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32800000017

第17章

可是,下面的同志不管你是否已经离休,部门是否已经撤销,照样到这里来反映情况。他们仍然信赖你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那么,李廷忠就不能离开,不能不管。别的权力没有了,他还可以反映情况。直到九月一日以后,他们仍然每周一次地向上写报告。

李廷忠大概是该军区机关最后一个撤离办公室的人。别人忙碌意味着事业兴旺,他是越忙越痛心。一九八六年八月,当笔者在干休所的院子里找到他的时候,他好像还未从一年前的忙碌和苦恼之中缓过神儿来。现在不会有人找他办案子了,但他已习惯于留心这类事情,控制不住自己的义愤,禁止不了自己的思索。这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失态”的角色,都是党员,都是干部,而且都刚刚经过整党啊!中央和中央军委整顿党风的决心还不够大吗?全党为之花费的人力、物力、时间还不够多吗?整编当中,从军委到各级党组织,关于防止种种不正之风的首长讲话、文件、纪律、规定……还不够详尽吗?仅就笔者在一个军区所见,纪军委常务副主席直接批示“严查”、“速查”的案子就不止一份两份。从那粗重的笔迹上,不难读到批示者义愤和痛心的表情。可以说,整编中发生的种种问题,没有哪一种是军委、总部事先未曾预见到和提醒过的。上至杨尚昆副主席、余秋里主任,下至各级领导,曾经苦口婆心、不厌其烦、连篇累牍地加以申明、解释、说服、劝戒和忠告。当我在总部阅读领导人的这些讲话时,我不由慨叹:不要说准备和思考,就是把长达一两个小时的讲话稿读一遍,对于七十上下的老人都是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

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是否还有什么未被认识的规定律在起作用呢?

应该说明,本文上面罗列的种种不良现象,都是有关党组织和纪律检査部门已经查清和处理了的。违法乱纪的是党员,揭发检举的也是党员,查处错误行为的仍然是党员,有的就是犯错误的党组织本身。这正是我们的党和军队自身抵抗力的一个证明。

前面说过,以为某一组织解散就是一切社会联系被切断,只是一种错觉。当初费尽心机忙忙碌碌贪占便宜的同志,最后除了留下懊恼、悔恨、耻辱和教训之外,什么也没得到。

一九八六年八月,中央军委发出通报,宣布给予[同志党内撤销一切职务、行政撤销省军区政治委员的处分。在此之前,军区党委常委曾经集体与之谈心,耐心等待他的觉悟。

L同志在几次会议上做了比较诚恳的检查,按照纪委查实的数目,补退了四千八百多元现款。不止一个人告诉我,他非常后悔,几次在上级和老同事面前流泪。他的上级和同事们也同他一样感到痛心。

这些教训及其引起的思考,可说是精简整编的额外收获。

编外太军

一夜之间,人民解放军有六十万干部被列为“编外”。六十万,相当于英国或法国的总兵力!

他们之中,少数年大者将要离休、退休,多数将要转业到地方。这是他们生活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穿惯了军装的人,换上老百姓的衣服就浑身不自在,连路都不会走了。钟爱的事业,将要放弃,不熟悉的工作正在到来。旧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他们要像新兵练走步一样学会适应陌生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仅从物质利益上来说,转业之后,每月工资将减少几十元。

部队有一千条理由要精简,要精简就要有一批人承受这种命运。这就像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大机器的使用必然使大批手工业工人失业一样,他们也是时代前进的“牺牲品”。不同在于,造成这种牺牲的不是盲目的力量,而是我们的国家和军队依照规律所做的自我调整;党和国家正在把这种牺牲减小到最低限度。

不同在于,这些充当“牺牲品”的不再是被动的“受害者”,而是有志于社会和军队的发展、能够理解这种“牺牲”的革命军人,共产党员,生活的强者。当社会的发展、军队素质的提高需要这种“牺牲”的时候,他们能够做一个合格的“牺牲品”。

