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9600000011

第11章 易因下經(1)

咸 恆 遯 大壯

晉 明夷家人睽

蹇  解 損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漸  歸妹

豐  旅  巽  兌

渙  節  中孚 小過

既濟 未濟

易因下經卷一

艮下兌上

咸:亨,利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1

《象》曰:山上有澤,咸;君子以虛受人。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1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雖凶,居吉,順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執其隨,往吝2。

《象》曰:咸其股,亦不處也。志在隨人,所執下也。

九四:貞吉悔亡,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象》曰:貞吉悔亡,未感害也。

憧憧往來,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脾,元悔。

《象》曰:咸其脾,志未也。上六:咸其輔、頰、舌。

《象》曰:咸其輔、頰、舌,滕口說也。

澤山咸

天下之道,感應而已。初在內卦之下,志在外卦之四,有感則動其拇。拇之上為腓,腓之上為股,拇動則腓、股亦隨以動。故初有感而動,其拇二亦隨之而動,其腓三亦隨之而動。其股以二,當腓之處,而三當股之處也。股之上為心,四正當心之處,而心不可見,似若不動然者。若可以貞吉而亡,其悔也。然感應固天下之常理、而悔害亦常在感應之中。所謂君子者,能以有感而慮悔,未嘗因悔而廢感也。今初有感於四,而四若未應其感者何也?夫未感則未動,未動則有貞固之吉。未感則未有害,未有害則元悔之可亡,不亦善乎。而爻逆探其爾思,《象》復斷其未光大者,亦謂感而不應非人情耳。心中必有往來之擾,何其不光明正大之。若是耶,蓋竊笑之矣。心之上為晦,五正當脾之處,有感則脾動,而脾亦不可見第。脾之上為輔,上乃輔之地,故觀輔之動則知五之志在於上。不然上胡為而費口說之滕乎?嗚呼,感為真理,何待於言。感為真心,安能不動?天地如此,萬物如此,不然則天下之動幾乎息矣。故初之動拇者,感也。二之動腓者,非感也,隨也。隨初而動,故文王惡之。夫子曰:二雖有似于隨,初而動也。然安知其不因感而感乎。隨初則凶,故宜居吉。若有感而動,則順應不害矣。唯三乃真隨初以動者,故曰亦不處。言人動而己,亦動非有所感而後動也。夫感而動,不動非也,元是理也。感而動則其動也元思,隨而動則其動也僕妾之役耳。故曰所執下言。若下人之聽使令而隨動者,非丈夫之槃也。嗚呼,隨而非感,則天下之感廢矣。動不由己,豈感動之正性。是以聖人貴感不貴隨,以感從己出,而隨由人興。人己之辯,學者可不察乎。感而不應,則天下之感虛矣。神感、神應,蓋神速自然之至理。是以聖人言感不言應,以感于此即應于彼,彼此一機。學者又可不察乎。夫唯感應一機,則隨感隨應,而何用憧憧爾思以欺人也。禿翁曰:上兌下艮,柔上剛下也。山澤通氣,二氣感應以相與也。止而說,德之貞也。男下女,禮之正也。感之道備矣。又曰:感在心,應亦在心,心有所感,下則動足,上則動口。今初有感而動其趾,而四當心,若不應者,非情也。故聖人斷其有憧憧之思焉。五居心上,其象為誨,五有感而動其脾,而脾不可見,猶心也。脾若動,則口必應之,故脾元悔可見,至輔然後見。蓋脾感則輔,必應脾動,則口說必滕。有悔、元悔雖未可知,然感應之情亦安可掩此。咸之卦要,以人身取象也。不惟感應在心,而上爻正當兌口。初下又正當艮指。心有感則趾遂動,則雖當艮止之爻,欲其止焉,不可得矣。而強以為不動,不太欺人乎。嗚呼,孰知萬物之所以化生,天下之所以和平,皆此感應者為之邪?天地、聖人且不能外,而人乃欲飾情以欺人。吾固復于咸有感也。是以再申言之也。吁,是問學之第一義也。何也?元自欺也,誠其意也。意誠而心自元不正,身自元不脩也,而何家國天下之不齊,不治且平也。

