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83600000006

第6章 第一编 你喝咖啡谁赚钱:消费中的经济学诡计(1)

储蓄也有过错,节俭不如消费

为什么节俭反而导致衰亡,奢侈反而导致兴隆

18世纪,一个名叫孟迪维尔的英国医生写了一首题为《蜜蜂的寓言》的讽喻诗。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

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后有一位有识之士站出来说,弟兄们,咱这么挥霍,对资源是多么大的浪费,那可不应该啊!众蜜蜂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大家吃也少了,用也省了,开支立马小了许多。也正因此,大家每天干活都不必那么起劲了,因为不必挣那么多呀!没过多久,这群本来挺兴旺的蜜蜂,变得没了生气,日渐衰落。

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私人的罪过,公众的利益”,意思是浪费是“私人的罪过”,但可以刺激经济,成为“公众的利益”。这部作品在当时被法庭判为“有碍公众视听的败类作品”,但是200多年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从中受到启发,提出了“节俭悖论”。

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停滞和30年代全世界出现了普遍的生产过剩和严重失业。凯恩斯对此给出了让人们信服的经济学解释,凯恩斯从宏观上分析,在短期中决定经济状况的是总需求而不是总供给,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总需求决定了短期中国民收入的水平。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减少。从微观上分析,某个家庭勤俭持家,减少浪费,增加储蓄,往往可以致富;但从宏观上分析,节俭对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好处:

公众节俭→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社会商品总销量下降→厂商生产规模缩小,失业人口上升→国民收入下降、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下降→社会总消费支出下降……

引起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正是总需求不足,或者用凯恩斯的话来说是有效需求不足。节俭悖论告诉我们:节俭减少了支出,迫使厂家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储蓄为个人致富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整个国家加大储蓄,将使整个社会陷入萧条和贫困。

以上推理看似荒诞,但是若跟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就不难发现其合理之处了。

一是“过分节流”看似积攒下不少财富,实则忽视了“开源”,从而失去了获取更多财富的可能性。靠精打细算、节衣缩食,只能达到小富即安的状态,并且这种安逸有时候是以牺牲生活品质为代价的;用控制欲望的方法最多只能是缩小收支缺口,而无法填平这一缺口。

二是节俭有可能让人安于现状,没有动力去投资理财。人们常说,心有多高,天就有多高。当满足于目前消费水平时,自然会想,何苦再去费力地赚更多的钱。

三是某些日常用品的重复性消费,好像每次都很节省,但加在一起却是惊人的浪费。上中学时,很多人都有一台随身听或是MP3,为了省钱大多舍不得买贵的耳机,而是用摊儿上花十几元买的便宜货。结果是,经常断线,过段时间就不得不更换耳机。几年下来,花在廉价耳机上的钱要比买品牌耳机的钱还多,还得忍受很多时候仅一只耳机响或是音效不好的状况。生活中类似耳机消费的事还很多。

1933年当英国经济处于萧条时,凯恩斯曾在英国BBC电台号召家庭主妇多购物,称她们此举是在“拯救英国”。在《通论》中他甚至还开玩笑地建议,如果实在没有支出的方法,可以把钱埋入废弃的矿井中,然后让人去挖出来。

已故的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陈岱孙曾说过,凯恩斯只是用幽默的方式鼓励人们多消费,并非真的让你这样做。但增加需求支出以刺激经济则是凯恩斯本人和凯恩斯主义者的一贯思想。

我国的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不到40%,而美国超过了70%,世界平均水平为62%。居民消费不足,使得我国经济增长过多依靠外需。能否改变居民消费这个短板,是决定我们能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市场、能不能从投资主导走向消费主导、未来经济能不能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储蓄率过高而消费率过低。因此,正确理解节俭悖论,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高储蓄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认识。居民消费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商品生产过剩,企业开工不足,失业人员增加,经济增长受到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低保”范围和提高“低保”标准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大家消费,这些措施都是以扩大国民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只有消费才能拉动生产,才能让整个经济活动持续和循环起来,明白了“节俭悖论”的内涵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崇尚节俭的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适当消费,而不是一味地去节俭,这样对自身、对社会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节俭悖论”并不是要求我们要选择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我国是一个口众多的国家,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非常紧缺,非常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理性的选择是“有选择的奢侈”,而不是一味的、不分场合的奢侈。因此,我们不仅要让自己合理增加消费,也要大力提倡理性消费,理直气壮地反对浪费。

为什么皇帝不禁止奢侈,富人不应该鼓励节俭

清代乾隆三十三年,两淮盐政的尤拔世上书奏报,指责当地盐商挥霍成性,引发奢靡之风,请求乾隆皇帝对他们加以惩处,并力荐安养民生应当倡导节俭。乾隆看此奏章后,不以为意,遂批示“此可不必,商人奢用,亦养无数游手好闲之人。皆令其敦俭,彼徒自封耳。此见甚鄙迂”。这几句话是说,富商们奢侈消费能够增加就业,供养更多闲散之人。若让他们节俭,反倒对百姓没有好处。如此看来,富商的消费有什么不对?又有什么理由要加以禁止?

