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13800000010

第10章 何处是归程(2)

办公楼走廊的尽头,在临近洗手间的地方,是大学生专用宿舍。四个纺织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了县城的这家工厂。他们上班下班,独来独往,像孤独的鸵鸟。工厂尊重知识分子,没有安排大学生住到职工宿舍楼,在办公楼单独腾出了一间屋子,给他们提供一个便于学习的清静环境。自从大学生住进办公楼,洗手间变得脏乱不堪,下水道时常就堵了,整个走廊里飘着一股烂白菜味。终于有一天,有人循着异味走进大学生宿舍,四个人的居住空间,惨不忍睹,俨然一处荒芜的垃圾场。他们心怀天下,不屑于清扫和打理一间房屋,这让我想不明白,工厂的很多数人都想不明白。然而大丛是不以为然的。大丛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学的是纺织专业。他姓丛,身材并不高大,反而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不知因何被喊作“大丛”。大丛一般不与别人说话,自从分配到了这家工厂,他按时上班,准时下班,满脸的漠然和无谓。相互熟悉了,我才知道,他无法容忍自己从农村考上名牌大学,毕业后竟然被打发回了老家县城。他觉得自己流落到这里,是个滑稽的错误,而且,这个错误必须纠正,现实必须向他道歉。他在县城工厂忍辱负重地工作,为的是等待现实向他道歉的那一天,他已经做好了原谅和接受命运的纠错之举。他不知道是谁造就了这个错误,应该怨恨谁,时常对着天空咬牙切齿,一双愤怒的眼睛似乎要把天空盯出一个洞。他对着天空自言自语,我没有听清他究竟说了些什么。他对着天空自言自语时的严肃表情,让我对他有了几分理解。曾经,我特意尝试着与他交流沟通,最终却没有找到共同的语言。我们两个人的心思都在别处,住在同一层楼房里,各自孤单着,不愿走向彼此。我在现实面前节节败退,渐渐学会向现实妥协,习惯了与困难和解。大丛与我的最大区别,是他不屑于自己之外的任何事物,他的心中有一把尺子,他固执地相信和执行自己的尺度,丝毫不理会别人的眼光。每个周末,他都会到我的办公室给女朋友打长途电话。他的女朋友家在烟台,他每次给女朋友打电话的时候总会表现出一种罕见的温柔和拖沓。后来他的女朋友来过工厂一次,很清秀的一个女孩,并不漂亮,有一种柔弱的美。大丛找到我,吞吞吐吐大半天,我好不容易才听懂他的意思,他想借我的单身宿舍用几天。我犹豫片刻,答应了。我住到大丛脏兮兮的宿舍,原本属于我的空间,暂时成为大丛和女友的二人世界。我有些难过,想到了很多。在县城工厂的两年,我始终没有恋爱,那时心比天高,总是渴望远行,渴望一个人去流浪。我庆幸自己终于离开了农村,成为县城工厂的一名职工,但是我也知道,我的心在别处,在更远的远方,一个未知之地。事实上那几天大丛更难过,他的女朋友来工厂看他,是一次为了道别的相聚——她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的爱情,因为大丛的农村出身,也因为他目前在小县城的工作。他们无力改变现实,无法扭转父母的固执态度。我记得大丛的女朋友离开工厂时两眼红肿,几乎哭成了大白兔的眼睛。从那以后大丛几乎完全变了一个人,更少与人说话,甚至不用眼睛正视别人。每天的午夜,他端坐在宿舍门口,抱着一把吉他放肆地弹奏,他的弹奏有时紧凑有时舒缓,更多的时候是杂乱无序的。他坐在长长的走廊尽头,一个隐约的影子,忽明忽暗。好几次我去洗手间从他身边经过,他旁若无人地拨弄着吉他,我看到他的脸上淌着两行清泪。那一刻,我觉得自己真正理解了大丛,理解了这个一腔热血的青年。大丛很快就辞职了。他离开工厂前找到了我,他说只与我一个人告别,对借用单身宿舍的事情仍然念念不忘。我没有惋惜也没有挽留,我觉得他是该走了。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一个有梦想的人应该永远在路上,拒绝归宿,归宿只会是一种伤害。若干年后当我从县城来到这座滨海城市,几经跳槽,去公安局办理落户手续的时候,居然邂逅了大丛。他也在办理户籍手续,是从这个城市迁往另一个城市,他仍然没有结婚,一个人在打拼。当年他从故乡县城追寻到了这个城市,最终也没有挽回他与女友之间的爱情。我们没有叙旧,匆匆地客套几句,就匆匆地作别。或许,彼此都不想碰触往事,对那些看似尘封的往事都有一种特别的小心翼翼,怕多说一句话就惊扰了那些早已落定的尘埃。

