人军队逐鹿军阀混战的中华大地。怪医神探诸葛诺与女入殓师叶灵,莫名的卷入了这场乾坤大对决当中。他们破奇案扶正器,最终达成使命。
  • 邪念系列之异次元

    邪念系列之异次元

    《邪念系列》作品!介绍:此作属于《邪念系列》的原创!作者:遗忘的小浪儿故事:1.幻影骑士2.魔法公主3.暗黑召唤师4.女孩也要坚强5.魔物也正义《邪念系列》:来自异次元空间的世界!在异次元中诞生的生命,在异次元的世界里进行着人生故事!!主角们的命运……将会发展成什么样的故事呢?!纪念:邪念的诞生!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擒“狼”记(二)

    擒“狼”记(二)

    已经更残夜尽了,又是一个通宵。有些人家的窗里已经透出了灯光。那些上早班的人正在起床;而另外一些人,那些幸运儿,还要舒舒服服地再躺一会儿。可是我还没有躺下睡觉呢。事情多极了,因为我担任着代理处长的职务。昨天一天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回到家里已经是夜里一点了。可是电话铃又响了起来:“是维尼阿明。亚历山大罗维奇吗?中尉瓦休京在打搅您!一个因公出差的叫苏林的人,在曙光旅馆被枪击中,身受重伤。检察院的侦察员戈柳诺夫和医生已在旅馆。
  • 那一个梦

    那一个梦

    梦依然在做脏移植手术醒来时,发现自己身体多一个灵魂,奕阳接受天主的任多,帮助她重获快乐的牛活,帮助她实现歌手的梦想,两人相处时,掉入爱河。当梦醒来之时,梦依然记忆里的那个人已经不见了,她清楚记得那是她爱的人,给她快乐的人,她振作了起来,写了属于她们的歌《那一个梦》。
  • 正能量:用信念改变自己

    正能量:用信念改变自己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负能量,当你状态不佳时就很容易让负能量入侵,这就是你需要修炼的时候,要尽量缩短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的时间。你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提升我们内在的信任、豁达、愉悦、进取等正能量;规避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能量。
  • 林间谷雨

    林间谷雨

    林谷雨,一个智勇双全,才智兼备,文武双全就是不太聪明的主角。碰到及其智……慧的系统,一起拯救世界,不,一起发挥智商的短处行走在人世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发皇后:本宫不倾城

    白发皇后:本宫不倾城

    他是人人鄙夷的草包王爷,长相不出众,更是个弱不禁风的药篓子,还生性风流,流连烟花之地;她是人人鄙夷的第一丑女,满脸伤疤密布,惨不忍睹,拥有天下最为睿智的头脑又如何,这古代崇尚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她成为众人打击的对象。她和他相遇是偶然,却一眼看出对方的真正面目,“我想要保护我在乎的人此生与我安好……”“我想要权利……”“我护你此生无忧……”“我给你至高权力……”她为他谋天下,他护她一世无忧,却因那个九五之尊的宝座而背道而驰,却不知心已经悄悄沦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