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67500000006

第6章

第三遍周三際時者謂盡前後際各無邊劫恒常周遍演說諸經初無暫息華嚴云不可說不可說佛剎微塵等劫說異句身味身音聲充滿法界一切眾生無不聞者盡一切未來際劫常轉法輪如來音聲無異無斷不可窮盡餘如不思議品梵網云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我今亦如是說四分律云諸世尊大德為我說是事如過去諸佛及以未來者現在諸世尊能勝一切憂皆共尊敬戒此是諸佛法法華云如諸佛所說我亦隨順行即趣波羅奈為五比丘說又云善哉釋迦文得是無上法隨諸一切佛而用方便力我等亦皆得最妙第一法為諸眾生類分別說三乘是故以方便分別說諸果彌陀云無量壽佛威神無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不稱歎。

楞伽云我念去來世所有無量佛菩薩共圍繞演說楞伽經世尊亦應爾住彼寶嚴山菩薩眾圍繞演說清淨法。

維摩云此經廣說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不可思議阿耨菩提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皆從此生諸佛賢聖所共稱歎背生死苦示涅槃樂十方三世諸佛所說。

般若云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菩提法皆從此經出。

楞嚴云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若我說是般怛羅呪經恒沙劫終不能盡又持地菩薩云聞諸如來宣妙蓮華佛知見地我先證明而為上首涅槃云如來演說一偈之義經無量劫義亦不盡所謂若戒若定若慧施等。

第四攝同類劫時者謂彼三際無邊劫中一一劫內各攝無量同類劫海如長劫唯攝長劫短劫唯攝短劫然時與劫各有多相如華嚴明時有八類謂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劫有十二類謂長短一無數有量無量有盡無盡一念不可說一切非於中復有十類謂成壞劫染汙劫染淨劫淨染劫清淨劫無邊莊嚴劫無量大莊嚴劫莊嚴滅劫莊嚴成劫普清淨劫於彼無量同類劫中恒說一切權實教門。

華嚴云一一地獄中經於無量劫(根本獄長劫唯攝根本獄長劫眷屬獄短劫唯攝眷屬獄短劫也)為度眾生故而能忍是苦不惜於身命常護諸佛法無我心調柔能得如來道。

梵網云吾今來此娑婆世界(此天多時唯攝彼天多時彼洲少時亦唯攝此洲少時餘例知)八千返說心地法楞伽云住一切剎兜率陀宮(狹攝狹劫)色究竟天(廣攝廣劫)成如來身。

楞嚴云應以菩薩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菩薩聲聞身而為說法(此證淨攝淨也)應以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此證染攝染也)法華云我說然燈佛等(興成也)又復言其入於涅槃(滅壞也)如是皆以方便分別頌云是諸罪眾生以惡業因緣過阿僧祇劫(有盡攝有盡劫)不聞三寶名諸有修功德柔和質直者則皆見我身常在(無盡攝無盡劫)此說法我此土安隱天人常充滿寶樹多華果散佛及大眾(莊嚴成劫相攝)眾生見劫盡大火所燒時憂怖諸苦惱如是悉充滿(莊嚴滅劫相攝)涅槃云往昔眾生壽百歲時(有量劫攝有量)恒沙眾生受地獄報我見是已即發大願受地獄身我於爾時在地獄中經無量歲(無量劫攝無量)為諸罪人廣開分別十二部經諸人聞已壞惡果報令地獄空。

第五收異類劫時者謂彼無邊一一劫中各攝無量異類劫海如長劫攝短劫短劫攝長劫等於彼一切異類劫內恒說諸法華嚴云長劫與短劫平等短劫與長劫平等一劫與無數劫平等無數劫與一劫平等有量劫與無量劫平等無量劫與有量劫平等有盡劫與無盡劫平等無盡劫與有盡劫平等不可說劫與一念平等一念與不可說劫平等一切劫入非劫非劫入一切劫。

淨名云即演七日以為一劫即促一劫以為七日(多少時相攝)楞伽云或有現變化或有先時化(染淨劫相攝)於彼說諸乘皆是如來地法華云是諸菩薩種種讚法而讚於佛如是時間經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諸大眾謂如半日又云六十小劫身心不動聽佛所說謂如食項(長短劫相攝)又云以方便力故現有滅不滅(莊嚴滅劫與莊嚴成劫相攝也)。

第六以念攝劫時者謂於一念之中即攝前後無量無邊同異類劫一念既爾餘一切念一一念中皆各普攝盡前後際一切劫海如是時劫說無盡教華嚴云於一念中盡知前際後際及現在一切世界成壞劫故發菩提心頌云一念普觀無量劫(同異類也)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楞伽云譬如心意(一念也)於無量百千由旬(無量同異劫也)之外憶先所見種種諸物念念相續(一切念也)疾詣於彼(各攝無邊同異劫也)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為礙意生身者亦復如是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諸相莊嚴憶本成就眾生願故猶如意去生於一切諸聖眾中淨名云諸有眾生類(同異劫也)形聲及威儀無畏力菩薩一時(一念也)能盡現或現劫盡燒天地皆洞然(壞劫)或作日月天梵王世界主(成劫)或時作地水或時作風火法華云我以如來知見力故觀彼久遠猶若今日(亦一念間攝多同異劫也)。

