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65400000025

第25章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

初來意者。上約化益盡一切時。今明菩薩徧一切處。故次來也。故僧祇中。明法界毛端之處。皆有多多普賢。此則據實而談。今約機緣所宜。指有方所。使物欣厭翹心有歸。若知能住菩薩毛含剎海所住之處。塵納無邊。則未有一方非菩薩住。亦遠答前壽量海問。菩薩隨機。住壽異故。昔將此品。遠答第二會初問意。十句非唯義意不同。抑亦文不相次。

二釋名者。菩薩大悲。隨機住處。能住非一。故名曰諸。諸菩薩之住處。故以為名。

三宗趣者。隨機應感。方所為宗。使物歸憑。及悟無方。以為其趣。

次正釋文。分二。初集經者敘。

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

亦心王說者。隨所統王。皆自在故。亦表心隨智。住無障礙故。

二正說住處。有二十二處。前十依八方山海。以上下二方非凡能至。故不明之。山海包藏。仁智棲止。表大智高深故。能止能照故。後十二處城邑雜居。曲盡物機。表大悲無遺故。則知菩薩無不在矣。今初第六是海中之山。第十海中之窟。餘皆是山。文十。初仙人山。

佛子東方有處名仙人山(至)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仙人山者。相傳是東海蓬萊山。若爾則亦兼海。

二勝峯山。

南方有處名勝峯山(至)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勝峯。即德雲所住。晉本名樓閣山。即婆施羅所住。

三金剛燄山。

西方有處名金剛燄山(至)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金剛燄。在西海之濱。

四香積山。

北方有處名香積山(至)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香積山。昔云應。是雪北香山。

五清涼山。

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至)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清涼山。即代州鴈門郡五臺山也。於中現有清涼寺。以歲積堅冰。夏仍飛雪。曾無炎暑。故曰清涼。五峯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表我大聖五智已圓。五眼已淨。總五部之真祕。洞五陰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頂分五方之髻。運五乘之要。清五濁之災矣。然但云東北方者。其言猶漫。按寶藏陀羅尼經云。我滅度後。於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有山。號為五頂。文殊師利童子游行居住。為諸菩薩眾。於中說法。及與無量無數藥叉羅剎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供養恭敬。斯言審矣。

其山靈迹備諸傳記。

余幼尋茲典。每至斯文。皆掩卷長歎。遂不遠萬里。委命棲託。聖境相誘。十載于茲。其感應昭著。盈于耳目。及夫夏景。勝事尤多。歷歷龍宮。夜開千月。纖纖細草。朝間百華。或萬聖羅空。或五雲凝岫。圓光映乎山翠。瑞鳥翥于煙霄。唯聞大聖之名。無復人間之慮。入聖境者。接武革凡心者。架肩相視。互謂非凡。觸目皆為佛事。其山勢寺宇。難以盡言。自大師晦迹於西天。妙德揚輝於東夏。雖法身長在而雞山。空掩於荒榛。應現有方。鷲嶺得名於茲土。神僧顯彰於靈境。宣公上稟於諸天。漢明肇啟於崇基。魏帝中孚於至化。北齊數州以傾俸。有唐九帝之迴光。五天殉命。以奔風八表。亡軀而競託。其有居神州。而一生不到。亦奚異舍衛三億之徒哉。願皆修敬。

六金剛山。

海中有處名金剛山(至)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金剛山。謂東海近東。有山名之為金剛。雖非全體是金。而上下四周。乃至山間流水砂中。皆悉有金遠望即謂全體是金。又海東人自古相傳。此山往往有聖人出現。然晉本此處當其第九。以與第十莊嚴窟。俱在海中故。而今居此者。意是八方之內。東北方攝故。若不然者。何以正說八方。忽然語海。又晉本海中有二住處。一名枳怛那。現有菩薩。名曇無竭。有萬二千菩薩眷屬。言枳怛者。具云昵枳多。此云踊出。金剛語體。踊出語狀。曇無竭者。此云法生。亦云法勇。亦云法尚。今言法起。與生勇義同。即常啼之友也。菩薩眷屬。十倍今經。或前譯之誤。

