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131200000013

第13章

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脾胀者。善哕。四肢烦 。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六腑胀。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飧泄不化。小肠胀者。少腹 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少腹满而气癃。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凡此诸胀者。其道在一。明知逆顺。针数不失。泻虚补实。

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天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卫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黄帝曰。善。何以解惑。岐伯曰。合之于真。三合而得。帝曰。善。夫子言无问虚实。工在疾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岐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肓。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卫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泻不泻。气故不下。三而不下。必更其道。气下乃止。不下复始。可以万全。乌有殆者乎。其于胀也。必审其胗。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胗即诊也诊即证也即指五脏六腑之胀形也)通篇俱以逆取势。不独起笔也。乍读似杂乱无次。细寻皆衔接而下。其清在骨。其雄在神。

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浓。则为汗。悲哀气并。

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

为液。天暑衣浓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溜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

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 。阴阳气道不通。四海塞闭。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一问一答布局无奇。措词亦无甚精警处。五癃五津之癃也。气之逆行。曰厥津之逆行。曰癃津液别者。津与液之质有五种之不同也。

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阅。以观五气。五气者。五脏之使也。五时之副也。愿闻其五使。当安出。岐伯曰。

五官者。五脏之阅也。黄帝曰。愿闻其所出。令可为常。岐伯曰。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藏必当治里黄帝曰。善。五色独决于明堂乎。岐伯曰。五官以辨。阙庭必张。乃立明堂。明堂广大。蕃蔽见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五色乃治。平博广大。寿中百岁。见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气有余。肌肉坚致。故可苦以针。黄帝曰。愿闻五官。岐伯曰。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肾之官也。黄帝曰。以官何候。岐伯曰。以候五脏。故肺病者。喘息鼻张。肝病者。 青。脾病者。唇黄。心病者。舌卷短。颧赤。肾病者。颧与颜黑。黄帝曰。五脉安出五色安见其常色殆者如何。岐伯曰。五官不辨阙庭不张。小其明堂。

蕃蔽不见。又埤其墙。墙下无基。垂角去外。如是者。虽平常殆。况加疾哉。黄帝曰。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

左右高下。各有形乎。岐伯曰。腑脏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步步搜拶节节展开。用笔有官止神行之妙。但铸词不甚精湛耳。五阅五脏之外部也。即五官五使五脏之气化也。即五色通篇注重在五官之五色。其明堂一层。前作陪笔。后作补笔。是文本烘托法。

逆顺肥瘦第三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言用针之应与失未有确然先见之据也而能无失者此由于问学之熟乎抑随时审物而心生之乎下乃两答之也)岐伯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员。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言此乃自然之事易晓之说针道得失之常也)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岐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掘决冲。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此逆顺指气之来往与上文异)黄帝曰。愿闻人之白黑肥瘦小长。各有数乎。岐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浓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黄帝曰。刺瘦人奈何。岐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

刺此者浅而疾之。黄帝曰。刺常人奈何。岐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浓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岐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

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重骨体浓重也劲骨体轻捷也)黄帝曰。刺婴儿奈何。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黄帝曰。临深决水奈何。岐伯曰。血清气滑。疾泻之则气竭焉。黄帝曰。循掘决冲奈何。岐伯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

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岐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 中。伏行 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属所也言内踝后之处所也)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黄帝曰。何以明之。岐伯曰。五官导之。(五官二字误据经意当是循而二字)切而验之。其非必动。(非邪气也经脉曰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然后乃可明逆顺之行也。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此篇论刺法之逆顺。外视其人之肥瘦。内视经脉之行度也。法有坚据。因人而施。篇法整齐。词旨清畅。言针道所以无失者。由于问学之熟。而临诊又须审物生心也。两层串说。

血络论第三十九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血气俱盛。

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

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 者。

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 。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言阴阳不虚实相倾而病痹痛者此其血多而内外俱壅也)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

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反即胀论所谓必更其道也)各如其度。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着于针。故坚焉。

布局与五癃津液别同。而词旨修洁过之。末段叙不动摇。独用另笔。可悟行文断续之妙。

阴阳清浊第四十

黄帝曰。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岐伯曰。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黄帝曰。余问一人。非天下之众。岐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

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黄帝曰。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清浊相干命曰乱气。黄帝曰。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曰。

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黄帝曰。诸阳皆浊。

何以浊甚乎。岐伯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黄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涩。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

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笔清而健。可谓雷霆走精锐冰雪净聪明。

同类推荐
  • 校订三国遗事叙

    校订三国遗事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简明医彀

    简明医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梅道士水亭

    梅道士水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Gambler

    The Gamb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虎还丹诀颂

    龙虎还丹诀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愿望猴神(卫斯理珍藏版)

    愿望猴神(卫斯理珍藏版)

