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05200000023

第23章 《礼记》: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3)

颜斶却答道:“我上前去就是趋炎附势,而大王上前来则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留下礼贤下士的美名。”

齐宣王一听这话就怒了,气咻咻地问:“你说是君王身份尊贵,还是士人身份尊贵?”

颜斶正色道:“当然是士人身份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这话显然违背了“君为臣纲”的精神。齐宣王不解地问:“有何说法?”

颜斶又说:“昔日秦国攻打齐国,秦王下令说:‘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人,罪死不赦。’又下令说:‘谁能得到齐王的人头,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君王的人头,还不如死去的士人的墓值钱。”听了颜斶的反诘,齐宣王沉着脸一声不吭。

其他大臣都过来跟颜斶争论:“八方的仁人都来齐国投奔大王,四海的谋士也纷纷为大王效力。大王想要的东西无不齐备,百姓无不拥护,列国诸侯莫敢不从。而那些世人所谓高尚之士,不过称是鄙贱的匹夫罢了。他们坐不起车,靠种田为生。更下等的则在边远里巷当看门人。士人真是太卑贱了。”

颜斶反驳道:“不对。我听说禹帝那时有万邦诸侯,这是因为禹帝掌握了治国正道并获得士人支持。舜帝出身卑微,发迹于穷乡僻壤,最终成为圣王。商汤那时的也有三千诸侯。可如今只剩下不过二十四个国家。由此看来,‘得士’和‘失士’有天渊之别。假如国家因失去士人支持而灭亡,那君王想要做个里巷的看门人,又怎么可能呢?”

“尧帝有九佐,舜帝有七友,禹帝有五丞,商汤王有三辅。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缺少士人辅佐的君王能建功立业。因此,国君不应以向他人请教为耻,不应以向他人学习为羞。尧、舜、禹、汤、周文王等上古圣王就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才能功成名就的。”

这些圣王的事迹都在《尚书》等典籍中有所提及。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礼贤下士,不因自己身份高贵而对士民摆架子。而这恰恰是齐宣王没做到的地方。在古典社会里,君为臣纲是个基本原则,但这并不等于君主可以不拿臣当人看。

颜斶又说:“《老子》说:‘贵必以贱为根本,高必以下为基础。’由此可见,君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正是这番道理吗?所谓孤、寡原本是人们最困贱的处境。但是侯王却以此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人下、尊敬士人的证明吗?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周成王任用周公旦,世人都说他们是伟大的圣王。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明白士人的可贵。”

颜斶的这番“王不贵,士贵”的理论,并不是说君王的身份真的不如士人尊贵,而是强调“得士人者得天下,失士人者失天下”的道理。君王虽然尊贵,但离开了士人的辅佐,就会在国际竞争中落败,国家破灭,王位不保。

尽管齐宣王毛病多多,却也不是昏君,自然掂量得出此中轻重。

他感叹道:“唉!君子怎么能随便侮辱呢?寡人真是自讨没趣啊!今天听到君子一席话,寡人才真正明白不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先生能接受我这个学生。如果先生能与寡人交往,必定能吃到猪、牛、羊俱全的上等宴席,外出时必备驷马高车,妻室儿女必定能穿着华贵的服饰。”

然而,颜斶辞谢道:“璞玉生在深山中,经过玉匠破璞而取玉,其价值虽然宝贵,却已经失去本来的面貌了。士人在乡野生活,一经推举被任用为官,享有爵位俸禄,地位并非不尊贵显赫,可是他的精神已受到伤害。所以,希望大王能让我回到乡里,迟一些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过着清静纯正的日子,自得其乐。如今做出裁决的是大王您;尽忠直谏的是颜斶我。我想说的话都已经说到了。希望大王您允许我平平安安地回到家乡的小屋。”

齐宣王挽留不成,只好大度地放手。颜斶向他恭敬地拜了两拜,然后离开王宫。

《礼记·曲礼下》记录了许多君臣父子之间的礼仪。其中有一条是“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这句话的大意是:做臣子的礼节,即劝谏人君的过错时,要注意方式方法与具体场合,不将人君的过错张扬在外,令其颜面受损。假如反复谏言仍然无法说服人君,臣子就可以离开这种昏君了。身为人子而侍奉父亲,假如父亲犯了过错,儿子反复劝谏也不听,就应当以号泣来打动父亲,让他幡然醒悟而改正之。

