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03700000006

第6章

附儿科望诊

病机

十岁以前,忽然面上如青纱盖定,从发际至印堂,不论病之深浅,有者六十日必死,若至鼻柱,一月须亡。更到人中,不过十日,其色盈面,即日哭伤。

额上青色。《素问》云:心热者,颜先赤,心气合火,火有炎上,指象明候,故候于颜。

毛发黄色。《素问》云: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当是之时,可汗而解。左脸赤色,身热脉弦。《素问》云:肝热病者,左脸先赤,肝气合木,木应春,南面正理之则,其左脸也。

右脸青色,呕逆多痰。《素问》云:合金之气应秋,南面正理之则,右脸也。

两脸赤色,乍乘风热,肌肉焦枯,必因内蒸。

《养生方》云:气虚则发厥,谓手足冷也;血虚则发热,谓肌肉热也。

两脸青色,多啼作呕,脏腑不和矣。

非时弄色,胎风客忤,内 作痫。

鼻燥黄色,积热溺涩,或衄血气粗。

鼻燥白色,吐泻伤脾,感冷肺逆。

鼻中痒甚,肺气盛,而五疳传惊。

鼻下赤烂,肝气盛,而肺疳见证。

鼻如烟筒,火烁金,而惊中危证。

目鲜青色,扁鹊云:睛青主癖块。钱仲阳云:目鲜将发搐。(谈心揆曰:将见疮痍目睛黄色,积热骨蒸,或痢泻癖气,此即食 ,亦云食疸。俗称鹅白,非也。

眼深黑色,吐泻内吊,惊搐慢脾。

眶肿睛黄,积热久嗽,或伤脾作呕,或夜热疮痍。

赤贯瞳人,惊痫不治。

印堂青色,胎惊胎热,腹痛夜啼。

眉攒不舒,腹痛下痢,或热壅三焦,病机将作亦然。

眉目杂色,白乃霍乱绞痛,黄乃积热虚浮,赤因感风头楚,青正惊搐相乘,黑者危在旦夕。

唇中白色,呕逆作泻,口渴肠鸣,将成内吊。

唇中黄色,伤胃脾热,作胀下痢,溲短肌浮。

唇中红色,内热有惊,或见疮疹。

唇中青色,风寒相感,发惊伤脾。

唇焦赤色,口秽伤脾,大便闭塞,气粗热盛。

唇茧淡白,伤食复伤,热壅脾家,肠鸣腹鼓。

唇间紫色,蛔刺攻冲,痛逆霍乱。

舌上杂色,黄者伤脾,白苔焦渴紫浓,如荔枝壳者,热聚三焦。如青苔,如白染者,皆不治。若破裂有血,邪热攻心,小便闭结,治法用黑鱼切片,贴舌上,或百草霜和盐,研成膏耳前赤色,疳虫攻肾,必耳鸣或聋。

耳前黄色,惊入肾,或睡中戛齿。

颐下诸色,同耳前看。《素问》云:肾热病者,颐先赤。

筋露青色,现诸头面,惊啼烦躁;身体者,发热惊搐;肚腹者,五疳胀满。

鱼目定睛,筋绝不转,水不生木,肝肾俱败,死在夜。

面青唇黑,水绝于肾,木来克土,脾肝俱绝,亡在昼。

胃热黄色,遍体金黄,口秽目碧,骨蒸,疸病将至,或得久病后者。(《诚书》。)

入门审候歌

观形察色辨因由,阴弱阳强发硬柔,若是伤寒双足冷,要知有热肚皮求,鼻冷便知是疮疹,耳冷应知风热证,浑身皆热是伤寒,上热下冷伤食病。

五指梢头冷,惊来不可当。若逢中指热,必定是伤寒。中指独自冷,麻痘证相传。女右男分左,分明仔细看。

观面部五色歌

面赤为风热,面青惊可详,心肝形此见,脉证辨温凉。脾怯黄疳积,虚寒白光,若逢生黑气,肾败命须亡。

审虎口三关法

小儿三岁以下有病,须看男左女右手,虎口三关。从第二指侧,看第一节名风关,第二节名气关,第三节名命关。辨其纹色,紫者属热,红者属寒,青者惊风,白者疳病,黑者中恶,黄者脾之困也。若现于风关为轻,气关为重,过于命关,则难治矣。

三关脉纹主病歌

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黑时因中恶,黄即困脾端。

青色大小曲,人惊并四足;赤色大小曲,水火飞禽扑;紫色大小曲,伤米曲鱼肉;黑色大小曲,脾风微作搐。

手指脉纹八段锦

鱼刺形

鱼刺形,主惊风痰热。

悬针形

悬针形,主伤风(泄泻、积热)。

水字形

水字形,主食积(咳嗽、惊疳)。

乙字形

乙字形,主肝病惊风。

虫纹形

虫纹形,主肝虫(大肠秽积)。

环形

环形,主疳积吐逆。

乱纹

乱纹主虫。

珠形

珠形,主死。

虎口三关脉纹图

虎口三关脉纹图

风关第一节寅位,

气关第二节卯位,

命关第三节辰位,

虎口叉手处是也。

小儿死候歌

眼生赤脉贯瞳人,囟门肿起又作坑,指甲黑色鼻干燥,鸦声忽作肚青筋,虚舌出口切牙齿,目多直视不转睛,鱼口气急啼不得,蛔虫既出死形真,手足掷摇惊过节,灵丹十救无一生。

鱼目定睛夜死,面青唇黑昼亡,啼而不哭是痛,哭而不啼是惊,煎不安是烦, 不定钱氏曰:永类按:《内经》云:下极者,心也。注云:下极,谓两目之间。又云:舌者,心之官也。此云心主颧面,似未当。

