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322500000027

第27章

菩萨行品第十一

是时佛说法于庵罗树园其地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肇曰。至人无常所。理会是邻。如来净名虽服殊处异。然妙存有在。所以来往兴化。共弘不思议道也。因遣问疾。所明若上。今将诣如来封印兹典。故先现斯瑞以启群心者也。

阿难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有此瑞应是处忽然广博严事一切众会皆作金色。

肇曰。大士所为非小道所及。故问其缘者也。

佛告阿难是维摩诘文殊师利与诸大众恭敬围绕发意欲来故先为此瑞应于是维摩诘语文殊师利可共见佛。

什曰。维摩诘劝共见佛。旨可寻也。一者见其诚心欲遂其本意。二者欲令证明香饭多所发悟。三者以其怀胜远游宜令实反。故欲共诣佛所咨请遗法。

与诸菩萨礼事供养文殊师利言善哉行矣今正是时。

肇曰。有益时也。

维摩诘即以神力持诸大众并师子座置于右掌往诣佛所到已着地。

什曰。世相迎送。必结驷轻骑。大士迎送。则运以妙通。

稽首佛足右绕七匝一心合掌在一面立。

肇曰。净名置座于地。将先致敬也。

其诸菩萨即皆避座稽首佛足亦绕七匝于一面立诸大弟子释梵四天王等亦皆避座稽首佛足在一面立于是世尊如法慰问诸菩萨已各令复座即皆受教众坐已定佛语舍利弗汝见菩萨大士自在神力之所为乎。

什曰。欲称大士神奇。将以厉狭劣之想也。

唯然已见于汝意云何世尊我睹其为不可思议非意所图非度所测。

肇曰。向与文殊俱入不思议室。因借宝座睹其神力。兼食香饭乘掌而还。莫测其变。故自绝于图度。此经大旨。所明不思议道。故往往多显不思议迹也。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所闻香自昔未有是为何香。

什曰。问曰上品香气普薰三千。阿难云何不闻耶。答曰。非分故近而不闻。今有以得闻也。肇曰。如来将辨香饭之缘。故令阿难闻也。

佛告阿难是彼菩萨毛孔之香。

肇曰。彼菩萨众香国菩萨也。所以独言彼者。欲令舍利弗自显一食之香。因明香饭之多益也。

于是舍利弗语阿难言我等毛孔亦出是香阿难言此所从来曰是长者维摩诘从众香国取佛余饭于舍食者一切毛孔皆香若此阿难问维摩诘是香气住当久如维摩诘言至此饭消曰此饭久如当消曰此饭势力至于七日然后乃消。

什曰。七日乃消有二因缘。或有人食香饭饭不时消。心必厌舍故不令久也。亦云应得道者。饭气时薰不过七日。必成圣道。如道迹七生。七步蛇啮等势不过七。事不须久故不令过七。肇曰。七日势消饭常力也。若应因饭而阶道者。要得所应得然后乃消也。生曰。不过七日也。

又阿难若声闻人未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入正位然后乃消。

肇曰。入无漏境。名入正位焉。

已入正位食此饭者得心解脱然后乃消。

什曰。见谛十六心也。问曰。食香饭云何得道。答曰。体安心静发未曾有意。饭尚如此。何况道耶。有此妙果必有妙因。极大信乐深达因果。即解缘起解缘起则见实法也。肇曰。成无著果。名心解脱者。

若未发大乘意食此饭者至发意乃消已发意食此饭者得无生忍然后乃消已得无生忍食此饭者至一生补处然后乃消。

生曰。七日之内。必有所得矣。然一食之悟亦不得有二阶进也。止一生补处者。佛无因得故也。无生菩萨及正位之人。岂复假外方得进哉。而今云尔者。以明此饭为宣理之极。备有其义焉。

譬如有药名曰上味其有服者身诸毒灭然后乃消此饭如是灭除一切诸烦恼毒然后乃消阿难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如此香饭能作佛事。

什曰。神足变化。说法度人化之常也。饭本充体而今得道。故叹未曾有。佛以化人为事。凡是化人皆名佛事。以阿难谓佛事之妙。妙尽于此。故下广明佛事。以广其心也。肇曰。饭本充体乃除结缚。未曾闻见也。生曰。佛以应悟为事。而香饭能之。未曾有者也。

佛言如是如是阿难或有佛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

肇曰。阿难具香饭所益。谓佛事理极于此。故广示其事。令悟佛道之无方也。此土众生。见佛妙光自入道。检亦有余益。但以光为主下皆类此。

有以诸菩萨而作佛事。

什曰。佛直居宗静默。令菩萨弘道以化人也。肇曰。有佛默然居宗。以菩萨为化主也。

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

肇曰。有纯以化为佛事。如须扇头比。

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

什曰。或出华果或出名香或放光明或为说法也。肇曰。佛于下成道树名菩提。此树光无不照香无不薰。形色微妙随所好而见。树出法音随所好而闻。此如来报应树也。众生遇者自然悟道。此土以树为化之本也。