附錄

蘇長公曰:男下女,下之而後得,必貞者也。取而得貞,取者之利也。情者,其誠然也。蕾買從龍,風從虎,元故而相從者,豈容有偽哉。

朱仲晦曰:咸,感也。艮止則感之專兌,說則應之至。又艮以少男下于兌之少女,男先于女,得男女之正。

楊簡曰:既以感應相與而說矣,而日止者,何非止與?說離而為二,止與說合而為一也。如水鑑之萬象,水常止而萬象自動也。如天地之相感而未嘗不寂然也。大哉,止說之道乎。睦伯載曰:咸,感也。非感則獨,其何以為咸?感之道,非惟男女為然。天地之道,作乎上,動乎下,而萬物發育以化、以生也。聖人之心,誠乎此,動乎彼,而天下丕應,既和且平也。故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情者,天地萬物之真機也。非感,其何以見之哉。

象指次錄胡伸虎曰:上經首乾坤者,天地定位也。下經首咸恆者,山澤通氣也。位欲其分,故天地分為二卦。氣欲其合,故山澤合為一卦。八純爻皆不應,泰、否天地相應,成、損少男女相應,恆、益長男女相應,咸以少男下少女,又應之至者,故首下篇又曰:《說文》云:脾即膂也,心繫於膂,以奠神明宰庶務。故《詩》言:膂力經營。王弼以為心上口下,陸司農因謂:喉中脾核。馮荷曰:喉之出納所。

王畿曰:山澤通氣,以山之虛配以澤之潤,唯虛故通,實則不通矣。故曰:竅于山川,君子觀山澤通氣之象,虛其中以受人。虛者,道之源也。目唯虛,故能受天下之色。耳唯虛,故能受天下之聲。心唯虛,故能受天下之善。目存青黃,則明眩而不能辯色。耳存清濁,則聰贖而不能別聲。心存典要,則心窒而不能通變。君子之學,致虛所以立本也。咸者,元心之感。虛中元我之謂貞,貞則吉而悔亡。元心之感,所謂何思何慮也。何思何慮非元思元慮也。直心以動,出於自然,終日思慮而未嘗有所思慮,故曰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世之學者,執于途而不知其歸,溺于慮而不知其致,則為憧憧之感,而非自然之道矣。

巽下震上

恆:亨,无咎,利貞,利有攸往。

《彖》曰:恆?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巽而動,剛柔皆應,恆。怛,亨,无咎,利貞,久於其道也。天地之道,恆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終則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聖人久於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恆,而天地萬物之情可

見矣。

《象》曰:雷風,怛;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恆,貞凶,元攸利。

《象》曰:浚怛之凶,始求深也。九二:悔亡。《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九三:不恆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象》曰:不恆其德,元所容也。

九四:田無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恆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凶。

《象》曰: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

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上六:振怛,凶。

《象》曰:振恆在上,大無功也。

雷風恆

方時化曰:值者,久也。既謂之久,則恆在我,自然不必干求矣。初當巽入之始,於今始求之者也。元求而求,求自不利。恆者,怛也。既謂之恆,則怛在中,自然不見其深矣。初當巽入之下,始求探入焉者也。元深而深,深自致凶。其唯九二乎。居中故元深,剛而元求,故悔亡。九三過剛不中,又巽為進邊,其究為躁。卦三居巽,極德之無恆可知也。此而知羞猶可,而躁進之人,揚揚自得,使或者從旁以承其羞,則亦何所容于朋倡之問哉。九四居上卦之下,不中不正,震動元已。蓋妄意有獲,而不知田之元禽,是不知元得之非得也。故夫子反之曰:縱欲得囗禽,亦自有道。苟非中位而妄求之,雖久何為也。震為大塗田象,巽為雞禽象,六五以陰居陽,但其德,貞矣,而不兔為夫子之凶者3。蓋知恆而不知其所以恆也。上六處震之終,振怛以為功矣,而不知其為元功之大。蓋知振而不知恆4之不可振也,甚矣。恆之難言也,但之不可不但,又不可得之,不可不得,又不可振、不可求、不可浚、不可然,則將何如?亦曰:恆久而不已焉耳。

