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240000000029

第29章

世民嘱罢,折箭为誓。敬德见秦王意诚,去其兵甲,跪于马前曰:“臣当必死以报殿下。”世民大喜,携起与之并辔入城。后人有诗赞曰:烽火连营几出兵,天教于此得奇英。唐朝已有山河固,因赖将军两手擎。

却说秦王已入介休,检点仓库,回至并州。李世勣谓秦王曰:“西河之地已平,可将太原库内金银给赏诸将。”世民依其议,聚集各部将士,照功关赏。敬德甲士重加赏劳,使其旧众八千与诸营相参。时屈突通虑其为变,骤以为言,世民不听。次日,下令班师还京师。大小三军得令,各拔寨离了并州。果然鞭敲金凳响,人唱凯歌声回。到长安,秦王具上平西河之心。高祖大悦,设平戎筵宴,重赏三军。以敬德为领军总管,隶秦王府;唐俭为并州道安抚大使;刘世让为并州总管。其余将士,皆依资次升赏。

却说郑主王世充闻秦王克复西河,天下闻风而顺,与苏威、段达等议曰:“李子通称吴帝于江都,每有窥江表之心。近日我军徇地至河台,已取唐汴、亳二州。倘唐主知之,一旦兵到,东都前阻唐军,后有吴师,何以当之?尔众人有何良策,可敌唐、吴二处军马?”苏威曰:“英雄屹起,得地者昌。我郑奄有东都,民殷国富,沃野千里,进可与群雄争敌,退可以婴城而守。主公何不差使陈说利害,令夏主建德起兵,蹑唐军之后。许割淮左之地,以封建德,彼必起倾国之众而出。我主坚其城郭,利其甲兵,以待彼来,何足惧哉。”郑主然其计,即遣使往乐寿去讫。

时唐主遣大理寺卿即楚之安抚山东,以秘书监夏侯端安抚淮左诸路。夏侯端自澶渊济河,传檄州县,东至于海,南至于淮,二十余州,皆遣使来降。端行至谯州,闻世充已取汴、亳二州。欲复还京师,道路阻绝,所从二千人,遇粮食尽,不忍弃去。端谓之曰:“君等乡里皆已从贼矣。尔众人可斩吾首级归贼,必得富贵。”众皆曰:“公于唐室非有亲属,直以忠义,志不图存。某等虽贼,心亦人也。宁肯害公以求利乎?”乃复与相随。夜里潜行密出。将五日,至戚田。众人饿死及遇贼奔溃者殆尽。唯存五十二人。馁甚,不能复起。有客曰:“此去杞州不远。刺史李公逸为唐坚守,公可以书知之,必见济矣。”端即扯衣沥血修书,令人送至杞州。刺史李公逸得夏侯端之书,拆开看毕,问来人曰:“端秘书近日无恙乎?”来人曰:“端公颠沛已甚,几不能出门户矣。”公逸即遣兵往迎端,馆给饮食。因是,端与从人始得济。时淮南之地已属世充。及闻端路阻,不得归,欲召之为臣。遣使至杞州,召端为淮南郡公。解衣赐之。使者径至,见夏侯端。端正在馆驿中驻节,忽报郑主遣使来见秘书。端召入,使者呈上郑主所赐绯衣,及除端为淮南郡公书。端拆书观之,大怒,对使者焚其书,扯裂绯衣,扬声曰:“夏侯端天子大使,岂受王世充官乎!汝欲吾往,惟取吾首耳!”使者见端不可屈,自回报知郑主。端恐世充复来,必见害,自念曰:“吾为天子之使,未返节而死,岂不有辱君命哉。”因解节旄,致纳怀中,置刃于竿上,与众从人自山中西走,尽是僻径,冒践荆棘,昼夜兼行,才得达宜阳。从者坠崖溺水,为虎狼所食,人丧其半。端已诣京师,入见唐主,但谢无功,初不自言艰苦,惟奏曰:“为陛下保守社稷,不肯降贼者,唯杞州刺史李公逸一人而已。”唐主曰:“卿之功勋,朕自知之。”复以端为秘书监。即楚之至山东,亦为窦建德所执。楚之不屈,竟得还。唐主仍以为大理卿。