七支提山。

東南方有處名支提山(至)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支提山者。此云生淨信之所。有舍利者為塔。無舍利曰支提。或山形似塔。或彼有支提。故以為名。昔云既指清涼為東北。則東南影響吳越。然吳越靈山雖眾。取其形似者。天台之南。赤城山也。直聳雲際。赩若霞起。巖樹相映。分成數重。其間有白道猷之遺蹤。或即當之矣。然劒川有三學。山中有歡喜王菩薩。屢持燈而出。名雖不同。而天竺望之。即是東南。亦有見其持寶冠者。則密示其名也。希後賢以審之。

八光明山。

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至)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光明山。昔云應。是與補怛洛迦山相連。以晉譯觀音住山為光明。今文非觀音住處。而云光明。故言連也。

九香風山。

西北方有處名香風山(至)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香風山。疑是香山西畔。

十莊嚴窟。

大海之中復有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對上第六海中。故云復有。晉本云。二名功德莊嚴窟。

後十二處城邑雜居。初毗舍離。

毗舍離南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毗舍離者。即毗耶離。此云廣嚴城。亦曰廣博。即是中印度淨名所居之城。言南者。按西域記第七云。此城南十四五里有塔。是七百賢聖重結集處。更南八九十里。有僧伽藍。其側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迹之處。應是其所。晉本第二。更有一處。名巴連弗邑。有處名金燈僧伽藍。昔云具言波吒補怛囉。此云黃華子。即黃華女之子。創居此處。亦中天摩伽陀國。具如西域記第八。今經闕此一處。

二摩度羅城。

摩度羅城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云摩度羅者。亦曰摩偷羅。此云孔雀。亦云密蓋。並是古世因事為名。亦中印度言滿足窟者。彼國有舍利弗等塔及文殊師利塔。於王城西五六里。有山寺。是烏波毱多所造寺。北有巖中。間有石窟。是毱多度人安籌之所。具如西域記第四說。安籌雖是後事。多是安聖窟中。

三俱珍那。

俱珍那城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俱珍那者。具云俱陳那耶。俱珍姓也。此云大盆那耶法律也。謂池形如大盆。往昔有仙。於側修法。律後人以此為姓。因為城名。

四清淨彼岸。

清淨彼岸城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清淨彼岸城。是南印度。目真此云解脫。即龍之名。隣陀云處。即龍所居處。

五摩蘭陀國。

摩蘭陀國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摩蘭陀國。未詳所在。晉經無國。但云風地。謂有風孔處。即龍所居。

六甘菩遮國。

甘菩遮國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甘菩遮國。正云紺蒲。即是果名。其果赤白圓滿。乍似此方林檎。而復三約橫文。此國多端正女人。頸似紺蒲。三約文成以女名。國出生慈者。大集經中但名慈窟。

七震旦國。

震旦國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震旦國。即此大唐。亦云真丹。或云支那。皆梵音。楚夏此云多思惟。以情慮多端故。前為成八方故。清涼直云東北。今在諸國之類故舉國。名那羅延者。此云堅固。昔云即青州界有東牢山。現有古佛聖迹。此應是也。然牢山乃是登州。亦青州分野。其山靈迹亦多。然今之到此山者。在蔚州界。靈迹顯著。不減清涼時人稱謂普賢所居。往往有覩。彼亦有五臺。南臺有窟。難究其底。時稱那羅延窟。或即是此。

八疏勒國。

疏勒國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疏勒國。具云佉路數怛勒。是彼國山名。因山立號或翻為惡性。因國人以立名。然牛頭山在今于闐國。此云地乳。佛滅百年方立此國。具如西域記。以集經之時未開。尚屬疏勒故耳。晉本但云邊國故。或指江表牛頭。今譯既明。定非此也。

九迦葉彌羅。

迦葉彌羅國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迦葉彌羅。晉譯為罽賓。此翻為阿誰入即末田地乞地之所。略如音義。廣出西域記第三。

十增長歡喜城。

增長歡喜城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增長歡喜城。古釋云即南印度。尊者窟者。即上座部所居之所。

十一菴浮棃摩。

菴浮棃摩國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菴浮棃摩。此云無垢。即是果名。此國豐而且勝。故以為名。在中印度境。

十二乾陀羅國。

乾陀羅國有一住處(至)諸菩薩眾於中止住。

乾陀羅國。此云持地。多得道果者。護持不為他國侵害故。或云香徧。徧國香草。先發生故。苫婆羅者。是香華樹名。與初品苫末羅。梵言輕重耳。徧窟側近。多生此故。相傳云。是佛留影之所。具如西域記及大集月藏。分第十。此品之終。都無結束。或是經來不盡。閻浮既爾。餘界異類界等可以倣之。法界身雲則無在無不在矣。