在最讲究君臣尊卑礼数的《礼记》中,居然有这种提倡臣子不绝对服从君父的话。这看起来似乎有些奇怪,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虽是封建社会的大经大法,但此处的君与父是一个泛指的抽象符号。或者说,指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君权”与“父家长权”,而不是具体的某个君主或父家长。

“君”与“父”都是人,是人就有善恶良莠,既能主持公道,也可能会犯错。由于君父分别在“国”与“家”的层次占据着支配地位,在组织内拥有最高决定权,所以他们一旦出现错误,就可能让全国和全家都受到严重的损害。因此,为人臣者与为人子者不能不出于维护整体利益的考虑而再三劝谏。例如,上述案例中,颜斶批评齐宣王不懂得尊重士人,并非是挑战“君为臣纲”的基本原则,而是履行“匡君”(即匡正君主言行)的“为人臣之礼”。

总之,“三纲五常”的礼教是为了维护形而上的君主权威、父家长权威、丈夫权威。这些东西是封建社会不可动摇的大经大法,但古人也没死板到完全不顾实际情况的地步。所以,在古人的礼教中,“君为臣纲”与“为人臣之礼,三谏而不听,则逃之”是并行不悖的。

5.为什么古人常把“礼乐”并称?

秦穆公在接见西戎使者由余时,曾经问道:“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为治,不亦难乎?”

在秦穆公看来,中原诸侯是以“诗书礼乐法度”治国的先进文明,戎夷则是不读诗书不懂礼乐的落后文明。中原诸侯有先进文明打底照样时不时发生动乱,戎夷没有礼乐文明,更加难以治理。从这句话来看,秦穆公与其他诸侯一样有着与生俱来的文明优越感。最令他们骄傲的就是区分华夏与四夷的礼乐文明。

无独有偶,孔夫子曾经感叹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这话说的是,天下太平时,周天子掌握着礼乐征伐的主导权;而在礼崩乐坏(无道)的春秋时代,诸侯纷纷架空了周天子,僭越了周天子的礼乐征伐大权。其中,“征伐”指的是发动战争,“礼乐”指的是用于治国理民的周公礼乐。

由此可见,在古人眼中“礼”和“乐”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据历史学家考证,礼乐的起源都一样,是上古时期祭神活动的产物。礼是祭祀神灵的仪式,而乐是祭祀者在仪式中用到的歌舞。这是最原始的礼乐。古人也将礼的产生上溯到了遥远的上古时代,称:“自伏牺(即伏羲)以来,五礼(指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至于音乐,也被古人赋予了某种超自然的力量。

例如,《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其《蜡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

这段话的大意是:蜡祭这个礼俗是从伊耆氏开始的。所谓“蜡”,就是“索”的意思。周历的十二月(腊月)是一年农事完结,人们应该讲所有相关的万物与神灵都找来祭祀一番,以表示报恩。蜡祭的祝词是这样说的:“但愿堤防稳固,水流回归沟壑;虫灾不要发生,草木长在泽边而不要生于良田。”

这种飨百神的蜡祭活动中,古人边演奏音乐边吟唱祝词,将音乐视为巫术的一部分。

《礼记·乐记》曰:“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在古代治国思想中,礼乐刑政是一体的,礼可以用于引导民众的意志,音乐则用于调和民众的性情,政令用于统一全社会的行动,刑罚用于杜绝民众为非作歹。尽管这四种治国手段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教化民心,从而实现天下大治。

有趣的是,古人基于这个观点,常以音乐来判断某国的国运。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维护周公礼乐正统的儒家,将郑国与卫国的流行音(郑卫之音,也称乐桑间濮上之音)视为亡国之音。理由是这种音乐很轻佻,不庄重,从而反映出其国政混乱,人民流离失所,大臣欺君罔上而以权谋私。可见,该国已经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当然,在今人看来,这其实是周礼乐文明卫道士的一种偏见。无论他们如何抨击,发端于民间的郑卫之音还是在各诸侯国流行了起来。郑国与卫国的确在很长时间内都存在内部动荡。但这与音乐关系不大,而是其社会经济矛盾所致。