附錄

楊簡曰:上下之情不相與則不和。不和亦不能怛。雷動風作,率常相與。巽而動,不作六爻剛柔,皆相應如此,則可恆矣。觀其所恆,所恆即所感。知所恆即所感,則天地萬物之情昭然矣。苟以為所感自有所感之情,所怛自有所恆之情,則不惟不知恆,亦不知感。今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此其不怛者,皆形也。其風之自,其雨之自,不可知也。不可知者,未始不恆也。其音聲則不怛,其動作則不但。

其聲音之自,動作之自,不可知也。不可知者,未始不恆也。知其自未始不怛,則知其發,其變化亦未始不恆,元所不通。元所不恆日怛、日咸,皆其虛名。日易、日道,亦其虛名。天地萬物之情如此。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情如此。

金汝白曰:久非其位謂非中也。非以陽居陰之謂。如三以陽居陽亦不善,九二居中則悔亡矣。

王輔嗣曰:靜為躁君,安為動主。故安者,上之所處也。靜者,可久之道也。處卦之上,居動之極,以此為怛,元施而得也。

楊簡又曰:振,振動也。至于其終而猶振動。恆未純一,則大元功,凶道也。聖人發憤忘食,蓋懼其如此,故自志學而立,而不惑,而知命、而耳順、而從心所欲不瑜矩,而後其功大成。吁,得則吉,失則凶,可不畏與。又曰:雷風,天下之至動。疑不可以言恆,而但卦有此象,此人情之所甚疑,而君子以為未始或動也。孔子曰:哀樂相生,即風雷之至也。而繼之曰: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夫哀樂不可見、不可聞,其謂之未始或動,其孰日不可。未始或動是不易方也。此之謂立,此之謂君子,此之謂雷風,此之謂不可以動靜論。

王伯安曰:君子體夫雷風為恆之象,則雖酬醉萬變,妙用元方,而其所立必有卓然而不可易之體也。

艮下乾上

遯:亨,小利貞。

《彖》曰:遯,亨,逐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小利貞,浸而長也。逐之時義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之厲,不往何災也。

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

《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九三:係遯,有疾厲,畜臣妾,吉。

《象》曰:係遯之厲,有疾憊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凶。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五:嘉遯,貞吉。

《象》曰:嘉遯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遯,无不利。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天山遯

同类推荐
  • 寄同年封舍人渭

    寄同年封舍人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诸经要略文

    诸经要略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行路难

    行路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诃利帝母真言法

    诃利帝母真言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菽園雜記

    菽園雜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重生之蛇精病的报恩

    重生之蛇精病的报恩

    邓梓从小有三个目标:1、谢浩然爱上她;2、跟谢浩然牵手成功;3、跟谢浩然共度一生。大学毕业后在她终于向第三个迈进的时候,她却不经意的感觉到身后总有一道视线,不近不远的跟着她……邓梓尖叫:你是谁!你为什么老跟着我!潘毓认真脸:我是来报恩的。
  • 步步诱婚:总裁宠妻365式

