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68700000007

第7章 温暖·最是常情也动人

像海底一棵悠游的海草,像山间一股奔流的小溪,像郊外一朵盛开的雏菊;在每个人心灵深处,总有一处宁静的角落,洒满阳光与温情。血亲、婚恋、友谊,这些看不到、摸不到的情感,在唐诗中都能找到生动的印证。人生的悲欢离合,世间的喜怒哀乐,都深深地浓缩在一首首诗中。令后人不禁感叹,人间常情千古事,原来没什么两样。

引言和内容的关系在哪里,和事实的联系没有,看不出是哪个朝代

掬一怀满满的乡愁

居然真的有人动用了许多科学数据,妄图论证一下:外国的月亮确实比中国的圆。可是,再精确的计算也测不出感情的弧度。望月思乡,不只是时空的距离,也是内心的思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已变成中国文化的一种内在涵养,经由文学的传承,在人们的心田里世代流淌。

故乡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到底什么才最能代表故乡,恐怕谁也说不清。门前那棵粗壮的古树,上学途径的那条溪流,伙伴们郊游的那个春天,恋爱时约会的那位姑娘……故乡是生命开始并成长的见证,也是未来许多岁月都抹不去的一股熟悉的味道。即便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碰面,如果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那么乡音乡情,总会令他们彼此亲切并信任。所以,中国人将“他乡遇故知”列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足见故乡在人心中的魅力。

可是,假如一个人遇到了自己的老乡,会问些什么呢?

应该会问当年那个淘气的同学,现在是不是也同样娶妻生子,青云平步;当年那条清澈的小溪是不是还能洗米洗衣;我们的学堂和先生是否依然如昔……大千世界,人海茫茫,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邻里乡亲的。真的遇到了,千言万语,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即便是最会说话的诗人,家长里短,问的也是芝麻绿豆的小事。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杂诗》

当王维遇到了自己故乡的人,他开心地问:你从故乡来,也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你来的时候,我窗前的梅花开了吗?诗人以最通俗平淡的语言,最寻常的小事发问,让人不免思考,离家这么久怎么只记得那一束梅花?

其实,故乡的青山绿水,柳暗花明,都在离开故乡后,开始在诗人的心底低回。往事如电影一样,在心里温习了无数次。能够深深记起的,一定是当年最刻骨铭心的故事。或许是寻常的一件乐事,或许是浪漫的一次邂逅,又或者只是偏爱自己窗前的梅花。总之,是不起眼的小物件勾起了大诗人的乡情。在每一个孤独的夜晚静静地升起,浓浓的思绪就这样,在慢慢的品味中荡漾开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在这一年的九月初九,王维忽然觉出了伤感。在这重阳之日,远方的兄弟们一定在登高、饮菊花酒,庆祝金秋的丰收,品尝收获的果实。登高是对生活步步高升的期望,菊花是人们希望长寿的象征,九九重阳,久久相聚,兄弟们一定遍插茱萸,以昭示祛病健身,可惜在如此喜庆的日子里,却没有我的参与。

在这样的感觉和情绪里,远游的王维发出了这样的叹息,“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此一句,道出了世代游子的心声。当一个人漂泊在外,举目无亲的异乡里,人常常会有一种孤独感。万家灯火点亮时,却没有豆大的灯光是为自己而点燃;倦鸟尚且需要归巢,何况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呢?平常的日子也就罢了,在别人合家团聚的时候,自己却孤身一人,寂寞将时间撕扯得更加漫长,每个细小的感受都变得更加清晰,思乡的细胞也就开始不断分裂,扩散出更多的想念。也因此令王维的这首诗名垂千古。

其实,唐诗中很多名篇佳句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并不是因为其辞藻华丽,或者发了如何另类的癫狂之语。恰恰相反,许多唐诗之所以深刻感人,广为传诵,主要是源于对生活真诚、细腻地描摹,对人类共通的普适性情感的一种解读。星移斗转,长河湍流,人们仍然可以通过阅读古典诗词仰望唐朝的天空,从前人的故事中品出自己的人生。生活就像一条长长的旅途,人们走在这条路上,漂泊不定,却又常常在中途的驿站停留。每一次驻足时,都会想起上一次停靠的港湾,就像心灵的“暂安处”。