有以佛衣服卧具而作佛事。

什曰。昔阎浮提王。得佛大衣。时世疾疫。王以衣着标上。以示众人。归命病皆得愈信敬益深。因是解脱此其类也。肇注同。

有以饭食而作佛事有以园林台观而作佛事。

肇曰。众香国即其事也。一义饮食以舌根通道。园观以眼根通道也。

有以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作佛事。

什曰。或一相二相乃至众多相。随所应见而为现相。亦云以佛形像。如萍沙王以佛像与弗迦沙王因是得悟也。下言佛身全现身也。肇曰。好严饰者示之以相好也。

有以佛身而作佛事有以虚空而作佛事。

什曰。除却形色廓然无像。令其空心虚静累想自灭。亦如文殊师利灭众色像。现虚空相以化阿阇世王也。肇曰。好有者存身以示有。好空者灭身以示空。如密迹经说也。八相虽在身而身相不一。所因各异故。佛事不同也。

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

肇曰。所因虽殊。然俱入律行也。

有以梦幻影响镜中像水中月热时炎如是等谕而作佛事。

什曰。于梦中悟感众生也。下六事为现不真形色。令悟深理焉。肇曰。自有不悟正言。因谕得解者。

有以音声语言文字而作佛事。

肇曰。即此娑婆国之佛事。

或有清净佛土寂寞无言无说。

什曰。有形色无言教如维摩诘默然成论比也。

无示无识无作无为而作佛事。

肇曰。有真净土纯法身菩萨。外无言说内无情识。寂莫无为而超悟于事外。非是言情所能称述。此佛事之上者也。

如是阿难诸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无非佛事。

肇曰。佛事者以有益为事耳。如来进止举动威仪俯仰乃至动足未曾无益。所以诸所作为。无非佛事。上略言之也。

阿难有此四魔八万四千诸烦恼门。

什曰。烦恼根本有四。三毒及等分也。二万一千尘垢属一病。四病故八万四千也。总说则八万四千。别相则无量。今言八万四千。则摄无量故为门也。肇曰。三毒等分此四。烦恼之根也。因一根生二万一千烦恼。合八万四千。因八万四千。出无量尘垢故名门也。

而诸众生为之疲劳诸佛即以此法而作佛事。

什曰。佛事有三种。一以善作佛事。光明神力说法等是也。二无记虚空是也。三以不善八万四千烦恼是也。譬如药师或以良药。或以毒药治人病也。佛亦如是。以烦恼如佛以爱度难陀也。嗔恚化恶龙比也。肇曰。众生皆以烦恼为病。而诸佛即以之为药。如淫女以欲为患。更极其情欲然后悟道。毒龙以嗔为患。更增其忿恚然后受化。此以欲除欲以嗔除嗔。犹良医以毒除毒。斯佛事之无方也。生曰。若投药失所。则药反为毒矣。苟曰得愈毒为药也。是以大圣为心病之医王。触事皆是法之良药。

是名入一切诸佛法门。

肇曰。若能应会无方美恶斯顺。无事不为。为之无非佛事。乃名入诸佛法门耳。生曰。苟达其一众事皆毕。

菩萨入此门者。

肇曰。七住已上豫入此门。

若见一切净好佛土不以为喜不贪不高若见一切不净佛土不以为忧不阂不没但于诸佛生清净心欢喜恭敬未曾有也诸佛如来功德平等为教化众生故而现佛土不同。

肇曰。佛无定所。应物而现。在净而净在秽而秽。美恶自彼于佛无二。曷为自生忧喜于其间哉。是以豫入此门者。见净不贪己分不高。睹秽不阂乖情不没。故能生真净心。知佛平等而应迹不同。此窥[門@俞]之徒非平等信也。自不入佛事门者。孰能不以净秽为心乎。生曰。菩萨既入此门。便知佛土本是就应之义。好恶在彼于我岂有异哉。所贵唯应。但叹应生之为奇也。

阿难汝见诸佛国土地有若干而虚空无若干也。

生曰。无地为空。而地出其中矣。

如是见诸佛色身有若干耳。

什曰。谓化现身也。下言身色等。真报应之身也。

其无阂慧无若干也。

肇曰。佛慧如空应形犹地。不以地异而异空。不以空一而释地也。生曰。色身是外应之有。出无阂慧中。而无阂慧无色身也。

阿难诸佛色身威相种姓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力无所畏不共之法大慈大悲威仪所行及其寿命说法教化成就众生净佛国土具诸佛法悉皆同等。

