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5400000007

第7章

第七稱揚讚德。亦是發起序。文中有三。初總結威儀住三。初結眾集。

爾時如來道場眾海悉已雲集。

數廣德深。故名眾海。起於自地集空道場。多數大身。重重無礙。雲之象也。又浮雲無心。龍吟則起。菩薩無住。佛現爰來。

二明異相。

無邊品類周帀徧滿形色部從各各差別。

不唯上列。故云品類無邊。旋環不空。故云周帀徧滿。大小等形。妍媸等色。部主徒從。各有區分。故云差別。

三結意同。

隨所來方親近世尊一心瞻仰。

隨所來方。參而不雜。皆得見佛。各對目前。其猶百川各全覩月。同無異念。故曰一心。諦矚欽承。瞻而且仰。不唯直覩丈六。乃徹見法界身雲。

第二總顯德行因緣者。以上列中。隨宜別歎。今方總顯德行齊均。又與下別。得法門以為總故。前同生眾中共集。善根亦是別故。又前共集。明主伴所由。今曾攝受。顯眷屬所以。影略其文。此文多勢。且分為三。初離障見淨。二受化根深。三德行圓備。初後是因。中一是緣。以因奪緣。大眾自見。以緣奪因。佛力令見。因緣和合。無定親疎故。因緣間說。又初段德行現深。後二因緣宿著。久攝今見。即緣成因。感應道交。故常居佛會。初離障見淨。

此諸眾會已離一切煩惱心垢及其餘習。

煩惱。即煩惱障也。心垢。即所知障也。此障翳心。迷所知故。言一切者。謂分別俱生。若種若現。言餘習者。二障氣分。麤重麤重。如畢陵上慢迦葉不安。今皆位極菩薩。智現情亡。證理達事。心鏡瑩淨。故云已離。若諸位圓融。一斷一切斷。亦通初位。

摧重障山。

通以喻顯。以能摧道。摧二障山。障體。堅厚崇聳如山。又別則智障菩提。惑障圓寂。通則俱障。及一切佛法。故名為重。

見佛無礙。

斷障果也。然有二義。一就能見以明無礙。由斷二礙。智明理顯。理顯故見法性身。智明故見佛智身。理智冥一。見無礙身。無礙亦即涅槃。二約所見明無礙者。具十無礙。已如上說。

二受化根深二。初總。

如是皆以毗盧遮那如來(至)以四攝事而曾攝受。

如是者。指前斷障之眾。劫海者。明攝時曠遠。言四攝者。即攝化之方。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布施。是攝緣。與彼資持故。愛語。是攝體。正示損益故。利行是攝處。安住善處故。同事。謂釋疑。令彼決定故。

二別。

一一佛所種善根時(至)令其安立一切智道。

別示攝相。於中向言劫海曾攝。何所攝耶。謂一一佛所。何時攝耶。種善根時。將何法攝。謂種種方便。攝相云何。謂教化成熟。教化約始成。熟就終攝。意云何。令其定立一切智道。道者因也。唯為佛果。修佛因耳。

二德行圓備。前攝何益。令得圓故。於中。初辨因圓。文有五句。

種無量善獲眾大福。

已超七地。殊勝善根故。

悉已入於方便願海。

已超八地。大願滿故。

所行之行具足清淨。

已超十地。行滿障淨故。

於出離道已能善出。

前明德圓。此具出道。一道無量道。已超生死。不住涅槃。故云善出。

常見於佛分明照了。

結成見佛。謂德高十地。是以常見。非比量見。故日分明。不取色相名為照了。又塵毛剎海佛徧。重重有德斯覩。名分明照了。

二入果海。此一段文。望前是別。總具德中。別入果故。望後是總。四十眾中。解脫標故。今且屬前。文二。初乘因入果。

以勝解力入於如來功德大海。

是比智知。如見鸞翔。知太虗可沖。矚龍躍。知宏海可汎也。謂以勝解力。印可佛言。知福慧之深遠。以信解力。瞻仰佛化。知慈悲之廣大。是入如來功德大海。亦是勝解印持果德。

二分得果用。

得於諸佛解脫之門游戲神通。

言解脫門者。佛果障寂。大用無礙。故稱解脫。真解脫者。即是如來。通智游入。故號門也。眾各證契。故名為得。此解脫即門。佛得其總。眾海得別。又佛解脫。但名解脫。眾所得法。稱之為門。以能通入彼果用故。此解脫之門。又眾所得法。離障自在。名為解脫。智所入處。亦名為門。以因解脫入果。解脫亦稱為門。此解脫即門。然總別圓融。因果交徹。重重無礙。方為真解脫門。故下或歎佛果德。或歎因行。或約天等所得。欲影顯故。次游。戲神通。正明入相。游戲者。出入自在。神通者。難測無壅故。約觀心者。心境無礙。稱為解脫。由入此理故號為門。若以門為門。非能通矣。門即如實。何所通耶正入雙亡。為真門矣。如此入者。則本覺湛然名窮果海。真非妄外。則因果圓融。心境無涯。則解脫無際矣。

第三別明得法讚佛。四十眾中。各先長行得法。即經家序列。後說偈讚。即當時所陳。然眾集偈讚並在一時文累書故。編之作次。而各得一者顯佛德無盡故。乘別入總。盡眾不能及故。故海慧云。如來境界無有邊。各隨解脫能觀見。而普賢得十顯等。佛無盡故。文中先異生三。初諸天三。初色界有五。初自在天長行得法。初法身解脫。