自下入第四十六卷經。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

初明來意。先通後別。通則此下五品為答第二會初如來地等十句問故。古德但有三品答前。謂前明修生之因。今辨修生之果。因圓果滿。故次來也。若答前問。何以重請。由因果隔絕。念法希聞。因德尚深。果必玄妙。故念請耳。別明此品。則前品因終。此品果始。故次來也。

二釋名者。如來果法迴超言慮。故以為名。斯即佛之不思議法也。

三宗趣。先總後別。總明說佛果德體用。心言罔及。而為其宗。令諸物情。亡言絕想。速滿為趣。別就宗中。三門分別。一通辨佛德。若說百四十不共佛法。通於權小。若五法攝大覺性。猶通於權。若言唯一味實德者。約理頓說。若言具足無盡德者。是此所明。故後文中。初標十問。答具多門。類通十方。一一無盡。二別顯義相。諸佛功德不出二種。一者修生。二者本有。初謂信等本無今有。後謂真如具性功德。此二無礙。應成四句。一唯修生。二唯本有。以性相區分故。三本有修生。謂如來藏。待彼了因本隱今顯故。四修生。本有無分別智。冥符理故。若權教所明二德。不雜法報四句亦有差殊。依此經宗。雖有四義。而無四事。本有如真金。修生如嚴具。然由嚴具。方顯金德。嚴具無體。全攬金成故。唯金不礙嚴具。唯法身而不礙報化。唯嚴具亦然。既互全收。故十身無礙。八相該於法界。丈六徧於十方。諸根毛孔各無限量。亦不礙量。量與無量。無有障礙。三顯不思議之義。泛明有四。一理妙難測。二事廣難知。三行深越世。四果用超情。今文通四。正辨後一。就後一中。復開為四。一何者不思議。略辨十種。一智超世表。二悲越常情。三無思成事。四同染恒淨。五所作祕密。六業用廣大。七多少即入。八分圓自在。九依正無礙。十理事一味。文並具之。恐繁不引。

二於何不思議。此有四位。一過世間。二越權小。三超因位。四顯法體。三云何不思議亦有四種。謂非聞思修及報智境。四何用不思議亦有四種。謂令信向故。起行求故。隨分證故。圓滿得故。前三是宗。唯取第四。何用為越。即此宗趣可以釋名。

次正釋文。五品分二。初之一品總明佛德。後之四品別顯佛德。古德將後二品。為平等因果。此但三品。今依賢首初品。總顯佛德體用。次品別顯勝德之相。後品別明勝德益用。又初品明德。次品明相。後品明好。今初分四。初請分二。初明請人。

爾時大會中有諸菩薩作是念。

二正顯所念。

諸佛國土云何不思議(至)諸佛解脫云何不思議。

十法皆云不思議者。即前果用超情離於說相。故此十句義並多含。皆通真應。不得一向就應而辨。然此十問攝前普光。後二十句所成果。問謂身攝六根。智攝佛境佛地及最勝三問。自在攝五。一神力。曰神通。三十力。四無畏。五三昧。此並前開此合。前境界中。開出國土所化所依之境故。前所行中。開出出現本願種性。種性即是悲智之行。本願唯就因辨行故。出現是佛普賢行故。出現與行。互有寬陿。下出現品。行是其一。故前之無礙。此開解脫。作用無礙。名解脫故。所以開合者。顯義無方故。名多同者。顯不異故。音聲即辨才。雖無開合名有寬陿。義旨大同。此十義相。第二會中。已曾解釋。至下說分文中重明。