钱氏曰:赤者热也,黄者积也,白者寒也,青黑者痛也,随证治之。

薛氏曰:青主惊积不散,欲发风候;红主痰积惊悸;黄主食积 伤,欲作疳癖;白主泄泻水谷,更欲作吐;黑主脏腑欲绝。

洁古曰:若肝病惊搐,而又加面白,痰涎喘急之类,此皆难治,盖谓金克木也。观此则知脾病之忌青,肺病之忌赤,心病之忌黑,俱可推矣。

印堂青,主初受惊泻。红,主大惊夜啼。黑,主客忤。

山根青,主第二次惊泻后发躁。黑黄甚者死。

两太阳青,主第三次惊。青自太阳入耳者死。

印堂青黑,主腹痛夜啼,此脾气虚寒也。脾为至阴,故夜间腹痛而啼,用钩藤饮;色淡白,主泄泻,乳食不化,属脾气虚弱,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

八段锦歌

(《医学源流》)

先望孩儿眼色青,次看背上冷如冰。阳男搐左无妨事,搐右教人甚可惊;女搐右边犹可治,若逢搐左疾非轻。歪斜口眼终为害,纵有仙丹也莫平。

忽见眉间带紫青,看来立便见风生,青红碎杂风将起,必见疳 气满形。

紫少红多六畜惊,紫红相等即疳成,紫点有形如米粒,伤寒夹食证堪评。

黑轻可治死还生,红紫伤寒痰积停,赤青脾受风邪症,青黑脾风作慢惊。

山根若见脉横青,此病明知两度惊,赤黑困疲时吐泻,色红啼夜不曾停。

青脉生于左太阳,惊非一度细推详,赤是伤寒微燥热,黑青知是乳多伤。

右边青脉不须多,有则频惊怎奈何,红赤为风抽眼目,黑青三日见阎罗。

指甲青兼黑暗多,唇青恶逆病多瘥,忽作鸦声心气急,此时端的命难过。

辨虎口纹十三形

(《全幼心鉴》)

第一、流珠形。只一点红色见风关,主饮食所伤,内热欲吐;或肠鸣自利,烦躁啼哭。用助胃膏消饮食,分阴阳;若食消而病仍作,用香砂助胃膏,以补脾胃。

第二、环珠形。其点差大,主脾虚停食,胸膈胀满,烦渴发热。用五味异功散,加山楂枳实,健脾消食;后用六君子,调中养气。

第三、长珠形。其点圆长,主脾伤饮食积滞,肚腹作痛,寒热不食。先用大安丸,消其积滞;次以异功散,健其脾气。(以上风关。)

第四、来蛇形。是长散出气关,一头大,一头尖,主脾胃湿热,中脘不利,干呕不食,此疳邪内作。先用四味肥儿丸治疳,后用四君子补脾。

第五、去蛇形。是大头向气关,主脾虚食积,吐泻烦渴,气短喘急,不食困睡。凡用六君子汤,加枳实,健脾消积;次以七味白朮散,调补胃气。

第六、弓反里形。主感冒寒邪,哽气出气,惊悸倦怠,四肢冷,小便赤,咳嗽呕涎。先用惺惺散,助胃气,祛外邪;后以五味异功散,加茯苓、当归,养心血,助胃气。若外邪既解,而惊悸指冷,脾气受伤也,宜七味白朮散补之;若闷乱气粗,喘促者难治,脾虚甚故也。

第七、弓反外形。主痰热,心神恍惚,夹惊夹食,风痫痰盛。先以天麻防风丸,祛外邪;又用五味异功散,调补中气。

又曰:纹弯向里为顺,向外为逆。

第八、枪形直上。主风热,生痰发搐。先用抱龙丸,如未效,用牛黄清心丸;若传于脾肺,或过用风痰之药,而见诸证者,专调补脾胃。

第九、鱼骨形。纹分歧支,主惊痰发热。先用抱龙丸,未应,属肝火实热,少用抑青丸以清土,制肝木。

第十、水字形。三脉并行,主惊风,食积,胸膈烦躁,或夜啼痰盛,口噤搐搦,此脾胃虚弱,饮食积滞,而木克土也。先用大安丸,消导饮食;次以六君子汤,加钩藤,补中清肝。

若已服消食化痰等药而未愈,用四君子汤,加升、柴、钩藤,升补脾气,平降肝木。

(以上气关。)

第十一、长针形。过命关一二米许,主心肝热极生风,惊悸困倦,痰盛搐搦。先用抱龙丸,祛风化痰;次用六君子东加钩藤,平肝实脾。

第十二、透关射指形。命脉曲里,主惊风,痰热聚于胸膈,乃脾肺亏损,痰邪乘聚。先用牛黄清心丸,清脾肺,化痰涎;次用六君子汤,加桔梗、山药,补脾土,益肺金,可救。

第十三、透关射甲形。命脉向外,主惊风,肝木克脾土之败症。急用六君子汤,加木香、钩藤、官桂,温补脾土;未应,加附子以回阳气,多得生者。(以上命关)

尝闻古人云:小儿为芽儿,如草木之芽,水之沤,盖因脏腑脆嫩,口不能言,最难投剂。

当首察面色,而知其所属;次验虎口,以辨其所因。实为治法之简要也。

按:虎口纹,其始止见于风关,先见于左,为伤风寒;先见于右,为伤乳食。得惊夹之,则上出于气关矣,此虽予无本之言,然亦有所试也,乃《水镜》有云:指纹曲里风盛,弯外食积。夫曲里弯外,则其纹已长,将透气关矣。其初起岂有之乎,将何以辨也?若夫色则以红淡为轻,深紫为重,亦有吐泻重困,而虎口无纹者,乃大虚也,不可以无纹,而易之也。