乾隆的一番说辞,让大臣们茅塞顿开,从此不再提禁奢之事。

从历史上看,乾隆皇帝的这一主张的确是明智之举。富人的积极消费极大地刺激了清朝的经济发展,并促生了有名的康乾盛世。也是从这个案例中,后人提出了这样的主张——鼓励富人消费。

很多人对此仍不理解,为什么要鼓励富人消费呢?历史上,富人消费的例子,最后不都是丧家败国么?像史书中,就描写丢掉夏朝的桀,残暴奢靡。他曾倾空国库,建筑自己的豪华寝宫——倾宫;曾大费人力在王宫内设计酒池肉林;曾用整块的玉石雕建宫门,并用象牙修饰蜿蜒的长廊。而败光商朝的纣王也毫不逊色,穷奢极欲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吃饭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锦衣九重;住房要广厦高台;观景要等摘星之阁,高筑鹿台。这些,最后不都导致了国家的灭亡吗?

此类说法,难免有些偏激和片面。要知道,夏桀、商纣是富人消费的极端例子,他们不惜动用全国人民的财富来任由自己挥洒,引起民怨民愤,才导致了自己的灭亡。但历史上大多数富人的消费花的都是自己的收入,并不对其他人造成危害,为什么不鼓励呢?更何况,在现代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对富人奢靡消费还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只是,社会中穷人和富人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收入有差别。收入又直接决定了个人的消费能力。同穷人相比,富人的消费能力强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因此,富人们的支出在社会消费的总支出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

例如,一个富人在投资中获利2000万。他先利用645万购买了一辆劳斯莱斯幻影系列软顶帐篷跑车,又用1000万购买了一个私人庄园,剩下的钱用于购买布置庄园的高端设备等。那么,购买劳斯莱斯的645万就推动了汽车和相关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发展,用于购买私人庄园的钱则带动了建筑、园林设计等行业的进展,而用于布置庄园高度设备的钱不仅创造了新的职业岗位需求,还刺激了高科技产品的繁荣。最后,汽车业、房产业、高科技产业又带动了钢材、水泥、高尖端技术等行业。如此,在水波般的影响下,整个国家的经济都被带动,于是,经济的整体增长必然会超过当初富人花费的2000万。而在各个环节上被涉及的人员,无论是汽车设计师、私人庄园雇员,甚至清洁庄园的工人,都将得到薪酬上的回报。相反,我们绝不可能在一个穷人的消费上,看到这么大的影响。

可见,富人的消费对增加消费和总需求意义重大,对经济的发展也更为重要。但是,往往政府的决策却并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从而对富人的高消费造成了阻碍。

2007年,德国政府为了解决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居不下、财政赤字屡屡超标等财政问题,提出一项向富人加征税收的决议,将增值税率从16%提高到19%,并将年收入25万欧元的单身个人和年收入超过50万欧元的夫妇,税率由42%提高到45%。结果这一措施不但没能积极促进经济的发展,却在压抑了富人消费后,严重地打击了零售业的发展,并让更多人因减少的消费需求而失业。由此,还引发了产业界和民众的诸多不满。

德国的案例告诉我们,消费刺激经济的思想是值得认同的。就如凯恩斯说的那样,经济状况在长期中取决于生产能力,即供给;在短期中当生产能力不确定时,则取决于需求。也就是说,当富人的消费增加时,需求增加,刺激国民经济发展,国计民生的状况自然会良性发展。

看到中国富人的消费能力,我们为什么不深度地挖掘一下富人的需求呢?政府扩大内需,主要一部分不就是要扩大富人的消费么?因为,除了上面提到的奢侈品,富人的高消费还可以延伸到文化、娱乐等消费领域,并积极的创造市场上的新需求,从而进一步刺激市场的发展。另外,富人的资产也可以用来投资,增加社会生产能力。

一个富人奢靡消费的过程,减少了他自己的资产,却增加社会的财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引导更多的穷人脱贫致富,这样的高消费对整个社会有什么不利吗?

