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东百里有孔子山,相传孔子适楚,尝登此山。上有坐石,草木不侵。有研石,每两辄有墨水流出。
又泽州南四十五里天井关石。孔子将入晋,闻赵简子杀窦鸣犊,至此回车。辙迹尚存,深尺许,长百余步。后人因立庙道左。
太山:
沁水张大理五典度太山,自山下至巅五千三百八十四步,五尺为步,纡折皆在其中。高三百八十六丈九尺一寸,实十四里零八十余步。《汉官仪》云「太山自下至古封禅处凡四十里」皆妄也。有《太山道里记》。近冯生过太山云,不甚高广,不知何以得名如此。
太山上秦始皇立无字碑,或曰碑函,或曰镇石,或曰表望,或曰待刻。闽人谢在杭(肇淛)亲至其地,云元君祠。当公署中尚有断碑,二十九年疑即所剖石也,其竖片石为祠记表望明矣。(《五杂俎》)太山舍身崖在日观峰下,愚民往往舍身投崖邀冥福。尚书何起鸣设垣墙示禁,勒曰「爱身台」。
成山:
文登县南百二十里成山,秦始皇造石桥渡海观日,神人驱石,鞭之见血,至今山石皆赤。予谓山石色赤者多,若天台赤城、黄州赤壁,岂有神驱而鞭之乎?其造桥事容有之,然亦不至望洋也。(《五杂俎》)按,成山东召石山,神人鞭石处。见《三齐略》。
青山:
曹县青山,诸生郄元尝治园,见瓦棺长丈许,高五尺,朽骸风灭,瓦刻字莫辨。仪从夹侍,大仅尺,朱沙班剥。意春秋曹先公遗葬。郄元于南京为予言。
东浮山:
山西平定州东浮山,距城五十里,即女皇氏补天处,其炼石灶尚存。石炭胜他产,诸色石俱可烧口。明学士陆文裕(深)过其地,得遗迹,问土人及学士大夫,皆曰古迹实然。岁上元夜,家置一炉,当户高五六尺许,实以杂石,附以石炭,夜炼之达旦。焰光上烛,天为之赤,至于今不废,是谓补天。文裕语太宰乔庄靖(宇)曰:「女皇察物,宜先民用,故制此以通昏黑之变,辅烹饪之宜,盖曰补天之所不及耳。」(《俨山集》)
崖山:
太原县东有崖山,天旱土人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火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
罗浮山:
罗浮二山相合,属博罗县。取道增城则近,其上多奇植异卉。有松尺许,匣置数年,植之复生。有竹叶符,每竹止二符,乃篆书「仁」字,色白,浣之不脱。五色鸟特集人肩上,虎不噬人。有王野人园,花实森茂,春冬亡间,游人任摘,持归即迷道,而园原无定在也。又有僊乐,风月静夜每闻之,道士拟制,今冲虚观所奏,颇得其声。(李洁)
铜鼓山:
贵州威清卫西四十五里铜鼓山,诸葛亮南征,于此获铜鼓,故云。土人云,山有洞,藏武侯盔甲,先代有可入处,今石门榛芜,人或临之,蛇蜂交集不可入。每值阴雨,闻香如铜鼓铿然作声。(《贵州通志》)
金陵冈:
金陵冈在应天府龙湾,相传秦始皇埋金人于此。碣曰:「不在山前,不在山后,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获得,富了一国。」殆以此地气盛,诱人凿之耳。其愚黔首若此。而亡秦者泗上亭长乎?予嗟夫祖龙之愚。(《应天府志》)
飞来峰:
钱塘灵隐山之飞来峰,元僧杨连真伽遍镌佛像。至明嘉靖口口,太守福清陈仕贤,以杨及郯僧闻僧三石像,断其首,瘗狱中,狱疫,实误毁佛像也。近来有续其首,以佛故亦多事。(陈仕贤,嘉靖壬辰进士。)
回雁峰:
衡山回雁峰,相传雁不度衡阳。然衡阳之南亦有雁,但过此则渐稀耳。或曰峰势如雁翼之回。(《衡阳府志》)
六真洞:
山阳县六真洞,元真人丘处机、刘处玄、谈处端、王处一、郝大通、马钰。
燕子洞:
贵州平越府有燕子洞,紫燕千百为群,潜藏于此,冬不北向。洞口二丈,其土疏而黏,黑而肥,土人用之粪田。进洞口二里,持炬至大洞,源泉混混,声如鸣金,有时响声如击楫。时有黑衣人乘雾出入,岂燕之聚精耶?(《黔记》)
燕子岩:
林县燕子岩,在炭场北,秋冬燕子蛰其中。(《彰德府志》)
七盘坡:
蓝田县东南有七盘坡,古武关之地。
鹅公坡:
番禺鹅公坡,每风月夜集,远听如鹅声,就近则无有。(《练要堂集》)
柜儿崖:
四川桐梓县七晕溪之柜儿崖,崖门有柜。相传其中器物皆具,昔人尝借用之。后有失其瓷瓯者,遂路隔不能达。万历间,刘綎引炮碎其一角,次日复完。(《蝶庵存稿》)
石硖:
浑源州南磁窑口石硖,上有张君祥刻仇扇风葫芦。人过之,虽暑热即有风生。
四道三谷:
何景明雍大记:予从入蜀汉道观之,其西南曰褒谷,从褒入。南曰骆谷,从洋入。东南曰斜谷,从郿入。其所从皆殊。旧志谓首尾一谷,非是。其栈道有四:从成和阶文出者为沓中阴平道,邓艾伐蜀由之。从两当出者为故道,汉高帝攻陈仓由之。从褒凤出者为今连云栈,汉王之南郑由之。从城固洋县出者为斜骆道,武侯屯渭上由之。此四道三谷,关南之险厄,攻取所从来固矣。
长平坡:
磁州城南三里长平坡,广袤八十里,白起诈坑赵人于此。
大庾岭:
南安府城西南二十五里大庾岭,磅礡高耸,南接南雄。唐张九龄开凿新路,两壁峭立,中路坦夷。一曰梅岭,以汉将梅鋗得名。鋗从吴芮定百粤,有功封台侯,台岭即梅岭也。后因鋗将庾胜兄弟居守,又名大庾岭。岭下旧有驿,宋郡守赵孟适书扁。有女子题壁曰:「妾幼时侍父任英州司马,及归,闻大庾有梅岭而乃无梅,遂植三十本于道。」因题诗曰:「英江今日掌刑回,上得梅山不见梅。辍奉买栽三十本,清香留与雪中开。」宋盐官张九成、明口口张孟奇俱补植数百本。
僊人篱:
贵州城北八十里高崖之上,相传昔有黄冠结屋其上,今篱尚存,历岁不腐。
天花里:
正统元年五月六日午刻,鄞县隐士虞德全家天花如雨,飞满庭中。其形若米,色若玉,积深尺许,七日始化。郡守郑珞名其乡为「天花里」。
永义乡:
嘉靖壬子,广东峒寇作乱,平之,设广宁县。有民冯世瑞,纳款立永义乡居之。
仁义乡:
繁昌县,唐南陵地。开元中于南陵仁义乡置石碌场,因其地产,百姓输纳。
卷帘庄:
诸城县北四十五里卷帘庄,在汉王山西南,地周五六里。虽深秋严冬,亦不见霜。谚云:「卷帘庄,秋冬不下霜。」
谎粮墩:
全椒县西南五十里谎粮墩,在芦陂涧东。旧传吴伐楚,吴粮尽,伍子胥以土为墩,覆米其上,故名。今观其形,棋布星列,约五十余所,亦奇观也。(《全椒县志》)
鲧堤:
鲧堤在清河县西南三十里,延袤千里,自顺德广宗界东。相传鲧治水时筑也。(《清河县志》)
博浪沙:
博浪沙据史在阳武县东南三里,今在东门内。开封城北亦曰博浪沙。(《阳武县志》)
红土:
宣府蔚州卫城东南三十里太白山,多奇山,其红土为印色。传为周穆王乘八骏游此马毙,其血化为红土。(《蔚州志》)又贵溪县龙虎山有五色土,张真人以书符录。
河南新乡县东北,近于卫河有红土冈。其地有雨水如血,俗传纣血流漂杵于北。
山都:
汀州郡治初造,大树干余,其树皆山都所居。有三种:下曰猪都,中曰人都,其高者为鸟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妇自为配偶。猪都则身如猪,鸟都人首能言,闻其声不见其形。人都或时见形。当伐木时,有术者周元大能禹步为厉术,以左右赤索,围木而砍之。树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执而煮之牛镬内。(《闽书》)
铁城:
蔚州府,洪武七年立,甲于诸边,号曰「铁城」。周七里十三步,高二丈五尺,堞六尺,址阔四丈,垛口七百十有八。门楼三,各五间,角楼四,各三间,俱高三层。靖难时炮击其一,又回禄灾其二。后不复补,昭臣节、儆天变也。(《蔚州志》)
碗子城:
泽州南九十里,太行山绝顶,今属怀庆府河内县。群山回环,两崖相夹,中立小城,隐若铁瓮。经行者须扶策徒行,即宋太祖肩石之处。正统间,宁山卫指挥胡刚凿石平险,以免推车之患。
沁雪石:
赵子昂鸥波亭前有石二,曰沁雪、曰垂云。垂云流落云间,已不可考。沁雪石在常熟县署中,有镌字。或云沁雪,子昂妾也。钱侍御岱,乘邑侯女疾,嗾巫言石为崇。出之,得归钱氏,在徐上舍处。
嘉兴东门内范氏舞蛟石,亦子昂镌题,今在金氏。
忧欢石:
永乐初,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立石嘉善西塘镇福源宫前限水。水止限下则欢,过此则忧。
中丞石:
福建长乐县十都有中丞石。昔有为中丞者,未遇时过此,誓曰不为中丞不过此石,后果然,因名。《闽书》云,长乐县二十一都,石上刊「中丞」二字,唐潘独坐南归憩此,里人镂之。
枣阳石:
枣阳县石有青红白黄,其白者向北拱。如遇朝廷采用,先期鹤鹳毕集,居民知必有大工。
掇刀石:
当阳县关羽祠有掇刀石,相传武安屯军祠下。土方二十里,黑如墨渍。
望夫石:
望夫石,人稔知之。肇庆府四会县西二百里有新妇石,夫为商不归,久望遂化石。宋林小山诗:「瘦骨崚嶒立海湄,绿苔曾是嫁时衣。江郎去作三衢客,目断天涯竟不归。」
天涯海角石:
成都有天涯海角二石。天涯石在中兴寺,故老传云,人坐其上则脚肿不能行,至今人不敢践履。海角石在罗城内西北隅角,高三尺,以有庙,今不存。
双鱼石:
涪川江心积石入水千余丈,夏涨不复见,冬春如梁可游。深处镌有「双鱼见则年丰」,唐宋元题名甚众。(《四川通志》)
文石:
云南点仓山北麓石白质黑章,腻若截昉,琢为屏幛。其最佳者苍素分明,山川远近,云林晻暖,若天生图画。不胫而走,四方好事者争购之。相传李卫公平泉庄醒酒石即此也。(《滇程记》)
僧化石:
南甸州东十里,昔有僧自大理至此坐化为石。后兵毁,止存其首,土人祀之。
凤凰石:
万历癸已,诏采云南凤凰石百余。有花草鸾鹤形者,然仅三四尺而止。
关索石:
贵州永宁卫南二十里,道旁关索石。云关索南征,恶此石截道,以戈椎击之。石破为二,一留道旁,一飞堕道旁,因名落石。今刀痕依然。
清凉石:
五台山清凉石,方九步,相传可容千万人。
松化石:
《博物志》:松元石气,石裂而受沙,即产松。松三千年更化为石。
太和伯陈万言家有木假山,乃先祖所得,以其状奇巧,置于庭。一旦化而为石,文理犹木形。未几,长女被选母天下,求名作记诗。(陆采《览胜纪谈》)
石箭:
福建同安县,石箭长二丈五尺,周四尺七寸,见存。又文王射于丰,有石箭在同官县文王山,长二丈五尺,围四尺七寸,见存。
石木鱼:
高昌双岭下石木鱼长二丈余,凿六十八孔,镌古弥陀佛名。
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