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6800000001

第1章

七處九會義

三門分別。第一釋名。第二出體。第三問答分別。

第一釋名者。七九數名。(帶數釋也)處者居也。謂止居之處。會者遇也。又大計也。(佳苑云四方郡國錄一代之事總而計之。名曰會也。)今案無盡法界大眾。集會無邊法界處中。故名會也。

第二出體者。法藏師云。若小乘者。色等四塵并能造四大實色為體。若三乘中。初教者。凡小地前。俱以賴耶識為體。地上二義報主亦同賴耶為體。若二智所現。即以唯識智為體。若依終教。但以如來藏真如為體。若一乘以無盡法界通三世間人法理事等諸法為體。(案今正以後也前小三乘等案為眼自出後門中略也)。

第三問答分別。

問云何七處。何者九會耶。

答人中三。天上四(是七處也)第二第七第八。重會普光明殿。為九會。(晉經八會欠第七重會准也)然將欲料簡此義。略作三門。一辨教義事相。二長科本分。三辨生起次第。初中二義。先總後別。總者。

問此經何處說耶。

答蓮華染淨圓融處說。(此義後當別出)。

問何時說耶。

答佛初成道。第二七日說。謂即此時中。攝一切九世十世故。是故一時說即一切時說。(此義亦當後別出)。

問此經是誰說耶。

答是十佛盧舍那說。謂此佛即攝一切佛故。是故。一說即一切說也。(此義亦當後出之)。

問為何機說耶。

答為普賢等海會諸菩薩說。以此一海會眾即攝一切海會眾故。是故為一海會眾說即為一切海會眾說。(如下文云云)。

問此經依何定耶。

答謂依海印三昧。以此海印三昧即攝一切三昧故。是故。依一三昧即是依一切三昧。(如下文云云)。

問此經說何法耶。

答謂說華嚴無盡法門海。以此華嚴一一皆攝一切法門故。說一法即說一切。(如下文云云此義下當別述也)。

問說幾許經耶。

答有二種。一此界說。二十方說。此界之中即有三本。上本。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偈四天下微塵數品。中本。有四十九萬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此上二本。隱在龍宮不出。)下本。有十萬偈三十八品。舊(常說如此也。更後說〔三〕十八品。又云三十九品也。准之)又眼普眼經。以須彌山聚筆四大海水墨。書一品修多羅。猶不能窮盡。如是等品。後過塵數。此亦但是大菩薩等。陀羅尼力之所受持亦非貝葉所能書記。以此界所說為總。必攝十方所說為眷屬故。是故一部即攝一切部。即攝一切部。今此所有。即是十萬偈中。唯有四萬五千偈。(晉經三萬六千偈)三十九品八十卷。(晉經三十四品六十卷亦是五十卷)流傳於此。

(上來七問答辨其總竟)。

自下明其別說。第一會。佛在蓮華藏莊嚴世界海摩竭提國菩提場中。與海會菩薩眾俱。普賢菩薩。承佛神力。入一切諸佛毗盧舍那如來藏身三昧。(晉經如來淨藏三昧)說華藏依果威光正因也。合六品一十一卷。世主妙嚴品第一。(五卷從第一至第五晉經世間淨眼品。)明其序分。(次明正宗)如來現相品第二。(一卷第六)普賢三昧品第三。世界成就品第四。(已上兩品共一卷第七)華藏世界品第五。(三卷從第八至第十)毗盧遮那品第六。(一卷第十一晉經此上五品。分名盧舍那佛品。)此五品中。初四品。明毗盧舍那依果。最後一品。明佛往因。即大威光童子也。第二會。佛在普光明殿。與海會菩薩眾俱。文殊師利。承佛神力。說如來三業及信位法門。於中六品。(四卷)佛名號品第七。四聖諦品第八。(已上二品〔於〕一卷第十二。)明覺品第九。菩薩問明品第十。(已上二品共一卷第十三)淨行品第十一。賢首品第十二(已上二品共二卷第十四第十五。)此六品中。初三品。明佛三業。(身語意如次准之)後三品辨信行法。(解行德如次准之又釋初行。次願。後德。)第三會。佛在忉利天宮妙勝殿上。與海會菩薩眾俱。法慧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無量方便三昧。說十住等法門。於中。合六品。昇須彌頂品第十三。須彌頂上偈讚品第十四。十住品第十五。(已上三品。共一卷。第十六。)梵行品第十六。初發心功德品第十七。(已上二品。共一卷。第十七)明法品第十八。(一卷第十八)此六品。初二品。是當會序。(嚴處集眾)後四品中。初三品。明自分。(解行德如次准之)後一是其勝進。趣後方便也。第四會。佛在夜摩天宮寶莊嚴殿。與海會菩薩眾俱。功德林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善思惟三昧。(晉經菩薩善伏三昧)說十行法門。於中合四品。(三卷)昇夜摩天宮品第十九。夜摩天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十行品第二十一。(已上三品共二卷第十九第二十)十無盡藏品第二十二。(一卷第二十一)此四品中。初二品序。(同前會)後二品是當會正宗。(初一品正位。後一品蘊行成就。生起後位。)第五會。佛在兜率天宮一切寶莊嚴殿。與海會菩薩眾俱。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智光三昧。(晉經菩薩明智三昧)說十迴向法門。於中合三品。(一十二卷)昇兜率天宮品第二十三。(一卷第二十二)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十迴向品第二十五。(并前品合一十一卷從第二十三至三十三)此三品中。初二品序。(同前)後一品辨其正宗。第六會。佛在他化自在天宮摩尼寶藏殿。與海會菩薩俱。金剛藏菩薩。承佛神力。入大智慧光明三昧。(晉論經菩薩大乘光明三昧)說十地法門。一品六卷。十地品第二十六。(六卷從第三十四至第三十九)第七會。佛重會在普光明殿。與海會菩薩俱。普賢菩薩。承佛神力。入剎那際諸佛三昧。說十定等修生本有因果法門。於中合一十一品。(一十三卷)十定品第二十七。四卷。(從第四十至第四十三晉經欠此品也)十通品第二十八。(晉經十明品)十忍品第二十九。(已上二品共一卷第四十四)阿僧祇品第三十。壽量品第三十一。(晉經壽命品)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已上三品共一卷。第四十五。)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二卷。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晉經小相光明功德品。已上二品共一卷。第四十八。)此九品。明差別因果。亦是修生因果。(云云)普賢行品第三十六。(一卷第四十五)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晉經寶王如來性起品。三卷。從第五十至第五十二)此二品。明平等因果。亦名本有因果。(云云)第八會。普光明殿。與海會菩薩眾俱。普賢菩薩承佛神力。入佛華莊嚴三昧。(晉經脫莊嚴也)普慧菩薩二百句問。普賢菩薩二千句答。說六位行德法門。於中一品。(七卷)謂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七卷從第五十三至第五十九)第九會。佛在室羅筏國逝多林給孤獨園大莊嚴重閣。與海會菩薩眾俱。佛自入師子頻申三昧。(晉經舍衛國祇恒林中乃至奮迅三昧)說頓漸入法界法門。於中說一品。(二十一卷)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二十一卷從第六十至第八十)。