心鉴按眉端法

小儿半岁者,以名、中、食三指,按于发际额前眉端之间,儿头在左,举右手;头在右,举左手。食指为上,中指为中,名指为下。三指俱热,主伤风邪、鼻塞、气粗、发热、咳嗽;三指俱冷,主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发热吐泻;食中二指热,主上热下冷;名中二指热,主夹惊之候;食指热,指胸中气满,乳食不消。

薛立斋曰:小儿气血未实,惊则气散,气散则脉乱,必当参三部五脉。三部者,面上气色,虎口脉纹,寸口一指之脉;五脉者,上按额前,下诊太冲,并前三部也。

审小儿六症

(《活幼指南》)

凡见小儿头疼发热,鼻塞声重,咳嗽,手背热,恶风寒,皆属外感。无汗,脉浮紧,伤寒;自汗,脉浮缓,伤风;暑月吐泻作渴,齿燥脉虚,伤暑;浮肿,泄泻,身重,小便不利,脉濡细,伤湿;舌干口燥,唇焦面赤,或声哑脉数,伤热。

凡见小儿嗳气饱闷,作酸腹膨,不思食,及恶闻食气,下泄尸臭,恶心,乍吐乍泻,或寒热,或腹中硬块作痛,手心热,脉弦滑,俱属内伤饮食。(以上二症最多。)

凡见小儿发热无汗,表实;大便闭,里实。心胸满闷,腹中膨胀,恶心嗳气,吐出酸水,手足有力,腹痛,手不可按,脉洪实有力。(俱属实症。)

凡见小儿面恍白无神,懒言气短,不思食,腹膨不痛,二便不常,喜卧,眼喜闭,手足无力,慢惊;久吐胃虚;久泻脱肛脾虚;自汗,表虚;自利里虚;脉来微细无力,及行迟、发迟、齿迟、解颅、鹤节,俱属肾气未成,元精不足。(以上俱属虚症。)

凡见小儿发热,手足心热,面红唇干,舌干口渴,口上生疮,口中热臭,大便闭,小便赤黄,或痢下黄赤,肛门焦痛,喜饮冷水,喜就凉处,腹中热痛,脉来洪数。(俱属热症。)

凡见小儿面白唇青,手足冷,口中冷气,或泄利,清白无热,不渴,腹痛悠悠无增减,或恶心,呕吐,喜就暖处,脉来沉迟无力。(俱属寒症。)

以上诸症,每症不必悉具,凡见一二便作主张治之。若二症三症兼见者,须照本条斟酌尽善,自能中病也。

面部形色诸证之图

面部形色诸证之图

下颏属肾水 北

左腮属肝木 东

额上属心火 南

鼻准属脾土 中

右腮属肺金 西

玉枕穴之图

玉枕 穴之图

肢节见于面部之图

肢节见于面部之图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

五脏六腑见于面部之图

此二图有诀见前一卷察五官下条大人望诊同准此

经证考

经证,因望而得者居多,间亦有因问而得者,义难分列,姑存其旧。学人自为领

足太阳膀胱经

小便不通,腹痛,谓盘肠痛,葱白煎汤熨脐,小便利,痛止。其不痛而寒热者,在上腹为索泽,在下腹为颓疝。卒然淋闭作楚者,湿热;泻痢频而溲闭者,湿火。病后溲短者,气虚;渴频溺短者,精不足。便后即结白翳者,五疳。溺血者,血虚;屎深黄色,久则尿血,脐反出,下体肿。

足阳明胃经

口吐涎沫而叫者,虫痛。吐水不心痛者,胃冷。吐泻昏睡而不露睛者,实热。身热不饮水,表热,亦属虚热。吐沫及痰白、绿水,虚寒。频食善饥者,实火。善饥少餐者,虚火。狂厥气逆者,宿垢未清。咳噫噎气,积热,口秽唇肿者,热盛宜下。天,心胃有恶气,气上蒸结毒,喉中常有涎饮,心胃伤客风。

足少阳胆经

怔忡者,血虚。目直而青,身反折,生惊。多怒而癫属阴,伤肝。多喜而狂属阳,伤脾。口苦,体无膏泽,摇头,反张,目撺,肝有余。

足太阴脾经

泻黄红赤黑。属火,呵欠面黄。脾虚惊。泻青白,完谷不化,伤极宜下;小便不通,久则胀满,足太阳传足太阴,稍导利后,即扶脾。昼相安,夜频起,成洞泻注下,交寅时,每泻一二次,为肾泻。恒泻不渴,色青善餐者,肝火,木来克土,土益虚矣;时渴时泻者,胃火。弄舌者,脾热。雀目,脾积聚。白日多睡,积热成痔。虚黄浮肿,食。啖能兼人,体瘦黧黑,食疳。四肢多疮,脾家湿火。水肿面白,脾虚。体重,脾痹。唇肿硬者,脾肿若水,脾痿。心下若痞,脾伤。出胎拭脐不干,风入成疮,撮口,脐风发搐,脾经受虚。

足少阴肾经

耳,肾中风毒攻上。走马牙疳,肾中风热。切牙甚者发惊,心肾并见。小便下血,肾闭。牙根出血,名宣露肾疳。小便白涩作楚,湿火。牙根腐坏,名腐根肾疳。面黑咳血,肾火。四肢不能收举,肾痿。下肿足 ,寒而逆肾。

