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7100000004

第4章 纪实(3)

吴其轺何尝不想找到四哥的墓地?何尝不想让四哥魂归故里?何尝不想完成吴家两代人的心愿?当年他接到哥哥牺牲的噩耗时,心情非常悲痛,曾在日记里写道:“日本鬼子,你们可以消灭我们的肉体,但你们消灭不了我们的灵魂!”可当时的他,就是一个三轮车夫,哪里有能力去缅甸寻找?不被人发现其“反动家世”就已经不易了。

如今总算是拨乱反正,可以光明正大地寻找了,他却已是耄耋之年,来日无多,所以,只得将照片交给儿子,让吴家的第三代去完成。

寻找墓地

吴缘虽然答应了父亲,却不知从何找起。他想,还是先找到四伯的后代吧,至少让父亲在世的时候,见到四伯的家人。

二〇一〇年五月,吴缘以吴其轺的名义,在网上发出寻人启事,希望在父亲有生之年,能与四哥吴其璋的儿子吴贤书重逢。幸运的是,在杭州和重庆两地关爱老兵志愿者们的努力下,发出寻人启事两个月后,就在重庆找到了吴其璋的儿子吴贤书。

二〇一〇年七月的一天,吴贤书携全家从重庆来到杭州,见到了六叔吴其轺和他的一家。骨肉分离几十年,再相见,那场面让在场的所有人唏嘘不已。吴贤书也已是年近古稀,一九四四年父亲牺牲时他才两岁,对父亲几乎没有记忆,但因为父亲,他们一家也是历尽坎坷受尽磨难。可以说,他一辈子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同时也一辈子都在寻找父亲的影踪。

吴贤书对他的六叔吴其轺说,我对父亲的印象就是两张照片,一张是刚从马来西亚回国参军时的照片,父亲穿着一身雪白的中山装;另一张是全家福,父亲穿着衬衫和军裤。两张照片都很帅,于他来说却又都很陌生。

吴其轺很难过,吴其璋走得实在是太早了。他让吴缘把家里珍藏的吴其璋的遗像拿出来给吴贤书看。照片上,是一位躺在担架上的年轻军官,他就是牺牲后的吴其璋。吴贤书手捧照片老泪纵横,这是他此生见到的父亲的第三张照片,却是父亲的最后一张照片。

吴其璋,黄埔军校十二期特科毕业,因父亲生病返回马来西亚沙捞越。一九三八年,中国大地战火蔓延,中国人民遭受着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原本跟父亲在马来西亚开创垦殖场的吴其璋,抱着“献身抗战是人生最高价值”的意愿,向父亲请辞参战。父亲非常支持,并嘱咐他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二十九岁的吴其璋立即告别新婚妻子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祖国。由于精通中英文,他进入黄埔军校泸州纳溪分校担任防毒英文教官。

一九四二年,为保卫西南大后方和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派出最精锐的部队组成中国远征军,协同英美等盟国赴缅作战。吴其璋担任中国驻印军学兵总队独立步兵一团重迫击炮连连长,战功卓著。一九四四年不幸被日军枪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三十四岁。当时盟军指挥官和学兵总队长沉痛之际下令厚葬,并为其立碑,碑上镌刻着“浩荡英风”四个大字。

可是这位“浩荡英风”的英雄,留给家人的却是无尽的哀伤。吴其璋的妻子胡静美,一直靠着教书的微薄薪水,独自养活两个孩子,历尽辛酸。尤其是“文革”期间,她被学校造反派软禁,强行要她交代已故丈夫的“罪行”,诬陷吴其璋是杀害过共产党的国民党特务。

为证明父亲的清白,吴贤书和母亲一趟趟地跑公安局、民政局,努力寻找父亲的蛛丝马迹,但他们的寻找毫无线索。随后,母亲去世了,吴贤书和姐姐的日子更加艰难,渐渐放弃了寻找父亲的念头。

如今见到六叔,看到父亲牺牲时的照片,看到父亲墓地的照片,吴贤书激动万分,他们寻找已久的父亲,原来是一位为国捐躯的英雄,是一位可以载入史册的抗战老兵!他终于可以自豪地向世人证明父亲的清白了。几十年的冤屈、压抑、悲伤,都化成了滚滚的泪水。遗憾的是,年近七十的他,真可谓年迈体弱,已无力奔波。