所謂妙燄海大自在天王(至)寂靜方便力解脫門。

法界虗空界。即用所徧處。空即事空。法界之言。義兼事理。謂非但徧空。亦徧空內色心等事。及空有稱真之理。又但言空則一重徧。今云法界。則重重皆徧。何者謂空界容一一塵處。及彼事物。一一塵中。皆稱真故。各有無邊剎海。佛身大用。皆悉充滿。故下頌云無窮盡也。言寂靜者。體也。然有二義。一明前大用。用無用相。不礙常寂。二由此智用。即寂同真。是故隨一一用。徧一切處也。言方便者。用也。亦有二義。一明前寂無寂相。不礙大用。二內同真性不礙。外應群機。故云方便。寂用無礙。所以稱力。

二智身解脫。

自在名稱光天王得普觀一切法悉自在解脫門。

此有三義。一以普眼於一切法。無不能觀。二觀一切法。不壞事而全理。三於一法中。見一切而無礙。並名自在。

三自相解脫。

清淨功德眼天王(至)不來不去無功用行解脫門。

亦有二義。一知不生等。內證真理。二無功用行。外應群機。然不生等。佛法之體。釋有多門。略申一兩。一別釋以不生滅約境。不來去約行。

初不生滅。略有五義。一就徧計。由是妄執無法可生滅也。又情有即是理無。故不生也。理無即是情有。故不滅也。不滅不生。是一法也。又求徧計相不可得。故不生。能顯無相性。故不滅。不滅即不生。亦一法也。

二就緣起性。謂法無自體。攬緣而起。生即無生。既本不生故。無可滅也。又緣起無性。故不生。無性緣起。故不滅。中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是故不生即不滅。不滅即不生。為一物也。又推緣無起故不生。能顯無生性。故不滅。

三約圓成性。謂非是有為故。無彼生滅相也。又非妄心境。故不生。聖智所證。故不滅。又體非遷變。故不生。隨緣令法起。故不滅。不滅即不生。為一物也。

四通就三性混融。於一法上。就徧計故不生。就圓成故不滅。就依他故。亦不生亦不滅。就三無性故。非不生非不滅。

五然此四句。合為一聚。圓融無礙。頓思可見。二不來不去者。約行。謂正智。背捨妄執。而無去。向證真理。而不來。又依體起用而不去。應機現前而不來。又往應群機而不去。恒歸寂滅而不來。不來即是不去。無二為一味也。由此大智。無念應機。如摩尼天鼓。無思成事。故云無功用行也。

二通釋者。不生不滅。亦可約行。不來不去。亦可約境。謂妄念斯寂。猶若虗空。何生何滅。又雖起大用。見心無生。用謝。歸寂了本無滅。又常稱真理。寂照居懷。於此心中。有何生滅。約境釋不來去者。猶如空華無可去來。又緣會即來。來無所從。故無來。緣謝而去。去無所至。故無去。又諸法即如。如豈來去。

三展轉釋。又何以不生滅。由無來去故。何以不來去。由無生滅故。又既無來去。則非一異。不生不滅。則無斷無常。智契前理。故無功用。不礙生等。故云行也。是則不生之生。生之不生。無功用故。常寂。行故常用。寂用無二。是於功用。得解脫也。斯為正法之要義。味難盡。無厭繁文。

四觀義解脫。

可愛樂大慧天王(至)一切法真實相智慧海解脫門。

現見之言。揀比知故。真實相言。略有三義。一以智觀事實。事不虗故。故下經云。觀有為法如實相。二以慧觀理實。所謂無相。無相不相。名為實相。三以無礙智。知無二實。窮實故深。盡邊故廣。稱智慧海不為相縛。是解脫門。

五慈障解脫。

不動光自在天王(至)大方便定解脫門。

離諸危怖曰安。適悅身心曰樂。見佛則獲二利。故安樂也。煩惱不生。故得定也。佛德難思故。樂定無邊。斯為大方便也。

六悲障解脫。

妙莊嚴眼天王得令觀寂靜法滅諸癡闇怖解脫門。

眾生。癡故造業。造業故受苦。闇故不見未來。不見未來。即顛墮故。大怖之極。莫越愚癡。令觀本寂。則癡相本空。尚不造善。豈當為惡。

七業障解脫。

善思惟光明天王(至)不起一切諸有思惟業解脫門。

佛現十方。是無邊境。了無依性。稱為善入。尚不依佛。寧造業思。

八無相解脫。

不愛樂大智天王(至)而不動無所依解脫門。

雖身應十方。寂然不動。智宣諸法怕爾無依。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故。

九名相解脫。

普音莊嚴幢天王得入佛寂靜境界現光明解脫門。

佛智契如。名入寂境。寂而能應故。普徧十方。身智發光。又令物入無相。故靜。無名故寂。

十能益自他解脫。

名稱光善精進天王(至)廣大境界為所緣解脫門。

此天王名。與前列中少倒。前名極精進名稱光。上下諸文。多有此例。或義存名異。或廣略參差。皆譯者不善會耳。法門名住。自等者。此離二取相。能益自他解脫門。自悟處者。即離覺所覺。自覺聖智常現前也。而以無邊等者。謂緣無邊法界。度無邊眾生。得廣大菩提也。