尤其是现代生活的便捷,早已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二十岁的孩子们常常背着行囊异地求学,或者也有早早开始生活的朋友,踏上离家的列车,去外面的世界寻求更广阔的天空。在新的时空下,人们结识新的朋友,组建新的家庭,在“第二”甚至“第三故乡”深深地扎根,开枝散叶,经历新的人生。正像著名学者陈平原曾在他的散文中说,“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这个地方也便成了故乡。”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刘皂《旅次朔方》

刘皂说,我像客人一样在并州生活了十年,这些日子里,我日夜想念故乡咸阳,归心似箭,只盼着早点荣归故里。刘皂没有说为什么来到并州,也没有说没什么又要回到家乡。但是古今一理,料想初渡桑乾水时,背井离乡不过是为理想、功名奔波。年方日久,十载艰辛,一无所获,只得告老还乡,“更渡桑乾水”。

有人说,世界上最珍惜的都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那些曾经的擦肩而过,忍痛别离,常常令人肝肠寸断。在并州的十年,诗人日夜想念自己的故乡,故乡的亲友,故乡的山水,几番梦回,恐怕都是故乡飘渺的云烟。可是,当刘皂终于可以踏上返乡的归途,回望并州,忽然惊觉:十年来,并州已经成了自己心中的“另一个故乡”。可当他发现了自己这浓浓的依恋时,竟然又是与故乡的一次作别。

告别一所学校,告别一个朋友,告别一段爱情,哪一次不是转身了之后便泪如雨注。人的感情,常如空气般透明,看不到,摸不着,却在失去的时候觉出了痛苦。人生一世,百般滋味,万般情怀,交织出复杂而丰盈的内心!

君子之交如细水长流

关于“歃血为盟”的解释,至今仍然争论不休。有的说古代“歃”就是饮的意思,只要把动物的鲜血涂在自己的嘴唇上,便可看作对天发誓,从此休戚与共,患难相扶。也有人说,应该像电视里演得那样,大家咬破手指,把血滴在碗里,取意“血浓于水”,一饮而尽,此后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正所谓“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能够同生共死的毕竟只是少数。但如果能够以诚相对,还是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有很多种朋友。有的可以共同逛街购物、照顾饮食起居,视为“伙伴”;有的只能吃喝玩乐,被称为“狐朋狗友”;而有的却秉持共同的操守,激励彼此的进步。知人看伴,在朋友的身上,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学养与气度。因此,古人特别重视“朋友”。在他们的眼中,“同心为朋,同志为友”,只有志同道合,心心相惜的人才能够配作“朋友”。

因为挑选标准的严格,所以一旦相知,自然深情不渝。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在《送孟浩然之广陵》

有人说,这首诗写于李白和孟浩然的第一次相遇。也有说法他们早在几年前相遇,二人英雄相惜,赞叹彼此的才华,并引为知己。此番重逢,是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所以约会在黄鹤楼,互诉相思。说是“相思”,其实并不为过。在这首诗中,李白说,孟浩然要去广陵了,我看着他离开黄鹤楼,在这春光烂漫的三月乘船远航。那船帆已经消失在云海蓝天之中,只有滔滔的江水翻滚着流向天边。

李白的感情随着连绵的江水不断起伏,孟浩然已经走了,但是李白依然伫立在楼上眺望。就像诗人舒婷在《双桅船》中写到,“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朋友走后,用独立黄鹤楼,不忍离去的孤寂来衬托深厚的情意,虽然没有写半点离愁别绪,但那滔滔江水,恰如滚滚春愁,浓得再也化不开了。人们常说古代人表达感情是含蓄的,但其中也有很多直呼胸臆的诗句,将互相的倾慕与喜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

