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300000002

第2章 人格(1)

第一节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原文】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③也。

【注释】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

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③志:志节。

【译文】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强迫改变。”

【延伸阅读】

孔子道德思想中有着很强的人格意识,他认为人格高于一切。即使是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人格也是不容侵犯的。“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就体现了孔子的人格意识。两千五百多年来,这句话不知道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使他们堂堂正正挺立世上,并逐渐演化成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之一。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孔子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人格的重视和尊重。今天的我们可以把此视为中国最早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源头之一。在西方还处于神权至高无上的时代时,孔子已经把志节作为人格的重要内容,比呼唤人性解放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早了将近两千年。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里面的“志”,是指人的志节,包括志向、气节,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不管你有多大的力量,也不能轻易改变别人的意志。没有志节的人,会失去气节,在威逼利诱下变得奴颜婢膝,成为人们鄙视的对象。孔子认为人应该有志向,能够维护自己的尊严,能够抵抗威逼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节”。

志节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儒家修身的基本内容之一。孔子本人从年轻时就是拥有志节的人。孔子曾经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由此看来,孔子早在十五岁时就立下了苦读修身的远大志向,这也是他被世人尊为“万世师表”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孔子还是十分有气节的人。

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上的政治人物有注重养士、招士、礼贤下士的风气。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17岁的时候,已经是鲁国学识深湛、深孚众望的青年了。孔子相信凭自己是陬邑大夫的儿子和自己的博学多才,已经具备了士的资格。他认为自己只是缺少机会跻身仕途。

一天,权倾朝野的鲁国相国季孙氏做出决定:在仲冬时节,在相国府举办一次款待文人学士的盛大宴会,招贤纳士。孔子也希望通过宴会和季孙氏接触,让自己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

相国府举办宴会这天上午,孔子来到相国府门口的石阶前。一些穿戴华丽、神气十足的纨绔子弟的形象映入他的眼帘;再看看自己穿的孝服,显然与今天季府喜气洋洋的气氛不协调。孔子心想:母亲离世不久,穿孝服正是儿子应尽的礼和德。于是孔子挺胸昂首,拾级而上。

“停住!你是何人?来此做甚?”大门旁站着的一位凶神恶煞般的汉子大声喝道。

“在下孔丘,来参加相府宴会。你是——”孔子止步,恭敬回答,并问对方。

那汉子手握宝剑,傲慢无理地说:“哈哈哈……知道,知道孔丘大名!至于本人嘛!乃相国的家臣阳虎也!”

“失敬了,失敬了!孔丘对阳虎管家早有所知,未曾见面。”孔子说完,施一礼,向相府走去。

可是,阳虎却伸臂站立大门口中间,挡住了孔子的去路:“今天宴请文人学士,招贤纳士,你有什么资格赴宴!”

孔子理直气壮地说:“我也是士嘛!”

阳虎故意用污言恶语羞辱孔丘:“哈,哈,哈……你算什么士呀?你还不快走!免得在这里丢人败姓!”

孔子怒视阳虎,激愤地说:“得意忘形的脏鸡安知展翅雄鹰之志!对蛮横无礼之人,我还耻与面对、羞与论争呢!”说完,气冲冲地走下石阶。

孔子负气回家,坐在书房里静思,并认真审视当时的社会现状,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平坦,磨炼成大器。从此,他以更加坚忍的毅力投入苦读、社会实践和自身修养之中。

立下大志,不一定能够成就大事,但成就大事者,肯定曾经立过大志。孔子并没有因为他人对自己的轻视而怨天尤人,而是为自己立下干一番事业的远大理想和志向。以后他在教育他的弟子们时,也不忘教育他们要有志节,灌输给他们早立志的道理。

子路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孔子评价他时说道:“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段话的意思是子路穿着破旧的袍子,与穿着相当高贵的皮袍的人站在一起。他没有自卑感,丝毫不觉得不如别人,这种气魄不容易养成。“不忮不求”是形容有的人做了大官,但是子路不想做官;有的人钱多,但子路并不认为钱是了不起的东西,他并没有觉得贫穷是悲哀,不把别人升官发财的志向作为自己的志向。“不忮不求”说明了子路心中的坦荡,不按富贵与贫贱将人分等,无论自己身份如何同样可以拥有远大的志向。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名牌,看到别人有就羡慕不已,觉得自己比不上人家;面对权力趋之若鹜,志向也变得功利和肤浅。这与子路的“不忮不求”是何等不同啊!