第七劫念重收時者謂一念中所攝劫內復有諸念而彼諸念復攝諸劫一念既爾餘一切念劫內諸念攝劫亦然是則念念既不盡劫劫亦無窮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於彼諸劫說諸經海華嚴云於一念頃能知東方阿僧祇世界(念攝劫也)所有眾生種種差別解(劫攝念也)念念如是盡阿僧祇劫(多念相收也)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重收例東知之)菩薩摩訶薩入可數劫即不可數劫(劫內諸念各攝多劫也)入一切劫即一念(一念攝多劫念也)頌云不可說諸劫即是須臾頃(亦明重收)莫見修與短究竟剎那法。

圓覺云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劑頭數如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念攝劫)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劫攝念)猶如目覩所受用物又云如是初靜從於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念攝劫)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劫攝念)楞伽云諸菩薩以本願方便願一切眾生悉入涅槃(念收劫)若一眾生未涅槃者我終不入(劫收念)淨名云一切諸法(劫念也)亦無在無不在(相收也)楞嚴云一為無量(一攝多也)無量為一。

(多入一也)無量義云佛一切時(念劫相攝入也)說大小法。

第八異類界劫時者謂前之七重且約同類如今娑婆一類界等今辯樹形江河形等無量無邊異類界剎剎既同處而有不同時劫亦有時劫相同而有長短各別分齊。

然世界形相略開二十種華嚴華藏世界品云佛子彼一切世界種或有作須彌山形或作江河形或作迴轉形或作旋流形或作輪輞形或作壇墠形或作樹林形或作樓閣形或作山幢形或作普方形或作胎藏形或作蓮華形或作佉勒迦形或作眾生身形或作雲形或作諸佛相好形或作圓滿光明形或作種種珠網形或作一切門闥形或作諸莊嚴具形如是等若廣說者有世界海微塵數又收彼界總成八類謂穢世界淨世界小世界大世界麤世界妙世界狹世界廣世界。

並盡彼界時劫常說一切諸法華嚴云於一微細毛孔中不可說剎次第入毛孔能受彼諸剎諸剎不能遍毛孔入時劫數不可說受時劫數不可說於此行列安住時一切諸劫無能說又云或有雜染或清淨受苦受樂各差別斯由業海不思議諸流轉法恒如是一毛孔內難思剎等微塵數種種住一一皆有遍照尊在眾會中宣妙法於一塵中大小剎種種差別如塵數平坦高下各不同佛悉往詣轉法輪一切塵中所現剎皆是本願神通力隨其心樂種種殊於虗空中悉能作一切國土所有塵一一塵中佛皆入普為眾生起神變毗盧遮那法如是無量壽云羅綱寶樹演發無量微妙法音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隨其時節風吹散華又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花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七寶池中八功德水波揚無量自然妙聲隨其所應莫不聞者正法念云諸天遊樂池中鳧雁皆出音聲宣揚偈頌開示五欲畢竟無常不可躭玩大般若云淨土樹林內外物中常有妙音說一切法皆無自性楞嚴云林木池沼皆演法音涅槃云七寶林樹華果茂盛微風吹動出微妙音一一園中有五泉池是諸池中復有諸華是諸華中一一各有師子之座一一座上有一王坐以大乘法教化眾生楞伽云何故諸國土猶如日月形須彌及蓮華卍字師子像何故諸國土如因陀羅網覆住或側住一切寶所成何故諸國土無垢日月光或如華果形箜篌細腰鼓何因佛世尊一切剎中現異名諸色類佛子眾圍繞。

法華云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處處自說名字不同年紀大小又以種種方便說微妙法能令眾生發歡喜心。

第九彼此攝入時者即彼異類界中所有時劫亦復各別相收或同異類界時互相攝入若念若劫重重無盡同前四五六七悉於彼時恒說諸門華嚴云一毛端處(分正也)所有剎其數無量不可說盡虗空量諸毛端一一處剎悉如是(上總下別)彼毛端處諸國土無量種類差別住有不可說異類剎有不可說同類剎不可言說毛端處皆有淨剎不可說(此明剎界也)或復於一毛端處不可說劫常安住如一毛端餘悉然所住劫數皆如是(此明時劫也)彼佛法身不可說彼佛分身不可說演說法門不可說調伏眾生不可說(此明佛法也上毛端下微塵亦先總)乃至法界悉周遍其中所有諸微塵(分依也)世界若成若住壞其數無量不可說(次別)一微塵處無邊際無量諸剎普來入十方差別不可說剎海分布不可說(界剎也)一一剎中有如來壽命劫數不可說(劫時也)諸佛所行不可說甚深妙法不可說(佛法也)又云我見十方世界海劫數無量等眾生(上總下別)或長或短或無邊以佛音聲今演說我見十方諸剎海或住國土微塵劫或有一劫或無數以願種種各不同或有純淨或純染或復染淨二俱雜或無量劫入一劫或復一劫入多劫或一切劫莊嚴事於一劫中皆現覩或一劫內所莊嚴普入一切無邊劫始從一念終成劫悉依眾生心想生一切剎海劫無邊以一方便皆清淨有清淨劫一佛興或一劫中無量現往昔修行剎塵劫獲大清淨世界海諸佛境界具莊嚴永住無邊廣大劫楞伽云住色究竟天於彼成正覺具力通自在現化於此成(上同類界劫下異類界劫)化身無量億遍遊一切處令愚夫得聞如響難思法(此橫遍界土也)遠離初(先照)中(轉照)後(還照)亦離於有(現劫有盡)無(過未劫無盡)非多而現多不動而普遍說眾生身中所覆之真性(此竪窮時劫也)化佛於諸剎演三乘一乘佛有三十六復各有十種隨眾生心器而現諸剎土(此總明同異界劫相攝入也)淨名云住不可思議解脫菩薩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如陶家輪著右掌中擲過恒沙世界之外(攝一入一切也)又菩薩以一切佛土眾生置之右掌飛到十方遍示一切而不動本處(攝一切入一切也)又十方世界劫盡燒時以一切火內於腹中火事如故而不為害(攝一切入一也)又於下方過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取一佛土舉著上方過恒河沙無數世界如持針鋒舉一棗葉而無所嬈(攝一入一也)時維摩詰入於三昧現神通力以其右手斷取妙喜世界置於此土妙喜世界雖入此土而不增減於是世界亦不迫隘如本無異(上明解脫境此以實事證)楞嚴云一一同中顯現羣異一一異相各各見同(界劫俱攝)如是乃至十方虗空滿足微塵一一塵中現十方界現塵現界不相留礙(塵界既爾時劫例然)不動道場遍十方界(此入彼也)身含十方無盡虗空(彼入此也)於一毛端現寶王剎(正攝依也)坐微塵裏轉大法輪(依攝正也)法華云自我得佛來所經諸劫數無量百千萬億載阿僧祇(總明同異類界劫相攝入也)常說法教化無數億眾生。

