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700000006

第6章 作家论(4)

近四十年客居新疆使周涛很自然地“反客为主”,他由衷地热爱这片土地,认同这片土地,将这片土地指认为自己的精神的归宿,甘愿做这片土地的儿子。他不只一次颇为自豪地自我调侃为“西北胡儿周老涛”。他也曾深情地宣称:“我记不清我最喜欢新疆的哪儿,我在这儿活了三十年以上,对它熟透了,你不能说你对你父母亲更喜欢哪个部分,是鼻子,还是眼睛,爱他们就是了,爱他们的一切,包括缺点和弱点。它的一切,都和你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都是你生命的一部分,你的家。”但是,新疆尽管可以是周涛现实的家和精神归依,然而究竟不是连着他祖先血脉的真正的“根”。1986年,当周涛犹犹疑疑地到太行山绉褶深处那个“坂坡村”寻根问祖时,一下子就被一种“根”的神秘力量所击中,(他四岁首次“回家”的种种场景和言行此时都栩栩如生地浮现眼前不就挺“神”的吗?)浓得化不开的乡风、乡情和乡音就像久旱的甘露滋滋地渗透他的灵魂,茫茫岁月千里关山造成的阻隔瞬间就被血脉贯通。这次历时仅一昼夜的短暂寻访无疑给周涛的心灵带来了震颤与惶悚,他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领悟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句平常话语后面的深文大意,并把它作为“题记”恭恭敬敬地抄录在为这次寻访而作的散文《坂坡村》的卷首:“一个人只要没有个死去的亲人埋在地下,那他就不是这地方的人。”

或许正是从这一刻起,周涛才更加意识到了自己的文化角色:一个根系于太行深处而长期跋涉在天山脚下的伊斯兰世界里的文化漂泊者。几十年来,恰是由于有了这个“根”(不仅是血缘意义上的,还包括一个始终散发着山西老陈醋味的稳固的家和日常接触的相当汉化的局部环境,都是“根”的外延)的维系,才保证周涛不被伊斯兰文化完全同化;而又是由于有了伊斯兰文化的比照,才更加显示出了这个“根”所包涵的文化意蕴的独特魅力。两者不可能彻底地合二为一,但却可以互相渗透,互相发明,互相参照,互相吸引。周涛由此获得了奇妙的文化视角和优势。他始终自觉和不自觉地在两种(西域和华夏,或游牧和农耕)文化的冲突和磨擦中“嫁接”与“杂交”,既寻求遇合,更寻求差异——因为差异产生距离,距离带来审美的观照和无数新鲜的发现……

和莫言以土著的身份歌唱本土的重要区别在于周涛并非土著(当然更不是观光客),而是始终和他歌吟的土地保持(并非人为地)了一种恰当的距离。正是因了这种“距离”,他才从许多当地人早已司空见惯的大地、天空和雪山中看出别一样风景,从貌似平常的马群、帐篷和炊烟里读到另一种人生,一种沉重而乐观、坚韧而旷达的伊斯兰精神和草原文化气息,从而以《牧人集》、《野马群》、《神山》等诗集从一片毫无个性的颂歌声中突围出来,成为“西部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与此同理,当周涛穿过三十年岁月和五千里关山的时空距离重返“坂坡村”时,仅仅一夜之间,那无数深邃的记忆、精微的感受、奇妙的刺激、尖锐的发现和神思飞动的灵感纷至沓来,美不胜收。其原因盖源于一种“距离”——“我想,大概没有多少人比我对这种僻远山村的古老文化更敏感、更感亲切。这并不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来自新疆那样一个弥漫着伊斯兰文化氛围的西域,我虽非异国异种,却已在穹庐下一弯冷月的拱顶寺院下生活了三十年。”