与大学生的处境形成对照的,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兔毛贩子。据说他刚开始贩兔毛时瘦得像一根麻秆儿,骑着自行车穿街走巷南腔北调地吆喝收购兔毛,然后倒卖给工厂赚取差价。时日久了,他的生意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大,与工厂的合作关系也越来越牢固。后来他就不再亲自去吆喝了,雇佣几个人,穿街走巷去做他以前做过的事情。再后来,他只需待在县城里,乡下不同渠道的兔毛贩子就源源不断地把兔毛汇聚到他的手中。他俨然成了兔毛收购领域的领军人物,只要咳嗽一声,全县的兔毛贩子都会患上感冒。几年的光景,他已大腹便便,开始用鼻音说话,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

工厂门口的小商铺是不能忘记的。那时我抽烟厉害,工资常常维持不到月底就花光了。小商铺老板个头不高,精明干练,敢于赊欠货物给我们。特别是烟,那时工厂的男职工大多把抽烟当作一种时尚,一块零一毛钱的“宏图”,一块五毛钱的“双马”,是普遍抽的香烟牌子。经常是下了班,老远就朝着小商铺喊:“老板,来盒双马。”老板就会迅速地抽出一盒烟,远远地抛了过来。烟接住了,然后财大气粗地回一句:“记我账上,月底一起算。”“一块五”,老板一边大声重复着,一边低头在一张硬纸板上记了下来。这些密密麻麻的记录不清的账目,常常需要我们用大半个月的工资去消除。也有消除不掉的账目,有的工人赊欠了一大笔款,辞职后偷偷地溜走,从此杳无音讯。小商铺老板的情绪会低沉好几天,再抛烟给我们的时候先咕哝一句:“账该结一下了。”我们并不理会,他也不介意,兀自咕哝一声,仍然是记账。他当然知道,对于我们这帮子人,如果不赊账,他的货就难以卖得动,做生意,总是要有风险的。“人不能因为可能摔跤就不走路。”有一天我问他那么多呆死账为什么还敢赊账的时候,他这样说。我永远记住了他说过的话,这个经营小本买卖的人,说出了人世间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一个人,不能因为可能摔跤就拒绝走路。其实摔跤是内在地构成走路的一部分,只是我们人为地把这一部分剔除了,并且缺少正视的勇气。这个朴素的道理,我在以后的行走中,一直记在心里。

工厂旁边的村子,村支书坐的是奔驰车,手里拿着砖头一样的大哥大。那个年代盛行报告文学,我在一本杂志封面见过村支书的风采照,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模式:坐在锃亮的老板台前,一手擎着大哥大,一手夹着香烟,一副正在联系业务的深沉样子。那个时候县城周边的村子,因为土地被征用,有点一夜暴富的味道,钱多得不知该怎么花。有的村子不肯坐吃山空,卖了地,收了钱,搞起了村办企业,最后的经营结局都一塌糊涂。那个工厂所在的村子,村支书脸膛红润,时常穿一身绿军装,看上去有些威严。村支书很少说话,开口说话的时候,字是逐个地从嘴里往外蹦的,经常蹦出了这一个字,下一个字不知需要间隔多长时间才肯蹦出来,耐性不够的听众,简直会在他蹦出来的两个字之间窒息。性格急躁的,甚至会萌生一个念头,用手指探进村支书的嘴巴,把他含在咽喉迟迟没有说出口的那个字,直接抠出来才肯罢休。村支书每天上午九点都会准时出现在工厂大院里,好像是工厂的特聘人员,又仿佛是因为工厂占用了他村的土地,他无法改变每天都要沿着村子转悠一圈的旧习。他在工厂大院里转悠一圈,然后就到工厂办公室坐定,基本不开口说话,偶尔干咳几声,或者从嘴里蹦出几个字,抽烟,喝茶,然后再抽烟,再喝茶,一直到中午,工厂里不管来了什么客人,他都跟着去陪客,酒桌上一直是坐在固定的边陪位置,他戏称自己是专职“三陪”。如果工厂哪天没有客人,村支书就会做东请客,张罗着我们一起去捧场。他酒量并不好,据说每天必须要喝一点,否则会很难受的。中午他喝了酒,下午就不见了踪影,究竟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