话分两头。却说郑主世充,因夏侯端焚书毁衣,即遣大将罗士信、副将杨振兴、郑昊部领一万精兵,来攻雍丘。罗士信得命,引军至雍丘,困了城廓。李公逸与其属李善行议曰:“郑兵势大,宜遣使星夜往京师求取救兵来,方可与他交锋。”善行然之,即将文书遣使驰往京师,一边点闸人马,上城防护。郑兵知的李公逸遣人往长安取救,日夜攻击。城中军民粮食已尽,都有归附之心。公逸求救文字虽连发前去,唐主以隔贼境,不能救,故无兵来。城中紧急,公逸曰:“今贼势猖獗,吾辈去天万里之遥。此非有亲诣行在,难解雍丘围也。”善行曰:“今道路阻于剧贼。城中才智韬略者,皆无出于足下右者。如若取,非足下不可也。”公逸慨然应命,乃留善行等守雍丘,单身率轻骑入朝。且看下节如何分解。

第三十八节 杨振兴计拒秦王 丘行恭阵战郑昊

是时公逸出城二百余里,至襄城,为世充伏兵所执。搜检其衣,乃得请救兵奏章,缚之以归。却说郑主正在与众臣议取雍丘之策,忽报:“伏兵捉得李公逸来到。”郑主喜曰:“此李公刺史,我闻其名久矣。”命召入,谓之曰:“卿越郑臣唐,其说安在?公能相我,当与同享富贵。”公逸曰:“我于天下,唯知有唐,不知有郑。今日是臣死所,何用多言!”世充大怒,推出斩之,以首级持至雍丘,招降其部属。

却说李善行在雍丘,专候公逸消息,人报:“郑兵在城下将刺史李公逸首级招安。”李善行大惊,与孙贤登城观之,果是,李善行乃坠城而死。孙贤被军民说之而降。于是杞州、雍丘尽属于郑。

却说唐主连得李公逸告急文书,正议论起兵去救雍丘之急,边廷消息报入京师:“李公逸轻骑入朝,至襄城被伏兵所执,见世充不屈而亡。其僚属俱没,雍丘、杞州俱入于郑。”唐主闻知公逸已死,谓诸臣曰:“雍丘虽失不足惜,可伤公逸远方之臣,为朕死王事,诚难得也。”即议起关中青、幽、并州郡军马五十余万,征讨世充。萧瑀出班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战者逆德’。秦王克复西河,才回关中,军士息戈解甲,伤痕未痊。而陛下又议征伐。非顺天之道。夫好兵黩武者,必亡。弑身于微末,上帝禁之。王用之,未见其利也。”唐主曰:“都督之言,乃怯敌也。朕因阻兵不进,致误公逸。今已决行,卿等勿言。”遂命秦王监督诸军,以屈突通为前锋。唐主命已下,忽右武卫将军钱九陇奏曰:“陛下调度征世充,意在必胜。今用屈突通为前锋,几不有误大事!”唐主大惊,忙问其故。九陇曰:“屈突通原系隋侗帝大将,深与世充相善,不得已而降唐也。今其二子辅佐世充,职居上将。今使为前锋,而领大军。倘有不测,谁复更制之哉!”唐主召通入,谓之曰:“今欲使卿东征,卿二子皆在郑为将。孤纵不疑,众口皆虑君有私王事,卿意如何?”通闻之,泣拜于阶下,顿首流血而言曰:“臣昔为俘囚,份当就死,陛下释缚加以恩礼。当是时,臣心口相期,以更生余年,为陛下尽节。但恐不获死所耳。今得备先驱,临阵先斩二子,以明臣无异志,弗顾私恩也。”唐主叹曰:“殉义之士,一至此乎!”下诏慰之曰:“卿勿忌惮,努力向前。朕誓不负也。”

且说秦王得旨,出离朝门。次日于秦府中,持调大小三军。时有史万宝、刘德威、王君廓、黄君汉、钱九陇、屈突通、尉迟恭、秦叔宝、段志贤、殷开山、丘行恭、李靖、李世勣、李君羡、窦琮、窦德玄、刘弘基、房玄龄一班谋士、战将,整整齐齐,俱在府前俟候。秦王申令已毕,因召进诸将谓之曰:“此一回前往征讨王世充,不比寻常出战。缘世充洛阳剧贼,部下兵精粮足,倚恃城郭坚固,非一朝之计而能降服。诸君只在缓其攻守,见机而动,斯为上策矣。”诸军皆应诺,秦王吩咐已毕,即日催动人马,离了京师,怎见的:

旌旗蔽日,剑戟凌空,人如流水急,马似疾风吹。

一日,大兵来到洛阳地界,秦王吩咐:“安下营垒,且未可轻动。待看细作军探看郑兵虚实,然后进兵。”诸将得令,各扎住营寨,遂按兵不出。此时声息已先有人报入洛阳来,奏与郑主得知。郑主聚集众文武,商议迎敌唐兵之计。都督杨振兴奏曰:“秦王此来本欲救雍丘之围,今雍丘已破,所属尽并于郑。唐主必深加怒恨,以重任付之秦王。秦王因努力而征讨郑国。是其来则有词也。且秦王深得士心,部下谋臣、勇将,不下数千,但是征讨之处,无不克服,亦其平昔善能用人故矣。今其运区洛阳,比他往常战斗大不相同。必是尤深思远虑,整饰军旅,而与我为攻守之计。非在一战而分成败者也。为今之计,莫若各将军民、牛马、杂粮等项,尽数搬入城内,不许留贮少许在外,以资寇粮;一面差人往夏主求取救兵,许以退了唐军,以重镇谢之。慎勿与战,只在婴城固守。候在夏兵既集,唐军有隙可投,即内外夹攻,复猗(犄)角其前后,彼进战不能,退还不得,绝其粮道,据其水草,野无所掠,自然饥疲,则唐军不难破也。”郑主欲从其议,副将郑昊曰:“杨都督之言非也。自今唐军临城,岂暇有许多计较?且秦王部下足智多谋者,终日侍立左右,凡事见机而动。岂有受吾如此之牵制者哉!今日正好乘其远来疲劳,营壁未定,军情未知我虚实,点起我国养锐之众,斩寨而入,秦王一旅之师不足破矣。更复何疑!”郑主曰:“二公之言,似皆有理。杨都督之策虽缓,诚为长久之计。今公意在示兵,恐众寡不敌,强弱攸分矣。”昊曰:“兵贵精,不贵多。是一万之多,不足以当一千之精。昔马援以三千步卒,破五溪蛮数万之众,虽其为将智勇过人,亦以其兵精故也。今郑国之精兵,比马援之用何止数千倍。臣乞主公假臣军马数万,如退不得唐军,甘受罪戮。”郑主允其请,即发精兵十万,着大将郭士衡为先锋,同郑昊迎敌唐军,遂不用杨振兴之谋矣。郑昊辞了郑主,即部领人马,与士衡出教场操演,离洛阳,前抵羊角城屯扎,将人马分作四大营,每营列精兵一万人。离城五里另立一老营,分人马三万。沿四营之外,俱着骑兵二万巡哨,以防唐军前后夹攻。骑将罗质曰:“公今设四营,络绎辽远,兵不相属。倘唐军四散攻之,何以知救?又值初秋间,金风或起,若有人教之用火计,莫道我要退敌,反被适人所击矣。公宜熟思之。”昊曰:“公言虽善,吾亦有制度。今以游兵二万,往来巡哨,唐军必不敢来劫寨。又所设四大营,背依土城而立,四边又无树木,纵有火计,我何惧哉!”质再不言。

却说细作军人去数日,回覆秦王,将郑主不用杨振兴之计,及郑昊行军之故,一一报知。秦王喜曰:“若使世充从振兴之谋,吾军诚徒费岁月矣。今使郑昊行军,闻其调度,斗筲之见,何足算哉!”即与李靖议曰:“郑兵势重,郑昊一勇之夫,不须力敌,当以智取。先破了郑昊,以挫世充锐气,使洛阳军民胆落,彼自不暇为谋矣。”靖曰:“主公计将安在?”秦王曰:“近日因秋霖弥旬,山水骤溢。吾前日审视地理,有个所在如此,乃郑兵必由之地。今画下一图,试与公辨议,可用否?”因度与李靖看视。靖看了半晌,曰:“郑军入主公之智囊矣。但行之必胜。”秦王乃唤过殷开山、段志贤、钱九陇、丘行恭等,密嘱之曰:“尔诸将当如此如此而行。”诸将得令,各领兵去了。

次日,秦王与一班战将,出平川旷野排下阵势,搦郑兵交战。郑昊听的秦王出兵,留罗质守羊角城,即整兵马出老营,与秦王答话。王曰:“尔郑主弑新君而自立,据洛阳以称孤。惑愚黎庶,专乱社稷,罪已不容于诛,又何贪婪无厌,戮我守臣,侵夺疆土。今皇上着吾声罪致讨。尔主尚不束手归降,献纳城廓,尤敢遣尔无名小将,阻抗天兵。若不清道迎候,今日先诛此匹夫,然后问罪于尔主也!”郑昊大怒,更不答话,举刀直取秦王。秦王背后转出一员将,浓眉大眼,面如枣色,姓丘名行恭,洛阳人氏,善骑射,举斧径出阵前,与郑昊交战。且看胜负如何?