两种文化的撞击与交流既因差异便于比较,也因距离产生审美。同样,它们的互渗会产生互补,它们的融合能催化新的共生。比如游牧民族天性的豪爽放达,面对严峻人生的战斗姿态,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强悍不屈的精神等等,都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一份值得永远继承和大力弘扬的精神财富。周涛就“毫无疑问地崇尚豪放派”,他说“我只能被它感动,击中,并且坚信这一脉精神乃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最可贵、最伟大、最值得发扬的东西,这也许就是我的文学性格”。(周涛:《稀世之鸟.代后记》)其实这也是周涛的文化性格,而这样一种性格有幸在雄深辽远的西部地平线上生长,难道不会得到一种特别的、得天独厚的文化精神的浸淫、滋养和刺激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50年代的红色政治将周涛全家放逐于新疆。这块西域的神奇的土地无论是作为人文地理还是作为自然地理,都恰成了80年代缪斯女神对诗人周涛的特殊馈赠,前者玉成了他的文化性格,后者则契合了他的心理气质。

周涛是崇拜自然、亲和自然的,这一点在他的全部诗文中几乎都有据可查。朱苏进第一次比较认真而系统地阅读他的作品(《稀世之鸟》)时,就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他将周涛称作“自然之子”,并认为周涛全部散文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动人的形象——一个“自然之子的痴笑”。一般来说,亲和自然确实是艺术家们比较共同的心理气质。这里不妨随便举两个作家为例。

沈从文特别醉心“人与自然的契合”,他和水结下了终生的不解之缘。他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因为,“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此后,“故事中我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背景”——《柏子》、《丈夫》、《边城》、《长河》等等,或在溪边,或在河上,或在海滨,演出人物的悲欢离合。水的色调几乎成了沈从文全部小说的基本色调。

又比如俄罗斯的康.巴乌斯托夫斯基,他在《金蔷薇》一书中这样理解语言与自然的内在关系——“我深信为了充分掌握俄罗斯语言,为了不失掉对这个语言的感情,不仅必须经常和普通的俄罗斯人交往,而且还要经常接触牧场和森林、湖水、多年的柳树、鸟儿的啁啾和每一朵在榛丛下微颤的小花。”他在俄罗斯中部草原度过一个夏天,“用感觉、味觉、嗅觉——重新认识了很多词儿……以前,这些词儿只引起一般贫弱的形象”,“这时候,从每一个词儿里你都能看到、感到你所说的东西,而不是机械地单凭习惯说出它的声音来。”

道理无须多说。人即来自自然,一切艺术皆源于自然。尤其中国农业文明长期养育于自然之中,加上老庄的影响,历代文人无为于政治而沉溺于山水,从屈原、陶渊明、李白、王维、孟浩然一直到明清丈人山水画,无不洋溢着原始或人化的自然风情,文艺的生命与其说活泼于政治,还不如说璀璨于自然。周涛之爱大自然是天性的伸张所致,也是中国文人传统的积淀使然。

同是奔趋于自然,但自然对于作家的魅力又各不相同。比如莫言,他似乎更多的是受到残酷社会现实的挤压而遁入自然,渴望从自然中得到温馨的母爱般的慰藉和宁静。而周涛不同,他亲和自然主要不是由于社会的迫力,似乎恰恰是由于自然本身的迫力——大西北的雄奇广漠苍凉险峻极易使人生出渺小感、敬畏感,由于敬畏才更愿也更想去亲近它,贴近它的胸膛,从那里获得一种精神的力量和榜样。也就是说,大西北对周涛的魅惑是威严强大的父性的魅惑。因此,他反感“游山玩水”的说法,认为那只是“把山和水当作精神意义上的妓女罢了”。他甚至还别出心裁地认为“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里所流露出的戏狎的态度,有那么一些嫖客的口吻”。当然,他反感的是那种亵渎自然的态度(也包括现代文明对自然的侵蚀与异化)。他心中的自然是神圣的,是需要尊重乃至于顶礼膜拜的。所以,他庆幸自己能虔诚地及时谛听来自“世界屋顶”(昆仑山)的“神喻”,能恭恭敬敬地和披满银发的博格达雪峰“对话”。他不仅为禽类中的王者——鹰的高贵的战斗精神发出由衷的赞美,为朱鹮这样的“稀世之鸟”濒临灭绝而感到深刻的悲伤,他也郑重地将猪称作“一匹”,亲切地对麦子道一声“哦,亲爱的麦子”。对自然万物一视同仁的平等态度并没有降低他,自然的托举反而提高了他的境界,净化了他的灵魂,开启了他的神性——山在他眼中都成了有灵性的活物:“它慢慢地走动一会儿/在天亮前重新蹲好一个位置/山和山全都相似/挪换了地方谁也看不出。”周涛就这样融入了自然,他的诗文也因此获得了自然的原色与魅力。他的诗文全部的恢宏、博大、质朴和精美都是属于自然本身的。