二加分三。初加因。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

神知機故。

二顯加相。

則以神力加持。

三業加故。上句為總。下三句別。

智慧攝受光明照耀威勢充滿。

謂意語身以光照者。即教光故。

三加所為。

令青蓮華藏菩薩。

為具說德故。文有八句。

住佛無畏。

外制無畏。

入佛法界。

內證深寂。此意業勝。

獲佛威德。

威德內充。

神通自在。

神用外徹。此身業勝。

得佛無礙。

具四無礙。是語業勝。

廣大觀察。

徧觀機教為廣大。

知一切佛種性次第。

知性無差。是為次第。

住不可說佛法方便。

授記善巧。是為方便。皆說德也。所以加青蓮華藏者。果德離言。藉因顯故。因果同時故。性德無染最超勝故一德具含一切德故。

三證分十句。

爾時青蓮華藏菩薩(至)則能知見一切佛法。

上四自利。下三利他。

以大悲心觀察眾生(至)受行一切諸菩薩法。

上皆自分。後三勝進。

於一念中出生佛智(至)總持辯才皆悉具足。

四說分二。初承力總告。

承佛神力告蓮華藏菩薩言。

告蓮華藏者。非同佛心。無以受佛之德故。亦名蓮華。不言青者。不礙能說。為最超勝故。

二正顯佛德。略有二義。一總下五品共答十問。此之一品答佛種性。佛以功德為種性故。次有二品。答於佛身。次一品答本願。後一品答出現其國土。問初會已廣。餘或經來未盡。或前後攝之。二者此品具答十問。謂佛德無量。略顯三十二門。門皆具十。則有三百二十種德。以顯無盡。昔以初十。標宗略答。具答十問。所餘唯有別答而超。次答前十問。今謂三十二門如次答前十句問故。而門門中皆含答十。欲顯佛德一具一切。亦顯所問包含廣故。而標門名多。不同前者。為顯佛德無邊際故。文分為十。初之二門答國土問次二門答本願問。三二門答種性問。四二門答出現問。五五門答佛身問。六二門答音聲問。七三門答智慧問。八八門答自在問。九三門答無礙問。十有三門答解脫問。以身及自在。含前普光。諸問多故。用門亦多。而文多有三。謂標釋結。其中義相至文當顯。今初二門答國土問者。國土即是所依所住。即分為二。初門明其常住法門。後門明其徧住法界。不唯國土。不在方所。為真土也。

今初文二。初標。

佛子諸佛世尊有無量住。

二釋相。

所謂。

文有九句。顯於如來應機說法。含答十問。則知十問皆成住處。下皆倣之。

常住大悲。

起應之心。答種性問。悲為種性故。

住種種身作諸佛事。

演法之身答佛身問。

住平等意轉淨法輪。

轉法之意。答本願問。本願平等利一切故。

生四辯才說無量法。

能轉之辯答音聲問音出辯故。

住不思議一切佛法。

所轉之法。答自在問。自在不思議故。

住清淨音徧無量土。

轉音周徧答國土。國土是音所至故。

住不可說甚深法界。

所顯之理答智慧。智慧能住法界故。

住現一切最勝神通。

能化之通。答神通問。

住能開示無有障礙究竟之法。

演法之益。答無礙問。文唯九句。脫於出現。或通諸句。出現皆能作前九故。答此品中。十問既爾。答初二會。類例可知。

二普徧法界。明其徧住。謂六根三業徧法界土。文分為三。初標。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法普徧無量無邊法界。

無量是事。法界無邊是理。此二無礙及事事無礙法界。並為所徧。

二列釋。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普入諸趣而無染著。

含答三問。一正答身其普徧諸趣。是有悲性及出現義。

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至)住於無礙平等法身。

次之六句。是身別相。亦是於身兼答普光眼等六問。出妙音聲答音聲問。

一切諸佛有無邊際無礙解脫示現無盡大神通力。

答三問。謂無礙答第九。解脫答第十。神通力答自在。

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至)而於其中不生染著。

別答國土。

一切諸佛有無邊際(至)悉能通達一切佛法。

答本願及智慧問。

三結。

佛子是為如來應正等覺(至)法界無邊際十種佛法。

二有二門。答本願問二。初明乘願現其八相。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念念出生智。

然願以後得智為體。從其願智。生八相等。非生智也。上標次徵。列結下文倣此。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無量世界從天來下。

乘願下生。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菩薩受生。

受生種族。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示現無量世界出家學道。

學解脫道。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菩提樹下成等正覺。

明其出現。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無量世界轉妙法輪。

音聲。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教化眾生供養諸佛。

化生嚴國。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不可言說種種佛身。

現佛身。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如來自在一切智藏。

自在相嚴福嚴嚴如來藏故。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無量無數清淨眾生。

是無礙故。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至)於三世中成等正覺。

即智慧正徧知故。

是為十。

二明願不失時。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不失時。

行止在緣。根熟化現。本熟便捨。非願不周。若機熟失時。便違本願。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不失時。