足厥阴肝经

痫厥, 螈筋挛,心脉满大,肝脉小急。怒视者,肝气有余。撺视者,伏痰。目直声锯者,发搐。呵欠面赤,多筋,肝火。呵欠面青,惊悸,心肝并见。眼赤多泪,积热。

头眩不能俯视,肝火。血枯发竖者,肝虚。羞明怕日,肝肾并见。泻频青白,肝气有余。颊肿痛,胁下痛,面青,足逆冷,眩瞀,呕厥,转筋,筋挛,遗沥,淋,善恐,胸中喘,骂詈,俱肝火。

手太阴肺经

肩背痛,多嚏受寒。小便数,溏泻气虚。吐稠涎,咯血,实热。呵欠,气热作咳,受风。龟胸龟背,风热。气疳,干嗽无痰,客热兼肾火。嗽多子时前者,食积。嗽多子时后者,肾火。嗽多午时前者,风邪。嗽多午时后者,虚火。鼻流清涕者,伤寒。痰拥顿嗽面赤,伤热。气逆喘急,肺胀。声哑气粗,肺 。哮喘发即吐稠痰,盐哮。交秋发哮,多清水,属寒;哮发不时,顿嗽抱首,属热。

手少阴心经

昏睡,善嚏,惊怔,将发疮疹,足太阴证传手少阴。身热频渴,实热。吐浓涎及血,乘虚火泛。淋漓,小肠伏热,卧要竖抱,胸有恶积。昏沉似睡,血虚露睛,伏痰。目陷无神,元气败。弄舌烦躁,实热。妄语癫狂,邪热归心。挖舌咬人者,心气绝。

经证为审病之原,业幼科者,不可不知,否则若工师失其斧锯,从何下手?前哲钱仲阳真诀,只列五脏经证,而六腑不与焉,后贤如万密斋、薛新甫、王肯堂辈,医籍中咸宗之。本朝谈心揆诚书,复增列胆胃膀胱三腑,十二经证,而缺其四,如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络,不复列焉。未详其故,原其意。若以为脏病多而腑病少,六腑泻而不藏,不能留着为病,即有病,治而易散;小儿以大小便通利为无病,即有病亦轻;三焦另为一腑,包罗五脏,六腑之外证,治有上、中、下之分,可各经参考;心包络代心受邪之脏,即心脏也,可参心经之症同治。是耶非耶,予非专科,不敢拟补,宁缺疑以俟后之君子正之。

闻诊

听音论

万物有窍则鸣,中虚则鸣。肺叶中空,而有二十四空;肺梗硬直,而有十二重楼。故《内经》以肺属金而主声音。十二重楼之上为会厌(喉间薄膜),会厌为声音之户,舌为声音之机,唇为声音之扇,三者相须,则能出五音而宣达远近。音者杂比也,声者单出也,鼻能声而不能音者,以无唇之开阖,舌之启闭,其气则走顽颡之窍,达畜门,出鼻孔而为声。声音之道。分之则二。故得天地之和,五脏安畅,则气藏于心肺,声音能彰。五脏者,中之守也,各有正声,中盛则气腾,中衰则气弱。脾应宫,其声漫以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征,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五脏之正音,得五脏之守者也。(空孔同。)

《脉鉴》云:金声响,土声浊,木声长,水声清,火声燥。

声审阴阳清浊新久

审察阴阳,《中藏经》云:阳候多语,阴证无声。多语易清,无声难荣。声浊气急,痰壅胸膈;声清而缓,内元有寒。新病小病,其声不变;久病苛病,其声乃变。迨及声变,病机呈显,喑哑声嘶,莫逃大限。音声之道,岂独审病,死生亦关。《内经》有曰:弦绝音嘶,病深声哕,明讲深察,不可违悖。外感风寒,大荤不戒,浓味恣啖,声哑而咳。喉痛而干,病属初起,不同于前,速疗易治,不可不辨。

失守变动五脏之应

(变动,谓迁改其常志也。)

肝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心在志为喜,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脾在志为意,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肺在志为忧,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肾在志为恐,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

六腑之应

声长者,大肠病;声短者,小肠病;声速者,胃病;声清者,胆病;声微者,膀胱病;声呼漫者,肝胆二脏相克病也;声速微者,胃与膀胱相克病也。(此五脏六

声审寒热虚实

(新增)

喘粗气热为有余,喘急气寒为不足。息高者,心肺之气有余;吸弱者,肝肾之气不足。怒骂粗厉者,邪实内热也;怒骂微苦者,肝逆气虚也。鼻塞声重喷嚏,风寒未解也。

言语轻迟气短,中气虚也。呻吟者,必有痛也。噫气者,脾乃困也。嗳气者,胃中不宽也(胃虚亦发嗳,然实嗳声长而紧,得嗳则快;虚嗳声短而促,得嗳虽松,不觉其快)。嗳逆冷气者,胃之寒也。呕吐酸苦者,肝之火也。自言死者,元必虚也。喜言食者,胃有火也。言家私者,心必虑而少睡也。言负德者,肝必郁而多怒也。干咳无痰者,胃中伏火也。嗽痰作而清白,寒也;稠黄,火也。谵语收财帛者,元已竭也。狂言多与人者

