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李庆嗣
按《金史》本传:李庆嗣,洛人。少举进士不第,弃而学医,读《素问》诸书,洞晓其义。天德间,岁大疫,广平尤甚,贫者往往阖门卧病,庆嗣携药与米分遗之,全活者众。庆嗣年八十余,无疾而终。所著《伤寒纂类》四卷,考证《活人书》二卷、《伤寒论》三卷、《针经》一卷,传于世。
纪天锡
按《金史》本传:纪天锡,字齐卿,泰安人。早弃进士业,学医,精于其技,遂以医名世。集注《难经》五卷,大定十五年,上其书,授医学博士。
张元素 【张璧】
按《金史》本传: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去学医,无所知名。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不知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曰:然。初服某药用某味乎?曰:然。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元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说曰: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为家法云。
按《古今医统》:张元素善知药性气味阴阳厚薄升沉之微,李时珍称其《灵》、《素》而后一人,着《珍珠囊》引经佐使。李杲师事之,尽得其学。子璧得父业,名著当时,号云岐子,有《脉诀》行世。
刘完素
按《金史》本传:刘完素,字守真,何间人。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乃撰《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虑庸医或出妄说,又着《素问元机原病式》,特举二百八十八字,注二万余言。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号通元处士云。【按陈先生,查《畿辅通志》,称陈希夷,未知是否】
张从正
按《金史》本传,张从正,字子和,睢州考城人。精于医,贯穿《素》、《难》之学,其法宗刘守真,用药多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取效。古医书有汗下吐法,亦有不当汗者汗之则死,不当下者下之则死,不当吐者吐之则死,各有经络脉理,世传黄帝岐伯所为书也。从正用之最精,号张子和汗下吐。妄庸浅术,习其方剂,不知察脉原病,往往杀人。此庸医所以失其传之过也。其所著有六门二法之目,存于世云。
按《河南通志》:张从正,兴定中召补太医,居无何辞去,乃与麻知几辈,日游(氵隐)水之上,讲明奥义,辨析元理,遂以平日闻见及尝试效者,辑为一书,凡十四卷,名曰《儒门事亲》。
窦汉卿
按《古今医统》:窦汉卿为金太师,善医,妙于针。有死去经日者,若胸前稍温,针之立起。着有《针经指南》、《标幽赋》,诚为古今之轨范。
成无己
按《古今医统》:成无己,世习儒医,无己尤该博群书,有敏质,袓述仲景伤寒,辨析表里虚实,极其旨趣,着有《伤寒论明理论》凡数十卷行世。
王博 【韩荧】
按《凤阳府志》:王博、韩荧,皆医道通神。宿州卫有百户李昶者,方十五六岁时,以弱疾几不起,延二公视之。韩曰:此儿病即愈,寿且至八十余。王再视之亦曰:寿八十四岁而终,病不日当愈。人皆笑其迂。后竟病痊,至八十四岁而终。
丘处机
按《西轩客谈》:历代方士皆谓有不死药以惑时君,既而炼药不成,或劝服药,反速其至死者多矣。金末,道士丘处机应蒙古国主聘,问:有好长生之药么?对曰: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可谓杰然不群者矣。
元
李元
按《兖州府志》:李元,字善长,滕人,以医侍世祖,奏对称旨。从比安王那木罕西征,行万余里,为叛主海都所得,幽之六年,乃得脱归,觐世袓于行在,上问其来状,顾左右曰:是人万里来归,尽忠孝于我,虽蒙古弗逮也,厚劳赐之。逾年,迁大中大夫都总管府达鲁花赤,清而有惠,恺悌宜民,以年老致仕,退处滕阳,年八十四而卒。
