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7700000033

第33章 作品论(7)

坦率地说,现在要我在这样一篇短文中对其作出全面准确的把握与评断无异于是一种苛求。我只能是粗略地谈一下我的直观感觉。首先,我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部刺激或挑战当下中国作家的作品,或者按一种说法,它的价值指向不是大众而是精英。它至少在两个层面上为当下中国的长篇小说创作提供了具有某种警醒意味的启示。其一,它具有一种明晰深邃的理性精神;其二,它具有一种新颖别致的结构形态。第一点,我们可以概括为韩少功的“语言哲学”,诚如《马桥词典.编辑者序》中所指出的:“本书的作者,把目光投向词语后面的人,清理一些词在实际生活中的地位和性能,更愿意强调语言与事实存在的密切关系,感受语言中的生命内蕴。从某种意义上说,较之语言,作者更重视言语,较之概括义,作者更重视具体义。这是一种非公共化或逆公共化的语言总结,对于公共化的语言整合与规范来说,也许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补充。”韩少功自己也多次表示:“对语言的问题,我一直感兴趣。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对词有不同的理解。”甚至不无悲观地认为:“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所谓‘共同的语言’,永远是人类一个遥远的目标。如果我们不希望交流成为一种互相抵消,互相磨灭,我们就必须对交流保持警觉和抗拒,在妥协中守护自己某种顽强的表达——这正是一种良性交流的前提。”以上多少有点索绪尔意味的“语言哲学”观,正是韩氏创作《马桥词典》的第一推动力。第二点,我们不妨归功于韩少功的“形式意识”。能否在艺术形式上不断探索与创新,始终关涉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功家的纯度和品级。韩少功深明此理也恪守此道,自《归去来》等一组作品发表之后,他毫不妥协地坚守在当代中国小说革命的前沿位置。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有新意的表述形式,他宁可坚忍地沉默,甚至将其真正的第一个长篇“写完后就搁在电脑里没有拿出来”,使其“胎死机中”。他强烈地感受到“叙事艺术的危机”,反复表白:“我的小说兴趣是继续打破现有的叙事模式。”“但我不喜欢重复。”他在形式艺术的交叉小径上千回百转寻寻觅觅,“后来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以词目贯串小说和统领小说,也可以是一种尝试,说不准对小说本身也是一种新的试验。”对于小说形式的不倦追求和创新意识,正是韩氏创作《马桥词典》的第二推动力。二力合一,这才推出了不同凡俗的《马桥词典》。

虽然,我不能说韩少功是用词典形式结构小说的始作俑者(据我所知,1993年的《世界文学》译介过塞尔维亚作家帕维奇于198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哈扎尔词典》,1995年6月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少功运用释条的表述方式实现了对某些的定词语的人生和文体底蕴的挖掘与清理,并藉此传达了作家独特的对世界的触摸与叩问。内容和形式在这里表现出了高度的默契,试问,对语言问题的强调还有比“词典”更恰切的方式吗?而且还不仅止于此,它另一方面的意义还在于,词典的形式本身轻而易举地就把中国长篇小说的传统结构打破了。加上作家的蓄意为之,它对传统小说的经典定义譬如线性叙述、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典型人物、故事化、情节性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颠覆和消解。理性的光芒和形式的艳丽照亮了《马桥词典》,《马桥词典》的出现,对当前长篇创作中忽视理性精神和形式意识的平庸化趋向实行了一次无声的狙击。

