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领导者演讲中的技巧运用
一、口语化
所谓口语化,就是要求领导者的讲演,语言要“上口”、“入耳”。“上口”、“入耳”是对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上口”是对“说”方面的要求,就是讲起话来与平常说话没有什么差别;“入耳”是“听”方面的效果,叫人听起来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如同平时说话一样顺当。所以领导者的讲演要经得起说与听的考验。
所说的口语化,并不是日常口头语的复制,而是经过加工提炼了的具有规范化、逻辑性的口头语言。比如有些领导者的即兴讲话,常常出现重复、啰唆、零乱、模糊和用词不当,词不达意、词语搭配不当以及音节拖沓、脱落、停顿、习惯上的口头语等问题,是不符合口语化规则的。为了使讲演口语化,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尽可能地使用短句。句子过长,讲起来费劲,意思不好把握,听起来也感到紧迫,令人费解。例如:“我们不能不从实际出发,尤其应考虑到这个地方经济落后的因素来制定政策。”如果改成:“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尤其是要考虑到这个地方经济落后这个因素,来制定政策”。这样,读起来“上口”,听起来“入耳”。
2.改倒装句为正装句。倒装句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方法,具有强调某种成分的作用。但有的倒装句在讲演中显得很别扭,不够“入耳”,改成正装句后,就容易为听众所把握。例如:原句:在工作没开始的时候就被困难吓倒,是没有勇气的领导者。改句:没有勇气的领导者,在工作没开始前就被困难吓倒了。
3.改换或删去听不明白的文言词语或成语。讲演者用声音来交流感情,而文字的字形不起媒介作用。如果在讲演中掺杂一些不便于听的或为听众所不熟悉的文言词或成语,听众听起来吃力,就会影响效果。这样,就必须斟酌使用,如“宜于”可改为“适合”、“即”可改为“就是”,“何其相似乃尔”可改为“这是多么的相似啊”等等。
4.改单音词为双音词。因为单音词声音短促,不容易听清楚;双音词声音存在的时间长,留给听众的印象深。因此,讲演中的单词要尽可能地改用双音词。如:曾——曾经、已——已经、恰——恰好(恰似)、因——因为、若——倘若(如果)、应——应该、时——时间(时候、时刻、时节)。
5.改生僻的词为常用的词。所谓生僻的词,主要指不常用的、意思晦涩的词。演讲中要特意把它们改成常用的、现成的词。例如:奔驰——奔跑、诅骂——咒骂、驳诘——驳斥、喧杂——嘈杂、恒久——永久等等。
6.不用生造的、怪模怪样的词。生造的词是指个人生编硬造的、不合实际不合汉语规律的词。如:“绪思”、“姿影”、“壮彩”、“步态”等等。叶圣陶又说:“这些怪模怪样的词语,是语言里头生造的东西,是意思里头不合用的成分……生造词好比私印的钞票硬拿到市场去流通。假钞票不起交换作用。”
7.用明白的语言解释难理解的术语。领导者在演讲时,常常运用一些专业术语和比较抽象的科学概念。怎样把它们解释明白,这就是语言的通俗化问题。一是要注意用浅显易懂的形象事物解释抽象的概念;二是用举例来说明听众陌生的事物;三是用对比的手法解释某种现象。
二、言简意赅
语言是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演讲者的技巧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大大加快,就更需要用简洁、准确、明晰的言谈,而领导者或企业家对时间更应珍惜如金。简洁、明快地运用语言,对领导者来说,尤为重要。
历史上不少演讲大师惜语如金,言简意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篇章。1863年11月19日,为巨大伤亡而深感悲痛的林肯总统,在葛提斯堡国家阵亡将士墓园落成仪式中发表了一篇著名演讲。那天的主要发言人是享有盛名的演说家爱德华·埃弗雷。他的演讲长达两小时。林肯的讲话只有10句话,花了两分钟,但效果极佳。
现在,爱德华·埃弗雷的两个小时的演讲早已被人遗忘,而林肯那铿锵有力的演讲,则难以为后人忘怀,成为世界上不朽的文献之一。林肯成功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语言简洁、明快,一下子抓住演讲的中心,用省俭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内涵。
林肯演讲的成功,给了我们这么几点启示:
一是要想达到语言简洁、明快,就要对演讲词反复推敲,千锤百炼。
