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85300000003

第3章

肺经第一

(是经起于中府穴,终于少商穴。)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 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经络解

中焦者,中脘也。胃口,胃之上脘也。络犹兜也。循,巡也。膈,心下膈膜也。肺系,喉咙也。肩下胁上曰腋。膊下对腋处为 。 尽处为肘。肘以下为臂。廉,隅也。关前动脉为寸口,大指本节之后,其肉隆起处统谓之鱼,鱼际则其间之穴名也。端,杪也。支者,如木之有枝,以其自直行之脉而旁行之也。脉之直行者为经,旁行者为络。臂骨尽处为腕。

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者,以谷气入胃,其精微之气上注于肺脉也。下络大肠,以肺与大肠相表里也。

转巡胃之上口属之于肺,即从肺系横出腋下,盖由胸中之中府、云门以出腋下,下循 内,历天府、侠白行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主包络两经之前,下入肘中,抵尺泽穴。既下肘中,乃循臂内上骨之下廉,历孔最、列缺,入寸口之经渠、太渊以上鱼。又循鱼际出大指之端,至少商穴而止。其支者,从腕后之列缺穴,交于手之阳明经,以至于商阳穴,又随商阳而上行也。

肺经诸穴歌

手太阴,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侠白下尺泽,孔最见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分寸歌

太阴肺兮出中府,云门之下一寸许,云门璇玑旁六寸,巨骨之下二寸数,天府腋下三寸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横文,孔最腕上七寸取,列缺腕侧一寸半,经渠寸口陷中主,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举,少商大指端内侧,相去爪甲韭叶许。

病证解

动者,动穴也。以各经之穴动,则知其病也。所生病,本经自病也。诸病,他经合病也,或由本经而累及他经,或由他经而干犯本经,皆是也。气盛,邪气之盛也。气虚,正气之虚也。统自病、合病、气盛、气虚四项,而病情约略殆尽,其间每项各举数证以见意。他经亦有止言自病、合病二项,不复详言盛虚诸病者,盖即此可以类推也。如肺胀满致膨膨而喘急咳嗽,此脏病也。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经络病也。缺盆虽大肠所经之地,而络脉交于大肠,仍肺之经络也,故皆为肺生之病。以下为咳为喘,病与上同,而与上气、渴、烦心等病并举,则他经所累也。胸满亦与胀满相同,胀满专以肺言,此则兼诸气之 郁也。 臂内痛,亦本经之病,与上两手掣痛无异,而与厥、掌中热并言,则心与心主之所累及也。肩背疼痛,气盛气虚皆同,而所因异也。汗出中风,肺主皮毛故也。小便数而欠与溺色变,皆肾与膀胱之病,母病累及子也。少气不足以息,本脏病也。以上所叙诸证甚详,其有未备者,更以本草标本诸病参看。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元气,主闻,主哭,主皮毛。

本病(脏腑之病)诸气 郁,(肺主气。)诸痿,(肺为五脏华盖,故五脏之痿皆属于肺。)气短,咳嗽,上逆,(同经。)咳唾脓血,(肺痈也。)不得卧,(肺藏魄也。)小便数而欠,遗失不禁。(同经。)标病(经络之病)洒淅寒热,(肺主皮毛。)伤风自汗,肩背痛冷,臂前廉痛。(同经。)

治法解

本经所言补泻寒热,治病之法已该。但经以针言,后世针法失传,以用药代之。本草所论补泻寒热用药之式,正与经意相合,详注于后,以代治法解。

气实泻之肺主气。实者,邪气之实也,故用泻,下分四法。

泻子:水为金之子,泻膀胱之水,则水气下降,肺气乃得通调。

泽泻(入膀胱利小便。)葶苈(大能下气,行膀胱水。)桑皮(下气行水。)地骨皮(降肺中伏火,从小便出。)除湿:肺气起于中焦,胃中湿痰凝聚,其气上注于肺,去胃中湿痰,正以清肺。

半夏(除湿化痰,和胃健脾。)白矾(爆湿追涎,化痰坠浊。)白茯苓(利窍除湿,泻热行水。)薏苡仁(甘益胃,土胜水,淡渗湿。)木瓜(敛肺和胃,去湿热。)橘皮(理气燥湿,导滞消痰。)泻火:肺属金畏火。火有君相之别,君火宜清,相火有从逆两治,气实只宜逆治。

粳米(色白入肺,除烦清热。)石膏(色白入肺,清热降火。)寒水石(泻肺火、胃火,治痰热喘嗽。)知母(清肺泻火,润肾滋阴。)诃子(敛肺降火,泄气消痰。)通滞:邪气有余,壅滞不通,去其滞气,则正气自行。

枳壳(破气行痰。)薄荷(辛能散,冷能清,搜肝气,抑肺盛。)生姜(辛温发表,宣通肺气。)木香(升降诸气,泄肺疏肝。)浓朴(辛温苦降,下气消痰。)杏仁(泻肺解肌,降气行痰。)皂荚(通窍吐痰,入肺、大肠。)桔梗(入肺泻热,开提气血,表散寒邪。)苏梗(下气消痰,祛风定喘。)气虚补之正气虚,故用补,下分三法。