問說此經處。為淨為穢耶。

若設爾何失。

問二俱有過。謂若是穢不現寶池寶樹。亦不應言爾時華藏世界六種振動。若是淨者。說九會處。何故皆在娑婆人天。

答慧苑師云。華藏娑婆就相說異。以相從說性無礙圓融也。(雖有此說。無分明也。)法藏師云。有數四句。一染淨四句。或染。謂摩竭提國七處九會等覆淨相故。或淨。謂華藏海。其地金剛等。染相盡故。或俱。謂華藏內娑婆界。染淨存泯。隱顯無礙。或俱非。謂染淨相盡。同一法界。各相形奪。二相盡故。二通局四句。或局。謂此一界。或通。謂該於十方。或俱。謂要具前二。或俱非。謂相盡歸性。或局。謂此處攝一切剎。又此處一一塵等。皆攝一切無邊剎海。或通。謂此界入一切剎。又此塵等。皆通一切諸剎塵等。或俱。謂攝入俱現。或俱非。謂形奪雙泯。三依正四句。或正在依。謂佛在坐等。又佛即剎故。或依在正。謂剎居佛內。又剎即佛身故。或俱或非。(並准思之)。

問若如上說。則七處九會皆悉雜亂。如忉利天說十住時。既遍虗空。周側毛道。未知夜摩等處亦說住不。若設爾何失。問二俱有過。謂若彼不說。則說處不遍。若彼亦說。何故經中唯云忉利說十住法夜摩等處說十行等。

答此說十住。忉利天處既遍十方一切塵道。是故夜摩等處皆有忉利。即於如是遍夜摩等忉利天處。說十住法。是故忉利天不普遍。仍非夜摩。夜摩等處說十行等。皆亦遍於忉利等處。仍非忉利。當知亦爾。若約十住與十行等。全位相攝。則彼此互無。各遍法界。若約諸位相資。則此彼互有。同遍法界。餘一一品。一一處。皆亦如是。

問餘佛說處與舍那說。為相見不。

答設爾何失。

問二俱有過。謂若相見。即應相遍。若不相見。不成主伴。

答互為主伴。通有四句。謂主主不相見。伴伴亦爾。各遍法界。彼此互無。故無相見。主之與伴。其必相見。伴主亦爾。共遍法界。此彼互有。故無不見。如舍那為主證處為伴。無有主而不俱伴故。舍那與證處。同遍法界。設於東方。證法東處。彼有舍那。還有東方而來作證。如是一一。遍周法界。一切塵道。無障無礙。思之可見。

問以何文證。知乎一處即一切處等耶。

答經云。一一微塵中。佛國海安住。佛雲遍護念。彌綸覆一切。又云。一毛孔中無量佛剎。莊嚴清淨。曠然安住。彼一切處。盧舍那佛。於眾海中。演說正法。況七處九會處而不該攝十方法界耶。

問既在摩竭說。彼國眾生。有預會不。

答慧苑師云。設爾何失。

問二俱有過。若有預者。經何不言耶。若無預者。何須此說耶。

答此有二義。一為表法。二為應機。言表法者。謂摩竭國。是諸國之上道。第一會為九會之最初。故此說也。言應機者。會中菩薩。除十方新來。餘皆隨願。生於此國。斯即應機。何必要列凡俗方是所化之眾。(云云後二門如別說記)。

說經時義

三門同前。

第一釋名者。說者談說。謂能說者。得陀羅尼。於一字中一剎那。須能持能說一切法門。況一切時中一切字中。經者。貫穿所說。攝持所化。(如常說也)時者。說聽究竟之時。謂始成正覺時。一剎那或無量劫。融通無礙。具攝一切。無不皆攝。(云云)。