麻九畴
按《古今医统》:麻九畴,字知几,莫州人。三岁识字,七岁能书,长通经史。因疾从子和学医,遂尽得其妙,济活甚多。
王仲明
按《江南通志》:王仲明,江都人,善医。平章廉希宪疾,世袓召仲明治之,未即行,人强之曰:君能起廉相,是惠及天下也。仲明遄往,投以一匕,立愈。世袓欲官之,辞不就。
王宏毅
按《陕西通志》:王宏毅,字子远,唐王珪之裔。初习举子业。宋末,诣京试赋,会元兵克汴,家族离散,乃避难习医,管太医院事,治疾如神。
王镜泽
按《金华府志》:王镜泽,名开,宇启元,兰溪人。家贫,好读书,不遇于时,遂肆力医道,游大都窦太师汉卿之门二十余年,悉传其术以归。窦公嘱之曰:传吾术以济人,使人无病,即君之报我也。遇人有疾,辄施针砭,无不立愈。至元初,领扬州教授,以母老辞。所著有《重注标幽赋》传于世。子国瑞,孙廷玉,曾孙宗泽,皆克世其业云。
刘资深
按《永嘉县志》:刘资深,世传医学,元初郡中大疫,郡守肩舆迎之,投剂皆愈。
许国祯
按《山西通志》:许国祯,曲沃人,博通经史,尤精医术。金末避兵嵩州永宁县,河南平,归寓太原。元世袓在潜邸,以医征至瀚海,留守掌医药。庄太后有疾,国祯刻期而愈。世袓即位,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赐金符;至元三年改授金虎符;十二年,迁礼部尚书。尝上疏言节财赋,禁服色,明怯律,严武备,设谏官,均卫兵,建学校,立朝仪,事多施行。凡所荐引,皆知名士,世袓嘉之,遂拜集贤大学士,进阶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六,特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宪,后追封蓟国公。
按《古今医统》:许国祯,字进之,为元世袓掌医药,有奇效。世袓患痰,进药味苦不饮。祯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世袓然之,遂饮药而愈。
李浩
按《滕县志》:李浩,其先曲阜人,五世袓官于滕,因家焉。大父义,父玉,皆以儒显。而浩喜医方术,慕仓公之为人也。元初常往来东平间,为人治病,决死生,其验如神。所著有《素问钩元》、《仲景或问》、《诸药论》甚精。窦文正默幼从其子元学,荐之元世袓,两老不可征,诏有司岁给衣米终其身。
李杲
按《元史》本传:李杲,字明之,镇人也。世以赀雄乡里。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不数年尽传其业。家既富厚,无事于技,操有余以自重,人不敢以医名之。土大夫或病其资性高謇,少所降屈,非危急之疾,不敢谒也。其学于伤寒、痈疽、眼目病为尤长。北京人王善甫为京兆酒官,病小便不利,目睛凸出,腹胀如鼓,膝以上坚硬欲裂,饮食且不下,甘淡渗泄之药皆不效。杲谓众医曰:疾深矣!《内经》有之:膀胱者津液之府,必气化乃出焉。今用渗泄之剂,而病益甚者,是气不化也。启元子云:无阳者阴无以生,无阴者阳无以化。甘淡渗泄皆阳药,独阳无阴,其欲化得乎?明日以群阴之剂投,不再服而愈。西台掾萧君瑞二月中,病伤寒发热,医以白虎汤投之,病者面黑如墨,本证不复见,脉沉细,小便不禁。杲初不知用何药,及诊之曰:此立夏前误用白虎汤之过。白虎汤大寒,非行经之药,止能寒腑脏,不善用之,则伤寒本病隐曲于经络之闸。或更以大热之药救之,以苦阴邪,则他证必起,非所以救白虎也。有温药之升阳行经者,吾用之。有难者曰:白虎大寒,非大热何以救?君之治奈何?杲曰:病隐于经络间,阳不升则经不行,经行而本证见矣。本证又何难焉?果如其言而愈。魏邦彦之妻目翳暴生,从下而上,其色绿,肿痛不可忍。杲云:翳从下而上,病从阳明来也,绿非五色之正,殆肺与肾合而为病邪?乃泻肺肾之邪,而以入阳明之药为之使。既效矣,而他日病复作者三,其所从来之经与翳色各异。乃曰:诸脉皆属于目,脉病则目从之。此必经络不调,经络不调则目病未已。问之果然。因如所论而治之,疾遂不作。冯叔献之侄栎,年十五六,病伤寒,目赤而烦渴,脉七八至。