补母:土为金母,补脾胃,正以益肺气。

甘草(补脾胃不足。)人参(益土生金,大补元气。)升麻(参 上行,须此引之。)黄(壮脾胃,补肺气。)山药(入肺归脾,补其不足。)润燥:补母是益肺中之气,润燥是补肺中之阴。金为火刑则燥,润燥不外泻火。泻实火则用苦寒,泻虚火则用甘寒。

蛤蚧(补肺益精,定喘止嗽。)阿胶(清肺滋肾,补阴润燥。)麦冬(清心润肺,强阴益精。)贝母(泻火散结,润肺清痰。)百合(润肺安心,清热止嗽。)天花粉(降火润燥,生精滑痰。)天冬(清金降火,滋肾润燥。)敛肺:久嗽伤肺,其气散漫,或收而补之,或敛而降之,宜于内伤,外感禁用。

乌梅(敛肺涩肠,清热止渴。)粟壳(敛肺涩肠,固肾止嗽。)五味子(收敛肺气,消嗽定喘。)白芍(安脾肺,固腠理,收阴气,敛逆气。)五倍子(敛肺降火,生津化痰。)本热清之清热不外泻火润燥,前分虚实,此分标本寒热,意各有注,故药味亦多重出。

清金:清金不外滋阴降火,甘寒苦寒随虚实而用。

黄芩(苦入心,寒胜热,泻上焦中焦实火。)知母(苦寒泻火。)麦冬(甘寒润肺。)栀子(苦寒泻心肺邪热。)沙参(甘寒补肺,滋五脏之阴。)紫菀(润肺泻火,下气调中。)天冬(甘苦大寒,清金降火。)本寒温之金固畏火,而性本寒冷,过用清润,肺气反伤,故曰形寒饮冷则伤肺。

温肺:土为金母,金恶燥而土恶湿,清肺太过,脾气先伤,则土不能生金,故温肺必先温脾胃,亦补母之义也。

丁香(辛温纯阴,泄肺温胃。)藿香(快气和中,开胃止呕,入手足太阴。)款冬花(辛温纯阳,温肺理气)檀香(调脾肺,利胸膈,引胃气上升。)白豆蔻(温暖脾胃,为肺家本药。)益智仁(燥脾胃,补心肾。)砂仁(和胃醒脾,补肺益肾。)糯米(甘温,补脾肺虚寒。)百部(甘苦微温,润肺杀虫。)标寒散之不言标热者,肺主皮毛,邪气初入则寒,犹未变为热也。

解表:表指皮毛,属太阳,入肌肤则属阳明,入筋骨则属少阳,此解表、解肌、和解,有浅深之不同也。

麻黄(辛温发汗,肺家要药。)葱白(外实中空,肺之药也,发汗解肌,通上下阳气。)紫苏(发表散寒,祛风定喘。)

大肠经第二

(是经起于商阳穴,终于迎香穴。)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经络解

大指次指者,手大指之次指,即第二指,名食指也。循指之指,正次指也。合谷,虎口穴也。肩端两骨间为骨。肩 上际处为天柱骨。缺盆,足阳明胃经穴也。头茎为颈。耳以下曲处为颊。

手阳明经之脉,受手太阴之交,遂起于次指之端。循次指之商阳、二间、三间之上廉,出合谷穴,在两骨之间。又上阳溪穴,即两筋之间。又循臂之上廉、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入肘外廉之曲池穴。上循外之前廉,历肘 、五里、臂 ,以上肩之肩 穴。又出 骨之前廉,循巨骨穴,上出天柱骨之会,上会于大椎。自大椎而下入缺盆,循足阳明经脉外络,绕肺脏。复下膈,当天枢之外,会属于大肠。其支者虽自偏历而入,又自缺盆上行于颈,循天鼎、扶突上贯于颊,入下齿缝中,复出夹口两吻,相交于人中之内,左脉往右,右脉往左,上挟鼻孔,循禾 、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胃经也。

大肠经诸穴歌

手阳明,廿穴名。循商阳二间三间而行,历合谷阳溪之俞,过偏历温溜之滨,下廉上廉三里而近,曲池肘 五里之程,臂 肩 上于巨骨,天鼎纡乎扶突,禾 唇连,迎香鼻迫。

分寸歌

商阳食指内侧边,二间来寻本节前,三间节后陷中取,合谷虎口歧骨间,阳溪上侧腕中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五寸下廉看,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逢,曲池屈骨纹头尽,肘 大骨外廉近,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行向里,臂 肘上七寸量,肩 肩端举臂取,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喉旁四寸真,扶突天突旁五寸,禾 水沟旁五分,迎香禾 上一寸,大肠经穴是分明。

病证解

大肠主津液,故言津液所生病。上二证是本经自病,下诸证或本经或合他经也,皆未言及腑病,举例以概其余也。齿痛,脉入齿缝也。颈肿,脉上行于颈也。目黄,合太阳、少阳经病也。口干,脉挟口也。鼽衄,脉挟鼻孔也。喉咙,肺系,脏腑相连也。肩 痛,脉上肩 也。次指不用,脉起于次指也。实则热肿,虚则寒栗,以寒热分虚实也。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大肠属金,主变化,为传送之官。