第二出體者。慧苑師云。若三乘者。不相應行蘊所攝。若一乘者。理事無礙法界。以為其性。謂一時攝一切。前後際盡。為時體。

第三問答分別。

問此經何時說耶。

答始成正覺時。

問始成正覺時。未而定說。成道已後。幾日說耶。

答別行十地經云。成道未久第二七日。故知第二七日時也。

問若爾。何故。菩提流支云。前之五會。是佛成道初七日說。第六會後。是第二七日說耶。

答法藏師云。此解不可。十地論云。何故不初七日說。思惟行因緣行故。既云思惟。明知非說法。

問有人說。下文中有鶖子等五百聲聞。並後時度。故知是後時說耶。

答此所判。恐不順文。第八會者。亦非後時。何得於一部經。前已說半。中說餘經。後方更續。豈令佛無陀羅尼力。不能一念說一切法。祇園鶖子。並是九世。相入相即。文云過。去一切劫。安置未來今。未來一劫迴置過去世。又云。於一念中。建立三世一切佛事。(如是等文處處皆有)豈可鶖子等而非此類。

問於此二七之時。即攝八九會者。是同時耶。有前後耶。

答同時而說有前後也。

問以何得知。是如此耶。

答如印文。讀時前後。印紙同時。

問若爾云何重會得成。

答重亦同時。以無礙故。如燈光相入等。餘不動昇天等。(准釋可知)。

問若爾。諸時相望。相攝力齊。何要在此。不在餘時。

答此即是餘不時說。餘又亦不礙表初之說。以不壞相故。又非但此二七之時即攝八九會。亦為攝彼前後各無量劫。無不皆盡。以是不思議時故。亦攝於重重無量念知。如因陀羅網重收攝故。

問依普耀經。第二七日。於麤野園。為彼五人。三轉四諦(此小乘)依密迹力士經。第二七日。鹿園。為於無量大眾。轉法輪時。有得羅漢辟支菩薩等。(是三乘)依此經。第二七日。於樹王下。為海會菩薩。轉無盡法輪。(此一乘)何故時同而大小殊耶。

答上三同時者。約法表本末同時。約人顯機感各異。

問若爾者。何故依法華三七日。四分律六七日。興起行經七七日。依五分律八七日。智度論五十七日。十二遊經一年方說耶。

答此並末教機異。宜聞各別。故致不同。本教機定。故唯二七。

問表何義故。定二七日耶。

答十地論云。時處等校量顯示勝故。此法勝故。在於初時及勝處說。豈初二會。及七八九會所說佛果。不如十地。苑云。世親且依一相故作是說。謂四十心中。十地為勝。六欲天中。他化自在為勝。非謂一切也。藏云。此有三義。一此經初時表本法勝故。二末教亦同。表末不離本故。三顯本非末故。末時不定本時定故。

問上言。如因陀羅網重重無盡。時劫常說此經者。說華嚴會總天了時。何容有此一部經教。

答有二義。一義者。為下劣眾生。於無盡說中。略取此等。結集流通。故有此部。令其見聞。方便引入無際限中。如觀牖隙見無際虗空。當知此中道理亦爾。觀此一部。見無邊法海。二義者。又復即此一部。是無邊劫海之說。以結通文無分齊故。一說即是一切說故。

問若此多劫常恒說者。何故。如來有涅槃耶。

答說此經佛。本不涅槃。入法界品中。開旃檀塔。見三世佛無涅槃者。又復以此初時既攝多劫。是故示現涅槃。亦在此中。以攝化威儀之中涅槃。亦是說法攝生與成道說法。無差別故。是故。說法總無休時。復舍那佛。常在華嚴。恒時說法。無涅槃故。已入大地諸菩薩眾。不見如來初說。於一切時處。恒見如來常說純說。如不思議品。(云云)。

問智論第二云。不說迦羅時。說三摩耶時。其義云何。

答一迦羅時。(此云別相時如說或時在眾不得聞等)二三摩耶時。(此云破耶見時。不簡白黑。一切得聞。)今言二七之時。是後所攝。

問若爾者。二夜經云初成道夜般涅槃夜。二夜中間。轉正梵輪。

答由此文義故。五臺零辨法師云。從初七日。至於極終。常說恒說(云云)。

說經佛義

三門同前。

一釋名者(說經二字義如上說)佛者。慧苑師。(三說)一佛者。具言佛陀(此翻為覺)即圓滿大智照用者也。所照是何。謂菩提法。即真俗無二。無障礙法界境也。二若依佛地論第一云。具一切智一切種智。離煩惱障及所知障。於一切法一切種相。能自開覺。亦能開覺一切有情。如睡夢覺。如蓮華開。故名為佛。三依此經宗。本始無異之智。照法界法。無有差別。名之為佛。經云。於一切法。成最正覺。謂普照境界。同一法住。始本冥會。境智一如。名之為佛。法藏師云。佛陀此云覺者。覺有二種。一是覺悟義。謂理智照真故。二是覺察義。謂量智鑒俗故。者是假人。即有覺之者。名為覺者。有財釋也。