《马桥词典》是这样一部小说——

它全书二十三万字,由一百一十三个词条连缀而成。它没有中心事件,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高潮,也没有悬念……要说它的中心,那就是南方一个僻远的叫做马桥的山村,一切的词条均与马桥有关,围绕着马桥向四面八方发散辐射。涉及马桥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民情以及居住其间的芸芸众生。一个词条可能是一个人物小传、一幅场景素描、一幕抒情小品、一篇怀旧散文、一页哲学札记、一段文化随笔,或者干脆就是一个规范的词条。这是文史哲的打通,是散文、论文、随笔、札记和短篇小说的集合。沿着每一个词条开辟的通幽小径,我们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接近马桥,飘忽游移地进入它暧昧漫漶的历史,身临其境地抵达它记忆犹新的特殊年代。韩少功藉着这部“词典”,将“文革”期间南中国一个小小山村的人文记忆复活了……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吗?怎么说呢。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不免遇到这样那样的诘问甚至责难,比如我们在讨论张承志的《心灵史》的时候,就常常被类似的提问所缠夹所困扰。我的看法是,以传统小说的评判尺度来对这类作品进行削足适履式的把握总是不够聪明的做法。《马桥词典》保留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如人物、情节、氛围等,但也加进了近“五分之二”的非小说因素,如议论、辨析、驳难、随笔语言等等。正是因为后者的摒入才使它刷新了面目,显示出了创新与突破的幅度。关于这一方面的积极意义,我已在前面给予了充分的估价。同时我也还想指出,它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譬如它的可读性,人物性格的饱满程度和深层心理的揭示,不同文体的统一与整合等等,是否都要因此而打上折扣?好了,这种责难已经近乎于“削足适履”式的愚蠢了,打住。

我的真正的疑惑还在后面。现在我换一个角度,尽可能地站在作家自己的立场上来提出问题:《马桥词典》是不是表现出了韩少功的最佳状态和最高水准?

不妨可以这么看,《马桥词典》是韩少功十年来文学积蓄(从1985年“寻根文学”的文化意识到近年随笔的语言造型能力等等)的一次喷发和集中展示。但是令我感到遗憾的是,它的平均值并未达到韩少功单篇作品的最高值。也即是说,《马桥词典》中只有少数词条达到了他的单篇随笔和小说的高度或者差强能打一个平手(如“甜”、“白话”、“亏元”、“打车子”以及部分关于人物的词条),而多数词条则不能望其单篇作品的项背。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这样提问并非是以短篇标准来苛求长篇(何况《马桥词典》就是短篇和随笔的集荟),而是我觉得这其中关涉到一个重大问题值得加以讨论,即一部长篇小说最佳的原动力究竟是什么?

如前文所指出,在我看来,“理性精神”和“形式意识”是发动《马桥词典》的两个推力。尽管这两点对多数中国作家来说具有示范意义,但以更高更广的要求来衡量,是不是还缺点什么?对此,韩少功本人已隐隐约约有所察觉。借用蒋子丹转述韩少功的话是这样说的:“我觉得很难写。难就难在已经找不到一种可以推动写作的情绪,哪怕是一种偏激落后的情绪。”这种“情绪”其实就是一种激情,一种生命本体的冲动,一种艺术创造的原动力。韩少功向以理性见长(这也是他高质低产的主要原因),他的冷峻深邃为诸多同仁所不及,但过于强大的理念精神也常常压抑了来自生命本能的原始魄力。因此,他也就没有了张承志式的岩浆地火,贾平凹式的春潮涌动,莫言式的汪洋恣肆,王安忆式的酣畅淋漓……当然,这几者之间各逞擅场,原本是难分轩轾。也许是我个人的一种偏好吧,在重理性的昆德拉、萨特、加缪和重感性的普鲁斯特、福克纳、西蒙之间,我更亲和后者。但是,优秀作家不必也不可能是一样的。韩少功就是韩少功。