二偈頌讚佛二。初彰說儀。

爾時妙燄海天王承佛威力(至)而說頌言。

燄海。是當眾上首。仰承佛力。為眾申心。十地論云。承佛力者。顯無我慢。普觀十方。示無偏心。今觀己眾。通局小異耳。然頌總有四種。一名阿耨窣覩婆頌。此不問長行與偈。但數字滿三十二。即為一偈。二名伽陀。此云諷頌。或名不頌頌。不頌長行故。或名直頌。謂以偈說法故。三名祗夜。此云應頌。四名縕馱南。此云集施頌。謂以少言。攝集多義。施他誦持故。今此即伽陀頌也。下皆準之。為何意。故經多立頌。略有八義。一少字攝多義故。二諸讚歎者。多以偈頌故。三為鈍根重說故。四為後來之徒故。五隨意樂故。六易受持故。七增明前說故。八長行未說故。今此正唯前二義。兼五六。

二正說中。十偈次第。各一法門結集取此。以為長行。非此頌前也。然此中。長行與偈。有多不同。謂偈字則定。長行多少不同。而長行則約天得法。偈中即是歎佛。此必然也。若二文互望。或因果之殊。或體用有別。或互相影略。或難易更陳。或法喻不同。或能所遞舉。故傳授者。善消息之。二文相映。於義易了。

二正說。

佛身普徧諸大會(至)為救世間而出現。

初二句。即前所徧法界虗空。兼明能徧佛身。則十身皆徧。無窮盡者。一出現無盡。若高山之出雲。二非滅盡法。猶虗空之常住。次句寂靜也。由無性故。不可取。為一異俱不俱等。後句方便。合二為力。此偈是說者自法。故不結天名。下並準知。

如來法王出世間(至)此自在名之所證。

初句。是上自在。佛為法王。於法自在故。次句觀也。第三句普也。後句結法。屬人為他說故。然其結名義同法門。恐繁不配。他皆倣此。

佛不思議離分別(至)如是淨眼能觀見。

初句。無功用也。不思議是標。離分別是釋。次句。即不生等相即生等。無即不義。第三句。即行也。長行約要先知法無生。方得成無功用。偈則要無分別。方能見法無生。內證與外用同時。所以二文前後。

如來智慧無邊際(至)大慧入此深安住。

初句明廣。次句明深。即上智慧海也。第三句自見法實故。能令物不迷事理。

如來功德不思議(至)不動自在天能見。

初句。方便定也。次二句。與安樂也。

眾生癡闇常迷覆(至)妙眼能知此方便。

初句。即前癡闇。謂長迷妄境。鎮覆真心也。次句。令觀寂靜。次句因滅無明。則得熾然三菩提。明是前滅義。

如來清淨妙色身(至)善思惟天所觀察。

初二句。即善入無邊境。無邊境。即所應處也。無有比善也。次句無性者。感而應故。無依者。思念寂故。由此能令物不造業。

如來音聲無限礙(至)此樂智天之解脫。

初二句。即普往十方說法。次一句。即不動無依。

寂靜解脫天人主(至)此無礙法嚴幢見。

初句。即入寂靜境。次二句。即普現光明。

佛於無邊大劫海(至)名稱光天悟斯法。

初十一字。即無邊境。為所緣求菩提。即自所悟處。次句。既緣其境。必起通化。前文略耳。

二廣果天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至)說法斷疑解脫門。

普觀等者。此應根授法。明於不知根說法。無果障中得解脫也。斷疑生信。說法果故。謂觀機識病。稱根說法。藥病無謬故。疑除疾愈。

淨莊嚴海天王得隨憶念令見佛解脫門。

隨憶念言。略有二意。一隨念何佛。如名應之。二隨念有淺深。令見佛有麤妙。此於現身。得解脫也。

最勝慧光明天王(至)無所依莊嚴身解脫門。

法性平等者。唯一味也。無所依者。離能所也。莊嚴身者。證真莊嚴。即非莊嚴故。雖現世間。還如法性。不依諸有。此於有依。得解脫也。

自在智慧幢天王(至)安立不思議莊嚴海解脫門。

知世間法者。謂眾生世間。心法各異。知已隨宜。現通說法。故云安立。一念速安。非人天外道所能思議以此莊嚴如來教海。此於安立教法遲鈍障。得解脫也。

樂寂天王(至)不思議佛剎無障礙解脫門。

一毛等者。約偈不思議解脫力也。無礙有二義。一唯就所現。則毛中多剎。自互無礙。二雙就能所。一毛不大。而多剎不小。一多大小。皆無礙也。又由無大小相故。此於取著障。得解脫。