第二出體者。慧苑師云。依佛地論。五法攝大覺地。謂四智及清淨法界。若依此經宗。具攝無邊無礙法界一切諸法。乃至三種世間。總攝為體。法藏師云。若依一乘二種十佛。既通三世間。即知用一切理事教義因果人法解行等。總佛為體。若約所依。以海印三昧為體。

第三問答。

問說此經。佛三身之中。是何等身耶。

答法藏師云。三說。一有人釋云。是化身佛。以菩提樹下八相成道。是化身故。不離昇天是重化故。以釋迦異名名盧舍那。非別報身故。二有釋云。說此經佛。是實報身。以是盧舍那法界身故。居蓮華藏淨土中故。下第八會初歎佛具彼二十一種殊勝功德。是實報也。但以不離化故。該此樹下。非是化身。三釋。此佛是十佛之身。通三世間。以說十信及三賢等地前所見非實報故。然居華藏。非局化故。國土身等。非前二故。具攝前二。性融通故。具足主伴。如帝網故。是故。唯是同遍法界十佛之身。(後說合於經意元曉師又多同說唯一圓滿法身無上如來耳)。

問何故通三世間依正無礙為能說者也。

答法藏師云。有二義。一直攝一切三世間盡。以具此三事。方為佛故。三身二身。但是三中智正覺攝。妙淨土同生之身。無不皆是此中所攝。二亦正報毛孔依報塵中。各重重具攝三世間等一切諸法。如帝網現。(准思之)。

問此佛既在如前無盡時處。其佛為是一身。為是多身。

答設爾何失。

問二俱有過。謂若是一。何故一切剎中各令現耶。若是多身。何故經云而不分身耶。

答此盧舍那法界身雲無障礙故。常在此處即他處故。遠在他方恒住此故。又分圓無礙。即此遍法界身。一一支分。一一毛孔。皆亦有自舍那全身。是故。分處即是圓滿也。法界品云。如來一毛孔中。出一切佛剎微塵等化身雲。充滿一切世界不可思議故。又此佛身。即理即事。即一即多。即依即正。即人即法。即此即彼。即情即非情。即因即果。三身即十身。無礙自在。法界身雲。於前時處。常說華嚴。無休無息。又依正無礙。謂此身雲。即作一切器世間。經云。或作日月遊虗空。或作河池井泉等。一切世界海。如上說國土身等。又潛入無礙。於眾生世間。無礙自在。謂此佛身。遍入一切眾生界中。如如來藏。雖作眾生。而不失自性。又總攝一切眾生。悉在如來一毛孔內。一切毛孔亦皆如是。經云。觀見如來一毛孔。一切眾生悉入中。普賢亦云。一切諸佛及剎土。在我身內無障礙。我於一切毛孔中。現佛境界諦觀察。又云。佛身充滿諸法界。普賢一切眾生前等。(云云)又此一釋迦身隨應群機。差別多種。或同凡而非聖。如見三尺黑象脚身及樹神身等。(此在人天位)或是聖而非凡。以同羅漢聖人身故。或亦凡亦聖。以是父母所生實報身故。四大成故。同凡身也。具五分法身。諸漏盡故是聖。(以表說小乘法故)或非凡非聖。以是大乘三身攝故。非同小乘羅漢聖故。或是化非法報。以具八相在閻浮故。色頂別立彼實報故。如梵網經等說。(此約初教)或是報非法化。即此身具二十一種殊勝功德。如佛地經說。(此約終教)或是法非報化。以色即如故。經云。吾今此身即是法身。(此約頓教。上來約三乘說)或亦法報化。如前三說故。(此約同教)或非法非報化。以是十佛故。通三世間故。具足主伴。如是經下上文說。(此約圓教)是故。此佛身圓融無礙極難思也。

問慧苑云。說此經者。或佛自說。或菩薩說。或佛菩薩光明中說。或神天等種種類說。何故。今此唯稱佛耶。

答說雖多類。莫不皆承佛力。佛為主故。但標佛也。故智度論云。若不推從佛聞。則諍論起故。

問大師具有十號。何故。經首唯標佛稱。

答依真實論。佛具十義餘。號不爾。謂如真諦三藏七事記中引真實論。佛具十義。謂一覺勝天皷。二不由他悟。三離二無智。四已過睡眠。五譬如蓮華。六自性無染。七具足三義。(一假名佛。謂六神通。二寂靜佛。謂或不生。三真實佛。謂即真也)八具足三德。(般若解脫法身)九具三寶性。十自知令他知。(謂自覺覺他也)此中餘義。如別章廣說。

六相義

三門分別。

第一釋名者。六者數名。諸法體狀。目之為相。謂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法藏師云。總相者。一含多德故。別相者。多德非一故。別依止總。滿彼總故。同相者。多義不相違。同成一總故。異相者。多義相望。各各異故。成相者。由此諸義緣起成故。壞相者。諸義各住自法。不移動故。

第二出體者。懍法師云。通則法界緣起為體。別則總相以中道為體。別相以二諦為體。同相以如如為體。異相以萬法為體。成相以緣集為體。壞相以緣起為體。

第三問答分別。

問以何意故。辨六相耶。

答法藏師云。破定報見。以顯緣起圓融之法。此理現前。一切惑障一斷一切斷。行德一成一切成。始終皆齊。因果同時等。(廣說如經)。

問其四句八不等有何差別耶。

答不自生不他生等四句。及不有不無等四句。并不生等八不十不等。皆悉會事入理。以順一寂。今此入理圓融彼事。使相即相入。成普賢法。有斯左右耳。

問何故。唯六。不多不小耶。

答汎諸緣起法。要有三門。一末依於本。有起不起。(謂論云別依本者。明依總開別。滿彼本者。還能成總也)二彼所起末。既帶於本。是故。相望有同有異。三彼帶本之末。既為本收。是故當體有存有壞。若不具此三。不成緣起。三中各二故。但唯六。