当时,美国负责葛提斯堡公墓的委员会决定举行一个正式的献词仪式,大家公推著名演讲家爱德华·埃弗雷作献辞演讲。出于礼仪,直到只剩有两个多星期时,才给林肯发了邀请信,让他在指定的发言人演讲之后,适当地讲几句话。林肯接到邀请信后,立即着手准备。
在这之后的两个星期里,他一有时间就思索自己的演讲稿,不仅在往返于白宫与战争办公室的路上,就是在办公室里等待战报时,他也在思虑着自己的演讲。在正式演讲前的一个星期天,他对别人说:“确切地说,这个演讲还没有写,无论如何还没有完成。这个演讲稿已经改过两、三次了,但在我没有感到满意以前,还得不断增加养料。”在献辞仪式举行的前夜,林肯到达了葛提斯堡。在当晚的整个后半夜,林肯都要推敲他这“几句话”。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演讲者只有抱着对听众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反复推敲演讲稿,尽量用简洁的语言、清晰的思路表达自己想说的话,才能赢得听众,获得成功。
二是要熟练地运用演讲这门艺术的逻辑力量。
演讲不是表演,演讲的逻辑力量远远超过表演式演讲的艺术效果。在林肯的演讲词中,演讲的中心思想贯穿于始终,具有强有力的逻辑力量。
三是内容要集中,文辞朴实精炼,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成分。
正如葛提斯堡献辞仪式举行之后,演讲家爱德华·埃弗雷给林肯的信中说的那样:“我花了两个小时才刚刚接触到的主题,您几句话就表达到了……”
语言的简洁,具有无限的魅力。领导者在演讲时,要把追求语言的简洁、明快、中肯、准确,作为有效演讲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以情动人
领导者在演讲时不仅要考虑到演讲的形式、内容以及内在的哲理对演讲效果的作用,还要考虑到演讲的对象是人,所以演讲要以情动人。听众最忌讳演讲者在演讲中盛气凌人,动辄训人,也不喜欢听空洞、干巴的大道理。听众喜欢的是演讲者自己的真情实感。
那么,演讲者的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呢?它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故作姿态、逢场作戏,它只能来自实际生活,来自切身的感受。作为演讲者,要想打动听众,他首先必须打动自己。只有通过感情才能发现对方、发现自己,从中找到共同的东西,产生心理“共振效应”。
美国的麦克阿瑟不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而且还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演讲家。他的几次著名的精彩演讲,都是饱含激情,使听众热泪盈眶、回味无穷。如他在的52年军事生涯之际,应邀在国会的联席会上发表的《老兵不会死》的著名演讲中说:“我就要结束我52年我戎马生涯了。……我孩童时期的全部希望和梦想便实现了。……但我仍然记得那时军营中最流行的一首歌谣中的两句……”他饱含深情的演讲,博得了参议员和众议员们经久不息的雷鸣般掌声,许多国会议员和在收音机、电视机前收听收看的听众与观众都热泪盈眶。
一演讲家如果讲话华而不实,只追求外表漂亮,是难以使听众信服的;如果感情不真切,也难以使听众倾心,与之共鸣。李燕杰说得好:“在演讲和一切艺术活动中,惟真情,才能使人怒;惟真情,才能使人怜;惟真情,才能使人笑;惟真情,才能使人信服。领导者在演讲中应切记这一点。”
四、防止演讲内容泄露
当年,尼克松在电视上解答对他的诬告,说他把用于办公开支的政治基金用到了个人福利上了。此时要求将尼克松从候选人名单上退下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当时,新闻媒介追赶着尼克松的助手,要求回答尼克松“是继续当候选人,还是退出竞选”。尼克松让助手回答,他还没有做出决定,他将在讲话时做出决定。于是,人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看个究竟。观众是看电视政治讲演以来人数最多的。电报、信件、电话的反映之多也是史无前例的。
讲话前,全国大多数报纸,包括共和党的主要报纸刊登了要尼克松退出候选人名单的消息。讲话后,舆论界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出现了偏向尼克松的有利反应,不利的局面一下就扭转了。
如果讲话的内容提前暴露,观众的人数就会减少,影响不会那么大,尼克松也可能已经被从候选人名单上拉了下来。
当年,美国掀起了反越战的狂潮,成千上万的反越战争示威者涌进华盛顿。内阁、尼克松的助手以及国会议员的种种对立的意见潮水般涌向尼克松。
尼克松面临两种选择:是撤军还是继续打下去?尼克松准备在11月3日发表电视讲话。白宫新闻办公室挤满了坚持索要讲话稿的记者。但尼克松下令不但不提前发讲话稿,也不得透露任何有关讲话内容的情况。