本病(脏腑之病)大便闭结,泄痢下血,里急后重,疽痔,脱肛,肠鸣而痛。(以上诸证,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皆本腑病,补经所未备。)标病(经络之病)齿痛,喉痹,颈肿,口干,(俱同经。)咽中如梗,(咽非本经,脉入缺盆循胃脉外,近于咽。)鼽衄,目黄,手大指次指痛,(俱同经。)宿食发热,(宿食在内,发热在外,故为标病。)寒栗。(同经。)

治法解

肠实泻之大肠主出糟粕,邪气有余,壅滞不通,则为实,故用泻,下分两法。

热:热结于肠,大便不通,寒以下之。

大黄(荡涤肠胃,下燥结,去瘀热。)芒硝(润燥软坚,荡涤实热。)芫花(荡涤留癖饮食,寒热邪气。)牵牛(泻气分湿热,通大肠气秘。)巴豆(开窍宣滞,斩关夺门。)郁李仁(下气行水,破血润燥。)石膏(清热降火。)气:气实则壅,行气破气,则滞自下。

枳壳(破气行痰,消痞胀,宽肠胃。)木香(泄肺气,实大肠,治泻痢后重。)橘皮(理气燥湿,下气消痰。)槟榔(泻气行痰,攻坚去胀,治大便气秘。)肠虚补之大肠多气多血,气血不足则虚,故用补,下分五法。

气:补气不外下文升阳降湿二法。此所谓气,疑指风言。盖风为阳气,善行空窍,风气入肠,则为肠鸣、泻泄诸证。故药只举皂荚一味,正以其入肠而搜风也。

皂荚(辛温性燥,入肺、大肠,搜风除湿。)燥:燥属血分,金被火伤,则血液枯燥,养血所以润燥也。

桃仁(行血润燥,通大肠气秘。)麻仁(润燥滑肠。)杏仁(润燥消积,通大肠气秘。)地黄(泻丙火,清燥金,补阴凉血。)乳香(消气活血,通十二经。)松子(治大便虚秘。)当归(补血润燥,滑大肠。)肉苁蓉(补精血,滑大肠。)湿:土为金母,脾虚湿胜,则水谷不分,下渗于大肠而为泻泄。燥脾中之湿,所以补母也。

白术(补脾燥湿。)苍术(燥胃强脾,除湿散郁。)半夏(和胃健脾,除湿化痰。)硫黄(大热纯阳而疏利大肠,治老人虚秘。)陷: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胃中清阳之气陷入下焦,升而举之,如补中益气、升阳除湿之法是也。

升麻(升阳气于至阴,引甘温药上行。)葛根(轻扬升发,能鼓胃气上行。)脱:下陷不已,至于滑脱,涩以止之,所以收敛正气也。

龙骨(涩肠固精。)白垩(涩肠止利。)诃子(收脱止泻,涩肠敛肺。)粟壳(敛肺涩肠。)乌梅(敛肺涩肠。)白矾(性涩而收,燥湿止血。)赤石脂(收湿止血,固大小肠。)禹余粮(重涩固下。)石榴皮(涩肠止利泄。)本热寒之大肠属金,恶火。肺火下移大肠,每多无形之热,故宜寒之。清热:实热则泻,虚热则清。前言其实,此言其虚,省文也。秦艽(燥湿散风,去肠胃热。)槐角(苦寒纯阴,凉大肠。)地黄(泻火清金,凉血止血。)黄芩(寒胜热,泻肺火。)本寒温之金寒水冷,每多下利清谷,故用温。

温里:温里亦所以补虚,前补虚条中未之及,亦省文也。

干姜(去脏腑沉寒痼冷。)附子(大热纯阳,通十二经络,治一切沉寒。)肉果(涩大肠,止冷痢虚泻。)标热散之不言标寒者,邪入阳明,已变为热,且手阳明经脉在上,非寒邪所干。

解肌:阳明主肌肉,已非在表,不可发汗,第用解肌之法。

石膏(体重泻火,气轻解肌。)白芷(散风除湿,通窍表汗,为阳明主药。)升麻(表散风邪,亦入手阳明。)葛根(开腠发汗,解肌退热。)

胃经第三

(是经起于头维穴,终于厉兑穴。)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趾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是动则病洒洒振寒,善呻,数欠,颜黑,病至则恶人与火,闻木声则 然而惊,心欲动,独闭户塞牖而处,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贲响腹胀,是为 厥。是主血所生病者,狂,疟,温淫汗出,鼽衄,口 ,唇胗,颈肿,喉痹,大腹水肿,膝膑肿痛,循膺、乳、气街、股、伏兔、 外廉、足跗上皆痛,中趾不用。气盛则身以前皆热。其有余于胃,则消谷善饥,溺色黄。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胃中寒则胀满。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经络解,鼻茎也。腮下为颔。颔中为颐。腮前为发际。发际前为额颅。股内为髀。髀前膝上起肉处为伏兔。伏兔后为髀关。挟膝筋中为膑。胫骨为 。足面为跗。