吴其轺对侄儿说,你放心,这不是你个人的愿望,是我们吴家所有人的愿望,我们一定会把你父亲的遗骨找到,带回祖国的。他是牺牲在战场上的,是为国家尽忠的;但是他没能给父母尽孝,把他迎回家安葬在父母身边,就是让他给父母补回孝。

吴缘对他说,堂哥,你身体不好,年纪也大了,寻找墓地、带回遗骨的事,就交给我来完成吧。我一定会尽全力,完成我们吴家这个心愿的。

吴贤书抹了一把泪水,默默地写下委托书,委托堂弟吴缘,为他寻找父亲的墓地,带回父亲的遗骨。

不久之后,吴其轺便离开了人世。父亲的离世,让吴缘更加感到责任重大。可是,距离大伯拍下墓地照片的时间,已过去了差不多六十年了,世事沧桑,墓地还在吗?吴缘只能大海捞针般地一点点搜寻,从网上搜集信息,向当年的老兵打听,写信给台湾方面联系。所有能尝试的方式,他都尝试了。

后来,吴缘偶然得知,云南作家晓曙要去缅甸考察,他连忙通过网络联系上了晓曙,请他前往密支那,帮忙寻找墓地。晓曙答应了,他去后,找到了当地一位老华侨艾元昌先生。艾先生大叹一声:你们终于找来了,我都替你们看了六十多年的墓了!

这句话吴缘永远难忘,至今一说起就激动。因为这句话,他终于清楚地得知,四伯的墓地就在密支那,曾经为四伯祭祀过的人还在。这让吴缘的寻找,一下子明确了方向。

随后,吴缘又找到一位当年和吴其璋在同一个部队的远征军战士,他就是居住在杭州富阳市的九十二岁高龄的赵荣惠老人。老人一提起吴其璋就泪流满面,原来他曾是吴其璋的学生,跟随吴其璋到缅甸的。他说吴其璋为人诚恳,很受官兵们的爱戴。当时他们的部队驻扎在密支那,一九四四年十月的一天,日军再次发起反扑,吴其璋和战士们在一座观察所执行任务。面对日军的疯狂扫射,上观察哨顶楼侦察,就成了一项与死神打交道的任务。为保护战友,吴其璋却总是抢着去。那天黄昏,当他爬上顶楼观察炮弹落点时,不幸被日军狙击手击中,颅骨中弹,当场牺牲。

九旬高龄的赵荣惠老人说起这段往事情忍不住地流泪,反复说,吴教官是个好人啊,我没保护好他。

吴缘听了老人的讲述悲喜交集。虽然伯父的牺牲让他难过,但他更为伯父的英勇行为深深感动。难怪他的墓碑上,镌刻着“浩荡英风”四个大字。

这样一位英雄,即使不是他的伯父,也应当将他的墓地找到,将他的遗骸带回。

远赴密支那

我第二次见到吴缘,是在腾冲。二〇一五年的四月中旬。

杭州一面,听吴缘讲述了吴家的抗日英雄故事,我被深深感动了,也有些震惊和羞愧。在此之前,我对故乡这位抗日英雄竟一无所知。而且,对杭州这样一批致力于抗战老兵的志愿者,也一无所知。

我希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向他们致敬。

最初我去腾冲,是想参加孙春龙他们组织的“接远征军将士遗骸回家”的志愿者活动。去后发现,参加此活动是要出境的,我不太方便;同时还发现,来报道此活动的媒体已非常多了,于是退出,索性继续采访吴缘。

吴缘也参加了此次活动,我到腾冲时,他已和志愿者一起出境到缅甸去了。我从网上得知,这些可敬的志愿者们,出境前在腾冲的国殇墓园祭拜了远征军的阵亡将士,并庄重许愿,要把牺牲在异国他乡的远征军将士的遗骸接回家。

回首往事,远征军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三年零三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四十万人,伤亡接近二十万人。在我们纪念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时,越发感到这段历史弥足珍贵,越发感到中国远征军的壮举值得后人敬仰和追忆。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永远缅怀这支英雄的部队。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让为国捐躯的英烈长眠异国他乡。我没资格为志愿者们点赞,我只能向他们鞠躬。