生曰。诸佛色身虽复若干。而一一佛无不有之。故无不等矣。

是故名为三藐三佛陀。

什曰。三藐三菩提。秦言正遍知。今言三藐三佛陀。言正遍觉也。见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也。出生死梦故言觉也。肇曰。秦言正遍知。见法无差谓之正。智无不周谓之遍。决定法相谓之知。生曰。若不等者。便有所不尽。不得名为正遍觉人也。

名为多陀阿伽度。

肇曰。秦言如来亦云如去。如法而来如法而去。古今不改千圣同辙。故名如来亦名如去。生曰。如者谓心与如冥。无复有不如之理。从此中来。故无不如矣。

名为佛陀。

什曰。多陀阿伽度。秦言如来亦言如去。如法知如法说故名如也。诸佛以安隐道来。此佛亦如是来。彼佛安隐去。此佛亦如是去也。佛陀秦言觉也。凡得道名为觉。觉有二种。一于四谛中觉。二于一切法中觉。觉而不尽。则非真觉故无觉名也。如佛问舍利弗三问不答。天女问默然无言。此未免于睡也。言遍言如言觉。此三名则是体极之称。足以明诸佛同等异于二乘也。肇曰。秦言觉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者其唯佛也。此三句盖体极之称。若如上佛事。有一毫不等者。则不足以名三号具足也。生曰。于结使眠中而觉。故得心冥如也。

阿难若我广说此三句义汝以劫寿不能尽受。

生曰。无不知无不能者。岂可穷之哉。言阿难不能尽受。亦何足用美其广。意在以称菩萨能尽受之矣。

正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得念总持此诸人等以劫之寿亦不能受。

肇曰。三句之义无穷若此。其道平等理无不极。岂容优劣于其间哉。

如是阿难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限量智慧辩才不可思议阿难白佛我从今已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

肇曰。阿难于五百弟子中。多闻强记第一。今闻佛事。乃自审寡闻也。生曰。阿难岂不知己之多闻本有在乎。自取不达。以申佛之意也。

佛告阿难勿起退意所以者何我说汝于声闻中为最多闻非谓菩萨且止阿难其有智者不应限度诸菩萨也一切海渊尚可测量菩萨禅定智慧总持辩才一切功德不可量也。

肇曰。物有于上不足于下有余。不可以下有余而量于上也。

阿难汝等舍置菩萨所行是维摩诘一时所现神通之力一切声闻辟支佛于百千劫尽力变化所不能。

肇曰。一时即向来所现一时若此。况尽其事。

尔时众香世界菩萨来者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初见此土生下劣想今自悔责。

什曰。虽奉圣旨。及见不净劣想自发。由忆念佛教起想微耳。既了平等。诚心自悔也。肇曰。初见秽土生下劣想。谓诸佛菩萨亦有升降。闻此佛事乃自悔责也。

舍离是心所以者何诸佛方便不可思议为度众生故随其所应现佛国异唯然世尊愿赐少法还于彼土当念如来。

什曰。彼亦不必专以香为佛事。故请言教法也。亦将欲遍至十方化不净国。故请杂法也。亦以远游异刹。不宜虚反又以彼诸菩萨。必问其上要。故禀异闻也。亦欲令彼菩萨知恩故请。云何令知恩。彼诸菩萨处清净国。但食香饭自入律行。常乐则亡其乐。亡其乐则亡其所由。所由者佛。而彼昧之。是不知恩也。若闻下二门苦而后得乃悟自然得者因妙而功深也。肇曰。既知佛事之难议。故欲请法而反土。将宣扬如来不思议道。令本国众生念佛功德也。生曰。请还彼土法也。

佛告诸菩萨有尽无尽无阂法门。

什曰。尽有二种。一无为尽二有为尽。有为尽。无常迁灭尽也。无为尽。智慧断令灭尽也。今言尽门。是有为无常尽也。言无阂于二事不阂也。不尽功德有为。无凡夫阂也。不住无为无二乘阂也。