足阳明受手阳明之交,起于鼻之两旁迎香穴,上行而左右相交于 中,过太阳睛明之分,下循鼻外,历承泣、四白、巨 ,上入齿中,还出挟口两吻地仓,环绕唇下,左右相交于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历下关,过客主人,循发际,经头维,会于额颅之神庭。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历水突、气舍,入缺盆,行足少阴俞府之外,下膈,当上脘、中脘之分,属胃络脾。其直行者,从缺盆而下,下乳内廉,循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下挟脐,历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诸穴,而入气街中。其支者,自属胃处起胃下口,循腹里,过足少阴肓俞之外本经之里,下气街中,与前之入气街者合,乃下髀关,抵伏兔,历阴市、梁丘,下入膝膑中,经犊鼻,下循足面之冲阳、陷谷,入中趾外间之内庭,至厉兑穴而终也。其支别者,自膝下三寸循三里穴之外别下,历上廉、条口、下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以至内庭、厉兑而合也。又其支者,别跗上冲阳穴,别行入大趾间,出足厥阴行间穴之外,循大趾下出其端,以交于足太阴也。胃之经脉有二,一上行至头,一下行至足。络脉有四,伏行胸腹者二,旁行胫足者二。其实上下二脉虽不同行,而中有络脉以相连贯,则仍一脉也。伏行二络,一起于胃,一止于胃,仍是一脉。至气街而合行于胫足,络与经又仍一脉也。下二络,一交于太阴,一旋分而旋合。其旁行之路虽殊,而结穴正自井然也。

胃经诸穴歌

足阳明,四十五。自承泣四白而数,巨 有地仓之积,大迎乘颊车之伙。下关头维及人迎,水突气舍与缺盆。气户兮库房屋翳,膺窗兮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天枢外陵。大巨从水道归来,气街入髀关之境。伏兔至阴市梁丘,犊鼻目三里而行。上巨虚兮条口,下巨虚兮丰隆。

解溪冲阳入陷谷,下内庭厉兑而终。

分寸歌

胃之经兮足阳明,承泣目下七分寻,四白目下方一寸,巨 鼻孔旁八分,地仓夹吻四分迎,大迎颔下寸三分,颊车耳下八分穴,下关耳前动脉行,头维神庭旁四五,人迎喉旁寸五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下横骨内,各去中行寸半明,气户璇玑旁四寸,至乳六寸又四分,库房屋翳膺窗近,乳中正在乳头心,次有乳根出乳下,各一寸六不相侵,却去中行须四寸,以前穴道与君陈,不容巨阙旁三寸,却近幽门寸五新,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少,共去中行三寸寻,天枢脐旁二寸间,枢下一寸外陵安,枢下二寸大巨穴,枢下四寸水道全,枢下六寸归来好,共去中行二寸边,气街鼠鼷上一寸,又去中行四寸专,髀关膝上有尺二,伏兔膝上六寸是,阴市膝下方三寸,梁丘膝上二寸记,膝膑陷中犊鼻存,膝下三寸三里至,膝下六寸上廉穴,膝下七寸条口位,膝下八寸下廉看,膝下九寸丰隆系,却是踝上八寸量,比那下廉外边缀,解溪去庭六寸半,冲阳庭后五寸换,陷谷庭后二寸间,内庭次趾外间现,厉兑大趾次趾端,去爪如韭胃并判。

病证解

阳明多气多血,曰血所生病,举血以概气也。振寒,所谓寒栗鼓颔,经病也。善呻、数欠,腑病也。颜黑、脉起于面,经病也。恶人与火,胃热盛也。闻木音而惊,土畏木也。闭户独处,阴薄阳也。上高而歌,阳盛则四支实也。弃衣而走,热盛于身也。贲响腹胀,火盛与水相激也,皆腑病也。 厥,脉行于 ,经病也。以上皆本经自病也。狂,胃热乘心,与上登高弃衣同。疟,兼少阳病也。温淫汗出,胃主肌肉,内热则腠理开也。

鼽衄,脉行鼻外也。口 ,脉挟口也。唇胗,脉环唇也。颈肿,脉循颐,出大迎也。喉痹,脉循喉咙也。大腹水肿,脉循腹里也。膝膑肿痛以下,皆经脉所行之地。以上本经病居多,或合他经而并见也。

身前寒热,脉行于身之前也。消谷胀满,腑病也。溺色黄,胃热下入膀胱也。其有未备者,另详本草中。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胃属土,主容受,为水谷之海。

本病(脏腑之病)噎膈反胃,(有火则噎膈,无火则反胃。中满肿胀,同经。)呕吐,(声物俱出,胃寒热皆然。)泻痢,(湿热下行于肠。)霍乱腹痛,(脾胃俱病。消中善饥,同经。)不消食,(脾不为胃用。)伤饮食,(胃病累脾。)胃管当心,痛支两胁。(木克土,兼少阳病也。)标病(经络之病)发热蒸蒸,身前热,身后寒,(同经。)发狂谵语,(必兼登高弃衣诸证,身热四肢实,故属标病。)咽痹,(咽,胃系也。)上齿痛,(脉入齿。)口眼 斜,(脉挟口,且过睛明穴也。)鼻痛鼽衄,(同经。)赤。(脉起交 。)