巨变似乎是发生在一夜之间。工厂并没有成为职工们梦想中的“铁饭碗”,当初进厂工作时他们以为从此可以将一辈子的生存问题寄托在这里了,一个人所能做的和应该做的,就是埋头劳动。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迅疾变化的年代,如何应对和适应这个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现实环境,并且在这个现实环境里谋求生存和发展,委实是一个问题。那些与县城保持了同样品性与节律的人,甚至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巨变就发生了——企业改制,过去同吃同住同工的人,一夜之间有了身份差异,有的成了承包者、企业家,有的成了雇佣者、下岗者。原本相仿的生活,差距突然拉大,并且越拉越大。而在这种巨变发生之前,大约有五六年的时间罢,我已经成为县城工厂的“逃离者”——后来我才明白,那段看上去还算安静的青春岁月,其实是在积蓄某种力量的,直到有一天这种力量突然涌动起来,让我无从选择无力招架,于是青春被改变了。接下来的事实是,1995年的9月,我在县城工厂参加工作刚满两年的时候,毅然辞职外出求学。当我几经辗转在一座滨海城市定居以后,曾经回过几次县城工厂,见到当年熟识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和距离感。相聚,喝酒,回忆过去在工厂里共同经历的事情,却很少有人愿意谈论具体的细节,这些“成功”的时代弄潮儿,都在忙着向前走向钱看,感情不咸也不淡,疏于回忆和言说。无论现实怎样变幻,他们都懂得营造属于自己的风调雨顺的小天地小气候,丝毫没有了当年从乡下刚到县城时的茫然和青涩。他们看透了生活,深谙现实的“软肋”,具备一种越来越娴熟的操控生活和现实的能力。某某成了政协委员,某某成了人大代表,某某的工厂规模超常规扩张,迁出工厂大院到外面自建了新的工业园,圈了一大片土地……而当年工厂里的更多职工,在为柴米油盐奔波,用全部的心力招架生活。这些卑微的生命,像一株株昙花,绽放与凋落都在不经意的瞬间,彼此偶尔想起和谈起,谁都不曾真正在意。所有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涌动在县城的表情之下,不管情感怎样地冰冷和凝滞,生活终将继续。

去年回乡,路经县城的那家工厂,我特意进去转了一圈。工厂早已破产了,整个厂区一派荒芜。当年这里属于城郊,因为县城的不断开发与膨胀,工厂所在的地方已经变成一个繁华地段,据说有开发商盯上了这块地皮,准备大兴土木。我在工厂院子里下了车,内心酸楚。这是我曾经熟悉的工厂么?这是曾经收留我的青春梦想让我走来又远去的工厂么?我蹲下身,想辨认我曾经留下的足迹,一层细细的尘埃覆在地面。宿舍楼前的花圃里稀稀疏疏地种了几棵玉米,干瘪的玉米棒子了无生机。我举起相机拍照,年幼的女儿有些不解地看看那些玉米,再看看我,她不明白我为什么要拍那些并不美丽的景色。办公楼被改造成了简易旅馆,我曾经的办公室和宿舍的窗玻璃上贴满“特价房”、“钟点房”之类的广告语,字并不齐整,这让我的心里更加缭乱。工厂门前的路拓宽了,车辆如织。我不知道这条路是通往哪里的,我曾经在上面散步,遥望万家灯火,徘徊又徘徊。我知道,我和这家工厂彼此都已不敢相认,我们无法接受彼此的改变,我们在试图改变什么的过程中,却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彻底改变了。无力把握自身的命运,这是我们的共同遭遇。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