第三十九节 李靖议守高平隘 世充兵救羊角城

是时丘行恭与郑昊二马相交,兵器并举,一往一来,一冲一突,战上二十余合。行恭虚掩一斧,往南落荒而走。秦王既看见行恭佯输,即勒马望后而退。郑昊不知是计,拍马随后追赶,要捉行恭。赶走十里远,只见前面一座高山,山〔前〕一道大溪。行恭见后头郑兵赶来,知其中了计,即策马过溪。郑昊催动人马,陆续亦追赶过溪。初时溪水甚浅,郑兵过后,不觉溪水汹涌,顷间水势泛涨,阻其归路。郑昊急欲勒马退时,前面高山,后边溪水,遂将人马夹在中间。行恭在高坡处,放起号炮,山谷两边闪出两枝精兵,左有殷开山,右有段志贤,鼓躁近前,箭如飞蝗。昊大惊,即呼:“后军慢来!”径策马走上山顶。段志贤一匹马已赶在后,大叫一声:“匹夫休走!”一枪刺透胁下,郑昊坠马身死。山上木石乱滚下来,郑兵死于溪中者不计其数。先锋郭士衡领兵策应,来到溪边,见水势甚大,远望郑兵在山上,被唐军追杀,降者无算。只在溪边叫苦。才然未了,后来郑兵报道:“唐军等将军领兵前来策应,随有一枝人马将老营攻破,把粮草尽数烧毁。比及游兵报知羊角城守将罗质,四营人马见老营火起,正要来救,被那员将一冲,首尾不能相顾,杀得我军七断八截,拚死走入羊角城。”士衡听说,不敢恋战,领本部人马复投洛阳。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再做取经人

    再做取经人

    俗人江流,斗胆求娶女儿国主!做了十世善人的金蝉子,第十一世反了天!这是一个师徒反目的故事。世上安得两全法,宁负如来不负卿!
  • 野牛的故事

    野牛的故事

    这是一部中篇动物小说集,讲述了五个发生在非洲热带草原的动物故事。长颈鹿黑儿两个月大就与自己的家族失散,在非洲草原上艰难地长大,当长大后的黑儿重新找到自己的家族时,会发生怎样的事情?——《长颈鹿回家》非洲大草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在危急时刻,斑马铁蹄为了种群的未来,为了将诸多的斑马家族集合在一起形成大群,它向所有斑马家族的首领发起宣战……——《斑马父子》等。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珠联璧合,与元曲争奇斗妍。 对于现代人而言,宋词仍然是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次精编出版的由逸闻和雨潇编选的《宋词三百首》,精选宋代词人九十家,词作三百余首,风格包括豪放派、婉约派,篇幅兼有小令、中调、长调等。
  • 江湖岁月催

    江湖岁月催

    “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此乃道之真理,亦为武之真谛。若干年前,埙山隐者公孙夫妇,创立不世奇功“造化阴阳诀”,从而披靡江湖、未逢敌手,及到岁月横迁,公孙夫妇离世,所遗神功顿成无主之物,令世人莫不贪觎,由此,引出了一段血雨腥风......
  • 少年大将军

    少年大将军

    title:少年大将军----
  • 恰好是少年

    恰好是少年

    (暖文)喜欢你那年时光刚刚好,一见钟情那一刻,我们都好像是个傻子。那个人,恰好是那个风度翩翩,会打篮球,会跳舞,会暖心的少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顾雨泽,当初的一见钟情造就了现在了我们的相伴永生。那年,阳光刚好,你刚好,我刚好,我们都未彼此的遇见而感到庆幸。在这样浩瀚的宇宙里面遇到了那么渺小的你,遇到了那么让我心动的你。恰好是少年。
  • 极域神主

    极域神主

    徐诗玥是大理大学一位大四的学生,因为喜欢写小说,在一次寻找灵感的旅途中遭遇不测,穿越到古代。从此,她踏上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奇幻旅程,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当一切尘埃落定后,因机缘巧合,她重回现代,并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也因此一炮而红。
  • 宋雨染衣

    宋雨染衣

    前朝细雨和风过,今时你我阴阳隔。千年不踏轮回路,宋雨湿衣衣不遮。
  • 哪里是天堂

    哪里是天堂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