第十以本收末時者謂以非劫為劫故(非劫本劫未也)如華藏界中以非劫為劫劫即非劫念等亦爾以時無長短離分限故以染時分說彼劫故以時無別體依法上立法既融通時亦隨爾故於此無量不可說劫常說諸教初無休息。

華嚴云菩薩摩訶薩知一切劫即是非劫而真實說一切劫數善男子菩薩智輪遠離一切分別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長短染淨廣狹多少如是諸劫分別顯示(劫即非劫也)何以故菩薩智輪本性清淨離一切分別網超一切障礙山隨所應化而普照故(非劫即劫也)善男子譬如日輪無有晝夜(本非劫也)但出時名晝沒時名夜(末即劫也)菩薩智輪亦復如是無有分別亦無三世但隨心現教化眾生言其止住前劫後劫以真如法身(本也)遍一切法(末也)與一切法而共相應遍一切處持諸世間遍一切時遍在晝夜半月一月年歲成壞劫盡未來際常住無盡遍住一切眾生界安立一切眾生為眾法眼無間無斷頌云華藏世界海法界等無別莊嚴極清淨安住於虗空(劫即非劫)此世界海中剎種難思議一一皆自在各各無雜亂一切剎種中世界不思議或成或有壞或有已壞滅有剎住一劫或住於十劫乃至過百千國土微塵數或於一劫中見剎有成壞或無量無數乃至不思議(非劫即劫)或有剎有佛或有剎無佛或有唯一佛或有無量佛國土若無佛他方世界中有佛變化來為現諸佛事一一佛剎中一佛出興世經於億千歲演說無上法眾生非法器不能見諸佛若有心樂者一切處皆見一一剎土中各有佛興世一切剎中佛億數不思議此中一一佛現無量神變悉遍於法界調伏眾生海佛身無有量能示有量身隨其所應覩導師如是現佛身無處所充滿一切處如空無邊際如是難思議饒益眾生故如來出世間眾生見有出而實無興世不可以國土晝夜而見佛歲月一剎那當知悉如是眾生如是說某日佛成道(末)如來得菩提實不繫於日(本)如來離分別非世超諸數三世諸導師出現皆如是譬如淨日輪不與昏夜合(本)而說某日夜諸佛法如是(末)三世一切劫不與如來合而說三世佛導師法如是楞伽云不生而現生不滅而現滅普於諸億剎頓現如水月一身為多身隨機心中現遠離常無常而現常無常恒如是觀物不生於惡見一切法無生亦復無有滅於彼諸緣中分別生滅相淨名云法不可住(本)若住於法是則住法(末)無住則無本(本)從無住本立一切法(末)楞嚴云即一切法(劫)離一切相(非劫)唯即與離二無所著(本末即入圓融)一切同異所不能至。

(同異界劫無礙)法華云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無有生死若退若出亦無在世及滅度者非實非虗非如非異(劫即非劫)不如三界見於三界(非劫即劫)常在耆闍崛山共大菩薩諸聲聞眾圍繞說法頌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劫即非劫)道場證知已於阿僧祇劫常在靈鷲山及餘諸住處(非劫即劫)我常知眾生行道不行道隨所應可度為說種種法。

問依此說時則無始終何容有此一代時中諸部經教。

答一乘玄門諸佛齊證故一切如來法爾皆於無邊世界常轉如是無盡法輪令諸眾生返本還源窮未來際無有休息但隨見聞說有三時五會之別諸慈悲者為下劣眾生於無盡說中略取此等結集流通故有此等諸部教典令尋於此見無邊法如觀牗隙見無際空而此時說即同無盡以一時即一切時一說即一切說故華嚴云恒以佛日普照法界隨本願力常現不沒恒住法界無有變異。

問若此多劫常恒說者何故如來有涅槃耶。

答一切諸佛本不涅槃如華嚴法界品中開旃檀塔見三世佛無涅槃者又復涅槃亦是說法攝生與成道說法無差別故法華壽量品云為度眾生故方便現涅槃而實不滅度常住此說法華嚴出現品云若有眾生應以涅槃而得度者如來則為示現涅槃而實如來無生無滅無有滅度是故說法總無休時。