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在这首诗里似乎得到了完全的确认。开篇起笔,李白就表达了自己的感情,“我爱孟浩然,他的风流天下皆知。”接着,李白说到了自己为什么如此喜欢孟浩然的原因。他说孟浩然很年轻的时候就放弃了仕途,到老年更是卧在松林之间,开怀畅饮,独得生活的乐趣。而这份高山仰止的美德,犹如清香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芬芳。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李白一生积极入世,却对安贫乐道的孟浩然“情有独钟”。其实,李白生性浪漫、自由,与其说他热衷于功名,不如说他热衷于建功立业,而且内心,始终对自由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向往。而作为隐士的孟浩然,早年时候也曾求取功名,但不第后便欣然隐居,且终身不再出仕。他能够以布衣终老却名闻天下,其才学和修养,自然都是人中极品。所以,在李白的眼里,不管他是不是权贵,哪怕他只是普通百姓,但也依然是自己的“手足兄弟”。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这首七绝是李白送给好友王昌龄的。李白听到王昌龄被贬消息的时候,正在外漫游。听说好友被贬,立刻写诗慰藉。“杨花已经落尽了,杜鹃却在不断地哀啼,我听说你遭到了贬官,要去扬州了,路上要经过五道溪水(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我把对你的担忧和愁绪都托付给明月了,让我的这份心意陪伴你一直走到夜郎以西(夜郎乃地名)。”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英语故事,说两个朋友去林中打猎,不料遭遇灰熊袭击。其中一个身强力壮的人丢下弱小的朋友,自己逃生去了。等危机解除后,他很好奇朋友能够死里逃生,便好奇地询问,刚才灰熊对朋友说了什么。朋友冷冷地说,“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着似乎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患难真情”。只有经历过共同苦难的朋友,才称得上“知己”。

陶渊明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茫茫人海,如浮萍相遇,能够成为朋友,就更应该珍惜。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常常带给人们浮躁的心理,在这样的氛围中,钱、权、利,都可能改变单纯的人际关系。每一次升迁、谪贬,人生际遇的起伏,可能都会影响到人们的选择。

人的生活都会有起有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各种成败、酸甜都要经历。这个时候,李白的态度似乎正是现代人所应该学习的典范。他对孟浩然的布衣,王昌龄的贬官似乎不介意,在他的心里,朋友的志向与情谊,远比朋友的身份和地位重要。其实,真正的朋友,就应该像李白这样,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当朋友顺风顺水,一切尽如人意的时候,也许并不需要太多的鼓励和安慰,;可是,当一个人在失败或失意的低谷,朋友的鼓励就会显得尤其重要。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有朋友站在身旁,遮风挡雨、同舟共济。但是,却很少有人思考,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保持最初的相知。

李白一生蔑视权贵,却常对平头百姓、落难旧友表示自己的心意,说他坦率、天真似乎并不为过。但正是这份真诚与情长,令他在后来遭遇同样贬官命运的时候,收到了来自杜甫的想念,一首首《梦李白》正是朋友情谊的再现。

时过境迁,如今再读唐诗,不仅可以从中获得文学的滋养,还能收获宝贵的思想指引,这应该也是唐诗留给后代的精神财富吧!

踏歌畅饮,送别也浪漫

古代的生活终究没有现代便捷,既不能打电话,也无法上网视频。迢迢千里,即便有相聚的意愿,翻山越岭,没有三五个月恐怕也很难相见。所以,每一次的相聚和分离,大家都非常珍惜。此地一别,真是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见!按理说,这样伤感的事情,放在现在,肯定会感动得人们“涕泣零如雨”,执手相看,泪眼婆娑,更无语凝噎。但放在唐代,虽然伤感,大家仍然谈笑风生,而且还互相鼓励:山高路远,却也来日方长!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很多人并不知道董大是谁,以为他不过是高适一个姓董的朋友;其实不然。这个董大在盛唐时期,是一个著名的琴师,声誉很高。也有传闻说他是著名的隐士,居住在山野林间,清心寡欲、如道如仙。不管哪种说法,都可以证实一点:董大的确是唐代的名人。所以,高适对他的鼓励其实并不过分。

