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477300000010

第10章 修养(1)

第一节从心所欲不逾矩

【原文】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注释】

①有:同“又”。

②立:立足,立身于社会。孔子几次谈“立”,都涉及礼仪,认为懂得礼仪才能立于社会,“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后世广泛引用“三十而立”的意义却是:人到三十岁就应有所成就而被社会承认。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自然规律,指不受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不谈生前与死后之事,基本上是无神论者,不相信宿命论,因此,这里的“天命”不宜解释成天意、命运。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yú),越过;矩,规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的时候已有所成就而立身于社会,四十岁时知识丰富成熟而不被世事迷惑,五十岁时大致能掌握自然规律,知道一切事物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时虽然随心所欲,但一切言行都自然地符合规矩了”。

【延伸阅读】

这段话描述了孔子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孔子以自己的事业历程和亲身感受为例,总结了人生和事业的发展过程及各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和感受。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孔子的思想境界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孔子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孔子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孔子主观意识和客观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孔子在最后的阶段里,道德修养已经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这句话也解释了人生事业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体现了个别性和典型性,一般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这句话还说明了,人的自身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自身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是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社会规则,而不是勉强去做。孔子这句话对生活在今天的每一个人都适用,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在孔子的人生坐标上,有几个重要阶段被特别地强调出来。孔子“十五志于学”,是他的一个起点,也是他对学生的一种要求。一个人的优秀是从理想开始的,一个人的追求是从志向开始的。立志不是人生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人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必不可少的动力。人若失去了理想,就等于失去了灵魂。诸葛亮曾经说过:“夫志当存高远。”对奋发的人来说,志向是一只号角;对勤奋的来说,志向是一挂征帆;对迷茫的人来说,志向是一声呼唤;对痛苦的人来说,志向是一炉炭火!

孔子三岁丧父,从小跟着母亲过着不算富裕的生活。十五岁后,孔子为了帮助家用,从事过儒的工作。在当时,儒是在贵族遇有婚丧祭祀等需要礼仪的场合,雇来配合奏乐颂祷的人。母亲反对孔子从事这份工作,认为这是低贱的职业。母亲的教导让孔子再度重拾书本。母亲过世之后,孔子在生活中到处碰壁,故更坚定其向学之志。

经过了十余年苦读有成,并曾在季桓子家中任职,孔子的名声渐渐响亮,且开办了私学,开始以有教无类的精神来教育贵族、平民甚至奴隶的子弟。三十五岁时,鲁国内乱,孔子随鲁昭公去齐国,任高昭子家臣,原本希望能为齐景公服务,但为齐相晏婴所阻。

孔子居齐三年之后,失望地返回鲁国重拾教鞭。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孔子以做学问和教学弥补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并且在其中领悟了更多的人生哲理。

“立”,首先是心灵的独立,而后是立足于社会。立就是不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就应该坚持。立志是学习的起点。孔子常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说他不是生下来就了解很多事情,只不过是对古代文化,对古人所经历的事情非常感兴趣,而且能够孜孜以求,一直认真学习而已。

孔子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是安身立命。何谓“知天命”?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人既要学做人,还要知道自己的天命。这个阶段是人生的一个转折期。一方面人的学识成熟,思维深刻,但身体的机能、体力和精力已经进入了衰退期。这种矛盾的状态促使人们不得不面对生命的衰退和局限。这个时期的孔子开始关注自身生命的规律,开始意识到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开始认识到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即“天命”。

生活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很多人喜欢抱怨别人,抱怨社会,抱怨命运不公,但是抱怨只是把自己的过失推卸给他人,为自己找开脱的理由。抱怨只是世界上最徒劳的事情。面对生活中的不顺,人们应该客观认识命运中的穷与通,人世间的好与坏,了解到这一切都很自然。面对别人的质疑和批评,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努力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用理性把握,平静应对。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一定的道理,人们应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

在一座佛寺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的信徒来到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由跟佛像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的。

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不服气了,他们对那个佛像提出抗议说:“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你有什么了不起啊?”

那个佛像淡淡地对它们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位置,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

人们要注意平衡和调整心理,确保身心的愉悦和稳定。还要充分发挥思维成熟的优势,发挥经验和阅历丰富的优势,用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经过几十年的修养和磨砺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社会规范和自然规律,自然可以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人们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方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也才能获得晚年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即“从心所欲”。

孔子所描述的人生境界,越到后来越强调内心,越到后来越从容和缓,而在这从容之前,其实是要经历千锤百炼的。孔子从十五岁到七十岁的人生历程,是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可以参照的一面镜子。你可以比照一下,自己的心灵已经到达了一个怎样的境界,是否少了一些迷惑,是否已接近“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二节君子三戒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①。少②之时,血气未定③,戒之在色;及其壮④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⑤。