和大自然一样让周涛感到痴迷的还有历史(他曾在来信中称:我已三年不读报,两年不看文学,只读一些浅显的历史啦,人物传说啦……),其实是历史人物,或者干脆说是历史中的伟人、王者和英雄。他喜欢动辄大谈什么项羽啦、曹操啦,特别是“成吉思汗或努尔哈赤或多尔衮…这些有风声的带拐弯儿的名字”,以及他们无敌的铁骑和那些能征惯战“马背上夺天下”的骁勇的民族。周涛对他们神往不已。这当然是一种强者崇拜或英雄情结。崇尚强者有两种情况,一是自觉弱小,渴望强大;二是自认强大,和强者引为同类,所谓“惺惺相惜”。周涛当属后者。在周涛激昂的强者意识表达中,实际上又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几许悲凉气息。一方面为已成英雄的古人而悲,感叹“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雄再风流,也“终于成了历史河面上的漩涡”。正是“前不见古人……念天地之悠悠”,“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这是一种对人生终极悲剧的深刻感知。另一方面是为未成英雄的自己而悲。自认强者却不能叱咤风云建功立业,为世人和社会所认同,雄心万夫却无路请缨,真个是“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舞文弄墨恐怕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于此,周涛有一段真实的自白——“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理想的嗜好,当文人已经是纸上谈兵,很不怎么威风了。李白、辛弃疾、陆游都是没办法才写诗,雄才大略不能实现,统兵十万征服异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他们实现不了这种理想的深深遗憾,成了他们写诗的超群拔俗的力量。肯定,李白、辛弃疾有‘人杰’意识,内心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不灭的呼喊”。

周涛的内心深处有没有这种“呼喊”?

像历代中国文人一样,他们在回归自然、啸傲江湖的同时,仍然无法忘情于安邦济世,淡泊于仕途功名。狂放者如“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李白,一旦知道天子真的要召见,不照样是“仰天大笑出门去”么?几千年来,他们终是在这出世与人世的两难之间游移、徘徊、奔突、撕扯,人格因此而分裂、而沉沦、而升华、而迸发出天才的光芒。

“人杰”意识的驱使和世俗人生的诱惑使周涛强烈渴望积极人世。然而,亲和自然的天性、追求高贵人格的理想又总是跑出来顽强地抵御甚至扼杀他的人世渴望。应该说两个周涛都是真实的。真实的周涛终未人世太深,就在于他始终保持了一分真率、一分坦荡、一分对真善美的忠真不渝的捍卫和一种不与世俗妥协或同流合污的遗世独立的姿态。他也许犹疑过、躁动过,但最终还是认定“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情”,决心要为自己守住一点什么。于是,他在想象中补偿现实中所失去的——在现实中为恪守理想而付出代价。于是,他痴爱历史人物也就成了一种真正的“移情”——移情于纸上,移情于古代,在纸上缅怀英雄,仰望、模拟英雄。结果是他在方块字的王国里统兵十万,八面威风,杀伐征战,功名显赫。颇有深意的是,在这个纯粹文字的王国里,我们也仍然可以常常看到介乎于“出”、“人”之间的两个不同的周涛的影子:一个是面对世俗人生的周涛,强悍自信而恃才傲物,王者风度中夹着几许霸气,愤世嫉俗有时又难免牢骚太盛,有优越感也有表演欲;一个是面对自然天地的周涛,显得谦逊、平和而朴素,目光温驯而心地纯净,常常痴笑而行,恣情而歌,亲切可爱中还不乏几分天真。