在这样一个黄沙漫天,把白云也几乎染成了黄色。北风呼啸,群雁在大雪纷纷中向南而飞。如此忧郁的天气里,高适即将告别这位著名的琴师。他鼓励董大说,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以你的才华和名气,天下哪有不认识你的人呢!言外之意,像你这样优秀的人,到哪儿都会受到人们的喜欢。如此宽慰朋友,对方也满载着祝福上路,这样的离别便冲淡了愁绪。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的洒脱似乎只有唐代才有。到了宋代,柳永和青楼女子作别时,“执手相看泪眼,便无语凝噎”,拉着她们的手,竟然哽咽无声,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其实,唐代人并不是不懂离别的含义,“后会有期”不过是互相宽慰的话。从此山高路远,道阻且长,何年何月才能重逢,只能是彼此心中的一个“问号”。但他们似乎不愿意将这样的惆怅带给朋友,所以,每一次送别除了互道“珍重”,还要喝酒、赋诗,将这曲离歌唱得更有情调。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着柳花,酒店里飘满了清香。酒店中的侍女取了美酒,请各位品尝。金陵中很多朋友都来为我送行,我们频频举杯喝尽美酒。请你们问问这东流之水,和我们绵绵的别情相比,哪一个更长?人们都知道李白是酒神,不管是愁是喜,都用喝酒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清酒、烈酒、浊酒、得意或失意的酒,在李白的手里都能喝出一番况味。离别本来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但酒入愁肠,也便化成了绵绵的情意,忧而不痛,哀而不伤。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也是这类的典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轻轻的雨丝,青青的柳条,在这样的美景下,“请你再饮一杯酒吧,恐怕从今一别,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如此的深情,配上细雨后清新的空气,伤感中带着些温暖的震荡,从容而悠扬地流淌在彼此的心中。长亭、古道,酒楼、江畔,他们用诗和酒装点了一次送别的盛宴。最有意思的是,有的诗人,喝酒喝得太多,结果喝醉了后酣然入睡,等到醒来,才发现朋友已经走远,满目山河,尽是惆怅之情。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许浑《谢亭送别》

许浑说,唱罢送别的歌曲后,你也要解舟远行了,青山、红叶,还有湍急的流水,一波波,激荡起蓬勃的深情。等到酒醒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人也已经远去。满天风雨中,只有我独自一人走下西楼!这天光云影,徘徊出一段孤寂与忧伤。所以,其实唐代诗人的送别有时候也充满了惆怅,“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卢纶《送李端》)但这份忧伤并不能抵挡唐人送别时的浪漫,比如除了喝酒,他们还唱歌。许浑说“劳歌一曲解行舟”也是这种习俗的体现。

李白曾写过一首名篇《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说,我踏上小船,刚要走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了歌声。桃花潭的水有千尺之深,但终究及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踏歌,其实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的方法,就是边唱歌边用脚踏地,踩出相应的拍子。

李白在游览桃花潭的时候,经常在汪伦家做客,等到他临走的时候,汪伦带着村民来给他踏歌送行。李白非常感动,所以写此诗赠给汪伦。后来,村民们为了纪念李白,在桃花潭的岸边修建了著名的“踏歌岸阁”,至今,这里仍是旅游胜地,游人如梭。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古今中外,所有的离别都逃不过“愁绪”二字,这也是李叔同先生这首《离别歌》能够深入人心的地方。然而,斜阳、芳草,一壶浊酒、一曲离歌,唐代人以自己的情致、风俗,将本应难舍难分、肝肠寸断的场面,演绎得真实而又动人。在分别的刹那,伤感固然是人之常情,但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隐而不发,反以笑脸相送,这哀愁才算真的深婉到了心中!

血浓于水而溶于水

很多地方直到现在依然保留着这样的风俗:女儿出嫁的时候,父母和孩子会抱头痛哭。还有说,哭得越厉害,说明以后的婚姻越幸福,但这一点似乎无从考证。至于为什么大家都会痛哭,多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人说,女儿出嫁,从此便不在父母身边,即便交通便利的今天,也很难再如未婚时日夜陪伴双亲,故而伤心落泪。还有人说,毕竟嫁作他人妇,在婆家不知道孩子会不会受到委屈。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自然也是父母的掌上珠,心头肉。所以,父母不舍得女儿走,女儿也不忍离去;哭一哭也是人之常情。

但父母表达感情的方式毕竟不同。母爱可以涕泪长流,汪洋恣肆,不加限制;而父亲却常常作劝慰之语,只略表伤心。就像人们常常见到母亲的叮咛,却很少听到父亲的嘱托。这倒不是因为父亲的爱少于母亲,而是因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水之流奔腾不息,叮咚作响,敲击人们的心田;而山之爱,常常是一种静静的沉默,无声的依托。就像朱自清《背影》里父亲买桔子的身影,蹒跚、踉跄,却为孩子们支起了“碧海蓝天”的梦想。大爱无言,大音希声,说的就是父爱的博大与深沉。

永日方慽慽,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韦应物《送杨氏女》

这是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在女儿出嫁之时,写给她的诗。韦应物说妻子早丧,抚养女儿的时候,对女儿的怜爱更多了几分。因为妻子离世,两个女儿多年来一直相依为命,姐妹情深,此番分别,她们只能流泪互诉哀肠。谁都知道,“女大当嫁”,所以也没办法把孩子留在身边。但是从小没有受到母亲的调教,他又害怕女儿结婚后不会侍奉公婆,遭到别人的批评和责罚。