为什么只买江诗丹顿手表,而不是上海手表

戴一只几百元的上海手表和戴一只价值百万元的江诗丹顿手表,其使用功能是相同的,都是可以显示时间。但戴一只用18K金做壳,满是钻石的名牌江诗丹顿表能显示出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

经济学家把消费这种价格极其昂贵的名牌商品称为炫耀性消费,其含义这种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这种消费行为的目的不在于其实用价值,而在于炫耀自己的身份——通常也称为“显摆”。

由于消费者可能是想通过使用价格高昂、优质的产品来引人注目,具有一定的炫耀性,因而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炫耀性消费”。其实,这反映了一种消费心理——“炫耀性”心理,它是指存在于消费者身上的一种商品价格越高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

1894年,美国工业发展的速度已超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跃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暴发户,而这些暴发户的行为则成了凡勃伦关注的焦点。凡勃伦以其敏锐的洞察亲眼目睹了“镀金时代”的暴发户们在曼哈顿大街购豪宅,疯狂追逐时髦消费品。有鉴于此,凡勃伦提出了“炫耀性消费”。

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将这种炫耀性消费的商品称之为凡勃伦物品,甚至画出了一条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经济学家们发现,凡勃伦物品包含两种效用,一种是实际使用效用,另外一种是炫耀性消费效用,而后者由价格决定,价格越高,炫耀性消费效用就越高,凡勃伦物品在市场上也就越受欢迎。

著名品牌LV其发展过程始终是与上流社会密切相关的。1837年,品牌创始人Louis Vuitton来到巴黎寻求生计。经过多年的磨砺,他进入了法国皇宫,开始为王室服务。法国皇后乌婕尼喜好出游,经常需要人打点行李。凭借出色的手艺,Louis Vuitton能够巧妙地将拿破仑三世皇后的衣物绑在行李箱内,而且衣物经过长时间的路途颠簸不皱,由此得到了皇后的喜爱和信任。在跟随皇后的这段时间里,他为能更好地提供服务,还尝试着自己制作行李箱。随着经验的积累,其技术和品味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为其日后制作经久不衰的高档旅行箱提供了“技术保证”。

1854年,Louis Vuitton结束了在皇宫中的工作,在巴黎开了一家皮具店。其制造的皮箱因造型美观,经典实用,广受欢迎。从这一刻起,LV品牌正式创立。凭借多年为乌婕尼皇后服务的经验,Louis Vuitton还创造了经典的“Trianongrey”帆布行李箱,它的面世在巴黎的上层社会引起了轰动,很快就成了巴黎贵族出行的首选行李箱。即使是现在,每当的人们走进Louis Vuitton的很多销售店中,仍能看到墙上悬挂着的当年的贵族们携带着LV旅行箱上火车的照片。

同类推荐
  • 商人经商手册

    商人经商手册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不同地区的商人做生意的“四书五经”,是针对不同性格及性格弱点的中国商人采取不同战术的商战对策,教会你如何掌握不同商人的性格,教会你如何利用各地商人的弱点,还教会你如何在商场上防止受骗上当,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探索经济学的路径

    为了让读者深刻了解作者在经济、金融学科上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作者将过去同行专家对有些著作所写的序言、所写的书评、作者自己所写著作的前言、后记以及对有些学者理论观点的评价、政策建议集结出版,希望通过此书梳理作者在进行经济学学术探索以外的很多真实想法和看法。目的是让同行知道进行了哪些探索,有哪些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这种做法对同行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 走向新农村的希望之路: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走向新农村的希望之路:宁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的差距却在不断扩大。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可持续发展目标使用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可持续发展目标使用手册(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是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可持续发展司为帮助各级政府(国家、地区政府和基层政府)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而编写的手册,参考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相关经验,为各国更好地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指导性原则。
热门推荐
  •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华盛顿的故事》从华盛顿的儿时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立的伟大事业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这位美国首任总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一生正直、勇敢、坚强、深明大义且乐于奉献的崇高精神。
  • 圈子圈套3:终局篇

    圈子圈套3:终局篇

    本书全景展示了商场和职场的生死厮杀、巅峰对决。主人公的命运、项目结局、所有的恩爱情仇都在本书中揭开谜底。再次陷入低谷的洪钧在内忧外患中不甘消沉,在职场上和自己的上司明争暗斗,在商场上则和夙敌俞威为了争夺“中国第一资源集团”这一超级大单展开了博弈。鹿死谁手,看洪钧、俞威各施手段,步步是陷阱,招招含奇谋,处处有玄机。问英雄谁是英雄?商场无情,职场冷酷,成败皆英雄。
  • 穿越之异界奇遇

    穿越之异界奇遇

    少年奇遇不断,兄弟奋相奉死助,情谊厚重难举,定当舍命帮。儿女情长,相缠难忘。生死大难,长牵肠。
  • 乾坤双璧之纵横天下

    乾坤双璧之纵横天下

    霸业雄图引英雄用事,时世艰危叹生灵微贱。明末清初,王道坏尽,天昏地暗。一时,沧海横流,豪杰并起。岁月无情,四百年易逝。时至今日,尘埃落定,风烟散尽,人事已定论,英雄垂千古。天下江湖分属东盟、西盟,东盟乾元堂堂主金寓北、坤厚堂堂主上官苏儿,世称“乾坤双璧”。二人大战女真、纵横天下的江湖侠义故事,令人拍案惊奇,理当传世。作者鸥迹,虽胸无珠玉,怀揣鄙陋,却无知亦无畏,掇拾史海陈迹,以无文小字,虚拟江湖,再现一段明末清初乱世图谱,内中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之处在所难免,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 爱的期限:一万年

