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51700000018

第18章

不思议法品显果德自在章

果德自在者。略说有三种。一小乘佛果德。二三乘佛果德。三一乘佛果德。小乘佛果德者。如下不共义中一百四十不共义者。即是其事。二三乘果德者。如摄论释。有二十一种功德相应。彼论略举法身十德。一相.二证得.三自在.四依止.五摄持.六差别.七德.八甚深.九念佛.十业显法身义。广释如彼论。今且举第七功德。有二十一句。一与最清净四无量相应二八解脱亦名背舍。解脱者。谓一内有色外观色。二内无色外观色。三净身证解脱处。四空处五识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想受灭身证位。初三背烦恼名解脱。次四背下地名解脱。后一背有缘心名解脱。又八解脱者。今解不同。小乘大乘经意。观色知空无碍成色。是此文意。初解脱舍染相色。第二者舍色心。第三者成色无碍。第四者舍空心。第五者舍取识想。第六者去少识想。第七者去取定想。第八者去成定取。舍不自在。所以知者。如法集经如来功德中。先列名后次第解。善男子。云何有色见色。有色者皆是因缘。而生空无寿者。能如是知见得舍缚。是名解脱。云何内有色相见外色空无寿者。皆是因缘生。能如是知见得舍缚。名为解脱。云何信解脱净。若分别净不净相。名为邪见。以信净故。得脱舍缚。名为解脱。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一切别异相。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行。无量虚空。如是知得舍脱缚。名为解脱。过一切虚空。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行。此无边识即是空。能如是知。得脱舍缚名解脱过无边识。知无所有少。即入无所有行。所有者名贪嗔痴烦恼。入无所有行者。灭彼烦恼。能如是知。得脱舍缚名为解脱。过无所有者。知非有想非无想安稳。即入非有想非无想行。非有想者。性空家静。非无想者。以依因缘而有。能如是知见。得脱舍缚。得名解脱。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灭一切受想。入灭尽定行。是菩萨如是见。想如阳炎。受如水泡。想即受。受即想。无智者无寿者。能如是知。得脱舍缚名为解脱。萨遮尼干子经。明如来德。释次第定八解脱等。与法集经并同无异。余者如别章。三八制入亦名胜处。心能制境。使境从心故名制入。一内有色想外观色少好色恶色。二内有色想外观色多好色恶色。三内无色想外观色少好色恶色。四内无色想外观色多好色恶色。五内无色想外观青青色青观青光。六内无色想外观黄黄色黄观黄光。七内无色想外观赤赤色赤观赤光。八内无色想外观白白色白观白光。胜于境界。胜于烦恼故名胜处。四十一切入。谓青.黄.赤.白.地.水.火.风.空处.识处.观上下诸方。青等十法无二无量名一切入。五无诤三摩提。六愿智。七四无碍解。八六通慧。九三十二大人相。十八十小相。十一四种一切相清净。谓身清净。境界清净。心清净。智清净。十二十力。十三四无畏。十四四不护。谓身口意命。十五三念处。谓他生诽谤如来亦不嗔。他若能信如来亦不爱。若无毁无信如来亦不舍。十六拔除习气。十七无忘失法。十八大悲。十九十八不共法。二十一切相最胜智。二十一等等者等六清净。