問緣起法。一切處通。難窮其趣。冀礭陳其相也。

答法藏師。今且略就緣成舍辨。

問何者是總相。

答舍是。

問此但椽等諸緣。何者是舍耶。

答椽即是舍。何以故。為椽令獨能作舍。若離椽。舍即令不成故。若得椽時。即得舍耶。

問若椽全自獨作舍者。未有瓦等。亦應作舍。

答未有瓦等時。不是椽故不作。非謂是椽而不能作。今言能作者。但論椽能作。不說非椽作。何以故。椽是因緣。由未成舍時無因緣故。非是椽也。若是椽者。其畢令成。若不令作。不名為椽。

問若椽等諸緣。各出小力作。不令作者有何過失。

答有斷常過。若不令成。但小力者。諸緣各少力。此多箇少不成一令舍。故是斷也。諸緣並少力。皆無有令執有令舍者無因有。故是常也。又若不令成者。去却一椽時。舍應猶成在。舍既令不成。故知非小力並令成故。

問無一椽時。豈非舍耶。

答但是破舍無好舍也。故知好舍令屬一椽。既屬一椽。故知椽即是舍也。

問既舍即是椽者。餘栰瓦等。應即是椽耶。

答總並是椽。何以故。却椽即無故。所以然者。若無椽即舍不成。舍不成故。不名栰瓦等。是故。栰瓦等即是椽也。若不即者。舍即不成。栰瓦等並皆不成。今既並成故。故知相即耳。一椽既爾。餘椽例然。是故。一切緣起法不成即已。成則相容融。無礙自在。圓極難思。出過情外。法性緣起。一切處准知。

問第二別相者何耶。

答椽等諸緣。別於總故。若不別者。總義不成。由無別時即無總故。此義云何。本以別成總。由無別故。總不成也。是故。別者。即以總為別也。

問若總即別者。應不成總耶。

答由總即別故。是故得成總。如椽即是舍。故名總相。即是椽故。名別相。若不即舍。不是椽。若不即椽。不是舍。總別相即。可准思之。

問若相即者。云何說別。

答只由相即。是故成別。若不相即者。總在別外。故非總也。別在總外。故非別也。(思之可解)。

問若不別者。有何過失耶。

答有斷常過。若無別椽瓦。無別椽瓦故。不成總舍。故是斷也。若無別椽瓦等。而有總舍者。無因有舍。故是常也。

問第三同相者何耶。

答椽等諸緣。和同作舍。不相違故。皆名舍緣。非作餘物故。名同相也。

問此與總相何別耶。

答總相唯望一舍說。今此同相約椽等諸緣。雖體各別。成舍力義齊故。名同相也。

問若不同者有何過耶。

答若不同者。有斷常過也。何者。若不同者。椽等諸緣。互相違背。不得作舍。舍不得有。故是斷也。若相違不作舍。而執有舍者。無因有舍。故是常也。

問第四異相者何耶。

答椽等諸緣。隨自形類。相差別故。

問若異者。應不同耶。

答只由異故。所以同耳。若不異者。椽既丈二。瓦應亦爾。懷本緣法故。即失前齊同成舍義也。今既舍成。同名緣者。當知異也。

問此與別相何異耶。

答前別相者。但椽等諸緣。迭互相望。各各異故。

問若不異者何失。

答有斷常失也。何者。若不異者。瓦即同椽。丈二壞本緣法不成舍。故是斷也。若壞緣不成舍。而執有舍者。無因有。故是常也。

問第五成相者何耶。

答由此諸緣。舍義成故。由成舍故。椽等名緣。若不爾者。二俱不成。今現得成。故知成相耳。

問現見椽等諸緣。各住自法。本不作舍。何因得有舍義成耶。

答只由椽等諸緣不作故。舍義得成。所以然。若椽作舍去。即失本椽法故。舍義不得成。今由不作故。椽等諸緣現在前。由此現前故。舍義得成矣。又若不作舍。椽等不名緣。今既得緣名。明知定作舍也。

問若不成者何失。

答有斷常過。何者舍本作椽等諸緣成。今既並不得有舍。故是斷也。本以成舍名為椽。今既不作舍。故即無椽亦是斷。若不成者。舍無因有。故是常也。又椽不作舍。得椽名者。亦是常也。

問第六壞相者何耶。

答椽等諸緣。各住自法。本不作故。

問現見椽等諸緣。作舍成就。何故。乃說本不作耶。

答只由不作。舍法得成。若作舍者。不住自法者。舍義即不成。何以故。作者失法。舍不成故。今既舍成。明知不作也。

問若作者。有何失。

答有斷常二失。若言椽作者。即失椽法。失椽法故。舍即無緣。不得有。故是斷也。若失椽法。而有舍者。無椽有。故是常也。

問約何道理。明六相耶。

答元曉師云。此中總別二相。標其法界緣起道理。以其別緣。而起總德。同異二相。明其緣起相應道理。(以別無同相不成總故。同無異相不成滿故。以有別中有同異相。乃得相應成一總滿。)成壞二相。顯此緣起。離邊道理。(以成故非無。以壞故非有。若但成非壞隨增益〔是〕。唯壞無成。隨損減邊。今有成壞。故離二邊。二邊離故。即是中道有成有壞亦非一中。是謂甚深緣起道理)。