不过凡事无绝对。在各诸侯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的背景下,一国的音乐风格,往往能直接反映该国的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国风民俗是否有利于国家发展壮大,是可以判断出来的。因为民风生政道,政道又反过来促进民风。春秋时代有一位擅长音乐鉴赏的有道君子,而有趣的是,他并非出身于中原诸侯,而是来自东南的吴越地区。孔夫子编纂《诗经》时,采了十五国风,包括僻处西陲的秦国,却不收楚吴越。其中吴国是姬姓诸侯,按照礼制,周天子要称吴王为“伯父”。他就是吴王寿梦的四儿子季札,因其封地在延陵,人称延陵季子。

同类推荐
  •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是纵横游说之术的高度总结,是纵横家理论争鸣的之著作。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反应》、《内揵》、《抵巇》四篇。中卷含《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八篇。下卷含《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此外还佚失《转丸》、《胠乱》两篇。上卷以权谋策略为主,中卷以言辩游说为重点,下卷则以修身养性、内心修炼为核心。下卷是上、中两卷的基础,是它们的思想指导。鬼谷子在书中讲授了不少政治斗争权术,其中重要的是取宠术、制君术、交友术和制人术。因此,《鬼谷子》堪称是一部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权谋的智慧宝典,一直被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典籍,该书并非成于一时,亦非一人所写。《山海经》传世版本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本书是《山海经》的白话文全译本,且对生僻字词、名物有适当的注释。此外,还配有大量古本《山海经》中所绘的插图。
  • 格言联璧(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格言联璧(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格言联璧》是清代学者金璎先生收集编写的一本浅近格言集,以修身、齐家、治国为目录,包含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内容,分为存养、齐家等十一篇。本书故事丰富,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并且与当下生活紧密练习,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让经典更加平易近人。
  •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精编3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道德经

    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历代学者都将研读《道德经》作为必修功课。《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多为韵文,分为“道经”与“德经”两大部分。《道德经》五千言,篇幅不长而论述精辟,其中含义深远,思想广博。其内容从多方面论述宇宙的本体、万物之源、自然规律等,并将其意义融入到现实自然、社会、国家、民生等众多方面。大致分为:论道、治国、修身、砭时、养生、议兵六大方向。本书《道德经》原文遵照中华书局发行的通行版本,每一章以原文开头,之后有“注释”和“译文”两个板块,对字词的注释简明扼要,对原文的翻译精妙准确,同时融入通俗易懂的解读思想。另外,本书除了常有的字词注释和译文之外,还加入了“河上公”对道德经的注解,希望这位黄老学派的集大成者的见解,能为读者们抛砖引玉,以其为伴为镜,协助自我来更好地阅读并理解《道德经》的主旨思想。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圣兽者契约

    圣兽者契约

    这是一个圣兽者的世界,家族遗孤北辰南,逃过重重劫难终于修炼出天原力!能够同圣兽签订契约,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危机,让他成为一代强者!神秘的身世,离奇的家仇,让他倍加努力!拥有双本命圣兽,沟通各系精灵,灭世重启,逆天改命!多姿多彩的学院生涯,热血的军旅,惊奇古怪的探秘,让他逐渐踏上那条命运注定的道路……
  • 繁星灿烂遇星辰

    繁星灿烂遇星辰

    重来一世,再度走上娱乐圈顶端的她,不再是上一世那个傻傻的她了,现在的她,有一个男人守护着,有家人疼爱着,那些对不起她的人,都必须付出应有的代价......
  • 我有一座格斗场