脏诊

大笑不止(《经》云:心有余则笑。扁鹊云:其人唇口赤色者可治,青黑者声,谓之肺鸣。咳逆上气,如木鸡声,火来乘金。不得其平,形羸声哑,咽中有疮,肺被火囚(肺主声故耳)。声音暴哑,风痰伏火,曾系喊伤,不可断病,声嘶色败。久病不治,气促喉声,痰火哮喘,中年声浊,痰火之殃,乃为肺病。怒而骂詈,乃为肝病。气不足息,乃为脾病。欲言不言,语轻多畏,乃为肾病。

诊内外

前轻后重,壮厉有力,乃为外感;先重后轻,沉困无力,倦不欲言,声怯而低,内伤不足。

诊诸痛

攒眉呻吟,必苦头痛。叫喊呻吟,以手扪心,为中脘痛。呻吟身重,转即作楚,乃为腰痛。呻吟摇头,攒眉扪腮,乃为齿痛。呻吟不起,为腰脚痛。诊时吁气,为属郁结(凡人吁,则气郁得以少伸也)。摇头而言,乃为里痛。

诊坏症

伤寒坏症,哑为狐惑。上唇有疮,虫食其脏;下唇有疮,虫食其肛。

诊诸风

风滞于气,机关不利。出言蹇涩,乃为风病。鼻鸣声粗,风中于卫。

诊神志

衣被不敛,骂詈亲疏,神明之乱。风狂之类,若在热病,又不必论。

诊形体上下诸证

欲言复寂,忽又惊呼,病深入骨。啾然细长,头中之病。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

诊息

气短不续,言止复言,乃为夺气。气来短促,不足以息,呼吸难应,乃为虚甚。

素无寒热,短气难续,知其为实。吸而微数,病在中焦,下之则愈。实则可生,虚则不治。上焦吸促,下焦吸远。上下暌违,何以施疗。

问诊

《灵枢·师传篇》曰:入国问俗,入家问讳,上堂问礼,临病患问所便,使其受病本末,胸中洞然,而后或攻或补,何愁不中乎?

人品起居

凡诊病者,先问何人,或男或女(男女有阴阳之殊,脉色有逆顺之别,故必辨男女,而察其所合也),或老或幼(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脏),或为仆外家。在人下者,一动一静,不能自由。寡妇僧尼,遭逢不偶,情多郁滞。形之肥瘦,肥人多湿,瘦人多火(男人可望而得,此指女人故问)。次问得病,起于何日,病新可攻,病久可补。饮食胃气,肝病好酸,心病好苦,脾病好甘,肾病好咸,肺病好辛。内热好冷,内寒好温。安谷者昌,绝谷者亡。

梦寐有无,阴盛之梦,大水恐惧;阳盛之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相杀毁伤;上盛梦飞,下盛梦堕;甚饱梦与,甚饥梦取;肝盛梦怒,肺盛梦哭;短虫若多,则梦聚众;长虫若多,自击毁伤。

嗜欲苦乐

问其苦乐,以知其病。好食某味,病在某脏,当分逆顺,以辨吉凶。心喜热者,知其为寒;心喜冷者,知其为热。好静恶动,知其为虚;烦躁不宁,知其为实。伤食恶食,伤风恶风,伤寒恶寒,或常纵酒。(纵酒者,不惟内有湿热,而且防其乘醉入房。)

或久斋素(清虚固保寿之道,然亦有太枯槁而致病者,或斋素而偏嗜一物,如面筋熟栗之类,最为难化,故须详察),始终境遇,须辨三常。封君败伤,及欲侯王,常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息,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炅,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亦寻败乐,病生于肉,治以针石;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咽嗌,调以甘药;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不仁,按摩胶药。起居何似(起居,凡一切房室之燥湿,坐卧之动静,所包者广,如肺病好曲,脾病好歌,肾病好吟,肝病好叫,心病好多言之类,当一一审之),曾问损伤(或饮食不当,或劳役不时,或为庸医攻补失宜之属),便利何如(热则小便黄赤,大便硬塞,寒则小便澄白,下利清谷之类),曾服何药(如服寒不验,服热不灵,察症与脉,思当变计),有无胀闷(胸腹胀闷,或气或血或食,或虚或实,皆当以脉参之),性情常变,一一详明。

十问篇

(张景岳先生着)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上十问者,乃延医之要领,临症之首务也。明此十问,则六变具存,而万物形情,俱在吾目中矣。医者为难,难在不识病本,而施误治耳。误则杀人,天道可畏;不误则济人,阴德无穷。学人欲明是道,必须先察此要,以定意见,以为阶梯,然后再采群书,广其知识,又何误焉?有能熟之胸中,运之掌上,非止为人,而为己不浅也,慎之,宝之。

问寒热者,问内外之寒热,欲以辨其在表在里也。人伤以寒,则病为热,故凡身热脉紧,头疼体痛,拘急无汗,而且得以暂者,必外感也。盖寒邪在经,所以头痛身疼,邪闭皮毛,所以拘急发热。若素日无疾,而忽见脉症若是者,多因外感。盖寒邪非素所有,而突然见此,此表症也。若无表症,而身热不解,多属内伤,然必有内症相应,合而察之,自得其真欤。

一、凡身热经旬,或至月余不解,亦有仍属表症者。盖因初感寒邪,身热头痛,医不能辨,误认为火,辄用寒凉,以致邪不能散。或虽经解散,而药未及病,以致留蓄在经,其病必外症多而里症少,此非里也,仍当解散。

一、凡内症发热者,多属阴虚,或因积热,然必有内症相应,而其来也渐。盖阴者必伤精,伤精者必连脏,故其在上而连肺者,必为喘急咳嗽,在中而连脾者,或妨饮食,或生懊,或为躁烦焦渴;在下而连肾者,或精血遗淋,或二便失节,然必倏然往来,时作时止,或气怯声微,是皆阴虚证也。