問智度論云須扇多佛晨朝成道日暮涅槃唯留化佛度諸眾生則知佛土亦有不說華嚴教耶。

答非一切佛土中皆用言語說法如淨名云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乃至有以八萬塵勞作佛事等則知須扇多佛以所化身而為說法正是華嚴無盡教相中之一教相耳何云不說。

問據古德共云如燈明佛晨旦說法華中夜便滅度則法華之外非有別時更說涅槃謂人根利故聞法華竟不須復說涅槃又迦葉佛時亦爾則知涅槃或說不說或有國土唯說三乘究竟不破如多寶佛或有國土唯說一乘無三可破如勝雲佛則知法華亦有說不說不同華嚴我不見有一佛國土其中如來不說此法何云法華涅槃之說亦該通十方耶。

答說法華即是說涅槃以佛之知見不異佛性故說三乘即是說一乘諸有所作常為一事故說一乘即是說法華以頓圓別教與漸圓同教儀法雖殊而說一乘入佛慧無有別故則知法華涅槃之說亦恒遍法界也。

問稱性本教可爾逐機末教云何亦常演耶。

答末不離本故依本而成故攝論云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本源既遠枝派自長是故人天小教等說亦無始終時也。

問既諸經說皆悉常遍則五會時處豈不雜亂如菩提場說華嚴時既遍虗空周於毛道盡未來際未知鹿野苑等亦說華嚴不設爾何失二俱有過若彼不說即說處不遍說時不常若彼亦說時處即成雜亂何故以經唯云菩提場說華嚴鹿野苑說阿含今何鹿苑亦說華嚴豈不成雜亂耶。

答說華嚴菩提場處既遍十方一切塵道即彼鹿野苑等皆有菩提場會是故寂場無不常遍說阿含鹿野苑處既遍法界乃至塵毛即寂場等皆有鹿苑是故鹿苑無不常遍既為門不同亦不成雜亂也。

問若約為門不同為互相見不若相見者還成雜亂若不相見何以知遍。

答若約華嚴與阿含等全教相攝則彼此互無各遍法界而有隱顯不同不見也可若約諸教相資則彼此互有同遍法界而有主伴不同相見也可餘一一會一一經處皆亦如是準以思之。

問諸佛說教亦如是不。

答此佛既爾餘佛例然經云三世諸佛已說今說當說我等諸佛亦如是說。

問餘佛說經時處與遮那說經時處為相見不設爾何失二俱有過謂若相見即乖相遍若不相見不成主伴。

答見與不見二義俱成謂二互相見主伴義成見與不見相遍義成但見則同遍不見各遍以為異耳文有四句一主主不相見遮那為主時十方餘佛但得為伴不得為主若餘佛為主遮那亦即為伴不得為主二伴伴不相見如諸佛為遮那伴時遮那更不得為伴遮那為餘佛伴時餘佛亦不得又為伴矣三主伴互相見如遮那為主見餘伴佛伴佛亦見遮那四伴主互相見如遮那為伴餘佛為主兩得相見若互不相見即各遍法界彼此相攝而互無故若互得相見即同遍法界彼此相資而互有故為門不同亦無雜亂常相融攝亦無障礙。

問餘教云何。

答聲教既爾餘教例然是故通論開為十例或以音聲或現妙色或以奇香或以上味或以妙觸或以法境或內六根或四威儀或弟子人物或一切所作皆堪攝物具如不思議品說若別言聲亦有十例一如來語業圓音自說二如來毛孔出聲說法三如來光明舒音演法四令菩薩口業說法五令菩薩毛孔亦出音聲說法六令菩薩光明亦有音聲說法七令諸剎海出聲說法八令一切眾生悉為說法九遍三世中皆以音聲說法十以一切法中皆出聲說法故普賢行品云佛說菩薩說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如音聲說法有此十種餘色香等皆各具十是則已為百門說法準知內內外外根根塵塵無不恒常周遍而說一切無盡法矣餘如指歸華玄等釋。

言十義者一本末差別門二依本起末門三攝末歸本門四本末無礙門五隨機不定門六顯密同時門七一時頓演門八寂寞無言門九該運三際門十重重無盡門。

第一本末差別門者謂本末同時始終一類各無異說。

然有三位一若小乘中則初度陳如後度須跋中間亦唯說小益小如四阿含經及五部律等二若約三乘則始終說三通益三機如密迹經等三若約一乘則始終唯為圓機說於圓極如華嚴經等其中不通小乘復攝九世該於前後更無異說。

然此三類依於此世根性定者常開如上一類之法故佛所演各通始終更無前後。

第二依本起末門者此有五類謂初為菩薩說大二為緣覺三為聲聞四為善根眾生五為邪定如出現品日照高山及三千初成喻中廣辨其相皆明先大後小。

約法名從本起末以於一佛乘分別說三故十八本二皆大乘出故約機各是一類之機非約一機前大後小。

第三攝末歸本門者依無量義初時說小次說中乘後時說大故也法華亦云昔於波羅奈轉四諦法輪今復轉最妙無上大法輪探密妙智說皆先小後大。

然此門中有二類人一者一人備歷小大如四大聲聞等二者先稟小人未必後時稟大以小性定故而聞後時說大故異前始終俱小後稟大人未必要從小來以有頓悟機故而知先來說小故非前始終俱大。