1996年发表《马桥词典》,是韩少功的前定。

5.“飞翔在历史缝隙间的快乐之鸟”——读韩静霆长篇小说《孙武》

对于韩静霆来讲,如何再现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画卷,既具挑战性,更具诱惑力。所谓挑战性,指的是它的难度——先哲有言,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更何况两千五百年的岁月之川滚滚东逝,历史烽烟早已杳不可寻,只剩得断简残编模糊漫漶,轶闻传说虚幻飘渺,如何再现?再现什么?而诱惑力则来自那个大时代——春秋战国,风云际会,天下逐鹿,群雄并起,金戈铁马中智慧璀璨,刀光剑影里人格奇谲,演出了多少轰轰烈烈可歌可泣的大历史活剧啊!也许,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即创作主客体之间的一种暗中契合与沟通——早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的齐鲁男儿韩静霆,生性豪放气质浪漫,多才多艺而又充满不倦的创造活力,虽然早就以中长篇小说《凯旋在子夜》、《市场角落的皇帝》、《战争让女人走开》和歌词《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等等作品饮誉文坛,最近又以别具一格的文人书画为美术界所瞩目,可是仍然感觉不能酣畅淋漓地宣泄与喷发,仍然在寻求与期待,寻求一个大题材,期待一次大创造。当此之际,他的神恩和战国风云相激荡了,他的情感和春秋人物相遇合了,怎能叫他不心旌飘摇手痒难捺!终于,经过了一百二十多天的精神“刮痧”和“泻心火”,韩静霆以一部沉甸甸的《孙武》拉开了他宏大的《春秋人物长篇系列》的大幕,也为他五十岁的人生举行了一次隆重的庆典。“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韩静霆逼近了自我,更新了自我,也辉煌了自我。

长篇小说《孙武》展示的是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473年之间,春秋战国时期四十余载悲壮凝重而又急速向前的社会生活。这个时期真可谓是中国历史的大手笔挥洒出来的一幅时空恢宏、情节跌宕、风云突变、人物峥嵘的绚丽画卷。历史是慷慨的,然而历史又是吝啬的。就像神来笔不可再现一样,如此一个震古烁今的大时代,留存于史书中的记载不过是《史记》中的《孙武》篇和《吴越春秋》、《越绝书》等少许篇什,一个惊心动魄的大战役、大事件甚至只有寥寥数字而已。如果让一个资质平庸的小说家来面对这段历史,他恐怕虽心追亦神往却不得不掷笔长叹了。然而,它之于韩静霆却正对胃口。这里有铁血时代的呼唤,有历史魂魄的萦绕,有重诺轻生的壮士的豪气干云,有金戈铁马的撞击的铿锵入耳,有“醉里挑灯看剑”的幻影,有“梦回吹角连营”的憧憬……一句话,可歌可泣,可长歌当哭,可天马行空。历史的空白,恰是作家驰骋文思的广阔天地。溶入激情,溶入想象,溶入才学,再熔铸成一只活生生的历史感性之手。痴迷地、大胆疯狂而又小心翼翼地去触摸,去触摸两千五百年前的山川大地、飞鸟、浮云、战马和血,还有空气,还有筝,还有奸佞美人和英雄豪杰。于是,山便起立,河水流动,鸟飞云翔,战马嘶嘶,血弥散腥味,空气潮湿,筝声幽咽,美人裙裾飘飘,“一枝梨花春带雨”,孙武长身玉立,“一将功成万骨枯”……(和这些一个个从字里行间呼之欲出的鲜活面容比照起来,韩静霆君亲自为这部小说绘制的气韵生动的封面和插图,就不免显得有点单薄、有点苍白、有点不够意思啦。)我们一页页翻读作品,渐渐地就被这只充满历史感性的神奇之手牵引着走进了时间的隧洞,不知今夕何夕,不知身处何方了——在公子光决意要刺杀胞兄吴王僚的那个黄昏,天气是多么的闷热啊,刺客专诸的鱼肠短剑寒光一闪,嗤,我们手心出汗却心里直冒冷气;“吴宫教战”由一则简单的寓言或传奇却演绎出了一幕有情有义,有喜有悲,有血有泪的重头戏,情节由吴王阖闾一句酒后戏言引起,情势急转直下,孙武断然决定借后妃祭帅印,其间由滑稽而荒诞,由荒诞而庄严,由庄严而紧张,由紧张而残忍,一渡三折,一石三鸟,令人掩卷之余,一唱而三叹;更有洋洋洒洒浓墨重彩铺排渲染数万言的柏举之战,是正面表现孙武雄韬伟略的高潮,也是标志他命运转捩的关键,写得场面壮阔笔力沉雄激情沛然,成了全书的华彩段落……

同类推荐
  • 特别妈妈

    特别妈妈

    本书精选作者多年来发表过的小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数十篇,如中篇小说《特别妈妈》《回家》《走过那座桥》《天上有一片云》,曾获“安徽小说对抗赛淮河文学奖”。作者对现实的立体交叉式的视角观察,独特的调动艺术手段塑造新的正面文学形象的能力值得肯定,以女性特有的清新雅致的笔触,塑造出一个个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主题深刻,思力深沉,语言质朴清新、格调高雅。
  •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童心脉脉(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