因此,即使明天就要脱下军装,今天,他们还在按照军人应有的姿态行动,为军队、为“军人”创造着功勋和荣誉。这是一种很高的觉悟,很高的境界。在山城重庆,可以说,每一个人都看到过这样的境界。在那里,一九八六年七月一日,一条大型公路隧道奇迹般地出现在交通拥挤的市中心。这奇迹是驻渝某集团军的部队创造的。而率领这支队伍的是一批编外干部。工程指挥部临时党委的八名常委有七名是“编外”,指挥部机关三十名干部中有二十六名是“编外”。

挑战性的工程夹在长江与嘉陵江之间的山城重庆,出门就爬坡,交通之难全国有名。解放以后,长江和嘉陵江上架起了大桥,而两座大桥之间却有一座山包卡着咽喉。山南山北仅有五十年代修建的一座狭窄的单行隧道相通,每小时却有六百台汽车争道,每年由于堵车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二百万元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庆市各种汽车数量与日俱增。据一九八六年初统计,平均每月增加九百六十多辆。交通问题已是这个西南工业重镇经济腾飞的严重障碍。

一九八四年初,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打通卡口,在老隧道旁边修建一座可供几辆车并排行驶的大型公路隧道。这是他们要为山城人民办的十五件好事之一。但是,先后几家建筑单位了解过情况之后,都摇摇头走了。隧道地处闹市区,南端就是重庆火车站出口,施工场地狭窄。石质极差。山头上,有西南最大的大田湾体育场和密集的楼群需要保护,有的建筑物地基距隧道拱顶只有五米。特别是北端的五十五米,将从修建体育场时推下来的弃土堆中穿过。一位日本专家详细查看了资料后说:“这个隧道无论从设计上,还是从施工的艰巨性、危险性来说,都将是一个挑战性的工程。”市长向驻渝解放军求援。

这支部队驻守重庆十余年,至今引为骄傲的仍是贺老总在西南军区时给山城人民留下的几座建筑物,包括大田湾体育场。在新的形势下,每年除了临时性的抢险救灾以外,只是给群众扫扫地,巳不能满足指战员的心愿。在引溧入津工程的启发鼓舞下,他们也要直接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为山城人民造福。这个想法立刻得到成都军区党委的支持和赞赏。于是军党委一口应承下来,委派原后勤部长杨智民和某师原参谋长李九明担任正、副指挥,带领四个工兵营八百兵力,把这个隧道当作战斗任务来完成。

首先迎接挑战的,是指挥部技术组组长张昌密。他必须在开工之前解开一道难题:那五十五米弃土堆积层怎样通过?张昌密原是成都军区工兵部设计处处长。他五十年代初毕业于重庆第一土木工程学校,以后又专攻过国防工程建筑设计,当了四年设计处长,无论军用、民用工程,他经的见的够多了,可还从未遇到过这样难啃的骨头。隧道施工,历来怕软不怕硬,越硬越好打,越硬越安全。而面前的堆积土,连石头都箅不上,根本无地质结构和石质等级可言。他们查遍所能找到的中外资料,没有发现可以与之相比的先例。他们从全国请来几十位专家,每天车接车送,厚礼相待,请他们出谋献策,仍然没有找到一条可行的办法。最后,就只有采取明挖的笨办法了。市政府虽然事先要求保住这堆积土上的全部建筑,见此情形,也准备舍卒保车,承担地面建筑拆迁的巨大损失了。

不,张昌密和他的战友们不能同意。明挖,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说,在狭窄拥挤的市区,要把半架山从基部挖开,把大量的弃土一车一车地运到江边,再一车一车地拉回来,工程量大得惊人,而工期还不知拖到哪一年。对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这等于宣布自己的无能和不负责任。如法,要靠自己创造出来。

张昌密和他的战友们把视野投向更广大的领域。冒着酷暑,他们先后到北京、上海、沈阳等十几个省市的建筑设计部门和矿山、隧道考察,广泛搜集资料,寻找创造的灵感。

这几个月的奔波和思索,是折磨人的。张昌密已经五十三岁,连日的劳累,使那讨厌的多发性痔疮又犯了,有时在厕所里还没蹲下来,就把人家雪白的墙壁和便盆喷得满是血迹。往返路经成都,从火车站到他家,只消乘十五分钟的公共汽车,他却没有心思回去看一看老伴和孩子。当他回到工地的时候,总指挥杨智民和副指挥李九明一见他那憔悴的样子,就忍不住说:“老伙计,你都瘦得脱形了……”