普智眼天王得入普門觀察法界解脫門。

一門攝一切門。名為普門。隨一一門。各全收法界故。於其中。觀察法界深智契達。故名為入。此於隨相中。得解脫。

樂施慧天王(至)出現無邊劫常現前解脫門。

眾生無邊。根器各異。應形說法。種種不同。既根熟不休故。窮劫長現。此於異苦不化生障。得解脫。

善種慧光明天王(至)入不思議法解脫門。

謂觀事入理。理超情表。云不思議。此於諸業報。得解脫。

無垢寂靜光天王得示一切眾生出要法解脫門。

法門無邊。出者為要根器萬品。故出要難思。此於著相。得解脫。

廣大清淨光天王(至)應化眾生令入佛法解脫門。

種種方便。但隨所應。終成種智。名入佛法。以大悲出現。皆等雨故。此於不欲利生。得解脫。上云出要令離妄苦。今云入法令得真樂也。

二偈頌讚佛。

爾時可愛樂法光明幢天王(至)而說頌言。

觀己眾內三類天者。上五淨居非所被故。十偈次第。一如長行。

諸佛境界不思議(至)廣大意樂無窮盡。

前二句。即所疑境界。境界之言。通分齊所觀。普令者。觀根為說故。生信解者。斷疑也。信佛大用。分齊難測故。斷佛上疑。生其正解。信佛所觀之境。則斷法上疑。亦生正解。謂如有疑云。為存因果。非真空耶。為是空故無因果耶。今明秪由真空。能立因果。因果立故。乃是真空也。第四句。釋一切之言。佛。以利生為意樂故。既該一切。故廣大無盡。

若有眾生堪受法(至)嚴海天王如是見。

初句即憶念。次二句令見佛。

一切法性無所依(至)此義勝智能觀察。

初句。即法性平等無依。次二句。即莊嚴身。謂如法性為嚴。故無依處。

隨諸眾生心所欲(至)此智幢王解脫海。

初句。即了一切世間。次二句即一念安立不思議莊嚴海。

過去所有諸國土(至)愛樂寂靜能宣說。

初二句。即毛孔現剎。上云不思議佛剎。但以橫多。今云過去。乃豎窮前際。皆示現者。如鏡現像。次一句。是無障礙。令應度者見。即佛神通。依佛鏡智而觀。乃法性恒爾。

一切法門無盡海(至)智眼能明此方便。

初二句。即普門。次句。即法界。末句。義兼於入。

十方所有諸國土(至)愛樂慧旋之境界。

初二句。即為一切眾生。種種出現。次句。即無邊劫常現前。謂約機隱顯。佛無去來。故常現也。

佛觀世法如光影(至)善種思惟能見此。

初句。即觀一切世間也。次二句。即入不思議法也。若約理論。深是深非甚。今不壞事而即理。故曰甚深。全攬理以成事。名為幽奧處。兼上二法。常寂然。釋上義也。以諸法即寂故。不可以理事思也。

佛善了知諸境界(至)此寂靜天能悟入。

初二句。示一切眾生。次句顯出要法。

世尊恒以大慈悲(至)清淨光天能演說。

初二句。即觀應化眾生。次句令入佛法。

三明三禪天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清淨慧名稱天王(至)解脫道方便解脫門。

即寂普現。名為方便。說即是道。由說入佛解脫海故。此於體用有礙。得解脫也。又方便言。亦通入解脫之方便也。

最勝見天王(至)如光影普示現解脫門。

隨一切等者。謂不能普現得解脫也。光影之言。略有二釋。一謂因光發影。影但似質而不似光。依智現形。形隨眾樂。不隨自智。隨樂。即應名普示現。二水中之月。亦名光影。謂佛月不來。影現心水。影多似月。少似於水。謂水動則流光蕩瀁。水濁則似晦魄臨池。若止而且。清則圓璧皎皎。此亦隨自他意也。此就天王且隨天眾所樂。偈就佛無不應也。