    步步诱婚:总裁宠妻365式

    A市里令人鄙夷的豪门弃妇傅梨子,被亲姐抢走丈夫,设计生下陌生人的孩子。家产被夺,孩子被挟持,傅梨子坠入地狱。她恨,却束手无策,直到他的出现,成了他的救赎。拘留所内,欧皓轩淡然地在她的对面坐下,波澜不惊地开口:“我可以帮你守住傅氏集团,夺回女儿甚至虐渣。而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仰起头望着眼前的男人,傅梨子内心忐忑:“什么条件?”微微地俯身,拉近两人之间的距离。手掌落在她漂亮的脸蛋上,欧皓轩目光清冷:“把你交给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沐雨春风如皓月

    沐雨春风如皓月

    相恋五年,林沐沐哭得撕心裂肺远走他乡。她结婚那天,他不顾兄弟情义上去说了自己反对。在那个学校的草地上,她问:你是...依旧喜欢我吗?他说:我……从来没喜欢过你。她哭得一塌糊涂,好想逃离这里,逃离这个让她的尊严丧失的地方。既然不喜欢,为什么要把她拉出来?他扶她起来,她抗拒,埋头痛哭,似乎是在掩饰自己的内心,不希望自己这么懦弱和卑微的一面被他看见。原来自己喜欢了他十一年,他呢,却从来没有喜欢过自己,那之前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为了什么?
  • 张文襄公事略

    张文襄公事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葛亮小说集:七声+戏年+浣熊+谜鸦(共四册)

    葛亮小说集:七声+戏年+浣熊+谜鸦(共四册)

    葛亮小说集包括《七声》、《戏年》、《浣熊》和《谜鸦》共四册图书。
  • 怒血魂帝

    怒血魂帝

    失败一次就永远是失败者么?不,绝不。只要有一次机会他就会拿性命来搏。他要让那些天才们看到,他们这群自以为是的人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 一本发疯的书

    一本发疯的书

    本是救死扶伤的医者,却机缘巧合救了一个修行者,本以为他离开之后日子重归平淡,却没想到国战开启必须逃难,更无奈的是,路上还遇到了一个喋喋不休的世家子弟......
  • 医者无邪

    医者无邪

    即将大婚的丈夫跟公主暧昧上了。赵奕然觉得正好。师父拦在路中间求她学习武功,谁知道她偏偏要学了医术…她是武林暗藏的高手,轻功剑术独步天下。她是赵家纨绔的大小姐,火烧世子府,扒光世子的衣服。人称无恶不作赵小姐。她是救济千民的医者,从来针不离身。他是倾慕她的,自小被她扒光衣服的世子。他是她的师兄,做坏事一定要拉上小师妹。他是世外高人,爱喝酒,爱名医,爱奕然。他是邻国国君,看着赵奕然会忍不住伸手。天下,命运,行医,谁是谁的劫,谁又为谁而渡劫?
  • 千金小助理

    千金小助理

    她,米金禾,堂堂米氏企业唯一的继承人,米原达夫妇的掌上明珠,怎么一瞬间就成了失业贫困小白领了?不!小白领至少还有一份工作,她连工作都没有!俗话说得好:落难凤凰不如鸡~这今后的日子该怎么办才好?
  • 铁树记

    铁树记

    全称《新镌晋代许纯阳得道擒蛟铁树记》。太上老君是道祖,居于太清仙境。一日是寿诞之辰,众仙人皆来恭贺。酒至半酣,太上老君说,四百年后,江西会出现妖怪,需要一个仙人下凡寻找到一个行浑全者,传以道法,帮助世人渡过此劫。孝悌王推荐了兰期。孝悌王来到凡间,将将仙家妙诀及金丹宝鉴、铜符铁券,并上清灵草、飞步斩邪之法,一一传授兰公。兰公欲将仙法复传与谌母,于是变为一个三四岁的小娃娃,谌母怜其孤苦,于是把他带回家抚育。此子长大后,将仙道传给谌母,并告知她,后世晋代有二人来学仙者,一人姓许名逊,一人姓吴名猛。老母可将此道传与许逊。许真君得道后,开始斩妖除怪,为民除害。本书除渲染道家仙法外,对汉末魏晋时期动荡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