問論云除事事。謂陰界入等何耶。

答藏師云。此辨定具義。謂約道理說融通。非是陰等事相中辨。故除簡之。上言言說解釋者。是定故。謂於此中。安此六相之言說。為欲釋經文。應知此意。又釋此中釋六相。非是此處。經文但是論主解釋之意。應知。(謂此文出在下經第四大願初中。經家自說。非是論主率意而作)又此中同相異相者晉經有相無相者。以此前類。名帶於總。名有是同。然名互無。名無是異。故不相違。

問論云如世界成壞者何義耶。

答曉云。以易顯難。如三千界成一世界。即成即壞。易可了知。又說此句舉事喻理。謂如世界成時風輪等法。次第聚集。則有世界。世界壞時。山海等物次第散滅。則無世界。十句總別。其義相似。攬別成總。似世界成。不可說無。開散總作別。似世界壞。不可說有。但世界成壞。是事成壞故。成時非壞。壞時非成。六相成壞。是理成壞故。成即是壞。壞即是成。但取小分相似為喻。別藏師云。如百億四天下令成一裟婆界。略言標顯為成。若分別廣說。百億差別。令一娑婆無所依住。故為壞。隋慧遠法師云。除事事。謂陰界入等。彼此相望。事別隔礙。不具斯六。所以除之。若攝事相。以從體義。陰界入等一一之中。皆具無量。今且就一色陰之中。同體具有恒沙佛法。謂苦無常空無我等一切佛法。是等諸法。義別別體同。其相緣集。以成一色。色名為總。就此總中。開出諸色。所謂苦色。乃至真實緣起之色。如是無量差別之色。是名為別。苦等法上。皆有色義。名之為同。色義雖同。然彼色苦。異色無常。是名為異。義門雖殊。其體不別。色攝為一。是故囗成。成猶囗也。然雖囗別。義門恒異。得為多。若色目之為壞。壞猶廣也。拷實論之。說前四門。辨義應足。為約同異。成前二門。故有六也。此乃大乘之淵[糸*園]。圓通之妙門。(懍法師諸門廣述。繁言故略之)藏法師乃為頌曰。

一即具多名總相  多即非一是別相  多類自同成於總  各體別異顯於同  一多緣起理妙成  壞性自法常不作  唯智境界非事識  以此方便會一乘

數十錢喻義

三門分別。

第一釋名者。數者數量也。以一名十等也。一者數名。依一周圓類。以表十也。欲表無盡故。錢者財也。謂開元寶等也。喻者比也。類也。况法相似。是喻義也。

第二出體者。以無障無礙緣起法界為體。

第三問答。

問欲顯何義。以數錢喻耶。

答法藏師云。欲表大緣起陀羅尼法故。義相師云。欲示緣起實相陀羅尼法。元曉師云。詮普法義故。此中有二。一者異體。二同體。就初中有二。一相入。二相即。所以有此二門者。以諸緣起皆有二義故。一有力無力義。此望力用。二有體無體義。望此自體。由初義故得相入。由後義故得相即。初中自有全力。所以能攝他。他全無力故。所以能入。他有力自無力。反上可知。不據自體。故非相即。力用交徹。故成相入。又由二力二無力各不俱故。無彼不相入。有力無力無力有力無二故。是故常相入。二空有中。由自若有時他必無。故他即自。何以故。由他無性以自作故。二由自若空時他必是有。故自即他。何以故。由自無性用他作故。(一云。若〔闘〕一緣。餘不成起。起不成故緣義則壞。得此一緣。全一切成起。一起成故。緣義方立。是故一緣是能起。多緣及果俱是所起。是即多為一成。多是無體。一能作多一是有體。然此義後更說也)以二有二空各不俱故。無彼不相即。有無無有無二故。是故常相即。又以體収用。無別用故。唯是相即。若不爾者。緣起不成。有自性等過。見之可思。於中光明相入。此中有二門。一向上去。二向下來。向上去中。亦有十門。一者一是本數。何以故。緣成故。乃至十者一中十。何以故。若無一即十不成故。則一有全力故。攝於十也。仍十非一。辨餘九門。亦如是。一一皆有十。准例可知。(義相師云。中門中。向上來。向下去。即門中。向上去。向下來。前後言錯。故不用也)向十數中。亦十門。一者十。何以故。緣成故。乃至十者十中一。謂若無十。則一不成故。則一無全力。歸於十也。仍一非十矣。餘例然。如是本末二門中。具足十門。餘一一錢中。准以思之。(此中數數法者。一者十。二者十中九。乃至十者十中一)此約異門相望說耳。

問既言一者。何得一中有十耶。

答大緣起陀羅尼法。若無一即一切不成故。定知如是。此義云何。所言一者。非自性一緣成故。是故。一中有十者。是緣成一。若不爾者。自性無緣。不得名一也。是故。一切緣起。皆非自性。何以故。隨去一緣。即一切成。是故。一中則具多。方名緣起一耳。