一惑障清净。由灭惑等三障。三障即皮肉心。二业障清净。由灭二十二业障故。二十二者。对二十二无明说。三报障清净。由除七种生死故。七种者。三界三种分段。四种变易。四利益清净。由于生死涅槃无隔碍故。五自在清净。不由功用。于一切法。如意能现故。六无戏论清净。由过言语觉观思惟境界故。前二十功德。通大小乘。后等六句功德。唯是大乘。余义如论释。此上功德是三乘义。于中亦有同异。若前二十句。通其愚法小乘。后等字六句。唯是三乘。又前二十句。通小乘者。但通初教。后六句局大乘者。局在终教。如摄论下十二句甚深。亦有两判。一是终教甚深。二是顿教甚深。应准二十一句判。三一乘功德者。如不思议品说。佛有十种德。一诸佛刹不可思议。二诸佛净愿不可思议。三诸佛种性不可思议。四诸佛出世不可思议。五诸佛法身不可思议。六诸佛音声不可思议。七诸佛智慧不可思议。八诸佛神力自在不可思议。九诸佛无碍住不可思议。十诸佛解脱不可思议。如经下文广释。不同三乘小乘义。此一乘义。下通十地。何以故。一乘因果无二无别故。三乘及小乘。唯果不通因。又如梁本摄论十二种甚深云。诸惑已灭伏。如毒咒所害由惑至惑尽。佛证一切智。论云。诸惑已灭伏。如毒咒所害。释曰。此下一偈。明第十一灭惑甚深。诸惑谓见修烦恼。于菩萨地中。先已灭尽。余心烦恼。虽复未灭。由智念所伏。废其功用。譬如众毒咒力所害无复本能。心惑亦尔。智念所守。不能复生二惑染污。论曰。由惑至惑尽佛证一切智。释曰。诸菩萨留随眠惑。为助道分。不同二乘速般涅槃。由此事故。修道究竟。得习气灭尽。及证圆智。又如第四甚深云。若不留此随眠欲。则同二乘涅槃。若不除上心欲。则与凡夫不异。问十二甚深是果德法身。已离诸障。因何举留惑已明深义。答今法身分齐。对生死际已明法身。生死际中是不自在义。法身分中是自在义故作此说。又如梁本摄论云。明三乘义。论曰。复有经言。佛法甚深。释曰。下明道及道果故言甚深。论曰。何者甚深。此论中自广分别。一切佛法常住为性。由法身常住故。释曰。诸佛法身常住。一切佛法皆依法身。以法身为首故。法身常住。为一切佛法性。论曰。一切佛法皆断。由一切障皆断尽故。释曰。一一佛法。悉无惑障及智障故。障断尽为一切佛法性。现在烦恼灭为断。未来烦恼不生为尽。即是尽无生智。论曰。一切佛法生起为性。由化身恒生起故。释曰。由慈悲本愿。生起化身。相续无尽故。化身生起。为一切佛法性。论曰。一切佛法能得为性。能得共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行故。释曰。一切佛法。以无所得为性。此是正说。由三无性不可定说有无故。虽以无得为性。亦有能得义。若离佛法。不能得了别所对治惑。不能得安立能对治道故。论曰。一切佛法。有欲为性。有欲众生爱摄令成自体故。一切佛法。有嗔为性。一切佛法。有痴为性。一切佛法。凡夫法为性。释曰。此有二义。一菩萨摄一切有欲众生为自体。一切佛法皆依自体故。二大悲为爱。爱即是欲。菩萨以大悲摄一切众生。依大悲生福德智慧行故。嗔痴及凡夫法亦尔。论曰。一切佛法。无染着为性。成就真如。一切障不能染故。释曰。道后真如断一切障尽。是无垢清净故名成就。一切障所不能染。一切佛法。以此真实为体性故。论曰。一切佛法不可染着。诸佛出现于世。非世法所能染故。释曰。前明真如境。此明真如智。诸佛菩萨。以真如智为体。即是应身。此体是唯识。真如所显。非根尘分别所起。非八种世法及世法所起欲嗔等惑。所能染着。何以故。是彼对治故。修得无分别智成就。名诸佛出现于世。余义如别章