吴缘也在祭祀的人群中,他的大个子很显眼。与其他志愿者不同的是,他此行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就是去缅甸北部克钦邦的首府密支那,把他的四伯吴其璋的遗骨带回家。

其实我和吴缘的交集,早在二〇一一年。

二〇一一年三月,当时作为人大代表的我,在两会上提交了一个建议案,《关于搜寻远征军抗战烈士遗骸、迎接八万亡灵回国的建议》,提出“成立专门机构,尽快地全力地搜寻烈士遗骸,将八万亡灵迎回祖国安葬”。这个建议案,是在孙春龙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当时已经辞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帮助老兵的公益活动中,其中就包括寻找远征军遗骸一事。

孙春龙告诉我,在缅甸仰光、曼德勒、密支那等大城市,到处都是日本人修建的慰灵碑、纪念碑,每年都会有大批的日本人前往缅甸进行祭祀;在缅甸仰光的英军墓地,亦有英国官方派出的专门机构,进行墓地的管理和维护;中国台湾方面,马英九亦前往孙立人将军的墓前进行祭拜,孙立人曾是中国远征军的高级将领。美国至今也没有放弃寻找二战中牺牲的战士的遗骸,包括和中国军方签订相关协议。

我在建议案中将这些情况如实写入,并指出,优抚卫国军人是国家的责任,寻找并安葬烈士遗骸,是一个国家对为国捐躯者的最大尊重。建议案提出后,得到了非常多代表的支持,后经媒体报道后更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提交到两会后,民政部及时给我做了回复,表示国家即将启动相关工作。

吴缘告诉我,当他从媒体上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激动。他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更多的可能性。果然,二〇一一年底,国家正式启动了境外烈士墓地和遗骸的保护工作。一些具体的工作相继展开,比如对境外烈士墓地进行普查,对一些境外墓地进行修缮,或迁回。

吴缘的寻找终于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自父亲将寻找四伯墓地的重任委托给他后,他一直感到肩上的责任很重。这个责任不仅仅来自父亲,来自家族,也来自整个中华民族。我们的中华民族永远不应该忘记,也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国出征的将士,不会让我们的英雄长眠在异国他乡。

吴缘一次次地踏上寻找之路,仅仅是去往中缅边境腾冲,就多达二十二次。

我满怀期待地在腾冲等待着,希望吴缘的愿望能达成,我能亲眼目睹吴其璋烈士魂归故里。我感觉自己在等一个悬念,而这个悬念是那么伟大,那么牵动人心。

但是和我一起去腾冲等吴缘的“我们爱老兵公益网”负责人,我的本家裘黎阳却不乐观。他跟我说,估计这次还是困难,还不能接回来。

我知道裘黎阳不仅是关爱老兵的志愿者,还是一位二战史爱好者,他非常熟悉滇西抗战这一段,也熟悉远征军,他比我更有发言权。

我问为什么?不是已经找到墓地所在地了吗?裘黎阳说,墓已经不在了,六十年代就被平了,中缅关系一直比较复杂。现在墓地所在地是一所小学,不是那么好挖掘的。

我感到遗憾,但还是抱了一线希望。说不定呢。我们继续在腾冲等待,在那个抗战中第一个收复的英雄边城。

艰难的寻找。

顽强的寻找。

未竟的事业

三天后吴缘从缅甸回来了,回到了腾冲。

果然是两手空空。不过吴缘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沮丧,而是充满信心。他告诉我,此行收获不小,寻找墓地的事又往前进了一大步。最重要的是,他终于见到了艾元昌老人,就是那位亲眼见过吴其璋墓地,并为其扫过墓的老华侨。

到达密支那的当天晚上,吴缘就迫不及待地想见艾元昌。在当地华侨的帮助下,他找到了艾老的家,终于见到了八十五岁的艾元昌。那一刻,两位远征军的后人跨过几十年的岁月相拥在一起,泪流满面。