张昌密是一九六二年以前开始担任工程师的,在军用、民用建筑设计上,有较深的功底。听到他被列为“编外”的消息,四川省和成都市好几个单位出高薪聘请他担任顾问或甲方代表,他来到工地之后,仍有人托关系来动员他,他都辞谢了。他要给部队干,他要在即将退出现役的时候,再给部队解一道难题,献一份薄力。重庆市建委主任、设计院院长,都是他五十年代在土木工程学校的同学。相比之下,他在部队的“官衔”是不高的。但他总是说:“部队没有亏待过我。”他最感激部队即使在动乱年月,也没有中断他从事业务工作的权利。他孜孜以求的只是突破一道又一道难题,给国家留下一个又一个漂亮的工程。

新奇的想象往往在穷思竭虑的时候才肯出现。张昌密和他的伙伴们,终于在煤矿山探测瓦斯的“潜探支架”上找到了亮点,使一个朦胧在意识之中的东西清晰起来了。这个东西,他们称之为“管棚法”,即把四十多根钢管打进五十五米堆积层,一直打到山体的基岩中去,好像在隧道外面预先编好一个铁笼子;然后每挖开一段,立即将钢管垂直撑住,并用角钢横向连接起来,形成密密的网状棚架,托住上面的弃再辅以“小导管灌浆”等办法,尽可能使松散土凝成整体……他们认为这是至目前为止唯一可行的方案。

五十五米长的钢管,是否承受得住山体的挤压?一切是否都能如愿?在付诸实践以前,没有绝对的把握。在论证会上,专家们难以断言。一位原拟聘为顾问的老专家,则坚决反对这种冒险的方案,并且愤然离席,从此不再参加对此方案的讨论。

正是举棋难下的时刻,总指挥杨智民果断地拍板了!是军人的胆略,使这个新的隧道施工方法降生在世间。

直到工程结束,他们的“管棚法”施工方案上,仍然没有落下地方设计单位应有的签字。这就等于说,其后果将由部队单方负责。身材矮小的杨智民,瘦脱了形骸的张昌密和他们的战友们,把整架山放在了自己的肩上。

从理论和技术的角度来说,老专家的立场是无可指责的;他的愤然离席,甚至是对科学的严肃性负责的表现。但在此之外,军人还有军人的道理:打仗,有六七成的把握就应该下决心了,其余的三四成,要靠勇敢去拼,靠临机处置的智慧去夺。

事实再次证明,这三四成是夺得到的。杨智民虽然做了多年后勤工作,工地上下的人却公认他是一位有胆识有魄力的“将军”。在外交上,他打得开局面;在该下决心的时候,他不犹豫。一旦下了决心,他就扑上全副精力务求必胜。

“管棚法”的堆积层地段破土动工了。某工兵营挑选了二十七名精壮战士,组成了第一工班。事后知道,这二十七人中有二十四人悄悄写好了遗书。

“管棚法”初战成功。但是,那二十四份遗书并非无谓之举。隧道钻得越深,风险越大。一九八五年八月,隧道掘进到五十五米的中段,成败的决战时刻来临了。

一天夜晚,天降暴雨,隧道顶上的公路路面发现裂缝。雨水不断灌进去,裂缝在半小时内由零点六厘米扩大到三点五厘米:大塌方的危险,威胁着几十米深处的隧道。尚未被覆的断面上,钢管在悄悄变形,碎石和土块沙沙地掉下来。由小漏到大漏,是一个加速运动,如不及时制止,后果不堪设想。扬智民和李九明当机立断,突击灌注拱顶,抢在大塌方到来之前,把拱架之上的空洞填死。

这是一场与死神争时间的竞赛。胜利与失败,可能只有一秒、百分之一秒的间隔。单靠卷扬机输送水泥和石料,已嫌太慢。杨智民从另外两个作业面紧急调来援兵,排成两行,用水桶、簸箕,用一切能够利用的器具,人工传送。