一、凡怒气七情,伤肝伤脏而为热者,总属真阴不足,所以邪火易炽,亦阴虚也。

一、凡劳倦伤脾而发热者,以脾阴不足,故易于伤。伤则热生于肌肉之分,亦阴虚也。

一、凡内伤积热者,在 痞必有形证,在血气必有明征。或九窍热于上下,或脏腑热于三焦而察者,此当以实火治之。

一、凡寒症尤属显然,或外寒者,阳亏于表;或内寒者,火衰于中。诸如前证,但热者多实,而虚热者最不可误,寒者多虚,而实寒者间亦有之,此寒热之在表在里,不可不辨也。

问汗者,亦以察表里也。凡表邪盛者,必无汗。而有汗者,邪从汗去,已无表邪,此理之自然也。故有邪尽而汗者,身凉热退,此邪去也。有邪在经,而汗在皮毛者,此非真汗也。有得汗后,邪虽稍减,而未得尽去者,犹有余邪。又不可因汗,而必谓其无表邪也,须用脉症而详察之。

一、凡温暑等症,有因邪而作汗者,有虽汗而邪未去者,皆表症也。总之表邪未除者,在外则连经,故头身或有疼痛;在内则连脏,故胸膈或生躁烦。在表在里,有症可凭;脉紧脉数,有脉可辨。须察其真假虚实,孰微孰甚,而治之。

一、凡全非表症,则或有阳虚而汗者,须实其气;阴虚而汗者,须益其精。火盛而汗者,凉之自愈;过饮而汗者,清之可宁。此汗症之有阴阳表里,不可不察也。

问其头,可察上下;问其身,可察表里。头痛者,邪居阳分;身痛者,邪在诸经。前后左右,阴阳可辨;有热无热,内外可分。但属表邪,可散之而愈也。

一、凡火盛于内,而为头痛者,必有内应之症。或在喉舌,或在耳目,别无身热恶寒,在表等候者,此热盛于上,病在里也。察在何经,宜清宜降,高者抑之,此之谓也。若用轻扬散剂,则火必上升,而痛愈甚矣。

一、凡阴虚头痛者,举发无时,是因酒色过度,或遇劳苦,或逢情欲,其发则甚,此为里症,或精或气,非补不可也。

一、凡头痛属里者,多因于火,此其常也。然亦有阴寒在上,阳虚不能上达,而痛甚者,其症则恶寒呕恶,六脉沉微,或兼弦细,诸治不效,余以桂附参熟之类而愈之,是头痛之有阳虚也。

一、凡云头风者,此世俗之混名,然必有所因,须求其本,辨而治之。

一、凡眩晕者,或头重者,可因之以辨虚实。凡病中眩晕,多因清阳不升,上虚而然。如丹溪云:无痰不作晕。殊非真确之论,但当兼形气,分久暂以察之。观《内经》曰:上虚则眩,上盛则热痛,其义可知。至于头重,尤属上虚。《经》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苦倾,此之谓也。

一、凡身痛之甚者,亦当察其表里,以分寒热。其若感寒作痛者,或上或下,原无定所,随散而愈,此表邪也。若有定处,而别无表症,乃痛痹之属,邪气虽亦在经,此当以里症视之,但有寒热之异耳。若因火盛者,或肌肤灼热,或红肿不消,或内生烦渴,必有热症相应,治宜以清以凉。若并无热候,而疼痛不止,多属阴寒,以致血气凝滞而然。《经》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必温其经,使血气流通,其邪自去矣。

一、凡劳损病剧,而忽加身痛之甚者,此阴虚之极,不能滋养筋骨而然,营气惫矣,无能为也。

二便为一身之门户,无论内伤外感,皆当察此,以辨其寒热虚实。盖前阴通膀胱之道,而其利与不利,热与不热,可察气化之强弱。凡患伤寒而小水利者,以太阳之气未剧,即吉兆也。后阴开大肠之门,而其通与不通,结与不结,可察阳明之虚实。凡大便热结,而腹中坚满者,方属有余,通之可也。若新近得解,而不甚干结,或旬日不解,而全无胀意者,便非阳明实邪。观仲景曰:大便先硬后溏者,不可攻。可见后溏者,虽有先硬,已非实热,色夫纯溏而连日得后者,又可知也。若非真有坚燥痞满等症,则原非实邪,其不可攻也,明矣。

一、凡小便,人但见其黄,便谓是火,而不知人逢劳倦,小水即黄;焦思多虑,小水亦黄。

泻利不期,小水亦黄;酒矧伤阴,小水亦黄。使非有或淋或痛,热症相兼,不可因黄,便谓之火。余见逼枯汁而毙人者多矣。《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义可知也。若小水清利者,知里邪之未甚,而病亦不在气分,以津液由于气化,气病则小水不利也。小水渐利,则气化可知,最为吉兆。

一、大便通水谷之海,肠胃之门户也;小便通血气之海,冲任水道之门户也。二便皆主于肾,本为元气之关,必真见实邪,方可议通议下,否则最宜详慎,不可误攻。使非真实,而妄逐之,导去元气,则邪之在表者,反乘虚而深陷;病因内困者,必因泄而愈亏。所以凡病不秘结旬余,何虑之有?若滑泄不守,乃非虚弱者所宜,当首先为之防也。

问饮食者,一可察胃口之清浊,二可察脏腑之阴阳。病由外感,而食不断者,知其邪未及脏。而恶食不恶食者可知,病因内伤。而饮食变常者,辨其味有喜恶,而爱冷爱热者可知。素欲温热者,知阴脏之宜暖;素好寒冷者,知阳脏之可清,或口腹之失节,以致误伤,而一时之权变,可因以辨。故饮食之性情,所当详察;而药饵之宜否,可以因推也。