第四本末無礙門者謂初舉照山王之極說明非本無以垂末後顯歸大海之異流明非末無以歸本故本末交暎與奪相資方為攝生之善巧矣是故通論總有五位一根本一乘如華嚴經二密意小乘三密意大乘四顯了三乘上三如深密經五破異一乘如法華經。

第五隨機不定門者謂上之四門初門明三類機始終常定次門明五類機異時常定三門明一類機自淺之深四門明二類機初機聞頓後機從淺至深更有一類不定之機或從小乘次入三乘後入一乘亦有從小直入一乘或多類機隨聞一句異解不同。

第六顯密同時門者謂同聽異聞若互相知者是顯不定若互不相知者即是祕密顯密同時亦無前後。

第七一時頓演門者謂上來諸門一時頓演華嚴云如來一語中演無邊經海無量義云佛一切時說大小等。

第八寂寞無言門者謂從初得道乃至涅槃不說一句般若云我從成道已來不說一字汝亦不聞涅槃云若知如來常不說法是名具足多聞楞伽云我某夜成道至某夜涅槃於此二中間我都無所說緣自得本住故我作是說彼佛及與我悉無有差別。

第九該通三際門者謂此上諸門盡通三際經云一法門中無量門無量千劫如是說。

第十重重無盡門者謂前之九門隨時隨處重重無盡皆無前後經云毗盧遮那佛願力周法界一切國土中恒轉無上輪。

此上十門圓通無礙是則前後即無前後無前後之前後耳。

言五教者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一乘頓教五圓教。

初小乘教者即愚法二乘教異大乘故逐機設故隨他語故以其明諸法數一向差別所謂揀邪正辨聖凡分欣厭析因果也。

二大乘始教者亦名分教但明諸法皆空未盡大乘法理故名為始但明一切法相有成佛不成佛故名為分。

三終教者亦名實教由明緣起無性一切皆如定性二乘無性闡提悉當成佛方盡大乘至極之說故名為終以稱實理故名為實。

上之二教並依地位漸次修成故總名漸。

四一乘頓教者但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依地位漸次說。

故如思益云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於一地楞伽云初地即為八無所有何次。

不同於前漸次修行不同於後圓融具德故立名頓。

問此若是教更何是理。

答頓詮此理故名頓教別為一類離念機故亦為對治空有俱存三種著相人故即順禪宗。

五圓教者統該前四圓滿具足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信滿心即攝五位成正覺等依普賢法界性相圓融主伴無盡身剎塵毛交遍互入故名圓教如華嚴云顯現自在力為說圓滿經無量諸眾生悉受菩提記等。