    传说,在神秘的印度中,有位灵异猴神,给任何见到他的人三个愿望。多名学者经过详细的研究,肯定了灵异猴神有着极其怪异的力量!卫斯理与健一继续调查离奇凶案,发现灵异猴神的「怪东西」,竟能使人一分为二!「副本」把「正本」隐藏着的一切,由隐性变为显性,人心的丑恶,可怕至极,卫斯理即将解开谜团之际,却被「副本」围攻!卫斯理该如何解围?《愿望猴神》是《连锁》的下集,因为猴神可以给人愿望。整个故事中十分异特的一点是,当人在一化为二时,化身和本身,性格行为上截然不同。
  • 祁生天缘奇遇

    祁生天缘奇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兵修行者

    神兵修行者

    2028年,当神话,仙侠,历史中的,甚至是幻想中,科幻中的无尽神兵降临地球时,地球从此进入了神兵修行者时代。
  • 斗地主

    斗地主

    母亲做鞋,是先要用旧布片糊在案板背后晾干,然后照鞋的大小剪鞋样。往往这个时候,姥姥就会来。姥姥挑着门帘子站在外面瞧,多半是不说话。如果需要说什么话,姥姥就会挪动着小脚,迈过高高的门槛进来,再挪动着到锅台那儿,把手伸到热锅盖上煴着,然后就那样半站半爬着,说几句需要说的话,说完常常是咯咯地笑着慢慢离去。在我们那里,姥姥不是母亲的母亲。母亲的母亲,我们叫外婆。姥姥则是隔壁院里秋水的奶奶。因为秋水家的辈儿大,所以,我和许多人都叫她姥姥。秋水家里光景一向很好,常吃白面白馍,是我对他家最真切的记忆。当然除过白面白馍,其他一些事,我也依稀记得。
  • 田园美景秀色

    田园美景秀色

    一次意外,在发表研究生论文大赛的路上心脏疼痛,仿佛有着什么隐隐牵扯,陷入昏暗之前,眼前越过的是大好河山,良人浅浅,再次睁开眼,已是不一样的人事。善良淳朴的秦家一家人,走过大好河山的孙大夫,古怪热情的外祖一家无不给了秦暖异世一个安稳的居所。当然,秦暖用自己前生所学一点点帮秦家改变,带着秀狸村的人慢慢致富,生活富足。这一切还要从秦暖来到秀狸村那天心脏剧烈疼痛带来的变化说起。直到走进传说中的秀狸山,秦暖才发现自己的心脏又开始了隐隐作痛,,她察觉自己好像感受到了有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自己往大山深处走去,一路上对周边的活的生物都能清晰的感觉到。秦暖想着或许有不一样了,直到她遇着那只漂亮的五彩狐狸。一人一兽就这样冥冥中有了联系,至少秦暖能听到狐狸心里的声音,而这只漂亮的五彩狐狸也对秦暖这个几岁的孩子很是亲切。甚至带着秦暖领略了它的领地。这里它是王,没有人能进入的地方。……一次偶然,去秀狸山看望狐狸时却发现原本富贵却显冷清的的狐狸洞里出现了一个不该出现的“尸体”,狐狸把他拖拉回洞。此后一件件事儿围绕着他发生,仿佛他的出现是一个出口。
  •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沙弥律仪毗尼日用合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我当条咸鱼吧

    让我当条咸鱼吧

    大学咸鱼张瑟和林若换了身体。无意(好奇)中,女神打开了张瑟的笔记本......“姐啊!我真的拜托你了,我真的只想当一条咸鱼啊......”(新书《重生东京引渡人》已发,希望不会让大家失望。)
  •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手段:从最小变成最大的S·O·B法则

    这是一部风靡全球的“首席执行官之书”,并不以时时抛出格言隽语的俗套来左右读者,也不试图以模具演示的方式来整合读者的思维。在本书中,你看到的是商界内部绘声绘色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炽热的激情,有西部好汉的粗话,也有上流豪门的恶谑,甚至不乏街舞式的鄙俚。这里一部权谋书,推进一步说,也是一部商界政治法则书,艾伦·纽哈斯毫不讳言——必要的敌意是获胜的手段,但是我们看到,在回到新闻观上时,作者又提倡着一种可敬的“保守主义”。他的经历,对广大的新闻工作也是不无教益。《手段》不仅是媒体策划人、执行总编和栏目制作人的职业必读书,而且是一切行为经理人——特别是那些处在事业关键阶段的中青年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之书。
  • 牒书

    牒书

    一份神秘牒书的出土,改变了人们对某一阶段历史的认知,牒书中所讲述的宝藏故事更是让各路人马蠢蠢欲动,流言多传,谁能得到这牒书中的宝藏,谁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