拱顶许多地方只有不足六十厘米高的空隙,战士们只能趴在“老虎嘴”里,用手推,用脚踹。谁也不知道塌方还有几分几秒到来,所能做的只是发挥人的体力和运动节奏的最大极限,在“老虎”一个呵欠打完之前把它填满。迟疑和胆怯,等于坐失良机,怕死只能加速死亡的到来。

战斗从晚上九点持续到第二天清晨五点,人终于胜利了,大塌方被制止了。有的战士一听到解除危险的信号,立时瘫倒在地上。

这八个小时,杨智民、李九明、指挥部党委副书记沈太昌、工兵处长李坤友,一直站在现场的危险地段。凭体力,他们已经没有资格参加那高速传递的人流;论指挥,那时也不需要更复杂更玄妙的计谋。但他们一直钉在这里。与其说他们在指挥,不如说在给同志们壮胆。他们的存在摆成这样的格局:一旦塌方到来,他们将与面前的战士葬在一杯土下。他们以此向战士们证明:用不着害怕,我们一定胜利。

副指挥李九明再次体验了一九七九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的感觉。那时,他曾站在贴近敌人前沿的山坡上,指挥两个团队和一个炮群攻克巴沙县城,之后又挥师直捣柑塘。工地上几次大的险情发生,他都在现场。作为一个当了二十三年工兵、打过隧道的老工兵处长和曾经亲临战阵的人,如果工地出事,他觉得应比别人负有更大的责任。

同类推荐
  • 诗经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本书在继承历代《诗经》研究的优秀成果基础上,精到地诠释每首诗的主题、立意,清晰注解每章每句,以求读读者感悟《诗经》的古朴纯美,做到与古人情感共鸣。
  • 森林的沉默:诗集

    森林的沉默:诗集

    继陈寅恪、钱锺书之后的第三代兼通中西之大家。增补诗歌百余首,“中国新诗的转折点”——吴兴华诗歌全貌五十年来首次呈现。《森林的沉默:诗集》收录了吴兴华自1934年至辞世为止所有的诗歌创作。在初版基础上,又由吴氏家人增补了百余首诗,对照其手稿全新修订。包含成名作《森林的沉默》,将中国古代咏史诗现代化的“古事新咏”抒情诗《解佩令》《盗兵符之前》《北辕适楚》,以及以西洋诗格律来探索中国新诗可能性的长诗《西珈》《画家的手册》等,让最完整的吴兴华历年诗作呈现在国内读者眼前。
  • 小雨滴答

    小雨滴答

    本书是高中女生小雨一年的学习日记的汇编。全书记载了在这一年内,她的学习、生活、所思所想以及对各种学习方法经验和生活体悟的总结,是新一代中学生在特殊时段的详细人生记录,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具有很好的分析和解读的样本价值。
  • 秀水河

    秀水河

    假如感情和理智起了争吵,让我去相信哪一个好?——(苏)施企巴乔夫。赵刚已经有十多天没有走进自己办公室了,写字台上除了落有一层薄薄的尘埃,还添了一大堆信件。赵刚随手拿起一块与水分子没有多少缘分的抹布,粗略地擦了擦写字台和坐椅上的尘埃,便迫不及待地坐下来一封封地拆阅起信件。忽然他被一封与众不同的信件吸引住了,信封是用牛皮纸制作的,上面没有粘贴邮票,也没有书写收信人的地址和邮编,信封的封口用胶水粘得严严实实,上面只写了“赵刚收”三个字。很显然,这封信不是通过邮局寄来的,是有人直接放到他的写字台上的。
  • 天堑:和平解放西藏纪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天堑:和平解放西藏纪实(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人民解放军以十八军为主,分别从四川、青海、新疆、云南多路进军西藏。越过世界屋脊的千重高山,万条巨壑,克服了高原缺氧、冰川激流、风雪严寒、悬崖深谷以及疾病饥饿等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困难,进行昌都战役,徒步6000余里,征服了世界屋脊,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历史重任,并进行平叛和民主改革,使西藏社会进入了一个历史新阶段。
热门推荐
  • 节气里的村庄(下)