志节的另一个内容为守志。孔子认为树立了远大的人生志向是第一步,还要时刻遵守自己的志向,保持自己的志气。守志是人们对待所立之志的一贯性和持久性。一个人如果真心为伟大的志向而努力,就不应为暂时低下的生活条件而感到耻辱,否则便不能笃守大志。孔子把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对立下的志向要持之以恒,不可朝三暮四,一日三志。孔子认为越是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越能体现出人守志的坚定态度,决不能因为环境的恶劣而丧失自己的远大志向。一个人要守志坚定,不为功名利禄和各种引诱所动,才配称得上是一个高尚君子。

在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人会面临各种诱惑,权、钱、名、色等什么样的诱惑都会遇到,你的社会地位越高,遭遇的诱惑就越大,也越频繁。能否坚守住自己,不被诱惑所击倒,关键还看你是不是有气节。“匹夫不可夺志”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对自己所信奉的原则和理念的坚持,一个被腐败击倒的人,绝对不是因为外力太强大,而主要在于自身内力修炼不够,不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反之,不管外力多么强大,人也有毅力去抵抗威胁诱惑。

第二节文质彬彬谓之君子

【原文】

子曰:文质彬彬①,然后君子。

【注释】

①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译文】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称为君子。”

【延伸阅读】

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育人思想,为我们加强自身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帮助我们实现人生境界的升华。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将一些人称为“君子”,但何谓君子呢?

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孔子教育儿子道:“做人必须要学习,出门前要修饰自己,不修饰是一种失礼的表现。如果一个人表面看起来光彩照人,他一定是经过修饰打扮的。进一步与他交谈接触,如果你觉得有所受益,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那说明他是一个有内涵的人。”

孔鲤说:“您对我们说过人重在本质,难道修饰比本质还重要吗?”

孔子说:“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这句话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质”是指人质朴的品质,“文”则指文化的修养。“质胜文则野”就是说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很粗俗,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过分地修饰会使人失去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用现在的话说就像是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的酸秀才、书呆子。“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即质朴与文饰的比例要恰当,相协调,“质”和“文”两者都不可偏废。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质朴的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现实的生活中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过于自然、毫无修饰的人,在所有的人面前他都能够真心相示,但是这种过分质朴的表现容易使人觉得他缺乏生趣,也缺乏做人处世的智慧。另一种是那些过于浮华、机巧,非常会说漂亮话讨好人,但却毫无真情,他们好出风头,一味地随机应变,这样的人通常让人觉得靠不住,甚至很危险。文质彬彬,是人的内在与外在达成的均衡和谐的状态。生活中那些有趣、精明,又厚道、真诚的人才是受人喜爱的君子。

真诚质朴和文化教养是做人的必备要求。孔子主张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两者缺一不可。试问这个世界上谁愿意和一个无知的傻子或者自大的疯子,或者巧妙伪装的骗子相处呢?那么,如何做才能够做到文与质统一呢?