治法解

胃实泻之胃主容受,然太实则中焦阻塞,上下不通,故用泻,下分二法。

湿热:热盛则湿者化而为燥,故用下法。

大黄(荡涤肠胃,下燥结,去瘀热。)芒硝(润燥软坚,荡涤肠胃。)饮食:重者用下,轻者用消。

巴豆(去脏腑沉寒,下冷积。)神曲(化水谷,消积滞。)山楂(消食磨积,化油腻滞。)阿魏(入脾胃,消肉积。) 砂(消食破瘀,治肉积。)郁金(下气破血。)三棱(破血消积。)轻粉(劫痰涎,消积滞。)胃虚补之土喜冲和,或热或寒,皆伤正气、耗津液,故用补,下分二法。

湿热:气虚湿胜,湿胜热生,去湿即所以去热,热去而正气自生。

苍术(燥胃除湿。)白术(燥湿和中。)半夏(除湿化痰。)茯苓(渗湿行水。)橘皮(导滞消痰。)生姜(调中畅胃,开痰下食。)寒湿:脾中之阳气不足。则胃中之津液不行。补阳乃以健脾,亦以燥胃,故寒去而湿出,乃能上输津液,灌溉周身。

干姜(逐寒邪,燥脾湿,除胃冷。)附子(补真阳,逐寒湿。)草果(健脾暖胃,燥湿祛寒。)官桂(补命门火,抑肝扶脾。)丁香(温胃补肾。)肉果(理脾暖胃,逐冷祛痰。)人参(补阳气,扶脾土。)黄 (补中益气,壮脾强胃。)本热寒之不言本寒者,治寒湿之法,已见上条也。

降火:土生于火,火太过则土焦,降心火乃以清胃热。

石膏(足阳明经大寒之药。)地黄(苦寒入心。泻丙火。)犀角(泻心火,清胃热。)黄连(泻心火,浓肠胃。)标热解之邪入阳明则病在肌肉,寒变为热,故不言标寒。

解肌:阳明主肌肉,邪及肌肉,已不在表,故用解不用发。

升麻(表散风寒,足阳明引经药。)葛根(入阳明经,开腠发汗。)豆豉(发汗解肌,调中下气。)

脾经第四

(是经起于隐白穴,终于大包穴。)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 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胆,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经络解

核骨,足大趾本节后内侧圆骨也。腓腹为 。髀内为股。脐上为腹。咽,胃系也。舌本,舌根也。

足太阴脾受足阳明之交,起于足大趾端之隐白穴,循趾内侧白肉际大都穴,过核骨后,历太白、公孙、商丘,上内踝前廉之三阴交,上 内,循 骨后之漏谷上行,交出足厥阴之前,至地机、阴陵泉,上循膝股前廉之血海、箕门,迤逦入腹,经冲门、府舍,复循腹结、大横,会下脘,历腹哀,过期门之分,循本经之里,下至中脘之际,以属脾络胃,又由腹哀上膈,循食窦、天溪、胸乡、周荣,曲折向下至大包,又自大包外曲折向上,会中府上行人迎之里,挟喉,连舌本,散舌下而终。其支者,由腹哀穴别行,再从胃部中脘穴之外上膈,注于膻中之里心之分,以交于手少阴心经也。

脾经诸穴歌

足太阴,脾中州,二十一穴隐白游。赴大都兮瞻太白,访公孙兮至商丘。越三阴之交而漏谷地机可即,步阴陵之泉而血海箕门是求。入冲门兮府舍轩豁,解腹结兮大横优游。腹哀食窦兮接天溪而同派,胸乡周荣兮缀大包而如钩。

分寸歌

大趾内侧起隐白,节后陷中求大都,太白内侧核骨下,节后一寸公孙呼,商丘内踝陷中遭,踝上三寸三阴交,踝上六寸漏谷是,踝上五寸地机朝,膝下内侧阴陵泉,血海膝膑上内廉,箕门穴在鱼腹取,动脉应手越筋间,冲门期下尺五分,府舍期下九寸判,腹结期下六寸八,大横期下五寸半,腹哀期下方二寸,期门肝经穴道现,巨阙之旁四寸五,却连脾穴休胡乱,自此以上食窦穴,天溪胸乡周荣贯,相去寸六无多寡,又上寸六中府换,大包腋下有六寸,渊液腋下三寸绊。

病证解

舌本强,脉连舌本也。食则呕,脾不能化食也。胃脘痛,脉络胃也。腹胀,脉入腹也。善噫,脾气厥逆于胃也。得后与气则快,脾气下泄也。身体重,脾主肌肉也。以上或经病、或络病、或脏病,皆脾经自病也。舌本痛,甚于强也。体不能动,甚于重也。食不下,不但呕也。心烦、心痛,脉注心中,亦合心经病也。溏瘕泄,脾不实也。水闭,脾病连肾也。黄胆,脾病本色外现也。不能卧,肾病干脾也。强立股膝肿、足大趾不用,皆经病。以上合病也。不言气盛、气虚,省文也。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脾藏志,属土,为万物之母,主营卫,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本病(脏腑之病)诸湿肿胀,痞满,(即经中腹胀,得后与气则快,不能卧,食不下诸证。)噫气,(同经。)大小便闭,(即水闭。)黄胆,(同经。)痰饮,(脾不为胃行津液。)吐泻霍乱,(脾胃同病。)心腹痛,(同经。)饮食不化。(脾不健运。)标病(经络之病)身体肤肿,重困嗜卧,(同经。)四肢不举,(脾主四肢。)舌本强痛,足大趾不用,(同经。)九窍不通,(脾为万物母,主营卫,脾病则诸脏俱病,九窍在外,故为标病。)诸痉项强。(脉行人迎,挟喉。)