医欲以承气汤下之,已煮药而杲适从外来。冯告之故,杲切脉大骇曰:几杀此儿!《内经》有言:在脉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今脉八九至,是热极也。而会要大论云:病有脉从而病反者,何也?脉之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此传而为阴证矣。令持姜、附来,我当以热因寒用法处之。药未就而病者爪甲变,顿服者八两,汗寻出而愈。陕帅郭巨济病偏枯,二指着足底不能伸。杲以长针刺骩中,深至骨而不知痛,出血一二升,其色如墨,又且缪刺之,如此者六七,服药三月,病良已。裴择之妻病寒热,月事不至者数年,已喘嗽矣,医者率以蛤蚧、桂、附之药投之。杲曰:不然。夫病阴为阳所搏,温剂太过,故无益而反害,投以寒血之药则经行矣。已而果然。杲之设施,多类此。当时之人,皆以神医目之。所著书今多传于世云。
按《嘉莲燕语》:李杲,字明之。其袓贫时,夜坐读书,有一女子从室西地中出,与杲袓坐谈甚美。少顷,渐以身亲杲袓,杲袓屹然不动。将告去,杲袓问曰:汝是何神何鬼耶?女子取笔书于几上曰:许身愧比双南。遂复入地下。已而阅子美诗,始悟其为金也。掘之得金一笥,笥上压一石,石面刻云:金一笥畀李氏,孙以医名后世。后杲果从张元素学医术,尽得其业,号东垣先生。
曾世荣
按《衡州府志》:曾世荣,号育溪,精于方脉,着《活幼心书》行于世。大德丙午,衡民不戒于火,延及二千余家,火迫世荣宅,四顾无以为计,忽颷尘中但闻人声喧呼:此曾世荣宅!并力进水百余器,烟止风收,而宅与书板俱得不焚。谈者皆云世荣用心仁恕,故造物默佑之也。
陆怡
按《松江府志》:陆怡,字悦道,华亭人。常在杭州,得遗珠值千缗,候求者还之。尤善医。汴人段氏客比邻,一夕溘死,怡取马枥去底,置大釜上,舁死者内之,蒸以葱药;及旦,皮腐而气复。大德间,召至京师,右丞相答剌罕哈剌哈孙使切脉,竟曰:丞相无疾,惟左足大拇指一脉不到。时哈孙欲试其艺,先以物约之也。称为神人,欲官之,力辞归,赐号悦道处士。
释普映
按《德兴县志》:释普映,长居院僧,通究释典,尤精岐黄术。元武宗取为太医,除授僧录司,在朝十二乍。
释拳衡
按《德兴县志》:释拳衡,烧香院僧,通释典,善医,投剂无不效。至治三年,皇后疾。拳衡献药有功,赐号忠顺药师,领五省采药使。
杨元直
按《祥符县志》:杨元直,字大方,泽之仲子。继父医业,以著书历仕世袓成英泰定数朝,官至文明馆大学士,兼太医院掌医卿。卒赠光禄大夫,河南北行中书省平章柱国,追封梁国,谥忠穆。
葛应雷
按《苏州府志》:葛应雷,郡人,字震父。袓思恭,宋宣义郎。父从豫,进义校尉,皆攻医。应雷幼习举子业,学日进。宋亡,遂以家藏方书,研精覃思,其处方制剂,率与他医异。时浙西提刑李判官,中州名医也,尝因父疾自诊之,复咨于应雷。闻其言论,父子相顾骇愕曰:南方亦有此人耶?尽出所藏刘守真、张洁古诸书,与之讨论,无不吻合,而刘张之学行于江南者自此始。扁其斋曰:恒。谓医不可无恒也。由平江医学教授升江浙医官提举。
按《吴县志》:葛应雷,字震父,攻于医,着《医学会同》二十卷,推五运六气之标本,察阴阳升降之左右,以定五脏六腑之虚实,合经络气血之注,而知疾病之候,死生之期。其处方制剂砭焫,率与他医异。
葛应泽
按《苏州府志》:葛应泽,应雷弟,仕平江路官医提领。子正蒙,字仲正,世其业。居杉渎桥故第,所扁医室曰复生堂。其座右铭曰:济世之道莫大乎医,去疼之功莫先乎药。乃周丞相书,篆刻犹存。
罗知悌
按《古今医统》:罗知悌,字敬夫,世称太无先生,精于医术,得金刘完素之传,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书,有异见,惟好静僻,厌与人接。惟丹溪为得意弟子,遂尽教以所学云。
按《杭州府志》:罗知悌,字子敬,号太无,钱塘人,以医侍穆陵,甚见宠厚。丹溪朱彦修志医,遍历江湖,不遇明者,还至武陵,遇知悌,俟门下三载,始得见。知悌爱其诚,尽以其术授之。彦修遂以医名东南。知悌能词章,善挥翰,贫病无告,予之药,无不愈者,仍瞻以调理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