因为这份担忧,他嘱咐女儿说,婆家是大户人家,你嫁过去一定要贤惠,懂得勤俭持家,要敬老爱幼,恪守妇德,一切言谈举止要合情合礼。今天,咱们父女就此分别,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再相逢?在这离别的时候,伤感忽至,竟然易放难收。回来看到小女儿还在身边,忽然又止不住留下泪来。妻子早亡,对孩子倍加怜爱,令韦应物身兼“严父慈母”的双重职责。女儿出嫁的时候,父母爱,骨肉情,忽然都在分离的时刻跃然纸上,不禁催人泪下。

有人说,“父爱恩重如山,母爱情深似海”,山与海都源于自然而又归于自然,就像亲情如血“浓于水,而又溶于水”。人之亲情,常常润物细无声,无法触摸,却可以感受到她的环绕。尤其是母爱,常常化作一句耳畔回荡的叮嘱,一份深情凝望的眼神,或者只是一双穿旧了的鞋子,一件打着补丁的衣衫。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母爱”是人类永恒的感情,也是历来文学创作的主题。孟郊准确地抓住了母亲为孩子补衣的细节,交织进游子思乡的感情,将母爱的伟大抒写得非常动人。慈母手中的细线,在游子临行时,密密麻麻地缝进孩子的衣衫,一并系在衣服里的,还有母亲的想念与牵挂,“意恐迟迟归”正是母爱的集中体现。在孟郊看来,作为儿女,寸心如草,无论怎样也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似乎只有锐意进取,才能以微弱之力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孟郊在进士及第后,写了一首著名的登第诗: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恩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他说,昔日的愁苦、贫困都不值一提了,今日登科已经一扫往日的愁绪和阴霾。我愉快的心情如春风拂面,马蹄急促之下,一天就看遍了长安城烂漫的春花。很多评论说,孟郊46岁才中了进士,“一日看尽长安花”实在太过得意忘形,注定没什么大的作为。更有人论证,当年的“得意”缺乏大气度,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所以一生都不过芝麻绿豆的小官。

可是,假如从孟郊的角度去体会,他从小勤奋苦读,却始终仕途不顺。出身寒门,似乎更知道父母的辛苦,所以,对成功的渴求也就显得非常急迫。当他觉得寸草之心,终于可以微弱地开始报答母亲的恩情,想必也是欣喜若狂的事情吧。

中国著名的《二十四孝》中有一个老莱子的故事。老莱子虽然年过七十,但父母仍健在,所以从来不说自己已经年老。不仅如此,还经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故意摔倒在地,装作婴儿般大哭,哄得父母开怀大笑。反观孟郊登科后手足舞蹈的样子,似乎也和讨好母亲的老莱子没什么两样。看到孩子登科后如此喜形于色,作为母亲,应该也是无比欣慰的吧。毕竟,很多父母都以孩子的理想为自己人生最大的追求。

无论是父母对孩子的疼爱,还是子女对长辈的孝心,其实都源于人类最初的本能。这本能就是一种“爱”的奉献与报答,无论是荡气回肠的爱情,细水长流的亲情,还是肝胆相照的友谊,都因为对爱的渴望与寻找,而在人们的骨子里世代相传,代代流淌。

婚恋悟语,妩媚何妨清刚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李季兰《相思怨》

女子的相思大抵如此: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即便再高明的女子,陷入爱情的漩涡,也躲不过相思的苦楚。“永浴爱河”不过是人们的一种希望,世间的许多爱情,不过是喝了海水后才慢慢发现,海水和泪水一样的苦涩,一样的咸。

可惜,世人只识海水深,却不知道比海水更深更寒的便是相思的苦楚。毕竟,海水的尽头还有海岸,但相思的尽头却依旧是无尽的相思。所以,在这长长的叹息中,李季兰只能独倚高楼,轻抚琴弦。可是人去楼空,抬头却望见一轮满月,月华深浓。曲调悲切处,不禁折断琴弦。此等忧伤,又将是怎样的断肠人!这首《相思怨》语言直白,通俗易懂。即便远隔千年,她当年的缕缕情丝依然历历如新。

