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李教授带有一个硕士研究生,三个博士研究生。他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管理专家、军队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总参军训部和总政宣传部首批特约军队管理学专家,并同时兼任武警后勤部等六个大单位的管理顾问或客座教授。
李祝文教授很平静地叙述着自己,就像一个农夫在农田里信手拈来自己手中的谷物。这是一个丰收的令人喜悦的金黄色的季节,然而,李教授却在这暖色调中抹上一笔青蓝,让人在一缕冷色中感到些许忧郁。
谈到军队管理学研究的状况,他说,现在军队管理与地方经济管理比较,差距是不小的。一是认识上没到位,还没有从江主席关于“科学管理是兴国之道,也是兴军之道”论述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新时期军队管理的重要性。二是研究上有点错位,还不同程度存在重基层管理、轻宏观管理,重事的管理、轻人的管理,重经验管理、轻科学管理,重专业管理、轻综合管理,重任务管理、轻绩效管理等误识,这些误识对提高军队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水平是一种必须克服的阻力。三是平时和战时的关系处理不当。邓小平同志70年代中期在《军队要把教育训练提到战略地位》的重要论述中,就强调指出“干部,包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在苦练中增长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这一重要论述,为军事人才培养指出了明确方向,即培养平时会管理、战时能指挥的复合型人才。建为战、训为战、管为战,如何按战时军队作战打得赢的目标要求,引导和强化平时管理,提高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作战效能,的确是一个必须高度关注的历史性课题。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说需要从适应“市场”和“战场”的战略高度,从全局上和根本上来谋划和推动军队管理的研究……
李祝文的声音在充满着秋色的背景里显得有些落寞。他的主要职业是教书育人,在牵涉到职业以外的事情时,他显得有些无奈。这是一个思想者的无奈,是一个有责任思想却无力支配现实的无奈。这种无奈像虫子样在他内心的某一个角落里生活着,让他时时感到隐隐作痛。
八
对于后勤管理的现状来说,李祝文的种种思想理论更像是一只在天空中长久盘旋的大鸟,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着落点,但他似乎并不感觉多么失落。
1985年,他以社会后勤为实践背景,在研究国家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军队社会化保障的新理念。然而当时他的呼声和者甚少,也没有引起领导机关的重视,一个明亮的思想火花不经意间被清冷在后勤学院某一个教研室的角落里,独自摇曳着。这种情形在他的理论生涯中不止出现过一次,在似乎理直气壮的现实面前,理论常常显得软弱可欺,无技可施。尽管此时的他最得十分无奈,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一次又一次地开始新的理论探索。
他时常是快乐的。
有一次,李祝文去南京开会,在火车上遇到新华社安徽分社的一位负责人,闲谈时,两人扯到中国经济问题,于是李祝文就谈起了中国经济的五大怪圈,以及走出怪圈的主要策略,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等等,周围的人听得津津有味。扯了两个小时之后,那位负责人十分感慨,提出要成立一个软科学研究所,要请李祝文当所长。和李祝文一起出差的陈教员打趣道,你给李教授多少钱啊?他说,起码得几百美元吧。虽然只是说说,但李祝文感受到了人们对学识的认可和尊重。这时候他是快乐的。
另一次去上海,在火车上遇到上海某设计院的一位罗总工程师,带了本单位的几个年轻人,刚从北京开会回来。也许因为年龄相仿,也许因为感觉相近,罗总很自然地就和李祝文谈起了中美关系、中美战略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李祝文侃侃而谈,引得那些正打扑克的小伙子们放下了手中的扑克,静静地听他讲了几个小时。罗总说,听君一席话,很受教育啊。这时候他是快乐的。
李祝文曾经给商店的售货员讲过课。他总结出售货员要把货物卖出去必须要经过的五步曲:1.在人群中找准谁是你的顾客。2.如何吸引顾客。3.给顾客一个满意的信任感。4.采取针对性强的促销行为。
5.提供售后服务的信誉和承诺。李祝文的五步曲立刻得到了商店员工的赞赏,他从掌声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这时候他是快乐的。
他还给医生们讲过课,讲医学发展总体态势,讲为什么现代医学会出现大宏观、大微观交叉发展的新模式,以及“三理”(生理、心理、病理)是怎么相互影响的。过去我们医学是以个体人作为对象研究的,一个生命体,男人、女人,老的、少的,“三理”都会在他们身上起作用。生命是个系统维系的问题。人有思想感情,有心理活动。生理、心理任何一个发生状态变化,人就会生病。这“三理”形成相互影响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大系统问题。现在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发生生理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心理变化?这就是外部环境的作用。过去医学主要解决的是卫生环境问题,健不健康,有没有感染源、感染物,有没有污染,这就是卫生环境。另外还有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和文化环境,这些环境都在起作用。比如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性增强,人承受的心理压力就会增大。而心理状态变化,也会导致各种病变。另外从经济学和社会的观点看,防病治病也有一个投入产出关系问题,究竟是加强环境治理,让人不生病少生病,还是人生了病或生大病,建医院花钱去看病治病。这些问题都具有宏观性,单纯从微观角度是难以把握现代医学的发展脉搏的。第二个是大微观发展,是生命机理本身揭示的问题,它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检测手段现代化,比如微循环、分子医学,揭示的都是生命本身的规律,从更加深入的细胞层次来认识生命规律……这也是个大系统问题。为什么要学科交叉?它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知识领域能解决的问题,它是一个大系统,彼此之间不仅有广泛的联系,而且互相牵制。关系就是规律,掌握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就等于掌握了事物的规律……
李祝文的学科交叉理论博得了医生们由衷的惊赞。这时候他是快乐的。
自从涉足现代管理科学领域以来,他先后为170多个单位讲课、咨询。他有时真像一位云游四方的传经布道者,只是手中少了钵盘,脖上没有念珠。但他是快乐的。那是一种纯粹来自理论的快乐,来自理论的快乐是一种别致的快乐,而且快乐无比。
九
我惊诧李祝文何以有这样渊博的学识,他很神秘地对我说,他有四种方法论,这四种方法倘若全部掌握,就会耳聪目明,心智大开。这四种方法论是:
(1)通过事物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事物的本质。
(2)通过人的行为目的的研究,来揭示行为的规律。
(3)通过系统功能和结构的双向考察,来探索系统优化和改造的方法。
(4)通过多学科交叉发现和捕捉新的理论生长点。
末了,李教授强调说,第四点很重要,这第四点我用得比较多。
李祝文教授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一天,老子躺在床上,张开嘴巴,用手指着自己的口,问他的学生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学生诺诺,回答不出来。老子说:“满齿不存,舌头尚在”,一日坚硬牙齿已经没有了,然而柔软的舌头却还存在着,意思是说软的舌头比硬的牙齿更有生命力,告诫学生们不要轻视软的及柔弱的东西。
临别李祝文时,我一直在回味着李教授所讲的牙齿和舌头的故事,想着他选择的守势人生,我似乎找到了他何以快乐的答案。
走在路上,我满脑子里都是一个行走在寂寞中的人快乐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