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康话后,我们三人对坐了足有二十分钟,全场无语。后来,还是我又打破了沉静。
“老丁,你刚说老马局长咽气前给二哈一张报纸,这里有什么用意?”
“噢,那张报纸上刊登了整整一版马前行老局长带领C市环保人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事迹。我认为,老马局长既是在向二哈交班,也是在给他临终嘱托。”
后半夜,丁科长和老康走后,我一直没能入睡,我把丁科长留下的报纸复印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在那篇以《环保的脊梁》为题,占据两版,足足用两万字编织成的C城环保战污魔的报道中,记者以马前行局长和C市环保人的典型事迹为出发点,热情讴歌了默默耕耘在全国环保一线的中国环保人。
40年,近15000个日夜,数十项耀眼的殊荣与C市的蓝天碧水交相辉映,40年里,马前行的团队,在创先争优中没有一个人掉队;40年,千万次项目审批,数十万次环境执法,C市环保团队,以马前行为标杆,行得端,行得严,行得廉,没有一个人在各种考验面前打败仗;40年,马前行和他的团队一条心、一股绳、一股劲儿践行中国环保精神,践行环保承诺,在默默奉献中,没有一个人落伍。他顶撞过他的上司,他拒绝过上百亿元的污染项目入境,他给父老乡亲们许过愿也道过歉,他还向错误地批评他、指责他的领导,委曲求全地做过检讨,但他始终坚持,可以谦让自己应得的荣誉,可以谦让升迁进步的利益,可以谦让和放弃除去一个环保局长该担当的责任之外的一切东西,但面对环保法规制度,一个字也不能谦让。在马前行局长心里,一切谦让都意味着自己人格的升华,唯有渎职,才是最肮脏的。为此,他赢得了部属的支持,赢得了公众赞同,也赢得了组织的信任。
我看到,报道后还配发了报社记者以《不要亏了老环保》为题的一篇“采访手记”。这篇手记,写得比报道还精彩,文字十分犀利,但也入情入理。
手记写道:
采访马前行,笔者的脑海里始终闪现着一位深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欢迎,深受部属敬佩、赞叹、崇拜,用忠诚对待组织、用宽厚对待同志、用正直对待企业、用奉献成就事业的环保带队人的高大身影。
“C市是国家的一片小地方,但整个国家是由成千上万的小地方组成的,一片一片的小地方都尽到了环保责任,整个国家就好了。”马前行朴实的话语、朴实的认知、朴实的责任感,令记者折服。
十年没动职,创先争优的劲头却始终没有减、没有动摇。这在成百上千的基层环保局长中不是新鲜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放到像马前行这样的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却又让人疑端丛生。去采访马前行那天,他住院了。他不愿见记者,不愿宣扬自己。但听了局里人对马前行朴实无华的介绍后,记者还是掉眼泪了,我自责,眼皮底下这么一颗珠玑,过去为什么没有看到它的闪光!
是他能力不行?否。成绩已经说明一切。是他感情的基础不行?否。他忠厚质朴,谦虚待人,群众敬之无疑。是没有机会?否。领导曾找他谈过话,而他说,C市生态城市创建还需要他再一鼓作气干两年。
一个个问号,有的能得到解释,有的还令人不解。但组织上确实是想重视他了,是想重用他了。
C市的马前行,组织上没有忘记他是“老环保”、环保功臣。其他地方如何?
现如今,基层很多像马前行这样功绩卓显的“老环保”却不像马前行那样有人关心。也许有人说:“好同志是好同志,但由于种种原因,并不一定要提升或奖励了才是重视了他。”是啊,提升、荣誉,并不是衡量一个干部思想、作用、能力的唯一标准,但它毕竟象征着组织、领导、机关对一个干部的关注和肯定,让马前行这样的“老环保”付出的和他所得到的不成正比,难道这是正常和公允的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因为“老环保”不再“鞍前马后干”!他行在马前,担当的是牵马领路的重任。路不对了,他会去扭,因此,顶得住的人站不住、提不了!
一连串的“为什么”谁能添写出一个完整的答案、谁又能为基层的“老环保”们呐喊、撑腰,给予真正意义上的关注与关心?
探索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建设生态文明,为中国的科学发展、持久发展服好务、担好责,需要“老环保”。关心基层、重视环保,不要成为一句空口号,制定方针政策时,千万别忘:不要亏了“老环保”。亏了他们,纠结在群众心中的“霾”,永远也不会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