艾元昌告诉吴缘,由于他哥哥也是中国远征军战士,他每年都会去墓地扫墓,他哥哥的墓地与吴其璋烈士的墓地很近。一九六二年,他去往哥哥墓地时,目睹吴其璋的墓地被拆毁。当他看到一群人开着推土机将墓地推平时,忍不住大放悲声。

“我们中华儿女为国捐躯,到最后却连一个葬身之地都没有,我好伤心啊。”如今,已经八十五岁的艾元昌向吴缘诉说这段往事时,依然泪流不止,心里发痛。

当艾元昌老人得知吴缘要将伯父的遗骸迁回祖国安葬时,非常支持,表示一定会尽力帮助。第二天,他就领着吴缘来到了当年安葬吴其璋的地方。

吴缘告诉我,如果没有艾元昌的指认,他根本无法想象这就是照片上那个墓地所在地,如今这里是一所小学。吴缘拿出手机,给我们看了他此行的照片。我也看到了吴其璋烈士的墓地今天的样子,的确是一所小学的操场。还算幸运,墓地所在的位置没有修建教室。

在吴缘和志愿者们与校方进行诚恳的协商后,学校已经同意他们挖掘遗骸了,但希望推后到八月份。

终于,带回四伯的遗骨,有了具体的日程。

吴缘按捺下急迫的心情,对着深埋在黄土下的伯父遗骸,深深鞠躬,然后,又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做了虔诚的祭奠,他双手合十,默默地向伯父承诺道:

“四伯,七十年了,我终于找到您了。您放心,我一定要把您带回去,和爷爷奶奶团聚!”

吴其璋英灵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

在腾冲,吴缘带着我和裘黎阳去滇西抗战纪念馆,在国殇墓园旁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上,在十万三千一百四十一个英名中,吴缘找到吴其璋的名字,指给我们看。我知道他不止一次地在这面墙上找四伯的名字,但每一次,还是要花个一两分钟,毕竟有十万个名字。

同类推荐
  •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我的唐宋兄弟:穿越千年的诗词人生

    读一句诗容易,读一个人却难,更何况是三十二位多思的诗人。在作者心里,唐诗是一个赤诚率性的白衣少年,迎风放舟,击剑长歌,有心怀天下的壮阔,有舍我其谁的激昂。宋词则是一个冲淡含蓄的青衫客,月下徘徊,倚栏望断,有晓风残月的天涯,有灯火阑珊的醒悟。唐诗是一曲高亢入云的羯鼓,宋词是一首呜咽低徊的埙曲;唐诗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正午,宋词是疏影横斜水清浅的黄昏。就算相隔千年,那些阴阳平仄、长短错落的字句,无论是千般豪迈还是万种柔情,永远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
  • 下雨天一个人在家

    下雨天一个人在家

    与村上春树、安妮宝贝齐名,江国香织优美的随笔,尽在《下雨天一个人在家》之中。时间的流逝虽然残酷,但也成就了美好的事物。作家江国香织的随笔集,她以一则则简短美丽的文字,记录下带来幸福的食物、与友人喝酒谈天的时光、深夜徘徊于书店的心情、沉溺于沐浴的欢乐、无法成行的旅程、悲伤的过往……四季不停地轮转,唯有回忆是永恒的。我们一边将丢失的东西忘掉,一边阔步前行。随着江国香织的笔触回味过往,我们会更热爱当下的人生。
  • 故事会(2019年2月下)

    故事会(2019年2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春到田野百草青:夕阳杂俎

    春到田野百草青:夕阳杂俎

    我的前半生,在故乡生活不过二十来年,长期在杭州、金华和台州工作,1973年才回离故乡横溪仅20千米的宁波落脚,我对故乡的那份感情永远不会淡薄和磨灭,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进入耄耋之年,思乡之情更为浓烈。在拙作《春风吹酷溪边草》中有“故乡”的栏目,本书又设“故乡新颜胜旧貌”一栏。故乡,在我的写作中犹如“爱情”一样,成了永恒的主题。
  • 多年离家已成客