    节气里的村庄(下)

    农谚说:稻黄一月,麦黄一夜。一颗颗饱满的稻粒仿佛是羞涩的少女,低垂着头,不过,她们都在“咯咯咯”开心地笑着,仿佛要把这丰满成熟和喜悦传染到乡村里的角角落落。晚上,西南风刚歇脚,不知是谁在仍光着上身的男人后背摸了一把,凉嗖嗖的。转身一看,原来是秋姑娘捎来了一把北风秧子,让人感到不再那么溽热烦躁了,脸上就多了一层惬意。板桌上,蚕豆味里裹夹着大麦烧,让男人们激动不已,还有那劣质水烟飘到东飘到西,女人们飞针走线地牵扯着一段又一段的闲话。这时候的流萤,打着灯笼忽高忽低地在星夜里寻觅着失落的宝贝。
  • 恶少很难缠

    恶少很难缠

    美女不多,像她这么美本就少见,然而像她这样面对一群社会残渣还镇定自若的就更是难得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偏执鲛夫惹不起

    偏执鲛夫惹不起

    ◆鲛族与人族的旷世之情·有兴趣了解一下?◆回首过往,她最懊悔一件事情,便是去主动招惹了一个闻风丧胆、嗜血狠厉的鲛人领主。*作为三十二世纪超智能人类,自毁在仿史莱姆系统101后,成为了最盛宠的二公主。原主有两个亲皇兄护着,一个小心眼的母妃宠着,性格演变成了骄横跋扈,不择手段。因此,便肆意豢养着倾容绝貌的鲛人。南海有鲛人一传说,归为事实,并沦落为了家豢养之物,她眼前养着的囚禁那美少年,正是寻仇而来。*某一位鲛美少年怒吼道:“我要凡碰过我的人,都灰飞烟灭;我要灭我一族的人,满门灭族······”某女哆嗦一抖:“系统系统,我要改变命运!我要走上人生巅峰!”决心替着原主逆转悲惨的命运。并甩开那一个病娇又偏执极度的鲛人少年,免得被灭族。然而——那一位鲛人少年美目狰狞,阴鸷道:“纵使你能逆转乾坤,都无法逆转‘你是我的东西’,是生或死,无论无何都只能待在我的身边!”某女:纳尼(?д?)
  • 十殿阎罗听我宣

    十殿阎罗听我宣

    道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说: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仙、佛、神、灵,各有自己的秘密......既然被卷入这场天地间的巨大谜团,那便剥茧抽丝,一点一点,打开迷雾!吴常端坐森罗殿上,缓带白袍,不怒自威:十殿阎罗听我宣——天地乱象,自我而止!
  • 忆过客

    忆过客

    那时候的人,那时候的事,他们有些是过客但他们有一点值得我去学习,在这个感慨万千的世界总有着不轻易间的人情冷暖,但有些回忆和感情谁能扔掉,我只想说有些人越长大越能丢掉最初的本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Samantha at Saratoga

    Samantha at Saratog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本书分为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孙膑等部分。
  • 一夜惊喜,总裁乖乖就擒

    一夜惊喜,总裁乖乖就擒

    一夜惊喜,他以为只是黄粱一梦,却不曾想到有了老婆还有孩子。一个有苦难言,一个不满不爽。“结婚吧。”“结就结。”从此开始了鸡飞狗跳的生活。当他爱上她,却没想到,她竟然丢下他,跑了。再度归来,她成了万千男人追捧的赌城五小姐,无数高富帅保驾护航,而他只能看着流口水,有老婆却不能睡。阴谋,诡异,手段,她都可以轻易化解。“老婆,跟我回家吧。”她听了,淡淡一笑,指着一排男人:“他们都想跟我结婚,你嘛!排队吧。”“排第几?”“倒数第一。”他怒了,他宫俊泽的女人,还被这么多男人虎视眈眈,直接打包扛回家。
  • 不踏轮回

    不踏轮回

    轮回六道,自业自得,我欲封魔,故而天人道,我欲葺天,故而地狱道。道分善恶,人掌其道,魔亦天人,天人亦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