治法解

土实泻之脾胃俱为仓廪之官,而脾主运化,脾气太实,则中央杼轴不灵,故用泻,下分三法。

泻子:金为土之子,土满则肺气壅遏,泻肺气所以消满。

诃子(泄气消痰,开胃调中。)防风(泻肺,散头目滞气。)桑皮(泻肺行水,下气消痰。)葶苈(下气行水,大能泻肺。)吐:经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痰血食积壅塞上焦,涌而去之,其势最便,故用吐法。胃实不言吐者,胃主容受,脾主消化,积虽在胃,而病生于脾也。

豆豉(能升能散,得盐则吐。)栀子(苦寒泻火,吐虚烦客热。)萝卜子(长于利气,能吐风痰。)常山(引吐行水,祛老痰积饮。)瓜蒂(吐风热痰涎,上膈宿食。)郁金(行气破血,轻扬上行,同升麻服能吐。)齑汁(吐诸痰饮宿食。)藜芦(吐上膈风涎。)苦参(泻火燥湿,祛风逐水。)赤小豆(行水散血,清热解毒。)盐汤(能涌吐。)苦茶(泻热清痰,下气消食,浓茶能引吐。)下:下法不止去结除热,凡驱逐痰水皆是也。盖脾恶湿,脾病则湿胜,土不足以制水,每生积饮之证,故与肠胃、三焦下热结之法稍异。

大黄(泻血分实热,下有形积滞。)芒硝(荡涤实热,推陈致新。)青礞石(体重沉坠,下气利痰。)大戟(泻脏腑水湿。)续随子(下积饮,治水气。)芫花(去水气,消痰癖。)甘遂(泻隧道水湿。)土虚补之土为万物之母,而寄旺于四时。土虚则诸脏无所禀承,故用补,下分三法。

补母:土生于火,益心火所以生脾土也。

桂心(苦入心经,益阳消阴。)茯苓(安心益气,助阳补脾。)气:气属阳,阳气旺,则湿不停而脾能健运。

人参(大补元气,益土生金。)黄 (补中气,壮脾胃。)升麻(升阳气,补卫气,脾胃引经药。)葛根(升胃气,兼入脾经。)甘草(补脾胃不足。)陈皮(调中快膈,脾胃气分之药。)藿香(入脾经去恶气。)葳蕤(补中益气,治风湿。)砂仁(和胃醒脾,快气调中。)木香(疏肝和脾,三焦气分药。)扁豆(调脾暖胃,消暑除湿。)血:脾统血,喜温而恶寒。寒湿伤脾,则气病而血亦病。甘温益脾,则阳能生阴,所以和血而补血也,与他脏养血之法不同。

白术(甘温和中,同血药用则补血。)苍术(甘温辛烈,燥胃强脾。)白芍(泻肝安脾,为太阴行经药。)胶饴(温补脾,甘缓中。)大枣(甘温补中,入脾经血分。)干姜(辛温燥湿,能引血药入气分而生血。)木瓜(伐肝理脾,调营卫,利筋骨。)乌梅(酸涩而温,脾肺血分之药。)蜂蜜(甘温补中,调和营卫。)本湿除之不言寒热者,实兼寒热也,下分二法。

燥中宫:脾恶湿,燥湿所以健脾。脾喜温,故只言寒湿,不言湿热,且湿去而热自除也。

白术(苦燥湿。)苍术(除寒湿。)橘皮(理气燥湿。)半夏(除湿化痰。)吴茱萸(燥脾除湿。)南星(燥湿除痰。)白芥子(温中开胃,利气豁痰。)洁净府:水乃湿之原,行水乃以除湿,故治湿必利小便。

木通(通膀胱,导湿热。)赤茯苓(利湿热,赤胜于白。)猪苓(利湿行水。)藿香(去恶气则正气通畅,气化则小便利。)标湿渗之脾之经络受伤者,不止于湿。外感之湿中人,不止脾之一经。脾专言湿,举一以概其余也。以湿属脾,从其类也。

开鬼门:湿从汗解,风能燥湿。

葛根(解肌开腠。)苍术(发汗除湿。)麻黄(辛温发汗。)独活(搜风去湿。)(以上所举四药,或入阳明。或入太阳,或入少阴,非专入脾经也。盖湿与热合,伤在肌肉,则用阳明药。湿与风合,伤在皮肤,则用太阳药。湿与寒合,伤在筋骨,则用少阴药。湿土于五行寄旺,故兼诸经药也,推之他经,湿在太阳,则用麻黄;湿在阳明,则用葛根、苍术;湿在少阴,则用独活。触类引伸,方得作者本旨,不可泥看,余仿此。)