問若去一緣而不成者。此即無性。無自性者。云何得成一多緣起。

答由只無性得成一多緣起。何以故。由此緣起。是法界家實德故。普賢境界具德自在無障礙故。華嚴云菩薩善觀緣起法。於一法中解眾多。眾多法中解一法。是故。當知一中十十中一。相容無礙。仍不相是。一門中既具足十義。故知一門中皆有無盡義。餘門亦如是。

問一門中。攝十盡不盡。

答盡不盡。何以故。一中十故盡。十中一故不盡。四句護過去。非顯德等。准之可解耳。別別諸門中。准例如是。緣起妙理。應如是知。(第一門竟)。

初異體門中。第二即義者。此中有二門。一者向上去。二者向下來。初門中有十門。一者一。何以故。緣成故。乃至十者一即十。何以故。若無一。即無十故。由一有體。餘皆空故。此一即是十矣。如是向上。乃至第十。皆各如前。准可知耳。言向下者。亦有十門。一者十。何以故。緣成故。乃至十者十即一。何以故。若無十。即無一故。由一無體是餘有故。是故。此十即是一矣。如是向下。乃至第一。皆各如前。准可知耳。以此義故。當知一一錢即是多錢耳。

問若一不即十者。有何過失。

答若不即。有二失。一不成十錢過。何以故。若一不即十者。多一亦不成十。何以故。一一皆非十故。今既得成十。明知一即是十也。二一不成過。何以故。若一不即十。十即不得成。由十不成故。一義亦不成。何以故。若無十。是誰一故。今既得一。明知一即十。又若不相即。緣起門中。空有二義。即不現前。便成大過。謂自性等。思之可知。

問若一即十者。應當非是一。若十即一者。應當非是十。

答只為一即是十故。是故。名為一。何以故。所言一者。非是所謂一緣成無性一。為此一即多者。是名一。若不爾者。不名一。何以故。由無自性故。無緣不成一也。十即一者。准前例取。勿妄執矣。應准知之。

問上一多義門。為一時俱圓耶。為前後不同耶。

答即圓即前後。何以故。由此法性緣起。具足逆順同體。不違德用。自在無障礙故。皆得如是。

問如上所說去來義。其相云何。

答自位不動。而恒去來。何以故。去來不動。即一物故。但為生智顯理故。說去來等義耳。若廢智。一切不可說。如上果分者。即其事也。

問若由智者。即非先有。云何說言舊來如此。

答若廢智。即不論緣起。由約智故。即說舊來如此。何以故。不成即已。成即離始終故。智及與法。舊來成故。

問為由智耶。為法如是耶。

答為由智耶。為法如是耶。何以故。同時具足故。餘義准以思之。大段異體門說。

第二同體門中。亦有二義。一者一中多。多中一。二者一即多。多即一。初門中二。一者一中多。二者多中一。初一中多者。十門不同。一者一。何以故。緣成故。是本數一中具十。何以故。由此二錢自體是一。復與二作一故。即為二一。乃至與十作一故。一切即為十一。是故。此一之中。即自具有十箇一耳。仍一非十也。以未是即門故。初一錢既爾。餘二三四已上九門中。皆各如是。准例可知耳。二者多中一。亦有十門。一者十。何以故。緣成故。十中一。何以故。由此一與十作一故。即彼初一。在十一之中。以離十一即無初一故。是故。此一即十之中一也。仍十非一矣。餘下九八七乃至於一。皆各如是。准例思之。

問此與前異體。何別耶。

答前異體者。初一望後異門說也。二者即義中。一即十。十即一。亦有二門。一者一即十。亦有十門。不同一者一。何以故。緣成故。一即十。何以故。由此十即是初一故。無別自體故。是故。此十即是一也。餘九門皆亦如是。准之可知。二者十即一者。亦十門。不同一者十。何以故。緣成故。十即一。何以故。以彼初一即是十故。更無自一故。是故。初一即是十也。餘九門准例知之。

問此同體中。一即十等者。為只攝此十耶。為攝無人盡耶。

答此並隨智而成。須十即十。須無盡即無盡。如是增減。隨智取矣。即十如前釋。言無盡者。一門中既有十。然此十。復自迭相即入重重成無盡也。然此無盡重重。皆悉攝在初門中也。

問但攝自一門中無盡重重。皆悉亦攝餘異門無盡耶。

答或俱攝。或但攝自無盡。何以故。若無自一門中無盡。餘一切門中無盡。皆悉不成故。是故。初門同體。即攝同異二門中無盡無餘。(乃至十重)窮其圓極法界。無不攝盡耳。或但攝自同體一門中無盡。何以故。由餘異門如虗空故。不相知故。自具足故。更無可攝。此但隨智而取一。不差失也。如此一門。既具足無窮令無盡。及相即相入等。成無盡者。餘一一門中。皆悉如是。各無盡無盡成。宜准知之。此且約現事錢中。况彼一乘緣起無盡陀羅尼法。非謂其法只如此也。應可去情如理思之。如夜摩天宮精進林菩薩偈云。

譬如算數法  增一至無量  數法無體性  智慧故差別

同类推荐
  •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早朝仪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早朝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方广三戒经卷上