那些县城工厂的往事,那些最初出发的地方,那些沿途的驿站,我一直不忍去碰触它们。我把它们安放在内心的某个角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越来越没有了打开它们、面对它们的勇气。被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裹挟着,我更珍视的是时代变迁中的个人遭遇,一些温情的细节还原为最珍贵的青春记忆。然而我又是矛盾和纠结的,作为一个拥有怀旧情结的人,我的怀旧很少涉及具体情节,那些过往的物事大多幻化成为一种气息,在内心弥漫着,我感觉到了它们的存在,却说不出它们。曾经,我以为1993年的县城工厂生活是一段不曾融入的生活。当我走过了一些路,经历了一些事,渐渐变得安静下来的时候,我才终于明白那段岁月是真正用心度过的,它本身就是一种血肉相连的生活,并不需要所谓的“融入”。后来,则是另一些岁月了。我们拥挤在疾驶的时代列车上,不愿中途下车,又想伸手抓住沿途的一点什么,时刻保持了一种融入生活的姿态,其实仅仅是从生活的表层轰隆隆地走过。

我们都是过客。匆匆过客。两手空空的过客。

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然而我接受它,并且满足于它。我时常想象,若干年后当我日渐苍老,会回到生养过我的乡下老家,回到最初出发的那个地方,过一种不被别人赋予这样或那样意义的日子,简单,心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保持同样的节律。在异乡的天空下,我才知道故乡的好。

列车疾驰。暮色苍茫。城市和原野都变得遥远,一盏向后飞奔的灯火让我备感孤寒。慢下来,成为一个艰难的梦想。我已听不到道路和远方共同构成的激越嘈杂的大合唱。

同类推荐
  • 塔木德

    塔木德

    本书是对塔木德的选编,选编内容为对人生有帮助的部分,剔除了宗教味比较重和宿命迷信部分。是不错的人生指南。
  • 石头和星宿:译文集

    石头和星宿:译文集

    他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却被掩埋得像一个传说。吴兴华译文集《石头和星宿》从过往期刊中寻找到了吴译的英国散文家E.V.卢卡斯的《捡东西、选译詹姆斯·乔易士的《友律色斯》(即尤利西斯)插话三节、选译自《汉堡剧评》的《雷兴自论》(雷兴即莱辛)、里尔克的《述罗丹》、哲学家休谟的《论趣味的标准》、著名文艺复兴艺术研究者乔基欧·瓦萨里的《达·芬奇轶事》以及节译了意大利戏剧理论家卡斯忒尔维特洛著名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疏证》。译诗方面则补入了当时吴兴华为中德学会做的《黎尔克诗选》(现通译为里尔克)中德对照本所选译的二十七首里尔克诗作以,以及《雪莱诗抄》、《旦尼生诗抄》、《穆尔诗抄》、《司高托诗抄》等。
  •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作者是一个擅讲故事的高手,她于故事中自然流露的叹息与幽默是如此不同凡响……从语言到人物,一板一眼,无不散发着某种韵致。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愠不躁,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
  • 枣树里的阳光

    枣树里的阳光

    该书是著名军旅作家徐贵祥的一部散文集。收录作者不同时期的散文多篇。有《让孩子像孩子那样欢笑》《枣树里的阳光》《让艺术的光芒照亮历史》《穷人树》等。该散文集记录作者亲身经历中的所思所感,活灵活现展现在读者面前,感情真挚动人,文笔流畅,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散文作品。
  • 我与三弟争上

    我与三弟争上

    如果有人要问我,你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那我就这样回答你——兄弟之间的青葱岁月,平凡人生的真实写照。是的,这部书没有节外生枝的虚构,也没有浮华艳丽的辞藻,因为对亲人的最好怀念就是读他的书,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未竟的事业。那么争上的事业是什么呢?概括起来说就是他的精神价值,他毕生追求的理想情操,而这些都是不容亵渎的,更不能在文字上随意涂抹。基于这个原则,我写了他的一生,他的读书学习,他的工作生活,他的音容笑貌,他的壮志豪情,都是原原本本据实写来,既没有无限拔高,也没有轻描淡写。但是现在看来仍有诸多缺陷,比如日常生活的描述似乎少了,而重在一些大的线条的反映,这就不够生动。这一方面是他离家很早,我们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另一方面是作者力有所未逮,这是我应该感到歉疚的。
热门推荐
  • 大唐嫡女