    多年离家已成客

    张金刚的《多年离家已成客》内容丰富,题材繁杂,涉及工农商学兵、东西南北中方方面面;体裁或随笔或评论或散文或杂谈,行文流畅,潇洒自如。但不管他写什么,不管他怎么写,他都是写他最熟悉的,写他最感动的,写在现实生活中你也有我也有,你也遇到过、我也遇到过,因而是普遍的也是典型的东西。在他的文章中,主人公虽然是“我”,读到好处时,那个“我”就成了他成了你,成了读者自己。
热门推荐
  •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对北宋时期诗词名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评说,对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读者,《北宋词史》将有很大参考价值。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手中有了极致的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靡曼谐俗、苏轼的清雄旷逸、周邦彦的精美典丽、李清照的清新流畅、姜夔的清空骚雅、辛弃疾的沉郁顿挫、吴文英的密丽幽邃、王沂孙的晦隐缠绵……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嫡女虐渣宝典

    嫡女虐渣宝典

    胆小怯懦,委曲求全的童之诺重生了。上一世,她满心欢喜嫁入大皇子府,却发现这桩姻缘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她最后落得个母去子留,临死前听闻家族败落,满门抄斩!如今含恨归来,她发誓要让渣男渣女血债血偿!童府风波,皇家内斗,江湖势力……且看童之诺如何强势撩夫,化解步步危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何来苦酒浊心

    何来苦酒浊心

    面对继母的算计,家里其他人的嫌弃,我只好带着两个妹妹(包括还有2个哥哥,一个长姐)自力更生,从此与他们在无瓜葛!从新振兴君家,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和看不起我们的人,刮目相看,惊讶的让他们的下巴掉一地上,看他们还敢狗眼看人低吗?(好了,废话不多说,请看正文,谢谢!)
  • 主宰之逆
  • 私了

    私了

    下午五点的时候,别的部门都下班了,但是营业部全体人员还在开会主管营业部的副行长崔杰亲自主持会议,而不是通常的营业部主任夏红主持会议原本定于每季度末召开的银河办事处营业部工作会议,现在突然提前了,现在刚刚是这个季度开始啊全体营业部人员,包括保卫银河办事处安全的经济警察,在接到开会通知后,很多人都表示了惊讶,但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虽然大家表面上都没说什么李田听到开会的消息后,心里怦怦跳得很厉害,脸上不由自主地开始发红开会的时候,李田坐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也许,这样可以减轻他心里的负担。
  • 藏北行

    藏北行

    远方的客人哦,杀一头牦牛欢迎你们!去藏北最好的季节是每年的三月到五月或者十月到十二月之间,这段时间刚好错开了雨季,既不易陷车,又不太冷。我刚从内地回来,有些高原反应,心脏一阵阵猛跳。走前头一天,去人民医院做了个心电图,医生说心率不齐,心肌缺血,血压太低,低压60,高压80,要特别注意。去藏北是早就计划好了的,为等我,张捷和大嘴在拉萨已待了一个星期。十月二十八号早上九点,我们从拉萨出发,算是正式拉开“藏北行”的序幕。此次一共两辆车。我们的车是切诺基2500,去年才买的,还没跑过特别烂的路,这次算是考验吧。
  • 元诗纪事

    元诗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推理笔记2:狐妖杀人事件

    推理笔记2:狐妖杀人事件

    破解“恶鬼”之谜的傲娇侦探再次沉睡,脱线美少女夏早安又开始了她厚脸皮“敛财”的校园生活!一次偶然的社团争执,竟为她带来生财之道,夏早安决定接受黑色邀请函,不料却卷入了一个连环命案中。在危机四伏的稻草村,狐妖复活,上演千里杀人、天外飞石、分身杀人等诡计。幕后黑手不断制造惨案,四年前悬而未破的离奇命案也浮出水面,名侦探之魂再次被唤醒!
  • 腹黑首席的天价宝贝

    腹黑首席的天价宝贝

    他是万众瞩目的姜氏集团总裁,却偏偏爱上了平凡的她。她以为他们会幸福一辈子,却在父母离异那天,他牵着怀孕的小三出现在她的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她。她以为他在玩她,他却对她温柔有加。“你能不能,不和她订婚?”她满心期待的祈求他。“不能。”两个字,凉彻心扉。“何时艾,你竟然想忘记我?”他朝她怒吼。“对。”她淡笑。不是说好了再见面是陌人吗?为何又穷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