归纳起来看,正是异域“文化一自然一历史”三个支点撑开了周涛宏大的审美时空。首先,静穆而神秘的伊斯兰文明和奔放热烈的草原生活气息带着一股原始的野性的强力,冲击和改组了他的文化构成,丰富和补充了中原文明的圆熟和精致。其次,两种文化之间的隔阂与差异保证他始终有一个感觉新鲜敏于发现的独特视角,而视野的辽阔与幽深又使他站得高看得远,锻造了他的大胸怀、大襟抱,使其作品笔力粗犷,气流恢宏。同时,自然风情与如烟世事又不断抵御和销蚀他的人世心理,帮助他一次一次从世俗中超拨出来,变得洒脱与豁达。再加上僻居一隅的“地偏心自远”的客观效应也减少了浮躁与喧嚣的尘世干扰,有利于他沉入深度的孤独之中,从而保护了审美眼光的纯洁与艺术感觉的锐利。周涛与好以“童年视角”关注“过去时”的莫言不同,与好用“第三只眼”洞察“现在时”的朱苏进也不同,他是眺望着未来。他的诗情主要不是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追踪与把握,而恰恰是靠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对现实与历史做出超越时空的感性思索,对人生和人的生存景况表达一种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在“文化—自然—历史”的三角高峰上建构起自己的精神世界。

同类推荐
  • 回味:沉默的风景

    回味:沉默的风景

    本书是以文化名城为题材的专题散文集,视野广阔,视角独特,结合现实生活场景,力求对游历的各个古城名城进行历史文化的还原,写出各个城市的个性、声色和味道,探求山水景色中的历史意蕴,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和阅读价值。
  • 文学形态论(王韶华文集)

    文学形态论(王韶华文集)

    这部著作主要有关于文学形态、文化诗学、散文品美和小说艺术研究等内容。文学是一种闪耀人类文明最璀璨光华的文化审美形态,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表现创作主体的人生经验和思想感情,而且以语言为媒介实现对生活的审美把握和艺术表现,把人们带进一个深远的、显示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世界。
  • 2016中国杂文年选

    2016中国杂文年选

    “花城年选”从书中的一种,所选全为国内公开发表与报刊或网络的杂文。文章论题广泛,有的是时下热门话题,有的是多年老话题,与当今为大众所注重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国计民生的事情有着密切关系,充满现实关切。
  •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伤感的散文精选(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震后开滦40年

    震后开滦40年

    《震后开滦40年》一书的编写,采取分篇记述,纵贯主题的写实方法,书中分设了“抗震救灾创奇迹”、“改革创新谱华章”、“调整转型走新路”三个篇章,从时空、人物、事件三个维度涵盖了震后开滦40年的发展变化。全面真实地反映开滦震后40年的发展史实,讴歌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弘扬了开滦矿工顾全大局,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系统记述了开滦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改革发展历程和改革成果,充分展示了开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时代风采,宣示了开滦人在改革实践中奋力拼搏、求新达变、坚持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
热门推荐
  • 第七条猎狗

    第七条猎狗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忘事录

    忘事录

    大乔娇,小乔俏,双乔飞入桃花岙……后来,乔雪颜死了,她死后第三年,温弦终究三媒六聘迎娶了她的姐姐。只是一个替身不是吗?毕竟她们有着一模一样的一张脸。
  • 重生之乱世嫡谋