【注释】

①戒:自我防备。

②少:年轻。

③定:成熟。

④壮:壮年,30岁左右。

⑤得:贪图名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延伸阅读】

孔子一生中备受冷遇,历经劫难。但他却长寿,活到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孔子根据自己一生的经历,总结了在人生的三个阶段里需要有“三戒”,即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贪。

青年时期人正处于生机勃勃的时候,一切才刚刚开始。这个时期的人从外表上看,似乎和成年人没有区别,但是心理上还不够成熟。比如,易冲动,自制力差,做事意气用事等,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造成无法挽回的错误。

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里,网络传播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提供了很多藏污纳垢的地方。比如,暴力游戏,色情网站,博彩娱乐等。这些都成为吞噬人们心灵的魔鬼。《寿康宝鉴》上说:“色是少年第一关,此关通不过,德节丧失,则有再高的才华、再好的学问,都没有半点作用。”明朝皇帝朱载垕在位时期出了很多像张居正、戚继光这样的名臣,有人说他是一位知人善用的皇帝,但却掩盖不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好色。朱载垕以好色著称,少时纵情施欲,结果36岁就死了。

另外,青年时期人们开始对异性有所憧憬,渴望获得爱情。青年时代的恋情确实给人生带来了无比珍贵、无比美好的东西。但是爱情只是人生活中的一部分,青年时期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事情等待我们去完成。青年时代正是精力旺盛、脑力充沛的阶段,不应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恋爱上,学知识、闯事业、为人生奠定基础更为重要。唐人温庭筠也有诗句:“自古多情损少年。”整日沉迷于恋情,甚至是纵欲无度,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都是有害的,更不用说那些因色而走向堕落的人了。少年溺于情爱,必定断送大好青春。所以,人在青少年时代,应知戒色,节欲。

人到中年,少了青年时期的冲动,做事情会开始谋算,但为了谋求成功也难免会与人争长较短。有的人是出于自立自强,出于不失人格和尊严的做事原则。有的人则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丢掉所有做人的原则;丧失良知。中年人已步入了人生成熟的阶段,对待问题应该更加守原则,有理智,而不要耗费精力去算计各种蝇头小利。中年阶段虽是人大有作为、大干一场的时期,但要避免逞强好胜、好勇斗狠,切勿因小失大,甚至葬送前途。

孔子认为人进入老年时期,便开始气血两亏,身体不济。死亡越是逼近自己,越会觉得生命中还有很多遗憾,越是对生命充满依恋。当人们感到恐惧的时候,就会拼命地试图抓住所能拥有的一切。对生命充满依恋没有错,但是死亡的逼近与对生命的贪恋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每个人终将面对死亡,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如果你解决不了这个矛盾,你的精力和体力就会被这种贪恋消耗掉,使死亡来得更快。所以,孔子讲人到老年要戒贪,这是一种养生的智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结合。很多大半生都很成功的人却晚节不保,原因就在于“贪”。

媒体上曾报道过一起合肥市招投标中心评审专家涉嫌贿赂的案例。坐在被告席上的分别是质监退休干部郭道明和退休教授高衡初,两人都是花白头发、年近七旬的老人。

郭道明是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退休人员。据指控,除收受安徽康力电梯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夏东海贿赂的1万元之外,他还收受了另一家投标企业——安徽盟创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股东胡斌的贿赂2万元,并在长丰县鄂尔多斯工业园电梯采购及安装项目评标工作中,打高分给该公司以“关照”,帮其顺利中标。

高衡初是合肥工业大学的退休教授,在自动化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但在金钱的诱惑下没有把持住自己。他也是在竞标企业的贿赂中被拉下水的。据指控,从2008年2月到12月,高衡初三次收受夏东海贿金共计2万元。他在评标时给康力公司打了最高分,帮助其顺利中标。

庭审中,法庭出具的物证之一,是一张便笺纸。在这张便笺纸上,郭道明仔细地记录了行贿人发短信跟他谈及的种种“好处”。“其实,我跟老伴每个月退休金能拿到6000多元。我真是一时糊涂!”站在被告席上的郭道明在最后陈述时不禁老泪纵横,后悔不已。

老年时人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几十载,生活中的一切早已就绪。你能够得到早就应该得到了,得不到的也很有可能一生也得不到了。人不能样样均得,何必患得患失!人到了老年更应该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为名为利劳心等于自己放弃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能够和儿孙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快乐生活。

孔子认为人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着需要约束的东西,要注重个人修养的提高。好色、好斗、贪心,是孔子认为应该戒掉的。不过孔子所言“戒”有警戒之意,而不是戒绝。一个人生活在世上不可能无欲无求,但是为了这些整日患得患失,丑态毕露,人生必然遭受更多的麻烦。

第三节君子三悦

【原文】

子曰:“学①而时习②之,不亦说③乎?有朋④自远方来,不亦乐⑤乎?人不知⑥,而不愠⑦,不亦君子⑧乎?”