出現。

一切諸佛成熟有緣不失時。

成本願有緣。

一切諸佛授菩薩記不失時。

知種性與記。

一切諸佛隨眾生心示現神力不失時。

自在。

一切諸佛隨眾生解示現佛身不失時。

現身。

一切諸佛住於大捨不失時。

智住於捨。

一切諸佛入諸聚落不失時。

六根無礙。

一切諸佛攝諸淨信不失時。

淨國攝信。

一切諸佛調惡眾生不失時。

強音調惡。

一切諸佛現不思議諸佛神通不失時。

即不思議解脫。

是為十。

三有二門。答種性問二。初門雙明報化種性。皆真正故。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比不思議境界。

體相超言念。故云不思議。下位不及。故云無比。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徧滿十方無量世界。

現身。

一切諸佛說一義句悉能開示一切佛法。

音聲。

一切諸佛放一光明悉能徧照一切世界。

乘願放光。如其本願。所得光故。

一切諸佛於一身中悉能示現一切諸身。

出現。

一切諸佛於一處中悉能示現一切世界。

國土。

一切諸佛於一智中悉能決了一切諸法無所罣礙。

智慧。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能徧往十方世界。

自在。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悉現如來無量威德。

威德種族。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普緣三世佛及眾生心無雜亂。

無雜之礙。

一切諸佛於一念中與去來今一切諸佛體同無二。

解脫體同。

是為十。

上之五段。皆略指陳。兼答十問。已下恐繁。說者隨宜。

二唯明法身為種性。

佛子諸佛世尊能出生十種智。

從無性中。出其智慧。非答智慧故。

何者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了生滅智是為十。

十句。句各分二。皆上句知性即無性之性。為其能生。下句即是出生智用。

四有二門。答出現問二。初門明徧現常現。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普入法。

非有出沒。方為真現。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三種自在普化眾生。

三種自在。即三業化也。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至)一念普現三世諸佛。

普現三世諸佛。況自身耶。又一現即一切現。以三世佛無二體故。如文殊般若中辨。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至)普立三世劫數是為十。

二明出現之相。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難信受廣大法。

謂大用無涯。故云廣大。凡小莫測。故難信受。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住十力中是為十。

五有五門。答佛身問。即分為五。初總顯無過。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大功德離過清淨。

如來三業隨智慧行故。三業等事。不出於身。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離過清淨是為十。

別中多同出現品身之十相。

二明過不生。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究竟清淨。

揀異因淨。故云究竟。惑障諸垢。永不起故。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所有眷屬究竟清淨。

上之五句功德身淨。

一切諸佛所有種族究竟(至)色身相好究竟清淨。

此二色身。

一切諸佛法身無染究竟清淨。

法身。

一切諸佛一切智智無有障礙究竟清淨。

智身。

一切諸佛解脫自在所作已辦到於彼岸究竟清淨。

後一意生等身淨也。

是為十。

三身之業用。

佛子諸佛世尊於一切世界(至)能徧觀察是為十。

亦多同出現品身相。

四智慧相應。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盡智海法(至)是為十。

即如來六根三業。皆智慧深廣相應故。亦是別廣智身問故。

五業用無斷。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常法(至)無邊際故是為十。

助佛身中意業。恒常用無斷故。

六有二門。答音聲問二。初明以音聲辯說。兼答普光辨才問。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演說無量(至)是為十。

二明種種說法。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為眾生作佛事。

謂六塵四大。舉動施為。皆能顯法。成其利益。無非佛事。非獨音聲。如淨名說。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至)為眾生作佛事。

上二一身二音。

一切諸佛有所受為眾生作佛事(至)為眾生作佛事。

此二皆智受為成檀故不受。令彼倣佛行少欲故。又以無所受。受諸受故。

一切諸佛以地水火風為眾生作佛事(至)是為十。

七有三門。答智慧問。初明智慧最勝。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最勝法。

此之一門。總明權實因果之智。兼答普光最勝之問。智慧最勝故。結云住十力地。兼答佛地之問。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大願堅固(至)是為十。