    大唐嫡女

    在一个看重出身的世家里一个嫡女该如何苟延残喘艰难度日,又该怎样达到自己成为万人之上的目的?从嫡女到小妾再到正室,再到诰命夫人再到太子妃最后。。。。。
  • 小二的崛起

    小二的崛起

    刚刚结婚了,还没有来得及洞房,就来到了这个地方,这是那里啊,有没有人来救救我啊。一个普通的教授,来到了一不简单的时代,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 我是天下第三宗师

    我是天下第三宗师

    “首单免费,你将无偿获得高级筑体丹一枚。”“你完成了首次消费,奖励神级武道身法一部。”“年关将至,开启年终大促,你将以白菜价购入神器、功法。”……罗澈穿越到玄土世界,脑子里多了个系统,各种福利根本停不下来。嗯,这里的每个人,都为了变成宗师级的破玄师而拼尽全力,为什么我觉得还挺容易的呢?……看着被打爆的大boss,罗澈嬉皮笑脸地说:“别灰心,输给我不丢脸,毕竟我是天下第三。”“那……前两位是谁?”“空缺。”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穿越六十年代农家女

    一睁眼,来到千年之后,师父成了亲爹,师娘成了亲娘,还附送一枚嫡亲小兄长。啥啥都要票的六十年代?关平安叉腰畅笑:怕啥!可这家伙是谁?齐景年:忍?!这是一对前世的夫妻穿过千年之后再续情缘的故事。
  • 谢家小玉

    谢家小玉

    传闻最讨厌说话的谢家大小姐有双不同寻常的眼睛,但有谢侯爷护着,谁也不敢提,谁也不敢问呀。重活一世,谢小玉决定用这双除了吓人并没用处的眼睛,做点儿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几个人的人生。当然啦,谢大小姐虽然不爱说话,但不妨碍她内心活动丰富。↑本文女主惜字如金~世界背景是低魔世界,换言之就是女主愉快打怪兽的故事~
  • 潘朵拉之谜(求知探索)

    潘朵拉之谜(求知探索)

    潘朵拉的盒子从基沙古迹西南角的高地,往三座大金字塔的方向看去,金字塔在尊严华丽中,带着几分怪异。曼卡拉的金字塔最接近我们,而卡夫拉和胡夫的金字塔则在我们的东北方,三者几乎却不全然地,可连成一条正对角线——从卡夫拉金字塔的西南角,通过东北角,往东北方向延伸。
  • 做人要有灵性

    做人要有灵性

    中国古代关于做人的子集经典要求人们方圆做人。方圆之道在于知进退,而不是一味的前行。俗语说得好“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这说明做人有时该藏,有时该露,有时该进,有时该退,不要做“出头的椽子”和“出头鸟”;知道何时该露,何时该藏,何时有利于进,何时有利于退。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能如此,但是知进退总比一根筋到底要强,等到撞得满身伤痕时再退为时已晚。本书以鲜明的小故事为底料,以浅显易懂的语言为人们阐述做人的道理,给人以耳目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们不再有“做人难,难做人”的慨叹。
  •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

    这是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他聪明,五岁诵诗,十岁游走蜀中,喜剑术,好任侠;他广结友,大唐书法家李邕李北海,诗人游子孟浩然,诗圣杜甫等等知名才子都是他的友人;他不畏权贵,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捧砚,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一生经历过四个女人,与最后一位妻子宗氏留下“千金买壁”的千古佳话。他在62岁那年与世长辞,“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 狄金森全集:卷一·诗歌

    狄金森全集:卷一·诗歌

    本套狄金森全集乃是译者蒲隆先生倾注二十载心血的结晶,此前蒲教授在1994-95年间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和狄金森故乡专门从事过为期一年的狄金森研究工作,归国后继续潜心钻研多个狄金森诗集版本与国外学术资料,许多诗歌译文反复修改,数易其稿。本套全集完整编译了约翰逊主编与富兰克林主编的两个版本的狄金森诗全集,两版的差异之处都有注释说明,此外蒲先生还详尽考证了每一首诗的写作背景并附于对应的诗文之后。第四卷为约翰逊主编的狄金森书信选集译文,收录了女诗人整个创作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书信,此外蒲先生同样在每一篇译文后附有背景考证。不论是对于诗歌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于有意研究狄金森的学者来说,这套狄金森全集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