    李致文存:我与巴金

    本书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
  • 我们新三届

    我们新三届

    正美好的背后藏着丑恶,善良的背后躲着阴谋,纯真的背后守着无知,爱情的背后盯着贪婪……王昕朋在他的新著《我们新三届》中,用真实的故事、简朴的文字、复杂的情感,深刻地透析了那一段独特的历史片刻,完整细腻而又多元立体地呈现了那一群独特的中国人。
热门推荐
  • 全能天后:影帝别惹我

    全能天后:影帝别惹我

    齐姝七岁就是名扬天下的戏曲神童,唱戏弹曲无所不能,性格沉稳比较自闭。却替后妈假唱,被妹妹毁了嗓子,软弱无能度过一生。重生归来的她变了性格,嚣张狂妄地对世人宣告:我,齐姝,不好惹。不再隐藏自己的所有能力,锋芒毕露,却甩不掉那个笑得一脸温柔其实内心是个腹黑大狼狗的景家大少爷。齐姝:影帝大人你能不能离我远点?景律忧心忡忡:这可不行,你要是被人拐走了我可怎么办?
  • 潮汐相声作品集

    潮汐相声作品集

    本书是一部相声作品集,收集了作者多年来创作的相声作品,题材来源于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者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经过艺术加工,用相声语言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村办厂

    村办厂

    刚开春,山里树上的杈杈桠桠还垂着些鲜亮的冰棍儿,乡里的吴干部就到天头岗村,落实村里奔小康的事。天头岗村连接乡里的唯一的一条道儿。是条蛇样绕着的机耕路,眼下却让冰冻封得严严实实。吴干部只好步行到天头岗,鼠牙样的冰冻被他的双脚踩得“嚓嚓”响,很有些听头。乡干部老吴是长期联系天头岗村的。在承包责任制前就蹲在这个村,一年三百六十天,有二百天吃住在天头岗,和村民打成一片。村里大小事,老吴都过问,就连村民家里猪发病了,老吴都亲自钻进猪窝帮助查病打针,搞得鼻子、眉毛分不清,一身都是猪粪粪,他都不在乎。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认出许多熟悉的脸:闫红读名著

    我认出许多熟悉的脸:闫红读名著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畅销书作家闫红诚意新作:对经典作品的独特解读,于字缝间发现世事的有趣之处,在阅读中识别自己,也将自己唤醒!
  • 重生之万星璀璨

    重生之万星璀璨

    上一世,她被挚爱所背叛,家破人亡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一世,她从地狱归来,要改变悲惨的结局,让她们付出代价!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老残游记续集

    老残游记续集

    描写了丁已年冬月信在北京前门外蝶圆,有东阁子、西圆公来访,谈及近日朝廷整顿新政,满街都是巡兵。作者借老残之口,道出了官僚主义的腐败,体现出了忧愤深刻的社会内容。
  • 星际绯闻

    星际绯闻

    “电竞女神莫青莜—脑死亡去世!”报纸上特大加粗的标题醒目的告诉大家这个特大新闻。永恒纪605年的星际时代迎来了一个将要绯闻缠身的小姑娘,她要开始苦逼的被操练和被八卦的新人生了······
  • 冷王的特工宠妃

    冷王的特工宠妃

    一朝穿越,王牌特工变身废柴丑女,身为祭品且中致命之毒?看她如何生杀予夺,步步为营!一纸圣旨,铁血冷王点名封她为妃,情之所至还是权谋使然?看他如何予求予取,夺美人心!当倾世之姿的王牌特工对上人神共愤的战神冷王。狭路相逢,谁胜?筹谋在心,随卿所愿。剑指天下,江山不换!……“今晚,侍寝。”某王爷笑容邪肆。她吓得差点站不稳。“本王帮了你那么多次,若要感谢本王,不如以身相许。”某王爷又笑。“何况,你已是本王正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