若廣約所詮法相辨者。

初小教中說有七十五法。

唯明人空不明法空縱說法空少不明顯。

但依六識三毒建立染淨根本故阿舍云貪恚愚癡是世間根本等。

未盡法源故多諍論。

總相如是若別明者略舉十門法義差別。

說唯六識義分為心意識。

除佛一人有菩提性餘諸眾生無佛種性。

方便資加見修證中修至忍位得不退轉。

聲聞下根極疾三生得羅漢果最極遲者經六十劫獨覺中根極疾四生遲經百劫如來上根定滿三祇。

但分段身至究竟位。

斷煩惱障證我空理。

既趣寂後皆無回心。

佛果相好唯是無常。

娑婆閻浮為佛報土三千百億即攝化境。

此釋迦身乃是實報非法非化或立為二即有生身化身佛別。

如是等義廣如小乘經論中說。

二始教中廣談法相少及法性其所云性亦是相數。

說有百法決擇分明故少諍論。

又說諸法一切皆空。

不說不空中道妙理。

總相如是若別明者開為二門。

先且對他教辨異於中分二。

初相宗法義略舉十門。

說有八識唯是生滅依生滅識建立生死及涅槃因。

法爾種子有無永別是故五性三乘決定不同。

既所立識唯業惑生故所立真如常恒不變不許隨緣。

依他起性似有不無非即無性真空圓成經說空義但約所執。

既言三性五性不同故說一分眾生決不成佛名生界不減。

真俗二諦迢然不同非斷非常果生因滅。

同時四相滅表後無。

根本後得緣境斷惑義說雙觀決定別照以有為智證無為理義說不異而實非一。

既出世智依生滅識種故四智心品為相所遷佛果報身有為無漏。

如是義類廣有眾多具如深密等經瑜伽雜集等論。

次空宗法義略有五門。

說一切法皆無自性即是真如以此無性而為其名凡愚不了著於法相故但標名而遮其非。

能了此者即名真智。

所詮法義不出二諦差別法相乃名為俗無為義性即名為真。

有謂依計空謂圓成。

雖說佛身五求不得得即虗妄無得乃真離一切相名佛功德故以有我為妄無我為真。

如是義類亦有眾多具如諸部般若等經中觀百門等論。

次正約當法廣明復有十門。

說賴耶識為諸法依從業種生唯是生滅。

就有為中立五種性由法爾故無始時來一切有情有無永別。

資等五位乾等十地修至加行性地位中得不退墮。

成菩提道定滿三祇。

亦是分段至究竟果。

聲聞緣覺斷煩惱種分斷所知菩薩俱斷。

決定性者趣寂不迴不定性者並迴向大。

三十二相是化身好八萬四千是報身德但此修生及佛法身俱常無常。

以釋迦身隨他受用實報淨土在首羅天化身充滿百億閻浮。

如來法身唯真境界釋迦佛身化非法報或分生身法身二佛或開三身或立四佛。

如是等義詳如佛地阿毗達磨大品等經顯揚智度攝論中說。

二終教中多談法性少及法相其所云相亦會歸性。

盡大乘說故無諍論。

由明不空真如中道。

不但說空以為至極。

總相如是若別明者亦開二門。

先且對他教辯異於中亦二。

初對相宗揀顯法義亦有十門。

所說八識通如來藏隨緣成立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而成非一非異。

一切眾生平等一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脫。

但是真如隨緣成立。

依他無性即是圓成。

一理齊平故說生界佛界不增不減。

第一義空該通真妄真非俗外即俗而真故雖空不斷雖有不常。

四相同時體性即滅。

緣境斷惑不二而二有能所斷二而不二說為內證照惑無本即是智體照體無自即是證如非智外如為智所證非如外智能證於如。

既世出世智依如來藏始本不二則有為無為非一非異故佛化身即當即法不墮諸數況於報體即體之智非相所遷。

次對空宗揀顯法義亦有五門。

但明自性清淨本然常住真心方為實理此真如體唯是一心即以此心為其名目權乘不了住平等空非諸法性故令認體而表其是。

一心真實本自能知通於理智徹於染淨。

所詮法義具足三諦色等即空是為真諦空即色等乃為俗諦一真心性非色非空能色能空名為中道第一義諦就二諦中一真法性目之為真種種義相稱之為俗。

遍計執性情有理無依他起性相有性無圓成實性情無理有相無性有。

一切諸佛自體皆具常樂我淨真實功德身智通光一一無盡性自本有不待機緣故以無我為妄有我為真。

後正約當法廣明亦有十門。

說梨耶識乃是真如隨緣合成是故八識通如來藏非唯生滅。

就真如中立種性故徧諸眾生皆有佛性。

信等五十二位之中修至初住即得不退。

行成佛果不定三祗亦無百劫修相好業。

地前留惑受分段身初地斷種受變易身。

於二障中正使習氣三賢伏現見道除種地上侵習佛位究淨。

一切二乘無不回心。

報身相好八萬四千修生法身亦常無常。

所住依果在三界外數世界種無量恒沙為一佛界所攝化境。

如來法身唯以妙智或以境智釋迦佛身亦法報化或開二佛三身或立四佛五身。

如是等義詳如勝鬘本業仁王瓔珞等經佛性寶性起信論等中說。

四頓教中總不說法相唯辯真性。

一切所有唯是妄想一切法界唯是絕言五法與三自性俱空八識及二無我盡遣訶教勸離毀相泯心生心即妄不生即佛。

亦無佛無不佛無生無不生。

如淨名默住顯不二等是其意也。

總相如是若別明者亦有十門法義差別。

說一切法唯一真如。

離言說相名為種性。

一念不生即名為佛有何行位漸次差別。

既唯一念無時可說。

所依身分亦不可說。

一切煩惱本來自離。

二乘聲聞非迴不迴。

一切佛身唯一法身相盡離念平等平等不可說有功德差別亦不可說常與無常。

依真而住非有國土。

如來法身非智非境釋迦佛身法非報化是故唯立一實性佛。

如是等義廣如淨名圓覺楞伽寶積等經般若涅槃論等中說。

五圓教中所說唯是無盡法界。

性海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入如因陀羅綱重重無際微細相容主伴無盡。

十十法門各攝法界。

總相如是若別明者亦有十門法義差別。

說一法界性起為心或開十心以彰無量。

菩薩種性即因即果盡三世間一切諸法甚深廣大與法界等。

攝前諸教所明行位始從十信乃至佛地六位不同隨得一位得一切位。

一切時分悉皆不定念劫圓融自在無礙。

但分段身至於十地。

斷除惑障一即一切。

一切二乘並已迴竟悉無所迴。

佛實相好有十蓮華藏世界海微塵數相彼一一相皆遍法界業用亦爾然德用體通常無常。

靈山淨土華藏世界無量雜類諸國土海皆是十佛攝化境界。

如來法身境智存泯或具或絕釋迦佛身非但三身亦即十身故立十佛以顯無盡。

如是等義廣如法華涅槃華嚴等經十地不思議等論說。

以上諸教所指經論然取多分略出一二實非局判以一經一論中容有多教故下俱倣此。

若別出斷證分齊者。

初小教中先明聲聞依四諦教斷煩惱障。

言四諦者一苦諦別明二十五有總則六道生死二十五有者謂四洲四惡趣六欲并梵天四禪四空處無想及那含也六道者謂地獄畜生餓鬼修羅及人天也雖然苦樂不同畢竟生死相續。

二集諦即見思惑亦云見修又云四住染汙無知界內惑等。

三滅諦滅前苦集顯偏真理因滅會真滅非真諦。

四道諦略則戒定慧廣則三十七品一四念處謂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二四正勤謂未生惡者令惡不生已生惡者令惡消滅未生善者令善發生已生善者令善增長三四如意足謂欲念進慧四五根謂信進念定慧。