寂靜德天王得普嚴淨一切佛境界大方便解脫門。

佛境界有二。一如如法性。是佛證境。二十方國土。是佛化境。嚴淨亦二。離相息妄。則嚴如境。萬行迴向。則嚴化境。此二無礙。大方便也。此於無巧莊嚴。得解脫也。

須彌音天王得隨諸眾生永流轉生死海解脫門。

謂大悲深厚故。隨入生死。眾生無邊故。永流轉而示導也。此於無大悲捨眾生障。得解脫也。

淨念眼天王得憶念如來調伏眾生行解脫門。

佛調眾生。或折或攝。或兼二行。雖悲願多門。皆令趣無上道。若憶念此。居然受化。不滯於權。此於勝所緣有忘念障。得解脫。

可愛樂普照天王得普門陀羅尼海所流出解脫門。

佛以稱法性之總持。包攝一切總持。故云普門。復能流演無盡。故得稱海。此於聞思有妄失障。得解脫也。

世間自在主天王得能令眾生值佛生信藏解脫門。

謂佛出難值。引之令值。信心難生。勸之令生。信含眾德。所以名藏。下經云。信為寶藏第一財故。此於嫉妬邪見障。得解脫也。

光燄自在天王(至)聞法信喜而出離解脫門。

上令信佛。此令信法。仰依即信。領解便喜。信可趣入。喜則奉行。因得解脫。名而出離。此於迷覆眾生障出離道。得解脫。

樂思惟法變化天王(至)如虗空無邊無盡解脫門。

謂眾生界。法界。調伏界。虗空界。皆無邊無盡。菩薩悲智。以方便界。開示法界。行調伏界。等虗空界。於有限礙障。得解脫故。

變化幢天王得觀眾生無量煩惱普悲智解脫門。

由悲故憐愍。由智故觀察。觀察煩惱。知病行已。化而度之。此於無悲無方便障。得解脫也。

二偈頌讚佛。

爾時清淨慧名稱天王(至)而說頌言。

十一頌。初十次第如前長行。依梵本列名中。此長行闕第十一天。彼名星宿音妙莊嚴天王。下言妙音者。略而未迴。

了知法性無礙者(至)令眾同歸解脫海。

初二句。是了達方便依法性而現故。後二句。說即是道。說不思議解脫。令眾同歸。

如來處世無所依(至)此勝見王所入門。

初二句。明光影普現。無依故如影。第三句。成上二義。以無生故。如影無依。略不明隨天所樂。

無量劫海修方便(至)寂靜德天之所悟。

初句標方便無量劫修。兼顯大義。次二句。正明方便嚴佛境界。

眾生愚癡所覆障(至)此須彌音之解脫。

初二句。即眾生永流轉。謂無明所盲。覆本淨心。造業受身。故恒居生死。次句。即隨而示之。

諸佛所行無上道(至)淨眼諦觀能悉了。

總相頌佛調生行。初句高。次句深。後句廣。

如來恒以總持門(至)普照天王此能入。

初二句。即普門陀羅尼。次句。即所流出。示教者。示其善惡。教使修行。稱性無偏故。偏而無盡。

如來出世甚難值(至)此自在天之所得。

初二句值佛。次句生信藏。不信即佛難值。正信唯佛能生。既值佛生信。反覆相成。今之一遇。何得不信。

佛說法性皆無性(至)光燄天王能善了。

初二句。即所聞之法。以無性為法之真性。次句。即令眾生信喜出離淨。則出不信濁。成無漏故。

三世如來功德滿(至)如是樂法能開演。

初句。能調伏人。前因此果耳。化眾生界。即調伏行。無邊無盡。為不思議。思惟悅生。是名為入。

眾生沒在煩惱海(至)此化幢王所觀境。

初二句。即眾生無量煩惱。謂利鈍二使。愛見羅剎。皆甚可怖也。次句。以悲愍之。以智令離。

如來恒於大光明(至)此妙音天所入門。

既闕長行。對名略顯。初二句。星宿莊嚴義也。謂佛光流於法界。粲若星羅。次句。即妙音莊嚴。化眾生事。不出三輪。上云妙音。舉一立稱耳。若長行立名。應云得於光現佛輪攝化解脫門。

四二禪天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可愛樂光明天王(至)銷滅世間苦解脫門。

二義。一內證真樂。經論共說樂有五種。謂一因。二果。三苦對除。四斷受。五無惱害。無惱害樂。更有四種。謂出家遠離樂。禪定適悅樂。菩提覺法樂。涅槃寂靜樂。今當第四。若通取受字。兼禪定菩提。則含因果。言恒受者。以無所受。受諸受故。若待境界。即非恒也。二而能降下。外建大義。降神現相。除苦因果。此於涅槃體用障。得解脫門。