    大方广三戒经卷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襄毅文集

    襄毅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CLIGES

    CLIG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才企业家

    天才企业家

    梭子从小失去父母,被送到孤儿院生活。最终梭子被送到奥数学习学习奥数...
  • 万劫之花语

    万劫之花语

    金色的曼陀罗,那是一对恋人的分离,花与落叶永不相见,花开叶落,叶落花开,生生世世永不相见、
  • 佛说净业障经

    佛说净业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北俱芦洲前传

    北俱芦洲前传

    蓝钺意外穿越异界,竟然成了大贪官和珅的儿子!?好在他本是修真世家二公子,炼气升级样样精通,以仙法混官道更是轻轻松松!皇帝要抄家?妙法藏万金!外敌要入侵?神功杀干净!看贪二代蓝钺如何洗脱和家污名,一登异世官途顶峰!
  • 有一种快乐叫放下

    有一种快乐叫放下

    让烦恼像尘埃一样被风刮走,让快乐像砂砾一样在我们心中积淀,让我们轻轻卸下沉重的行囊,轻松地赶路,给自己的人生多添一份快乐吧!本书以大量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和画龙点睛的点评,向您阐述了人生的哲理和快乐的真谛。本书文字优美,语言流畅,不失为您人生旅途中的良师益友,希望它能帮您消解困惑,解读人生!
  • 风鸣天下

    风鸣天下

    风铭辰,现代豪门世家的掌舵人,夺得权势,却不愿背负责任。叱咤一生,却无奈英年早逝风鸣辰,穿越时空夹缝,成为古朝年幼公主。朝堂争斗,宫廷倾轧,江湖风云,强势恣意的她,便向这男尊女卑的时代发出挑战。决定这世也要登上权利高峰。苦心经营十几载,夺取军政大权,开疆拓土,培养符合心意的继承人,到达权力巅峰后,不愿背负责任的她,又将如何选择?前世冷清理性的人,这一世是否会收获感情?一切判断都还为时过早,且看她这恣意的新生吧!从宫廷到江湖,从江湖到战场,从战场到朝堂,从朝堂到天下,场景在变化,人物在变化,情感也在变化,但那个目标——始终就在前方也许不及言情浪漫,不及玄幻炫目,但绝对是一段传奇,一个女强人在古代的传奇。有起落,有成败,有理性,有失控,有朋友之情,兄弟之义,知己之助,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女主一路走来,不断适应,不断成长,不断改变,用她的一生书写着这段传奇。############################################后宫里的疑隙争斗,她冷眼旁观,甘当棋子,究竟存何目的?金蝉脱壳,踏入江湖,一场十年的惊天阴谋悄然袭来,正非正,邪亦非正,游走于正邪之间,谁才是最大赢家?战场之上,指点江山,快意恩仇,建立军功,震惊四野,遗世留名!朝堂之中,皇储之争风云再起,皇帝亲征,命在旦夕,摄政公主,应运而生。一切似乎圆满,又是什么横亘命运之中,背叛袭来,友人垂危,风雨满楼考验年轻政权,是命定天成,还是人可胜天……一部历史正剧即将拉开序幕敬请关注杳的新书《风鸣天下》********************************************************PS:某杳率剧中主创人员立于书页,雁过拔毛,人过留票,啥?米票,那就留下评论懒得写?那就收藏吧!虾米?放不下啦,多点两下总可以吧。不然,嘿嘿,辰辰,功夫练得怎么样了,给大家施展施展,不用收敛,放开手脚大胆的干,人在江湖飘啊~~哪能不挨刀啊~~哼哼~~############################################在作者专栏留言的亲们,不是杳不理大家,而是无法回复,希望亲们谅解,不是杳偷懒哈!在书评区的留言,杳一定会回的!推荐杳的新坑《赫连云凉》重生异世江湖,深陷门派之争,生死身世之谜,再看风云朝廷。
  • 交错末日

    交错末日

    本书以你从未见过的视角领略生灵涂炭的丧尸末日,三个主角,三条看似没有关系的主线交错在一起,为了生存,几方势力又将何去何从?
  • 媚色逃妃

    媚色逃妃

    冷血杀手夜景澜,死后意外穿越成为大玥王朝第一美人花媚奴。本来她是内定的未来皇后,可是,一道圣旨赐婚,让她一夜之间成了北安王轩辕卿尘的妻。北安王是大玥曾经废黜的太子,传闻他残暴嗜血,所娶的女子全都死于非命。新婚燕尔,他罚她一连三天夜夜跪在红鸾帐外欣赏他与侍妾欢好。为炼解药,他亲手害她深受剧毒痛苦伤身、伤心。她逃,天大地大,总有容身之处。他追,上穷碧落下黄泉,也要囚她在身边。他并不知如今的她,一张脸,两个人。今生得以续命,她岂会放弃得来不易的机会?可无论逃去哪里,他都如影随形,步步紧逼。
  • 贰胎来了

    贰胎来了

    2000年,师范院校毕业的顾念,不想看到亲朋好友鄙夷的眼神,偷了户口本闪婚嫁给了大城市的江辰,众人都以为她鱼跃龙门,十几年风风雨雨,唯有顾念自个儿知道自己婚姻的甘甜咸苦2015年,贰胎政策开放,顾念恰好怀孕,为了给女儿留一个能作伴的人,顾念不惜拼掉老命发誓也要将孩子生下来,十月后,她不止生了,还一生就是俩,龙凤胎的喜悦,伴随而来的是庞大经济压力,因为江辰下岗了……女人本弱,为母则刚,为了孩子,顾念‘愤’发图强,成功逆袭成为M市大律师时,婚姻却现危机……因为她太优秀了,原来,优秀也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