质过其文的人容易显得孤陋寡闻、狭隘、粗野。有的人言谈举止会显得过于方,过于直,棱角外露,非常容易得罪人,要想改变这些缺点,就要多学习文化知识,培养才情,同时多多积累经验并善于运用人生经验来纠正自己。在人际关系中,要讲究将交往艺术,在与人相处时应该互相帮助,为人诚实,真心交流。如果你注意到对方存在缺点,应该试着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来,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切不可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要注意这一点。

另一方面文过其质的人常显得虚伪、华而不实,要改变这些缺点,关键是要懂一个“诚”字。真诚是人们交往的前提,说话做事负责任,待人接物要诚恳。从“诚”这个字起步,逐步地改变自己的习惯,这样才能做一个诚实的人,取信于人。文质彬彬不能流于外在风貌,否则只是形式主义、文牍主义,似乎周全好看,实则迂腐不堪。中国有个成语叫“相由心生”,华丽的装饰无法掩饰一个人内心的干涸。一个内心真诚、善良、温和的人必然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

在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中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孔子这句话中的“文”是指人的外表的文饰,是对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的文饰。如果后天“文饰”不足,则会将先天本性中不好的一面暴露,使人看上去比较粗野、鄙俗。但是后天的文饰要有一定分寸,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外表的文饰彻底掩盖了人的先天本性,那么将遮蔽了人性本有的质朴纯粹的良好素质。试想,一个人失去了内在本性,而只有外在华美的装饰,必然会让人觉得虚伪做作。因此一个人既要有文化教养的培养以避免幼稚无知,防止欲望的无限膨胀,同时又要坚持诚信质朴的良好品格以避免虚伪做作,由此才能充满人性的良善和性灵的清澈。

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对后人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你想做一个有修养、有人格、有品位的人,就必须达到“文”与“质”的和谐,实现两者最佳的结合,弥补文质的不足,展示两者的优长。完成了“文”与“质”的完美统一,言谈举止与内在的美好品质才能达到一致。

第三节屈则屈伸则伸

【原文】

子曰:君子之行①己,其于必达于己,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是以虽受屈而不毁其节,志达②而不犯于义。

【注释】

①行:处世方式。

②达:飞黄腾达。

【译文】

孔子说:“正人君子的处世方式是能屈则屈,能伸则伸。因此,有时屈是为了等待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更快地达到伸。在忍受屈辱的时候,不改变自己的志节,在腾达的时候也不会违背道义。”

【延伸阅读】

能屈能伸,以屈求伸,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历练。也只有经历过人生的阴暗和苦难,才懂得生命和阳光的可爱且可贵。

仕与隐、进与退、出与入一直是横亘于历代士人面前而不可回避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难以挥去的情结。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文人只有通过入仕做官才能实现自己匡天济世的人生抱负。但是要进入仕途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进入仕途之后要想得到重用青云直上,获取高官厚禄更非易事。因而绝大多数士人在仕途上趔趄而行,但是官场上的昏暗、腐朽又使他们焦虑、困惑、怅惘。

浏览古代文学家的经典之作,大多是表现仕途困顿、生活潦倒的主题。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仕与隐在他们内心中的矛盾冲突,倾听到仕途失意的悲凉呻吟。

像屈原、曹植、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都曾经以不同方式抒写各自的失意,他们的身份不同,所处境遇不同,但他们心系朝廷却又得不到重用的情况却并无二致。

曾国藩也是一代文人,他对于仕隐、进退之道也有自己的一番感受。关于这一点,曾国藩在给其弟的信中阐述得很清楚,他说:

同类推荐
  • 忍经·劝忍百箴

    忍经·劝忍百箴

    《忍经·劝忍百箴》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辑成一部展现古代圣贤处世哲学的智慧锦囊,帮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小忍则有小成,大忍则有大成,不忍则一事无成,祸患无穷。一个“忍”字融合百家智慧,成就博大人生。
  •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

    本书从哲学本体、哲学流派、哲学术语、哲学名家、哲学名著、经典命题、名家名言、哲人轶事八个方面普及与哲学有关的常识。《每天读一点哲学常识》将指导读者爬上思想阶梯,从异彩纷呈的哲人流派中体会博大精深的哲学内涵,力图给读者提供一部了解中西哲学的基础常识,使大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畅游哲学的乐园。
  •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