清淨妙光天王(至)一切眾生喜樂藏解脫門。

謂無緣大悲。與性海相應。拔世憂患故。出生喜樂。無盡名藏。此於惱害心。得解脫。

自在音天王(至)一切眾生福德力解脫門。

修福德因。感依正果。福之力也。雖多人多劫所感。念劫融之頓現。此於時劫。得解脫也。

最勝念智天王(至)皆悉如虗空清淨解脫門。

謂以佛力不動。成住壞三。皆如空劫。常清淨也。此於遷變。得解脫也。

可愛樂淨妙音天王(至)一切聖人法解脫門。

謂信樂佛菩薩法。敬奉修行。則於二障。得解脫也。

善思惟音天王(至)一切地義及方便解脫門。

地謂地智。義謂清淨。即離念超心地也。方便者。教導及入地之由。入住出等也。以無盡辨。演無盡法。故能經劫。

演莊嚴音天王(至)大供養方便解脫門。

通有二義。一現多身與多供。供於多佛。皆稱真故。名大方便。即長行意。二一念八相。徧法界故。名大方便。即偈中意。於上自在。名為解脫。

甚深光音天王得觀察無盡神通智慧海解脫門。

於定慧障。得解脫也。

廣大名稱天王(至)出現世間方便力解脫門。

果滿應機。此於現身化生無堪任性。得解脫。

最勝淨光天王(至)發生深信愛樂藏解脫門。

見佛大願雲。愛樂隨學。此於自輕障。得解脫。

二偈頌讚佛。

爾時可愛樂光明天王(至)而說頌言。

我念如來昔所行(至)以佛威神令悉見。

前三句。明寂靜樂。通舉因樂。以顯果樂。後句。降現之用。

佛身無相離眾垢(至)此是妙光之解脫。

初句。即所相應海。次句。即能應大悲。大悲荷物。故名為地。次句即生喜藏。憂除故喜。患除故樂。

佛法廣大無涯際(至)自在音天解脫力。

初句能現。次二所現。

佛神通力無與等(至)勝念解脫之方便。

初二句。即普使成住等。次句如虗空清淨。以三災彌綸而淨土不毀故。然三四二偈。似有前却。且順文釋耳。

如諸剎海微塵數(至)此妙音天法門用。

初二句。咸敬奉是愛樂。餘是聖人。次一句。即上法及信受也。

佛於無量大劫海(至)善思音天知此義。

初句。經劫住。次二句。即地義方便。無邊。是一切也。

如來神變無量門(至)此莊嚴音之解脫。

通頌八相普周。略無供養。

威力所持能演說(至)此光音天解脫門。

初句。是前智慧。次句神通。次句無盡及海。以隨根令淨。是深廣故。

如來智慧無邊際(至)廣大名天悟斯道。

初二句。即德海滿足。次句。出現世間。

佛昔修習菩提行(至)最勝光聞大歡喜。

三句。通明前昔誓願力。第四結中。便顯深信愛樂藏。以文云大歡喜故。

五初禪天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尸棄梵王(至)所行清淨無染著解脫門。

大用應機故。普徧說法。用而常寂故。行淨無染。得心無行故行淨。了境無相故無染。

慧光梵王得使一切眾生入禪住解脫門。

佛為定境。住定則所見深故。

善思慧光明梵王得普入一切不思議法解脫門。

法海難量。名不思議。一言演盡。名為普入。

普雲音梵王得入諸佛一切音聲海解脫門。

圓音隨類。名音聲海。要無分別。方入佛聲。

觀世言音自在梵王(至)教化一切眾生方便解脫門。

化生。即是趣菩提行故。以宿住智明記。

寂靜光明眼梵王(至)業報相各差別解脫門。

眾生報異。隨業有差。佛示現受。令生正信。

普光明梵王(至)品類差別皆現前調伏解脫門。

於法自在。方能隨類調生。

變化音梵王(至)清淨相寂滅行境界解脫門。

佛身無相等。法性之清淨。現而同化。為寂滅之行矣。

光耀眼梵王(至)無依止常勤出現解脫門。

不著諸有。故能常現。三業無邊。更無可依。

悅意海音梵王得常思惟觀察無盡法解脫門。

觀性無相。猶如虗空。何有可盡。察用隨宜。如擊水文。隨擊隨生。復何可盡。

二偈頌讚佛。

爾時尸棄大梵王承佛威力(至)而說頌言。

上首觀眾。開成四天。合即梵身即眾。亦有經云。梵眾梵身梵輔梵眷屬。身即是眾。輔即眷屬。

佛身清淨常寂滅(至)譬如空雲如是見。

初句。法身普徧道場。次句。知光說法。次句。行淨無染境相。知行既亡。則大用影像亦寂。後句。通以喻。顯。雲不離空。空不礙雲。以況寂用。

佛身如是定境界(至)此慧光王之所悟。

初二句。入禪之境。如來法身。即是心性。若能觀之。為上定故。次句。示入方便雖多。同入一寂。

佛剎微塵法門海(至)善思慧光之解脫。

初句。即不思議法。次二句。明普入義。以一言說盡故。一言說盡之辨。劫海亦不能窮。顯法無盡也。約能包。則一言說盡。約能久。則劫海莫窮。然一言但說剎塵。未是無盡。設欲一言盡者。則二三兩句相違。一言說盡。劫海更何所演。而得無窮。更有所演。前則不盡。又不可重說。若欲通者。總望則可說盡。隱映重重。則不可盡。如擊水文。小擊大擊徧擊。各隨文生。盡未來際擊。盡未來文生。為難思法也。

諸佛圓音等世間(至)普音梵天如是悟。

圓音之義。文略有三義。一廣無邊。二別詮表。三無分別。如次三句。餘如出現品辨。

三世所有諸如來(至)自在音天之解脫。

初二句。即教化眾生方便行。三世諸佛。皆以利他為向菩提。自清淨業故。次句。前就梵王。故云憶念。今據如來。故身現耳。一毛尚現。何況全身。

一切眾生業差別(至)寂靜光天能悟入。

初句業相差別。次句報相差別。次句現同世間。

無量法門皆自在(至)此是普光之境界。

前二句。即隨類調生。調法自在故。能隨類廣徧。次句顯明前義。無思成事故。

佛身如空不可盡(至)變化音王悟斯道。

初二句。明佛體性。即前清淨寂滅不可盡。下略顯四義如空。次句。佛用應現為行。故皆如化。不失寂滅。

如來身相無有邊(至)光耀天王入此門。

初二句。所現無有邊。次句。勤觀無依著。

法王安處妙法宮(至)此海音王之解脫。

初二句。常思大用無盡。謂安住大悲宮。能現大事故。次句。常觀法體無盡。

二欲界諸天七。初他化天王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自在天王(至)無量眾生自在藏解脫門。