四即三念處行。餘可思之。

二明智慧離障。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無障礙住。

以其智慧無礙故。一切無礙。

何等為十所謂一切諸佛皆能往(至)是為十。

三智慧成益。由內具智嚴故。外具諸嚴。文三。初標。

佛子諸佛世尊有十種最勝無上莊嚴。

超下位故。所以最勝上無加過。故云無上。

二別中十義。結名自顯。初相好身。

何等為十一切諸佛(至)第一最勝無上身莊嚴。

二圓滿音。

一切諸佛皆悉具足(至)第二最勝無上語莊嚴。

三以功德嚴意。

一切諸佛皆具十力(至)第三最勝無上意莊嚴。

四放光。

一切諸佛皆悉能放(至)第四最勝無上光明莊嚴。

五微笑。

一切諸佛現微笑時(至)最勝無上現微笑莊嚴。

授菩提記。其緣甚眾。離世間品亦復重明。

六法身。

一切諸佛皆有法身清淨無礙。

真如出纏。故云清淨無礙。即法性法身。本智反照故。

於一切法究竟通達住於法界無有邊際。

即是智慧法身。智契法界。俱無邊際。

雖在世間不與世雜。

應化法身。

了世實性行出世法。

功德法身。嚴理智故。了世實性。成上不雜。生下出世。行出世法。則功德備矣。

言語道斷。

即虗空法身。亦是實相法身。體絕百非。言亡四句。唯證相應故。

超蘊界處。

顯是無為。翻有漏蘊。成五分法身。若翻界處。則外六塵。亦國土身。則十身圓融。成真法身矣。

是為諸佛第六最勝無上法身莊嚴。

七常光。

一切諸佛皆有無量(至)最勝無上常妙光明莊嚴。

八金等妙色。

一切諸佛皆有無邊妙色。

上句為總。餘五是別。

可愛妙色清淨妙色(至)第八最勝無上妙色莊嚴。

九具真應種。

一切諸佛皆於三世佛種中生。

三世佛種。即真如無性故。應種可知。

積眾善寶究竟清淨(至)第九最勝無上種族莊嚴。

十慈悲。

一切諸佛以大慈力(至)無諸渴愛身行永息。

起必智俱。故無渴愛。動與道合。故身行永息。

心善解脫。

成上無愛。

見者無厭。

成上行息。此皆功德。亦無愛見。成下大悲。

大悲救護一切世間第一福田無上受者。

既為第一福田。故受施中。更無過上。

哀愍利益一切眾生(至)大慈大悲功德莊嚴。

三結。

是為十。

同类推荐
  • 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

    The Land That Time Forgo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钵池山志

    钵池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厨经

    三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断鸿零雁记

    断鸿零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永不下车

    永不下车

    时间就像一趟列车,每经过一个站点,都会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西历1453年,方然坐上了时间的列车。从此永不下车。——永生研究所:690966776
  • 雷霆之主

    雷霆之主

    我是雷霆之主!携一方残缺雷印转世重生于武学昌盛的世界,手执雷印,天地至尊!
  • 王爷你找抽

    王爷你找抽

    【爆笑宠文】因为贪财,被炸穿越,她痛下决心改邪归正,立志成为贤妻良母,但福晋这职业真不咋滴!升职空间小、职业环境差、劳动保障低、危险系数高,还要兼职性工作者……于是,悍妃雄起,开始了一场算计与被算计、扑倒与被扑倒、压榨与被压榨的旷世喜剧。问:“世人骗我、欺我、辱我、贱我、该如何处置?”十三福晋:“那你就诓他、揍他、扁他、睡他、再一脚踹了他!”
  • 将军吟

    将军吟

    一部正面描写“文化大革命”全过程的小说,它以空军某兵团司令彭其受迫害的经历为主线,通过三位将军的不同命运,歌颂了老一代革命家的原则性和斗争性,控诉了林彪“四人帮”的罪行。
  • 厉青歌

    厉青歌

    二十三岁的厉青歌在她最美好的年纪嫁给了十七岁的恋人,却不料,所有的一切不过是所谓的恋人和自己的父亲编织的谎言,为的不过是她那些微不足道的财产。最终的结果是被杀,尸体被抛入冰冷的普罗河。那一天,A市下了一整夜的雪,像是为了这个可怜的姑娘。如果可以重来一次,厉青歌誓要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上天似是怜悯,真的让厉青歌重生在了十七岁的骗局初始。这一次,厉青歌要为自己而活!
  • 妃常之道:深宫谋