汝等当学。

生曰。欲还彼土。迹在舍此之彼。是自济之怀。于菩萨为缚矣。若解脱之者。是其法也。

何谓为尽谓有为法。

生曰。有为是无常尽灭之法也。

何谓无尽谓无为法。

肇曰。有为法有三相故有尽。无为法无三相故无尽。生曰。无为则不尽矣。

如菩萨者不尽有为。

什曰。谓一切善。是有为功德也。一切有为悉是大累。可以遣累故有宜存。譬如无量怨贼在彼大城。城中有人来降。因是人得破怨贼。故虽是贼亦应供养之。

不住无为。

肇曰。有为虽伪。舍之则大业不成。无为虽实。住之则慧心不明。是以菩萨不尽有为。故德无不就。不住无为。故道无不覆。至能出生入死遇物斯乘。在净而净不以为欣。处秽而秽不以为戚。应彼而动于我无为。此诸佛平等不思议之道也。夫不思议道。必出乎尽不尽门。彼菩萨闻佛事平等不可思议。所以请法。故佛开此二门。示其不思议无阂之道也。生曰。此土有苦是有为也。彼土无苦是无为也。若缚在欲尽有为住无为者。盖是此土患苦之情。非彼土然也。然则寄还彼土。以明法实得祛此缚矣。

何谓不尽有为谓不离大慈不舍大悲。

同类推荐
  • 琼琚佩语

    琼琚佩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唐梵两语双对集

    唐梵两语双对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桓公

    桓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乘

    千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质疑录

    质疑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择鹿峰下

    择鹿峰下

    我于这择鹿峰下盼你千年,既是无缘,那便修它个缘分出来。
  • 封神之独占鳌头

    封神之独占鳌头

    无意中得到一本《封神榜》的乌云仙,在使截教免于消亡之后,又面对着拯救整个世界的使命。无数世界入侵封神世界,邪魔肆虐。乌云仙为了拯救整个世界,选择去掠夺诸天世界气运,誓要让道门立于诸天之上,镇压寰宇!各个世界都有少量细节魔改,并非完全遵从原著(笑)目前进度:封神大劫(已完)特洛伊战争(已完)楚汉三国(进行中)=================新书《我不想当剑神啊》已发,求捧场!书友群:节操喵的摸鱼小窝,902781772
  • 游侠纳兰3:此情可待成追击

    游侠纳兰3:此情可待成追击

    这是山向南面一个小小盆地,一大片蓊绿的草坡,绿波如潮,随风起伏,饶有韵致。就算打从山坡里翻滚下来,在厚软的草地上滚下,一二里路落到山下,也保管不会受到任何损伤。更美的是琪花瑶草,点缀其间,有几株特别长得高眺的紫蓝色喇叭花,在晨风里轻颤着,令人觉得原来风吹、革动、花颤、水流的节奏都是一致的……
  • 寒家小公子

    寒家小公子

    灭族少年为了给家族报仇,踏上武道之路。却不料被无限的权力给吸引了,落得悲惨的下场。
  • 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现代临床内科护理进展集萃

    本书共分八个部分,详尽介绍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肾脏系统、心脏、神经系统、外科、妇产科以及儿科等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方法以及如何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等内容。
  • England, My England and Other Stories(III) 英格兰,我的英

    England, My England and Other Stories(III) 英格兰,我的英

    this is a collection of short stories by D. H. Lawrence (11 September 1885 – 2 March 1930), an English writer and poet. which were originally written between 1913 and 1921, many of them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World War I. Most of these versions were placed in magazines or periodicals. The first UK edition was published by Martin Secker in 1924. Normally, volumes of short stories frequently share the title of one of the tales in the collection. Often the first story is dignified in this way, and often that's because it announces a theme or topic that runs throughout the volume. In the "England and Other Stories," the title story is "England, My England". The stories included in the collection are: England, My England; Tickets, Please; The Blind Man; Monkey Nuts; Wintry Peacock; You Touched Me; Samson and Delilah; The Primrose Path;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 Fanny And Annie.
  •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什么是道德?——李泽厚伦理学讨论班实录

    2014年5月,李泽厚在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伦理学讨论班,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青年学生探讨道德和伦理问题,并与陈嘉映、杨国荣、童世骏和郁振华等教授围绕“何为哲学”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度交谈。这一事件成为2014上海学界一大盛事。本书的内容主要是李泽厚上海之行的讲课和对话录。
  • 霸道少爷的娇弱逃妻

    霸道少爷的娇弱逃妻

    躲避追杀情有可原但怎么逃到别人家里去了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这个霸道的男人,只不过想在你家里躲一下结果霸王硬上弓成了他的女人这才明白谁是狼谁是羊
  • 度越

    度越

    主人翁因为纾解情事纠缠来到古城南京,从事六朝佛教艺术研究。与这一当代故事平行的是则魏晋的故事。「写经生」朱济出身寒门,辗转剃度,法名寂生。寂生原本清净的修行因为偶遇一位出逃的歌妓嫣红而起了波澜;与此同时,他来到建康(今天的南京)学道弘法,却为当日江南士子的文采风流所迷。寂生和嫣红演绎了一幕爱恨情仇。
  • 回生集

    回生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