心经第五

(是经起于极泉穴,终于少冲穴。)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循 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经络解

心系有二,其一上通于肺;其一由肺叶而下,曲折向后,并脊里细络相连,与肾相通,正当七节之间,盖心通五脏系也。手腕下胛为锐骨。

手少阴经受足太阴脾之交,起于心,循任脉之外,属心系,下膈,当脐上二寸之分,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出任脉之外,上行而挟咽,系目系。以上二脉,一下行,一上行,皆伏行于内者也。其直者,出行于外,亦经脉也。从心系上至肺脏之分,出循腋下,抵极泉穴,自极泉下循 内后廉,行手太阴心主两经之后,历青灵穴,下肘内廉,抵少海,自少海而下,循臂内后廉,历灵道、通里,至掌后锐骨之端,经阴 、神门,入掌内廉,至少府,循小指端之少冲而终,以交于手太阳小肠。盖心为君主之官,尊于他脏,故其交经授受,不假支别云。

心经诸穴歌

手少阴,九穴成,极泉青灵少海深,自灵道通里而达,过阴 神门而迎,抵于少府,少冲可寻。

分寸歌

少阴心起极泉中,腋下筋间脉入胸,青灵肘上三寸取,少海肘后五分容,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同,阴 腕后方半寸,神门掌后锐骨隆,少府节后劳宫直,小指内侧取少冲。

病证解

嗌干,脉上行挟嗌也。心痛,本脏之腑。其余心痛,皆包络痛也。渴而欲饮,心火内炎也。目黄,脉系目系也。胁痛,脉出腋下也。 臂后廉痛,脉循 臂后廉也。掌中热痛,脉入掌内也。

心为五脏之主,邪不能干,除真心痛外,所载皆经络中病。此下即有本病,亦包络之病,非本脏病也。况经络相连,病证多同,故《内经》虽各详经络,而本草所载,两经合一。今遵《内经》,仍各分一经。至于标本用药,俱载包络经中,心经不必另载。

小肠经第六

(是经起于少泽穴,终于听宫穴。)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 抵鼻,至目内 ,斜络于颧。是动则病嗌痛颔肿,不可以顾,肩似拔,似折。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 、肘、臂外后廉痛。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经络解

腕下兑骨为踝,脊两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目外角为锐 ,目下为 ,目内角为内 。

手太阳受手少阴心经之交,脉起于小指少泽穴,穴由是循外侧之前谷、后溪,上腕出踝中,历腕骨、阳谷、养老穴,直上循臂骨下廉,支正出肘内侧两筋之间,历小海穴,上循 外廉,行手阳明、少阳之外,上肩循肩贞、 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诸穴,乃上会大椎,左右相交于两肩之上,自交肩下入缺盆,循肩向腋下行,当膻中之分,络心,循胃系,下膈,过上脘抵胃,下行任脉之外,当脐上二寸之分,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之天窗、天容上颊,抵颧 ,上至目锐 ,过瞳子 ,却入耳中,循听宫而终。其支者,循颊上 抵鼻,至目内 睛明穴,以斜络于颧,而交于足太阳经也。

小肠经诸穴歌

小肠穴,十九中。路从少泽,步前谷后溪之隆;道遵腕骨,观阳谷养老之崇。得支正于小海,逐肩贞以相从。值 俞兮过天宗,乘秉风兮曲垣中。肩外俞兮肩中俞,启天窗兮见天容。匪由颧 ,曷造听宫。

分寸歌

小指端外为少泽,前谷外侧节前觅,节后捏拳取后溪,腕骨腕前骨陷侧,兑骨下陷阳谷讨,腕上一寸名养老,支正腕后量五寸,小海肘端五分好,肩贞胛下两骨解,俞大骨下陷保,天宗秉风后骨中,秉风 外举有空,曲垣肩中曲胛陷,外俞胛后一寸从,肩中二寸大杼旁,天窗扶突后陷详,天容耳下曲颊后,颧 面 锐端量,听宫耳端大如菽,此为小肠手太阳。

病证解

嗌痛,脉循胃系也。颔肿,脉循颈上颊也。肩痛,脉出肩解也。 难举,脉循 也。耳聋,脉入耳也。目黄,脉入内、外 也。颊肿,颈、颔、肩、 、肘、臂外后廉痛,皆经脉所过之地。以上言经病,未言腑病;言本经病,未言合病,然亦可类推也。

本草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小肠主分泌水谷,为受盛之官。

本病(脏腑之病)大便水谷利,小便短,小便闭,小便血,小便自利,大便后血,(大肠主大便,膀胱主小便,而小肠兼主大小便,以分泌水谷也。小肠气痛,本腑病。)宿食夜热旦止。(以小肠为受盛之官。)标病(经络之病)身热恶寒,(手足太阳病同。)嗌痛颔肿,(同经。)口糜,(合胃经病,以脉循胃系也。)耳聋。(同经。)

治法解

实热泻之小肠承胃之下脘,而下输膀胱,大肠实热则不能泌别清浊,故用泻,下分二法。

气:气分有热,则水谷不分,行水即以导热。

木通(通大小肠,导诸湿热。)猪苓(利湿利水。)滑石(利窍渗湿,泻热行水。)瞿麦(降心火,利小肠,行水破血。)泽泻(利湿行水。)灯草(降心火,利小肠。)血:热入血分,则血妄行,清热所以凉血止血。