一、凡诸病得食稍安者,必是虚症;得食更甚者,或虚或实皆有之。当辨而治之。

胸即膻中,上连心肺,下通脏腑。胸腹之病极多,难以尽悉。而临症必当问者,为欲辨其有邪无邪,及宜补宜泻也。夫胸腹胀满,则不可用补;而不胀不满,则不可用攻,此不知饥饱,似胀非胀,中空无物,乃痞气耳,非真满也。此或以邪陷胸中者有之,或脾虚不运者有之,病者不知其辨,但见胃气不开,饮食不进,问之亦曰饱闷,而实非真有胀满,此在疑虚疑实之间,若不察其真确,未必不补泻倒施,必多致误,则为害不小。

一、凡今人病虚症者极多,非补不可。但用补之法,不宜造次。欲察其可补不可补之机,则全在察胸腹之宽否如何,然后以渐而进,如未及病,再为放胆用之,庶无所碍,此用补之大法也。

一、凡势在危急,难容少缓,亦必先问其胸宽者,乃可骤进。若元气真虚,而胸腹又胀,是必虚不受补之症。若强进补剂,非惟无益,适足以招谤耳。此胸腹之不可不察也。

耳虽少阳之经,而实为肾脏之官,又为宗脉之所聚,问之非惟可辨虚实,亦且可知生死。凡人之久聋者,此一经之闭,无足为怪,惟是因病而聋者,不可不辨。其在《热论篇》则曰:伤寒三日,少阳受之,故为耳聋。此以寒邪在经,气闭而然。然以余所验,则未有不凡病是症,其属气虚者什九,气闭者什一耳。

一、聋有轻重。轻者病轻,重者病重。若随治渐轻,可察其病之渐退也,进则病亦进矣;若病至聋极,甚至绝然无闻者,此诚精脱之症。余经历者数人矣,皆至不治。

问渴与不渴,可以察里症之寒热,而虚实之辨,亦从而见。凡内热之甚,则大渴,喜饮冰水不绝,而腹坚便结,脉实气壮者,此阳证也。

一、凡口虽渴,而喜热不喜冷者,此非火证,中寒可知。既非火证,何以作渴?则水亏故耳。

一、凡病患问其渴否,则曰口渴;问其欲饮汤水否,则曰不欲。盖其内无邪火,所以不欲饮汤水,真阴内亏,所以口无津液。此口干也,非口渴也,不可以干作渴治。

一、凡阳邪虽盛,而真阴又虚者,不可因其火盛喜冷,便云实热。盖其内水不足,欲得外水以济,水涸精亏,真阴枯也,必兼脉证细察之,此而略差,死生立判。余尝治垂危最重伤寒有如此者,每以峻补之剂,浸冷而服,或以冰水、参附之剂,相间迭进,活人多矣。常人见之,咸以为奇,不知理当如是,何奇之有?然必其干渴燥结之甚者,乃可以参附、凉水并进,若无实结,不可与水。

脉色者,血气之影也,形正则影正,形邪则影邪,病生于内,则脉色必见于外。

故凡察病者,须先明脉色。但脉色之道,非数言可尽,故得其要,则在乎阴阳虚实四者而已,四者无差,尽其善矣。第脉法之辨,以洪滑者,为实为阳;微弱者,为虚为阴,无待言也。然仲景曰: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陶节庵曰:不论脉之浮沉大小,但指下无力,重按全无,便是阴症。《内经》以脉大四倍以上为关,皆属真虚,此滑大之未必为阳也。形色之辨,以红黄者为实热,青黑为阴寒,而面赤戴阳者,为阴不足,此红赤之未必为实也。总之,求脉之道,当以有力无力辨阴阳,有神无神察虚实。和缓者,乃元气之来;强峻者,乃邪气之至。

病值危险之际,但以此察元气之盛衰,邪正之进退,则死生关系,全在乎此,此理极微,谈非容易,姑道其要,以见凡欲诊病者,既得病因,又必须察脉色,辨声音,参合求之,则虚实阴阳,方有真据,否则得此失彼,以非为是。医家之病,莫此为甚,不可忽也。

凡制方用药,乃医家开手作用第一要着。而胸中神见,必须发泄于此。使不知气味之用,必其药性未精,不能取效,何神之有?此中最有玄妙,勿谓其浅识易知,而勿加之意也。余少年时,每将用药,必逐件细尝,既得其理,所益无限。