【注释】

①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②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③说:(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④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⑤乐:与说(悦)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⑥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⑦愠:(yùn),恼怒,怨恨。

⑧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同类推荐
  •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中的社会活力研究》对中国社会涌现出来的各种与社会活力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社会活力发展的逻辑必然性,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及日常生活五个向度深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活力的现实境遇,探讨建构社会活力的目标及路径选择。尤其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现实境遇,对城市空间及其演进的动力机制—城市活力作了深入探讨。
  • 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

    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何以可能

    全书包括“当代哲学的思想成果与重大进展”、“哲学的自我理解与当代合理存在方式”、“形而上学问题的当代反思”、“辩证法理论的范式转换与合理形态”、“价值困境的哲学理解与价值规范基础的探寻”、“马克思哲学的观念变革”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虽然触及不同领域与课题,但有一个内在的精神旨趣支配着它们的运思轨迹与思想展开,那就是如何以一种哲学的方式,破除种种与人的尊严与幸福相悖的抽象教条与过时观念,确立与人的尊严和幸福相适应的现代哲学观念。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本书对《易经》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艰涩难懂的《易经》的精妙阐述给广大读者,与此同时,作者还详尽记录了自己的《易经》心得以飨入门爱好者与资深研究者。《易经的智慧:我读易经心得》深含高等数学二进制的数理基因与阴阳对立统一唯物辩证的哲理基因,所以是科学的、唯物辩证的,并非一般的历史文化知识,更不是用来专门卜卦的书。除上面所说数理哲理外,还充满着对人的忠告与训诫:做人要坚守正道,弃恶从善,居安思危,趋吉避凶,积极应对困境,走向成功。
热门推荐
  • 延福里秋怀

    延福里秋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斩龙III:烽火狼烟

    斩龙III:烽火狼烟

    一个退伍的特种兵李逍遥,偶然一次机会成为了绝世美女的贴身保镖,陪着美女大小姐一同进入了炙手可热的游戏世界,为了铸造斩龙行会在游戏里的辉煌,为了创造一个属于英雄的年代,李逍遥凭着一身智谋与虎胆,执剑天下,扫清污浊、荡尽不平,最终登上了一代天王的宝座,并且抱得美人归。这是一个属于热血英雄的传说,一个群雄并起、烽火连城的虚拟年代,讲述你从未听闻过的事,做你从未想过的事。游戏与现实细腻的交织,柔情与刚毅讲述传奇人生,在这里,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黑暗永远遮不住光明。侠肝义胆,群雄并起的江湖情怀不再只是梦境,正义和英雄的力量沸腾着每一位读者的血液,体验前所未有的侠义青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喜欢就这样赖在你身边

    喜欢就这样赖在你身边

    南有蔚海,北有莹雪,而我,只有你。夏有青木,秋有白露,而你,只有我。愿意为你烧一辈子菜。愿意当你一辈子的钱包。在家捶背,上街拎包。必要时站出来,当你的superman。
  • 傻子故事

    傻子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医学院密恋

    医学院密恋

    因为爱楚飞羽跟随着希子昂报考了同一所医科大学,楚飞羽用尽自己的力气去爱他,但是希子昂却完全不知,只是把这些爱当成平常的兄弟情,希子昂恋爱了,楚飞羽伤痛欲绝,此时另外一个人出现了他的世界。。。。。。
  • 决葬

    决葬

    一道金色剑光斩断天地,斩断时空,身着金甲的少年手握长剑缓缓走出,淡紫色的眼眸洞穿世界,世界的法则在其周身渐渐破灭。“这个世界,葬谁,听凭吾意。”
  • 雷锋

    雷锋

    1940年12月18日,距湖南省城长沙以西15公里的望城县,隐没在山坳里的小山村简家塘,诞生了一个小生命,乳名庚伢子。陈抚生编著的《雷锋》内容介绍:庚伢子嗓音特别响亮,几乎整个简家塘都能听见他“呜哇,呜哇”的大声哭叫。这一年,他的爷爷雷新庭57岁,父亲雷明亮33岁,母亲雷一嫂30岁,哥哥再伢子8岁。一家1人难得有这样的好心情。雷新庭把家里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炖了,请来为雷一嫂接生的六叔奶奶、儿子的好友、后生子彭德茂,庆贺了一番。六叔奶奶说:“恭喜贺喜,你雷家人丁兴旺,再伢子的名字起得好,元满又生了个伢崽!”彭德茂才24岁,是条走南闯北的汉子。
  • 素月清秋

    素月清秋

    一眼定情,一遇终生,一纸婚书,一世长情。沈夙感叹人生: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