解脱章

解脱者。小乘解脱。解脱诸障。三乘解脱。作用自在。一乘解脱。无尽自在。所谓十解脱。一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悉能普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出世。二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悉能普现不可说不可说诸佛转净法轮。三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教化调伏不可说不可说众生。四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普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五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授不可说不可说菩萨记。六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诸佛出世。七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佛刹。八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诸佛自在之力。九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众生。十一切诸佛于一微尘中。普现三世一切诸佛佛事。所以说十者。欲显无量故。此据得普贤菩萨行法已去。即与相应。余义如别章

如来相海品相海章

相海者。依小乘义。佛有三十二相同人。八十种好同天。若三乘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初教即空。终教即如。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依三乘义本在化身。因何摄论摄入功德属其法身。答欲知所由。先须知教立其佛意。若小乘人但立二佛。一生身佛。二化身佛。若依小乘。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属其生身。人天中佛亦同报身。但有我无我别。若依三乘。或一佛。谓顿教佛。唯一无分别实性即是佛。或立二佛。谓自性法身佛。应化法身佛。此义当终教。何以故。俱是法身故。依梵网经。但分卢舍那报身化身二佛。不分法性身。或说三佛。一法身佛。二报身佛。三化身佛。此之一义。当回心教。何以故。由小乘人不立法身。此依摄论。又法身亦二种二十一句功德等。或属应身。或属法身。或说四佛。谓自性身.法身.应身.化身。此义唯当直进教等。何以故。为欲显法身是差别德。自性身是通一体故。若约此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所摄不同。若望二身。即俱是法身。若望三身。即属化身。若望四身。即属法身及化身。若属法身。三十二相等。是其德义。若属化身。三十二相。是其相义。所以得知。为摄论中明其三身。或本有及修生为法身。但现净土受法乐相。是其应身。八相成道相。是其化身。或将本有为其法身。能依修生。是其应身。依应起化。是其化身。有此不同故。今义判不得一定。宜可思准。又约增数佛。谓一数佛。即如来藏佛。二数佛。一自性法身。应化法身。二应身化身。三数佛。谓法身应身化身。法身三者。本有法身。修后转依法身。化用随缘法身。应身三者。谓修得应理应身。净土应法乐缘应身。随缘化用应身。化身三者。法身胜德流化之身。应身起化引物之身。摩[少/兔]摩化引下之身。四数者。谓自性身等四佛。皆离四过。成其四德。自性身有约体德。自性身无即离相德。亦有亦无随缘德。非有非无离过德。余身亦准之。今此华严不思议法品相海品小相品。有人判属三身量。恐未然。此经无三身。但有二种十身。如前后说。今此三品。初品为体。相海为相。小相明用。此相义依现文。中有九十三相。下文别自广说。有十莲华藏庄严世界海微尘数等相。若约此文。三乘小乘则无此事。唯是一乘。当知。教分三乘小乘及以一乘。并悉不同。若通总说。极不生解。余义如别章

小相光明功德品小相用章

小相用者。文中大意。明一乘小相极有大用。为一乘小相德。一即一切。称法界故。由此义故。小相功德一时之间。即令无量众生从三恶道出生其天中。感空中声自然教授。于此一身。即断八万四千烦恼。自分胜进皆悉具足。兼及自他。俱证十地离垢三昧。唯除受识。一时既如此。余时亦复然。时既因陀罗微细自在度生亦如之。有此大利。举其小相。相形辨胜。当知。大相不可说不可说。此品文中意。存大用。不欲明其别好小相。宜可知之。余义如别章

普贤行品普贤章

普贤者。大分有二。一三乘普贤。二一乘普贤。三乘普贤者。一人二解三行。初人者。如法华经乘象。至行者前。是其人也。二解者。如法华经回三归一等。即是趣向一乘之正解。三行者。如法华经说普贤品。明普贤品。明普贤行者即是。二一乘普贤亦有三。一人。谓第四十五知识普贤者是。二解。即普贤品六十行门。各皆普遍。及渐次深深深深深深深深深深。及等因陀罗微细事等。三行。即离世间品十种普贤心。十种普贤愿行法。如文可知。余义如别章

性起品明性起章

性起者。明一乘法界。缘起之际。本来究竟。离于修造。何以故。以离相故。起在大解大行。离分别菩提心中。名为起也。由是缘起性故。说为起。起即不起。不起者是性起。广如经文。此义是一乘。若证位在十地。若善巧在十回向。若应行即在十行。若应解即在十解。若应信即在十信终心胜进位中。若究竟即在佛果。若据十即在一时。若据智相。即应六相。余义如别章

同类推荐
  • 明伦汇编家范典叔侄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叔侄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Sky Pilot

    Sky Pilo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近词丛话

    近词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虎韬

    虎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满清外史

    满清外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照镜解闷

    照镜解闷

    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莆田文人有强烈的著书立说的欲望,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杂文作为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莆田这块沃土上,同样开得醒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杂文创作持续繁荣,已拥有一支一定规模的杂文创作队伍。
  • 人间烟月