五五力同上信等根名六七覺支謂念擇進喜輕安定捨七八正道謂正見思惟語業進定念命。

然四諦中前二為世間因果謂苦果集因後二為出世因果謂滅果道因聲聞根鈍知苦斷集慕果修因故世出世皆前果後因也。

言煩惱者即見思惑見是分別思是俱生。

見有八十八使謂貪瞋癡慢疑五鈍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戒取五利使歷三界四諦下增減不同成八十八謂欲界苦下十使具足集滅下各七使除身邊戒道下八使除身邊見共為三十二上二界四諦下各除瞋使餘皆如欲界共為二十八。

二界合成五十六并前欲界三十二共有八十八也。

思有八十一品。

謂三界分為九地欲界合為一地四禪四空為八。

欲界地中有九品貪瞋癡慢謂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上一品獨潤二生上中上下二品共潤二生中上一品獨潤一生中中中下二品共潤一生下上一品獨潤半生下中下下二品共潤半生具不善性及有覆性故潤七生上八地中各有九品唯除瞋使以為定力所攝伏故唯有覆性不多潤生三界共有八十一也。

前分別惑名之為麤強思計度而生起故亦名發業煩惱能發業故後俱生惑名之為細與身俱生任運起故亦名潤生煩惱能潤生故。

其間行位略開為五。

一資糧位修三觀行。

初五停心觀一多貪眾生不淨觀二多瞋眾生慈悲觀三多散眾生數息觀四多癡眾生因緣觀五多障眾生念佛觀二別相念觀即上四念處是。

三總相念觀謂觀身不淨受心法皆不淨乃至觀法無我身受心亦無我但此位中惟觀苦諦伏煩惱惑。

二加行位有四一煖位剏觀四諦修十六行二頂位用觀同前轉更明朗。

三忍位有三下忍遍觀八諦修三十二行中忍縮觀漸減緣行乃至一行二剎那在名中忍滿即入上忍上忍惟觀欲界苦諦但有一行二剎那在前一剎那盡名上忍滿即入世第一。

四世第一位亦惟觀欲界苦即上忍位二剎那中後一剎那盡名世第一滿引入無漏見道此之四位漸能伏除煩惱分別。

三通達位即初果位從世第一後心生苦忍真明次於八諦下發八忍八智總十六心十六心中前十五心無間道時名預流向至十六心解脫道時名預流果此位斷三界八十八使分別見惑見真諦故又名見道。

四修習位謂於欲界九品俱生思煩惱中若斷前六品斷至第五品解脫道時名一來向斷至第六品解脫道時名一來果若斷後三品斷至第二品解脫道時名不還向斷至第三品解脫道時名不還果若斷上八地七十二品俱生思煩惱中斷至第七十一品解脫道時名羅漢向自從預流正住果後進斷修惑已來齊此解脫皆修道攝。

五無學位謂斷至第七十二品解脫道時證五分法身名羅漢果此位斷分別俱生煩惱並盡子縛已斷果縛猶存名有餘涅槃若灰身泯智名無餘涅槃。

次明辟支有二類別。

一緣覺值佛出世稟十二因緣教所謂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然此觀境與前四諦開合異耳謂無明行愛取有五支合為集諦餘識名色入觸受生老死七支開為苦諦觀因緣智即為道諦十二支滅即為滅諦。

但緣覺人先觀集諦若生起門觀者謂無明緣行乃至生緣老死若還滅門觀者謂無明滅則行滅乃至生滅則老死滅由觀因緣覺真諦理故名緣覺。

二獨覺出無佛世獨宿孤峰觀物變易自覺無生故名獨覺。

雖名不同行位無別此人斷三界分別俱生與聲聞同更侵煩惱習氣故居其上。

後明佛。

從本因地初發心時緣四諦境發四弘願一未度者令度即眾生無邊誓願度此緣苦諦境二未解者令解即煩惱無盡誓願斷此緣集諦境三未安者令安即法門無量誓願學此緣道諦境四未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即佛道無上誓願成此緣滅諦境。

既已發大心須行行填願。

於三祗劫修六度行。

言三祇者且約我佛釋迦修行菩薩道時論分限者從古釋迦至尸棄佛值七萬五千佛名初一阿僧祇從此常離女身及四惡趣然不自知當來作佛若望聲聞位即五停心總別念處。

次從尸棄至然燈佛值七萬六千佛名第二阿僧祇。

此時用七莖蓮華供養布髮掩泥得受記莂號釋迦文爾時自知作佛口未能說若望聲聞位即煖位。

次從然燈至毗婆尸佛值七萬七千佛名第三僧祇滿此時自知亦向人說必當作佛自他不疑若望聲聞位即頂位。

經如許時修行六度然修六度各有滿時如尸毗王代鴿檀滿普明王捨國尸滿羼提仙人為歌利王割截無恨忍滿大施太子抒海并七日翹足讚弗沙佛進滿尚闍黎鵲巢頂上禪滿劬嬪大臣分閻浮提七分息諍智滿。

修度滿後更住百劫種相好因修百福成一相如云大千盲人治差為一福等若望聲聞是下忍位。

次入補處生兜率托胎出胎出家降魔安住不動為中忍位次一剎那入上忍位後一剎那入世第一位發真無漏三十四心頓斷分別俱生煩惱習氣在於染變化土成劣應身佛坐生草座說小乘諦緣之法令彼一類下下凡夫外道轉凡成聖也。

同类推荐
  • 席上腐谈

    席上腐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净土晨钟

    净土晨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

    金疮跌打接骨药性秘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朝经世文续编_4

    皇朝经世文续编_4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山破峰重禅师语录

    东山破峰重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誓言 (龙人日志系列#7)