经过审慎的考虑后,尼克松站在了摄像机前。这次收看他讲话的观众超过了任何一次总统讲话的观众人数。无数双眼睛注视着他,无数的人聆听着他的声音:“我选择了一项实现和平的计划。我相信它能够成功……”。
结果,尼克松获得了可喜的战绩——他得到的支持率上升了11点。成为盖洛普民意测验开始以来因总统发表一次讲话而支持率上升最多的一次。
对演讲内容保密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但值得注意的是,保密的内容必须是有价值的,否则,情形就会相反。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演讲是科学,演讲是艺术,演讲是武器”。领导工作中经常需要演讲,因为它有利于宣传鼓动、发扬民主、加强监督,从而树立领导威信,开拓工作新局面,增强内部凝聚力,最终更为有效地实现工作目标。因此,领导者一定要掌握一些演讲的语言艺术,用好演讲这种武器。
第二节 竞选演讲的语言艺术
竞选演说也即竞争上岗的演说。如今,竞争上岗的演说已成为优秀人才走上领导岗位必不可少的途径。而竞选者要想在竞争上岗中得到群众的认可并进入组织部门的视野,除了学历水平、素质要求外,是否掌握竞选演说的语言艺术也是一项重要因素。因而,在某种意义上,竞选演说是优秀人才获得成功的重要桥梁。
一、自信展现自我
竞选演说是通过自信地“说我行”来展示个人优势,从而达到竞选成功的目的,所以自信心是竞选演说成功的重要基础。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说我行”这一观念,并没有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中国古代虽有著名的“毛遂自荐”的故事,但自我推荐、表现自我,一直都不是个褒义词,“说我行”一不留神就会落下个“好表现”、“好出风头”的骂名。但是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领导者,必须在“说我行”中走上历史舞台的前台。竞争上岗的演说,就是要非常自信地“说我行”,通过介绍个人的条件、个人的优势、个人的工作谋略来成功地展现自我,从而达到竞选成功的目的。
如一位参加竞选处长的应聘者在竞争上岗的演说中是这样“说我行”的:今天,我竞争的职位是综合处长,我认为自己具备担当该职务所必需的政治素养和个人品质。理由有四:第一,我的敬业精神非常强,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尤其是十多年的军旅生涯,培养了我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这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第二,我思想非常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爱学习、爱思考、爱出点子,工作中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超前意识强,善于开拓工作新局面。第三,我办事稳妥,处世严谨,廉洁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第四,我信奉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能够与人团结共事,而且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
二、围绕岗位特点
竞选者在作演说时要针对所竞争岗位的特点,说明个人的适应性和优势。这就要求在整个演讲中都不离本岗位的特点。一般说来,每个岗都有每个岗的工作特点和业务特点,但是作为领导岗位,主要应该掌握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是该岗位的业务特点。各行各业有自己的业务特点,在演说时要对不同岗的业务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如司法部门、审计部门、文化部门、民政部门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工作特点,在演说中就要根据这些业务特点来展示自己的长处。如竞选办公室主任,竞选者就要对办公室的公文写作、公文运行、服务领导、沟通上下等业务有所了解,才能在演说中有针对性地发表见解。
其二是该岗位的管理特点。这里说的竞争上岗是指各级领导岗位的“岗”。“领导”的特点就是对被领导进行组织、指挥、协调、引导的管理过程,因此在演说时就要了解管理科学的特点并适应这种管理特点。如善于决策、精于组织、巧于指挥、善于创新、工于应变等,可有所侧重地针对这些管理特点陈述对“岗”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