写作此诗的李季兰是唐代诗人李冶,著名的才女,也是同样著名的女道士。和大唐的公主一样,唐代的很多平民女子也会选择“出家”做道士来躲避尘世的纷扰。鱼玄机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弃绝红尘、遁入空门,说到底都是因为没有遇到一段美满的姻缘。完美的婚姻就像一个平滑的圆,在任何对接处都毫无牵强感,而且通体圆润,流畅自如。所以有人说,“好的爱情是不累的”。

也许是基于这种人性化的考虑,唐朝的婚姻制度非常开放,:从贵族公主到百姓民女,离婚再嫁都不算什么耻辱。这一点虽然极合人性,但也给唐代女子带来许多负面评价,从衣着服饰到再婚再嫁,更是后世指责她们风流的佐证。张艺谋导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在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里,唐代女子们豪放的装束,半裸的酥胸,其实都经过了科学的考查,比如《唐代仕女图》就是服饰艺术上的一例明证。据说,在唐代喜庆的节日里,街头还有裸女相扑,其开放程度可见一斑。而皇后、公主等包养男宠的秘闻更坐实了唐代女子的放荡。

但人们仿佛忽略了历史的特性,除了区别与其他朝代的自由与开放,大部分唐代女子,还是秉持了所谓的“封建道德”,恪守本分,温良恭顺的。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王建《新嫁娘》

按照习俗,新媳妇过门三天后,要下厨房为大家做饭。但是,新媳妇好做,好媳妇难当,伺候婆婆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于是,这个灵秀的媳妇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小姑来尝尝口味,看是否符合婆婆的喜好。一首《新嫁娘》,简简单单二十个字,却将新媳妇曲意逢迎、聪明乖巧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当然归功于王建的文学才能,但也少不了唐代女子的聪明。

“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般般皆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后的才女,当年都曾经花前月下。但进入婚姻后,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孝顺公婆,同样要遵守封建道德规范。离婚是可以的,不过也没那么容易,名节、地位不是每个女人都能轻易放弃的。所以,即便遇到了真正的爱情,迫于婚姻的束缚,有时候也不得不忍痛放下。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

这首诗的大意如下:你知道我是有夫之妇,却赠给我一对明珠。我感激你的情意,将她们系红罗褥上。我丈夫家也是有地位、有权势的名门望族;所以,我尽管知道你对我情深意重,也只能和丈夫“共进退,同死生”。今天,将这对明珠含泪送还给你,只能怪造化弄人,没有让我们在未婚时相遇。诗作的最后两句尤其深婉,历来为人所称道。

很多人考证说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男女之情,实则寄托了张籍的政治理想。但仅从诗作理解,这首《节妇吟》却不失为唐代女子信守婚姻的典范。人们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这里的爱情当然是特指婚外恋。长期的婚姻生活磨平了两个人的棱角,却也无声地淡化了彼此的激情,所以有“七年之痒”这一经典说法。此时,如过愿意放纵自己,当然会有出轨的“机会”。但踏出这一步,婚姻也便就此名存实亡。

作家三毛曾经在散文中提到一个故事,她说丈夫荷西有次告诉她,“他爱上了别人”。多数女人听到这样的说法,都会暴跳如雷;但三毛没有这样做。她认真地听丈夫讲述了那个女孩的故事,发现那也是个非常美好的女子。所以,她对荷西说,“你去试着跟她生活。一年之后,你喜欢她的话就留在她身边,想念我就回来,如果都放不下,我们三个人就一起生活。”实验的结果是荷西又回到了三毛的身边。

婚姻以外的爱情,能够给人刺激,但兴奋过后,依然要回归平淡。再大的激情也有燃尽的时候;坚守婚姻,也便守住了幸福的底线。如此说来,张籍笔下的“节妇”似乎比现代人更有智慧。于情于理,“还君明珠双泪垂”,既不乏对别人感情的尊重和感谢,也没有突破道德和婚姻的规范,有情有义却也有礼有节。实在是一个懂得感情又珍惜生活的才女!