地黄(泻丙火,凉血生血。)蒲黄(生行血,熟止血。)赤茯苓(入心、小肠,利湿热。)栀子(泻心肺邪热,下从小便出。)丹皮(泻血中伏火,凉血而生血。)虚寒补之小肠属火,化物出焉,虚寒则失其职,故用补,下分二法。

气:胃为小肠上流,胃气虚则湿流小肠而水谷不分,调补胃气,即以补小肠之气也。

白术(燥湿和中,益阳补气。)楝实(导小肠热,引心包相火下行。)茴香(开胃调中,疗小肠冷气。)砂仁(快气调中,通行结滞,入大小肠。)神曲(调中开胃,化水谷,消积滞。)扁豆(调脾暖胃,消暑除湿。)血:血分寒虚,则多凝滞,补阳行气,所以活血而补血也。

桂心(辛走血,能补阳活血。)胡索(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本热寒之不言本寒者,虚寒已见上条,省文也。

降火:小肠与心为表里,心火太旺,往往下传于小肠,降心火所以清小肠之上流也。

黄柏(泻相火,补肾水。)黄芩(苦入心,寒胜热。)黄连(大苦大寒,入心泻火。)连翘(形似心。入心经气分而泻火。)栀子(泻心、肺、三焦之火。)标热散之阳邪中上,阴邪中下。手太阳经脉在上,非寒邪所能干,故止言标热。

解肌:阳邪每多自汗之证,故不用发表,且小肠经专主上部,与足阳明解肌不同。

本(辛温雄壮,为太阳风药。)羌活(搜风发表。)防风(解表去风,主上焦风邪。)蔓荆(轻浮升散,主上部风邪。)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一笑泯恩仇

    一笑泯恩仇

    她是九五之尊最宠爱的公主,他是邻国最霸气的王者,她不认识他,却因为一个水瓶中的纸条相识,他知道她国家发生的一切,她却对他一无所知,以为他只是一个市井骗子,她的国家暗流涌动,他本可以落井下石,可是他出手相助,是爱恋还是阴谋?
  • 魔法门的公会

    魔法门的公会

    故事讲述主角一直是实力较弱的散人,在一次战斗过程中几乎丧命,在得到救援之后,偶然的一次机遇习得魔法,被忽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同盟,开启了公会征服战,故事作者在游戏中亲身经历,进行改编后的群战史诗级魔法争斗。骚话不多说,喜欢的点订阅。
  • 那人无邪

    那人无邪

    林珊作为一个21世纪的高材生,一朝偷坠楼竟然穿越到了墨族废柴嫡女墨玉影的身上,父亲不疼,兄长不爱,阿姊处处刁难,学个阵法炸死老师?没关系,依照本小姐看废柴流小说的经验本小姐绝对会有很流弊的金手指。什么?金手指也没有?没关系,本小姐可以凭借高超的智商碾压他们!什么?你说本小姐智商仅仅大于弱智?信不信本小姐打死你?没错,本小姐打不过你,不过……不过腹诽你总没问题吧。
  • 黄草洼五十二号

    黄草洼五十二号

    口泉沟同家梁矿黄草洼五十二号院,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黄草洼是一条街道的名称,顾名思义,这是一片洼地。洼地里流淌着一条不是很宽的小河,河水主要是矿井抽出的废水,时断时续,颜色浑浊。小河夹在一个小山坡下面,坡上坡下是错落有致的一户户人家,还有上下两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每天早晨,来来往往的是到单位上班的工人、背着书包上学的学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数不清的人从两条小路走过。不远处有矿上运煤的铁路,经常有火车拖着绿皮的客车车厢或黑色的煤车车皮冒着白烟驶过,留下一阵刺耳的叫声。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狂夫之言

    狂夫之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蔷薇花案件

    蔷薇花案件

    本书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悬念推理系列之一。本书囊括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悬念推理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悬念推理类中篇故事资源,这些故事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已成经典之作。故事或奇异或感人,充满传奇色彩,让热爱悬念推理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神武战尊

    神武战尊

    圣域第一强者惨遭毒手,不幸陨落,重生五百年之后。得绝世功法,练无上神功,开启一段逆天修炼之路。一拳灭霸主,一念裂苍穹。洪荒霸体,以我为主;九天十地,以我为尊!
  • 在他怀里撒个娇

    在他怀里撒个娇

    寒月新文:《天才医女:懒妃狠绝色》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谢谢大家!【本文略虐,入坑慎重】为救哥哥她被迫与他结婚,新婚夜,他说:“我不是柳下惠,做不到不碰你。”从此她成为他的私养娇妻,他冷酷、霸道、势力滔天,逼走哥哥,迫她怀孕,却在她怀孕三个月时,带着其他女人回来,而那个女人已有孕五个月。她悲愤交加撂下一句:“渣男,姐不侍侯了。”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他邪邪一笑:“女人,在我没玩腻之前,你想往哪里跑。”
  • 草泽狂歌

    草泽狂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