    人间烟月

    一个人的出生,一个时代拉开序幕;一个人的死亡,一个时代落下帷幕。她,高宗皇帝幼女,一代女皇爱女,自幼聪慧,深得家族宠爱,却是不得情爱。年少时不懂女皇,心生怨恨;懂得后欲成女皇,却又不是女皇,终是三尺白绫,了此一生。她,前世深爱,今生记忆,却因身份,爱已成罪。诗从李杜,书从颜卿,法从李泌,军从子仪,可谓盛世荣光,一世象征。然盛世散尽,终是红颜薄命,香消玉损。从李令月到李伶月,百年盛唐,几多风雨,道不尽此中人文风情,言不尽人间世事变迁。小说现在存在很多问题,我也将穷极一生,伴随人生阅历增长,一遍又一遍修改完善心中所爱。
  • 屈身求爱

    屈身求爱

    本书为哈佛经典丛书第十八卷——“现代英国戏剧”中的一部。这里所指“现代”为本书编著者所处年代的时代划分方式。现称“古典主义”。《屈身求爱》是英国剧作家奥利弗·高尔斯密的代表性喜剧作品,讲述了一个传统背景下的英国式爱情故事。上门求亲的男主人公表面风流倜傥、巧舌如簧,却被假扮成女仆的小姐吸引,在一连串误打误撞中,小姐也渐渐认识到了男主人公的真诚和正直一面,决定“屈身求爱”……最后——自然是一个传统式的喜剧结局。本剧体现了高尔斯密一贯的幽默、戏谑风格,充满诙谐的意趣和精彩的对白。剧本围绕着各个矛盾点,处理得很集中而巧妙,让读者不得不一直看下去,就为了知道作者最后究竟如何化解这些不大不小的误会与不和。
  • 一品夫人沉浮记

    一品夫人沉浮记

    方秀一万万没想到自己会穿越到一个古代妇女身上。家乡遭难,她还得带着婆婆和一双儿女逃荒。一路到了京城,找了个工作,给尚书大人做饭,却没想到尚书就是原主的丈夫,她却以为这个丈夫早都死了,还给立了衣冠冢。找到了这么个高官丈夫,方秀一的生活也水涨船高,只是,她怎么都学不会驾驭这个一品夫人的身份,就像在海里一样,既晕晕乎乎的,又随波起伏。本来,方秀一以为,两人就是个合力养孩子的搭伴,但后来她发现,她最大的愿望竟然成了想跟何怀安同生共死。
  • 基因树

    基因树

    诗人需要幻想,科技不曾枯竭,基因树应运而生,人类......突破难题与枷锁科技尽头,是举目苍茫的悲凉。
  • 笑傲职场

    笑傲职场

    本书在探讨人性的同时,也提出了对残酷生活的质疑。不仅提供了为人处世所需要的基本技巧,也介绍了达到成功的目的所采取的必要手段。希望这些江湖经验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 H323

    H323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阴谋与爱情之阴谋穿线

    阴谋与爱情之阴谋穿线

    (一)十年磨一剑,只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可当自认为的仇恨揭开真相面纱时,终是把恩人当仇人。当爱情终结在仇恨中时,是悔不当初,还是痴情错付,一场用阴谋编制出来爱情,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二)花开无声,水落无痕,化不开的相似,解不开的情仇!杀父之仇真相已明,可是弑子之仇不共戴天!爱恨反转,误会升级,怎样破?
  • 重生之女配的富贵人生

    重生之女配的富贵人生

    一个高知识分子圈,她是养女。后寻来的“妹妹”想夺走她的一切。重生了,还能让她们再次算计吗?她微微一笑,任人摆布,她怎么能心安!轻松版:多年后,李月华被众人追问是怎么与那些人感情如此深厚时。她微微一笑:送过鸡送过鸭,就差送秋波的友谊吧。”众人:……新书《尚书大人易折腰》。谢父从二品降为五品后,谢家的姑娘为了婚事‘各显神通’。上辈子谢元娘抢了谢文惠的婚事,没落得个好下场,这辈子她想从小户人家找个‘潜力股’,结果屡遭变故,皆是谢文惠的手笔。在第N次亲事被破坏后,谢元娘双手掐腰,“谢文惠,你个瘪孙。”如是,谢文惠这厮也重生了。
  • 穿越成了秦王政

    穿越成了秦王政

    胡安穿越了,不过当他发现居然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人物赵政后,他觉得不能坐以待毙,于是历史车轮开始向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