    爱的期限:一万年

    “欢迎光临,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吗?”她面带笑容的问着每个走过的客人。唉,不知道当初怎么会来这里打工呢?每天说着同样的话,被一些奇奇怪怪的人东看西看的。唉,她发誓以后再也不会来百货公司打工了。“小姐”一个带有磁性的男音,把她从神游中拉回。“小姐,你还在吗?”他显然有点不耐烦的叫着。“对不起,对不起,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吗?”又来套语了,她不好意思脸红的问着他。她怎么每次都这么说呢!每次在她发呆时,这个男孩总来烦她。
  • 调皮千金玩转校园

    调皮千金玩转校园

    她是天之娇女,却很讨厌那种生活。她要的,是平凡,当她化身平凡女进入学校第一天就遭到了告白,他和她,和碰撞出怎样的火花?那个王子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是爱情会遇到阴谋,还是阴谋会找上爱情?
  • 花心总裁冷血妻

    花心总裁冷血妻

    因为家族利益,将他们拉到一起。结婚三年,他依旧是大众眼中的黄金单身汉,钻石王老五。他花心,他无情,游走在万花丛中。她逐步成长为大众心中气质与形象极佳的人气主播,。对她来说,这场婚姻只是她摆脱家族的契机,是谁都无所谓。他们不过是有着一张结婚证的陌生人而已,仅此而已。没有爱,就没有恨!片段一绝望的爱,誓死的纠缠。他虐的是她的身体,而她虐的却是他的心。他说:“我死了,也要你陪着我一起下地狱。”她冷笑:“下地狱的只有你,我可是要上天堂,所以了,我们是不会有交集的。”片段二为难小三不是她的风格,不是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么?可是这小三要自动找上门来,就不管她的事了。因为对敌人仁慈就最自己残忍,她这个人别的不会,就是对自己最好。“你根本就配不上他,守着一个不爱你的丈夫,你不觉得很可悲吗?我们才是彼此心意相通,我们才是最完美的一对。”小三炫耀似地对着她说道,眼里无不有着深深地恨意和得意,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她轻笑着,然后说道:“沈小姐,我是配不上他,可是我是顾太太。他就算爱的是你,你也最多是个上不了台面的情人。不过我告诉你,我这个人最恨做的事就是成全别人。所以了,不要在我这寻找优越感,不然我都不知道我会做出什么事来。”说完潇洒的挎着包离开,这年头坐正室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与小三斗。其乐无穷嘛!片段三“他是谁?”他失控的抓着手中的照片,猩红的眸子阴狠的问着她。“能是谁?反正不是你。”她漠然的看着他,嘴角的笑意越发的清明。他捏着手中的照片,面部表情越发的狰狞。他怎么会不知道他,只是他想不到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竟然会这样做!“你想离婚和他在一起,休想!夏彤,只要我没死,你永远都别想。”他将手中的照片撕得粉碎,狠狠的扔在地上。她不怒反笑,连眼睛里都是笑意。“没关系,就算不离婚,你也拦不住我。”她反问,带着一抹莫可言说的志在必得。片段四“你放过我吧,那么多女人,为什么偏偏缠着我呢?”她一刻也忍受不了再呆在他的身边。“放过你,谁来放过我?”就算没有心,人他也要留在身边。“那是你的事,与我无关。”她一阵冷笑,轻言慢语,看着眼前的人,可眼里好像根本没有他。洗净铅华,繁华落尽,他们能否找回彼此的心?高干文,第一次写高干文,各位多多的支持啊!推荐其他成员的作品:谷主,风谷音鸽【溺宠娇宝贝】娜主,陈小娜【冷王宠妃】【霸王宠妻】
  • 方谬传

    方谬传

    这是一个不是穿越的穿越故事,剧情很简单。有关于三代人的爱恨情仇。风之国,雪之国,铁之国,火之国。 天龙界,大世界。
  • 我的分身是条龙

    我的分身是条龙

    新世界的出现,让全人类趋之如骛。普通高中生方晨,一次意外发现自己在新世界多了一个黑龙分身,还附赠了一片被污染的领地。当人类在新世界踏出第一步的时候,方晨已经在新世界混的风生水起。当人类在新世界称霸一方的时候,方晨已经成为了新世界的黑暗神。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