    重生之乱世嫡谋

    前世的沈慕,是被自己活活蠢死的!那个披着羊皮的畜生用花言巧语欺骗了她,令沈家全族被灭!一朝重生归来,她下定决心势要灭渣男!除渣女!顺带颠覆这腐朽黑暗的王朝!渣男故技重施?那姑奶奶就让你见识见识花儿为什么开得这么红!皇帝算计?没关系,那我就联合你儿子把你从龙椅上拉下来!一双芊芊素手于乱世中搅动风云,天下变色!这一世,父母健在,哥哥疼爱,沈慕觉得人生圆满了!但这莫名其妙多出来的桃花运是怎么肥事?元玦:我逆天改命,穷尽一生才把你换回来,你现在想给我跑?元戈:费这么大力气帮我把老爹从龙椅上赶下来,不捞个皇后当当再走?顾学烨:我本泥沼之人,你既拉了我一把,我便护你一世。<精彩小剧场>一朝圣旨下,她成了大元朝的太子妃。呸,谁乐意当这劳什子的太子妃,先跑为敬!白胡子老头捏着胡子笑眯眯的道:“我看姑娘根骨奇佳,不如上璇玑山学艺如何?”反正得找个地方落脚,走吧!山门外,元玦站在那一动不动,似等了百年,看着沈慕,他纤尘不染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裂痕,神秘一笑,“你好,小师妹,我们又见面了!”谁能告诉她,这个腹黑的世子什么时候在这等着她,沈慕悲愤!总之,这是一个腹黑世子套回自家小师妹的故事,本文深厚不失诙谐,大家冲鸭!
  • 黑与白之歌

    黑与白之歌

    夜鬼过后世界迎来了短暂的和平。然而,看似平静的湖面实则暗潮涌动。赏金猎人,游侠组织等各大联盟的冲突为新的战火拉开了序幕。
  • 禅门异闻录

    禅门异闻录

    意外穿越到平行世界古代的叶小三,长于佛门,却获得小白脸养成系统,身为佛门弟子,圣僧之下佛门辈分第一人,却不得不靠脸吃饭……“我就是要靠吃软饭,成为天下第一神僧!”——by叶小三。
  • 原始人战纪

    原始人战纪

    广阔的原始世界,一名流亡部落的族长,带领他的族人开启文明的篇章!百变的泥巴王血魔,战斗中另敌人防不胜防。珏与贝的守护,让铁血之中多了一抹柔情。PS:本书应该算是脑洞文,简介不会写,就先这样,想到好的再换。。。
  •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念诵仪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凡歌封疆

    凡歌封疆

    十年前越朝灭国,四姓家主裂土封疆,而她们是灭国之战中活下来的叛国之臣凡氏一族的后人;十年后,四国各据一方,她们一个成了明国的“阿月”小姐,一个是从死灵渊归来的杀手“小鱼”,背负血海深仇惊世冤情,是为一族亡灵起干戈,还是为黎民立命走江湖。烽烟再起,四国之皇,谁又主得了沉浮……
  • 蓬莱云雨志

    蓬莱云雨志

    女娲补天,斩鼋立天地。鼋身化为蓬莱洲,方圆九千里,变成人间仙境,后来百花仙子触犯天规,虽然保留仙籍,被流放下界,幸得蓬莱女王收留。女王令他出使瑶池,恰好西王母与东王公兄妹不和,明争暗斗,想把百花变成牺牲对象,幸得上古云雨二神暗中帮助。百草暗恋百花,被百花羞辱,因爱成恨,于是乘机游说东海妖域攻打蓬莱。百花仙子带领一百位花神誓死捍卫。雷神电母不满足云雨二神率领雨部,乘机在东王公面前告黑状。东王公也对二神不满,于是明枪暗箭让云雨防不胜防。后一场大战,导致斗转星移,众人都进入轮回。可时过境迁,这时候新蓬莱王好色无道,逼死很多人。其中有左丞相之侄女瑜心雨生得国色天香,结识了蓬莱王的三弟龙子谦。而蓬莱王垂涎美色,暗自调戏,心雨不从,蓬莱王杀了左丞相灭了瑜国。心雨逃出,结识了玉明云,二人在战乱中收得一女,取名紫嫣,小名百花。天下英雄都来帮助云雨组合对抗朝廷。同时云雨二女同龙子谦纠结的感情关系也同时开展。
  •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大自然有许多事情令人不可思议,看起来不像是真的,但却都是事实,这正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本书通过介绍白蚊、雨林、南北极、美洲沙漠、海洋等,让你走近大自然,了解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