    妃常之道:深宫谋

    庙堂纷争尽谋指下,乾坤之事尽在掌中,一声承诺,我为他赴汤蹈火!庙堂封侯,便是我俩连理之时!王爷,请不要勾起妾身之火!
  • 蛊惑苍穹

    蛊惑苍穹

    你是一个年入200大钱家庭的乡村(穷)少年。住在家徒壁立、贫寒简陋的民房内;饥一顿、饱一顿,长期处于饥寒交迫的困境;身穿满是补丁的破旧衣物,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直到有一天,在后山捡到了一样生锈的宝物……从此发现自己的人生开了挂。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你击杀妖光狼:【+1点武力值】击杀天钢猪王:【+2点武力值】击杀玄灵狐:【+1点法力值:这是一只灵兽,建议蛊惑收服驯养】击杀幻仙象:【+1点仙力值:这是一只仙兽,强烈建议蛊惑收为仙宠】…………你是一名乡村小猎手,你每杀一只猎物就能变强!为了追逐漫漫大道,你克服了自身的种种缺陷。尔虞我诈的修仙世界,充满了弱肉强食。退一步,海阔苍穹;进一步,蛊惑苍穹!作为资质平庸的你,敢踏入凶险仙途么?愿意接受重重考验么?
  • 重生楼兰:农家桃花香

    重生楼兰:农家桃花香

    卢阿暖穿越了,家徒四壁,娘软弱,弟妹众多,娘肚子里还有一个,卢阿暖一咬牙,决定向穿越人士学习,种田发家致富!这一辈子不能做白富美,一定努力做高富帅他妈!可在这个重男轻女的楼兰国,处处碰壁,卢阿暖告诉自己,咱不拼爹,拼实力,拼人品。眼看日子好过了,极品亲戚轮番上阵,卢阿暖怒了,“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们孤儿寡母好欺负,一个个得寸进尺。既然你们不让咱活,那都别活了!”就这样,卢阿暖成了远近闻名的泼妇。有人甚至扬言倒了八辈子霉,才会娶卢阿暖!眼看阿暖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好,就是没有人上门提亲,家人急坏了,阿暖却漫不经心的说道,“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谁要是挡着我赚钱养家致富路,斗智斗勇,撒泼骂街咱奉陪!”直到卢阿暖赚的盆满钵满,嫁了人,村里人才恍然大悟,他们被狂了。洞房花烛夜。卢阿暖揪住亲亲相公的耳朵,笑骂道,“这些年真是委屈你了,那么努力的帮我散播谣言,替我省去不少烦恼!”“不麻烦,不麻烦,应该的,应该的!”幸亏这样子,不然,他怎么娶得到美娇娘。尽管这媳妇如今睡在他的炕上,可是,窗户外,一大群野狼正虎视眈眈。生意越做越大,相公越来越抠,能省则省。“我说,你那件里衣补了又补,上面全是补丁,丢了吧!”男人一听,眉头一皱,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金算盘,噼里啪啦后,“阿暖啊,这生意不划算啊!”卢阿暖挑眉,等着男人说下去。“你看,我这里衣穿在里面,我不说,谁知道,而且,我丢了这一件,肯定会丢下一件,再说,我算了算,不置办新衣,那银子省下来刚好可以给你置办一双鞋子!”“我已经很多鞋子了!”“没事,多几双,可以换着穿!”卢阿暖以为日子就是这平平淡淡幸幸福福的过,一直遇到另外一个穿越女,看人家混得那叫风生水起。羡慕吗,嫉妒吗?不。卢阿暖觉得,坚强的人折磨生活,懦弱的人被生活折磨。(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男主有点抠,但是,绝对爱女主!)
  • 神医圣手之废柴七小姐

    神医圣手之废柴七小姐

    当暗杀组织的金牌杀手,九代单传的神医圣手之魂,附于东文国凤家经脉尽损的废物七小姐身上,世界会怎样变化?经脉尽损,废物?不要紧,一双玉手拨乱反正,从此修得逆天神功,成绝代神医,控天火,得灵珠,驭灵兽,炼仙丹,傲世苍穹,凤凌异世!腹黑轻狂,变态?不要紧,无论何时她都能站在世界的巅峰叱咤风云,无论何人,在她面前注定要卑躬屈膝。不过,这个家伙是什么情况?堂堂傲天宫宫主~~说好的高冷呢?说好的不好女色呢?不就是在他面前耍了一次狠吗?至于吗?这么阴魂不散的跟着她?什么?还要安抚他脆弱受惊的小心灵?算了,算了,好女不跟恶男斗,脚下抹油,溜~~~小七开新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严重声明,本文一对一,双纯,无虐,甜到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