倒是明代瞿佑十分无聊,续写了一首《续还珠吟》,“妾身未嫁父母怜,妾身既嫁家室全。十载之前父为主,十载之后夫为天。平生未省窥门户,明珠何由到妾边。还君明珠恨君意,闭门自咎涕涟涟。”不但大肆鼓吹了“在家从夫,出嫁从夫”的封建道德,还标榜了足不出户的“规矩”,在还君明珠时还狠狠地愤怒了一把,闭门思过不禁泪流满面觉得自己非常委屈。

明代时礼教的桎梏已经非常严重,很多妇女被诬不贞后,怕受唾弃,居然回家上吊自尽,以死明志。和这“吃人的贞操”相比,唐代妇女的确是开放的、风流的,但也同样是幸福的、自在而又快乐的。她们多情却不滥情,一切爱恨都源于自然与人性。而这风行水上的潇洒和快意,反倒比明代扭捏的矜持来得顺畅、舒服!

洗手作羹汤,还君明珠泪,都在风流妩媚的背后,增加了智慧与坚强。温柔如水固然是女子的美德,但如一眼活泉,自由奔放,又何尝不是一种风景。刚柔相济,重义也重情,才应该是女子最佳的状态。温柔地讨巧,含泪的拒绝,这样的妩媚也该算是一种清刚吧!

同类推荐
  •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古希腊神话和传说

    世界文学名著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巨大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它以深邃的思想,精湛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观察,思考,审视,表现着不同时代的社会与人生;它有着非同凡响的力量,不仅能改变人生,在某种意义上,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它是人生中不应错过的精神驿站。阅读世界名著,体验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思想,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人文修养,并以此了解社会,解读人生,为走向成功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北斗京华

    北斗京华

    周汝昌先生在行文当中,在透露出对于旧京风物的低回恋眷之情。举凡旧京岁时风物、风景胜迹、市廛风俗、饮食风尚、师友杂忆,毫不因历史尘封而褪色,鲜活历历如在目前。作者所记均是亲所见闻,故记地如临其境,记人如闻声咳。捧读此书,便犹似置身于老北京的文化氛围当中。
  • 何泽涌:放大的细胞人生

    何泽涌:放大的细胞人生

    1919年1月28日,何泽涌出生在苏州的“两渡书屋”。“两渡书屋”是何泽涌父亲何澄“灵石何寓”院内最早盖起的一幢房屋。“灵石何寓”为何澄亲书,由工匠镌刻烧制成一个长方形的搪瓷匾镶嵌在大门旁边的院墙。当时的门牌号码是苏州十全街一四三号(后改为151号)。“灵石何寓”门匾,不仅开宗明义地标明了何澄是灵石移居到苏州的山西人,而且在“灵石何寓”的界地十全街和五龙堂小巷的拐角处,何澄还立有一块不同寻常的界碑——“灵石共和堂何”。
  •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

    该书以比较的眼光分析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状况,阐述了英语世界《文心雕龙》研究的特点,实现了中西相关研究领域的沟通,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寂寞歌唱

    寂寞歌唱

    究竟是堕落还是时尚?是追求还是疯狂?当今的时代是个鱼目混珠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也因此而复杂化起来:龙蛇同穴正如人鬼一洞,好与坏已经不是唯一的判别是非的标准,道德的阶级归属似乎也遭到了怀疑。人心不古,世风难测。然而,希望在哪里?希望孕育在那些渴求希望的人心里。于是,一个新型的工业时代,就这样轰轰烈烈,又悄然无声地开始了。轰轰烈烈说的是现象,悄然无声说的是实质。只要稍加冷静,你就会发现农机厂新任厂长林茂下“公海”的方法不仅救不了企业,反而还会把公海里的鱼捞到“私海”里去,富了他个,穷了千万家。催人深思,发人深省。
热门推荐
  • 专家诊治肠道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专家诊治肠道疾病(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挂号费丛书”尽选常见病、多发病,聘请相关专家编写该病的来龙去脉、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凡病人或家属可能之疑问,悉数详尽解述。每册10余万字,包括数百条目,或以问诊方式,一问一答,十分明确;或分章节段落,一事一叙一目了然。而且作者皆是各科专家,病人或家属所需了解之事他们自然十分清楚,所以选题撰稿,必定切合需要。而出版社方面则亦在字体、版式上努力,使之更能适应各阶层、各年龄之读者需要。
  • 网游之大召唤师

    网游之大召唤师

    虽不是神器横行,但必要的高阶装备是不可少的。虽没有美女如云,但主角身边总是需要几个红颜知己。兄弟情谊,以一敌百,龙族风云,光暗之战,亡灵逆袭……且看徐林一介召唤师如何靠着一件偶然得来的传说装备纵横圣索亚大陆。
  • 西方成功学之父:塞穆尔·斯迈尔斯自传