謂現眾生前。自在調伏。使其成熟。化法無盡。故名為藏。

善目主天王(至)樂令入聖境界樂解脫門。

觀世樂相皆苦。故應捨。觀世樂性。即入聖樂。

妙寶幢冠天王(至)種種欲解令起行解脫門。

隨樂斷疑。令起正行。

勇猛慧天王得普攝為一切眾生所說義解脫門。

一音普攝諸義。徧於時處。為物而說。

妙音句天王(至)增進自所行解脫門。

倣佛修慈。

妙光幢天王(至)摧滅一切憍慢幢解脫門。

大悲十力。摧彼高慢。而無摧心。故云示現。

寂靜境天王得調伏一切世間瞋害心解脫門。

以智慧光。照諸世間。令離三毒之闇。則無惡趣之果。瞋癡障重故。與偈互陳。

妙輪莊嚴幢天王(至)佛隨憶念悉來赴解脫門。

念佛三昧純熟故。隨念何佛。即能得見。如休捨解脫等。

華光慧天王得隨眾生心念普現成正覺解脫門。

應念現成。

因陀羅妙光天王(至)大威力自在法解脫門。

寂用自在。現世調生。總名威力。

二偈頌讚佛。

爾時自在天王承佛威力(至)而說頌言。

佛身周徧等法界(至)於法自在能開悟。

初句體徧。次句用周。故能現前。次句教藏能成。後句所成自在。開於法藏。悟深法門。即成熟也。

世間所有種種樂(至)妙眼天王觀見此。

初二句二樂。次句令入。

如來出現徧十方(至)勇猛慧天之解脫。

三四可知。

世間所有廣大慈(至)此妙音天之所得。

三句共顯如來大慈。初二句。舉劣顯勝。次句以喻正顯。謂世慈有相。若須彌之高。大海之廣。終可傾盡。佛慈稱性。若芥子之空。投刃之地。即不可盡。又如空。有普覆常攝。廣容無礙。難壞無盡。略舉一無盡耳。

一切眾生慢高山(至)此妙輪幢之解脫。

文並可知。

如來自在不可量(至)此解脫門華慧入。

初二句。明佛體普徧。無成不成。次句隨眾生心。現成正覺。

無量無邊大劫海(至)此主光天之所悟。

普現十方。即普入一切世間。餘皆威力自在。

二化樂天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善化天王得開示一切業變化他解脫門。

為物開示諸行如化。化雖體虗。而有作用。為力業。又從緣無性。而報不亡。

寂靜音光明天王得捨離一切攀緣解脫門。

攀取緣慮。是惑病之本。若心境無得。則捨攀緣。

變化力光明天王(至)令智慧圓滿解脫門。

闇滅智生。如月盈缺。

莊嚴主天王得示現無邊悅意聲解脫門。

梵聲微妙。故云悅意。應徧十方。故云無邊。

念光天王得了知一切佛無盡福德相解脫門。

此義三義。一福德之相。有十蓮華藏世界微塵數故無有盡。二謂清淨慈門等無限。因所生故。一一因果。皆稱真故。一一即無有盡。皆同虗空。三大慈悲行。是福德相。使盲聾視聽等。皆慈善根力故。涅槃經中。有聞讚佛為大福德。怒云。生經七日。母便命終。豈謂大福德相。讚者云。年志俱盛。而不卒暴。打之不瞋。罵之不報。是故我言大福德相。怒者聞而心伏。故慈為無盡福相。然與前義相成。

最上雲音天王(至)過去一切劫成壞次第解脫門。

三達圓智。了三世劫。此就天王。且言宿住耳。

勝光天王得開悟一切眾智解脫門。

此門闕偈。上下文中。屢有開悟。即同法華開示悟入。以開攝示。以悟攝入。謂開示約能化。悟入約所化。彼論云。開者無上義。謂除一切智智。更無餘事。即雙開菩提涅槃。謂以知見之性。為涅槃。知見之相。為菩提。眾生本有。障翳不現。佛為開除。則本智顯故。示者。同義。三乘同法身故。悟者。不知義。不知唯一實事故。今令知成報身菩提故。入者。令證不退轉地故。即是因義。為證初地已上。為菩提涅槃因故。廣如彼釋。

妙髻天王得舒光疾滿十方虗空界解脫門。

稱性之光。有何難徧。

喜慧天王得一切所作無能壞精進力解脫門。

謂契理具修。長劫無倦故。眾魔外道。所不能摧。

華光髻天王得知一切眾生業所受報解脫門。

善惡等殊。苦樂等異。皆知性相。

普見十方天王(至)眾生形類差別解脫門。

無邊品類。一毛頓現。更無來去。尤顯難思。

二偈頌讚佛。

爾時善化天王承佛威力(至)而說頌言。

脫於第七。唯有十偈。

世間業性不思議(至)一切眾生差別業。

初句總。次句開示。後二句顯如化力。差別業者。果不亡故。

種種觀佛無所有(至)此法寂音之所見。

初句所攀緣。後二無得。然緣境有二。一真。二妄。真佛有緣亦成妄惑。況於妄耶。種種觀者。五求不得故。謂佛有耶。常見為惑。謂佛無耶。耶見深厚。四句百非。所不能加。故無所有。非唯一佛。十方亦然。應化示現。非真實故。求實無得。即見真身。真即無緣。佛尚應捨。何況餘境。

佛於劫海修諸行(至)入此解脫莊嚴主。

三四可知。

世間所有眾福力(至)此念光天所觀見。

初二句。福德相。次句。無盡相。相好經云。盡人中福。不及一天。乃至云盡世間。不及如來一相等。

三世所有無量劫(至)最上雲音所了知。

約天之智普知。約佛一毛能現。

十方虗空可知量(至)妙髻天王已能悟。

初二句。明毛孔過空。謂靈智證理。非如虗空。真理超事。故亦非比。無限理智。不可分析。隨其少分。則融攝重重。故一毛之量。便越虗空。次句別示越相。謂毛孔不大而無涯。即廣陋無礙故。杜絕思議之境。前即光外展。今即一毛內廣。文綺互耳。一毛本自徧空。十方豈得難滿。