    誓言 (龙人日志系列#7)

    在《誓言》(龙人日志#7),凯特琳和迦勒发现,自己来到了中世纪的苏格兰,在1350年,在骑士和金甲的年代,在城堡和战士的年代,在寻求传说中包含真正的龙人不死之谜的圣杯的年代。他们降落在古代的斯凯岛,一个西苏格兰偏远的岛屿,在这里,生活着最精锐的战士,而且还接受了训练,他们欣喜若狂与山姆和波利团聚,还有斯嘉丽和露丝,一个人类国王和他的战士,以及艾登所有的家族成员。在他们可以继续完成使命,找到第四把也是最后一把钥匙的之前,迦勒和凯特琳举行了婚礼。在凯特琳从没想过的惊人大背景下,精心策划了一场龙人婚礼,包括所有的古老仪式和典礼。这是由波利和其他人精心策划的,一场永恒的婚礼。凯特琳和迦勒从来都没有如此幸福过。同时,山姆和波利,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的是,都深深地爱上了彼此。随着他们关系的加深,山姆用用自己的誓言,给了波利惊喜。而波利则用她自己的令人震惊的消息给了他惊喜。但这一切美好的的表面之下。布雷克再次出现了,就在她的婚礼的前一天,他对凯特琳深深的爱,威胁到了她的团聚。塞拉再次出现,也并誓言要拆散她不能拥有的爱情。斯嘉丽也是,她发现自己处于危险之中,她的深层力量开始显现——伴随着她真实父母身份的显露。最糟糕的是,凯尔也跟着穿越了回来,并找到了他的老门生,Rynd,迫使他使用他的变身技能,以欺骗和杀害凯特琳和她的朋友。当他们落入他的精心陷阱中时,凯特琳和其他人发现,自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陷入了深深的危险。这将是一场比赛,在凯特琳所珍视的人都被消灭之前,她需要找到最后的钥匙。这一次,她将不得不做出她生活中最困难的选择和牺牲。《誓言》是龙人日志第七部(继《转变》、《爱》、《背叛》、《命中注定》、《理想》、《订婚》之后) ,但它也可以作为一本独立的小说。《誓言》越有60000字。
  • 前生今世情

    前生今世情

    一代宗师道家继承人——沐郁溪世闻法力高深,妖魔两界之内令鬼神闻风丧胆,可,“慕岚轩,你放开我”“哦!好啊!不过要乖哦!”“滚。”“女人,你这样是没人要的哦!不如我就勉强收你为我的鬼王妃吧!”“……”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一念渡佛魔

    一念渡佛魔

    曾经想仗剑走天涯,可后来因为要码字,所以放弃了这个梦想。新的武侠,新的世界,武侠之心永不灭,就让我们来创造新的武侠世界,它玄幻、它修仙、它高武、它奇幻、它其实只有一个“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果香飘飘

    果香飘飘

    林果香在20岁的时候通过爷爷给的传家古玉穿回了前世,一醒来却发现:大嫂吵,婆婆闹,大姑一家看热闹。秀才软弱,大伯木讷,还有一堆极品邻居时不时的跑来添油加醋,一家子好不热闹。这些都不怕,咱会功夫,大不了一棍打之。可是为什么自己这个未婚人士不但成了两个孩子的妈而且肚子里那个还未出生便不幸夭折?算了,既然成了人家的妈那就要尽到该尽的责任,且看她与恶婆婆和大嫂等一切阻碍她过幸福小日子的恶势力作斗争。
  • 醉梦悠悠  如斯长歌

    醉梦悠悠 如斯长歌

    五段爱情故事,五段难以割舍的爱恨情仇。情深几许、帘幕无重。当阴霾散去,终于看清的感情,是否还有挽回余地?偏执利用、竭力互伤。当阴谋与算计相互痴缠疯长,被扼住咽喉的爱情是否还可开出绚丽的花?情深不悔、悲喜绵长。当爱情与亲情势不两立,携带真假参半的记忆,该如何卑微求生?家族怨忿、难以自拔。当仇恨蒙蔽双眼,面对竭力阻止自己复仇的挚爱,他能否幡然醒悟?情感泥潭、深陷其中。当一度朝思暮想的梦中人与下一日即将成亲的爱人对峙,裹足不前的他,该如何抉择?且不过一场悠悠大梦,甘愿沉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

    爱情,原来是含笑饮毒酒

    许多人都相信缘分,尤其是在爱情方面。事实上,茫茫人海,可以遇到一个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继而相知、相爱,最终结合在一起,这种缘分真的很奇妙。也许正因为此,爱情在我们的生命中才显得如此重要,而且永远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但当两个人的缘分尽了,究竟又有几个可以潇洒的学会放手呢?“出来陪我喝酒”挂断电话后,我意识到我的朋友真的受了伤!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莫清烟探案之未名谷

    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莫清烟惬意地骑在马背上,偶尔抬头望一眼天上或聚或散的云,心里闪过无限憧憬。此刻,她是快乐的,没有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而她,现在也只想安安静静,自由自在地欣赏无边春色,犹如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沿着湖边蜿蜒的,是一片茂密的草坪,正酝酿一场美丽的绽放,草坪深处,有一个入口,那里便是她此行的目的地:未名谷的人口。未名谷其实是一个小镇。据说那里是天下最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身临其境,各自感觉均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