    西方成功学之父:塞穆尔·斯迈尔斯自传

    一百多年来,斯迈尔斯的作品和思想对西乃至世界许多国家近现代道德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也因此被誉为“西方成功学之父”、“卡内基的精神导师”。本书记录了这样一个平凡而多彩的人生:做过乡村医生,当过报社编辑,参加过政治活动,投身过铁路建设,但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没有忘记博览群书,勤奋学习。
  •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2)

    世界最具科学性的科幻小说(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学神别乱来

    学神别乱来

    【甜宠】【从校园到婚纱】【一见钟情】高冷傲娇腹黑学神×鬼马精灵可爱少女论如何拿下高冷学神?唐筱禧表示这有些困难,想要学神下凡,首先得上天呀!于是乎,唐筱禧就开始了各种撒欢……唐筱禧:“学神,你说你这么好看的一张脸,整天绷着干嘛?来,多笑笑,这样桃花才能开嘛!”顾知承:……唐筱禧:“学神,校花就在咱们教室外面呢,要我助你拿下联系方式否?”顾知承:“不用。”唐筱禧:“连校花都诱惑不了你,你到底是真的清心寡欲呢?还是你喜欢男、人?!”顾知承青筋暴起,“你可以试试。”唐筱禧:“刚刚有男生和我告白,看来爷魅力无边呐,爷这俊俏的小脸蛋,啧啧。”顾知承:“谁?”唐筱禧:“就2班的刘昊,嘿嘿,还挺帅呢!你问这干嘛?”第二天唐筱禧:“为什么刘昊见我跟老鼠见猫似的?不会才一天他就变心了吧?”顾知承:“嗯,这种男人不可靠。”受到惊吓的某昊:我分明是被某男威胁了……唐筱禧:“顾,顾知承,你要干嘛?你别乱来啊!”顾知承:“我怎么记得某人才见两次面就让我多多关照她的未来呢?”唐筱禧:“可我当时不是这个意思啊!”顾知承:“那怎么办,我不仅误解了,还为此守身如玉,你说要怎么补偿我?嗯?”还能怎么办?只能自己负责了呗!
  • 衍生欢

    衍生欢

    自幼一起长大的余欢和君衍从小就被定了娃娃亲,本以为是天君的一句玩笑话,谁知道某一天突然来了个神助攻,一道旨意搬入余欢的寝宫,不知二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小剧场:“喂喂,你别乱来啊,你再这样我就叫人了昂!”余欢缩在床角看着宽衣的君衍有些手足无措。“我还不知道原来堂堂天族公主竟然这么饥渴,一次下凡找小倌不成,还要再次下凡找小倌儿,要不要......”君衍做了一个脱内层衣服的动作,吓得余欢赶紧捏紧了手中的被子。......我所有作为,不过是想把你留在我身边罢了......
  • 快穿之女配满分逆袭

    快穿之女配满分逆袭

    白月穿梭在各个世界完成任务,撩反派,虐渣男渣女,逆袭之路所向披靡。……会有多个小世界,顺序不定,后期会修改。希望多多支持啊。
  • 全球最坑爹考卷大集锦

    全球最坑爹考卷大集锦

    网络爱好者二师兄花费两年心血搜集而成的另类考题,内容包含“报复性汉语六级考试”“暴强三国人名英文翻译”“班主任雷人语录”“华尔街犀利面试”“网民行政能力全国统考”“世界杯女球迷专业鉴定”“当考试遭遇三国杀”“武林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好男友八级评测”等九个专题,涉及语文、英语、体育、生物、求职、格斗等九类技能,再加番外“作弊指南”,在思考中爆笑,在爆笑中长见识。
  • 梦里不知身是客

    梦里不知身是客

    江亦寒得了一种病,他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他之前的女朋友刘萌死于一场车祸,但是在梦里江亦寒还是能看见她,并一直觉得她还像以前一样存在着。陈昂是江亦寒的哥们,他一个好朋友林婉清在一家心理诊所实习,于是陈昂把江亦寒带过去,林婉清答应试着给江亦寒治病。江亦寒平时很正常,只有涉及到刘萌的时候才让人觉得他是个疯子,林婉清经常被江亦寒吓的不行,但是还是坚持着帮他治病,渐渐的,她竟然喜欢上了江亦寒,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他的病治好,让他能接受新的事物,她能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