    《柏拉图传统的证言》论述了希腊柏拉图学园的发展历史,学园的历任园长(包括亚里士多德、安德罗尼科等)的历史贡献和成就。同时,论述了环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历史等。本书一方面历时性地阐明了柏拉图《对话录》和《法律篇》中模糊不清的方面(既包括原始手稿,也包括直至16世纪末期的拉丁文和阿拉伯文译文),另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一些关于解读柏拉图《对话录》思想理论和知名评注引起关注。本书的翻译填补了希腊柏拉图学园在国内的空场,对于希腊哲学专业和热爱希腊文化的爱好者,了解柏拉图学园的历史和希腊文化在环地中海的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讲述儒家思想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柏杨的智慧忠告

    柏杨的智慧忠告

    磨难是柏杨一生的主基调:周碧瑟为柏杨执笔写回忆录,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情不自禁地停下笔来,看着柏杨叹息:您的灾难怎么没完没了!求真,是柏杨文章的大方向:杂文在柏杨的各种文体中成就最高,这里有深刻的剖析、幽默的谈吐、犀利的文风。求真,让他的文章具有了无与伦比的力量,令浊者惧,使清者快。
热门推荐
  • 喜欢先生很久了

    喜欢先生很久了

    “今天搬家在你房间里发现两大箱海报。”“什么?你……你不会看了吧?”“嗯,从十四岁出道,到二十八岁结婚,这海报几乎是记录了他的成长啊,老实说,辰汐,你是不是喜欢他很久了?”“我……安凌佑……你别逗我了。”“是不是?”“是!喜欢先生……很久了。”多久呢?久到散了尘的记忆,每一帧都有你;久到你已经被我放进憧憬的未来里,无法更替;久到那些关于你的习惯,变成年少的欢喜;久到我的余生,没有你就有种未充实的孤寂。先生,我喜欢你很久了。
  •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实录(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世界中国学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新闻办联合承办,是一个高层次、全方位、开放性的学术论坛。本论坛每两年在上海举办一届。世界中国学论坛是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中国故事丰富而精彩!
  • 连城山庄

    连城山庄

    江湖名利场,朝廷棋子局。门派之争,朝廷之谋,武林该如何选?
  • 启示时间

    启示时间

    时间慢慢流逝着,可那又怎样,时间搅混所有世界,时间教会你什么是真理。
  • 冰王暖妃

    冰王暖妃

    皇爱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从悬崖上摔下来居然摔成了王妃,而且这位王似乎冷的有些过分了,这从里到外都是冰块要怎么才能暖化啊?
  • 天生妖后

    天生妖后

    或许在你一心为某人拼尽全力的时候。那个真正爱你死心塌地的人,就在你的身后。国家一级保镖一朝失手,穿越成了痴傻小姐。一路逆袭成为皇后。本以为就此草草一生。哪知产后抑郁走了一趟黄泉。收获一个暖妻妖王,从此开启霸主人生。
  • 斩仙记

    斩仙记

    千年前,那些高高在上的仙人们突然举旗攻入世俗,掀起仙凡大战。是时,刚刚问鼎大帝之位的封天大帝杨一叶,悍然反抗,在九天之上,与仙人大军展开惊天大战,终引来仙人帝王之怒,降下雷霆浩劫,轰杀世俗,天崩地陷,湮灭生灵无数,诸多世俗大能,尽皆陨落!悠悠千年后,天下大变,修仙心异,本已消失千年,只留下无数传说的封天大帝,却突然从自己的陵园之中,苏醒了过来,走向了千年后的世界,走向了斩仙之路……
  • 皇宋风云

    皇宋风云

    一梦醒来,回到大宋,且看韩晨发家致富的同时如何救国救民!
  • 万灵灯仪

    万灵灯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

    历史不忍细看大全集

    闯入历史尘封千年的禁地,窥探谁都不曾告诉过你的秘闻轶事!你知道康熙登基原来还仰仗一位德国人吗?你知道皇子们每日的生活有多苦吗?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响的一个马屁是谁拍的吗?你知道皇帝吃饭要有多少讲究吗?你知道秦桧与岳飞之间到底是何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