佛於曩世無量劫(至)喜慧能知此法門。

初句長時修。次句無餘修。次句無間修。具此三修故。進力難壞。而言廣大波羅蜜者。至第五經釋。

業性因緣不可思(至)此是華光之入處。

初句。總顯業之性相。即緣生果報之不亡。便是無性之非有。故不可有無思也。次句。佛如是說。天如是知。次句。以法性示業性。

汝應觀佛一毛孔(至)此普見王之所了。

初二句。小一現大多。為一難思。次句。現時不來。不現不去。又難思也。

同类推荐
  • 寄修睦上人

    寄修睦上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藏正教血盆经

    大藏正教血盆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Life and Letters of Robert Browning

    Life and Letters of Robert Browning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强国

    强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游称心寺

    游称心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职场疲劳一扫光

    本书是医学博士朱晓平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职场疲劳的经典老偏方。偏方来源: 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本书的撰写原则: 既见效,又安全,既管用,又省钱。
  • 岳阳风土记

    岳阳风土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爱玲传:失望是一种幸福

    张爱玲传:失望是一种幸福

    本书用优美的文字、诗意的叙述讲述了张爱玲的生平事迹,从年少时的恐怖遭遇到成年后与胡兰成的爱情,再到五光十色的成名经历,最后是令人哀叹的孤独晚年,带领读者走进张爱玲的世界,见证属于她的传奇。带领我们走进张爱玲的世界,见证属于她的传奇。
  • 王子与巫女

    王子与巫女

    离开王城之前,他还是个被保护得很好的、善良的沙雕王子,回到王城后,他脸上的微笑就像是工匠雕琢好的一样,美丽优雅,也固若金汤。如果曾经的小王子喜欢温柔恬静的公主,那现在,他要去迎娶神的女儿,用他千疮百孔,却是唯一尚且温热的一颗心,去找他爱的女孩。
  • 浣溪铃

    浣溪铃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世间有一地,称之花翎,此地赋灵,宛如仙府。多年前,有一女子,名为肖如颜,育有二女,长女字瑾,幼女字玲。游历四方,占此地为室,广收门众,称其花翎宫。花翎之人皆着素练宽衣,额间红雪。秋分袭来,霓裳乱,银桥无人,吹彻繁花,银铃声响。及至今日,“花翎宫”、“南屿阁”、“夜幽谭”、“巫溪岛”最负盛誉,其门下弟子人数众多,四大门派由此而立。世人传说,在地脉雪山深处,生长着一种奇物,名唤九穗禾。九穗禾一茎九穗,茎刺拥有剧毒,除穗叶不可解。穗叶食之,可灵力鼎赫,拥有仙身。世间之人趋之如鹜,但遍寻无迹。故事就是从九穗禾重现世间开始的…… 她是肖玲时,他化名旭尧…… 她化名榕冰时,她是岑溪…… 无奈成为这天选之人,她又该如何抉择? 背叛、欺骗……终有一日,凡此种种,皆会以血水浣尽……
  • 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艺术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要你会说话,就有可能拥有一副人见人爱的好口才。只要肯下工夫练习,学习他人的方法,吸收他人的经验,并在实践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经验,那么你可以成为演说家、口才大师、说话高手。《时光文库:说话的艺术》站在现实的角度,将目光投注在日常生活中,以采撷鲜活的理论和事例,提炼出浅显易懂的说话方法。针对不同的交际对象、不同的环境及不同的场合,为大家展示相关的说话技巧,提升大家的说话能力。全书语言精妙,文字洗练,告诉大家如何修炼说话能力、怎样提高说话水平、掌握说话技巧,堪称一副智慧的锦囊。
  • 不死者传说

    不死者传说

    将臣从出生就是开着无敌挂的大佬,但是在自己三万五千年的人生中却活成了一个loser,挚爱之人嫁做他人妻,喜欢捣蛋被囚无数年,好不容易用自己无限的寿命将其他大佬都耗死,想着随便找个异界开始自己龙傲天的一生。结果穿越的姿势犹如高空坠落脸贴地一般,竟然转生到一个小僵尸身上,不仅没了龙傲天的实力,还有一个没事就喜欢胖揍自己的爷爷.......
  • 东风不与

    东风不与

    过了清明节,上班的第一天早上,我前脚刚要进办公室,柳叶红后脚就跟来了。我没看到柳叶红,我看到一株葱郁的绿枝挂在门上,裹着春风在门前肆意搔弄。我跳着将绿枝往门边挪了挪。我将绿叶挪到了门外,柳叶红在我身后说,春风又绿破门槛了。说完就笑了。我转过身,见柳叶红笑吟吟的,想必是为得了这句改装诗句在窃喜呢。我也笑,说咱这破门槛,不是被春风绿了,是被霉菌绿了。我又说,莫不是柳书记一大早给我们送春风来了?柳叶红说没错,你没看我满面春风吗?又伸头望了望办公室,社区几个人都来了,还有两个办养老证明的居民。兰云、傅红在擦窗户,没瞅见柳叶红。
  • 他的吻灼人

    他的吻灼人

    乔麦曾递给言琰一瓶水,若干年后,言琰回赠的是一枚婚戒。这,算不算滴水之恩当以身相许“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到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