    我有一座格斗场

    升级?逆袭?扮猪吃老虎?这些不是真的热血,真正的热血是格斗!无休无止的格斗!这是一本纯正的格斗文,对手是一切耳熟能详的超级人物:超人、赛亚人、大帝、神族、魔王、斗罗、亡灵、仙圣,他们的传承者出现在擂台对面热血以待!这些大神级的IP都会在这上演直接的对抗!造物主曾经创造出身体发达头脑简单的恐龙作为地球之主,但毫无智慧的它们终被淘汰...又创造出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人类,然而也因摧残自然将被格式化。主角为了摆脱地球生灵面临的淘汰命运,斗出最强基因,义无反顾的进入“最强格斗之星”,挑战九域神殿的传奇强者们。话不多说,战斗开始!(这是一本热血格斗文,轻微借鉴真人快打、不义联盟、拳皇、龙珠等格斗元素,作者爱好擂台格斗游戏,本身也是当代体术修炼者,倾情奉献)
  • 西升经集注

    西升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都侠客

    洪都侠客

    史记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元朝统治已将崩溃,天下纷乱 ,农民起义军峰欠连天。统一天下、各路豪杰志士又动干戈。来元璋传令徐达率军进驻南昌,改南昌为洪都,接看令自己的养子都督来朱文正、欠元帅赵德胜知参攻邓愈等将领驻审洪都。在江州(令九江),陈友谅改国号为汉,欠感疆域日益狭小,于是积极赶出兵向朱元璋收复失地,修速批巨型舰船、游载兵蒋、官吏,号称六十万欠军,倾国而出,从长江进入都阳湖,深入章江(令赣江),四月间,举围攻洪都城。藤王阁比武刀认仇家 眼见陈友谅军不日到达,洪都府中,人心惶恐,甚是纷乱。
  • 索命的镖谣

    索命的镖谣

    飞狐侠梅平和仆人巴孩骑着马踏进凤阳镇的时候,已是日暮时分。昨晚,梅平正在夜读,突觉窗外人影一晃,紧接着一道寒光透窗而入。梅平双指一捏,将一只三寸长薄如纸亮如雪的柳叶飞刀牢牢抓在手中。梅平不及多想,跃出窗外一看,星稀月朗,哪儿有半个人影?梅平号称飞狐,以身手快捷头脑机警扬名江湖,能在他面前施刀偷袭并快速逃匿,足以说明此人武功亦非泛泛之辈。这个人会是谁呢?梅平回屋,见飞刀上绑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字:生死一线间,速去凤阳镇。
  • 媚夺天下:夜帝小狂妻

    媚夺天下:夜帝小狂妻

    他是神秘的夜鹰,是狂狷冷酷的旷世美男子;她是乐乐郡主,是倾城绝色的摄魂小妖女。他要美人,也要江山,他的身世惊天动地;她要江山,也要美男,鱼与熊掌如何兼得?“说,你要掳获多少美男的心才罢休?”他恨得牙痒痒。她却发出摄魂夺魄的笑声,媚眼如丝:“你问人家,人家问谁呀?”(本书为王雅云作品“妻系列”第一部,推荐阅读第二部《冷傲邪君:爆萌小仙妻》,第三部《豪门暖婚:蜜爱小狐妻》情节环环相扣,亦可独立阅读,读者群:69653402)
  • 我们还差一段距离

    我们还差一段距离

    幼时……"慕慕,这是你姜阿姨家的白白妹妹,是不是很萌""妈咪""那你喜不喜欢妹妹啊,来,走近些,给妹妹打个招呼""好,"……"嗷呜""呜哇啊啊啊啊"年少……"颜同学,我……我喜欢你,请你和我交往!""呐~你喜欢吃榴莲吗?""榴莲?喜,喜欢的""噢,那我不能和你交往,慕哥哥说了,喜欢吃榴莲的男孩子都坏坏的!"成年……"慕哥哥,十八岁生日快乐!这是你的生日礼物!""噢,还不错的样子,谢谢白白,不过,这不是慕哥哥最想要的礼物""那慕哥哥最想要什么!白白找来送给你!""(轻笑)慕哥哥最想要……你呀"青梅竹马的爱恋能走进婚姻的殿堂吗?天作之合郎才女貌的结局如何?谁才是真正的男女主角?
  • 谁说商人只逐利

    谁说商人只逐利

    金钱,爱情,声名,梦想?小孩子才做选择,既然穿越了,那我全都要且看小江发家致富,抱得美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