一、气味有阴阳。阴者降,阳者升;阴者静,阳者动;阴者柔,阳者刚;阴者怯,阳者勇;阴主精,阳主气;其于善恶喜恶,皆有妙用,不可不察。

一、气味之升降。升者浮而散,降者沉而利。宜升者勿降,宜降者勿升。

一、气味之动静。静者守,而动者走,走者可行,守者可安。

一、气味之刚柔。柔者纯而缓,刚者躁而急,纯者可和,躁者可劫。而非刚不足以去暴,非柔不足以济刚。

一、气味之勇怯。勇者直达病所,可赖出奇;怯者用以周全,藉其平安。

一、气味之主气者。有能为精之母,主精者,有能为气之根。或阴中之阳者,能动血中之气;或阳中之阴者,能顾气中之精。

一、气味有善恶。善者赋性驯良,尽堪择用;恶者气味残狠,何必近之?一、气味有喜恶。有素性之喜恶,有一时之喜恶。喜者相宜,取效尤易;恶者见忌,不必强投。

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

明哲二字,为见机自保也。夫医患不明,明则治病何难哉?而所患者,在人情耳。

人事之变,莫可名状,如我有独见,岂彼所知,使彼果知,当自为矣,何藉于我?而每有病临危剧,尚执浅见,从旁指示曰,某可用,某不可用,重之云太过,轻之言不及,倘一不而渠不知觉,忽惑人言,舍此慕彼,凡后至者,欲显己长,必谈前短,及其致败,反以嫁谗,是当见机之二也。有病入膏肓,势必难疗,而怜其苦求,勉为举手,当此之际,使非破格出奇,何以济急?倘出奇无功,徒骇人目,事后亦招浮议,是当见机之三也。其或有是非之场,争竞之所,幸灾乐祸,利害所居者,近之恐涉其害,是当见机之四也。有轻医重巫,可无可有,徒用医名,以尽人事,及尚有村鄙之夫,不以彼病为恳,反云为我作兴,吁,诚可哂也,此其相轻孰甚,是当见机之五也。有议论繁杂者,有亲识要功者,有内情不协者,有任性反复者,皆医中最忌,是当见机之六也。凡此六者,皆当默识,而惟缙绅之间,尤当加意,盖恐其不以为功,而反以为罪,何从辨哉?此虽曰吾尽吾心,非不好生,然势不我由者,不得不见机进止,此明哲自治,所必不可少也。

同类推荐
  • 赠别二首

    赠别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还源篇

    还源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魂南记

    魂南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颂古钩钜

    颂古钩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镇略迹

    四镇略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脑髓地狱

    脑髓地狱

    本书虽然以精神病院为主要事发地点作为开端,但内容文体与插曲繁多,除了故事主轴外,还加入了精神分析的论文、新闻报导体、民俗学、考古学、遗书、回忆录等等文体与故事,就像是一场作者与读者互相挑战的过程,值得让人读了再读,每次阅读都会产生新的想法与体会。
  • 万神书店

    万神书店

    传说有个书店,里面可以购买到世界上所有的书籍,这间书店名为“万神书店”,在万神书店中,每一天都会发生有趣的事,或者遇到有趣的人,而我们的主角尤幽便是万神书店的店员,他的身边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两孔桥

    两孔桥

    老胡刚刚安抚了山虎几句,两辆开着大灯的摩托车就已经从南面的高坡直冲进桥洞,气势很是骇人。山虎吓坏了,身体止不住地发抖,嘴里语无伦次地说,疤哥他们……坏人……老胡用力将山虎拥在怀里,搂了一下,然后才把他扶靠在墙上,他说,不用怕,呆在这儿别动!这时摩托车已经开到眼前,老胡转过身,面对刺眼的车灯一时什么也看不清,他下意识地抬起手,挡在前额上,这才模模糊糊看到两辆摩托车上一共坐了四个人。老胡这时还看不清他们的脸,只看清了他们的轮廓,他们就像是从黑暗中走出来的魔鬼,立在灯影和黑暗之间,半明半暗,半人半鬼。两个坐在摩托车后座上的人走下车来,向老胡步步紧逼。
  • 北磵集

    北磵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医神之无敌纵横

    医神之无敌纵横

    【一日十更,唯我萌靓】三年前,家族被灭。三年后,王者归来!武道至绝,医道巅峰。笑看尔等,谁与争锋?已有两本均订破七千精品《都市超级神尊》《都市之妖孽公子》
  • 三国之群雄逐鹿我为尊

    三国之群雄逐鹿我为尊

    看我不吊打吕布,脚踢文丑……刚穿越到三国的笱二蛋经历了系统三天三夜的调理梳调,一举成了名动三国的战神人物,身边还带着一票子兄弟,成了三国时期名副其实的搅屎棍。笱二蛋:服不服?张飞:老子不服,有种杀了老子。笱二蛋:唉~老张啊!哥也是为你好,你看看跟着哥要什么没有,何必起早贪黑的杀猪卖肉呢?你看哥这雪茄,啧啧……怎么样?是不是很美味?张飞:咦!是还行哈,那我认你做大哥。笱二蛋:对嘛!咱们争取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 中唐名将

    中唐名将

    张巡在唐朝开始不过一区区知县,但是经过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睢阳,现在的河南商丘),唐肃宗追赠其为扬州大都督,远荆州大都督,封其为邓国公。赠张巡妻为申国夫人,张巡子为金吾大将军。大中年间,更将张巡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上。由此可见其在安史之乱中所起的作用。 另外,陕西境内有老王会一说,所为孝王,即是两位爱国英雄张巡许远;还有,道教玉帝封为“宝山忠靖景佑福德真君司马圣王,亦称斩鬼张真君,其像为白面黑须幞头持笏的文臣装束,有联曰:“忠勇称司马,英圣号圣王”。附神有许远、部将南霁云、雷万春、妻刘氏、妾柳氏,还有雷万春等。 在福建莆田,张巡还被尊奉为司马圣王,是保境安民的神灵。每年在正月闹元宵中,有不少地方抬着张巡、许远和手下诸将的神像绕境行道,盛况空前,热闹非凡。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抬着他们的神像呢? 。。。。。。
  • 萌系阎王

    萌系阎王

    哪怕是打人凶狠恶煞的阎王也会有铁骨柔情的一面,一位小阎王和她的可爱弟子一路走南闯北,硬是把一条修真路给带弯了!
  • 做鬼生涯

    做鬼生涯

    做鬼即爽也虐,爽到酣畅淋漓,也虐到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